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叶圣陶也说过“批改固教者之要务, 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 或文成达而竟不须改, 乃有济也”很显然, 批改作文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修改”, 因此, 衡量作文批改全过程的成败, 应以是否达到了“不需要修改”的程度为标准。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弊端是“老师命题学生做;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学生被动消极, 老师徒劳无功。当务之急是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回给作文的主人———学生, 经过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能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 变老师包办代替为学生自行完成,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对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消除高不可攀心理, 克服知难而退情绪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作文批改已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写作文老师改, 教师讲评我无关”一旦让他们自己动手修改作文, 就不免产生无从下手的心理:认为批改作文是高不可攀的。有了这种心理, 即使改了也不一定能达到自改作文的目的。因此, 先对要批改的作文确立一个角度, 或一个点一个面, 其他部分一概忽略, 着手时要求低一点, 只要学生能达到要求, 无论质量如何, 都给以承认, 或加以肯定, 以后逐次要求挺高。从心理角度看, 在这过程中, 肯定、鼓励、表扬是树立信心的最有效方法, 用这些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2 明确目标, 掌握标准

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确修改的目标和掌握修改的标准。目标不明确, 标准不掌握, 那就会像“盲人过桥———乱打棍”, 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所以,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 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 (1) 看是否“跑题”; (2) 看有无中心, 中心是否正确、清楚、突出, 感情是否真实、健康; (3) 看内容是否具体, 详略是否得当; (4) 看结构是否完整, 过渡照应如何, 层次是否清晰; (5) 看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字词是否恰当; (6) 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 (7) 看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8) 看是否达到本次要求。

3 发挥第二类型范文示范作用, 引导学生养成作文自改习惯

这里所说的第二类型范文, 是相当于课文 (即第一类型范文) 而言的, 就是学生经过自改而有起色的文章。这一类型范文最具现身说法的效力, 最易使学生模仿, 自己看自己的范文心领神会。另一种是同学的范文, 虽不是自己亲手写的, 由于同学之间, 互相熟悉、了解, 所以范文也很亲切、接近, 理解、模仿起来很迅速、轻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十分重视第二类型范文对提高学生范文能力的示范及模仿作用, 并收到了相当显著成效。

4 运用比较手段, 提高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我们在让学生自改作文时, 可以运用比较手段, 来判断、修改。可以从宏观或微观, 横向或纵向, 单篇或多篇, 字词或造句, 文体或篇章等方面进行比较。如:篇章方面, 我们可以用名家名篇改定稿和原稿作比较。文体方面, 我们可以用同一体裁文章作比较, 用不同体裁文章作比较。表现手法方面, 我们可用从“呼应”在不同文体中作比较, 用“过渡”在不同文体中作比较, 等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自己文章的特点, 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5 采用多样形式, 培养自改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训练基础上形成的。在学生掌握了修改符号的使用和作文修改的方法、步骤后, 就要进行形式多样的作文修改训练。

5.1 范例导改

范例导改, 是针对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举一两篇习作为实例, 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修改。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既能提高表达能力, 又能训练修改技能。也可以翻阅全班作文后, 选择三篇 (好中差各一篇) , 或对全文作精心的、细致的批改, 或结合本次训练重点, 对作文的有关重点部分精批细改, 然后将原文和批语印发给学生或抄在班上公布, 从批改的内容到方法, 都给学生示范。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展开讨论、修改, 从中学会自改作文。记得在一次习作《我的同学》中, 很多同学不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例如, 有个同学在作文上段写某人学习怎样刻苦, 下段又写他生活如何简朴, 但中间却没有承上启下的句子, 使人读来感到突然。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就以该文为例, 组织学生讨论, 应加上什么句子或段落才能使文章上下段之间过渡自然, 然后才自改作文。这样, 学生就懂得如何在文章中做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了

5.2 师点生改

自批自改, 是指学生经过范例导改、互评互改、比较自改等批改训练后,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改文章, 也应该问问为什么要改, 怎样改才合适。这个习惯也要养成。’”开始时, 可能有些学生不习惯, 但经过实际锻炼并尝到甜头后, 兴趣自然会增强。学生批改后, 教师要查阅、总结批改情况。对认真进行、且改得好的, 要表扬, 可把文章张贴在“习作园地”上, 还可以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修改的;对敷衍了事的, 要进行教育, 并要求他继续修改, 直到改好为止。

5.3 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 是指由两位学生交换习作评改。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按作文训练要求, 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 达成共识后写下批语再作修改。互评互改中, 学生发言的机会大, 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训练, 更能确立学生在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做, 既可以集思广益, 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5.4 教师复改

老师复改, 是指学生自改作文后,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轮流抽改, 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批改与老师批改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启发学生多思多想, 引起修改作文的兴趣, 提高修改技巧。例如, 有位同学写《我的父亲》, 第一稿把事情罗列过多, 没有重点, 通过笔者指出, 他自改, 笔者还是觉得语言不够精练, 就在语句上为他修改, 并用批语让他在比较中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

自改作文的能力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形成, 所以老师要有耐心、恒心, 培养学生的毅力, 坚持不懈地训练, 学生就会对修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修改能力。学生产生成功感, 就会情绪高涨。通过反复练习, 归类总结, 强化修改方法, 自改作文就一定能成功。

上一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的分析下一篇: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