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系统人员管理办法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运营系统人员管理办法

电子银行风险系统运营与管理

摘 要:本文通过描述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态势和随之给电子银行带来的风险形势,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的系统建设要求,描述了建立电子银行风险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阐述了电子银行风险系统建设的三大目标,并围绕三大目标设计了五个具体环节,通过对五个具体环节涉及内容的分别描述,分步骤说明了电子银行风险系统运营与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

关键词:风险系统 运营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在近些年出现持续腾飞的态势,业务涉及范围已不再是2005年以前仅为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的范畴,随着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融资平台起步、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直销银行模式遍地开花等业态形势,现今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创新业务不断增多。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势头,电子银行业务的外部风险形势日趋严峻。监管强度不断加大,为业务创新带来更多挑战;个人信息的应用得到深度挖掘,但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保护机制和合理使用边界均未清晰确立;社会信用体系在艰难的建立过程中,道德底线被一再挑战;互联网诈骗手段層出不穷、花样翻新;电子银行行业规则未全面确立,无序竞争仍然存在。

为了有效增强现有网上银行系统安全防范能力,促进网上银行规范、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收集、分析评估检查发现的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和已发生过的网上银行案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要求,其中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完善的网上银行异常交易监控体系。

鉴于上述情况,保护电子银行特别是网上银行客户的交易安全势在必行,电子银行有必要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风险系统。

电子银行风险系统引入的初衷是能够实现对电子渠道高风险交易的智能事中干预,有效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该系统能够依据客户不断积累的电子渠道交易数据,分析和更新客户交易习惯,通过配置风险预警规则对交易进行风险预警,针对未发现风险的交易直接放行,针对确认欺诈的交易直接阻断,针对疑似欺诈交易增加附加认证,可通过人工外呼干预或者个性化安全保护问题等手段进行加强认证,客户验证成功后方可流转资金,否则立即阻断交易。

1 电子银行风险系统建设三大目标

三大目标包括准确识别风险、实时干预风险、高效处置风险。具体描述如下。

1.1 准确识别交易风险

即系统需要实时、准确评估电子渠道的交易风险,能够全面收集各类业务数据、渠道信息和外部数据,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风险防控。全面收集客户信息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客户所有电子渠道历史交易信息的收集,第二部分是客户实时交易数据的收集,第三部分是客户名单类数据的收集。

1.2 实时干预交易风险

即系统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收集,针对不同的交易场景和交易风险特点,定制个性化的风险预警规则。风险预警规则可以依据历史积累的风险事件总结的风险特点进行制定,也可以依据客户历史交易行为的分析和本次实时交易的特点进行比对的方式进行制定。当风险预警规则识别出异常风险交易后,可通过阻断的方式直接拒绝交易,也可通过人工外呼干预或者个性化安全保护问题等手段对交易增加附加认证,对于通过附加认证识别出来的欺诈交易再做拒绝处理。

1.3 高效处置风险交易

即系统需要记录已经发生的风险交易数据,并对风险交易涉及的账户发起保护处理,及时告知客户风险隐患,最大限度的避免客户资金损失。与此同时,系统需要根据风险交易数据特点,对风险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找出风险交易的共同特点后,反哺现有风险预警规则缺失内容并动态完善风险预警规则体系。

2 电子银行风险系统运营与管理的五个具体环节

下面将继续围绕电子银行风险系统建设的三大目标,通过以下五个具体环节整体开展系统的运营工作。

2.1 第一环节为风险预防

风险系统可以通过客户画像技术积累客户历史交易习惯对风险进行预评级。客户画像内容包括:家庭设备、键盘节奏、常用设备、工作设备、休息时间、工作时间、习惯时间、差旅城市、常驻城市、户籍城市、常用网站、消费习惯、消费额度、缴费习惯、商户类别、常用收款方、信用记录、性别、年龄、学历、资产、职业等。系统可以通过不断丰富和更新以上信息内容,作为客户的历史交易信息进行留存,形成客户风险预警规则的参考依据之一。与此同时,系统还可以针对各个权威机构的黑名单数据对风险进行预评估。黑名单数据包括设备、地区、IP、账号、手机号、证件号码、姓名等。

2.2 第二环节为模型防控

基于第一环节的风险预防手段,通过设定风险模型建立风险预警规则,风险系统依据风险预警规则实时识别风险交易。风险模型是基于客户画像技术积累的客户历史交易习惯和各个权威机构的黑名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设定的。以风险模型为基础设定风险预警规则,需要将客户当前交易信息进行收集后,与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和比对,识别出异常风险交易的过程即为模型防控。客户当前交易信息可以依据交易的不同特点采集不同的内容,具体采集信息包括:交易人姓名、付款人卡号、收款人卡号、交易类型、交易金额、交易时间、应用的电子渠道名称等。总之,风险预警规则的设置需要涵盖电子银行的登录、查询、签约、动账、修改等交易类型,以及客户个人信息数据、客户行为特点、客户交易数据、客户采用设备信息等。

2.3 第三环节为技术防控

基于第一环节的风险预防和第二环节的模型防控设计出的风险预警规则识别出的风险交易,风险系统采用智能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置。交易的最终处置方式无外乎放行正常交易和阻断欺诈交易两种形式,无论是放行还是阻断都是基于风险预警规则的判定结果后做出的交易处置方式。当通过风险预警规则判定交易为正常交易无异常风险情况时,风险系统将放行指令告知交易渠道完成客户交易;当通过风险预警规则判定交易存在百分百的欺诈风险(例如:交易中存在黑名单数据等),风险系统将阻断指令告知交易渠道完成客户交易;当通过风险预警规则察觉交易存在潜在风险,则风险系统可智能增加一道附加验证门槛(例如:通过客服人工对客户进行外呼验证客户身份和客户交易意愿、请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回答安全保护问题或请客户增加指纹验证等),如客户通过附加验证则放行交易,如客户未通过附加认证则阻断交易。

2.4 第四环节为风险处置

具体内容为:基于第三环节的技术防控措施基础上,风险系统针对阻断的风险交易迅速进行全面风险处置。需要系统逐笔智能分析、提炼并展示出阻断交易的风险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人工判断,如确认客户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被他人操控,需要及时通过客服人工联系客户,告知客户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客户立即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被他人盗用,并对客户进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再教育工作,同时建议客户尽快去银行网点更换账户并设置有别于之前的更加安全的密码类信息;在此基础上,风险系统需要将客户后续发生的其他交易逐笔进行重点监控,防止欺诈交易的再次发生。如发现客户的交易中存在黑名单数据的情况,系统需要立即提炼交易相关数据,之后通过人工将以上信息告知公安等相关机构进行后续处置。

2.5 第五环节为风险分析

基于第四环节的风险处置基础上,风险系统针对所有欺诈交易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如发现交易数据存在共同特征(例如:都向同一个收款账号转账、都用同一个设备号进行登录等),一方面需要立即通过人工建立黑名单机制,将风险数据加入风险系统的黑名单库中,便于对黑名单数据之后的所有交易进行有效阻断;另一方面立即通过人工将以上风险信息告知公安等相关机构进行后续处置。与此同时,针对共同风险特征,反哺第一环节的风险预防和第二环节的模型防控内容,一是查看风险预防中的客户画像内容是否存在疏漏并不断完善优化,二是查看当前风险预警规则体系是否完备,即是否准确识别当前最新的欺诈风险特点并有效阻断欺诈交易,如风险预警规则体系不够完善,则也需要不断补充更新。

3 电子银行风险系统运营人员具体工作内容

为使电子银行风险系统最大效用的发挥作用,除了系统本身的开发和运转工作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工配合开展运营与管理工作。实际的运营场景中,具体需要三类运营人员:第一类为配合风险系统建设的业务运营人员,第二类为配合风险事件处置和分析的业务运营人員,第三类为对疑似欺诈交易进行附加验证和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教育的客服人工外呼人员。

(1)配合风险系统建设的业务运营人员重点围绕电子银行风险系统的前三个具体环节配合开展运营工作。

在第一环节风险预防中:用于积累客户历史交易习惯的客户画像,需运营人员根据不断丰富的交易场和客户行为特点,持续丰富客户画像内容,准确描述客户历史交易习惯。并且,黑名单数据也是在持续更新的,因此也需要运营人员配合将更新后的信息加载到风险系统中。

在第二环节模型防控中,风险预警规则也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风险场景、不断丰富的交易场景,以规则有效为前提,由运营人员进行风险预警规则的增删和参数的调整。

在第三环节技术防控中,针对疑似欺诈风险交易的附加认证手段,也需要根据监管最新要求、认证手段不断丰富等,由运营人员持续增加和动态调整,通过不断优化附加认证的相应手段,更好的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2)配合风险事件处置和分析的业务运营人员重点围绕电子银行风险系统的第四和第五个具体环节配合开展运营工作。

在第四环节风险处置中,需要配合风险事件处置和分析的业务运营人员人工对欺诈交易逐笔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欺诈交易特点。同时,如分析后确认客户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资金被他人操控,该运营人员还需第一时间将该客户欺诈交易告知客服人工外呼人员,由客服人工联系客户进行后续风险处置,与此同时,如存在黑名单数据,该运营人员需联系公安机关进行风险处置。

在第五环节风险分析中,需要配合风险事件处置和分析的业务运营人员将提炼后的单笔欺诈交易特点进行汇总分析并总结共同欺诈特点,之后一方面提供给配合风险系统建设的业务运营人员进行第一环节风险预防和第二环节模型防控的优化完善,另一方面该运营人员需将欺诈信息加入风险系统的黑名单库中。

(3)对疑似欺诈交易进行附加验证和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教育的客服人工外呼人员重点围绕电子银行风险系统的第三和第四个具体环节配合开展运营工作。

在第三环节技术防控中,如疑似欺诈风险交易的附加认证手段为人工外呼认证,则对疑似欺诈交易进行验证的客服人工外呼人员需要立即电话联系客户,验证客户身份和交易意愿后,判断交易的放行和阻断。

在第四环节风险处置中,如该客服人工外呼人员接到配合风险事件处置和分析的业务运营人员发送的疑似欺诈交易结果,则该客服人工外呼人员需要立即电话联系客户,告知客户欺诈交易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客户立即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被他人盗用,并对客户进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再教育工作,同时建议客户尽快去银行网点更换账户并设置有别于之前的更加安全的密码类信息。

电子银行风险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与管理的全流程中,都需要注意客户敏感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一方面是客户相关信息、系统交易日志等的加密保护,防止通过系统层面丢失和泄露客户和交易数据;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参与电子银行风险系统建设与运营与管理的相关人员,包括:配合风险系统建设的业务运营人员、配合风险事件处置和分析的业务运营人员、对疑似欺诈交易进行附加验证和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教育的客服人工外呼人员,做好做实客户敏感信息和交易信息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Z].2012.

[2] 王宏广.电子银行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 2013.

作者:陈瑞晞

第2篇: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今天已然成为信息化的时代,它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医疗行业。在医院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医院的综合运营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改变传统医院运营管理存在的弊端,运用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势在必行。本文以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一套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运营管理系统,为实现医院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医院运营;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化研究;系统建设

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完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为了适应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向,也是医院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医院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趋于完善的状态中,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其中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部分一直是医疗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样也是能够有效落实医疗体系改革的关键。

一、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的概述

所谓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 以下简称为“HRP”)指的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下简称为“ERP”)的成功管理思想以及信息化技术,并融合现代管理的流程和管理理念,整合医院已有的信息资源以及实际的运营情况,制定出的一套符合医院自身需求的运行资源共享信息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发挥出医院原有职能,旨在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及高效化。HRP是现代医院运营的管理系统,它既填补了医院后台业务信息的空白,还为医院实现稳定健康的运作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另一方面,HRP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医院健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提升医院各方面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减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切实实现提升医院的综合绩效与工作效率的管理目标,真正意义上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合并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医院综合管理模式對管理者的要求普遍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水平,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必须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地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内容,但有一利必有一弊,由于此类管理模式耗费了人员大量的工作精力,导致岗位的离职率偏高,人员流动性较大。除此之外,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此类管理模式为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所以大部分医院都会忽视综合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也就导致了医院领导对综合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科学、规范及健康的开展目标,严重时可能会致使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创新,从而影响到医院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三、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主要以临床医疗、管理协调以及后勤保障为主体内容而设立的,显然这三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医疗发展的需求理念,医院需要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将HRP这种新型管理系统与医院的日常管理实现有机结合,并形成自成一派的医院综合管理运营体系,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良好的基础上,设立符合医院运行体系的4层框架和3个维度,而在这三个维度下在建设9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为了更加显而易见,其综合运营管理框架如图一所示。

由上图不难看出,通过对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实现医院统一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各类业务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深度管理的重要基石。

四、HRP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HPR作为医院实现运营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它实现两个各系统间的相互协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效性,为医院管理者构建了一个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同时对医院的各项综合资源起到了合理运用的作用,增强了医院资源的利用率和运转效率,进而保证医院综合运营管理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将每一个环节的内容进行系统信息化统一管理,确保医院的稳定运作。

除此之外,HPR系统的应用还实现了财务一体化管理、医院各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人事档案无纸化管理,进而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切实达到增强社会效益的最终目标。其中,财务一体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系统、物流系统、预算系统的合理整合,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对医院各项业务产生预算的事前控制,从而强化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提升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进一步保障预算执行与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健全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体系是医院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提升医院各方面运营效率的必然要求,它在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同时,推动了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魏汉波,余俊蓉,张灵.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

作者:王冰

第3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指挥系统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城市交通轨道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并且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城市交通轨道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影响因素,对该系统的功能及组成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影响因素;运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交通轨道的发展。目前,城市交通轨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轨道交通的监控信息、设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指挥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切身利益。

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员素质因素。1、应急领导者:应急领导人员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直接领导者,他们的应急决策和处置方案直接关系着轨道交通应急事件的处理效果,因此,应急领导者的反映速度、命令下达时间、策略的适用性等决定了应急领导的指挥管理能力;2、救援作业人员:救援作业人员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人员及专业的救援人员等,专业的救援人员对应急指挥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点在于能否及时反应、能否相互协同合作等;3、乘客及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主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主动参加救援的社会民众,其对应急指挥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点在于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救援及救援措施是否得当。

(二)设施设备因素。在城市交通轨道突发事件中,设备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救援阶段的设备设施影响因素。一方面,事故预防阶段,主要的设施有乘客通道、站厅以及站台等,主要的设备包括监控设备、安检设备等;另一方面,事故救援阶段的主要有消防设备、通信设备等。

(三)管理机制因素。管理机制通报包括对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设备维护、设备安全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等,在城市交通轨道运营应急管理系統中,管理机制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改进等是影响管理水平的直接因素。

二、系统功能分析

城市交通轨道的协调和指挥中心就是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的运行直接状况直接关系着各控制中心和运营主体的协调性,具有综合监视、运营协调、应急指挥、信息共享等职能。

(一)日常应急预防与准备功能。应急管理包括日常的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值守等,对各个运营主体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和完善,制定应急配合预案。整理各线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发生情况等定期汇总,生成报表。

(二)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包括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人员、责任部门、主管人员等的权限,一旦发生突发安全各调度的工作站上弹出不同的事件处理流程。

(三)应急处置功能。在接到突发事件的通知之后,就应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应急决策等进行协商、确定,监督各运营主体预案的执行和处理情况,适时协调;与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商,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与其他交通系统协调配合,与有关专项社会应急单位联动;事后总结评估等功能。

(四)事件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可以实时记录操作人员的处置过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故障类型等,并保存在历史事件数据库中,为后续预案优化和事件查询等提供依据。

(五)报警管理。借助报警功能,可以实现系统对故障信息以及报警状态的动态化监管和记录,不同级别的报警显示的颜色不同。

(六)监督管理功能。监督管理功能是对运营中各个路线的信息、列车状态、设备状态等进行采集,对报警信息进行管理,可以实现监测预警功能;监视客流状态,分析客流运行态势,采取一定的客流预测手段对大客流进行预警。

三、系统组成与架构

(一)硬件结构。系统中的硬件部分通常设置在相应的设备室,借助硬件部分实现对软件模块的部署,其主要作用就是对系统外部的数据进行收集、动态监管与处理、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提示等。离线服务器模块与在线服务器一致,主要用于培训与查看历史回放;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负责存储预案、编辑预案、应用配置数据及系统配置数据等,并具备数据同步备份的功能;工作站部署相应软件模块,设置在运行控制中心调度大厅;模拟器设置在调度大厅或培训中心,部署系统模拟器。

(二)软件结构。软件部分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在线工作站、离线工作站、回放工作站,它是一种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的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的软件部署包含配置管理器、报警管理器、预案编辑器、预案管理器、事件管理器、短信管理器、应急资源管理器和其他。

(三)应用软件综合信息处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在结构上包括综合应急管理软件、专业应用管理软件和基础管理软件。其中,专业应用管理软件在组成上包括线网运营管理模块、监控信息采集及预警模块;综合应急管理软件包括应急值守、资源管理、应急指挥、总结评估、培训演练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六个模块,应急值守模块负责第一时间接报突发事件、启动应急流程;基础应用管理软件包括信息发布模块、综合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与此同时,硬件支撑平台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主机及网络系统、通讯传输系统和中央智能集中控制系统等。

四、结语

随着国家向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城市交通轨道也应由传统的经验型向主动保障型和高科技战略型发展,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轨道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提高对轨道交通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做好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城市交通轨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杰,马一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指挥系统[J].中国铁路,2016,01:91-94.

作者:刘国政

第4篇: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条. 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

1、 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

2、 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 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

4、 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

5、 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第四条. 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 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2、 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

3、 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

4、 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第五条. 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行政人事部。

第二章 运行维护组织架构

第一节 运行维护组织

第六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分支机构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第七条. 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生产操作层面。

1、 在管理层面,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

2、 在生产操作层面,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是运行中心和分支机构设置的实体或虚拟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系统维护部门直接对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并接受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

第八条. 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可根据维护工作需要,向申请抽调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临时组成虚拟团队,参加分支机构设备巡检,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

第二节 职责分工

第九条.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职责

1. 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关于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

2. 负责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评定工作,

掌握运行质量情况,制定质量指标,并对信息系统各级维护部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3. 负责管理、考核信息系统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维保商),制定对维保商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收集整理信息系统维护部门的反馈意见,督促相关维保商提高服务质量;

4. 信息系统发生较大故障时,负责必要的资源协调和处理工作,并在事后组织分析总结,制定防范措施并推广;

5. 组织各级维护部门、专业技术专家、维保商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巡检包括对信息系统及设备性能测试、维护人员日常维护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机房环境检查等;

6. 负责归口管理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需求,组织编写相关方案并进行评审,方案获得批准后,及时通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组织实施;

7. 负责组织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培训、技术交流、联席会议,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认证培训和考试,提高维护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 8. 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9. 负责对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配置管理等流程规范性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10. 负责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

第十条. 信息系统维护部门职责

1. 负责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的监控和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 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填写维护记录,每月向信息

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所有的维护记录; 3. 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 4. 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维护,及时更新有关资料; 5. 严格按照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相关制度、流程和规程。 6. 负责收集各级维护部门、厂商的故障分析报告、运维报告(日、月、季)、巡检报告、报告。认真审核报告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协助整改。 7. 按季度收集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对所有维护厂家的评分,进行季度考核。年底向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书面调查、征求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对各厂家维护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意见,综合各方意见和季度考核,进行考核。 8.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公司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巡回检查,全面检查各维护作业计划管理、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备份及日志管理、机房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该检查可以和设备技术巡检同时进行。 9. 组织召开故障分析会、维护例会,解决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相关问题并负责持续跟踪。 第十一条. 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维护规程和系统安全运行措施,负责制定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实施细则; 2. 负责收集整理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情况,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所有的维护记录; 3. 配合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参与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分析,协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及时找出系统运行质量或效率下降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参与编写升级、扩容、实施、测试方案,并配合具体实施;

4. 及时查阅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按时完成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交办任务,并向上级维护管理部门反馈执行结果; 5. 协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进行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维保商的管理和考核; 6. 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的故障申告和服务请求。信息系统发生较大故障时,按照重大突发事件汇报路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7. 负责组织和编制系统优化、升级需求,上报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审核;获得批准后,参与实施; 8. 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落实配合人员,对巡检结果进行盖章确认,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9. 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的监控和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10. 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故障处理、系统改进和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填写维护记录,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所有的维护记录; 11. 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 12. 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维护,及时更新有关资料; 13. 协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对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用户账号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自我审核,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情况。

第三节 维护界面划分

第十二条. 信息系统设备现场、物理环境的维护工作由所属机构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负责。

第十三条. 信息系统维护部门负责公司生产环境在线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维护和更新相应操作规范和技术文档。

第三章 运行维护工作基本制度

第一节

故障管理

第十四条. 根据故障的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将故障分为特别重大故障(一级)、重大故障(二级)、较大故障(三级)、一般故障(四级)四个级别。

第十五条. 系统出现故障,信息系统所在地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首先进行处理,同时判断系统类型和故障级别,根据系统类型和故障级别,故障处理应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并同时向上级维护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故障升级要求

1、信息系统所在地维护部门处理不成功或无法自行处理,则向上级维护部门申告故障,根据系统类型和故障级别,故障申告应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

2、信息系统故障受理部门受理各单位故障申告,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电话申告和受理,但事后必须补填故障受理单。

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维护部门对口故障处理人员接受故障派单后,应立即以电话、远程登陆等方式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支持。对无法解决的故障,应立即向软硬件最终提供商、代理商或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厂商)提出技术支持申请,督促厂商安排技术支持,必要时进行跟踪处理,与厂商一起到现场进行解决。现场技术支持响应须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

第十八条. 厂商技术人员现场处理故障时,当地维护人员应全程陪同并积极协助,并在故障解决后进行书面确认。

第十九条. 故障解决后,技术支持人员应立即向派单部门回单,派单部门对故障处理回单进行确认、评估,并通知申告单位进行业务验证。

第二十条. 参与故障处理的各方必须如实、及时填写故障处理单,现场

技术支持还须当地维护人员予以签字确认或维护部门盖章。

第二十一条.

要建立重要紧急信息上报渠道,对于发生的重要紧急情况,应该立即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对业务影响较大的还应及时通知业务部门。

1、各级维护人员应拥有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传真等。

2、故障报告要求:发生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时,必须立即上报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如果是特别重大故障,应立即上报主管行领导。所有的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应在月度运维报告中进行记录,并在规定时限内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提交故障分析报告。

第二十二条.

对于系统隐患或暂时不能彻底解决的故障应纳入问题管理,每月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

第二节

第二十三条.

问题管理

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中或在故障处理中发现的系统隐患或暂时不能解决的故障均列入问题库进行持续的跟踪管理。

第二十四条.

问题可由任何人在运维例会、故障分析会、维护分析报告、巡检报告、运维管理平台上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库的归口管理部门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

第二十五条.

问题一经提出,由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讨论,明确问题的责任人、配合人员,制定解决方案、工作计划和时限要求。

第二十六条.

问题责任人根据解决方案、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工作,并按照工作计划进度要求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定期汇报工作进度。

第二十七条.

问题责任人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应由提出人测试验证后,从问题库中删除,问题处理中产生的所有文档由生产配置管理员归档到运维管理平台的知识库中统一管理。

第三节

第二十八条.

变更管理

信息系统变更包括硬件扩容、冗余改造、软件升级、搬迁、数据移植、数据维护等工作以及电子表格模板、文档模板、安全策略、配置参数、系统结构、部署的改变等。

第二十九条.

各级维护部门应保证在线系统的软件版本及硬件设备的稳定,未经过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书面批准,不得自行对在线系统软件版本(简称在线版本)及硬件设备进行任何变更及调整。

第三十条. 变更包括紧急变更和普通变更。紧急变更指由于业务开放或故障处理等的迫切需求而引起的,目的是保持或者恢复业务又无法书面申请、审批过程的变更。普通变更指非紧急变更,本管理办法中的变更,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指普通变更。

第三十一条.

对于普通变更,由设备或系统所在地单位至少提前五个工作日书面提出变更申请,对于系统变更的依据、实施方案、风险控制和评估、测试方案以及回退方案进行详细列述,经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书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原则上,变更必须在夜间非主要业务时间进行,各维护实施单位应根据变更情况,按预先方案进行测试验证,验证通过后,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维护管理部门汇报结果,并完成对相关文档资料(如应急预案)的更新。

第三十三条.

对于紧急变更需求,允许口头申请、审批后组织具体实施。事后,对变更的安全性及功能性进行测试验证,将测试验证结果以及紧急变更事由、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等以书面形式报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书面确认,并完成相关文档资料的更新工作。

第四节

第三十四条.

巡检管理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公司范围信息系统相关的机房环境、计算机硬件、配套网络、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巡检,下发巡检通知,协调各分支机构、厂家的关系,管控巡检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五条.

信息系统维护部门负责本机构辖区范围内信息系统相关设备巡检的具体实施:

1、制定技术巡检计划,列出巡检重点、内容、要求,形成巡检检查表格;

2、收集设备运行故障和隐患。根据巡检重点、内容,调查设备近期运行情况,统计出各类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曾出现的故障。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对一些需要厂家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及时与厂家沟通,制定解决方案,以供巡检过程中实施、解决。

3、确定巡检线路、时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现场巡检,要求: (1) 到每个单位时,由各单位的科技联系人进行配合;

(2) 到每个单位后,应先向其部门负责人汇报巡检工作安排,与其科技联系人交流、沟通,掌握当前各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系统存在的问题;

(3) 检查各相关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解决设备运行问题,如实填写巡检表,列出发现并已解决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对已解决的问题详细说明解决办法,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后续跟踪、处理的限时解决方案或建议;

(4) 向当地维护部门负责人通报巡检情况,在取得其的同意下,签署意见并盖章确认。

4、巡检返回后十个工作日内,在各单位巡检表基础上整理一份巡检总结报告,提交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

5、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专业巡检情况进行分析,列出巡检过程中处理、解决的故障详细表以及未解决的故障详细表,进一步督促厂家限时解决遗留的故障和问题。

第五节

第三十六条.

备份及日志管理

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记录,内容应包括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各级维护部门维护人员应每日对操作日志、安全日志进行审查,对异常事件及时跟进解决,并每周形成日志审查汇总意见报上级维护主管部门审核。安全日志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对于应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系统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访问记录、对敏感数据或关键数据有重大影响的系统操作记录以及其他重要系统操作记录的日志;

2、对于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日志;

3、对于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登录、库表结构的变更记录。 第三十七条.

各级维护部门应针对所维护系统,依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以及业务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经过上级维护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 志。

第三十九条.

各级维护部门应按照备份计划,对所维护系统进行定备份数据应包括系统软件和数据、业务数据、操作日期备份,原则上对于在线系统应实施每天一次的增量备份、每月一次的数据库级备份以及每季度一次的系统级备份。对于需实施变更的系统,在变更实施前后均应进行数据备份,必要时进行系统级备份。

第四十条. 各级维护部门应定期对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

第四十一条. 备份介质应由专人管理,与生产系统异地存放,并保证一定的环境条件。除介质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进入介质存放地点。介质保管应建立档案,对于介质出入库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承载备份数据的备份介质,应确保在其安全使用期限内使用。对于需长期保存数据,应考虑通过光盘等方式进行保存。对于有安全使用期限限制的存储介质,应在安全使用期限内更换,确保数据存储安全。

第四十二条.

各级维护部门应按照本级维护工作相关要求,根据业务数据的性质,确定备份数据保存期限,应根据备份介质使用寿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恢复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第六节

第四十三条.

安全保密管理

信息安全应满足国家、行业等各级监管部门和关于信息安全保密的各项规定及要求。

第四十四条.

各应用系统维护部门负责本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根据系统特点,制定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细则,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五条.

若发生系统信息泄密事件,各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及时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并按照关于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开展补救工作。

第四十六条.

安全保密制度

1. 联网设备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障网络的设备安全及所承载业务的信息安全。在计算机上应安装防病毒软件,每天更新病毒库;

2. 未经变更流程,严禁将业务系统与公众互联网进行连接;严禁未通过鉴权认证的拨号等形式接入信息系统;

3. 在办公网络、生产网络与互联网或其他外部网络的网络连接处必须

安装防火墙,并指定防火墙管理员,只有指定的系统(网络)管理员才能拥有防火墙管理帐号,未经批准,不得进行防火墙策略的更改;

4. 严禁在生产系统中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不得在生产系统上运行与工作无关的程序;未经批准,不得利用生产系统进行培训实习; 5.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抄录、复制配置资料、技术档案,内部资料不得泄露;

6. 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都应熟悉并严格遵守和执行信息安全保密相关规定。 第四十七条.

信息系统密码管理规定

1. 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业务系统,系统(网络)管理员密码使用习惯应严格遵循如下要求:系统(网络)管理员每90天至少更换一次密码,密码的长度不小于8位、且同时包含数字和字母等字符,不得使用最近一次使用过的密码等;

2. 各类用户在第一次登录时应进行用户密码修改,以后每90天至少修改一次用户密码,且不得使用最近使用过的密码,密码长度不得少于6位;

3. 重要系统和敏感数据应存放于单机环境,由使用人员设定密码保护,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访问,密码位数必须在6位以上;如果存放在文档服务器上,需由信息系统维护部门建立文档服务器访问控制措施,并指定系统管理员;

4. 严禁在各类系统中“将用户帐号和密码编写在程序中”的作法;系统中的帐号密码不得以明文方式存放;若存在以上系统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第四十八条.

信息系统帐号管理规定

1. 系统管理员帐号、系统维护帐号应保证一人一帐号,对于重要操

作,可以由系统日志追溯到执行操作的帐号、直至相关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系统超级用户帐号使用范围,能使用低级别帐号进行的操作禁止采用超级用户帐号实施。

2. 各级应用、维护部门应合理划分用户组,并根据用户所承担职责合理划分用户权限。终端应用人员原则上要求每个员工一个帐号。 3. 对于用户的增加、删除,用户权限的变更均需预先提出变更申请,在得到维护管理部门书面批准后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实施。各应用、维护部门应定期组织对用户权限及分配情况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员工离职或调离工作岗位后,应按照情况,及时对帐号和权限进行调整。

4. 未经审批,维护人员不得登录数据库对业务数据进行直接操作。 5. 对于由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等限制而使用的共享帐号,当使用此共享帐号的任一人员发生变更,必须修改密码,并保留密码变更记录。

6. 供应商远程维护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不得拥有在线系统帐号。若因软件移植或系统维护需要,应事先经维护部门主管领导书面确认(紧急状态下应实现口头申请、事后补文字确认说明),方可临时授予开发人员操作帐号,并在维护人员全程陪同下进行相关操作,操作完成后,陪同人员负责完成对临时帐号的删除或禁止。供应商远程维护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对系统的所有操作均应通过日志记录,并予以备份保存。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就“远程接入问题”进行重点审核。

第5篇:【污水处理厂数字化运营管理】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全面提升水务综合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赢得企业的未来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具有8项基本功能:远程监视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能耗成本管理、水质化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运行考核管理、办公管理。形成涵盖水务企业运营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控制精细化和节约化、工艺调度实时化和最优化、日常管理系统化和制度化、服务规范化和人性化,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采用平台化、模块化设计,在不影响现有自控系统和应用软件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灵活方便的功能组合和功能扩展。从而顺应企业管理变革与成长中不断变化的需求,长久保护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

涵盖水务综合运营管理全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从企业运营管理的8个方面,帮助管理者有效获取运营管理信息,并作相应的分析,为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远程监视管理

通过将各污水处理厂、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并初步加工处理,使企业各级人员随时掌握生产运行情况。更适用于集团性企业对下属项目公司的远程监管。

• 自动采集、实时存储企业自控系统中的在线仪表、设备的运行数据;

• 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实时图形化展示,可通过网络远程查看;

• 历史生产运行数据可随时进行快速查找和查看;

• 生产运行数据可通过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效果进行直观对比;

• 自动监视各类生产运行数据,发现异常实时报警;

• 报警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可进行跟踪和记录;

• 历史报警信息可进行查询、汇总及统计分析;

• 可编写报警处理预案,为报警处理提供参考,提高处理效率;

生产运行管理

将水务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记录的各类信息进行电子化,并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导出等操作,减少数据重复填写,提高数据共享程度,极大减轻各级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污水处理专家多年的报表管理经验,制定和形成了一套充分满足水务企业管理的统计分析及报表,使企业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报表生成更加规范、高效。各类记录数据都可自动生成、导出excel,各级管理人员都可以依据权限随时查看,为指导生产工艺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简洁直观的数据填报界面和表现形式,数据填写直观方便;

• 完善的报表体系,涵盖生产运行各个方面;

• 灵活的报表配置系统,可自由组合各类基础数据集合,形成所需报表;

• 数据间的计算关系可灵活配置,轻松应对各类复杂计算公式;

• 集成office插件,实现浏览器在线查看报表;

• 灵活的权限控制,可精细化到具体数据项的填写、修改、查看;

• 通过图形化对比分析,轻松掌握生产运行数据的各类波动情况;

• 可导出成excel报表,轻松实现数据上报;

设备管理

以设备台帐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核、执行为主线,按照故障维修、预防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和状态检修等几种可能模式,跟踪并管理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成本与维修成本,保障企业生产运行。

• 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准确掌握设备的各种基本情况;

• 全面的设备养护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的润滑、检修、大中小修计划,系统自动在计划实施时间生成设备养护单,提交给设备维修部门。使设备养护工作条理清晰,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 高效的设备维修管理,通过对设备维修工单从生成、处理、完成的全流程的规范管理,使设备维修及时准确高效; • 醒目的维修信息提醒,使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准确掌握设备故障及维修情况;

• 规范的备品备件管理,使备品备件的出库、入库更加规范,备品备件的流向清晰易查。智能的库存监测机制,库存过低或药效过期及时预警;

• 智能的统计分析功能,使设备的完好率、故障率、维修成本等一目了然;

能耗成本管理

智能抽取各类与能耗成本的相关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实时生成各类能耗成本指标,使能耗成本的管理快捷、准确、高效。

• 水耗、电耗、药耗数据快速统计,自动生成;

• 各类指标图形化直观对比,能耗成本直观展现;

• 可与财务软件进行成本数据交互调用;

水质化验管理

将水质化验管理进行标准化,使化验工作标准、规范、高效。

• 水质化验数据实现网络填报,提高数据的实时性;

• 水质化验数据网络化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各类化验报告快速生成、导出、打印,提高工作效率;

• 各类水质化验数据快速查询和对比,实现图形化展现;

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和体系化管理。

• 建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电子化档案;

• 快速搜索和全文搜索,使档案的查找快捷方便;

• 建立故障预案和应急预案,为指导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 生产运行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智能检索预案并进行提醒,提高处理效率;

运行考核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建立各项目标指标的考核标准及目标,并依照此目标配置相应考核标准项及考核打分方式,系统自动据此标准对考核涉及到的各部门人员,数据等进行评分,最终形成评估报告,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运行考核数据依据。实现精细化、目标化管理。

• 灵活的考核标准制定方式,可对运行的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设定;

• 依据日常运行管理中的各类数据及记录,智能化的考核打分,自动生成考核分数;

• 考核结果经过审核后,可智能生成各级管理人员所需的考核报告;

• 减轻企业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综合水平。

办公管理

企业日常工作中有很多需要申请、审批、执行或公示的文件,将这些工作进行网络化,对工作处理效率、节约办公经费具有重要意义。

• 工作流程自由定义,更符合企业管理实际;

• 流程执行情况可随时跟踪查询,并可进行催办;

• 流程中对文件的编辑修改可保留操作痕迹,实现对文件的快速修订;

• 需下发或公示的文件可在流程结束后自动下发或发布,并可查看收阅情况;

• 办理完结文件可进行归档和管理,方便日后调阅;

灵活的技术架构 满足独特的管理需求

不管水务企业当前是怎样的规模,各地拥有多少家分支机构,水务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应变能力,帮助企业灵活地实现独特的业务流程。

水务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JAVA技术构建,遵循J2EE企业应用技术解决方案。与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集成,其系统接口能够与产品版本的升级同步。

功能选项满足特定的管理需求

功能选项扩展水务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应用,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全面的管理信息化。 设备资产管理

企业设备资产的生命周期包括采购、跟踪、管理和出让四个阶段。设备资产管理功能帮助企业规范、优化管理机制,将设备资产管理贯彻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方面,帮助企业最大程度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提高获利能力,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 节能优化调度管理

对于一个水务企业进行高效率的节能优化调度,是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节能优化调度管理功能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行数据的深入挖掘,建立节能优化调度模型和智能专家系统,帮助企业在水泵机组联编优化调度、曝气池节能优化控制等局部实现优化目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分析历年来水情况和季节变化影响,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来水趋势变化情况,形成更优的调度策略,实现精细化调度,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与您携手实现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信息化

对于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来说,我们深入理解水务企业对于“生产运行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需求,通过我们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与水务专家多年的生产运行管理经验的结合,为水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水务行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朝阳行业,水务企业信息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会阔步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开发“水务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原因所在,更是我们不断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持续拓宽产品功能广大和深度的驱动力,从而为水务企业提供强大的管理工具,锻造自身的竞争能力。“水务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是用户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生产运行管理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解决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并以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第6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慧聪智能社区网讯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对城市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城市“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城市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城市运营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管理、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自动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种领域,如人、交通、政务、环保、城管、通信、视频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

领导综合门户:整合领导关注的信息展现、日常办公、协同指挥、应用商店等功能,面向各级领导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门户。

协同工作门户: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

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主要以信息展现为主),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电视墙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政府开会、日常工作、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电视墙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政府工作中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置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重点是应用商店管理,同时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应用商店管理,为符合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系统接入规范的应用的接入、发布、安装、访问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首页定制,为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门户提供首页定制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注册、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 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 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门户集成与AAAA,提供应用界面整合、单点登录、统一账号、认证、授权与审计功能,支撑各个应用的统一访问。

内容集成与统一发布,提供对各类媒体内容资源的基础管理功能(包括上传、审核与发布),并支持通过多种网络,将内容按需发布到多种显示终端。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等)、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政府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政府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2.深入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策划

该系统不是面向某一特定部门的特定需求,其需求具有不清晰、不具体性。不同城市的关注点不同,导致其需求不同,希望系统解决的问题不同。而需求是否有效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与挖掘、功能策划与引导都至关重要。需求分析人员应结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访谈、调研,通过对已有系统的调研、梳理,从中提炼形成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需求。

如在经济财税指标方面,可以从领导者视角提供城市全局数据,如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情况、招商引资推进情况、经济财税指标,市区县各级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税收构成等等;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可以策划大项目建设情况、城市管理热点案件立案情况、城市管理问题案件处理情况等。 对于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则更需要在深入了解政府各部门职责及工作流程,挖掘已有的各信息化系统潜在的协同服务价值,策划出切实可提升各部门间联动处理能力。如城管的非法占道事件、环保噪声超标事件、气象灾害预报事件等,这些事件根据协同工作的需要,统一上报到本系统,根据需要与各业务系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联动,通知到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最终将结果反馈到事件的发起方。 3.与多个业务系统的对接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立在城市已有各业务系统之上,需要实现各业务系统信息模型和元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多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在此基础上,为城市运营管理系统的信息综合展现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对接的系统数量众多,接口形式多样,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在数据、流程、功能上的交互。在集成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需考虑数据一致性、数据更新同步周期、数据安全性、接口可实施性、接口可扩展性等多种因素,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接口技术,如实时同步接口可以选择在业务逻辑层调用对外暴露的EJB方法(通过RMI-IIOP协议)、或在表现层调用页面(通过HTTP协议)、或调用封装好的Web服务等;准实时异步接口可以选择消息机制或传统的接口表方式等;定时接口可以选择FTP方式等。

四、结束语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不改变现有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而是在现有架构上搭建新一层的协同应用。系统通过灵活高效的集成架构,汇聚城市管理相关所有信息资源数据,并与其它城市管理应用之间形成无缝的衔接与协同互动。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可帮助城市管理者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城市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系统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升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服务效率,提高治理能力水平,提高量化考核的科学性。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可逐步建立城市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协调、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完善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7篇: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1系统建设目标

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数字化地理信息、大型数据库、数据挖掘和推送、北斗卫星定位、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与车载终端的联动,完成对在段车辆的全程监控和路况警情信息的采集,实时掌握高速公路车辆超速、危险情况预警、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等高速公路的运营情况,实现段内车辆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违规预警,保障高速公路的高效安全运营。

2 平台架构设计需求

本系统架构需求包含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安全几个方面的框架,同时包括架构控制体系。它定义了系统的总体目标,指明了项目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系统的总体架构主要由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服务器架构、软件架构、安全架构、运维架构、架构管理体系组成。这些总体架构内容构成对项目架构形成约束与支持。

本系统的应用架构采用分布式结构,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各级主管部门监管平台,其功能主要包括GIS监控、车辆位置速度信息实时上传、超速报警、疲劳驾驶报警、路况采集与处理、预警处置、查询统计等功能。系统采用JavaEE技术框架,使用B/S架构,服务端采用Nginx为负载均衡服务器,支持jboss、jetty和tomcat等多种应用服务器集群,实现“热插拔式”动态扩展,适应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支持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结构等多种网络环境,同时,采用客户端GIS技术,实现Web客户端的地图应用管理。

3 系统功能开发需求

系统的功能包括各级高速公路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省、市等各级高速公路部门可登录该平台,实现日常高速公路运营监管及相关业务办理。

1)系统管理

包括系统权限管理、安全登录管理等系统基本功能。

按照国家(部)、省、市等各级高速公路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实现系统权限定制管理。由上一级对辖区下一级用户的用户信息、操作权限信息、浏览内容信息进行设定,用户默认可操作数据为本辖区(注册)的数据。

2)车辆登记、注销注册

车辆在驶入高速收费站时,系统自动将车辆号牌信息与终端绑定,在系统内进行注册,车辆驶出高速收费站时,系统自动进行解绑定。

3)警情采集

能接收车辆终端通过移动、联通等网络的短信消息,实现积雪/积水、交通事故等警情的分类处理。

4)警情播报

系统根据车辆位置、警情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警情信息广播,提醒驾驶者注意前方异常情况。

5)报警处置

针对紧急报警/求救信息,给出告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联系就近救援中心。

6)统计管理

对于提供路况警情信息者录入数据库,并按有效性进行累计积分,与收费系统进行联动,可进行适当奖励。

7)查询统计

超速报警查阅:查阅系统中混装车超速报警信息(当车速达到系统设置的最高限速且持续时间超过设置的报警值时,系统发出预警信息)。

疲劳驾驶报警查阅:查阅系统中混装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警信息(当驾驶时间超过系统设置的连续驾驶持续时限时,系统发出预警信息)。

报警处理:系统报警信息查询及处置情况登记备案。

4系统安全需求

确保系统安全是建立系统的前提条件,其需求说明如下:

安全技术策略及要求

第8篇:运营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对车辆维修、车辆调拨、采购、租后服务的质量及管理工作;

2、负责协助与分包商、汽车厂商的谈判及签约工作,并组织落实;

3、负责对费用的日常控制;

4、负责客户服务与投诉及意外事件的处理协调工作;

5、负责驾驶员招聘、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等工作;

6、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车辆管理员职责

(1)负责管理车辆的维修、保养;

(2)车辆维修及保养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工作;

(3)车辆GPS安装与拆除管理、车辆GPS非正常监控问题的解决;

(4)车辆维修、保养日报及GPS非正常监控日报报送;

(5)分公司车辆驾照年审检查;

(6)监督并及时处理违章工作;

(7)上级临时交办的事务。

汽车租赁行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客运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进行运营;

二、认真做好各类车辆运行前的安全检查和登记工作,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不得投入运营;

三、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制,坚持每趟出车前的例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四、停车场禁止火种,车辆长时间停在停车场必须熄火;

五、驾驶人员需经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着装需符合安全要求和公司规定;

六、驾驶人员必需具备急救护理常识,有人工呼吸的培训经验;

七、车辆安全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人人参与的原则,确保安全运行、万无一失。

第9篇: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水务集团发展的创新动力

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水务集团发展的创新动力

污水处理行业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规定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必须建立污水处理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乡污水处理厂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我国水务环保行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大,市场涌现出许多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水务集团公司,甚至有些集团公司拥有全国各地上百家的污水处理项目,这些污水处理厂地域分布广泛,集团与厂之间容易产生信息传递脱节,而各厂运营管理水平不一,运营管理人才短缺,且重点单元能源消耗大,这些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水务集团公司迫切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有效监管提升下属单位的运营管理能力。

面对这些严重阻碍集团发展的问题,水务集团应加强污水处理系统综合运营管理、节能优化调度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实现工艺运行由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将在线仪表和PLC应用于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来确定工艺参数、优化运行方案、预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防范措施,打造一个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成为大型水务集团公司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应对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应具备:

1、先进性:本系统采用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开发,基于J2EE的软件平台。采用了B/S架构,运用JSP/Servlet、Ext、Flex等技术。是目前国际主流的企业级软件开发技术。在开发效率、运行稳定性、数据安全、应用功能扩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专业性:本系统结合全国十佳污水运营企业优秀的运营管理方式,由全国十佳污水处理运营单位的多位资深行业内专家和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多位教授专家共同设计管理模型,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历时两年开发而成。目前已在数家大型排水集团试运行,取得用户一致高度评价。

3、实用性:本系统基本涵盖了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营活动中的各个层面,全面而系统地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系统采用友好直观的显示界面,实现生产工艺图形化实时监视,各种能耗实时显示;同时系统对污水处理厂最为关注的节能降耗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采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最优化控制,如:进行泵站机组联编控制、优化调度,降低能耗,延长机组使用寿命;自动分析水质数据情况,计算合适的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用药比例,节约用药成本;曝气池溶解氧浓度的稳定控制,降低曝气系统能耗等。

4、扩展性:本系统分为厂站数据采集系统和运营管理平台两部分,可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污水处理厂具有差异化的应用环境;采用模块化设计,不但满足了作为污水处理厂基础信息平台的需求,系统功能更可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而定制功能,同时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而进行应用方面的拓展从而满足更高层面的需求。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应有优势:

1、集中式优化管理:本系统采用了集中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将原来分散的各分布厂站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进行集中管理,并实时存储,同时支持远程网络访问;突破了传统自控系统和组态软件的狭窄视野,把生产控制层和企业决策管理层有力的结合起来,实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相互渗透,彼此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网络化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最大限度提升了整体运营水平。

2、在线实时监控:本系统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各种设备实时运行状况、实时能耗状况等运行状态进行图形化实时监视,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过程实时告警并发出应急预案提示。报警后处理情况及结果还可作为知识库保存,也可以自己编写报警预案,不断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并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的提升不断加强系统自动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以往此类问题全部由技术人力提供预案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强了生产运营的稳定性。

3、优化调度,节能降耗:针对生产运行中能耗重点单元(泵房、曝气池、加药系统等),提供专家性优化调度方案。提高处理效率,系统实现节能降耗。

4、设备(备件)管理:对设备和备件等资产实现全面的维修、养护、库存管理,对资产变动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提供完善的各类报表。设备(仪表)养护流程、设备(仪表)维修计划、设备润滑计划等完全自动化管理,到时提醒。实现了对生产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5、统计分析功能:本系统提供多种智能分析工具,能对各阶段、各时期、各类生产运行数据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并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如历史生产数据综合分析,重要指标参数对比分析等。对辅助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6、灵活高效的报表系统:系统可自动采集,统计分析报表自动生成,预置流程数据报送,同时可根据使用者要求进行生产报表报送流程自定义,可根据用户权限随时进行任意格式数据报表导出,为管理决策随时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极大缓解人力劳动,减少企业人力成本。

7、辅助分析:能通

过内嵌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块和生产计划模块自动对生产的运营直接成本和综合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协助管理人员找出能够实现效益优化的生产管理方案。并可根据使用方提供的算法模型随时自定义生成和系统结合的多种智能辅助分析工具。

综上所述,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立企业门户,解决企业信息传递脱节,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污水处理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动态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决策;建立企业工作流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监管;健全企业预案库、知识库,提高人员知识水平和素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建立智能化污水处理工艺模型,实现生产优化调度,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目前水务集团顺应行业的发展,已纷纷建立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事实证明它是水务集团发展的创新动力。

上一篇:兴业银行南京分行下一篇:渭店小学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