品管圈护理模式在儿科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康复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儿科患儿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和团队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康复护理中实行品管圈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缓解患儿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康复护理;品管圈护理;满意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生活质量日渐被重视,因而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儿健康是受家庭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关注,儿科护理更需如此。儿科疾病多半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等特点,且患儿年龄较小,自身机体能力和自理能力弱,各方面配合不完善,进而治疗的配合度较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各类护理纠纷问题,进一步引起护理风险[1]。因此,更加要求护理工作高效、全面、有序。就医院科室而言,实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服务质量,继而利于患儿预后。品管圈主要是由相同或互补工作性质的人共同组成小圈团体,协同合作、集思广益,依据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以及文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课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2]。基于此,本文实行品管圈护理模式,重点分析该模式对患儿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儿科患儿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9岁,平均(5.05±1.65)岁;疾病类型:呼吸道传染疾病11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心血管疾病2例,其他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7岁,平均(5.01±1.50)岁;疾病类型:呼吸道传染疾病10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心血管疾病4例,其他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高热、腹泻、咳痰等症状;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②精神障碍、意识不清。

方法:⑴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依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症状采用合适体位,确保患儿舒适;了解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时刻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加强病房巡查并观察其临床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⑵观察组实行品管圈护理模式:①设立品管圈护理小组:主要由6名护士和护士长共同组成,对科室护理人员存在的护理态度、病房环境、护患沟通、护理小组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确立并制定护理目标,规范护理标准。②改善病房环境: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且童趣的病房环境,并根据其喜好、性格特征等相应布置,以此减轻患儿对传统病房的恐惧及抵触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基础护理:由专业的护士指导医护同患儿沟通,加强巡视,多鼓励、陪伴患儿,建立患儿家属多在患儿身边,可依靠游戏、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并实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缓和内心不安、紧张感;另外,保持耐心,面对患儿提出的疑难问题耐心且认真回应,尽量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④建立奖惩机制:在病房外可设置患儿及其技术的意见箱,实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通过收集意见和建议,集体分析并讨论,制定相关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案;另外,综合考虑护理人员工作成果,对工作出色的护士采取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发挥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会:科室对近期出现的工作问题开展工作讨论会,将问题和疑问均在会上提出,并给出解决方案;院内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加强护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各素质指标评分及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腹泻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及家属满意度。①素质评定量表判定:内容包含沟通能力、责任感、应急能力、工作积极性和团队意识5个方面,每个项目1~5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优。②满意度判定: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家属填写,满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分比较:观察组沟通能力、责任感、应急能力、工作积极性及团队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腹泻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现代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儿科康复护理质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护理管理方式则是护理质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患儿多存在年龄小、身体功能差、耐受力弱、治疗配合度不高等问题,康复护理过程中易出现多种护理纠纷,护理质量高低则完全取决于护理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和团队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腹泻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实行品管圈护理模式,能有效调动圈内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积极性,及时准确对临床操作、患儿及其家属存在的潜在问题做出反映,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同时,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其康复,满意度水平提升[4-5]。

综上所述,实行品管圈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肯定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淼,徐英,李雪,等.Orem自护理论结合品管圈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1):163-166.

[2]荆莉,王晶.品管圈护理模式在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3):277-280.

[3]舒左惠,张爱枝.品管圈模式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1):134-136.

[4]卢云.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中的作用及对护理满意率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2):117-120.

[5]巫承美,陈琴,唐婷.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18,4(14):13-14.

上一篇:思考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向下一篇: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