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学校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普遍开设了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而且对于防范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因此缺乏相应的学习主动性、自我认同感等,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基于此, 本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行了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研究人员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学生经常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 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 就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 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来进行, 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对相应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并应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做好心理建设工作, 以此来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须注意的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普通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不同,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且利用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方式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开展专门的教育课程外, 学校还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 并且设立隐秘性较高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这样教师可以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 帮助其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高职院校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对本地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只有不到20%的专业开设了该课程, 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但是课程设置时间过短, 一学期的课时不超过12学时, 而且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并不多。另外, 笔者在对相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时发现, 虽然有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但是课程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而且课程的学时分配普遍较少, 而这些情况都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造成了不利影响。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目标、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局限性同样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 在教学目标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并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时, 将心理疾病预防、心理疾病治疗等心理学知识当作课程的基础, 而这些知识大多属于病理性心理学知识, 主要是对那些心理存在缺陷问题的学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而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因此这种教学方式, 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从而影响了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 在教学手段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时, 多数仍旧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手段, 缺乏教学互动, 而且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因此教学有效性自然无法提升。

(三) 在教学内容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而且实效性不高, 与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时, 应当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阶段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 比如,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 应当增加一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设置通常较少, 因此教学内容设置很难达到面面俱到的目的, 在这一情况下, 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特征进行分析, 并据此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比如, 在为高职院校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时, 应当充分考虑其当前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选择一些“环境适应能力培养”“人际关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 并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意向学生介绍一些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二)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

良好的教学手段也能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教师可以对网络上的一些相关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 并且为学生创建信息化的交流平台, 比如微信群、QQ群等, 让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师咨询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 及时向学生推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信息咨询, 并且在平台上与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互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过程中, 大多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通过试卷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时, 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也列入到考核范围内, 包括其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另外, 在试卷考核的过程中, 应当多出一些实践性的题目, 以此来考核学生利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并且注意培养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 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无论是在任何形式的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都是无可取代的, 教师水平的提升对于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当前,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由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等人组成, 这些人普遍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同时专业水平也相对有限, 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对其给与专业的引导, 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这一情况下,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并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当对此加以注意。高职院校应当通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为维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为了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各个学校纷纷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同样如此, 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要介绍, 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最后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希望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珏, 艾煜.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南方农机, 2019, 50 (10) :15.

[2] 秦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 (3) :87-92.

[3] 田宇苏, 李三中, 陶佳佳.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4 (1) :66-69.

[4] 韦宏霞, 谢晶星, 莫小兰.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思考——基于行动导向教学[J].教育现代化, 2018, 5 (50) :371-372.

上一篇:对卖场机械表演收费标准的思考下一篇: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