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 篇1

(一)坚持以用户为本,以服务用户为宗旨的原则;

(二)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四)坚持实行独立核算,按效计酬的原则。

二、量化考核的内容

(一)对象:公司所属的第一供热管理处(六峰路以西)和第二供热管理处(六峰路以东)为综合考核部门,其下所属的各热力交换站为具体考核对象,两个供热管理处应配合公司量化考核办做好各项考核工作。

(二)形式:为定额考核。在供热期间,以各个热力交换站的用水费用、用电费用、用热费用及用盐费用做为其生产支出成本费用,收缴的热费金额作为其生产收入成本额,在完成收支平衡考核任务的基础上,增收部分给予提成奖励。

(三)量化指标:分为生产经营成本指标和用户投诉率考核指标。

生产经营成本指标要求各处的生产经营成本要收支平衡;用户投诉率指标要求各处每万平方米投诉不得超过1户。

(四)生产经营成本指标:水、电、盐价格按市场价格计算成本,热价第一供热管理处为28元/gj,第二供热管理处为27元/gj。

(五)第一供热管理处由耿广峡同志任处长,郑立军同志主管;第二供热管理处由王慧斌同志任处长,房瑞忠同志主管。

三、量化考核的实施办法:

成立公司量化考核办公室,考核办主任由孟异波兼任,成员由办公室、财务部、工程技术部、施工安装部各抽调1名组成;仓库由办公室管理;热线电话由工程技术部管理;原运行部丁小聪同志抽调至考核办,同时负责第一、第二管理处化验药品的配制工作。

(一)职责

1、考核办工作职责

(1)负责对公司所属两个供热管理处、所有热力交换站实施量化考核;

(2)负责监督被考核人是否遵守公司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各项检查工作建立台账登记,并对违反规定和要求的人和事提出处理意见;

(3)负责对各交换站的热表、水表、电表的计量、维护和监督;

(4)负责对各站一次网的热耗进行监督管理;

(5)对各处各站机组运行、供热温度、水质情况、经营、收费和用户管理负有稽查责任;

(6)负责每周,每月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总,并进行各处、站的评比;

2、供热管理处工作职责

(1)服从公司安排,模范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2)对本处范围内的人身、设备安全、全面负责;

(3)对其所属各站的运行,和站外的用户管理负有监管责任;

(4)对其下属各站的维修、收缴热费负有全面责任;

(5)对其所属人员有管理、调配权;

(6)对其所属人员具有奖罚权;

(7)帮助所属各站解决热用户存在的各种问题;

(8)对其所属各站的运行、维修、用户管理建立台账登记。

(二)维修

1、在供热期间,各供热管理处的维修费用、维修工具更新费用、小维修材料(如:小管件<φ159以下>、小零配件、小电料、短钢管<2m以下>、胶管、螺丝、石棉板、青稞纸等)费用实行维修基金包干制度;

2、各供热管理处的维修基金按所属各站标准500元/万m2×该站面积×(1+n%)(n为该站运行年数)分批发放,每批维修基金要按维修项目和花费金额上报公司考核办备案公示,由其供热管理处专人负责管理;

3、每个供热管理处配一辆面包车,公司补给油料及维修费用7000元/采暖期。

4、各供热管理处的维修基金在供暖期后,其结余部分可作为维修补贴发放。维修补贴发放人员为处相关人员,补贴发放情况上报公司考核办备案公示。

(三)收费

1、收费由两个供热管理处对其下属所有热力交换站所带的区域(居民用户和单位用户)全面负责热费收缴工作。各处收费员负责每日把当天各项收费情况报给公司考核办;

2、收费员每周、每月将收费情况汇总,上报考核办;

3、收费员必须按规定全额收缴热费,任何个人不能随意减免,特殊情况由公司总经理决定。

(四)奖罚办法

1、各站在供热期结束后,通过成本核算,在完成该站生产经营成本指标的基础上,增收部分给予该站20%的提成奖励做为效益工资,按每人的岗位系数核实发放;

2、某一供热管理处如果没有完成生产经营成本指标,若每平方米平均亏损0.5元以内者,该供热管理处所有人员工资下浮10%;若每平方米平均亏损0.5—1元者,该供热管理处所有人员工资下浮20%;若每平方米平均亏损超过1元者,该供热管理处所有人员下岗。

3、各供热管理处,每万平方米超过标准一户投诉者,扣除该处效益工资的10%。

4、收费员收费不开发票,私自对热用户少收、免收、弄虚作假,金额在1000元以下者,按其热用户应交热费数额加一倍罚款;金额在1000—5000元之间者,除按其热用户应交热费数额加一倍罚款以外,调离其收费员工作岗位;金额在5000元以上者,除按其热用户应交热费数额加一倍罚款外,待岗学习或开除公职。为鼓励公司干部职工、居民用户互相监督,将奖励举报人其罚款的50%。

5、公司考核办每查处一户居民热用户偷开阀门用暖,将对其处长罚款500元,同时奖励考核办人员50元;每查处一户单位热用户偷开阀门用暖,将对其处长罚款1000元,同时奖励考核办人员100元;

6、各站私自变动站内水、电、热计量设施,将对其处长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后果者,待岗学习或开除公职;

7、收费员每周必须及时上缴热费,每迟缴一天,一户罚款50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后果者,待岗学习或开除公职;

8、考核办每查处一次水质不合格,将对其处长罚款200元,同时奖励考核办人员50元;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 篇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有效地环境基础,使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如果公司治理不健全,内部控制就会缺乏根基,难以运行下去。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保障,有效地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更加完善,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制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权利,如果内部控制失效,那么公司治理也只是空谈,将毫无意义可言。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在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岗位设置及组织架构方面,还不甚合理,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权利高度集中,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部门与岗位,导致各部门之间权限不清,职责混乱,公司运营效率地下。在人员方面,用人制度还不够完善,在选拔人才上面不够重视,并且忽略了对员工的后期培训,导致员工能力不强,素质不高,难以跟上公司发展得步伐。

(二)风险意识薄弱

公司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市场竞争单一,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公司内部并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方法落后,往往忽略风险的提前预测。而在执行层面上,风险理念也并没有深入人心,员工通常呈现出过于自信与乐观的状态,对市场情况与形式认识不足,缺乏对风险的辨认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对经营风险不加重视,企业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挑战。

(三)内部监控不力

公司内部监控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独立自主、不依附于任何部门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其地位与职能也在逐步退化,内审人员往往由财务人员兼任,这使得内审人员受到利益的驱使,很难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客观的工作态度,内审工作变的只是流于形式,缺乏与上级的沟通与反馈,内部审计结果不够公正、透明,没能起到监管的作用。

(四)信息沟通不畅

我国许多公司都存在不主动、不及时的披露内部信息的现象,导致内部信息传递迟缓、披露不规范、上级向下级传达信息时内容不够完整,传递内容缺乏质量保证,员工不了解企业情况,无法跟上企业的新动向,最终导致经营决策失败。另外,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着沟通不畅的现象,导致客户对企业满意度下降,投资力度削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创新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机构,以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清晰、合理划分各部门之责与岗位权限,使各部门在权利上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建立起一套精简高效、权责一致的执行系统。在甄选人员时,要对新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经验进行考核,选择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同时重视对员工管理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力。

(二)强化风险意识

强化全体人员风险意识,企业要全面梳理业务流程与业务范围,对企业的经济运营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数据库,确立主要风险点和一般风险点,从而设置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发生风险的概率和风险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风险的事前回避工作,以及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一些事后的修复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应对能力。

(三)加强内部监控

公司治理有效一是必须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这要求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监控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有序地进行,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确保内部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可以根据内审结果,改进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自身的约束性。

(四)建立责权利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责权利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保证公司治理有效的关键。激励机制包括声誉机制和利益机制。声誉机制将激励公司人员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利益机制是通过收入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工具促进公司人员发挥能动性。完善必要的约束机制,要求公司人员在享有相关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其未履行职责给公司带来损失时的相应责任。

(五)强化沟通环节

基于公司治理的前提下,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沟通环节,拓宽信息管理渠道,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发布公司的新策略及新动态,以便上下级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使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最新动向,积极做好工作调整。在外部沟通环节,企业也要注重与供应商、客户及债权人的及时沟通,讲解总司的最新发展情况,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在沟通中发现企业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正,与客户维持友好合作关系,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四、结束语

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要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治理机构,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意识,强化监督,建立有效责权利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内外部沟通环节,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公司治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公司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出发,提出企业在实施内部控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风险意识薄弱、内部监控不力、信息沟通不畅等主要问题,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创新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仲继银.进步还是阻碍:国美之争的公司治理含义[J].商务周刊,2010(20)

[2]黄溶冰,王跃堂.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基于审计委员的分析[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

企业内部审计 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企业;审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078-03

管理审计的概念应该从受托责任观念来理解。因为管理审计是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依照审计和受托责任的关系,财务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财务责任或程序性受托责任;管理审计的对象是受托管理责任或结果性受托责任,或业绩受托责任。因此,内部审计是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基础或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就是内向型管理审计,两者可以统一起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但就内部审计现状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如何改进和提升审计部门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改善企业管理,笔者就此作些探讨。

1 内部审计的提出

西方早在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产生了内控的思想,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和资本大众化程度逐步提高,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益突出。2001年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是解决内部控制的基本及若干具体问题的文件。内部审计在内控系统中通过其监督、评价职能、发挥着防护性和建设性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建立企业良好内控环境、健全企业风险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内控的信息系统与沟通、发挥内控的监控职能。在2003年颁布的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已明确地把单位的经济管理和风险管理纳入了审计范围,要求开展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这对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的挑战,这也就要求内部审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转移到管理审计及风险审计上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熟悉和掌握一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一旦确定有问题,应该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来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清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类似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自觉的内部需要而存在,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就是它的服务内向性,即为本单位利益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准确、及时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误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意见,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从《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新《会计法》都充分说明,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不仅需要内部审计,而且急需内部审计创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上,也就是说转移到管理审计上来。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从审计组织体系上看,我国目前也已形成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评价体系。三种审计鼎立,各有侧重,时有协同。在过往的各个历史时期,它们基本上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其制约与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及其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就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目前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

(1)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纳入企业重要活动。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企业是应主管部门要求,为了应付上级而设立的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则为了上等级,装门面,致使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理念职能定位不够全面。关于内审职能在定位上不清,内审具有监督、评价、鉴证、反馈等职能不能确定,不利于内审的健康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领导人对内审理解较为片面,他们认为内审就是核查内部经济问题,有的则认为内控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长期以来,内审管理基本处于围绕审计项目搞管理状态,管理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不够,与内审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内审整体水平的提高。

(3)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尽合理。独立性是内审最大特点,内审缺乏独立性,就不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是不可避免在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一般都比较高,在这种内部压力下内审人员的审计质量难有保证。从我国形状来看,企业内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有的企业将审计与监察机构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地位,致使许多内审流于形式,因此内审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无法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内部审计信息真实性和资源配置模式面临考验。现行内审体系已暴露出一些不足,审计信息令人堪忧:①从报表设计层面看,难以对管理审计、效益审计情况及内审部门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②从报表填报执行层面看,“问题金额”统计存在上下级审计部门之间,不同类别审计项目之间,上下年度之间重复计算等现象;③审计实践中还有较多值得商榷和探讨的问题,如“已审资金”如何确定等。审计资源配置模式一方面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使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遇到了挑战;另一方面是依靠外延式扩张,审计资源配置思想导致了层层设立审计机构,其结果既不能保证审计质量,也难以形成审计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机制。

(5)内部审计不很规范,目前我国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已颁布两部分,其一《注册会计师法》;其二《审计法》;而内部只有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没有达到法律高度,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法规配套建设地位的差异,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当内部审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遵,在我国的《公司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应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没有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责任性,导致“为社会服务,向经营领域拓宽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在短的时间内不能实现。

(6)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内审人员素质与水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①多数审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②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职业道德;③内审部门在有些单位地位不高,也使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信心与热情,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威信与形象。

3 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1)创新内审管理,确立审计定位。企业内审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企业内审必须把定位点确定在为领导决策,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结合企业内部现状,应将内审管理从单个审计项目管理向系统性的“集约式”管理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内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内部审计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全过程,但不能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内审对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控,是对其他控制活动的再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审计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服务。

(2)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建立与“管理+效益”相适应的审计成果评价体系。审计主体在审计前制定审计方案应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决策,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就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关键的控制点执行是否能有效控制薄弱环节、治理和改进措施的可能性提出认定。现行以审计项目为主线的审计报表体系,突出了“问题式”报表设计理念,主要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为重点,但单纯以“问题金额”大小衡量审计的优劣,不利于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片面追求金额的倾向。

(3)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寻求开放、多维的审计人员模式。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有限的人力资本产生较高的回报。内审机构人员在构成上应该多元化,企业不仅要有精通财务及审计人才,还应配备懂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提出适当的中肯建议。①强化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质量;②推动审计人员交流机制的形成,做到审计资源共享;③试探性地引入内部审计“外包”或“内包”模式。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保障审计职能得以更好地发挥,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健全。

(5)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6)强化风险评估意识。在现代社会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评估是企业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以减少错误,它形成了决定如何管理风险的基础,所以,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把企业面临的风险考虑进去。

4 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手段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督导作用。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内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组长的能力与水平,审计组长除具备专业经验和全面的业务能力,作好协调工作外,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加强内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

(2)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所谓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履行情况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应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自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实现三级复核应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的原则,即在重点复核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同时,兼顾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审计事项的调查和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等方面复核,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项目的全部,不留盲区。

(3)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限定的审计项目,如果质量检查跟不上,或者查而不罚,再完善的内审规范也会形同虚设。如此,不仅使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失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也会效仿,负面示范效应得以扩大。最终,内审质量低劣状况成为普遍。因此,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促进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并将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内审人员的职务升降,奖金提成及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挂钩,将奖惩制度落实在内审质量控制的实行工作当中。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从各个方面帮助并支持着内控职能的发挥,在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监督企业活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谈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财会月刊 2006. 12

[2]王珏: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浅探 2004.4

[3]陈汉文,张志毅: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 2002.1

公司内部报纸策划方案 篇4

一、办报目的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需要一个完善、创新的平台员工也需要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为了满足这些发展需求为了反映公司的发展动态和员工工作、生活、思想上的感悟对内外宣传公司文化提高公司的知名度特创办《唐山中再生报》报纸作为一个交流和宣传的平台。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份高水平的企业内刊不仅可以让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顺利建设更可以让人对企业肃然起敬成为企业一张鲜活的名片《唐山中再生报》的创办是为更好地贯彻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的内部品牌形象架设一个优良的内部沟通平台使企业产生更好的凝聚力为弘扬企业文化做出应有的舆论支持。

二、办报价值公司内部刊物是广大员工沟通的桥梁公司内部刊物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投入的一种方式是培育以员工为中心挖掘企业内部蕴藏的生产力。公司内部刊物是凝聚企业力量活跃企业氛围丰富员工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司内部刊物是企业的窗口是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平台。企业报纸是企业的一张名片对外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宣传资料。客户和供应商可以通过报纸了解企业新动向学校和招聘市场及时了解企业福利待遇有利于扩大企业对外宣传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企业内部刊物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起着其独特的作用创办企业内部刊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内凝聚对外宣传

三、版面及栏目安排1第一版《公司要闻》报道公司重大活动公司当月内部事务的对外公布及公司业务业绩的报道。通过《公司要闻》要做大传递公司最新动态传达管理层的最新信息是公司活动信息交流的平台。第二版《行业动态》行业新闻的选择应该有权威性、专业性才能使报纸成为员工获取信息和增长知识的渠道。新闻来源主要来自网络、报纸对选择的每一篇报道必须经过编辑人员的修改控制字数和篇数随时给第一版让版面。

三、版面及栏目安排2第三版为理论版面多以理性探讨、介绍行业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为主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第四版《员工天地》以员工的文学、文艺作品、热点话题等为主与员工产生互动也可选取一些励志、精彩、悦读的小文章丰富员工的精神内涵。中缝增设广告专栏刊登商业广告无商业广告之时可以刊载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例如健康知识、笑话或食谱等。栏目的名称只是暂定最终名称及相应内容选取再商议图片链接新建文件夹报纸1版.jpg新建文件夹报纸版.jpg新建文件夹报纸版.jpg新建文件夹报纸中缝.jpg

四、编印流程编辑排版审稿统稿存档发放出版校对

五、报纸发放报纸发放内部外围重要客户友好单位新闻媒体省市专业各媒介上级机关省市县政府阅览室会议室等客人经常驻留的地方员工经常驻留的地方领导责任稿件审核后续工作

六、报纸管理工作实行版面编辑责任制主编总负责制报纸印刷和发行须经主编事前签字审批。用稿实行“三级”审核制严把质量关版面编辑为初审责任编辑为二审主编为终审出版前的终审包括印刷费用、稿费发放、报纸发放等工作落实到具体人。

公司内部培训方案(写写帮整理) 篇5

一、方案总则

培训部自成立至今,得到了公司领导、各分公司经理及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为了尽快搭建企业培训机构,实行规范化操作,根据公司副总经理许总指示,培训部现面向各相关部门招贤纳士,公开招聘内部培训师。

二、招聘要求

1、品德要求:

热爱公司,热爱自己从事的职务,对培训工作有兴趣,待人热情,喜欢挑战自我,做事情有韧性,在公司工作1年以上。

2、专业要求:

精通本部门的工作流程,产品制造,产品结构,掌握相关技术,具备相关

资格证书者优先考虑。

3、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编写相关培训教材,考核试卷,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善于表

达,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三、级别鉴定

1、A级培训师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相关资格证书,工作经验3年以

上。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B级培训师

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工作经验2年以上。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善于表达。

3、C级培训师

中专以上学历,工作经验2年以上。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基本表达能力。

四、内部培训师考核

1、培训教材使用审批,技术类培训由生产技术部林强顺部长负责审批,公共类培训由许总负责审批。

2、培训效果考核,①问卷考核。培训部当场发放培训课时效果调查表,根据学员打分,计算平均分 评定,80分以上为A级,60分以上为B级,60分以下为C级。(此类适用所有培训)

②工作模拟考核。培训部将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安排学员进行相应的技能操练,及格率在80%以上的为A级,60%以上的为B级,60%以下的为C级。考核由质量部邓永杰部长全面负责。(此类针对技术性培训)。

③绩效考核。培训部将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向学员所在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由学员上级对学员培训前后的工作态度、员工士气、员工流动率等作出评估。80分以上为A级,60分以上为B级,60分以下为C级。(此类针对公共类/销售技能类培训)。

五、待遇

1、公司颁发内部培训师证书,正式聘用。

2、A级培训师每节课补贴100元,考核A级100元,B级50元,C级-20元。B级培训师每节课补贴80元,考核A级100元,B级50元,C级-20元。

C级培训师每节课补贴50元,考核A级100元,B级50元,C级-20元。

每节课时时间为45-60分钟,酬劳为:课时补贴+考核补贴,问卷考核/工作模拟考核/绩效考核三类考核得分不累计,以单项所得最高分给予补贴。

3.10人以下培训不分等级统一为30元,新员工入职培训不计。

六、附2006年公司培训计划表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方案研究 篇6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1内部管理的问题

(1)内部控制失灵。

不少集团公司对于其内部管理并不重视,从而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将关系到一个集团公司是否能长期健康地发展。并且,在我国现阶段,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失灵还将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决策、监督、执行缺乏约束。

尚未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体系来加强对决策、监督和执行进行约束,换言之即对决策者缺乏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有效的监督,对执行者更是缺乏约束,执行表面化、形式化现象较为突出,陷入有章不循或是无章可循的困境。

(3)决策不民主

民主决策意识不够,群众参与性不广,决策者主观能动性较为突出。

1.2相关人员素质欠佳

(1)缺乏称职的专业能力;

有些集团公司派遣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称职的专业能力,不具备专业知识,致使其难以发挥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影响管理的质量。

(2)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一些具备专业职称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水准并不高,这使得其无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贡献于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

(3)合作与沟通精神不足;

财务管理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有些工作人员因为怕麻烦而忽略了这点,继而导致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频频出错,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

1.3责任追究制度的缺陷

(1)责任不明确,扯皮现象;

由于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又无相对的激励机制,因此,责职不清导致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2)责任追究规则不合理,权责不对称、副手现象;

对于已过时的责任追究规章制度未作修改,故权责明显不对称,一个正职,多个副手的现象更加重工作失误频发,更无从追究责任人;既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更损害国家利益。

(3)责任追究的执行不力,大事化小现象,既执法力度弱化部分。

由于上述两点,因此,对于责任的追究执行的力度便会弱化,往往将该追究的责任事故不了了之。规则配置不当的表现为:①报酬过低,而义务太多;②权利太多,而义务太少;③利益与权利过大,而责任太少;这些表现会改变人与物质对象的结合方式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二、内部审计的三个步骤

2.1 计划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对于任何一项审计工作,为了如期实现计划目标,内部审计师都必须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科学、合理的计划可帮助内部审计师有的放矢地去审查、取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实现审计目标;可以审计成本保持在一种合理的水平上,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2.2 执行

实施审计阶段是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它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包括:对被审计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上述两项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2.3 纠正机制

核定违反项、不符合项。

拟定违反项的整改意见和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进行后续检查,以确定对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恰当的纠正措施:确定纠正的.措施是否已经实施并正在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内部审计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集团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将集团公司规定的流程设计方案进一步具体细化,科学有效的实施内审计划,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的作用。

3.1 计划阶段

在准备阶段中,审计计划的编制是内审项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审计计划的编制应由集团公司内审机构项目中的有关人员进行负责,然后经由相关项目管理人员探讨。作为整个项目审计的重要的一项,审计计划应该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对其归档。在审计计划编制好后,还要对其进行初步审核。公司的内审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可以对审计计划进行审核,外部审计机关也可以被委托对其进行审核。审计计划的审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审计目的、范围是不是得当,项目审计进度是不是合理,一些审计程序根据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会计问题所拟定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项目财务风险评估在有关方面是不是准备的很充分等。

3.2 执行阶段

在内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它控制与监督的两大职能。并且和内审项目一起被实施,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做好审计控制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阶段经济业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才能对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其中,在这一阶段的有关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财务预算,审计计划在时间预算上的安排,内部审计控制质量以及按照审计计划执行相关财务支出和收集审计证据以及在一些内审项目的审计疑难问题的咨询等等。

3.3 结束阶段

内审项目管理最后的结束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整理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对项目审计报告初稿进行编制、和项目相关负责人交换对项目审计报告的意见、报告的定稿、报送以及与相关证据、工作底稿和审计记录档案建立等内容上。其中,底稿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审计师作出结论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是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而且对以后的审计业务做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中底稿主要包括被审计公司没有进行审计的情况,过程的记录和有关人员对其下的结论。在底稿形成之后,要进行复查,其中主要包括所依据的资料是否可靠;所得到的证据是否充分;判断是否合理;结论是否下的恰到好处。在底稿形成后,审计小组应当按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M・朱兰主编,焦叔斌等译,(Juran`sQualityHandbook)《朱兰质量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月第一版

[2][日]水野滋著,孙良康、梁宝俭译,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公司管理出版社,1988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 篇7

一、加强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 是要提高认识, 强化资金管理。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公司内部的方方面面,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 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涉及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要层层落实, 各部门配合, 共同为公司资金的管理做出努力。

其次, 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要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是加强财产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产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要定期检查盘点, 堵住漏洞, 保护公司资产安全。

再次, 是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 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 避免不合理资金占用, 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评定, 定期核对应收账款, 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 避免死账、呆账的发生。

最后, 建立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 作为股东的出资者, 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 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 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 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 股东作为出资者, 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一般通过间接控制, 来行使其监督权, 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 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 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 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 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二、加强公司财务内部管理监督

经过几年来财政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改革, 公司财政工作逐步公开、透明, 但重资金分配轻管理, 重资金拔付轻监督的现象比较普通, 财务管理仍较混乱, 财务监督力度较弱, 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必须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 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制度, 并依照新政策不断改进完善, 认真执行, 实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违制度必纠。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规范单位内部财务活动, 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具体分工、职责, 强化财务人员的监督;完善单位内部牵制、稽核、内审制度, 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 有效堵塞漏洞。健全监督机制要从单位内部、政府外部、社会公开三方面形成一个监督体系, 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形式。其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克服对“一支笔”审批的监督力度较弱的现象, 成立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汇审小组, 定期对单位的财务开支实行集体研究, 汇审汇签, 入帐报销;其二财政、审计、纪检、检察等监督部门及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对单位财务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其三真正实行财务公开, 增强财政、财会工作的透明度,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其次,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依照“保工资, 保运转, 保稳定, 促发展”的原则, 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通过部门预算及“收支两条线”不断完善, 强化政府职责,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切实转变部门职能, 改进作风, 防治腐败, 防止乱收费和坐支挪用资金的发生, 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带动财政日益公共化、透明化。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最后, 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 加强监督, 责任到人。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严格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尤其对发票的审核。为杜绝虚假发票现象的发生, 要求财会人员在审核中认真把关, 主要应注意发票的使用范围、基本内容、防伪标识、印鉴、手续、附件等。对于不真实, 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不予接受,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内容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经办人员, 由其负责将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 再办理。另外, 改革资金的分配方式, 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财务活动分析, 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加大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理力度。根据单位账面反映出的往来款项余额, 要有单位负责人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 查清债权发生的时间和事由, 调出原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 与债务人对账, 发出催款通知书, 责令其限期归还。

参考文献

[1]、林万祥, 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 《当代财经》, 2008年9月

[2]、薛雯, 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商业经济》, 2008年10月

[3]、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浅谈健全公司治理内部的审计管理 篇8

摘 要 我国经济生活中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效益低下、会计信息失真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涉及贪污舞弊的案件频繁发生等现象普遍存在,虽然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是这些问题存在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笔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和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主动双向式的报告关系使其能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审计管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责任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是在国家行政手段干预下强制建立的,目前很多问题仍存在于企业内部审计中,制约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如审计目标审计范围狭小,审计观念落后,以“侦探者”自居,审计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一、树立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我国传统企业内部审计以“监督”理念为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监督者”的身份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监督职能,开展财务审计和其它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被动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服务。依据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对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目标上升为增值。职能转变为确证与咨询,对象扩展为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公司管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依据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目标、职能和对象的要求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该树立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是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立足之本。依据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内审计机构将推积极策略,内部审计人员将树立服务意识、掌握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策略的改变、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依据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首先要对内部审计职业做必要的宣传。

依据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站在被审计人的角度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有时会碰到比较难“应付”的被审计人,这时候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把他们视为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一旦认为被审计人不容易接触、会制造麻烦,就会在审计过程中带上有色眼镜,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就会加上“修止符”。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能站在被审计人的角度想问题,就可以体会被审计人的心情,从而帮助被审计人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二,对被审计人的改进行为给予肯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向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报告之前,应该将这些问题或不足与被审计人进行交流,如果被审计人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了积极的改进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将报告重点放在被审计人的改进行为上。

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避免与被审计人发生冲突,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掌握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以下技巧:第一,积极沟通、理解别人、善于倾听。有效的人际关系一般依赖于两种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人沟通的时候,要善于倾听。要设身处地地理解被审计人所处的环境。友好、有效的沟通才能减少和化解冲突。第二,注重个人形象。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在一个充满个人矛盾的环境中,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与被审计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监督者”转变为“服务者”,努力与各方发展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内部人员的人际关系问题,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内部审计结果得到被审计人的认同,从而增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的原则

(一)相对自主原则

在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公司治理理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客观性,在执行审计中保持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冲突。

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遵循“相对自主”原则,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内部审计与管理层之间的潜在敌对关系,有利于内部审计与管理部门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从而产生更好的审计成果;另一方面创造了使内部审计人员保持最大客观性的环境,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容易地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融入企业经营并为其增加价值的同时提供客观意见,因此相对独立性原则是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首要原则。

(二)成本原则

成本原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原则,尤其是在成本敏感的环境中。企業内部审计通过分析和评价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寻找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但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只有大于设立较复杂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成本费用时,内部审计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值。因此,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成本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

(三)权威性原则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发挥相辅相成,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又为内部审计机构赢得较高的权威创造了机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源自获得相应的授权和内部审计人员出色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取得令人信服的工作成果,使被审计人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从而帮助内部审计机构树立权威性。当被审计人不接受或不配合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内部审计机构获得的相应授权,可以对其实施必要的制裁。因此,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应注重对权威性原则的运用。

三、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解决的问题

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关键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向谁报告。向谁报告体现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取向。其二,内部审计在谁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受谁领导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现阶段,在我国企业中较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高级管理层或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当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高级管理层领导时,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任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职位升迁都由高级管理层决定。这样内部审计人员不会愿意也没有权利对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而在公司治理中利用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所有者对受托经营的经理层的监督。

四、企业内部审计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对完善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根据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要求及时、安全、有效地为其提供相应的审计信息,从而缓解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平衡和制约公司治理中各个主体之间关系,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依据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提升为增值,职能拓展为确证、咨询。增值目标是否能实现,关键在于根据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需要内部审计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管理活动和各项决策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并在这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没有引发更大的损失前向其报告。内部审计提供主动式服务,才能满足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需求,实现增值目标。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方案 篇9

为鼓励公司一线员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公司决定进行内部技术职称评定,并对获得相关技术职称的员工给予相应待遇,具体方案如下:

一、内部技术职称分级及评定条件及待遇

二、内部技术职称评分项目

注:以上每项评分条件,是指员工个人是否具备本项的独立实施工作能力。

三、技术岗位评定方法:

1、评审小组组长:副组长:

组员:

2、升岗、降岗和复岗条件

1)升岗:达到上一级的评定条件;

2)降岗:月绩效考核累计扣分达到20分,即降岗一级; 3)复岗:降岗后3个月重新评定合格,方可复岗。

3、评定程序:

个人自评申请(填写申请书)评审小组会审内部职称评定公示

四、附件:

1、《公司内部技术职称评定申请书》

2、《公司内部技术职称评审表》

公司内部技术职称评审表

上一篇:研究生复试英语面试技巧下一篇:采购主管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