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阶段总结(精选12篇)
杨树林中心校 丛淑丽
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精神的人,强调学生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现在小孩子因受各种环境的影响,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很多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有必要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在培养我班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方法如下:
一、讲明道理
1、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班里的各项要求。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强化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 发展为“自律”。
2、在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必要纠正不良习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习方法态度指导。我们利用板报、手抄报、看书、开班会、队会等各种途径,以生动的故事、真实的事例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它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写字姿势三个一,我给他们讲《眼睛的话》《胸部的苦闷》等意义深远的故事。再如:讲守信用时,我给他们讲《岩石上的小蝌蚪》的故事,又如:三个轻轻,我和他们一起讨论怎样做才是三个轻轻,它有什么好处等等,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给他的行为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们还以老师的一言一行,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影响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二、规矩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学初,指导学生每人写下自己本学期的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自己要改正的缺点,挂在班上,让它时时提醒着自己,如果违反时,就拿下来看一看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就这样坚持不懈的规矩约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激励
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某些具体生动的事例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因为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即使再落后的学生也有情感的一面。只要把学生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当中,就能激发出学生内心世界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不断地严格要求,积极上进。比如:有一次我看到这两个给草坪浇水的同学把水管盘的非常好,我说“啊,你们两个盘的水管多漂亮,真像一块圆圆的大饼,结果,你会看到第二天、第三天他们盘得更好更认真的情景。又如:今天的卫生小组把黑板擦的干干净净,讲台收拾的整整齐齐,我就会故作陶醉的说:“我看到这么干净的黑板,这么整洁的讲台,多舒服。”接着下来,每天你都会看到干净整洁的教室,心情会不一样。当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分项达标
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进行归类分解,然后逐项达标,由点到面,各个击破。如:第一周定为文明礼仪周,那这一周就重点检查评选文明礼仪小标兵,第二周定为写字姿势规范周,那这一周就重点检查评选写字姿势小标兵等等,这样既能使学生迅速地体验到某个方面进步的快乐,又有增强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心和勇气,避免了学生因无处下手,破罐子破摔现象的发生。
五、榜样启迪模仿
榜样启迪模仿就是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人物榜样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并把榜样作为鼓舞自己前进的偶像。
(1)教师做榜样。
大家都主张“言教为后,身教为先”。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是说,自己得正,坐得稳,才能去要求别人,才能令人信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小学生的眼里,印在小学生的脑中,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榜样才有感召力。(2)班级标兵作榜样。
榜样教育促使学生“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班级陆续推出的“写字小标兵”、“礼仪小标兵”、“健身小标兵”、“卫生小标兵”、“阅读小标兵”、“孝心小标兵”等,将他们的事迹、作品在班级宣读、展览,以他们的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影响教育其他学生。当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不要因最初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根据情况的变化修改细化。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并对方法不断的加以指导。正是这样,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增强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改变了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小学生低年级养成性自主能力实施方案
杨树林乡中心校 丛淑丽
研究内容:从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考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强化自主能力与自主管理的意识,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班级带头骨干等。
研究方法: 调查法和观察法:
存在问题与困难:由于学生年龄小,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性,实践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探索小学生养成教育自主管理的途径,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很差,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
问题归因分析:
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从根本上解放班主任,使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进行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应该从低年级起就抓住个体,促进每个学生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综合管理能力,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而由点及面,形成自主管理
采取措施与行动:
强化自主管理的意识: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目前的自主管理水平,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1.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
2.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文明礼仪,加强教育和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实行班级事务 “包干负责制”。班级日常事务千头万绪,把学习、纪律、卫生工作设计成多个“岗位”,每个岗位专人承包。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各司其职,互相牵制。
4、班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值日班长制”,值日班长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当天课堂纪律及二操情况,统计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各岗位上的有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偶发事项,填好“班级情况日报表”,负责当天教室门窗的开关。5.每日三省,耐心、独立做好“一日一件事”。每天临放学前做好个人心情日记,回忆一下自己一天的得与失。以及今天自己完成了哪件事情,明天将要完成什么等。
6.结交对子,互帮互助。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特点组建同桌,并鼓励他们在自我管理方面互相提醒,互相帮助。
7.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孩子。做好班主任工作,和家长的沟通很重要。班主任面对着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能赢得家长与老师的精诚协作,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五条禁令>>心得体会
杨树林乡中心校
丛淑丽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结合实际,上级部门制定了五条禁令,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制定的“五条禁令”,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反思,现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作为老师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必须也多读书,用先进的知识及理念武装学生,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任务,而且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在教师培训课上我知道了,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从这八条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大方向,就是做一名好老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么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呢?师德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站在三尺讲台只是艰巨漫长德育人道路中的一小步,如何走好以后的慢慢长路才是关键.所以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应该真诚的面对我们的事业,这样才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在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
当您漫步在校园时,您便会发现在这块实验田里,每一天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在编织着。在教书育人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特困生,更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我学会了微笑,学会把微笑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把这温暖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让它滋润学生心田,让它点燃学生奋进的火花:当孩子们遇到难题时,我给他们送去鼓励的微笑;当孩子们淘气时,我给他们送去宽容的微笑;当孩子们取得成功时;我给他们送去赞赏的微笑……面对微笑,孩子们也学会了鼓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赞赏。
通过学习“五条禁令”,我认为很及时也很必要,我坚决响应制定的“五条禁令”,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在行动上提高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杨树林中心校 丛淑丽
当今时代呼唤着以继承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鉴于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一、课题的提出
构建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结构为:创境激趣——自主探索——反馈评价——拓展创新——总结激励。
1、创境激趣
课始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2、自主探索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当问题生成后,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性探究的机会。可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地探索,多方位观察思考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以显现,从中也暴露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和差异,以利于更有效地进一步探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同时也避免了过早合作,使部分学生的思维受他人思维的左右,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显现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能去求助于稍高一层面的同学,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提炼出策略的最优化。
3、反馈评价
此环节能反映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以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反馈评价,学生也对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了肯定。尤其是评价,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会成为学生领悟新知识、深化思维的关键。
4、拓展创新 此环节要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从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方面考虑,从拓展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视野方面去考虑,老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都应更深入地挖掘教材,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不断创新。
5、总结激励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成长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不依赖他人、自我管理学习,具体体现为独立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1]。在外语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就是鼓励学习者最大程度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对学什么和如何学做出决策,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调整,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直至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2]。相关研究也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是作为个体赖以生存的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3]。正因如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也是当今时代公民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语言学习角度出发,尽管初中阶段增加了英语课时量,保证了基本的英语学习时间,但学生缺少英语交际环境,缺乏英语使用机会。这种现实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在环境缺位、教师缺席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自我独立学习。如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那么英语课程目标就无法完全实现。从公民个体发展来讲,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信息量庞大,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二、初中起始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访谈、行为观察、考试评价等方式发现,初中起始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以下特点。
( 一) 动机水平不合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设定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4]。其中,二级目标要求学生“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 三级目标要求学生“对英语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二者呈逐级递进关系。但实际上,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学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顺。小学英语课程课时量小、课程内容少、直观性强,教学要求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初中英语课时量大、课程内容多、抽象性强,教学要求高,课程学习压力大。在过渡时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学习自信心不足,整体学习动机水平偏低。
( 二) 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方法属于“战术”问题,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语言学习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初中起始阶段学生对初级阶段语言学习的实质认识不正确,不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要牢记语法规则,以题海战术取胜,实际上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以听力和口语为突破口,要采取基于交际能力的语言学习方法。
( 三) 学习策略不完善
学习策略属于“战略”问题,对学习方法具有统筹规划作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涉及到英语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不同的学习方面会遇到不同的学习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进行方法选择,懂得如何调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或组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解决同一个学习困难。初中起始阶段学生缺乏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缺乏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的经验和能力,往往是学习时间长,学习效率低。
三、初中起始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师生共同协作才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良性机制和环境。
( 一) 革新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革新教育理念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顺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革新教育理念,要改变重知识轻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其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其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自己学习的全过程。
创新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启发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 二) 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相关研究也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5~6]。因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训练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正确途径。
1.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整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相关。对英语越有兴趣,对英语学习越有信心,学习动机水平就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动机水平呈正相关。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尽管初中英语课程内容抽象性强,语篇结构较为复杂,但是英语语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生天然上对异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和兴趣,教师要抓住英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探知异域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强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初中英语课程较之小学英语课程难度增加,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引导学生由易入难,循序渐渐,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阻碍,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内部来讲,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好英语可以打开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英语这座桥梁可以去感受其他国家的人文地理、古今历史。从外部来讲,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对高素质人才的普遍要求之一,掌握英语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学习策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指出,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界定,学习策略就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换言之,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习策略的界定既涵盖学习的“战术”方面,也涉及学习的“战略”方面。因此,教师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习策略的分级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战术”与“战略”。
首先,要进行学习策略专题讲解。古语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培训就是“渔鱼之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四种基本的学习策略进行了具体描述,教师需要按照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按照学习策略的要求规范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其次,要进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学习策略的学习是知识性学习,要将知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就需要实践操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笔记、如何进行预习和复习、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等等,通过教学过程的具体训练,让学生不断内化并优化已知的学习策略。
最后,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促进作用。要改变以往“终结性评价”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优化已有的学习策略,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
四、结语
当今社会,由于知识、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培养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当代教育来说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所谓“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教育作为承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俗地说,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能使其终身受益。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强调博闻强记的居多,注重启发创新的较少;教学手段中以教师传授的居多,学生主动研习的较少;教学内容设计中考虑知识讲解的较多,考虑学习情感兴趣的较少,“填鸭式”、“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方式普遍存在。这种教育模式往往影响学生能力的拓展和潜力的开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就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注重以人为本,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一些与生活情境关系密切的有趣问题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培养起来以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某一个环节上,也不能放在某一节课上,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为此,课堂上应结合有关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渗透一些现代教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教师应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以引导者代替指导者,不应再是将自己的“一桶水”倒给学生的“倒水者”,而应成为帮学生找泉眼的“引路者”。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单向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明确自主探究的目标、方法与时限要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努力创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
三、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长时间地精心培养。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学会倾听。 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轻易插嘴。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既要听得了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
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同学发言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学会辩论。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时,适时的辩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应该学会辩论,并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以数学学科为例,立论的方法有举例、验算、实验、验证、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驳论的方法有举出反证、质问等。只要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驳倒你认为错误的对方观点就行。
教师要开放课堂,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实验学校
“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阶段性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这一新的理念,是课改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我们认为这一学习习惯,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而是多边积极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科综合教研组本学期确定的教研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已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结合文科综合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论教育,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它对文科综合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以课题研究为主体,大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研的热情和激情,牢固地树立起“为学而教”的朴素教育思想。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三个制度”
学习制度:每阶段组织学习、出台实施方案并布置工作,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作为业务学习时间。
备课制度:周二下午第二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
研讨制度:间周一次课题研讨课,课前谈教学设想,教师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评课,上课教师写出教学设想及反思。
三、“三种方法” 在本期的教学研究中,使我们初步探究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手段、营造评价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保证。
2、设计发展性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灵活性练习、创新性练习、操作性练习、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发挥学具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①合理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巧妙运用学具,突破教学难点;③创造运用学具,激发学生思维;④恰当运用学具,培养合作意识,课题研究对我校学生学习文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取得的成绩
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组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要求做好笔记,认真思考,并进行讨论。通过业务理论的学习,教师的水平明显提高了。刚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时,许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不清楚,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的有关理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1、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单一教学目标,从互动性和发展性两个角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2、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的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3、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实现了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4、课堂教学围绕互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5、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今后学校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如何进一步发挥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4、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构建师生互动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中,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的氛围充满课堂,课堂教学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课题阶段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于2014年4月申报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我们全组教师进行初步实施研究阶段,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我们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一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实验研究课中,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实验教师设计的《长方体的面积》一课,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定搞,根据本班学
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自主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小学生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其他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
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实验,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时,还存在偏颇。一些教师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
2.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合作,这些学生自己只做旁观者,抽取了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惰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针对性。
3.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
4.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
七、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教学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积极调整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掌握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学期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学生在家所用的音像资料,利用情况如何。然后针对所调查的结果,改变原来一刀切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口语操练 以及作业方面对口语的要求和安排。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作了细致的分工。肖金叶老师负责调查表格的制定以及各年级调查 结果的汇总;杨坤老师做了期中的汇报总结;董小梅老师、郝清华老师全面负责英语节的音像资料的汇总及编辑;董小梅老师执教一节研究课,舒莎老师、肖金叶老 师作详细的评课;李雪华老师进行期末总结汇报。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无声息地输入学生的头脑,并能及时地被反馈出来。教师必须具有表情达意的才能,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微 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 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表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 学习境地。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尽量用英语表达句子,善于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教师要用英语句子来组织课堂,学生应该在 教师创设的语境中学单词,说句子。例如,让学生在听一则有趣的故事时学会几个生词;让学生做游戏时,教师用简短、易懂的句子来表述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而不 能只用手势等动作来替代言语。启蒙阶段学生掌握好语音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证明,一旦学生接受了错误的语音,是极难纠正的,因此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应下苦功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语音,做到语感强,语言流畅,语速适中,语音语调标 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收听英语节目,勤读英语杂志、小说等,课后多用英语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给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氛围。有了老师的正确引领 和示范,学生们才可能不走弯路,感受英语口语的快乐氛围。
二、营造语言环境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英语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课内教学,达到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双重效果。
所以,英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 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口头作业设计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在口头作业方面,我们每天要求学生在家里读十分钟以上的英语,内容可以是教科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由学生自己定。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养成天天学英语的良好习惯以及锻炼他们能够持之以恒的毅力,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低年级初始阶段,我们可以每隔两三天布置一个口头录音作业,学生既可以和父母进行日常对话,也可以跟同学合作。内容可涉及:问好、年龄、天气、颜色和家庭成员等。虽然这个作业检查起来老师很费时费力,但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作业质量,我们必须坚持。
中年级阶段,我们可以布置五分钟两两情境对话作业,内容跟平时所学各类主题相关联,比如:就餐、衣着、交通、通讯以及旅游等。
到了高年级,老师主要布置创设对话,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编写各类对话,可提供有关主题让学生参考:节假日、文娱、情感、体育、卫生、电脑、环保等等。
四、搭建展示平台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乐于展示自己。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愿意学,并适时地给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丰收的快乐。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猜谜语,讲故事,唱歌曲,编短剧,参与者与角色互动,体验不同角色赋予的情感,真正融入到故事和剧本所创造的语言氛围中。其中,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教学内容由于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他们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当孩子们成功地扮演 完角色,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受到很大激励。
在我校,一些老师还实施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举措。为了提高学生的学英语兴趣,教师必须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提供英语表演的舞台,挖掘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欲 望。所以,在每节英语课正式上课前,很多老师都会抽出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或对话表演。演讲和表演的内容、形式全部由学生自己编写、设计。到了上课时 间,这些学生都会自觉地上台进行演讲和表演。在表演之后老师都会给他们一点建议,以便今后他们的对话质量能有所提高。
另外,我们的英语节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口语的舞台,那些流畅的语言以及出色的表演,让台下的小观众们赞叹不已,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意识。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解题的过程中, 因学生审题不清而出现错误的几率相对较大, 失分情况也较为严重。在小学教育阶段, 部分学校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较为重视, 数学日常训练也较多。对于数学训练而言, 其中常常会根据不同的专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当训练强度较大时, 往往会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思维上的定势, 因而当类似的题目出现时, 学生将会根据专题训练时的方法进行审题并解答, 而对题目当中的深层意义缺乏思考。因此, 对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而言, 在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审题方法, 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传授审题方法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实际例题予以讲解, 从而将抽象的审题知识融入到具体的问题当中,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生对审题方法的认识程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题目, 如何理解题目的文字当中所蕴含的意义。一般而言, 常用的审题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1.数形结合。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学习当中, 部分数学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想象能力, 因而, 在学生对该类数学题目进行审题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文字部分的内容进行理解, 还应对题目当中所描绘的图形进行想象。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图形进行绘画, 将相关知识变得具体化, 进而掌握题目的立意。
2.数学建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尤其是对于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在考核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 其考核的重点不仅在于书本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 更延伸至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因此,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应根据所掌握的基础知识, 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 将其转化为已学知识后再解答。如此一来, 不但能够在某种意义上降低题目的难度, 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审题。
二、培养学生获取关键词的能力
小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 当所面对的题目中包含的数据相对较大且文字叙述部分相对较长时, 学生往往会失去方向, 无法从题目当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于是就很容易遗漏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就如何获取关键词进行合理地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题目层次划分的方法, 从而能够抓住题目的中心意义。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 学生出现审题不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用题方面。具体而言, 获取关键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认真分析题目。在学生对应用题等进行解答的过程中, 其首要任务在于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认真阅读, 这也是学生审题的首要步骤。同时, 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读题方法, 并嘱咐学生应对问题题目进行重复阅读、重复分析, 并在此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例如, 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应在课堂当中要求学生进行读题, 并就题目的含义对学生进行提问, 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题目的立意。同时, 在读题的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就自己所认为的关键词进行标注, 并结合所给出的图形, 对文字进行细致的阅读。
2.对部分字、词进行反复理解。当题目中的文字叙述量相对较大时, 其中的关键字词是将有用信息进行连接的纽带, 也是解题的核心。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数学教师应像语文教师教学一样,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理解数学语言。例如, 对题目当中的“倍”、“比”等词进行理解, 并以此确立等量关系, 从而正确地解答题目。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部分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他们在拿到题目之后, 往往经过简单的思考便开始答题, 盲目性相对比较严重, 因而解答错误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指出其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告诉他们合理的改进方法。同时, 在对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应细致地阅读, 不能漏字、错字。此外, 由于部分学生的词语积累量相对较少, 在对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 出现生字、不理解的语句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此时教师就应带着学生一起阅读,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另外, 还应要求学生在心中对题目进行默读, 并配以标注, 从而提高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程度, 帮助其提升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98-01
经过长期的教学总结发现,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筆者发现,在日常作业练习与考试做题中,许多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出现了不必要的差错,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小学阶段数学题目难度并不高,只要学生认真审题,细心分析,就可以顺利的找到答案。许多审题习惯与审题能力较好的学生通常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审题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马虎大意,审题能力不足等,出现了审题不清现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学生寻找问题重点,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通常只会用眼睛进行审题,很少有学生会在审题过程中动笔。许多学生认为,审题过程中只需要用眼睛寻找到题目的已知量,则可以按题目要求顺利的开展计算。这种思想之下,学生往往无法寻找到问题的重点,而在解题过程中,偏解了题目的方向。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通过重点标记方式进行审题。即在审题过程中,用笔对重点以圈或点的方式进行勾画,如此可以给题目中重要信息部分做上标记,防止在审题中出现遗漏重要信息,解题时偏离方向的现象。例如数学题目34与30的差乘以5减去2的差,积是多少这一题目,许多学生得出了答案为18。这种答案就是学生在审题不清时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指导学生动笔对题目进行勾画,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在34与30的差之后进行标记,在乘号前进行标记,在5减去2之后进行标记,最后标记积是多少?将题目信息进行了标记后,学生将得到12这个正确答案。又如甲同学获得了5朵小红花,乙同学获得了甲同学的2倍还多1朵,那么乙同学获得了多少朵小红花?在这个问题中,比......2倍还多1朵,是题目关键词。通过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掌握问题的重点,发现关键信息,可以有效的避免审题错误。
二、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也有助于审题能力提升,实现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通常是以默读的形式进行审题,这种审题方式下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影响到审题的注意力。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大声的朗读,帮助集中学生审题的注意力,从而避免走神情况的发生。听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从外界接收到信息,对关键信息进行及时的加工与整理,而写则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加深对题目的印象。规范、清晰的书写,还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三、通过画图形式,辅助学生快速审题
数学是一门兼具想象力与创新力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一些图形、线段等可以更快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高审题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运用草稿纸,将问题内容用画图形式进行清晰的表达,可以将题目中的隐性信息清晰的表现出来,增加解题的准确性。例如修一条830千米铁路,已知4天修了120千米,再修26天,工程是否可以完工。通常学生会进行以下计算:120÷4=30(千米),26×30=780(千米),780小于830,所以工程无法完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片面凭借自己想象进行的计算,出现了审题的漏洞。针对这一题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条线段代表整条铁路,将前四天已经修完的120千米在线段上进行标题,之后的路程上面打一个问号。将整条铁路用一个大括号进行表现,从而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不要忘记前面已经有120千米的已修路程。通过画图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审题更清晰、准确,有效避免因审题错误而造成的计算错误。
四、关注小学生的日常经验积累
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经验积累,对于提升数学审题能力也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当前小学数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选题上都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日常积累与知识运用能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审题能力。例如,在数学题中,经常会出现与钟表相关的题目,这些题目的基本特点是都以钟表的了解为前提,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钟表的运行细节,在对这类型的题目进行审题时就会得心应手。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生活,以后也将更多的应用到生活之中。因此在培养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日常观察能力,通过日常经验的积累,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之所以出现误差,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就要重点关注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重点标记,对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进行培养、结合画图进行审题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相信通过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以及数学能力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梅娟.读题、审题——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4,(8).
[2]李正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
-----课题实施阶段性总结
执笔:张海萍
《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三学期了。经过立项阶段和学习阶段的初步认识和理论学习。进入了第三阶段---实施阶段。同时,这期间,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课题组长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地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齐心协力,踏实工作,课题组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使我们的课题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一)理论学习阶段:
1.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了解现阶段国内外的教学趋势,在开展问卷调查及分析,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施计划。
2.理论学习:逐年级研究课程标准,分别列出各年级学生应达到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
3.集中学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法指导相关资料;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做好学习记录).分散学习:课题组成员的个体学习。(收集学习培训心得,做好读书笔记)5.外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兄弟学校和教研联盟学校等外出听课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李永萍这期间在西南师范进修学习一个月,带来了关于阅读的教学有效策略与方法。
6.学生问卷调查:《初中英语阅读活动问卷调查表》
7.调查结果分析: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对现行教学的现状分析;成因分析;决策研究和反思 二.探索实施阶段
1.模拟实践。确定一位教师根据计划及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工作中对阅读的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及实践,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实践体验。各年级教师根据自己学习感悟的结果,初步制定教学设计,年级组内开展互相观评课。及时作出纪录,收集典型材料,积累阅读训练案例,初步确立阅读策略研究脉络。
3.重点磨课。针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能力,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组织学生实施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课堂教学:课题组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课题研讨课,重点运用总结的阅读方法、策略指导教学,并对公开课进行反馈、交流。2.交流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资料进行整理,主持人参加课题交流活动,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开展工作,经常与课题组的其他同行们进行广泛地交流,取得了宝贵的课题研究经验。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和听课也从教育专家那里学到了许多科研方法。
3.活动开展:课题组成员在校内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教学设计比赛、英语三分钟说课比赛、英语课后反思大赛等。
四、近期取得的收获
教师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其他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五、面临的问题
1、由于英语阅读课篇幅较长且生词颇多,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如何解决出现的大量词汇问题。还有待探索、改进和提高。
一,突破教研,落实课题研究 1,研究研究课题
这段时间里我们上学生喜欢上的音乐课,学习音乐的兴趣高,但上课无精打采等实际情况,又抓住了学生好动,爱玩,爱表扬这一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能力”的研究专题,我们组员虽少,但教师能在教研中献计献策,这段时间教研专题聚集了每一位教师思想的闪光点。在专题研究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教师间的协作能力。
2,认真做好课题组理论资料的积累
札实突出课题,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札记”不是“杂技”突出对自己研究专题的学习摘记,札记中记录有关课题的理论知识,优秀教案,反思,案例。图片,调查问卷等一切可以反映专题的资料。3,优化备课
音乐教师进行了合作备课,坚决杜绝无案上课,从而全力体现教案实用,创新,个性,鲜明的要求。4,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光盘
每个教师的学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教研组成员经常观看学习优秀教学设计,一起做下来探讨优秀教师的设计意图,从而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个人理论学习和集中听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再提高教学水平。5,优质课竞赛为契机,组织教师听课研课
认真组织教师挺小课题研究的优质课,讲课,教师在生活中把自己几点的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听课教师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许多教师认为,不搞研究成绩照样好,用不着研究。但是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如果因为教师的潜心研究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质量就会因此而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向课堂要质量,没有向40分钟要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一、学校应树立“超前思维,追求时代教育思想”
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积淀时期,又是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时期。教育教学质量是任何时候任何学校的生命线。我们提倡的质量不是时间加汗水的产物,而是科学的方法加科学的管理质量。
二、学校应有“明确办学思想,加强开展创新工作”
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本期由我和祁绍军带领四年级各班部分学生在星期三兴趣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全体科学教师承担指导全校学生的创新作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参与进来。每学期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制订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开展相应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
1.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培养學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通过《科技伴我成长,创新助我成功》专题讲座,提高了师生对科技活动的认识,激发了储存在师生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生近距离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教师对青少年科技活动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热情被激活。于是学校组织学生报名,定时进行辅导培训,经过活动的普及开展,一件件科技、艺术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就这样学生科技活动在我校扎根繁衍。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兴趣活动
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兴趣活动的学生在科技活动方面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校根据本校实力参加了2013年攀枝花市第29届科技创新大赛,师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送报到市里的作品有六年级学生祁雁婷的“乡村夜光防腐木桥”,五年级学生倪健颖等的“简易水位报警器”,四年级学生刘殊文、杨婉欣、罗源的“莲雾作为米易县经济作物推广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艺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还要与学科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所有资源,调动所有积极性,把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坚信:“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要我们有目标,就有发展的引力,只要我们还有梦,希望与成功一定会与我们同行。我相信,科技创新之花在校园会越开越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和规律。
参考文献:
折惠兰.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5).
(作者单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一、“语感”认识说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语感”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 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当然, 除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语感的解释, 不少学者也给出了他们对语感的见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对语感曾经作过这样一番精彩的描述:“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 ‘赤’不但解作红色, ‘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 ‘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 就会感到希望, 自然的化工, 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 就会感到无常, 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显然, 在夏丐尊先生看来, 语感就是对文字的灵敏的感觉, 也是一种对文字所描绘的意向的认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则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为语言文字。他强调指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 得到真实的经验, 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 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王尚文先生在他的《语感论》里更是有独到的一段认识:“语感, 运用不同的标准, 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着眼于言语主体和言语作品的关系, 可以分为输入型和输出型两类。听、读是言语的输入, 是解码的过程;说、写是言语的输出, 是编码的过程;两种言语活动的方向恰恰相反。一个人的语感在听、读和说、写两种性质不同的言语活动中具有不同的性能和作用。着眼于言语作品不同的形态, 语感又可分为口语语感和书面语感两类。综合两种标准, 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口语输出型, 即口头语感;口语输入型, 即听觉语感;书面语输出型, 即笔头语感;书面语输入型, 即视觉语感。”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总结, 语感是个体的语文修养, 它需要个体在长期的言语训练中逐步地养成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并且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对语感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谈到语感只是觉得它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 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 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语感恰恰需要的是教师不断地从理性的角度下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这样的“感觉”。这一过程并不是难以捉摸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的过程。
二、培养语感
儿童习得语言的第一步是听, 他会认真观察他周围的人们是怎么说话的, 听得多了, 就变为一种“听觉语感”。再下一步, 这样的“听”在他的脑海里经过加工模仿, 就逐渐变为说, 这就是口头语感。接下来, 他学会了认字, 就从书面语中获得了视觉语感, 再慢慢地由视觉语感升华为写作语感。听觉语感和口头语感管说, 视觉语感和写作语感管写,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人要是脏话听多了, 自然而然地出口成“脏”, 出口成“脏”, 又是脏话更多更普遍, 造成更深更广的脏话污染, 这是恶性循环。优秀的书面语言看得多了, 自然而然地使视觉语感趋于优美灵敏, 从而使笔头语感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 于是又写出更多更号的优秀的书面语作品, 这是良性循环。
根据这样的思路, 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1、听读教学。
学会倾听绝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 这也是语感能力训练的好方法。倾听可以是在课堂上学会听老师或磁带的范读, 也可以是在课余时间听一些有意义的朗诵或故事材料。学生在反复的倾听中感受朗读者的感情, 并逐渐学会模仿和分析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提出了双向要求, 其一, 教师应该强化自己的朗读水平, 教师的范读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 也体现出教师的朗读技巧。朗读时, 教师不仅仅要做到朗读的语气, 语速的正确处理, 也要对一些“非语言要素”进行适当的调配。我们说的非语言要素指的就是教师的手势, 面部表情, 体态动作等, 这些都可以为充分地表达课文的感情服务;其二, 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美妙的声音的环境。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第五册《周总理的睡衣》,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 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 从重庆红岩, 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首先在阅读这一部分之前, 教师最好能搜集到红军在延安窑洞, 重庆红岩和长征路上经历的一些艰苦岁月, 让学生不至于只是空洞地知道文中提到的这三个地点, 而是认识到红军的艰苦, 那么在朗读的时候, 学生就可以由内到外地展现出一种对共和国总理的极富感情的钦佩之情。当然, 短短的上课的几十分钟也许不能让学生一下子感悟很多东西, 教师也可以借助课余时间, 要求学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进行听力训练, 者就能达到一种反复熏陶的作用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 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古人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 学生才能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个体的实践操作, 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语言, 节奏, 句式, 格调, 并领悟作者所传达的写作意趣。朗读实际上含有听和说, 学生要通过读, 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 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 表情达意。多读也不是一遍两遍了事, 重点段落可以反复朗诵, 多读几遍更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色。多读还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大量的阅读, 不仅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 更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散联想。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 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 闭目遐想文中所描绘的一个个意象图, 把雅鲁藏布大峡谷众多的景物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 在头脑中“放电影”, 并乘上想像的小舟, 在绚丽缤纷的美景中尽情遨游, 充分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美特点, 学生就能在美的感染中培养语感。又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 我和老爷爷, 还有爸爸, 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一个“终于”是所有情感因素的点睛之词。“终于”把他们努力后的成功与满足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去体味, 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终于”一词的韵味。
想象运用到古诗词的教学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如《登鹳雀楼》, 在把诗句的整体意思传达给学生的同时, 如果让他们闭目遐想自己站在鹳雀楼上, 望远看到空中的飞鸟,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想象体验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回味意境, 达到对诗句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3、实践强化。
以上提到语感的习得是一个听说读写综合循环的过程, 只有这四者结合起来, 变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语感能力。写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它是听说读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多练笔就是提高写作语感的一大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 周记, 还可以定期练习各种不同题目的作文, 还可以鼓励学生办黑板报, 墙报等。除此以外, 也不能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 不能做光会写不会说的“哑巴”, 所以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我也很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开展班队的朗诵和演讲比赛;在课堂形式上, 可以让出上课前的几分钟, 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是成语。多说, 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口头语感能力的锤炼。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阶段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06-15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10-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7-06
小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11-22
谈小学低年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管理论文01-04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阶段总结10-14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