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小学生在学校受教的基本任务,每门学科中的教师都需要担任起德育的教育工作。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主体地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特征,使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1:

快乐体育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摘要: 快乐体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本文试图根据教师教授体育知识方法的改变和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培养两者相结合,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兴趣 培养

1.前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决不能有丝毫的强迫。”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的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2.关于快乐体育

2.1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在一种欢乐、兴奋地氛围中进行学习,并能充分地锻炼身体。

2.2快乐体育的意义。

2.2.1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泯灭,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笑声充满课堂。快乐体育的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影响,并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以至喜欢,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2.3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快乐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快乐体育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体育活动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的,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等方面能力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2.2.4让学生获得放大的自由度和广阔的空间感

经常处于教室内的学生,一旦到空阔的操场或运动馆,就会兴奋不已。如果这时的体育课再把学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管得太严,就会显得沉闷、死板,严重抑制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定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使其获得一种空间释放感和放大的自由度。丰富的教学手段,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2.2.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2.3快乐体育的基本特点。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2.4快乐体育的基本策略。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决定条件。“快乐体育”在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怜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1环境优化

“硬环境”美化、协调,“软环境”(人文因素)健康、和谐。

2.4.2情感驱动

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2.4.3协同教学

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参量配置协调、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协同教学要求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教法有机统一,其突出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在形式上强调“学习过程自组”。

2.4.4增力评价

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是一种即时的教学反馈,具体运用应注重以下几点:形成性评价要及时准确,激励性评价要适时并保持较高的频率;要有效实用;要避免超负荷;要强调多项性。

2.4.5快乐体验

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体育活动所独具的乐趣。实践中应强调以下几点:教材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情知交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强调非同步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性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3.1利用反馈信息教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之激发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快乐体育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牲。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体育活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如果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3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养成动脑的好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又如中长跑教学,教学内容较单调、枯燥,学生比较惧怕。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我首先提出一些问题:“马家军在哪些项目上使国外对手胆颤心惊?”“为什么说长跑运动能考验人的意志和毅力?”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投身长跑运动并从中体会长跑带来的乐趣。

3.4通过新颖教学内容、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一技巧侧手翻教学,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如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

3.5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体操横向分腿腾跃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等。又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不仅比一比谁投得远,还要比一比谁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谁能牢记老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收到了良好效果。

3.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3.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总之,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4.结语

教师在理解快乐体育的内涵并掌握快乐体育的特点和基本方法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劝,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苗苗 张 伟

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2: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小学生在学校受教的基本任务,每门学科中的教师都需要担任起德育的教育工作。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主体地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特征,使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品德素养;德育;策略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容易忽视德育,认为德育是语文教师所需要做的,认为德育与数学不相关,只是单纯的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理论与技能,只注意到数学方法中严格推理,演绎的范畴内。其实,数学素养中也有对偶的一面,称之为合情推理,或常态推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教学中的德育部分做出分析,利用数学名人小故事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德育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生参与度不高

作为知识理论教学中数学占主要主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的行为是对掌握教学知识的重要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跃性。受传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数学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问题,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他们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式缺乏活跃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

(二)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较单一

因受应试教育传统因素所影响,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教学形式上也因此受到极大的牵制,一味地将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到授课中,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实践观念,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态度变得消极,积极性也直线下降,最后导致德育在小学数学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无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对德育教学不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到德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对德育的意识较低及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单一性注重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成果,小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参与性,导致德育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常开展。

二、树立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概念

德育的前提是要求教师对德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对教科书中德育内容数量的掌握,能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进去,并且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德育。在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积累德育素养,激发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深入思考,对自身核心素养、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小学德育中,师生应成为德育的主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始终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小学生为道德灌输的对象,对小学生实行强制性的道德灌输。这种强制性的德育方式,会使小学生对德育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回避和抵制德育。小学数学教师应建立正确的主观道德教育意识,并在道德教育中遵循自觉建构和积极行动的原则,否则道德教育将无济于事。主观道德教育侧重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强调道德教育应使受教育者能够独立地实践道德规范。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教学实践,重视主观道德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不同情感经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并注意培养不同的个性,同时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正确的道德标准。

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作用

在数学教学方式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德育时,教师必须要以以人为本作为主要思想目标,通过学生实际现状逐步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对应试传统教育思想做出新的发展目标,促使德育发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去。在教学中,通过进行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入游戏中,通过做游戏使学生成为数学游戏课堂的主体。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如分水果活动。讲解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讨论问题答案,并派出一位学生做代表来回答问题。具体来说,有6个梨子,平均分给3个人,那么每个人得几个?学生举手示意是2个,那么这个组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有2个梨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有人回答1个,那么第三组同学也得到一朵小红花。两人平分一个梨子,每人可以得到多少?同学们面面相觑。他们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梨子,学生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表达不出来这个梨子时,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识的探索就显得很急切,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意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和自我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茁壮成长。这时,教师可以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消极的学生进行心理上辅导及鼓励,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四、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必要条件。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感到开心。这是更好地渗透德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数学充满了智慧和乐趣,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情,将它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建立一个愉快的故事情境来完成教学。例如,在关于广角植树问题的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植树节作为故事的背景,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体验植树的乐趣。植树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还可以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認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好表率。教师的举止会影响学生对世界、对个人修养的认知,要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学生也是相互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去表扬学习优异、品德高尚的学生,让一些学生去向学习优异品德高尚的学生看齐,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有学生不能勇敢积极地去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值得表扬的行为,在探讨数学问题时要勇于表达的自己的分析与见解。

六、通过数学故事引导学生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信息等概念的门科,每一个数学原理都存在着一定的意义,都是通过不同的数学家所研究出来的成果。这也体现了科学家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一位名家说:真正的数学家应能把他的东西讲给任何人听得懂,因为任何数学形式再复杂,总有简单的思想实质。所以,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思维和能力都是一样重要的素养。在讲述一些数学故事的同时,教师要简单地介绍数学家钻研出哪些重要的数学成果。比如,班级可以在周五组织一个数学故事会的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数学家,如牛顿、阿基米德、高斯等一些非常知名的数学家,学生通过空余时间阅读了解这些数学家在研究数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最后如何突破重围取得伟大的成就,在德育思想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从中领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此得到力量和启迪。

七、利用分組活动,调动学生的协作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团队合作与人交流都是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而社交与人愉快合作也是德育的重要成分,让数学核心素养与品德素养双丰收。

八、在评价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要通过教学评价来确定,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鼓励和肯定。教学评价的开展一方面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能加以完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在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建设。学生在答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要给予肯定的鼓励评价,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同时学生之间的友谊通过评价能够更加深厚。教师或学生渗透德育的评价不仅为学生增加数学学习的动机,而且为学校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拓展了途径。

在数学课堂上有很多渗透德育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学习总结经验,优化课堂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学科特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学生智力、情感、意图和思想的协调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使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并确保实现课堂目标。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能够促进核心素养与品德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贯彻到学生的一生发展中,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的总体综合素质。在德育的教学中要舍弃传统教学中的无效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还要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在做好数学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用正确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林晓.发现学习场域,让数学核心素养生根——浅谈小学数学发现学习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

[2]游宪龙.培养数学素养顺利衔接初小——浅析提升小学毕业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7).

[3]梁琼丰.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5).

[4] 叶青青.“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电子乐园,2018(6).

作者:胡建山

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播种德育的种子,绽放德育的花朵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的进一步推行,各级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转向了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如何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融入中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之中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科教师也更加注重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层面来进行科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之下带动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学德育教学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 德育 中学 改革和创新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学阶段的德育课程也应当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带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优化。

一、中学进行德育培养的意义

系统的学校教育能够更加科学的带动学生良好行为方式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有了更多的时代内涵,这些时代内涵应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共同的特点,在中学的课程活动中突出对德育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化作用,使学生在课程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增强自己的能力以及品德。另外,将德育的培养融入中学教学课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可以使教学更加有序,并且进一步明确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方向,从而突出学校教育的优势,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服务。最后,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能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具体的教学主题给予學生正面的引导。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顺应学校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方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时代的变化要求我国公民具有更高素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这也使得中学德育课程展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更大的必要性,其价值也在学校教育当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二、中学播种德育的种子的策略

1.开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是教育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虽然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但是引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更能够使学生对道德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德育教学课程时开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意识之一,也是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带动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例证,可以更好地实现德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例如,在讲解《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确不能够吸毒的基本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引入真实的教学案例和情境,在激发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首先教师通过播放接触毒品之后受害人的案例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毒品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危害?通过一些真实的图片和案例可以给学生在视觉和感官上带来冲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目标主题,学生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展开积极的讨论。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进行分享,了解学生对于毒品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对毒品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说毒品不仅会危害自身还会危害我们的家庭和社会。这个时候教师在将对学生正确行为意识的培养引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禁止毒品的交易等等禁止行为,使学生认识到毒品问题的严肃性,利用相关事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明确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前段时间的碰瓷事件多发,学生对此相关的事件一定有所了解,能够让学生对情景进行模拟还原,选取几名学生扮演情景中的热心司机和没有道德观念的碰瓷者。通过模拟情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拥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是多么的重要,利用情景教学能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2.整合学科主题,实现道德素质培养全覆盖

如何借助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品德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要求之一,教师应当在进行德育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时通过整合学科主题的方式实现道德素质培养的全覆盖,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设计之中突出多样化的素养培养,从而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的价值。

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主题来实现道德品质教育的全覆盖,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纳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园生活之中。中学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中学阶段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学校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责任。如在讲解《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找出有哪些健康积极的课余生活方式,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之中将这些丰富多彩健康的课余生活以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中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好坏的鉴别能力比起成年人来说较弱,因为其社会经历太少。基于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途径和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使学生明确地了解到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小组作业所呈现出来的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班级内的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观念,还能够帮助全校所有的学生了解到如何选择健康丰富的课余生活。这就能够使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小组以图片的方式呈现了看书、画画等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的小组以文字的方法描述了自己在生活当中所选择的课余生活,这样就能够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将道德素质培养覆盖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途径之中。

在应试教育深入影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大多数都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缺乏重视,俗话说“育人先育德”,一个人倘若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使其成了一界泰斗,那对社会来说也会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进行全覆盖,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

3.回归教学本身拓展课程教学模式,深化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水平,从而也就影响着学生德育培养的质量。在道德素质培养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通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课程的设计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体验感和收获感,譬如在讲解《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民族文字魅力的过程当中树立文化自信。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书写汉字的各种书体各有其特色,这就能够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素养。当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汉字的书写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汉字书写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汉字书写必备的工具,例如笔墨纸砚等等,接着在通过示范引导和学生实践的方式展开汉字书写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拓展的德育教学的模式,在突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將文化自信融入了学生的行为活动当中,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道德行为的培养。

教育的返璞归真也是现代教育理念非常强调的一个方面,如何使道德素质教育回归到教学本身、突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当在展开道德行为教学时重视突出教育的本真功能,在拓展对学生良好核心思想培养路径的基础之上提高教学质量。

回归教学本身要求教师从生活当中挖掘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教学素材和教学途径,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给予学生多样化学习体验的基础之上带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社区服务和养老中心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尊老爱幼、服务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包括其含义以及实践路径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将这一美德贯穿到学生的行为实践之中需要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以此给予学生丰富的体验,带动学生将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展开养老院服务活动时,学生与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够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形成积极的影响,老人可以将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可以为老人进行活动表演,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更能够凸显教育的真实性,使学生从生活出发收获不一样的知识。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的实践方面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样就能够通过一个完整的服务活动拓展德育课程教学的途径,在给予学生丰富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结语

中学道德素质课程对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养来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德育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学校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改善道德行为培养的课程设计以及进行课程创新时突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视,以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带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行为的养成,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焦佳.立德树人勤耕耘,精育良才书芳华——记天津市东堤头中学德育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0(22):12-13.

[2]林旭.以生为本,育人育才——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25):35-36.

[3]谢世和.巧用家校合作,渗透生涯规划——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6):317-318.

[4]鲁涛.大爱·求真——上海市行知中学德育工作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析[J].现代教学,2020(3):110-113.

[5]李晓波.花开“疫”散——疫情期间的中学德育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0(5):69-70.

[6]吴临惠.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9):186.

(作者单位: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后刘中学)

作者:岳玲 宋振良

上一篇:小学春季少先队工作总结下一篇:计生半年工作总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