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理学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康复科护理学(精选8篇)

康复科护理学 篇1

本科护理人员相信:

一、病人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中心,我们要尽一切力量达到病人的要求。必要时,护理过程中包括家庭成员及重要亲属的参与。

二、人是一个包括心理、生理、社会与文化各方面的综合体,护理工作应以整体护理为原则,以护理程序为基础。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熟练的技能、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的护士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保证。

四、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环境是促使病人健康的重要条件。

五、护理质量要定期进行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六、各项护理工作要有明确的标准,护士长有责任使全科护士努力达到这种能力。

七、我们对任何病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干部、工人、农民都应受到人格的尊重,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

康复科护理学 篇2

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且病程较长, 多次反复住院, 给家庭、单位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各方面的压力使患者有孤独、自卑、消极等情绪。精神疾病的治疗及封闭式管理使患者远离社会, 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逐渐减退;精神疾病长期反复的折磨、长期的药物治疗使患者各种生理、生活、社会功能退化。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理解同情精神病患者, 尊重精神病患者, 消除歧视与偏见, 给精神病患者多一点关爱, 让他们感到温暖而增加康复的信心。

康复护理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始终围绕“病人”做服务工作, 把握人性需求, 体现人性关怀, 营造人文氛围。精神病患者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虽然在发病期出现不同的情感、行为或意识障碍, 但住院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清醒的, 有正确的情感活动, 能分辨好坏。

1 建立良好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

1.1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康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较多的时间和患者在一起, 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康复活动的开展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护士要以端庄的仪态, 温和的态度, 诚恳的语言对待患者, 注意使患者得到鼓励、温暖和信心;尊重患者人格, 有耐心和爱心, 平等对待患者, 利于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爱好、兴趣, 让患者感到信任;康复活动中关注孤独、懒散的患者, 想办法让他们参与各项活动;康复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1.2 培养患者之间的互助互动关系

在康复活动中患者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培养患者的团队精神, 利于患者爱心培养, 康复护士的正确引导可以带动患者之间团队协作互助, 利于培养康复活动小组的凝聚力, 使康复活动得以更好地进步、发展。

2 康复活动内容

有效的康复护理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加快患者身心健康, 从而使患者能较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 减少其病残率,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订相应的康复训练项目。

2.1 训练患者的生活技能

督促住院患者洗漱、整理床单、被套、床旁桌卫生, 不断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定期举办铺床比赛, 医生、护士、休养员共同担任评委。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也使患者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加速了疾病的康复[1]。

2.2 文体娱乐活动训练

目的是培训患者参与群体活动, 提高生活的情趣, 促进身心健康。为提高患者参与性, 逐渐增加了带有学习和竞技性的活动, 并根据个体情况安排丰富的活动内容, 如音乐、棋牌、球类比赛等。这样可使患者自然地表达情感, 稳定情绪, 并促进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2.3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因与社会生活隔绝而削弱, 医患之间平等对待, 患者间自由交往, 营造参与集体活动的气氛, 鼓励家属探视。成立工休委员会, 由休养员选出委员、病室组长负责监督工作, 制订每日活动安排, 每月底召开工休会, 评选优秀休养员, 对于优秀休养员我们除上光荣榜外, 还颁发笑脸勋章, 鼓励大家互相学习。

2.4 职业技能训练

首先培养守时、守纪律、责任心、服从领导等基本的职业素质。在指导下, 通过劳动可以学到一些技术, 为出院后能自食其力打下良好基础。出院后, 患者具有自立能力, 是回归社会的根本保证。

3 效果观察

85例均为无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50例, 开展康复护理前后必要性活动认识程度率及行为主、被动性采用χ2检验, 结果见表1.

例 (%)

康复护理前后必要性活动认识程度率与行为自觉性率有显著差异。

4 讨论

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 他们大多缺乏自知力, 不能主动配合治疗, 通过在精神科病房开展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主动服务意识得到增强, 护患关系融洽, 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促进了患者康复。因此, 良好的医疗环境, 和谐、温馨的休养氛围, 展示了人性关爱,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时间延长, 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状况亦能得到明显改善, 主动性提高到78.82%, 认识的必要性提高到94.11%.总之, 通过康复训练, 由简单生活起居, 到较复杂的一般社会交往, 从个人康复到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循序渐进, 逐渐培养患者的自信心,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

在康复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尊重患者人格, 一切活动都要体现出患者的价值、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在实际工作中, 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 提供良好的康复设备, 组织良好的康复活动。只有正确认识康复护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要求, 重点抓质量, 才能使康复护理工作不断持续发展。加大培训力度, 运用一切可能采取的方法, 协助患者尽量纠正其病态的精神活动,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矫正与技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应围绕提高康复护理质量、丰富康复活动内容这条主线开展精神病患者康复护理工作, 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推进康复护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项玉涛.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心理社会干预[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 29 (1) :31.

康复科护理中护理创新的运用 篇3

【关键词】 康复科;研究分析;护理创新;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69-01

引言

护理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其中护理创新对于切实的提升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的关键点,护理过程中需要很好的对患者进行引导,另外还应当提升工作环境的水准,为广大患者的有效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点是当前医疗事业不断向前發展的关键点,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创新的本质,就是从患者自身的角度着手,全面的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对护理工作的技巧、护理的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控制改进,同时配合治疗工作,以更好的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本院康复科创新护理的工作水准,还应当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研究,加强对成效的分析,多多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更好的提升工作水准。

1.棉棒的使用

此外,患者在输液治疗结束之后还应当在留有留置针的肢体之上套上薄棉袜,这样可以使得留置针与患者衣物很好分离开。我科以脑卒中后遗症、椎间盘突出症等病人为多见,此类病人大多存在偏瘫或一侧肢体麻木疼痛,再加之使用通经活络的药物;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一般选择患者的健侧上肢,那么,输液后穿刺点的按压便成为了一大问题。

采用从棉签裸露部位折断后的医用棉棒,沿血管走行力向置于穿刺点的上力,再用医用胶布环形缠绕进行穿刺点按压5-10分钟的力法。大大减少了穿刺点出血、皮卜淤血的现象。又节省了护理人员为患者按压穿刺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2.管理区管理模式的改进

针对管理区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相当关键。将病区之内的护理管理区域进行全面的划分,氛围治疗室、储存室以及注射室等等,同时还应当指派专门的责任管理人员和组长,对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在整个工作流程之中应当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真正意义上实施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为长期的、稳定的保证病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并且以此为条件打造出一种合理的长效机制。通过上述工作,不仅可以使得护士的行为得到全面的规范,同时还可以使得整个工作环境得到全面的优化和改进,不断的强化了区域性的管理质量,降低了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使得人员可以更好的珍惜其中的劳动成果,为广大患者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温馨的治疗环境。由于康复科患者的疾病恢复时间往往较长,所以在实践的护理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患者情绪的调节,避免其出现抵触的心理情况,另外,还应当不断的降低临床工作之中的风险,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针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开展相关疾病的会诊工作,对于一些心理护理效果较差的患者,也应当主动的进行心理干预,保证其最佳的治疗效果。

所以,总的来讲,加强管理区的管理,不断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改进,可谓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负而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率。实践证明,护理创新在我科护理工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应当制定出完善的专科护理登记本和工作信息登记本,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广大护士操作的规范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护士工作量的大小,进而减少了出现错误收费等情况的出现,为广大患者核查提供了全面的、稳定的、可靠的依据。表格的制作应当充分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制定,同时注重其中的内容安排,避免出现错误和缺陷,最后,还应当及时的对表格和登记本之中的信息进行归纳,以更好的实现对工作的调研,更好的提升护理工作的水准。

3.改进临床护理带教模式

针对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改进,应当首先将实习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组,由于临床带教是广大护士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还应当对带教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护士生应当由相关带教组长进行统一的入院制度和规范讲解,并且向其传授一些相关的专科操作方式、安全细则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对实习生进行分组管理,由两位不同的责任组长进行管理。工作之中应当注重临床带教工作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的宗旨,保证患者及其家属达到最佳的满意程度,并且促进临床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而实习生则始终进行跟班实践练习,在组长的指导之下,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带教组长 还应当及时的对实习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和缺陷部位进行解答,参与至本组实习生护理查房以及各种类型学习工作之中,更好的、更加高效的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康复科护理工作之中创新护理的综合运用对策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相关工作的改革,更好的促进政策和理念的革新。总的来讲加强康复科综合护理水准意义重大,所以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高艳芳,梁霞英,陆少环,黄春梅,王夏恋,陈亚燕. 高校-社区合作开展乳腺癌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03)

[2] 周光霞.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01)

[3] 吴时新,金水忠,裘灵洁,陆耀忠,杨丽琴,王春英,李妹芳,陈冬芳,李秀芳.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舒适度现况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上海护理. 2010(05)

[4] 童淑萍,张妍,胡菊芬,程敏.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13)

康复科护理组事迹[范文模版] 篇4

记忆中的康复活动,都是在有特长有热情的年轻人指导下进行,包括有唱歌、跳舞、打球及各种活动,这些都是对体能、技艺要求较高的项目。可在我们的康复科却活跃着一群老护士,她们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满足病人的各种康复需求,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服务。

从未搞过精神科的郑如茝,虽然明年就要退休了,但她仍勤勤恳恳地工作,一边学习精神科知识一边充实康复知识;她患有白塞氏病和第一颈椎骨质增生,这也使得她的体质要比别人差的多,每次带操、教太极,每次出板报、教绘画都让会她觉得耗尽了气力,但她从无怨言,说是病人的满意就是她最大的快

乐。

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梁小媚,从不喜欢体育,充其量就是打打乒乓球,但在康复科却担任起体育老师的职责,不仅要陪病人还要教病人进行各种运动,一次陪病人打排球伤了手,她忍着痛一直陪打到病人满意的离开,可她受伤的大母指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到现在还不能弯曲;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她,一边自学一边教病人,受到了病人的好评,而她只有淡淡的一句话:嘿,病人中意呗。

现阶段康复科最年轻的护士巢玉兰,也是奔50的人了,在科室开张初期,没有清洁工她主动担负起科室的卫生工作,连续几次的大扫除,累得她直不起腰来,可她都没有一句怨言;年龄大了记性不好,音乐治疗仪操作规程又多,为怕伤害仪器又不能违规,只好用本子记了每天操作几次,现在是科室音乐治疗操作考核的冠军。为了满足各层次病人对音乐的要求,她经常把家里的光碟拿到科室,并经常征求病人的意见,力

求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就这样,康复科在这帮老护士的努力下,渐渐规范起来,受到了病人及各界人士的好评。在今年三月成功创建省巾帼文明岗并荣获省工会“南粤女职工文明岗”和xx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她们满怀信心准备在院领导地带领下,勇创国家级巾帼文明岗,为我院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神康复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篇5

黄仙凤

【摘要】精神康复期是精神病患者经过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逐渐恢复正常,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对患者生活、学习、工作的日常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在住院病人护理管理上更加的困难,只有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的药物治疗,心里治疗及心理护理才是保证病人安全的有效措施.【关键词】精神康复科;安全管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病人及家属对住院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精神康复科开放病房人住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病房环境的特殊原因,病人外出不归或不按时返院,不规则服药情况也较多;精神病患者发病住院期常因受精神症状的刺激而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常常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外走、拒绝治疗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同时,病人家属陪伴,家属携带物品复杂,也为病人发生不安全行为创造了条件。这些不安全隐患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尤为重要,以下几点值得提倡:

一、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精神康复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由医护人员具体落实,医护

—1—

人员既是实施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必须严格明确医护人员职责,落实责任。

(一)参加晨会,听取交班,做好床边交流。

(二)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动态变化,掌握新病员、五防病员病情,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三)负责检查二级病员的个人卫生及日用品,保证病员个人卫生清洁、床边柜整洁,日用品齐全,整洁、无危险品。男病员理发日督促其剃须理发。

(四)根据康复科的工作计划结合病房具体情况,组织病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月有活动,协助康复科组织病员开展大型活动,丰富病员生活。

(五)负责病员组织管理,保持病室安静,督促病员饭前洗手,组织病员有序就餐,开饭时负责分发饮食,加强重点病员的饮食观察。

(六)每天组织病员做广播操,读报等活动,做好健康宣传活动。定时更换健康教育栏,内容健康新颖。

(七)每周召开休养员会议,虚心听取病员及家属的意见,及时改进护理工作。

(八)会客时协助会客,并检查病员带来的物品,杜绝危险品带入。

(九)负责定期进行病室安全检查工作。

(十)认真做好三级管理记录。

—2—

(十一)做好吸烟的管理和宣教工作。

二、加强病员管理

精神康复是利用可能采取的手段,尽最大可能恢复病员的社会功能,或最大限度减轻缺损程度,病员由于其特殊性,在管理中手段极其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

1.营造舒适宽松的环境,使温馨融人每一个细节。康复期随着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缓解,自知力的恢复,病人对各方面的生活需求也在提高,为病人营造一种宽松、自由、舒适的家庭化的修养环境,对其康复及出院后回归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在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的同时,可以在病房走廊配以壁画、宣传栏,室内摆放鲜花、垂挂平安结、千纸鹤;清晨、午餐和临睡前定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护患之声,营造温馨祥和的环境;病人生日时赠送生日贺卡、蛋糕,以示祝贺。定期举办“护患沟通联谊会”;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配以不同的棋牌供其娱乐;提供一定的室外场地,让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等等,使患者每天都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2.加强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基于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领悟病人的眼神、表情、语言、体态所表露的含意,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用有益的暗示、适度的保证、合理的解释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调控。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病人常不加分析地将有关信息与自

—3—

身疾病联系起来,正确的暗示可使病人由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反面的暗示则可使病人自我意识紊乱甚至丧失生活信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性格上和生活习惯的尊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用来治疗效果好的一些生活事例激励他们,多用社会和家庭的美好前景去启发病人战胜疾病。

3.增强病人回归社会的自信心。由于社会上对精神病人存有偏见甚至歧视,给康复的精神病人很大的心理压力。即将出院的病人,往往担心出院后不能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或害怕疾病复发,有的病人甚至极度悲观,企图自杀。因此,护士根据循证护理理论,运用专业知识正确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判断其所需的支持程度,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为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其认识疾病的性质、药物治疗的功效和使用原则;做好社区和工作单位有关人员及家属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接纳病人,从而为病人回归社会和家庭做好准备。

(二)注重康复护理的方法

1.日常病情护理。(1)观察患者的精神、情绪变化、饮食和睡眠情况、意识和思维状况,接受治疗的程度,以便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2)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是保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3)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楚出院后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在出院后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并视病情维持服药治疗2至3年,个别患者则需更长;(4)在建立咨询热线电话,及时给予家属

—4—

在需要时的帮助和指导,并定时以电话等形式对已出院的患者进行访问,跟踪其病情恢复动态,实施即时干预。

2.心理护理。采取集体座谈或一对一聊天的心理治疗方式,给予安慰、疏导、支持、鼓励和针对性暗示,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减少其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帮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鼓励患者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提高自护能力,使他们逐步向身心健康过渡,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正确认知程度。一方面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可使患者掌握一些识别疾病复发及波动的方法,能在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有效地与家属沟通,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另一方发面可加强家属对患者关心、支持、理解的程度,使家属知道怎样协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同时要经常向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工作,改变他们对精神患者的不良认识,避免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刺激,并让社区协助做好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

3.技能训练护理。(1)生活技能训练,从程序简单、技术要求低、形式比较单

一、内容适合的工作开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受教育程度和原职业情况分别安排。通过让患者做些简单的生活事情,如洗碗、扫地、拖地等实际的技能训练,矫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使其重新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重返

—5—

社会生活。(2)职业技能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且具有相当受教育程度的条件下,在取得家属的同意和支持后,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个人爱好和技能特长,组织患者参加具有针对性的简单职业劳动训练。在训练中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专业人员的多次示范,强化完成顺序的规范性、统一性。通过开展职业劳动训练,可激发患者的创造力,增强才智,培养兴趣及稳定情绪,使其对自我、人生及社会的认知都发生改变,为逐渐完全回归社会、重新就业打下基础。

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管理护理操作、处臵、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病人受症状的影响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一旦发生意外将给病人和家属造成痛苦和损失,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与影响因此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精神康复科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使风险警钟长鸣

1.强化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学历结构与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掌握病人病情。对有暴力、自伤、自杀、潜逃等行为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

2.时刻掌握病人动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发现问题及时

—6—

汇报处理。对存在有潜在风险的病人应充分与家属沟通,让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名,以预防和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护理病人时刻要做到“四心”“四一”和“五声”。“四心”即为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四一”即为安全、质量、服务、管理“五声”即为问候声、送别声、关怀声、致歉声、为病人办事有回声。护理部利用每季度召开的护理人员大会不断强化素质修养让待患如亲、敬业奉献成为每位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执行各项操作过程中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和规范,工作不带有随意性,不能简化手续严格检查与考核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二)从严落实制度,防范隐患于未燃

1.加强安全管理护理。安全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专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制度、病区管理规则及陪护管理制度与护患沟通实施表等。

2.强化安全意识。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具体做法为结合本院精神康复科护理实际工作制订护理风险处理预案,将防范与处理程序及措施下发到每人,便于护理人员对应急事件进行处理。

3.严禁带入一切危险物品。每天、每班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可疑情况随时查。制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者每周按照标准进行1次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对新入院病人及家属认真进行入院安全检查与安全告知,让其主

—7—

动配合安全管理。病人外出活动、沐浴、辅助检查等应有足够的人员看护与护送。内、外环境进行定时与不定时检查,确保环境设施的安全。

4.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遵守床边交接班制度、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日班下班前巡视制度、节假日弹性排班和护士长值班夜查房制度,同时严格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并建立健全外出请假登记制度、保护登记簿、翻身卡的使用等。

参考文献

[1]邓红冬.浅谈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J].健康必读月刊,2011(12):325.

[2]葛建

康复科常见前五位疾病护理常规 篇6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一、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卧硬板床,垫以棕垫或软枕,保持脊柱平直位。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预防压疮发生,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整洁。

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指导吸气呼气训练,给予高纤维饮食,鼓励多饮水及多吃水果。训练病人养成定时排大小便的习惯,每日按摩腹部3-5次。鼓励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循序渐进的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的被动、主动训练,轮椅训练,直到行走训练。

脊柱骨折患者按脊柱骨折护理常规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及脊髓损伤症状有无改善,并做好记录。2.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脊柱伸直位,对腰椎损伤患者需要三个人同时托住颈部,胸腰部和下肢保持患者躯干伸直搬运颈椎损伤患者应一人用手固定头颈部,托住患者下颌略施牵引其他人抬起躯干和下肢。3.翻身有两人协助,床两侧各站一人,一人扶病人,另一人准备棉垫,两人配合协助病人翻身,翻身是检查全伸身皮肤情况,并垫好垫使病人舒服。

4.一般取平卧位。

5.发生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6.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原发病护理常规。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做好护理记录;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注意保暖,预防着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留置导尿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训练膀胱的反射条件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④一般2-4小时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4周可拔出尿管,可进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便秘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使长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和灌肠。

(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大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

二、骨折后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被固定肢体的血液、淋巴循环。固定物不宜过紧或过松。

3、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一天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力运动。

4、用微波、中低频电刺激、红外线、各种透热疗法、超声波疗法、按摩、脉冲超短波等治疗时,护士应配合治疗,并注意观察疗效。

5、根据不同部位的骨折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

(1)肘关节附近的骨折,手术内固定应尽早在外支具、吊带的保护下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幅度逐渐加大,术后2-3周可以每日定时去除外固定进行活动。

(2)腕关节附近的骨折,抬高患肢,加强由远端向近端的向心性手法按摩。

(3)手局部的疼痛、肿胀,如果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可以进行冷、热对比治疗,即将手浸入42度热水中4分钟,然后浸入20度的冷水中1分钟,交替以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相当于对血管进行按摩。(4)膝关节附近的骨折,手术内固定后,应尽早开始接受持续性被动活动(CMP)治疗,活动的范围和速度逐渐由小到大,由慢变快,骨折线穿越关节面的患者应注意减少关节的磨损。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以牵引为主,肌力训练以静力性肌肉收缩训练为主。髌骨横行骨折作张力钢丝固定的患者,可以早期进行膝关节屈曲活动。

(5)脊柱融合、固定术后,卧床3-4周,卧床期间可做床上保健操,常见的有卧位活动、支撑站立活动,站立位活动等。

6、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康复计划的顺利完成。

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注意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3)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注意观察患者康复锻炼引起的患肢功能变化和病人的反应。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

5.护理:由于康复过程较长,加上康复训练引起的疼痛等,病人情绪往往不稳定,因此要加强精神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缓解焦虑,恐惧心理,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稳定情绪,减轻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7.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保持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三、截肢术后的护理常规

对采取截肢术的病人,观察残端伤口有无发热、出血或渗液、局部红肿、剧烈疼痛时,即可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包括:

1、取平卧位,残端肌肉自然放松,用弹性绷带每天包扎4次,每次15-20min,并给残端均匀的压迫,以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2、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每次50下,每天3次。

3、蹬踩练习:逐渐由软到硬,每次50下,每天2次。

4、踩称练习:取站立位,身体保持平衡,使患肢垂直放在体重称上,适当将身体重心移向患侧。可逐步由5-30kg。其特点是模拟患肢早日负重,锻炼残端承受压力、重力,为安装义肢做准备。在其感觉患肢仍在的基础上与健侧同时进行肌肉的等长等张收缩,约术后1-3个月患肢幻觉痛可自行消失。

四、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取仰卧位,患者肩部下垫一小枕,髋部也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肢保持功能位,早期应被动肢体锻炼。

(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动。

(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枕,肘伸直,指张开,掌面向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肘伸直,指张开,掌面向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成直角,垫以软枕。

(3)健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枕,患侧下髋向前,屈膝,下肢不外旋,脚掌和小腿保持直角,防止挛缩、脱位。

3、恢复期康复:生命体征平稳后,应主动锻炼,在他人帮助下,循序渐进自我进行训练,护士应密切关注生命体征,指导翻身,卧-坐训练,上下肢活动训练。

4、后遗症期康复护理: 继续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用具,指导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健肢带动患肢,做好坐-站-坐训练,迈步训练,轮椅训练,循序渐进全身运动。

5、语言训练:发音-单字-语言纠正--读字-词-句-段-文章,反复进行。

6、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7、预防压疮

(1)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压疮,并做好记录。(2)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3)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4)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

8、预防泌尿道感染

(1)定时清洗外阴、肛门。

(2)排尿困难这=者,定时按摩膀胱,但不可重压;病情许可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促使排空膀胱残余尿液。

(3)尿潴留时,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或密闭式膀胱式冲洗。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按医嘱定时做膀胱冲洗,每日更换 无菌引流及储尿瓶,定期送验尿常规及尿培养,如有尿路感染,应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并鼓励多饮水。

9.预防肺炎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痰,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10.预防肠胀气及便秘 鼓励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致胀气食物。便秘时给予缓泻剂或隔2-3日灌肠一次,或性针灸疗法、腹部按摩。必要时可用手掏出粪便。

11.预防跌伤、烫伤、冻伤 偏瘫伴神志不清时应加床栏应用人热水不超过50℃,要隔被放置,并经常更换部位;若做热敷、灸疗、理疗或拔罐时均应注意防止烫伤;天冷时,肢体应及时加用棉套保暖。12.预防肢体畸形、挛缩,促进功能恢复 偏瘫肢体应保持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可用护足架或枕头支持足掌;按摩肢体每日1-2次,并作被动运动。当运动功能开始恢复是,应积极鼓励患者早期开展上肢及躯干功能锻炼。离床时,给予轮椅、瘫痪车或拐杖及支架保护,练习行走,以便及早恢复下肢功能。

五、脑外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1、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继续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

2、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应按肢体正常功能方向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开始,逐步增量。应鼓励尽早恢复自主活动

康复科护理学 篇7

关键词:围术期,心理护理,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中效果比较明显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 应用广泛。但由于患者自身状态比较复杂, 手术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一旦意外发生, 不光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虽然医生都在尽力避免, 却仍然阻止不了意外的发生。研究发现影响患者状态的因素不止有身体状态, 还有心理状态。因此医生尝试在外科手术中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调整患者状态,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在此背景下,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实际影响, 以便为临床同类研究和报道实际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 针对患者实施不同临床干预措施后的康复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现报道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临床研究对象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0月的外科手术患者, 男86例, 女50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2岁, 平均 (37.56±4.34) 岁;体重最重79 kg, 最轻46 kg, 平均 (58.45±3.45) kg。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每组68例。心理护理组男43例, 女25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2岁, 平均 (37.99±4.78) 岁;体重最重79 kg, 最轻46 kg, 平均 (58.99±3.60) kg。常规护理组男43例, 女25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2岁, 平均 (37.01±4.08) 岁;体重最重79 kg, 最轻46 kg, 平均 (58.00±3.01) kg。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1.2.2心理护理组

本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心理护理措施, (1) 术前干预措施:手术前一定要得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介绍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基本情况, 宣传手术治疗成功案例[3]。患者家属与患者的关系最为亲密, 要注意拉近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努力, 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 过程会更加顺利, 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会更强, 对手术成功更加期待, 事半功倍[4,5]。 (2) 术中干预措施:患者一旦进入手术室, 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发现患者情绪异常, 要立即用和蔼的态度和语气鼓励患者, 护理人员可以用按摩头部、肩部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感, 并随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进展情况。手术过程中禁止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做出大声喧哗、低声耳语、聊闲天等与手术无关的不当举止, 这样的行为会引起患者的恐慌、烦躁等不良情绪。 (3) 术后干预措施:手术过程结束并不意味着干预护理随之结束, 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仍然十分重要, 手术结果要及时告知,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并尽可能提供各种帮助。如果患者后续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或者具体情况, 要提前通知, 鼓励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前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心理护理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心理护理组的68例患者中, 不满意的患者2例, 不满意率水平仅为2.94%;常规护理组的68例患者中, 不满意的患者11例, 不满意率水平仅为16.18%, 心理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满意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8893, P=0.0087) , 见表2。

例 (%)

3 讨论

根治疾病、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是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的愿望, 但手术治疗意外, 例如手术并发症、麻醉后遗症等, 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矛盾心理,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高质护理”是现代化护理模式的全新理念, 要求手术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动态, 运用积极的护理措施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术前对患者进行指导, 术中安慰患者, 术后给予患者一定的关心, 缓解患者的恐惧、矛盾心理, 消除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焦虑情绪, 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 自愿配合并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和医护工作。高质量的护理会促使手术成功率大幅上升, 而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降低手术风险, 为外科医生能够顺利手术、成功治疗保驾护航[6,7]。

笔者所在医院不断探索和创新, 有针对性的设计了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从本次研究的比较数据上分析: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的手术患者, 一方面康复效果整体好于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的患者, 患者的各项康复时间均明显大幅缩短 (心理护理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仅为 (16.45±3.45) h、 (3.51±1.01) h和 (10.35±1.31) d, 这一数据与国内文献[8-9]报道结果相符, 不仅仅有利于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 同时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一方面,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 由于患者康复速度的加快, 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综合措施的满意度。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能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并缓解恐惧心理, 使患者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 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已经将身体和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康复过程均有好处。对于医生来说, 给已经接受过心理干预的患者实施手术, 治疗过程会更加顺畅, 发生意外的概率大幅降低, 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间接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声誉。

综上所述, 在临床针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更好, 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 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袁世芬.总结32例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7) :299-300.

[2]张蓓, 孙维瑾.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的影响[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6) :537-538.

[3]王红, 吴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影响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10) :1463-1464.

[4]黄丽莉, 郑自群.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普外科手术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 :87-89.

[5]王璐.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 (6) :179.

[6]朱建萍.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 2010, 32 (11) :1732-1733.

[7]殷健, 董莹.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7) :52-53.

[8]李育红.浅析外科手术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4) :145.

康复科护理学 篇8

【关键词】护士;全程参与;“8S”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93-01

良好的病区环境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运行,促进康复的重要条件,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是护士工作的责任,是医院管理的组成部分。从管理角度看,病区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又是一个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原则,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环境。它们构成了病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⑴“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2013年5月以来,我院康复科全体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针对病区内的护士管理区域物品摆放凌乱,标示不醒目,无人定期整理补充,取放时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积极推行“8S”管理方法,将病区内的护士管理区域划分为1治疗室、2治疗室、注射室、布类物品储存室、库房、医护办公室六个小区域,护士通过推荐或自愿担任的原则,选出6位护士成为区域管理小组长,让全体护士全程参与并通力协作,经过半年的试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既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明确了管理责任,优化了工作环境,强化了区域管理,又让大家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使病区环境管理始终处于轻松、有序、安全的良好状态。

1 我科病区“8S”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各区域小组长对所管理小区域进行”8S”管理,按步骤将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和持续维护:

1.1 整理:空间减负,减少积压。首先将科室物品划分必要、不必要两类。把必要的按使用频率定量,由每天夜班护士将次日需领取物品名称和数量写在黑板的相应栏內,有计划领取,并在不影响科室正常运作的条件下,使基数尽可能减少,避免物品堆积库存过多,并将不必要的物品弃掉或退回仓库。

1.2 整顿:合理布局,化繁为简。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在遵循符合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间,以易于寻找、便于取放为原则,将多余杂乱的物品处理掉。正确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将同一系列、同一有效期、同一规格、同一管理要求的物品或药品归类放置在一个区域,并给予合理定位和简洁、醒目的标示。

1.3 清扫:全体参与,全面除污。清除各个小区域内的脏污,将区域内的屋顶、物品架、物品、储存柜、地面等处逐一进行彻底清扫。保持区域内整洁、干净。

1.4 清洁: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常态化,规范化。我科护士在每班交班前15分钟,对当班使用后的治疗车、病历、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等进行整理、整顿和清扫,并与接班者进行交接。始终使物品、器材处于备用状态。

1.5 素养:以身作则,互相合作。我科护士长采用了“2个鼓励”和“1个宣传”的方法。“2个鼓励”指:一方面鼓励各区域小组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凡是小区域内需要购买的、价格在100元以下的设备,可先购买,并凭采购发票予与报销。另一方面鼓励区域小组长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选用既经济又实用的区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1个宣传”指:采用连续和间断教育的方法,使每位护士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通过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强化“何处取,便归还何处”的工作习惯。使我科护士逐渐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适应新的规范行为。

1.6 安全:勤检查,重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制度允许范围类进行整改; 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小区域进行检查,对不合安全规定的及时清除; 每月一次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家长存预知危险,防患于未然的警惕性。

1.7 节约:注重细节,从点滴入手。如:主管注射室区域的小组长每天下班前关闭电脑、电灯、空调等节约用电的措施。将供应室盛装压脉带使用后的袋子回收利用于1治疗室药品分种类、分效期的储存袋等等。使大家养成降低成本习惯,加强护理人员减少浪费意识教育。

1.8 学习: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每月一次病区管理讨论,一方面各小组将区域内存在问题进行全科讨论,并制定出适应我科实际情况的办法;另一方面将区域内好的管理方式、方法在全科分享,使我科区域管理得到持续改善。

2 体会:

2.1 增强科室人员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参与”和“授权”的方法,让有能力的护士充分发挥其能力⑵例如:管理值班室区域小组长针对值班室存在问题特制订“五子”方针,即:起床叠好被子,私人用物入柜子,干净被单装箱子,护士鞋存入鞋架的鞋盒子,生活垃圾丢篓子。

2.2 提高效率。工作环境优美、工作氛围融洽,工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物品摆放整齐,不用花很多时间去找,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3 规范了服务行为:工作中养成8S管理的习惯后,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

2.4 能够减少乱费:经常习惯性的整理整顿,不需要专人整理,减少人力。对物品进行规划分区,分类摆放,减少场地的乱费。物品标记清楚,节约寻找物品的时间。

2.5 降低了不安全因素:工作场所宽敞明亮、通道通畅。各区域内不随意摆放丢弃物品,物品分类、分区放置,标示醒目规范,这些都会使医务人员有安全上的保障。

2.6 改善情绪,和谐关系:清洁、整齐、优美的工作环境带来好的心情,医务人员工作起来也能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上司、同事、下属谈吐有礼貌、举止文明,给你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容易融洽到这个大家庭当中来。

参考文献:

[1] 韩彩莲 病房环境管理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5期2006-12-19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下一篇:大科学家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