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共13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习自主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 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寻求知识, 开阔眼界, 也能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 提高学习质量。“好之、乐之”是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最佳状态, 教学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便有了主动性, 有了内驱力。

1. 情境激趣

以情境来激趣, 就是要能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中,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境中, 受到美的感染, 接受语言的熏陶, 进行语言的积淀。情境的创设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介质, 可以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也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找到文本与生活的共振点,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 都会有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机与冲动, 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如能因势利导, 可以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疑促趣, 以趣引探, 使学生自主求知的过程变为自主学习能力增长的过程。

3. 以读生趣

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 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教材, 引导学生多读多思,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以读激情, 在读书中发现问题, 在读书中解决问题, 既读进去, 又读出来,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学习自主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 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 勤动笔的习惯。习惯好了, 学生自觉性高了, 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有了习惯的力量, 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在实处, 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教学中, 教师可以经常跟学生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 严格训练, 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 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为了保障习惯培养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具体化、精细化的要求。如为培养学生认真读书, 认真思考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 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 边读书边圈圈点点, 写写划划, 做摘抄或做笔记等。

培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 还要不断强化, 要辅助一些有效的方法, 使之成为常规, 才会有好的效果。

三、教给方法, 促进学习自主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能力。语文教学中, 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方法经常用, 学生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让学生学会选择方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使语文学习充满着个性体验, 工具性则使学生的学习与运用有了融化的契机。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更高效。如查阅资料解决字词问题、了解课文背景, 用小组合作交流对课文加深理解, 用讨论、辨析等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多提供训练机会, 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让学生学会辨析质疑

“学贵有疑。”教师在课堂上, 多让学生通过讨论、争辩, 在解答中学会解答;通过积极思考, 相互交流、探讨, 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 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 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 让学生学会自我训练

在课堂以外, 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主要是通过作业来进行, 如果能让学生能自觉主动的进行自我训练, 会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教学中实践中,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一些弹性作业, 让学生学会选择, 还可以用学生自拟题, 自行练习, 教师可以从中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 全面练习, 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 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总而言之, 激其兴趣, 教其方法, 培养习惯, 使其亲历求知过程, 一定能让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中国教育报》, 2001年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54-01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所谓“大屏幕”,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是目前“班班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由于该多媒体类型具备一个替代传统黑板的用于交流和对话的大大的屏幕,我们姑且称之为“大屏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大屏幕”这一特定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就成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要想让“大屏幕”真正成为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机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经过近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以飨读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和强化学生“自立”的策略

“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在“大屏幕”环境下,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独立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强化学生的自立意识。

(一)再现生活情境。小学生生活面窄,经验不足,认知水平低,在学习语文新知时,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局限。而“大屏幕”环境下,共享了互联网资源,可以毫不费力地集动、静、音、像于一体,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利用“大屏幕”环境的优势,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人机互动,引导和促成学生“自为”的策略

“自为学习本质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在“大屏幕”环境下,我们通过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为学习,促成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信息资源。在“大屏幕”环境下,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建设。而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由于时间、精力和技术所限,无法进行更多更好的原创,面对大量现成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就应该本着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的原则,下载、打包、归类、整理、修改,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对这些资源加以设计,为我所用,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掌握学习工具。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熟练使用“大屏幕”,发挥这一特定教学设备的最大功效,教师和学生都应事先掌握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的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聚焦重点难点。教师利用“大屏幕”,将学习主题重难点所涉及到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材料,以鲜活的多媒体形式,再现于课堂,聚焦于学习重难点,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彻底克服“填鸭式”教学。这种“聚焦”,绝不是用文字简单地将重难点一一列出,展示在大屏幕上,而是将传统的静态文本转变成绘声绘色的动态教材,将重点突显于多媒体课件中,将难点分解,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课件轻而易举地突破难点。

(四)创建交互平台。“大屏幕”环境下的互动平台不外乎“人机互动”以及课件本身的交互性。“大屏幕”白板自身的朗读对比、诗词对答等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了渠道。课件本身多一些交互,就多了一份选择和自主,否则,自主学习的时空就会被阻隔。

三、分享评价,促使和保持学生“自律”的策略

“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它在行为域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在“大屏幕”环境下,如何促使并保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律呢?

(一)明确目标。近期的、具体的、有一定难度又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进度,从而自我控制学习的进度。在“大屏幕”教学环境下,学习目标的呈现,应尽量避免以文字的方式逐条列出,而是将学习目标机智地隐含在课件所体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之中。

(二)分享成果。在“大屏幕”的环境下,分享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成就感,以便唤起和保持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①拍照。将学习成果拍成照片,展示给学习同伴。②实物展示台。以实物的形式,直接呈现学习成果。③现身说法。通过多媒体功放系统,学生拿着话筒,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配上PPT演示文稿或直接在白板上书写。

(三)评价交流。“大屏幕”环境下的评价交流显然不同于以往的评价交流方式,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评价主体加以分类,分成所谓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这种分类几乎与多媒体环境无关,不属于本文要探讨的范畴。那么,在“大屏幕”环境下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评价交流,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认为,评价交流应成为多媒体课件不可剥离的一部分。首先,评价紧随学习内容,在课件中应包含“你真聪明”“你真是太棒了”等夸赞用语,达到及时评价的效果。没有评价,学生很容易放弃学习。这属于终结性评价。其次,课件中还应包含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的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也就是过程性评价和交流。再者,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制造内在的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也应包含于其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2] 刘达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教育技术研究,2010 (6)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年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4

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要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要保持激情,注意学习的延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作 者:徐玉辉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5

作者姓名:张金海 单位:宁远县莲花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70809958@qq.com

内容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一个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引导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探讨得最多的话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近年来我县推行的新课程 “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议——评——练)就是在借鉴各地的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县的教学实际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现将我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介绍如下:

一、做好自主学习的课前准备

(一)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每学一个单元,都要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学会本单元的重点,了解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之前,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与时

间有关的单位及进率,还要了解闰年、大小月、闰月、年历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才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自学指导”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帮助。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中,“自学指导”(或称为自学提示、自学提纲)可以为学生自学而提供的必要帮助和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就是每个老师要刻意去追求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想方设法诱发学生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让学生带着足够的自信、认真的思考,积极投人到探究新知中去。教师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明确、细化、可检测的“自学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的导学性、启发性、探究性、合作性、层次性,注重自主学习指导的有效性。教学时,将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布置给学生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方向、目的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如在教学《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时,就可以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纲:

1、请认真阅读P92的内容,弄清以下问题:(1)这四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2)请你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2、请你认真阅读P93的例4,弄清以下问题:(1)5×5﹢5×2÷2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这间房子侧面墙的面积吗?画一画,算一算。

3、你认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提示去自学,解决这3个问题,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也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最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便需要有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动力,没有

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环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主动参与的积极最高,实践能力最强。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引导课堂

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使用如“谁愿意说„„”,“谁想补充„„”,“请你讲一讲„„”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的碰撞,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师生间只有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使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出愉悦的氛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建民主、宽松、友好、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教学中,针对疑惑或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乘法后,出示这样一道计算:“9+9+9+13”,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让积极争议,讲错也不要紧,形成宽松、民主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交流多种解题方法:

① 按计算顺序逐步计算 ② 9×3+13

③(9+1)+(9+1)+(9+1)+10 ④(9+1)×3+10 ⑤ 9×4+4 ⑥10×4(或4×10)

显然,后三种方法更具有灵活性、新颖性,是一种创造。学生收到了许多反馈信息,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的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体,自主学习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发。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正面的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可谓是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精神后盾。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都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我们常听学生说“我不行”、“我不知道”、“我做不出来”、等托词。有的老师上课时发言的同学总是那么几个,而其他同学总是干启不发,真是老师头疼,家长无奈。这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份生勇气、一份自信心,缺少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习惯于老师填鸭式地向自己灌输知识,而不敢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能领略到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那种茅塞顿开的激动、登堂入室的欢欣,不能开动自己的大脑,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强烈。”因此,教师就要深入学生,合理选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一)用“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立场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创设情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年、月、日》时,创设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回答后,接着又提问:“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这样连续问几位同学,让学生感悟到一般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最后设疑:“小亚满12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个个情绪高涨,这时教师抓住机遇,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内驱力,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觉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质疑”——诱发自主学习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精心扶植学生的自主学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先出示:“一张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 让学生尝试解答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20×10÷(5×5)=8(2)(20÷5)×(10÷5)=8,接着,把习题中长方形的长改为18厘米,继续让学生尝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18×10)÷(5×5)或18÷5的计算结果有余数,这是为什么?余数又表示什么呢?错误又在哪里呢?应该怎么办?„„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使学生感到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然后,经过充分讨论、操作、反思,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解决问题基本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灵活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达到教学目的前瞻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自觉地学习,努力攀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评、议”环节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自愿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的时间。在自主学习方面,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学、探究、质疑、评价、反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这些自主的时间,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每节课起码要拿出2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并亲自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良好的自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思想,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创设适宜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自学指导教学法》

2、《新课程标准》

3、《走进新课程》

4、《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6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做到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具体地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经过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以优美的传说导入,接着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南海,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群岛概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或观看南海的录像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学习《哪吒闹海》时,可以播放多媒体动画片断,显示哪吒手拿乾坤圈,脖绕混天绫,脚踩风火轮的形象。然后让学生谈谈喜欢小哪吒的原因,指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石榴》时,出示谜语: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猜猜是哪一种水果?然后再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谈谈对石榴的了解。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解决办法:一是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不懂的地方要标记下来,及时提出来。二是教师教给学生具体悟什么,比如时代,地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主要内容,意义及感受和启发。要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和动情点,抓住中心句段。三要分解问题的难度,可以分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来,让学生有路可走。四是教师将问题具体化,适合课文,适应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五是让学生继续阅读,深入阅读,充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六是教师要创设情境,多鼓励,让学生自己评价激励。七是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启发。八是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小集体的智慧。从时间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时的质疑,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堂上的质疑,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的质疑,有利于问题的升华和拓展,更有利于学困生的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善于质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经常质疑。

第三、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编写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诵读古诗词、表演课本剧、开展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组织图书超市活动,说说买卖东西的过程和感受,然后再写下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放风筝、爬山、做游戏、跑步、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然后做说话练习和习作;也可以让学生做环保、绿化、家乡的变化等主体调查活动,或者是结合课堂教学的有关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语文知识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会到了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可以开展的实践还有很多,例如利用国庆、元旦、六

一、端午、重阳、中秋、教师节等节日,搞一些庆祝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评选,开展一些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的庆祝活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后,要求学生课外收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等岛屿的图片、文字资料,围绕“我爱祖国的宝岛”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手抄报,在班级进行展评。

第四、进入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也要传授生活中学语文知识。我们学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有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内容极其广泛,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切新的、美的事物,周围发生的好人好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网络、新闻、广告、对联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有观察的必要。课文中也要再现生活。如学习《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第五、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为了在语文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阅读《小镇的早晨》时,当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并开始有了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探究性阅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是:课文选取了那几幅典型的画面?写小镇的美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典型特征?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顺序能够变化吗?在学习《虎门销烟》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当年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探讨: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表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认识和觉悟。在合作探究的进程中,教师要当好“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这个角色。对于理解不准、不深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把它们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关键处要做精当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7

一、培养阅读兴趣, 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好奇、兴奋、激动, 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 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营造学习氛围 , 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 对学习积极主动, 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 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参与, 获取新知[1]。

二、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阅读十分重视, 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 对学生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 ,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不去想其他的问题 , 这样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 无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能力 , 一定要把读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 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2]。要让学生理解地读, 读出韵味, 读出感情, 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学结束时, 学生们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有的学生提出了桂林景色那样美丽 , 游客又那么多 , 他们在旅游时会往水里扔垃圾吗 ? 会被罚款吗 ? 面对这个问题, 我又让学生合作交流 , 说说自己的看法 , 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阅读与练习同步,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是字、词、句、段、篇多项学习内容相结合的活动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可采取阅读与练习相互交替的学习过程, 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边读一边学习字词, 认读生字, 理解生词, 述说自己对某个句子、某段话的体会。比如 , 学习《小猴子栽树》一课, 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 拿出笔来写写自己读后收获, 有哪些不解的地方?接着再指名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 看看有没有读的不准确的地方, 你认为怎样读比较好, 可以给同学做个示范,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比赛读, 也可以分角色表演, 理清课文线索, 知道小猴子都栽哪些树了, 为什么它栽了好几种树?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如果你遇见小猴子你会对它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教学设计, 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 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 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提高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 学生在学习字词基础上 , 初步理解文章的中心 ,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 把从文中学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作文能力 , 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 俗话说得好 , 三个臭皮匠 , 顶一个诸葛亮 ,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别小看他们 , 有些时候他们的思维很开阔的 , 因此要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提高阅读效果[3]。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 分组要科学合理的搭配 , 以四人一组为佳 , 前后两座组合 , 便于在一起交流 , 只要前桌一转身就能凑到一起 , 既灵活又方便 , 随聚随散 , 小组成员要安排好 , 要把有能力的学生选为组长 ,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 又要兼顾一般学生和差一些的学生 ,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在合作学习时进行明确分工 , 难度大的问题让好一点的学生回答 , 比较简单的问题让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回答 , 切记 , 不让好学生一人包场 , 杜绝差生观看 , 不参与活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掌握所学知识, 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学习《小珊迪》一文时, 教师先通过课题初步说明 ,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外国的小男孩 , 想知道在小男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吗 ?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 你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所得吗 ? 那就赶快把你的想法说给小伙伴听吧 ! 此时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 于是 , 他们跃跃欲试 , 一下子就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 有的读文 , 有的说某个词用得准确 , 有的说小珊迪做得好 , 值得学习。有的质疑 , 有的答疑, 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 每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 , 真正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使学生对小珊迪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 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 在语文教学学习中, 不仅要重视字、词、句的学习, 阅读理解对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更为重要。一篇课文的学习, 包含一定的教育内容、一定的教育目的 ,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新课教学中 , 教师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 多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法 , 提供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 让学生探究。学生能合作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欣赏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不限制学生独到见解 ,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设计意图 , 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陈锦凤.让学生“富”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吉林教育, 2010 (2) .

[2]杨海芬.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 (教师) 2010 (5) .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自主学习 引导策略

一、引言

人的发展主要分为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普遍要经过婴儿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等不同阶段,其中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人也更容易接受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搞好小学教育对于整个教育阶段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小学语文教育又属其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因此,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成为了热议话题。

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概述

(一)激发兴趣

目前,许多小学教育活动采取的都是“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殊不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猎奇好奇等心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只有当学生对某一新知识产生了兴趣,才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达到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只有把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根本上认同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情境设置

这里说的情境设置主要是指问题情境设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课文《孔融让梨》为例,在文中孔融选了一个最小的梨,众人问其原因时,他的回答让众人满意,从而纷纷赞叹其有孝心懂得谦让。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有一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现代社会中,过于谦让是虚伪的表现,我不太赞成孔融的做法,明明自己很想吃梨非得让来让去的。”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立刻责备这位学生,而是由此提出了“孔融让梨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以现代人的眼光大家该如何评价孔融?”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结果那堂课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更容易掌握知识,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问题情境设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语文新课标中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学习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双赢。

(三)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养成并不是靠单纯地激发学习兴趣与问题情境设置就能实现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学习方法,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还未成熟,往往会出现对事物认识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事物,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任务。这主要是对于学生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明确的学习任务与目的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而达成对知识的认识与看法的学习过程,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应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的与任务,围绕着学习目的与任务出发,来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再次,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学习效果事半功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包括上课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发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一般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平时看起来不是很重要的小习惯,殊不知,语文的学习是靠积累来实现的,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作为学生而言,要在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任务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喜悦。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不参与到全过程当中去,利用网络等新型技术快速完成学习目的与任务,只注重自主学习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导致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对于新课标而言,在自主学习活动当中,注重自主学习过程,有利于达到课程改革下新课标的目的与要求,从而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实行。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新课标关于教育者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师而言,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主体不再是教师,而变成了学生,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的目的。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陈苗.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2]陈咏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0).

[3]王继承.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策略[J].教书育人,2007(15).

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9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引起极大的关注,在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浏览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阅历的孩子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一件苦事!怎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们尝试运用现代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教学变成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乐事。

由于学习兴趣的产生要经过好奇——求知——爱好三个阶段。因此介入电教媒体时我们可以从一环节入手,逐渐形成一条发展线索,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在乐中学,在乐中得。

一、激发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但好奇心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低潮步入高潮,在导入课文和学生学习困惑时,借助多媒体,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由散乱至集中,由困惑至开朗。这是因为好奇心理下的媒体形象进入了学生相类想象空间。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在1905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在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下,有一个人果断的担负起修筑第一条铁路的重担,他就是詹天佑。他是怎样修筑铁路的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此时学生好奇心顿起,学习兴趣自然产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形象走,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主动。

二、激发求知心理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中求知心理,对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些枯燥的语言文字仅仅去读去抽象感悟,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增强效果在恰当不过了,此时学生会积极地阅读课文,争先恐后地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求知欲盛况空前。学生的乐趣在于探索的兴趣,也源于成功,成功之后,探索之中,整个学习过程处于一种成功的喜悦之中,从而实现乐学的宗旨。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具有鉴赏价值的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培养孩子对语文学科的爱好。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相关的画面,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体验角色的语言、语态、语势、体会神态,动作以及作表达时的心理活动;再到课堂仿演出来;最后用表演体会,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在体验之了中明了语言、情节和人物的各自特征。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心理,给予体验之乐,提供形象的参照物,就能使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益无穷,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10

内容摘要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好小组的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且把握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呢,我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 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在‘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下面还是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热爱。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我还会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了。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分四大组来进行表演比赛。自己根据课文来编剧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安排时间排练。因为要表演,所以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任意发挥,我重点强调了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是评比的关键。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评选出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还有最佳小组表演等奖项。另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采用过采访这一方法。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内容是写“成功的滋味”。 我先让一些学生介绍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邮箱: angelmissyou@21cn.com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因素就能够完成的,这个过程还需要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合作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步阶段,很多时候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形象意识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转变,甚至抵触这种意识的转变。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并热爱数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学习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知识和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以一种灌输式的方法将数学中的概念、定理甚至规律教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来接受这些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的生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的培养,挫伤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橱陸。为此,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递接受式课堂模式,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辅导协助的自由充实的教学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

2、建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课堂高效。在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每个个体进行集体教学,强调各学各的,总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互帮助时学不会,久而久之,发展的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自信,课堂以缺乏活力。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主要学习方式。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给空间再把个体问题放到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答案,小组内难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为了避免一些学生不能融入这一学习过程,当老师的要时刻关注,走下讲台,走进小组,督促组长关注学困生,指导交流,质疑解惑,让每位学生都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位学生都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表达,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既轻松又没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益。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达到了课堂高效。

3、指导学法,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只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会受益终身。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5、抓好课后拓展延伸,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数学课上的拓展延伸训练环节,如果设计题难易度适中,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还能拓展思维,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重要环节,我主要采用优生具有挑战性题完成,学困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题进行训练.这样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旨在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高效和有效,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1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般要经历由“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 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起来之前,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要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 随着学习经验、学习技能的提高,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独立的掌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一般来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指导和启发越多, 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越多, 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因此,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指导这一外界条件。本文就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能够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师授课必须要改变以往“教师滔滔讲, 学生默默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必须确立一种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我们主张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教学是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技能,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事先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学习预设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与讲授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出发, 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体验,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通过课堂的学习反思、提炼总结、应用体验的教学循环, 使学生完全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能够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引导, 需要教师为自主学习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只有学生在适宜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教学情境:

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物理源于生活, 生活需要物理, 可以说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 从而获得认识、感悟,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 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使学生愿动脑、想学习。

2. 创设“层次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

知识本身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可以从非常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引申出高深、精辟的哲学和科学道理。事实上, 所有高深的知识都是由日常现象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 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 架设好学习的框架, 设置若干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灵感。

3. 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 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而学习资源的获得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情境的学习资源中, 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被视为权威, 其他学习资源只能是对教材内容的解释、补充和说明。因此学生学习的目的只能是“学教材”, 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出现, 使得学习资源信息化。信息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极大地提高了知识获取、选择与创新的效率。在信息化环境中,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对知识的获取过程, 能够积极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4. 创设“人文化”教学情境, 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学生学习载体的教学情境也应体现人文性。要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具有人文性的教学情境中历经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各种能力, 接受思想的洗礼和情感熏陶, 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教学时, 我创设了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我展示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取不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学生在合作中互教互学, 在平等交流中各抒己见。这样人文性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感受到物理知识间联系的奥妙以及合作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 激发了学生乐学的情感, 而且能让他们在互帮互学及友善的竞争中,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了群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篇13

开题报告

本课题经过充分的准备,于2009年8月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济源市教

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规划课题,并纳入了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管理序

列。为此,课题组成员大为振奋,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学和创新的精神,高质量完成课题

研究任务。为使课题研究更加务实有效,现将本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公民教育更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学校教育责任在于唤醒被启蒙者自

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上进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素质的公民在法律上是自律人,在生活里是自主人,在学习中是自觉人,在精神方面是自信人。培养自学能力,能促进小学生

思维积极发展,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发掘个人优势潜力,形成独特智慧力和创造力将来奉献

于社会。纵观世界名家名人,小观生活善者,无不以自学为先导,自主上进为内趋力,成就

自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国内优秀教师较好地在课堂

教学中实践落实。

2、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

“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自2008年3月以来,我校在镇中心校的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的教学模式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做了积极探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课

堂上也充满了少年活泼和自信。但由于我校学生自学能力低下,思维启而不发,教师教学被

学生的补缺补差牵着疲惫,教者苦,学者累。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方法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死的习惯,改善

学生学习思维状态,形成自主学习的内趋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3、近期来,我校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以学校领导班子为主,走进课堂,随堂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师教学的误区和学生学习的弊端,以此为突破口,发挥各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学生发

展为本,带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促使学科教学素质化。

二、本课题的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真正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及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提出“农村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思路

各学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总课题范畴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的子

课题。以主题教研的方式推进研究。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有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准确地把握预习情况。以学生“先学”遇到的疑点、难点、兴趣点为课堂

议论重点,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灵活进行课堂操作。

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学”信息成果,“以学定

教”为指导思想,找到预习与堂上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寻找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2)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现状,并作分析,找出共性,以便实验研究更具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在对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后,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统计,获得研究对象是否发生期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由实验教师与教学人员一起,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通过具体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五、研究途径

(1)自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知识,首先应该对它有足够的兴趣,才能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倾向。

1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悬念”指学生对面临的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未知而产生急待求知的思想状态。要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即自学的兴趣。2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形成了矛盾。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了“认知冲突”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2)自学技能的培养

“学会求知技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学生,还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技能,使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做。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这“五会”,我们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以学生“自学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课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导入激趣

课的开始,老师根据新知识的特点,确定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自学的倾向,从而保证自学的实效性。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从而“会学”。

2自学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自学方法:划重点,标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培养学生了学生自学的技能。其次进行组内交流,组内交流包括互相交流划出重点、互相质疑、解疑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都要交流发言,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自学技能有所提高。再次进行组间交流,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按课本内容先后标上序号,进行交流解疑。从而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加强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认

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长期以来,受旧的教学传统观念的束缚,“师讲生听”形成的固定模式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提问题的气氛。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意志和自制能力,努力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质疑、主动提问,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3巩固练习

学生质疑解疑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可举例让学生体会并悟出其中“奥妙”,从而巩固了自学效果。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都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巩固运用,发展提高。练习时要有目的、有步骤,在保证练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方式,注意视听做结合,并给学生留有必要的思考时间。另外,练习中还要随时注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有缺陷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4小结检测

经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时再回头细读教材,能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内化。交流质疑应该有个结果,学会归纳总结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标志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把各种意见综合整理,得出结论,使大家形成共识。然后进行课堂检测,对本堂课知识一次系统测验,又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反映出他们的自学技能掌握情况。

(3)自学习惯的培养

自学习惯的培养,主要是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在课后布置学生确定小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

六、研究目的:

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灵动。以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能力。

教师充分重视学生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能力过程,对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加以积极诱导并促使其发展,把握学习对象与教材内容的关联中心,设计先学后教的学习环节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供积极主动的学习空间。促使课堂中形成多种多类型的学习交流,点拨师生课堂生活中的灵动活力。

七、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未来的人才不能只是被动受知的两脚书厨,而应该是主动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的需要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要求每一位教师提高认识,付诸于行动。

3.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八、研究基础

我校一年多来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主题式教研,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教研主题,有效提高教师主动研究日常教学课质量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解决小学校教研效益。教师们已主动关注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寻找培养自学能力的理论支撑,数名教师已率先开展改变教材的教学呈现方式、重建阳光活力课堂的探索,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思维状态趋于活跃,撰写的研究论文有思考价值,为此课题的实验提供大量的基础积累。

九、研究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09年9月)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开展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比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和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找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立研究课题提供背景资料。针对学校课堂教学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详细《课题研究方案》,提出立项申请。

2、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全面实施研究,进行教学实验阶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3、第三阶段:(2010年6月——2008年9月)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研究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工作,论文撰写工作,形成研究成果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十、人员组成和分工:

1、课题主持人刘元林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

2、课题组核心成员

刘元林中教一级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协调实施

秦亮亮中教二级课题副组长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高小艳小学一级课题副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王汉华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课题档案资料的积累

张宝平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课题论文汇编

赵国忠小学高级实验教师负责问卷形成王汉明小学高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研究

翟中平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分析

马卫琴小学一级实验教师负责调查研究

上一篇:浅谈劳动争议协商和调解制度的完善下一篇:游东方绿洲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