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精选8篇)
赵荣就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会城河南初级中学)
摘 要:教材中的内容越是贴近生活,那么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将有用的信息资源搜集起来,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认真遴选生活内容作为学生道德观念构建的基础。引导、疏导、认识、构建、内化,这是学生德育观点形成的程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观点;内化;教学方法
在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体系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极具生活化的特点,选择都与学生的生活内容有关,这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确定了方向。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生活内容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和辅助。教材中的内容越是贴近生活,那么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和生活贴近可以让学生对事物和现象有一种认同感。所以,在教材中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选择生活化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一、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更加便捷和直接。手机、电脑、电视都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他们的信息掌握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这种了解是学生构建道德经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学生急需得到解释的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将有用的信息资源搜集起来,作为教学的资源。比如《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的教学,我针对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残暴化的倾向,在网络中搜集了很多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起因和后果,找出犯罪的根源,剥皮似的层层揭晓,最终总结出犯罪都是从小的错误开始,最终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由知之不多,到理解深刻,这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震慑性。校园黑社会、校园内的哥们义气等不良现象,都是学生日常所见,他们如果不能很好地甄别正误、正确地判断是非,那么犯罪的道路就不是隐藏的,而是就在他们的后面。这样教学后帮助学生意识到了犯罪和不犯罪就在一念之间,一定要修正自己的行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甄别生活
生活就是万花筒,是非、善恶、荣耀等都是生活的内容。面对这些复杂的生活现象,学生往往因为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而不能正确理解,导致一些误解和错误判断,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他们,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很大,也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教师能够顺势而为,疏导学生的观念,那么可以减少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如果教师不能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逆流而上,那么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德育观点,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逆反,产生相反的效果。
比如,《我和父母》《师生情谊》的教学,这是针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叛逆,对老师、家长的一些管教,他们视为束缚,并且千方百计地要挣脱和反抗。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进行这两课的教学时,尤其注重了生活内容的剖析。选择典型的家教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最终形成一个一致的观点,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认清老师、家长对自己的限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之上的,具有一定的法律、道德限制,是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不应该抗拒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疏导、认识、构建、内化,这是学生德育观点形成的程序,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选择生活素材要注意适度和科学性
学生认知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现象,学生的人生阅历很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道德体验都很有限,而教师经验丰富,对道德的认识和甄别都要比学生更多和更高。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加道德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认真遴选生活内容作为学生道德观念构建的基础。在这个遴选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化地选择,不能让学生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下构建道德观点。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是肤浅的,对一些现象将产生的副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厘清这些模糊概念。教师要注意遴选的生活素材的科学性和典型性,要具有鲜明的道德观,要能够传导正能量。特别是要选择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能对学生产生正确引导作用的生活素材案例。
四、注意学生德育观点的内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实践的开展,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中,内化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一般是生活―教学―生活之后,学生在思想深处构建了正确的道德观点。比如,《我和父母》这个主题,这是每一个学生都面临的生活现实,他们每天要接受父母的照顾,接受父母的教诲。因此,在交流中,难免出现观点相悖的情况。这个时候,孩子和父母之间就要出现矛盾。如何看待父母的管束,如何对待父母的说教。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这些是非常让孩子反感的。所以,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和父母有效沟通和交流,让父母理解自己、了解自己,那样和父母之间的相处就融洽多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和父母相处的,相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父母有哪些不满。学生纷纷说出了父母的嗦、古板、进犯隐私等等。说完这些老师不做评价,然后开始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之后进行讨论形成德育观点。在这样的讨论、学习、再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德育观点并内化为日常的行为。
生活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素材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是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学习是为了内化,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行为。所以,思想品德肩负的使命是重要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遴选生活素材,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育科学,(02)。
[2]陈国荣。矫正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不良习惯[J]。北方文学:下半月,(11)。
一、引入生活化思想的重要价值
1.透彻理解课程。初中课程中的思品课,面对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社会实际的关联十分明显。然而,思品教学的体系性也很强,这就导致部分内容比较枯燥,难以被初中生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升思品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就需要搜集贴近实际的思品材料,带领学生把握住所学内容的实质。生动的生活素材,能够深刻揭示相关现象,将抽象性的思品原理化作通俗的实例。学生通过这样的事例,可以调动自身在探索思品现象方面的热情,领会到课程内容的本质。
2.累积丰富感情。在思品课上,学生累积的不仅有基本原理,还有丰富的情感体会。思品教学的有关内容,如果与学生生活关联密切,就可以引起初中生在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发自内心认可正确的情感与观念。通过感情的培育,可以帮助初中生找到正确的进取方向,有助于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在情感的培育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然地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从而提高思品素质。
3.培育健康兴趣。在许多初中生的观念中,思品课是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是无趣的。实际上,只要教师善于提取现实中的教学材料,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联系实际中的案例,为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现实事例。这样做能够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活跃思品课氛围,并提高初中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也可以依据课堂的现实状况,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思品问题,供学生去主动思考。这些逐步深入的探索性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多样化思路,引导同学们在探讨中加深对于思品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创造一个双向沟通的良好氛围,有效培育学生参与的热情。
4.激活创新精神。创新的素质,应当来自不断累积的日常经验。因此,要提升初中生在思品方面的创新认识,就需要整合课程内容与学生所累积的经验。关注学生的实际,有助于找准思品教学的切入方向,督促学生主动获取思品知识。只有建立在日常经验基础上的适当创新,才有可能深化学生的感悟,并指引学生在实例中探寻创造的思路。
二、具体的改进方式
传统模式下的思品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都相对单一。受到应试思维的长期困扰,初中生不会主动寻求感兴趣的思品课知识,只习惯于接受课堂知识。这样的模式,与生活化教学思路相背离,必须加以改造。具体而言,强化生活化教学思想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1.转变授课目标。在传统教学认识的指导下,思品教师关注的是僵化讲解,忽略了思品学习方法与正确情感观念的培育。在这样的教学指引下,初中生即便熟悉了思品学习的体系,并学会对付思品考试题目,他们的思品综合素质也难以提升。因此,有必要转变授课的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角度入手,为学生创造多样性的学习体系。教师要引导初中生观察实例,学会运用比对和探究的基本方法来构建思品知识的框架。学生应当主动研究身边的思品问题,整合实际生活与思品知识,在实际探索中感受到思品学习的快乐。通过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养成主动、乐观、向上的情感倾向和思维状态,完善学生的人格。例如教师在讲解“新集体”一课的内容时,应当确定这样的授课目标:通过带领学生认识新的集体,培育初中生的集体观念,并帮助学生结交新的伙伴,促进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在这样的目标下,教师要指引同学们细致观察班集体的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培育友爱、团结的高尚精神。
2.改造讲解内容。许多初中思品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生活是思品大纲的重要补充,如果将真实的事例运用在教学中,将会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改造思品课的讲授内容,就是要寻找实际案例与传统教学体系的整合点;既要关注时事的引入,又要关注初中生每天的生活经历,从这部分经历中提取材料。来源于实际的事例,更能够反映出思品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特征。在现实的思品教学程序中,教师要侧重开发实际案例,收集那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深入生活的生动事例。学生在了解这些事例的同时,就会转变对思品课的单调印象,感受到课堂中的浓厚生活气息。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保持乐观心态的内容时,可以首先介绍思品教材上的原理,然后为同学们播放在课前收集到的心理调查数据、保持乐观的典型生动实例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感染,认同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
3.设置交流氛围。思品课堂的实际氛围,会对生活化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影响作用。要改造以往单向传递知识的氛围,逐步推行平等交流的新式思品授课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参与同学们的探讨,拉近与同学的距离,让初中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吸收知识。许多思品教师不能做到重视同学的看法,不给学生表达和质疑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当扭转教学观念,鼓励同学们轻松表达对学习内容的见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荣辱观念的课题时,应当与同学们平等探讨:“什么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荣辱观念?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如何折射出荣辱观念?”平等探讨的气氛,会帮助学生放松心情,透彻理解课题的内容和精神。
4.注重应用实践。思品课属于实践性质的科目,需要布置适当的课余实践活动,来完善教学的整体系统。注重思品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初中生验证教材中的原理。在课余时间内,教师有必要指导同学们来到社区等区域参观,询问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强化学生运用思品基本原理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了关于感受社会变化的课时内容后,可以布置课余时间的调查作业,让学生观察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策略。
三、结语
通过探索结合生活的教学策略,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真实的思维感受,了解生活,提升思想境界。当今时代的各种观念都在碰撞,初中生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指引,就无法辨识生活中的各种道德现象,也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教师要侧重结合现实的事例,提升初中生的判别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他们养成乐观、积极、不断进取的良好生活态度,培育健康品质。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客观上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与实践衔接,强化生活化的教学引导。教师应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引进贴近生活的策略,实现思想品德培养过程的生活化,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培育良好的综合素质。生活化的指导思想,应当落实于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现实教学材料的开发,积累生活化的授课经验,为学生创建现实的学习场景。思品课的基本原理,应当被用来指引学生实践,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初中思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遐俊.实现初中思品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和方法[J].长三角(教育),2012,(11).
[2]孟庆男,杨立冬.基于生活化的思想道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4).
关键词:思想品德;观念;时政;案例;问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将生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提高升学率,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应对考试,所以,形成的课堂模式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根据重点内容死记硬背,大量的试题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由原来的主体地位转变成课堂的主导者、监督者和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二、捕捉生活素材,积累时政资料
时事政治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际新闻,从国际局势出发纵览全局。在课堂上,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就在身边。
在课堂上可以渗透近期的一些时事。如,神十飞天最让人期待的亮点之一即是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项目4月27日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中国已系统掌握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转变,并跻身于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等等。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临近考试时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结合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案例分析题是向学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等。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试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案例分析试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将与生活有关的案例纳入课堂供学生思考,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尊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了一则材料。
材料:小英随进城务工的妈妈来到某校八年级二班就读。一天,同班同学小马的手机不见了,他就不加思考地说是小英偷走的,无论小英如何解释都没用,同学们也向小英投来鄙视的目光。第二天才发现,小马的手机丢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了。对此,很多同学建议小马应该向小英道歉,但小马却认为,如果道歉就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请你运用自尊和平等的有关知识,对小马的言行进行辨析。
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教材内容,对小马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的解题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辩论性较强的学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维护公共秩序》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有学生在学校食堂打饭的时候,出现插队现象?(2)小明和小亮同时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共汽车。途中,上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小明看了看老人,坐着纹丝不动,小亮则急忙站起来让老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车里的其他乘客都向小亮投来赞许的目光。(3)考试中,一些学生出现作弊现象?上述这三种现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让学生用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学生的素质水平,思想水平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最终,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唐凤成.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2]丁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摘要:“教育”包含着两层含义,教书和育人,在很多的时候育人比教书来的更重要。早在前几年我国就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以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来看,其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脱离社会实际,本文主要从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含义以及如何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生活化
目前我国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太过于重视教材内容,忽略社会实际,在教学中缺乏生活化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发展受限。因此我们的初中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一切以学生为主,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联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论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定义
笔者以下主要讲述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知道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合理的设计生活情境,将理论化的知识内容,通过语言、动作、情感等生活方式讲述出来,让知识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的学到知识,明白生活处处有知识的道理,真正的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我国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能够实际的应用到生活中,这更是我们实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含义。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以下简介几种生活化的实施方式。
(一)设置教学情景,??现教学生活化
1.设置问题情景
字面理解来说,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时要合理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利用生活中相应的问题,来引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可以利用一些情境问题,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我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的教学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讲解到七年级上册内容“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你认为自己有什么优点,举出相对应的生活实例?”“在生活中,做过哪些舍己救人的事情?”,也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深意的问题“我们如何调节自我,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一些生活问题引发学生们的自我思考,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好的道德品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比较快,计算机技术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在教育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多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多媒体创设出的情境更加的形象化,符合时代的特征,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设身处地的感觉到思想品德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内容“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实际的案例,比较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示,不良的诱惑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比如金钱的诱惑,游戏的诱惑,毒品的诱惑等,让学生们实际的看到,不良诱惑对青少年造成的不可磨灭的伤害。通过视频可以引发学生们思考,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的诱惑?我们改如何抵制不良的诱惑呢?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拥有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在生活中自然就提高了意识。
(二)教学要多联系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切实的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们参与到实际的实践中,真实的去体验生活中的思想道德。例如,在讲述到“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未成年学生在课后上网吧的现象,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上网吧?”“网吧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未成年人如何利用法律自我保护?”这样将教学内容回归到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一方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高生活情操
学以致用,我们学习思想品德,是为了具有好的道德品质,为未来了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对于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实质。例如,教师可以每个月组织学生们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洗衣服、剪指甲、给老人讲故事、陪老人聊天等,培养学生们尊敬老人,关爱父母的高尚品质。同时,教师在每次实践过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感想,写写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的不足,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品质。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情况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门统一设计的,没有考虑学生们之间的生活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利用教学方法,让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也许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应用上会有许多的困难,毕竟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肯定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会创新出高效的课堂,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当代初中生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思想品德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来都是礼仪之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笔者在以上已经具体的说明了,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真正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一年多以来,我们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时时处处渗透着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没有脱离实际生活,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一、课题研究措施和进展情况
1、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抽查七八九年级共300名学生),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困惑以及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见,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素材。(附问卷调查)
2、对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按中考说明进行分类梳理,优化教学内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逐课、逐框挖掘整理生活资源,搜集相关教学内容的社会、网络资源等,作为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素材;在第二学期教学中收集最近一年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并进行专题汇总、总结,最后打印成册。
3、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将生活化的素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理解知识。
比如我在讲授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课,搜集宁夏华西村的视频和红寺堡有关闽宁协作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素材,更直观了解共同富裕这一根本原则。
4、利用月考、期中、期末等测试,设计有关生活化问题情境试题让学生感受到思品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比如在期中考试中,最后一道题选择了“吴忠创办全国文明城市”的材料,设计了“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环境?”
5、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谈收获,找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问题还未很好思考和解决。例如:由于经验不足,又没有经常得到专家的亲临指导,研究活动往往被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中心工作”所冲击,研究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很难引向深入;传统的教学观、分数观还继续困扰着我们,暂时的分数仍然束缚着老师的手脚;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积极性不高,领导对于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不重视,专业教师缺少,个别学生认为思想品德只学课本知识即可,没必要拉进生活素材;个别教师对《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对本课题的经验性材料整理不够及时,还是比较少,对其他人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这些存在问题是我们今后实践中必须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下一步研究的设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逐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追求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改提倡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的重要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应以生活化课程观为指导,强调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初中学生正处于的身心迅速发展的青春期,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渴望从心理上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处于从探索外部世界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因此,思想品德课程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生活问题为线索,帮助学生面对和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机整合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适应学生生活需要的进行科学设计,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追求教学目标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生活化就要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在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更要突显对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这就意味着思想品德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下面本人以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初步探讨,设计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能力目标: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知识目标: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
(三)追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经历与发展需要为依据,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联系,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活内容。首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建立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生活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之源。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个子目“丰富的文化生活”,我设计了“晒晒你的文化生活,分享你的快乐”活动环节,课前我收集了学生真实的丰富的文化活动照片制作成视频专辑。如文化类:看书籍杂志,网上阅读、书法、绘画、摄影、演讲;文艺类:唱歌、跳舞、弹琴、看影视剧;体育类:爬山、游泳、打球、骑车、下棋;生活休闲类:种植花草、饲养动物、收集邮票等的照片。将学生文化活动专辑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从自己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中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生活本身的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其次,善于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课堂导入环节,我从我校尚“品”文化吉祥物优雅女孩的“品”字发夹和大气男孩“品”字发型的形象设计共同点设问:他们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找出“品”字设计。设问:他们设计蕴含学校对同学们怎样的期待?学生回答:“希望我们做一个有品位的育新人!”设问: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这样三个问题紧扣我校“品”文化导入课题“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我在《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个子目“丰富的文化生活”我还收集了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的图片及资料,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诵经典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运动会,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领悟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过程,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再次,捕捉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教学中,我引用了公益广告《好人就在身边》视频,展现最美农民工王俊旺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英雄官东、最美司机吴斌,还有最美清洁工、最美护士等“最美中国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认识到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目标。最后还要进行“评选最美班级人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推荐“最美班级人物”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好人,见证感人事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人生活中都可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追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操作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一些生活化的可行性强的活动方式,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谈,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做手抄报,调查报告等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实现课堂从教室到社会生活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情境表演、现场直播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道德实践。如上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日新又新我常新》,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要求学生对各个相关人物进行访谈,做好记录,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我设计了现场才艺展示活动,学生可以表演舞蹈、书法、绘画、乐器等,尽兴展现才艺,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高雅的境界,带来美的感受,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如今思想品德教材中书本内容越来越精简,若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材解读,还是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讲课方法,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则能够使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会合作》的教学中,可创设“搬家”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自行指定两个人合作将较重的物品从教室的一端搬运到教室的另一端,另外两位同学分别负责指挥和记录时间,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然后由获胜的一组与其他小组交流获胜的秘诀,并对活动进行评估,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到应当怎样与人进行合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积极挖掘生活资源,从学生的身边和日常生活中发掘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如在学习《与诚信同行》时,教师可事先留意班级、学校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对家长、老师撒谎的行为等,以此类的行为作为个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从切身的经历中掌握和领悟教学内容,从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产生教育的作用。
三、参与生活实践,提高探究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而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实践性的特点,更要求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实践,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在鲜活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体验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如在学习《融入民族文化》时,教师可设计以“了解本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探究活动,组织并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上查阅、参观当地民俗馆、博物馆以及走访专家学者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本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日后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基于生活评价,健全学生人格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育的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当前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学评价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而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采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十分不合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基于生活进行教学评价,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然而,由于中考制度的存在,基于生活评价,并不能忽略书面成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采用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既要重视书面成绩,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意识、日常行为等的综合评价,运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如学习《与诚信同行》一课时,除学生的书面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外,更应回到学生的生活中,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诚实诚信,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到教学评价中,从而最大限度避免“高分低素质”的现象,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重视教育教学的生活化,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素质,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冯如兰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应注重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采取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资源、参与生活实践和基于生活评价的方法,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了解到,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教材的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灌输,大多学生认为教学毫无创新,枯燥无味。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与实际发生偏离,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大多数是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改善教学的不良状况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周围的发生的事情,没有将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容易出现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入生活化的理念,将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不仅具有思想性,而且还具有知识性,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做到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经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于理性化,追求的是学生的顺从,以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很难在复杂的社会中适应。而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相互结合,达到理论知识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确立生活教学目标
在制定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时,应当从“生活化”的目标着手。以往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是教材内容的传授与掌握,忽视了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方面的内容。对于生活化目标来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实生活的道德规则,再结合教材的内容来制定,注重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学习。
2.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将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当中,为了让学生贴近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讲述关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对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讲述过程中这样描述:“期末考试语文成绩过差导致其总成绩排名落后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类似的经历。经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以这种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能够将相关的内容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能力。
3.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人生的意义。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升华自身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中,教学可以开展生活情境的表演,一位同学扮演买东西的中学生,另一位是卖东西的老人,假如学生这样问:“老头,这个东西怎么卖?”那么,老人肯定会不予回答,中学生的做法已经伤到他人了。而学生面带笑容的对老人说:“老爷爷,请问这个东西的价钱为多少呢?”老人会同样以和蔼的方式给予回答。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对人要有礼貌,才能使我们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追求生活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课前的5分钟内,引入当前实际生活中的热点新闻,也可以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等,让学生从其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使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3,(10):172-173.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9-1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常规范文07-17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15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10-26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设计之我见12-17
浅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2-09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纲要05-27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班会12-05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评语10-12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目录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