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共12篇)
一、护理不良事件
(一)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
1.护理不良事件一般 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
(1)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
(3)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4)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
2.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中国医院协会分类): 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
(1)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
(4)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四)不良事件常见原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凭借主观印象,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2.执行医嘱不正确
表现在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 2 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造成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患者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4.未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
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未向病人反复强调潜在的安全隐患(跌倒、坠床)。
5.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
未对压疮高危因素患者评估,造成 患者 压疮。未对坠床、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造成患者 坠床、跌倒。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病人投诉)。
7.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特别是高浓度药品未有标识和单独放置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8.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
缺乏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对本学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培训不到位,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应急能力差,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9.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
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统。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设备规模的扩大,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越来越广,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勤管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药品不能及时送到病房。不能一站式服务。物品报修报送。
(五)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十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标记,近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人管理,严格交接班。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5)各种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是事件再次发生。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和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六)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2月, 我院共收治住院患者6 859例, 其中男3 781例, 女3 078例, 共发生常见护理不良事件21起, 发生率为0.31%。其中给药差错8起, 患者跌倒6起, 药液外渗4起, 压疮3起。
1.2 方法
对2010年全年全院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护理管理, 强化护士培训, 督促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等, 明显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 原因分析
2.1 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居护理差错的首位[1]。2010年我院共发生给药差错8起, 其中静脉输液差错3起, 漏输液体或量不准确3起, 口服药发错患者2起。
2.1.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操作过程中护士未“三查十对”, 造成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2.1.2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工作中马马虎虎, 漫不经心, 查对不认真, 对于药名、患者姓名相像时, 错发药物。
2.1.3 交接班不认真, 特殊药物给药前未仔细交接, 接班护士未认真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未做, 特别是夜班。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时易出差错, 如漏发药、漏注射时间多发生在16:00、18:00、24:00。
2.1.4 护士的药学知识掌握不够, 对本科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不熟悉, 常规药品的作用与患者不相符时, 未能及时更正。
2.2 跌倒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 因失去平衡而意外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 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伤害事件。2010年我院发生6起。
2.2.1 年龄因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个器官功能退化, 感觉障碍, 视力、听力减退, 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迟钝, 易跌倒。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 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2]。据报道, 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认知的差异及意识的淡薄是跌倒难以避免的因素。
2.2.2 药物因素
因患者使用某些药物, 如降压药、控制血糖药、安眠药、镇静剂等, 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 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2.2.3 环境因素
患者入院后, 对病区环境不熟悉, 加上偶有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等, 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同时安全防范设施不足, 如马桶、走廊内无扶手、病床未加床挡, 床铺过高及座椅过低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2.2.4 护士因素
在6例跌倒事件中, 发生在夜间有4例, 占总数的66.6%。夜间时段上班护士相对较少, 巡视病房次数少、间隔时间长, 客观上增加老年人晚间跌倒发生的危险性。
2.3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 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 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 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2010年我院发生4起。临床中以下几类患者在输液时易发生药液外渗。
2.3.1 患者因素
2.3.1.1 小儿、老年患者, 烦燥、意识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 由于不配合, 血管脆弱或者感觉、知觉障碍, 容易发生外渗。
2.3.1.2 重症患者, 如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由于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容易发生外渗。
2.3.1.3 癌症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概率较大, 因为癌症患者反复化疗, 静脉血管脆弱, 难以穿刺。
2.3.1.4.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 血管硬化, 也易发生药液外渗。
2.3.2 技术因素
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 对血管、局部解剖不熟悉, 易造成药液外渗。另外穿刺部位重复多次穿刺也是造成外渗的一个原因。
2.3.3 血管因素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 血管内压力增加, 容易发生外渗;关节处、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 易外渗。
2.4 压疮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2010年我院发生3起。
2.4.1 力学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持续性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摩擦力作用于皮肤, 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 与体位有密切关系。本组3例压疮, 都是因为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 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压力, 导致剪切力的产生而发生的。
2.4.2
局部皮肤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 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 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 局部皮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 使表皮保护能力下降, 皮肤组织极易破损, 形成压疮。
2.4.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此类患者的皮肤较薄, 抵抗力弱, 受力后易破损;营养不良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少, 肌肉萎缩, 一旦受压, 局部缺血、缺氧而易发生压疮。本组发生压疮的患者中, 有2例营养较差, 尽管按时翻身, 在骨隆突处仍然出现压疮。
3 防范措施
3.1 给药差错的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 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者, 因此在防范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1 强化护士培训。强化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护士责任心的教育, 不断规范护理行为, 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
3.1.2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 核对患者姓名等;操作后的查对尤其重要, 能使护士本人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差错并及时纠正, 可将损害降到最低。
3.1.3 护士长在病区应随时巡视病房, 检查每名护士的工作质量, 尤其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 更应注意环节质量的控制。为此我院护理部规定了护士长每日应至少4次查房, 对查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1.4 各科护士长收集了本科常见药物及抢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将其整理成册, 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
3.2 跌倒的防范措施
3.2.1 评估患者
自2011年起, 我院护理部制订了“患者跌倒、坠床安全评估预防记录本”, 要求护士对入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 全面评估既往史、跌倒史、服药情况、睡眠及意识状况等。根据评分结果, 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 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2 环境管理
向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详细做入院指导, 如病情允许, 搀扶患者亲临各处环境, 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 并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交代清楚;如离开患者应加上床挡;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将呼吸器放在床头或枕边;夜间打开地灯、保持地面干燥。
3.2.3 加强管理
我院护理部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管理考核, 并不定期进行检查, 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确保执行。尤其对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 更应多关心、多问候、多巡视、多观察, 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3.3 药液外渗的防范措施
3.3.1 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 力求一针见血, 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避开关节处,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针头, 采用保护性约束, 尤其对小儿、老年人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输液完毕, 正确拔针:先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 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 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 直至不出血为止, 时间为5 min~10 min, 切忌来回揉动。
3.3.2 近2年来, 我院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 因为留置针导管软, 不易损伤血管, 而且可保留3 d~5 d, 避免反复穿刺, 可保护血管。
3.3.3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 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一般要求扎上液体后30 min之内护士要巡视病房1次, 检查穿刺部位及液体点滴是否通畅, 以及患者的反应, 如发现药液外渗, 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是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 护士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3.4 压疮的防范措施
3.4.1 评估患者
2011年起我们开始使用“压疮评估表”, 从意识、营养、循环、用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打分, 对于高危人群要进行健康宣教及予以必要的防范措施。
3.4.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对长期卧床患者建立翻身卡, 每2 h翻身1次, 必要时缩短间隔时间, 并使用海绵垫、气垫等, 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 减小压力。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 可用软枕、海绵垫等架空, 以减轻其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3.4.3 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 应及时洗净擦干, 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一次性床单上;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 无皱褶、无渣屑。对于易发生压疮的患者, 护士每次巡视病房时都要检查床铺是否合乎要求。
3.4.4 加强营养
评估后如患者营养不良, 护士应做饮食指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和医生协商, 静脉补充营养。
4 结果
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护理防范措施, 我院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 减少了62%。
5 讨论
研究显示:有些护理不良事件虽然难以避免, 但如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加强护理管理, 注意护士队伍的在职培训, 尤其是新护士的培训, 认真督查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 从而使其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12月我院发生的21起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 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起, 减少了62%。结论 加大护理管理力度, 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唐玉平.14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26 (10) :1220.
[2]林琳, 范文霞, 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 (2) :215.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护理差错事件,追求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调查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临床工作护士心理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满足心理需要,注重心理疏导;管理者应倡导人性化管理,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分析原因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护理差错就是诊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过失,给病员的造成一定的身体健康损害,延误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严重差错。因过失但未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无任何不良后果者称一般差错。
为了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现就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因素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4月就诊53468人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8例,占就诊人数0.1%,一般差错57例(98.3%),其中用药错误9例(15.8%),处理医嘱错误28例(49.1%),采集标本错误10例(17.5%),照顾不周、监护不严或消毒不严造成差错10例(17.5%),严重差错1例(1.7%)。
2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的类型
2.1 三查七对不严造成用药错误(包括口服、注射、输液和外用)、错给、多给、漏给、少给。
2.2 未认真核对或有疑问(字迹不清、剂量不明、用法不当)未及时提出而造成医嘱处理错误或遗漏执行而影响患者治疗检查;不按规定执行口头医嘱,出现药物名称与剂量的错误。
2.3 采集血标本错误:错采、损失、丢失、误送标本。
2.4 照顾不周或监护不严造成的差错,包括饮食、排泄、清洁、环境等方面。如食物中毒、自杀、无故离院、烫伤、压疮、坠床、摔伤等。
2.5 无菌物品消毒不合格、医务人员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而造成院内感染。
3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次分析结果主要是心理因素[1],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卑心理:护士地位低,尤其是合同制护士待遇差,没有安全感,奉献精神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造成护士自卑心理,行为消极,责任心不强而出差错。
3.2 焦虑心理: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家庭不和、婚姻失败、人际冲突、工作和晋升受挫等增加了负性心理体验[2]。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科患者失去理智,采取封闭式管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护士正常情感得不到交流。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但护士本身却得不到管理者人性化管理。易导致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而出差错。
3.3 定势心理:定势心理是人们在实践中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形成的,定势心理在不变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但在已变的情况下就可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歪曲。如安瓿大小、颜色、剂量相同的氯化钠与氯化钾误取
3.4 过度紧张疲劳:持续紧张的工作会导致疲劳,一方面大量的外部刺激使人的感觉逐渐变得迟钝,兴趣和注意力下降,如处理大量的医嘱,执行大量的治疗等[3],另一方面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关。频繁的夜间轮班引起睡眠不足、睡眠节律紊乱导致过度疲劳,使人知觉反应和活动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不知不觉地出差错。
3.5 厌倦心理:护理工作单调、繁琐、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以看管患者为主,技术性不强,护士对工作缺乏兴趣,被动承担工作而出差错。
3.6 抵触情绪:来源于诸多方面,如自我利益受损,对领导者管理误解,对各种变化缺乏适应。抵触情绪易导致组织纪律松散,牢骚满腹,工作被动而出差错。
3.7 自责心理: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难免会出差错,一旦出了差错,将面临着承担责任、经济处罚,此时护士易形成自责心理,懊悔不已,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再次出差错。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及浓厚的工作兴趣。
4.2 注重心理疏导:首先积极鼓励受挫护士将不良情绪适度地进行宣泄,让其释放出来,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宣泄的方式很多,可向知已倾吐,也可采用写日记、运动等形式宣泄。管理者既要懂得宣泄机制,又要学会倾听技巧,做护士的知己。其次要帮助适应。当护士出差错时,管理者不应只是单纯指责及经济处罚,而应在心理上给予安慰,与其共同分析出差错的原因,总结经验,使其放下包袱,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
4.3 管理者要具有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管理者要学习批评艺术,留心对方的情绪反应,先明确提出明显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与护士多沟通,让其说出心底的感觉和想法,在彼此沟通中,应理解别人的观点并注意宽容;管理者应合理使用权力,加强自我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及与护士友好的关系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舞他们来和自己一起去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
4.4 满足需要:管理者要学会了解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层次需要,根据需要考虑管理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满足护士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护士解决后顾之忧,如给合同制护士增加待遇,交养老保险等。努力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及夜大学习,晋升、晋级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此,护士长应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4.5 倡导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间、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变被动承担工作为主动承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其次实施管理时做好解释工作。如实施新计划,管理者应讲明实施新计划的目的、方法,使大家了解管理者的意图。最后,管理者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对不合理意见做好解释工作。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下属,在科室营造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融洽气氛,同时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文艺活动、茶话会等,增加情感交流的机会。调整班次,变单调的班次为各种班次轮换,变前后夜班连上为前后夜班错开上等。
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兴趣,减少差错发生率[4]。
4.6 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易发生差错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对各类物品、器械、药品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对各项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1]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等.45例护理不良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57
[2] 汤日晓、于小漪.常见的不良护理心理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6(2)1: 242-242
[3] 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8(8)3:151-153
[4] 赵永新.静脉输液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30-1132
1、加强责任心,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事实证明,有相当数量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做为管理人员要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使之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2、管理人员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帮助和教育,把预防差错事故的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化。
4、抓好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
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薄弱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人员方面:新护士;有思想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人员;基础训练不够、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平时工作自侍资历老、对年轻管理者的管理软抵触的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人员。
②时间方面:护士人手少时;快下班时;节假日;病人数多,特别是重病人多时;抢救工作紧张时;护士长不在班时;新护士或实习护士多时;人员不团结时等等。护士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醒或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发生。
1.坠床,跌倒:
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2.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
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手表带。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措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
3.非计划性拔管,药液外渗
原因:各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放置宣教不到位,护士巡视不到位。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未做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有管道病人,转运过程有疏漏,未认真查看各路管道是否通畅。措施:护士要做好管道固定,放置的宣教。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要做到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指导家属参与管道管理。对于特使病人要做好约束。经常评估管道的风险系数。4.包药机包药错误,药房无发口服药 原因:机器运转存在误差,人为因素。
措施:药房要在电脑中进行查对确认药品无误后再进行包药,手法包药后要再次认真查对。
5、拔除导管后局部出血,液体外渗:
原因:个别医生对已用物品放回针刺盒内未认真执行,对针刺伤未引起重视,护士未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及各路管道是否固定妥当,未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科室讨论,及时整改,对已用物品要及时放入针刺盒内,重视针刺伤,护士要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及各路管道是否固定妥当,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6、术后病人送错病房
原因:护士存在想当然的思想,认为术前准备就是要送手术了,而未再确认是否马上送手术时就直接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措施:认真执行医嘱,再未接到医生医嘱前不要存在想当然的思想。
7、血标本送检延迟
原因:医生未认真查看病历上的药物阳性标识,误开阳性药物,并下达续用,接嘱护士未认真查看过敏史并给予执行错误医嘱。
跌倒4例: 内科3例、外科1例
相关因素:
1、卫生间有防滑垫、病员自行将防滑垫取开。
2、地面有水迹,为卫生间水龙头水压高,用水时溅出所致。
3、病员鞋底不防滑
4、严格卧床休息的高危病人在家属陪伴下上厕所
5、服用抗癫痫药物、清肠剂。
6、不清楚病员过往有美尼尔病史。
整改措施:
1、各科规范性放置防滑垫,加强宣教,讲明重要性,请病员或家属配合,不要随意取开。
2、要求全院各科调节卫生间水龙头的角阀,控制好卫生间的水压,防止病员或家属用水时溅出,地面有水迹时护士长或护士要督促清洁工要及时保洁打扫。
3、跌倒高危病员一定要穿防滑的鞋。
4、高危病人应在床上大小便,加强分级护理的落实,应与家属和病人作好沟通,讲明重要性。
5、服用特殊药物的病人要加强防跌倒的宣教,特别是过往有美尼尔病史的病人。
坠床1例:内科
相关因素:
1、患者入院跌倒评估评分5分,属于高危,护士执行了相关预防措施,床尾悬挂警示牌,已行宣教,发生事件时护士刚给病员拔完输液针,家属离开了病人,护士在护士站听到声音立即查看发现,事后予以了积极的处理。
2、分析事件发生系病员家属离开房间上厕所,病员有需要,床旁无人时从床档上翻下所致。
3、护士宣教不足、告知与沟通未到位。
整改措施:
1、加强对老年病人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 1
解病人需要。
2、加强重点时段的病人管理、特别是夜间,值班护士应加强巡视。
3、对老年病人应特别交待留陪伴。
自伤1例: 外科
相关因素:
1、病人擅自离院,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整改措施:
1、科内加强入院宣教,严禁病人私自离院,对擅自离院的病人应电话追踪,作好记录。
管道脱落1例: 外科(胃管脱落)
相关因素:
1、病员感觉不适,未了解置管重要性。
整改措施:
1、加强宣教,让病人能了解管道的作用,理解、配合治疗。
2、责任护士加强巡视。
给药错误1例: 内科(严重差错)
相关因素:
1、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转抄医嘱无误(执行单上正确),在口服药标签上写明服药剂量及次数时写错,在发药给病人时带了口服药执行单,但只是查对了床号、姓名。未查对剂量及用法。违反了查对制度。
2、夜间工作不忙,护士工作未认真、细致,一边写一边在回答这个病人家属的问题,未专一完成一件事情。
3、本人安全质量意识还较薄弱,尚需加强。
整改措施:
1、科室内组织讨论此次事件,对发生事件的过程、原因、影响、改进措施等进行分析、讨论。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科内组织学习查对制度及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利用晨间抽问反复巩固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及理念。
3、强调发药时或者给药时的“专
注”,避免打挠。如有病员需要有问题询问时应安排好主次。
血标本错误1例: 外科
相关因素:
1、采备血标本时无电子打印标签,护士备血时先用手写,第二个护士打印了标签去贴增加了安全隐患。
2、护士工作中未执行查对制度
整改措施:
1、全院各科加强查对制度学习,护士长加强督查。
2、护理部与信息科、医务科进行协调,改变备血处理流程,医生下备血医嘱后护士同样可以打印出电子小标签,减少了再次贴标签流程。
医嘱执行错误导致转运错误1例:外科
相关因素:
1、管床护士执行医嘱时未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医嘱执行错误。
2、转运护士不是管床护士,转运流程有待讨论。
3、转运护士未查对医嘱。
4、转运前转运科室会电话通知接收科室接收病人,接收科室接收该病人时有疑问未询问。
整改措施:
1、加强查对制度的学习和执行。
2、护士长重点监督执行情况。
3、严格按转运流程操作。
4、转运护士应为责任护士,以确保病人安全。
锐器伤9例:全院各科
相关因素:
1、有4名为实习护生,1名内勤工人、4名护士。
2、将头皮针放入锐器盒时不慎被刺。
3、外界环境干挠。
4、实习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整改措施:
1、加强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在入院时及入科前均要进行培训,护士长在科室小讲课计划中要有相关内容。
2、加强
培训,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3、加强注射安全管理,操作前评估操作环境。
药物不良反应6例:全院各科
相关因素:
1、红花黄色素1例。
2、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
3、头孢硫脒3例。
4、头孢呋辛钠。
5、白眉蛇毒血凝酶。
整改措施:
1、夏季来临,各科要严格遵守用药相关规程,现配现用。
2、用药时应用好告知。
3、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4、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输液反应2例:外科、感染科
相关因素:发热反应、过敏反应
整改措施: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2、严格无菌操作。
3、发生反应后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输血反应2例外科、ICU
相关因素:过敏反应
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2、发生反应后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正向激励,护理人员
正向激励是指对激励对象的肯定、承认、赞赏、信任和鼓励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激励艺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患者感觉效果不好, 护士感觉周围环境、社会及家庭的压力而力不从心, 顾此失彼, 出现种种护理不良事件, 期望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撑来安抚心灵, 需要鼓励来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以维护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给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带来了身心伤害。患者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避免或预防患者的不良后果或伤害, 包括预防差错、偏误和意外。如何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 以及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迫切需要护理人员摸索行之有效的方法[1]。为此我们对正向激励在护理中对不良事件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回顾分析2012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 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4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我国香港医院管理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的分级标准[2]。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工作状态下总结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观察组为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实施正向激励措施, 观察护理人员工作态度, 对促进患者安全, 预防不良事件的效果。
1.2.1信息激励:
(1) 报刊、杂志、网络, 电话各种渠道的不良事件宣读讨论对工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指导本不良事件在临床护理中的防范重点, 避免再次发生; (2) 每天晨会护士长根据病房工作重点, 指出易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 以加强关注和防范; (3)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以增强自信, 避免偏差; (4) 学习各种操作流程以减少失误及偏误。
1.2.2 心理激励:
(1) 每天工作繁忙时段予以关心与鼓励, 以减少疲惫情绪, 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家庭事件的关注对有负面情绪的护士, 主动关心, 开导, 必要时给予力所能及帮助, 使其尽快摆脱不良情绪; (3) 家庭困难的护理人员主动关心, 了解困难情况, 要求在现有条件下给予必要的帮助, 加强心理支持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 (4) 面对失误实施三明治式的批评, 即先表扬肯定—批评—表扬的一种批评方式并及时检验批评效果。
1.2.3 实施保护性屏障:
(1) 安全管理屏障如各种操作流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2) 实体防护屏障如防跌倒、坠床、过敏等警示牌、警示标示、高危药物的单独放置及高危标志, 注意事项禁忌, 用法, 速度, 观察点等;留置胃管患者有防滑脱标志等。
1.2.4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保证安全的氛围:
(1) 对患者与家属实施维护安全指导, 如为了你的安全请注意保持维护治疗安全的环境; (2) 工作人员随时监督周围环境, 在护理人员输液、配药、治疗、医嘱处理及交接班时避免打扰, 以免出现护理项目的疏漏; (3) 人人都有维护医疗护理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的打扰, 可导致护理人员分心与精力不集中而出现种种护理差错与事故。
1.3 评价方法
不良事件评定根据我国香港医院管理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的分级标准[2], 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 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 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 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中度伤害, 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由于护理工作人员是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实施者, 工作琐碎零乱, 繁忙, 外界干扰多, 重复性强, 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研究认为, 最谨慎的医务人员可能出差错, 即使不让出过差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 也不能杜绝差错的发生[3]。护理人员大多数为女性, 其特有的敏感、纯正、善良与自尊使她们表现为渴望被人理解, 被关爱, 被尊重。因此, 正向激励较容易被接受, 适宜女性的特点及心理, 具有较好的激励效果。
3.1 信息激励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
信息可以使我们识别易发生不良事件的薄弱环节, 工作中注意规避和防范, 这种信息既是一种激励, 如网络、报刊、杂志有关不良事件信息可以激励我们严加防范。新知识及新技能可使我们更加自信, 工作更完善而不出现偏误。护士长指出病房工作重点信息, 提示我们不要疏漏各个重点环节, 从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据报道:按美国医院药师学会文件, 用药失误共分12类, 其中第2类是遗漏给药;第3类是时间错误:即给药时间超出规定;第8类是给药技术错误即给药程序、途径, 部位、速度不正确[4]。将信息运用临床护理中, 根据总结出的失误信息, 在工作中注意防范从而少走弯路, 感觉思路明确, 信心倍增, 起到了预防不良事件的效果。
3.2 心理激励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
从心理学上讲, 人们在充满信任、赞赏和鼓励等正面因素影响环境中成长, 内心深处更易受到启发和鼓励, 行为也趋向美好的方向发展。肯定会在他人内心深出产生强大的动力, 驱使对方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之源[5]。工作繁忙时段的关心与鼓励, 能够抵消繁忙时不自主的烦躁消极心理, 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繁忙中做到忙而不乱、乱而不错。护士的家庭事件会影响情绪, 导致工作时心不在焉, 不能专心于工作, 从而出现各种失误。对家庭事件及家庭困难的关注, 并及时给予关心、力所能及帮助与鼓励, 使其感受同事与领导的支持而摆脱不良情绪预防工作中的各种偏误, 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失误是避免不了的, 三明治式的批评能够感受成绩与失误, 是一种公正的看待问题方式, 任何人都不愿自己出现失误, 宁可再苦再累, 这是常人的心理。出现失误时的内疚痛苦, 如果再加上责备与批评, 可使人一蹶不振, 起不到批评与鼓励上进的效果。经验证明:人在内心紧张与情绪低落时工作效益极差。本科室大多数是女性, 其特有的敏感与自尊, 应时常关注心理状态, 重点给予心理激励如肯定、鼓励帮助、心理支持、失误时幽默式批评与三明治式批评, 努力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较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完成, 有效的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实施保护性屏障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
患者的安全是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针对不良事件易发因素, 借助安全保护屏障, 正确识别安全目标, 加固患者安全屏障有效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伤害, 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设计、操作及行为。屏障是指用来保护目标受伤害的措施:包括物理屏障和管理屏障。物理屏障包括声、光、电、物品等实质性保护设施;管理屏障包括制度、操作流程、监控体系、人员培训等[6]。本课题采用了警示牌、标示等做实体防护屏障, 操作流程等做管理屏障起到了正向激励的效果, 有效的防范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感觉有防护屏障心理更踏实, 更有信心能力做好每一件事, 充分体现了激励的正向效果, 更有利于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3.4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保证
安全文化建设是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导向, 只有在医院中建立一种积极的安全文化, 才有可能使减少患者伤害事件做出的努力得以实现。安全文化的评价除了对护理人员之外, 还可以包括更广泛的对象, 如医院管理者、医师、药师、检验师等以获得关于医院安全文化更全面的信息, 有效的促进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患者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2007年5月8日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中报道, 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中即有一名在接受治疗时受到伤害[7]。通过对不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单纯依靠技术来保证护理安全是远远不够的, 全体护理人员对待护理安全的态度, 信仰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需要建立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使医院每一位护理人员在正确的安全观念支配下规范自己的行为[8]。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应创造保证安全的周围环境, 如正在输液、配药、医嘱处理及交接班时其他医务人员嘱咐其他的问题, 周围患者与家属咨询事宜等都是导致护理人员分心而心情急躁是不良事件的易发因素, 是不良事件关注的重点, 应严加防范, 安全文化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使不良事件减少至最低, 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崔妙玲, 李敏燕, 杨连招.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 2010, 45 (1) :76-78.
[2] 乔艳, 纪成莲.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10) :747-748.
[3] 袁晓丽, 江智霞, 酒井川石子, 等.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8) :727-728.
[4] 崔妙玲, 李敏燕, 杨连招.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 2010, 45 (1) :76-78.
[5] 郑小兰.影响他人心理学[M].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9:88-90.
[6] 施雁, 段霞, 毛雅芬, 等.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 2009, 44 (12) :1107-1108.
[7] 龙艳芳, 李映兰, 郭燕红, 等.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5) :16-18.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因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33-0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用药错误、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有研究資料显示,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客观事物而出现自杀、自伤、他伤、逃跑、破坏、毁物等异常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为了了解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本文选取某医院 2012年 1 月~2013年 12 月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 62 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护理不良事件 62 例,其中男 37 例,女 25 例。
1.2 方法
对某医院两年来经上报登记、进行讨论分析并处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并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上半年和下半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对照分析;对疾病所致和工作人员失误护理不良事件也进行了对照分析。
2结果
2.1 每年都有相同数目但不同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且下半年较上半年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 疾病所致护理不良事件较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结果分析。
3讨论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精神病患者因其思维及认知障碍,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本文通过对62 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现每年都有相同数量而不同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且下半年较上半年高,对照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下半年护理不良事件易发生,可能与季节有关,患者病情反复,住院患者多,同时节假日多,工作人员因休假而减少,家属探视,患者频繁,使患者不能安心住院有关。因此要加强下半年护理人员的编制,改进护理班次,进行弹性排班,增加节假日护理人员的数量,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疾病所致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结果发现,疾病所致护理不良事件 45 例,占 72.58%,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护理不良事件 17例,占 27.42%,疾病所致护理不良事件较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护理不良事件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疾病所致护理不良事件中常见的有三种,即自伤、外跑和伤人,其中自伤 24 例,占疾病所致护理不良事件的 53.33%;外跑 8 例,占 17.78%;伤人 7 例占15.56%。因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 17 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常见的有发错药 5 例,占因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 护理不良事件的 29.41%,安全检查不严 4 例,占 23.53%。由此发现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其不可预见性,精神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对待客观事物因幻听、妄想而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而出现自杀、自伤、他伤、逃跑、破坏、毁物等异常行为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因素。
临床发现在自伤的 24 例患者中以头撞墙受伤缝合的 11 例,其次为砸碎玻璃划伤 6 例、服毒 5 例、跳楼 2 例,这可能与目前的封闭式管理有关系。目前除了封闭式管理,安全检查也较严格,患者自伤就会采取以头撞墙为主要方式。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到 认真学习精神疾病知识,掌握本科患者病情、诊断,对有自杀、自伤、伤人、外跑企图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 护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加强巡视,使患者的活动不脱离工作人员的视线,这样就可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救治自伤的患者,同时还要加强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同时辅以心理治疗,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要环节。从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安检不严 4 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提醒医护人员要加强安全管理,即病室环境的安全,危险物品和药品的管理,晨晚间护理中的安全检查及患者和家属的安全宣教工作要落实到实处,也能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由于护理模式的改变,新进的护理人员多是临时护士,使护理梯队不稳定,因此要加强新人的培养,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同时要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做好三查七对,减少发药错误,同时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巩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减少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因为安全意识是护理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45):130-131.
[2]宋燕华.精神护理障碍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
病区:xx病区
讨论时间:xxxxxxx 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xxxxx
参加人员:xxxxx,xxxx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床,xxx,女,23岁,因孕足月下腹阵痛5小时于2011xxxx入院。入院诊断:G1P0孕38W+3d LOA 临产;产后诊断: G1P1孕38W+4d LOA平产 活婴。
2、事情经过:
产妇xxx,于xxxx年1月8日晚上18时30分平产分娩,20时30分轮椅返回病房,嘱尽早解小便。于23时,起床到卫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3分,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
当班护士在产妇返回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产后体虚,起床时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等适应后再走路。产妇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产妇从厕所出来时跌倒。事情发生时夜班护士正在巡视其他病房。讨论:
一、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
1)产妇体虚,长时间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产时消耗过大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未及时搀扶。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二、整改措施:
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产妇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产程中的消耗,产后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但并不是疾病表现,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
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 3.改造卫生设施;
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5.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使护士牢固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
6、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
7、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认真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8、修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激励机制和责任认证制度,奖惩分明。
9、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反馈到临床,防微杜渐,警示未来。
2007级护理学本科
陈秀萍
【摘要】目的:比较2008年、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呈报状况,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别对2008和2009各科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类、统计、比较。结果:2009年与2008年比较,无惩罚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数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护理投诉次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重复犯错情况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无惩罚管理方式的有效性,积极倡导无惩罚自愿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
无惩罚措施
自愿报告系统
风险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1]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压疮、坠床、走失、用错药物、走失、误吸、窒息、手术部位或患者识别错误、烫伤以及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目前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2],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担心惩罚,影响业绩,导致大事小报,小事瞒报现象,使不该发生的事件重复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如何减少或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和研究者应该积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9年实施无惩罚措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数量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护理投诉减少。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08和2009各科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然后进行分析、归类、统计、比较。比较其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数、不良事件发生数、护理投诉例数、类似事件发生数并统计出院人数。自愿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对报告的人给予鼓励甚至奖励。护理事件的报告包括药物不良事件通报系统、针刺伤通报系统、跌倒通报系统、管道滑脱通报系统、不明发热通报系统、给药异常通报系统。
1.2护理不良事件的界定
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压疮、坠床、走失、用错药物、走失、误吸、窒息、手术部位或患者识别错误、烫伤以及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3方法
⑴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组成。⑵建立无惩罚性自愿报告系统:护理部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院内网OA系统制定可以下载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采取自愿报告形式。报告表分为药物不良事件通报系统、针刺伤通报系统、跌倒通报系统、管道滑脱通报系统、不明发热通报系统、给药异常通报系统等。⑶护理部将收集的资料隐去姓名、科室,分门别类输入信息库。⑷管理委员会成员对报告的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对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立即给予参与、指导、帮助。同时列出改进计划,提出具体措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各个科室,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同类事件在不同科
室及不同个人身上发生。(5)护理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间可随时打开信息系统,了解不良事件发生环境、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施无惩罚措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呈报率、护理投诉率、类似事件发生率用X2检验。2结果
2008年和2009年出院院人数分别为28176人和 31635人,实施无惩罚措施后,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数明显增加(X2= 4.68,P= 0.031),护理投诉例次明显减少(X2= 6.93,P=0.008),类似事件发生数明显减少(X2= 11.74,P= 0.001)。
2008年和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护理投诉、类似事件发生情况调查表
总出院人数
不良事件呈报数(率)护理投诉例次(率)
类似事件发生数(率)
2008年
28176
113(0.0043654)
26(0.0009227)
38(0.0013486)
2009年
31635
165(0.0051209)
12(0.0003793)
16(0.0005057)
X2
4.68
6.93
11.74 P
0.031
0.008
0.001 3讨论
3.1无惩罚报告系统解除了护理人员的思想顾虑,创造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在无惩罚报告系统中,由于对当事人减轻或免于处罚,克服了护理人员怕报、瞒报思想,改变了过去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因为害怕受批评处罚、害怕曝光等,只报告那些不得不报告的事件[3]状况,使人们愿意暴露更多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信息平台为护理人员之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利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
享,实现了人人重视病人安全、讨论病人安全的氛围,有利于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报告系统鼓励护理人员收集影响病人安全的各种事件资料,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报告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给相关部门及临床提供反馈,必要时实施及时干预,减轻了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实施无惩罚措施后,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增加了14.75%,护理投诉率减少了58.92%,类似事件发生率减少了62.50%。那种与经济挂钩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方法已逐渐被屏弃,被更加科学、合理、更为人性化的无惩罚管理方式所取代是人心所向。3.2无惩罚报告系统实现了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护理管理以病人安全为中心,患者安全不仅是蘅量医院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指标,也是人性化服务宗旨的体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实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责罚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无惩罚报告系统的建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护理人员感受到被尊重、关心和理解,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拉近了护士与管理者的距离,从而激发了护士的自主参与性。护士能主动参与管理,当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能够及时呈报,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减轻了护理不良事件对病人健康的威胁。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的安全服务氛围。护士长、护理部对某些特殊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干预,将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患者的情绪得到及时安抚,为事件的良性转化赢得了宝贵的契机。护理管理者根据事件发生的情境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时提醒工作中的不
安全因素,并提出整改措施,鼓励大家坦率交流,进行自我工作评价,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误,主动报告不良事件隐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补台”,把差错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护士改变了过去怕处罚而隐瞒、最终酿成大错的恶性循环,护士长能够把握问题出现的根源,从而减少了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也使护理不良事件中类似事件发生数量明显减少。
3.3无惩罚报告系统的建立是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改革的方向
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差错[4]。发生不良事件后担心被惩罚是阻碍不良事件报告的最大障碍。在医疗机构内,很多错误重复发生,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方式存在问题。若不重视对系统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即使惩处了错误的当事人,同样的错误可能会再次发生。犯错误的人因害怕受责备或羞辱,尽力隐瞒事故缘由,使管理者失去了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5],虽进行严格的“三查七对”,也难免出现一些不良事件。特别是随着临床医学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在不断提高 [6],因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自愿通报系统和相关分析机制势在必行。
总之,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护理管理者更应不断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管理经验,找出有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安全管理方
法,从而保证患者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使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每一个护士的自觉行为。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61-01
护理不良事件是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现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11起护理不良事件作一原因分析,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各科上报护理部的护理不良事件,共11例次。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评定及标准: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科室的护士长详细记录发生护士的姓名、病人信息、发生的经过及导致的后果,是否得到及时的纠正或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经所在科室护士会议讨论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议,按照我院差错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一般差错9例次,严重差错2例次。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表”,将表中登记的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等进行分类统计。
2.结果
1例发生坠床, 一侧有床挡,患者翻身时从另一侧坠床。1例发生烫伤,患者喝水、理疗时被烫伤。1例发生跌倒:下肢术后患者扶拐摔倒,造成肋骨骨折。1例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1例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化疗药十倍剂量)、镇静药服药到口(避免药品囤积)。1例使用过期药物。1例发生管路识别错误导致液体输入错误(胃肠营养液)。1例发生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1例发生医嘱临时续液,未挂治疗单,输液毕拔针返回,发现还有后续治疗。2例治疗单涂改含糊不清,剂量有误。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
3.1.1 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是发生执行医嘱护理不良事件、输液注射错误、错发漏发药物等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因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有的护士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在操作时往往忽视查对环节中的細节,有时仅凭个人主观印象,老认为患者所处的位置是记忆中的位置,药物也是每天常用的药物,一旦患者更换床位后,打错针、输错液、发错药的危险就可能发生了;有时简化查对程序,只查对床号、姓名未查对药物名称,或同时拿几个患者的药物,造成加错药物及剂量错误的发生。另外,实习生带教不严、交接班不严及违犯操作规程也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3.1.2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客观原因。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班次来看,发生频率最高的是白班,其次是小夜班、大夜班。在白班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相对集中、工作量大,就容易造成各种纰漏。
3.1.3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业务水平低是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来看,资历低的护士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这与年轻护士理论知识薄弱、基本操作不熟练、法律知识缺乏、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等有关。
3.2安全管理对策
3.2.1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讨论、处罚、反馈制度。要求科室护士长每月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差错应立即上报,并有科室的讨论、定性、处罚、整改等内容。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护士长会议上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及心得,利于提高全院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3.2.2重视护士职业道德及安全教育。大多数护理操作是在无人监督下进行的,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教育, 通过岗前培训、上党课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及责任心。
3.2.3交叉式核对医嘱 所有医嘱需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核对时,由处理医嘱的办公班护士查看治疗单,由治疗班护士宣读医嘱中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执行频率及执行时间,换个角度可以避免习惯性思维而忽视医嘱中的变更,或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医嘱查对环节中的失误,避免差错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2.4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开放式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2]。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工作量的大小及不同的排班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3]。因此,护士长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科室实施分层管理,实现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4]。根据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和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增加护理差错高发时段护理人员的配置,以缓解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
参考文献
[1]李梅玲.新上岗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7):53
[2] 李小姝,刘彦君.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倦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35(11):645-649
[3] 吕健,孙淑华,戴芳德等.临床科室护理差错防范管理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55-5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我院妇科病房发生的45起护理不良事件, 其中I级不良事件31例, Ⅱ级不良事件12例, Ⅲ级不良事件1例, Ⅳ级不良事件1例。
1.2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不良事件并未发生, 在执行前即被制止;I级:事件已经发生并被执行, 但未对患者造成伤害;Ⅱ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 对患者造成轻微伤害, 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患者生命体征无改变;Ⅲ级: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伤害, 需进行进一步观察级简单处理, 患者生命体征有改变;Ⅳ级:对患者造成重度伤害, 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需紧急处理级提高护理级别;Ⅴ级:事件造成患者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事件造成患者死亡。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妇科2012年1月至12月发生的45例护理不良事件, 总结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的时间、特点、原因, 以制定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2 结果
2.1 妇科4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不良事件发生比例前三位的分别是管路滑脱、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 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间、特点
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天之内, 8:00、15:00和22: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 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 与24h“患护比”图形趋势相符, 具体结果见24h不良事件发生例次及“患护比”走势图 (图1) 。
2.3 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查对制度落实不好、沟通不良等, 具体情况见表2。
2.4 发生不良事件责任人情况
资历低的护士在沟通与评估方面存有所欠缺,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低年资护理人员为主, 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妇科4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4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估不足、查对制度落实不好和沟通不到位, 不良事件涉及人员60%是工作年限低于5年的护士及实习生, 可见护龄低、资历浅的护士沟通及评估能力也较低, 直接影响护理的整体质量。临床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 会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护理信息, 形成护理安全隐患, 另外沟通不良也是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 本研究结果显示因沟通不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占15.56%。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本研究显示一天之内在8:00、15:00和22:00三个时间点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 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 比较24h不良事件发生趋势与24h患护比图形走势, 二者基本吻合, 提示患护比高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高, 此结果与杨莘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可见科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3.2 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加强年轻护士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培训, 培养医护人员树立沟通意识, 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管理、风险教育及沟通技巧的培训, 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加大监管力度,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岗位配置[4],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使护士有更多时间直接护理患者, 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
总之, 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直接反应护理质量的好坏, 因此, 管理层应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 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模式,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整体风险意识水平, 科室应注重细节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 保证制度落实到位, 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漓, 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1) :54-55.
[2]赖兰萍, 邹晓庆.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1 (3) :77-78.
[3]杨莘, 邵文利, 张海洋, 等.运用TISS-28评分系统评价外科ICU护理工作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2) :6-7.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推荐阅读:
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及反馈意见06-11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分析12-20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案例07-20
护理不良事件评价标准09-24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12-1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07-02
输血不良反应及护理06-20
输血不良事件分析10-20
输液的不良反应及预防12-05
影响教学质量的不良因素及改善措施浅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