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共12篇)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1

常州解放路小学 吴明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出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我们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后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因此,我们认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务之急。由此,确立了“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课题。两年来,我们在区﹑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按照课题的预设方案,运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研究目标,深入调查,认真学习,勇于实践,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查 制定方案

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部分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是:“你是否对数学课感兴趣” ;组织六年级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我心目中的学习方法”。通过两次调查,我们发现“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希望有一个自主尝试﹑探索的空间。由此,我们一致认为: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规律,是可行的。于是我们制定了如下的课题方案: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变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培养他们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①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测,尝试解答并验证。③构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 健全机制 确保实施

为了使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我们成立了由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教导处﹑教科室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策划者和监督者。教研组和骨干教师是课题的实践者。课题组遵照学校课题管理的要求,制定了研究活动的制度,如“理论自修” ﹑“每月一节研究课” ﹑“每月沙龙座谈” ﹑“教学案例反思” ﹑“每学期要有一篇论文”等等。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课题研究制度就使我们的研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 学习理论 转变观念

教学理论是教育实践的依据和指南。要开展课题研究,就必需首先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先后向老师推荐了《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优秀教学案例评析》﹑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在中国》﹑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孔企平的《小学生如何学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学习中我们特别注重做到:

1.学习与反思。我们印制了统一的理论学习记载表。每次学习后老师把一些有用的或很受启发的理论剪切下来,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文章的旁边或后面注上点评和体会。

2.沙龙座谈,增进交流。课题组每月都要举行一次沙龙座谈活动。在会上,课题组成员畅所欲言,有的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有的把自己在时间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出现的某种现象与大家一起分析﹑反思,探讨解决策略。教导处和教科室则针对本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调控,并安排调整下阶段的任务。我们感到,这样的“沙龙座谈”,有助于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样旧使课题研究扎实而有效。

四 勇于探索 注重实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感受素质教育的真谛,才能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所以,课题组成员不怕吃苦,两年来在课堂上下了大功夫。每月在级部内进行‘探索尝试课“:每月在全校上“研究课”:每学期对块或区上“课题展示课”。每次上课老师都要在一起先议课,然后上课﹑再议课﹑再改课,接着又上课,最后评课反思。通过一次次地上课,一次次地议课,一次次地改课,就使教师的教越来越立足于学生的学,“关注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已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了能深入细致地开展研究,我们“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第一阶段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研究“情境创设”的问题:第二阶段重点研究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第三阶段尝试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 硕果累累

本课题的研究历时2年的时间,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我们也对参加研究的老师做实验前后的比较,认为,本课题已达到了研究目标,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近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学习的理论有一百多篇,并写了许多学习心得和案例反思,上了一百多节研究课,学校有多人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吴君﹑周彩霞﹑李雁三位老师在区教学比赛中获第二名。10多篇论文在区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获取的全过程。现在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说这几句话“让我来”,“我想问”,“我还有”,“你错了”,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学习以不仅仅是接受,学生已成为一名探索者﹑发现者﹑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测试,我们感到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增强了。探究性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有资料表明,2000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数学比赛和成绩测评中均名列前茅。尤其是2001年蒋楠同学获全国华杯赛一等奖,丁梦曦等两位同学获二﹑三等奖。还有多人在小数报竞赛中获奖。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2

1. 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其特征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够做出决定并能对决策的实施负起全部责任,它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1981年,Holec把自主学习的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界,并将其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具有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情感投入及高效等特征。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教育的真正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可能妨碍和阻止学生的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离开了自由,只能是一句空话。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自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2. 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实际的技能技巧,增强个性意志品质,提高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树立对自己活动的信心。如果学生能独立地学习,这是活动的理想状态,因为,人们将一生都要从事这种活动……”(巴班斯基,1986:149)这番话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即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有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主动预习生词、词组、语法、课文。(2)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提问,积极回答。(3)课后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善于总结和归纳。(4)平时遇到问题,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或虚心请教。(5)学习单词能用读音规则或构词法进行联想记忆。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6)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听时要集中精力,捕捉主要信息。(7)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说时要胆大,不怕出错,不怕耻笑。(8)读英语要多读、泛读、快读。(9)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真实写。除了仿写、模拟写外,还要真实地写,如用英语记笔记、写日记、写书信、留言条等。要坚持天天写日记,记录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不要任意发挥。增添内容语言要得体,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和短语表达作文内容,不要生造汉语式的句子。如学了Book2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写明信片,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写的机会,锻炼写作能力。例如,在教Travel这一课时,通过举行英语角(English corner)活动,教师在黑板前挂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旅游经历。这时,有的学生描述去广州和深圳的经历,其中包括怎样去的,跟谁去的,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少时间,买了什么纪念品等内容;有的学生还描述了旅途中的见闻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通过英语角活动,学生只讲英语,不讲汉语,体会到了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乐趣。通过讲英文故事比赛,学生们预先回去收集自己喜欢的故事、文章,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多了一次自主学习英语的机会。

4.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注意多提示,少讲解,给学生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积极进行思考、讨论、实践、反思、再实践,通过任务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足够量的听、说、读、写的项目练习,感知知识、发展思维、领悟技能、学会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词汇的技能是一个重要环节。这里应注意加强对词汇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的指导。比如:引导学生采用“迁移方法”,通过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的比较,找出英文单词拼读拼写的规律,加以归纳,掌握单词拼读拼写的规则和方法;采用“联系联想方法”,通过“音形义联系”“词性转化形式联系”“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联想(如按同义词、反义词归类short-tall-high-long)”“构词法(如care-careless-careful-carefully)”等方式进行单词记忆;采用零星时间,早晚时段,携带单词卡等方式进行记忆;采用“新旧词联系”“词、句、段、章联系”“循环记忆”等方式记忆单词。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记忆词汇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克服词汇障碍,增强学习效果,稳定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我每周都用一节课来复习单词,通过听音接龙比赛,如book-goodlook等单词接力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主动地学单词,记单词。

5.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机会

经常开展一些英语故事会、英语晚会、英语角活动等。这种活动吸引力大,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很有帮助。学生必须先进行广泛的阅读、筛选或翻译一些内容健康、幽默、生动、短小、有趣的故事,才能完成表演。这种活动如开展得好,对听、说、读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广大教师们能树立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教育不局限于课本,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广泛的英语课程资源,学生们就能成为英语学习的主宰者,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也会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突破的进程,新内容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的,教师们一定要明确任何教学资料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学会以“万变”应“不变”,即用不断变化的课程资源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勇.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黄素芬.浅谈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3

一、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敢想、敢问、敢创新。

教学中,我采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如:“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绍介绍?”“请大家小组讨论一起解决,好吗?”“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怎样?”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说:“没关系,先想想。”当学生回答流利、正确,说出独特见解时说:“真棒、真厉害!”等。教学中,我还常走下讲台,参加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亲切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倍感亲切,心情舒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及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在情境导入中充满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因,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出引起学生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课伊始,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接着,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的。学生纷纷争着举手回答后给予表扬鼓励。接着引入新课:“看来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同学们想不想认识有关圆的知识呢?”学生都异口同声回答:“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认识。”同时板出用四个小圆片设计的课题。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懂,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独特的课题设计,更是吸引了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目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学生在新授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創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中的探索者。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在认识圆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折圆片(沿着不同的方向对折几次),再将对折的圆片展开,通过观察折痕,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在教师的参与、引导下,学生经过足够时间的小组学习,可以发现:“不同的长折痕都同样长,不同的长折痕都交于一点,还发现这一点都平分每一条长折痕,即长折痕是短折痕的2倍,短折痕是长折痕的。”教师在每一组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圆的特征。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感官参与,积极探索。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改变了“耳听口说”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2.尝试画圆,总结经验

小学生好胜心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当我向学生介绍了画圆的工具圆规后,让学生尝试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接着请学生介绍画圆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细节。这样,学生在尝试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法,改进技术,从而对圆的画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四、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准备了一些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1.感受圆的美,提出有关圆的知识的问题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圆形花坛,告诉学生它的半径是5米长,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等等。对于周长、面积,我告诉学生下节课再来研究。这时,也有学生提出“画一个半径是5米长,那么大一个圆,谁有办法?”学生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思考后,想出了好的办法。我对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2.观察与思考

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先向学生演示不同形状(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车轮在行进中的状态,再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汽车模型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将演示、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让学生在自主创作(制作)中体会乐趣

学生都喜欢画画和一些小制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扩展空间,自主创作(制作)。这样,既使学生深化了所学知识,又使学生沉浸在自主创作(制作)的情趣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

1.用圆创作

先向学生展示用圆创作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在梦幻般的音乐中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学生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后,进行作品交流,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用圆制作

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用二十片小圆片制作的正二十面体,并向学生介绍它的制作方法,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也做一个。同时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多有关圆的作品,扩展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

整节课的学习,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多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就能激励学生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能逐渐养成,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就能主动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敏超.让数学贴近生活[J].亚太教育,2016.

[2]翟玉娟.关于中学数学的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4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三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四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中职数学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人们试图凭借单一知识和技能立足社会已不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到我们离开学校后,能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主动创设学习环境、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选取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反思学习结果,通过自我调节的数学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梳理初中数学内容 做好衔接

基于多年对中职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的对比研究,发现中职数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与初中存在部分脱节现象。再加上升入中职的学生初中基础不好,导致这种脱节严重化。比如许多学生一元二次方程不会解,函数图像不会画。如果老师对学生“先备知识”不了解,直接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如同听天书。所以老师在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数学基础做一个了解,同时还要花点时间对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的知识点做一个了解,以便心中有数。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降低难度

因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职数学教学课时不会像普通高中那样充足,一般周课时只有4节甚至2节,有的专业在二年级就不开设数学课了,所以,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适合中职学生,难度一定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要让学生觉得我能学会数学。所以我们要围绕专业,以用的上、够用为标准,降低教学要求,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所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岗位需要。将教材中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或者关联度不大的内容适当删除或者略讲,将一些理论性太强的推理推导过程简化,增加一些专业相关的学生又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联系生活常识讲解数学 提高趣味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早已厌烦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就是混日子,就是学给父母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性质、函数、几何等,学生自然是毫无兴趣,睡觉的睡觉,玩的玩。但是如果结合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常识讲解数学知识点,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很浓厚,很想去弄明白所以然,自然会认真听讲。比如讲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可以用折纸游戏引入,一张厚度只有0.1毫米的纸,对折27次(假设纸足够大)后纸张的高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在学过本节课后,计算可知纸张的厚度达到了13421米,其结果学生都很意外,并且普遍反映这节课学得很有趣。

(二)结合专业知识讲解数学 增强实用性

中职学生往往喜欢学习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比如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数学与医学专业课无关,是一门无用的课程,所以许多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心态学习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医学知识进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是跟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例如:某患者,女,18岁患“急性扁桃体炎”,需要注射青霉素,开出医嘱进行青霉素皮试,假如你是当班护士,请问青霉素的皮试液该如何配制?因为皮试液以每毫升含青霉素G200-500U为标准,用等渗盐水为稀释液,最终0.1ml皮试液中含青霉素(20U或者50U)。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可以解决。

三、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大家都知道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听课效果的重要性,但大多中职学生恰恰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怎样让中职学生能够养成每天预习课文的习惯呢?教师们是各显神通,但都难逃“走过场”命运,学生匆匆翻开书本,一目十行扫上几眼,就算预习了,这样的预习就是个形式,根本起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并不是学生不想预习,而是他们根本不会预习,不知道预习什么。笔者发现导学案对于学生预习数学内容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案引导下,一步一步研读课文,完成学案布置的任务。对于不懂之处,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或主动去请教老师,那样往往一语破的,豁然开窍,才能发挥预习的作用。有了学案的引导,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预习,久而久之,学生便懂得了如何预习,也体会到了预习的好处,自然也就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课堂笔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45分钟,知识容量很大,要想当堂彻底消化所有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通过笔记记录老师所讲重点知识和自己还未彻底理解还需要课后与同学或者老师讨论的问题。但大多中职学生上课时从来不动笔,听好一堂课,课本上干干净净。其实,不是学生不想做笔记,而是不知道要记点什么,所以教师要花费几节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示范如何记笔记。记笔记不是照抄老师的板书,书上有的内容只需用自己认识的特定符号标出即可,老师补充的内容也要用尽可能简单的词语或符号进行记录。习题课上不能只订正答案对错,而应该对每个选项批注,特别是错误选项要标出错在什么地方。要教会学生用最简单的字、词或符号记下更多的信息,要不然就会出现因为忙着记笔记而影响正常听课。

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一)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进步

正确评价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确立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树立成功的信心。中职学校就业班级无高考升学的压力,没有“唯分数论”的束缚,所以更加适合开展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实践,改变“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评价办法。多元化评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作业设计中。[4]比如针对中职财会班,在讲授等比数列后,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主题为“银行贷款复利计息”小论文,要求学生编主题为“房奴”的小品。以上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完成作业后,在班级进行评比和颁奖。通过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进步。

(二)可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为理想而坚持

人生要有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终极的,要是没了目标或者理想,这个人将失去精神支柱,做任何事都将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所以,我们想让中职学生长期坚持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必须让学生为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要不然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学习目标不必“高大上”。可以是为了摆脱家庭困境,为了超越某个同学,为了学校奖学金,甚至为了让“朋友”看得起自己都可以。有些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比如我校财会专业,我就给学生讲要读大专必须通过成人高考,而成人高考数学的分数是好拿的。所以许多学生就把考成人高考读大专作为自己努力学习数学的理由。

总之,如今的中职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践证明以上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中职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中职教育受高考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较小,应借此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自主获得知识和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5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下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的内涵是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脑、动眼、动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利用数学教材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开展自主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 高职院校词汇教学与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研究

★ 广开网络教学平台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篇6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学生有效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合作探究、讨论总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当不小心被绊倒时,应怎样去做尽量避免受伤?让学生去讨论、尝试,探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识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二、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必须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提供帮助。我们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更有必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

三、鼓励参与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篇7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非常关键的品质,这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对学生一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推动学生素质的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转变,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目前,教师多利用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增加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随时把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状态。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参与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增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获取知识的技能。先进科学技术和信息设备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很大的帮助。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教学情景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制作数学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符号等对学生进行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例如,在进行“比一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卡通图片,让学生对卡通图片中形象的大小、高矮和长短等关系进行对比。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两支粗细程度相同的铅笔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这两只铅笔的长短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观察对比,学生能够更快掌握长短、高矮的知识,并对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理解。由于学生对卡通形象的喜爱程度较高,在课件中使用卡通图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开展丰富高效的课堂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精心设计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实验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发现、建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1~5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具开展教学工作。课前让学生准备几个三角形的卡片,在开展识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下面动手摆三角形。教师在讲3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数的方式找出3个三角形摆在桌面上,对于摆放的图案形状可由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在学生摆放完成以后,教师再在课件上展示出3个三角形。图形摆放完成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对摆放出来的这3个三角形图案进行分组变换,可以将1个单独摆放成一组,另2个摆放在一组。通过摆放操作,学生可以对加法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创造机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共同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除了在学校里学习,大部分时间会在家中度过。因此,家庭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教师应与家长经常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数学学习方案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主研究。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认识3的方法自己进行4的摆放练习,并且对4进行分组整合。然后请家长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及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描述,掌握学生的特点,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以达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甚至是整个人生的奠基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较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兰福春.初中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01).

[2]尹敏敏.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探索 篇8

【关键词】自主 探究  学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2-02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学活动必须建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都有不同的阶段,而“最近发展期”是我们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激发探究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资源,创设一种身临其境、触物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其通过观察、求知、实践激发学语文的欲望,进而开启创新之门。

例如:教学第一册《菜园里》一课,课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附近菜地的蔬菜,要求家长带孩子走访市场,鼓励孩子收集有关蔬菜图片资料。课上,先让学生自学儿歌,后设疑:“同学们,通过自学儿歌和课前参观走访,你知道了什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参观菜地、走访市场、收集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读书情况,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即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提高探究兴趣

著名的法国诗人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教师的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呆板,像“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而有的问题又常常过于宽、泛,使学生不知如何应对。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我们要学会把儿童生活、生活中的自然、活动中的生活搬进课堂,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讲生活、议生活、演生活、写生活。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兴趣,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活动化、儿童化,变生活中的素材为教学中的资源。

例如:教学《荷花》时,教师可以采取“依景设境、诱情拓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夏天,公园里荷花绽放,阵阵清香,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活资源,巧施迁移,带领学生到公园身临其境,尽情感受,放飞的“小鸟”在荷池边,欢呼雀跃、体验、感悟、观察、想象。回到课堂后,学生灵性大发,写作欲望强烈,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凭借《荷花》的写作特点,诱导习作。其结果:文路清晰,是仿写,却自然,是写景,却充满童真童趣,展示出各自的语言魅力。

三、实践操作,体验探究历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并伴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探究操作中,充分发挥学习潜能,体验探究历程,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局面,大胆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性素材,促使他们去分析、综合,从而体验自主探究的历程。

例如:语文活动课《水果拼盘》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探究:(1)认识自备的各种水果。(2)说说你最爱吃的水果外形有什么特点。(3)动手操作,切一切,尝一尝,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滋味。(4)小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5)分组介绍自制水果拼盘的构思和特点。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交流中,理清了思路,激活了思维,实现了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体验了自主探究的历程。

四、拓展空间,形成探究合力

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现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探究心向,是调动语文学习积极性、增强内动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蹴而就的事,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适时指导,在探究活动中适时点拨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递进。每个知识点的课堂探究活动结束后,除安排一些作业外,还应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捕捉与课文知识有关的内容,引动激趣,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扩展,探究能力在拓展的活动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第一册《比尾巴》时,课后可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第二课时举行一个别开生的“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准备好自己带来的动物尾巴的资料,上台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即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认识世界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都得到培植。

总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袁丹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回族小学

[2]张  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3]冯菊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1期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9

彭荣华

目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第一、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地让他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对于这样的学生,决不放弃。让学生获得到与自己期望相当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对学习寄予的期望,同时,经常督促、辅导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用心听课,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学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就是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难点,记疑点;做笔记,重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启迪思维,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第三、开展课堂检测评价。

课堂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检测,全班交流,又可以小组互测,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抽生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评价。提高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推断结论结论,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10

小课堂研究个人总结

经过了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在教

学中,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通过研究使我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

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

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课堂教学为扩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

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得体

会。

为防止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在教与学中,我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

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

监控,努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我具体

做了以下几点: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自主预习不仅有

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上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务,并向学生

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⑴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思

路;⑵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

新课文扫清障碍;⑶查阅相关资料:如,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4)

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

解来解决。这四项学生都可以在课前自学解决。古人云:“凡事预则

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

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

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㈡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教育部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老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惯,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

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如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个学生每次朗读后,老师、同学都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老师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

㈢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学科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为:“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学科课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策划。

1、吃透教材,找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问题情境。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动态生成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

2、目标制订、练习设计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处理意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备课环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笔者近几年来听了相当数量的学科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在实施时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独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时的三分之二,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用某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里上课,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觉完全变了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光有教学设计还不够,成功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精心组织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

㈠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开展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

如果有人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可以一口气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

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课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㈡存在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科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周课时排得很满,平时零碎的杂务使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之间存在矛盾;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最能深入浅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11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例:我在教学国画《梅花》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在冬天中傲然挺立,迎风雪怒放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这样冷的天气,百花凋谢、万木枯萎,唯有梅花迎风绽放,越冷开得越鲜艳。你看了会怎样想?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多方面去想象,了解梅花的性格特征,并联想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精神。并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应怎样去体现梅花的精神?”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被激发,主动画出了心中的梅花。每次我看到这些有灵气、有思想的画面,便仿佛看到了学生们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

二、教学构建“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分高、中、低三个阶段。低年级的自主学习主要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通过画画、想想、做做,大胆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各种活动带来的乐趣。玩,这是所有小孩子都喜欢的事。在家里玩,和朋友玩,玩积木、玩踢皮球、玩打仗、玩捉迷藏,在绘画的天地里如何指导小学生尽情地玩,这也是一门学问。就拿玩捏泥人来说吧!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捏人物、动物、静物,去创作、去想象捏各种事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创作。中年级自主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并能用丰富的想象去表达、设计。高年级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合的工具去创作,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三个自主学习阶段中又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去教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了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化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

团结合作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集体力量。不管什么困难,只要团结就能迎刃而解。我在版画创作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们聚在一起根据每一幅构图,大家畅所欲言,利用各種研讨方式讲述制作方法,然后共同完成。如纸版堆叠法就可以分为一部分同学剪复杂的地方,一部分同学贴。粘贴时要按从大到小,先外后里的顺序。每完成一个地方就把它贴在纸版上。拓印时,根据画稿设计好颜色进行调油墨,这时要注意墨的稀稠程度(直到墨挑起自然流淌为最好)。这就需要孩子们有耐心、信心去反复试验,调试好后再用油磙将油墨均匀滚,直到效果满意,完成这些工程,既培养了孩子们仔细谨慎,不懂就问,反复试验,不怕累的品格,又培养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美术评比活动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公平竞争中互帮互学、互促互进,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培养群体进取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我在教学中经常借助建国五十周年,香港、澳门回归等喜庆的日子举办书画展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拥护祖国统一的心声。利用风景

写生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美化自然的参与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创造能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孩子们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有活力,去表现、去创作。在美术创作课上,主要有命题创作、无命题创作两种方式。教学中应注意不拘一格,不搞统一模式,同时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不仅要学会,还要懂得应怎样去学的道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美术教学过程是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综合过程,提供一种创造的气氛和情境,美术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学生才能“自由地呼吸”,实现大胆而个性化的学习。让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发现美,集体合作中表现美,探究教学中体现美吧!

“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工作报告 篇12

1981年,Helec在他的着作中首次提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英语研究工作者对英语自主学习开展了研究,并且取得了成绩。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责任人,学习责任从教师身上逐步转移到了学生身上。现代学习理论家把自主学习分为八个方面: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的社会性。一般说来,当学生在这八个方面能由自己做出控制,其学习就被认为是自主的。我国很多研究人员,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在我国英语实际教学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与规划;

3.学生要有效使用学习方式;

4.教师要观察学生学习方法的使用情况;

5.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学习过程;

6.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令人满意,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薄弱的环节:

1.自主学习英语的计划性不够,经过笔者的长时间调查,只有37%左右的学生能够计划自己的学习。具体到英语学习的四部分,听、说、读、写计划性就更加差。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只占被试学生的20%左右,有写作计划的学生只占被试学生的7%,有听力计划的学生占被试学生的42%左右。被试者中只有大约20%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到计划的实施,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划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2.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估价不足,尽管有47%左右的学生能每周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一次检查,但都是对知识的检查,很少检查学习计划是否科合理,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3.学生课堂出席效率太低,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大约只有30%左右;经常搞副业,逃课的学生达60%之多。说明学生还不能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4.因为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吸收知识,在学习中,特别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总是依靠教师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学习。

5.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语言环境不允许,教师在讲课时多用汉语,外籍教师又很少,练习英语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学生们不是很重视它,尤其那些工科、艺术类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影响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因素

1.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笔者认为,态度是对自我、他人、所处文化以及目标语文化感知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态度,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着积极地态度,那他学习成功的几率就很高,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反,学生具有消极态度,就会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和心理,那么就会降低成功的几率,更加不会主动地学习。

2.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动机是指“努力达到目标的驱动力”(Johnson,1979:41)。英语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在动力的根源,是影响自主学习成绩的根本。不同的动机必然导致不同的兴趣偏好,具有不同动力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做他感兴趣的事,学习完全出于自愿,不需要压力;而对他不感兴趣的事,学习是完全被动的、不情愿的,所以不会有好的成绩。

3.学生的个性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面对挫折和成功的态度,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其善谈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的机会。因此,他们会主动寻求到更多更好的学习锻炼机会;而内向型的学生可能更善于利用其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理解分析,他们也许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但往往他们很独立,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力。而介于两者性格之间的学生则集中了前两者的优点,因而发展比较全面。

4.学生学习方法选择的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标志,是个体学习能力的体现,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教会学生使用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的愉快和满足所导致的,完全是自主性的,自愿的学习,没有任何压力。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活动外部的因素所导致的,是为了得到积极的成绩或避免消极的后果。外部动机存在一定压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首先要使他们知道掌握一门外语是社会的要求。这样便可以产生一种为今后而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英语转变成主动学习英语。其次,教师要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意识也将逐步增强。

2.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尊心

自信心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效地完成某个任务的能力。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学生一旦拥有了自信,就会自发的学习。所以,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自我表现,使他们常有一种成就感。在留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布置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同的学习作业。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轻松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样一来,也会增强学生们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提升他们的自尊心。

3.加强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我们应该对教材进行恰当的补充,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饱满起来。适当调整课堂程序,教师应该以丰富的表情、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4.创造和谐平等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课堂环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经常因为喜欢某位教师才对他讲的课程感兴趣,继而学好这门课程。

5.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学习、反思都重视起来,积极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自己做学习计划,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要一味的灌输,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僵化。

6.改变教学观念

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在现代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是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而扮演不同的角色,要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生过分相信教师和课本,他们以考试为自己目的,从而失去了许多自由发展的机会。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多参与语言练习,多说,多学,多接触国外的文化背景。

7.要有独立工作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和课外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热情。但在拥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同时,集体协作也是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了解自身、他人的特点来掌握学习英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模式:设置问题——定向引导——小组讨论——布置作业——及时反馈——概括总结。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LITTLE,DAVI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3]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徐锦芬,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4,(4).

上一篇:意识形态督查整改报告下一篇:重阳节手抄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