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阴影论文(推荐11篇)
体操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有很多的体操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因而学生在练习体操时,往往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那么在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怎样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1、准备活动要充分
上课开始时教师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因为体操教学要求全身的协调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对身体各个关节进行充分的活动,对各肌肉充分拉伸减轻肌肉的粘滞性。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进行学习的安全感,敢于去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间接上对提高体操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课前分发导学案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动作技术形成的理论知识
在进行体操各个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都应熟练动作的基本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课前分发导学案,详细介绍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已经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先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学过程应该把握好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个分解动作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成套的技术动作。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而且能增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当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具有一定难度或者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时难免会有心理障碍,但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关怀、鼓励、表扬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教学
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设计课的过程中多动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做动作时感到轻松愉快,完成动作的质量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重视各种教学工具的利用。
5、到位的保护与帮助
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很大程度上因为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指导好小组成员正确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非常重要。要严肃课堂态度,杜绝在学习过程中嬉笑打闹等不安全的行为举动
6、基本素质的练习
一、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一) 不敢尝试, 怯于表现自我。
在小学阶段,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 身体发育、心理发育及智力发育参差不齐。 在体育学习中, 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技能、体育动作的学习有所畏惧, 他们认为自己能力有限, 根本无法顺利掌握某一动作或技能, 甚至认为自己根本学不会也做不好, 于是干脆不尝试。 在较大的体育活动中, 由于自卑心理作祟, 一些学生怯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 与别人竞争, 久而久之, 不仅活动与之无缘, 学生本身也被其他人孤立。
(二) 失败次数较多, 自信心严重不足。
严重的自卑心理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的欲望, 这必然导致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 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 学生的自卑心理也加重, 自信心更不足, 这必然导致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另外, 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往往会因自信心不足而出现焦虑、紧张、烦恼, 茫然无措, 满腹牢骚、喜怒无常, 在学习过程中抗挫折能力差等现象。 再者, 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自我意识往往过强或过弱, 心理极其脆弱, 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与认可。
二、小学体育课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建议
(一) 关注弱势学生群体, 因材施教。
在小学体育课上,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站在不被教师发现的角落, 并期待体育课能早点结束。 对于一些体育项目, 这些学生能不练习则不练, 能不做就不做, 能躲开就尽可能躲开, 甚至一些学生身体稍微有一点不舒服便借故休息, 不上体育课。 对于这些体育课上的弱势学生群体, 教师不仅不能任其发展, 不闻不问, 而且应该给予特别关注, 将更多关爱与关怀投放在这些学生身上。 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学生的重视与关怀, 使其从心理上产生与教师、学生的亲近感, 语言上的沟通交流, 感情上的亲近亲和, 自然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 为学生摆脱自卑心理, 重塑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多途径帮助学生增强体育学习信心。
和自卑相对的是自信, 树立自信心是对抗自卑心理的重要法宝, 因此,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善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是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 发现自身长处是克服自卑心理, 重塑自信的第一步。 例如, 一些学生虽然肥胖, 但是实心球教学中表现良好;一些学生虽然身材矮小, 却擅长长跑, 并能取得优异成绩。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与长处, 对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很重要。 二是教师应善于指导, 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一些学生由于某些动作掌握不好而出现自卑心理, 教师应对其进行个别指导, 使其顺利完成任务。 三是善用激励性语言实现与学生的沟通。 自卑者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励与认可, 特别是教师, 善用激励技巧能有效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三) 教师要善用比较技巧帮学生对抗自卑。
对比技巧对于某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小学生容易在与别人的对比中得到满足。 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采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暂时消除自卑心理, 防止自卑心理的无限制蔓延。 诚然, 在比较中消除自卑, 重塑自信其实是一种阿Q精神, 这种方式的不正当使用会产生很多后遗症, 如可能导致学生不思进取, 沾沾自喜, 同时为其找到了自甘堕落的理由。 因此, 教师在运用时应拿捏得当, 不可滥用。例如, 一个文化课程度较好的学生, 因自己体育学习成绩差而出现自卑心理, 教师可以让他做体育委员, 告诉他他在体育学习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鼓励其参与体育锻炼, 这样时间一长, 其自卑心理自然消除, 成绩也将大幅提升。
(四)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一些心理自卑的学生往往不敢参与体育运动, 不敢抛头露面, 不敢为自己争取更多锻炼的机会与平台, 因此他们在时间的推移中更自卑。 鉴于此, 教师应为自卑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鼓励其消除自卑, 增强自信心。 首先, 教师应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搭建良好的体育学习平台。 例如, 在理论学习中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让自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 使其与其他学生相互借鉴, 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 在重要的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多多提拔这些学生, 使其在比赛找到自信。 最后, 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课中, 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不敢尝试, 怯于表现自我;常常失败, 自信心严重不足;焦虑不安, 茫然无措等方面。 作为小学体育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 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状态, 通过“关注弱势学生群体, 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善用比较技巧对抗自卑”、“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还学生体育学习的明媚阳光。
参考文献
[1]倪昌麟.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2, 06:146, 151.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心理阴影的主要表现
消极型:练习中缺乏信心,总觉得不如他人,故往往造成精神不集中,对批评或表扬漠不关心,练习时总 想蒙混过关。
糊涂型:练习中缺乏清醒认识,易受他人影响,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心不在焉,有意无意地随众练习。
保守型:练习中缺乏激情,能遵守练习的要求,服从老师的指挥,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保守中求稳为荣, 竞争心理不强,不愿过多显示自己,即使有能力也不愿炫耀,同样阻碍了正常体育训练。
小心型:练习中紧张、拘谨,怕当众出丑因而练习时特别小心,生怕受伤。但他们追求练习成功的心理又 无法控制,生怕“落后”,只能勉强练习,心理状态不平衡。
懒惰型:练习中怕苦怕累,夏天怕晒,冬天怕冷,总是缩在一旁,能逃避的就逃避。他们在家中多是娇生 惯养,养成四肢不勤,懒于活动的习惯。
以上五种存在于小学生体育课当中的心理阴影是十分常见的。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要使所有小学生能达 到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运动心理阴影。而要克 服这些心理阴影,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 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 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 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 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 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 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 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 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 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 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
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呢?本人认为,既要点面结合地抓,又要因人而异地教 ;既须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又须正确无误地给予技术指导。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 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 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阴影,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具体到每个具有心理 阴影的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例如,对于保守型的学 生,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在体育方面的上进心,指出他在能力上的优势,并时时根据他的实际 承受能力,给他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也不妨在需要学生演示动作时找他出来,客观上给他显示自己的机会, 并多给他赞扬,刺激他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消除学生运动心理阴影是极有效果的。因为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运 动机能的差别在后天培养上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成绩的高低,关键问题乃在于心理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 学生仅有心理疏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在练习中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
作者/张祖文
意境地图是指在简单的纸笔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空间表达,这种地图反映人脑对地理环境的记忆能力和联想状况,也称印象地图、构想地图、心理感知地图或空间图式、意识空间、空间认知,是个人对其生活圈内环境空间的认知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这是学习地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技能,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需要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把经纬度写明确(东西经、南北纬、度数)的重要性。这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一一落实。
但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练习,在多次练习过程中,都有存在东西经、南北纬判断错误,或不能够全部书写正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断失误。
例如:甲地(165°W 15°S)在 半球(东、西)。题目是简单,学生回答问题出错的大有人在。又如:读图1以极地为中心的半球图,判断B点的经纬度为 .
A.30° S,60° W B.30° N,150° E
C.30° N,120° W D.30° S,120° E
按照常理,学生经过以上的训练本应该掌握了知识。事实却不同,有大部分学生难辨东西经、南北纬,或不能够全部书写正确。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心中还不能建立意境地图,难以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纸笔测试中往往表现出错误答案。
二、意境地图教学设计思路
1.文字转化为图像
为了初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以及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在心中建立意境地图,采取将关键文字转化成图像形式,直观地把知识内涵展示出来。
教材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划分东西半球。把这种文字转化成图像形式来表达(如图2),帮助学生建立意境地图。在纸笔测试中将要判断的地点的相应经度标注在下面的数轴上,()即可准确地判断出所在的半球。
在学习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时,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教材配有图像1.13昼与夜。
首先,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方向(教师正确演示地球自西向东做自转运动),将地球仪北极对着学生,学生正视地球仪,这样学生相当于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如图3所示。提问: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方向?学生很容易回答是逆时针方向。
其次,伸出右手拇指与四指同一平面,拇指与四指相垂直,然后四指弯曲为半圆状贴近地球仪,此时拇指代表北极、四指弯曲所指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如图4.
2.把复杂图像转化为直观图像
教材P11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教材涉及的现象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特点,将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演化成图5,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特征倾斜身子(即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66°34′的.夹角),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演化成图5,形成直观、动态变化的图像。在学生心中建立意境地图。
例如,6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是: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摘自漳州习题)。应用:将6月1日标注在3月21日至6月22日之间靠近夏至点,即可判断出: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得出答案是B项。
总之,意境地图是沟通地理学、认识论和心理学的一座桥梁,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空间概念的教学,其主要功能是:(1)作为辅助记忆的工具;(2)重视已知环境的空间位置、属性和影像;(3)构成和储存地理知识,并且据以修正和扩充地理知识;(4)反映联想或者虚拟的世界。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地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客观条件的不足并不会完全影响教学,因为新课程的理念是相通的,作为教师只要多琢磨、肯钻研、多总结,寻找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好的教学方法。
★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地理教学教案
★ 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 平面设计教学应用问题对策实践应用研究本科论文
★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面授辅导课在高校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优化组合法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 中职教学中工艺美术的实践教学论文
★ 浅谈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很多孩子都这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作为小学 生,如果他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①分散精力,影响孩子的学习;②加重家庭 的经济负担;③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④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过 于讲究穿着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然,更不能盲目迁就,助其发展,而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 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妈妈 说:“女儿穿这件红色衣服真漂亮!”那么孩子就认为穿这件衣服很美,天天穿着不肯换。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 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除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外,也与有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 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 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其次,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 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人前进的动力,不就是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吗?攀比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 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要知道孩子为什么攀比,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而孩子很从众;还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 象;或者是因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他 的要求不仅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还受到负面的刺激,也许他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我们要和这些并不实际的宣传做斗争,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盲目攀比并不容易。所以,还是盼望媒体能够负责任一些。
不知你们平时都给孩子买什么书籍?以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也跟孩子说过要多看书,多学习,充实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做一个“绣花枕头”,可是 说实在的,在选择阅读的内容上还是很有限,除了那些学习辅导和少部分名著。但是孩子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各种各样很多东西。我现在不怎么管他能看什 么书,不能看什么书,我只给他一份长长的书单,在每个书名前面画上星星,星星越多,代表这本书越值得阅读,在我推荐的这些书里甚至有漫画和武侠。孩子很爱 看书,自然也就不会整天琢磨外表或其他的事情了,“只要过得去就行!”这是他的原话。我想,我给他的足可以让他受用终生了。攀比这件事情,我想他肯定会很 明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攀比的害处人所尽知,在这里就不过多地分析了。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活动主题】:心静自然凉----克服考试焦虑辅导
【适合年级】:小学六年级
【设计理念】:
小学高段的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关注自我形象,看重成绩;另一方面,面临的学业压力大,面临着巨大的就学压力,考试是每个学生必然遇到的事情,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遇到考试时,手心冒汗,情绪高度紧张,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甚至会失眠。更严重可能还伴有口干,恶心等严重的反应。在小学高段。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突出。但学生普遍害怕考试,希望不要考试,对考试缺乏信心,对考试的看法过于片面,对于结果比较悲观;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部分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重视。
因此,这活动课的用意在于:一是让学生通过一些自我调节技术来缓解紧张的心理。二是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平时积累,相信自己,考试是一次机会,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真正的做到“心静自然凉”。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保持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2、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术,来缓解自身的紧张心理。
3、珍惜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考试也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
【活动重难点】:
1、学生体验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缓解紧张心理。
2、改变对考试的看法,以积极地心态面对考试。
【活动准备】:
卡片(宣告书)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故
弄
玄
虚
引
题
1、谈话
邀请学生即兴演讲
师述:同学们,刚才的这一幕,你们心情怎么样?
小结
其实,这一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碰到,老师明明已经放好了,可以说,万无一失。可是,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同学们也跟着紧张。当然,这是老师和你们开的一个小玩笑,不要见怪。
2、导入主题:
其实,生活中学习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现在我也紧张,现场老师太多了,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有些紧张,当然,紧张是正常的。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1)学生发表意见,比赛,演讲,考试等
(2)现场调查学生考试紧张的人数。考试测试量表
(3)出示活动课主题:心静自然凉。
以教师自导自演的活动方法引入,营造紧张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题相得益彰。
教师的现身说法,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导学生敞开自我。
(二)将
心
比
心
理
题
1、小明考试的遭遇(小品或视频)--退角
(1)小明在考试前与考试时有什么紧张的表现?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
(2)小组讨论,你们考试时,还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哪些症状。
胃口不好,希望不要考试,害怕自己会考不好等。
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那我们该怎么克服考试前或考试时的那份过分紧张的心理呢?
板书:克服
以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小品展现,使学生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更符合五年级学生自我保护的心理特点。由他人到自我的过程。
(三)众
说
纷
议
题
1、是自我调节
(1)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3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呼吸离开了肌体。
(2)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2、转移注意力
过渡语:你们平时喜欢用一些什么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
(1)小组讨论
(2)汇报
A、听故事,笑话
B、听音乐
C、看电视
D、看课外书
E、去和朋友玩等
3:积极地心态
根据考试量表,采访考试不紧张同学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是:考试可以展现自我,可以得到一些奖品,可以看看自己这学期的学期情况,可以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等。
过渡语:同学们,当我们紧张的时候,可以用这几种方法来消除紧张,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平时的积累也很重要。俗话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珍惜时间,平时积累
(1)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
(2)游戏 《你还有多少时间》
以一长形卡纸代表人生百年,除去青年、中年与老年时期外,学习的时间是多少,再除去大学、中学以及已过的小学四年,小学的两年时间与人生百年作比较。
(3)学生谈心得体会
小结:是啊,把握现在,就可以把握将来,有句话说的好:“考试是一次机会,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那我们平时可以怎么做,才能开开心心的去面对考试呢?
5、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A、平时认真学习,努力完成作业
B、及时复习,不懂的地方问老师与同学
C、重点复习老师让我们做的笔记。
D、保证充足睡眠。
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考试时认真仔细,把会写的先完成。
小结:同学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平时要认真学习,其次,通过一些方法让自己心静下来。
此环节是活动课的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个人的观点和经验与全班同学有共同磨合的过程,从而丰富自身的想法与观点。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提升的目的。
这一环节,是活动课的重点,万丈高楼平地起,珍惜时间,平时积累,面对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信心,才是处理考试焦虑的制胜法宝。
(四)广
而
告
之
1、《宣告书》
我是,过几天就要考试了,我不怕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平时我会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旦发现自己紧张了,我会 自我暗示。我相信我会很不错,我很自信,因为,我是。
结
题
(1)学生交流
(2)学生大胆的宣告自己的《宣告书》,暗示自己。(教师调动现场的气氛)
2、总结:
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嘴上的这把“锁”,让学生从被动地开口过渡到主动地说,大胆地练习呢?对此,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创造说话氛围,激发说话欲望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和表现的。“触景生情”,说的是环境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适合学生说英语的环境,能消除学生说英语的恐惧感,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唤起他们说英语的欲望。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室布置尽量英语化。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全方面的说英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从班牌、课程表、宣传栏、学习园地,乃至简单的通知都尽量以英语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英语知识,增强对英语的亲切感,为开口说英语作好铺垫。
2. 在每节课前及班会、自修课和听力课,都让学生欣赏、学唱英语歌曲。那欢快活泼的“Jingle Bell”,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Hand In Hand”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语言美与音乐美交相辉映的美妙境界里,在那里,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语言氛围的熏陶,锻炼了口语。
3. 在每节课开始5—10分钟,让学生轮流做Daily Talk。他们可以谈自己及最近读到、听到和看到的有趣事情、消息和故事,为课外师生间的沟通作好铺垫。
4. 配合学校的“英语角”活动,规定每周的一天为“英语日”。在“英语日”活动中,同学之间都以英语来交流,创设一种说英语的氛围。
5. 在分组讨论不同的话题和对话时,尽量把学生分成组或对,让他们预先准备和操练,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陈述他们的观点或表演他们准备的对话。
6. 利用“教师节”、“圣诞节”、“元旦”等有利时机,发动学生制作英语卡片,组织聚会、采访、晚会等活动,适时开展英语口语活动。
实践证明,营造一种氛围置学生于“真”的英语天地里,让他们愿意提问并且无拘束地发表意见,这是让学生说英语的首要条件。
二、融洽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爱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学生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情感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借助情感这个媒介,达到外语教学的最佳境界。比如在句型模仿的操练时,由于句子本身是个相对独立的交际语言结构,受语言内容、说话人情感的影响,不少单词、词组在声调、读音上都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学生急于模仿、急于求成的心理干扰,在遇上发音有难度的单词和不易上口的句型时,就会产生模仿失真的现象,连续遇到几次模仿失真的现象后,学生开口的积极性就会因多次的发音错误而受到挫伤,从而产生“羞于启齿”的感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克服急躁心情,用亲切的零星的知识进行串联组成生动的说话材料,是学生心理发展和语言操练的源泉,对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聋哑症”效果最好。在课外,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会话,与同学对话,与家长对话,与大哥哥、大姐姐对话。把课堂教学输出到家庭社会,从不自觉到自觉,直至掌握语言会话的技巧能力,使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开口,从害怕开口到喜欢开口,直至最后寻找各种语言训练机会。
由此可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羞于启齿”的心理是不难克服的,对于刚起步的学生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地掌握,只要能讲几句,即使一、二句,只要愿讲,积极讲,就是学习的成功,教师就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只有在启蒙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扎实的基础。以亲切的口吻、幽默的话语、生动的表情缓解课堂上紧张的纠错气氛,帮助学生放松心理,消除紧张、焦急、难为情的情绪,多用鼓励的方法,激发树立起学生的信心。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种美味如反复食用,也会让人倒胃口。同理,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若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则会使学生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录像、听录音、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教师应尽力采用多种方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教师可对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内容及部分语言规则都进行设计,力求设计出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互补活动,使学生乐于说。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害怕出错,不敢张嘴,而即时讲话就是要求学生克服自卑与羞怯,大胆张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英语进行交谈,将所学句型用于谈话当中,将话题引入自己所熟悉的话题和表达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学生问老师活动。
这种活动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七上Unit 4 Topic 3“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时,我要求学生问老师的有关情况,使得班里平时不太愿意说英语的学生也踊跃提问,迫切地想了解老师的情况。
2. 交际游戏。
即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式的情景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3. 信息交流活动。
学生配对或分组活动,交流个人有关生活、兴趣、经历等信息。讲话的题目应稍为广一点,比如谈论北京的话题,有的学生只说一句“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下面就不知要谈些什么。实际上,有许多话题可以谈论。例如:北京的历史、气候、大学、公园、交通、街道、建筑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还可以将话题引入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比赛、电视剧、文艺或小说。
4.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
如警察、售货员、医生等,联系课文内容设想一种情景,如购物、看病等,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模拟口语训练。
5. 自制教具。
鼓励学生通过彩笔画画或查资料,找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既让学生预习了课文,又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6. 熟读和运用课本。
在反复的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理解其意;脱口而出;适时而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不仅适应于汉语,而且适应于英语。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不断加深理解,才能出口成章,才能恰当地运用于实践之中。由此可见,熟读是运用的基础。并且熟读之后,一切语言规则都将内化于心。那时,“一览众山小”及“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栅处”的感觉便将油然而生。
四、多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当在学生用英语讲完后,就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自豪,有一种成就感。
1. 做有心人,只要学生在课外用英语交谈,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在全班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行为,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使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加入到说英语的行列中。
2.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努力找学生做得对的地方,常以“Very Good.”、“Great.”、“Excellent.”、“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
3. 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比。在“英语日”和课堂表现中,发动全班同学评比“说英语积极分子”、“发言积极分子”、“最佳表演奖”等肯定他们的表现。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喜报的形式告知他们的家长,充分唤起他们说英语的自豪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卑;和谐班级;自信;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3-0016-03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至今依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是迄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外在表现?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及外在表现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心智、身体素质都是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生智力水平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这就造成学生在考试时成绩落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经常表现出无能为力的心态,家长在教师的“诱导”下,大都对孩子流露出失望、放弃的心理。因而,这部分学生自卑的外在表现为木讷,孤僻、多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他们不会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经常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自娱自乐”。
(二)教师“塑造”的差生
学生是性格各异的独特个体。许多教师对学生是有偏爱的。对于性情外向,比较调皮的学生。一些教师缺乏耐心,总想采用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塑造他们。当老师发现这些方法无效的时候,就会摆出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神情,冠学生以“差生”的恶名,让学生不得抬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得当的处理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这部分学生极易产生冷漠、厌学、孤独甚至敌对等心理问题。
(三)家庭期望值过高的学生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方面给孩子优裕的生活,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令其上辅导班,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堆,做完课内做课外,孩子疲于应付。一旦孩子考试失误,不是物质惩罚就是肉体打骂,久而久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为易怒、嫉妒,甚至对学习好的同学采取孤立、打击的手段。他们经常会拉帮结伙,以“标新立异”之举弥补自认为的学习成绩差的不足。
(四)家庭有残缺或自身有残疾的学生
有些学生父母一方可能有残疾,家庭条件较差,这样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自身有残疾,当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残缺的时候,极易自卑;随着离婚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单亲家庭。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被重视、缺少疼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利益的驱动,人生观、世界观的冲击,道德底线的突破,使一些学生家长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旦这样的“家丑”外扬,小学生也大多数无法从自卑的泥潭里自拔。这部分学生常常表现得情绪消沉、孤僻、冷漠、厌学。
二、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并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根据《指导纲要》的以上精神,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学生每天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可以说比与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还要多。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鄙视、嘲笑与冷漠的环境中,自卑的心理怎能见到阳光?学生又怎会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因而,班主任应该和其他任课教师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日常表现,创建和谐班级。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子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而理解的前提是了解,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二)放大学生闪光点,为学生搭建自信的平台
学生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有长处。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卑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自卑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享受被他人赞许的快乐,得到灵魂的洗礼,从而找到自信,重建自尊。记得曾经有一个很自卑的学生L,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名字是爷爷请人花钱起的。算命的说,我的身体不好,叫这个名字可以长寿。可是,我知道我不会长寿的。”这个学生性格孤僻,下课总是坐在座位上,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一次,在校外碰到了学生的父亲,谈起这个孩子,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上学了才接到父母身边。可是,孩子回来后,每天晚上到睡觉的时候都是又哭又闹,非要回老家找爷爷奶奶,父母怎么哄都不行,所以,父亲总是打骂他,甚至有的时候用皮带抽。听了家长的介绍,我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忧郁。试想一个整天渴望得到长辈疼爱的孩子,一个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的孩子,又怎能快乐起来呢?通过侧面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唱歌。有一天,课上的作业都完成了,我说:“咱们下面干什么呢?要不,请L给我们唱首歌吧?”同学们鼓掌欢迎。L满脸通红,腼腆地慢慢站了起来。他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说:“我唱一首羽泉的《一起出发》吧。”而后,果真唱了起来。歌声未止,同学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L唱完坐下,我
nlc202309022115
发现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之后’,在同学们一致的推举下,他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歌咏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渐渐地,我发现L的性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脸色红润起来,腰杆儿比以前直了,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三)家校合作,帮孩子甩掉自卑的阴影
学生的心理疾患不仅仅在学校产生,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要想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家校相互配合,共同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帮助学生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对于单亲家庭,教师要给与真诚的爱,私下里多了解学生的个人爱好,帮学生找朋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班集体。当一个人不再孤独时,他良好的心境就会自然产生。另外,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于学生个人隐私要保密,保护学生自尊,为学生创造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树立正确人才观
记得有一个学生s,学习差,性格孤僻,对周围的人总是怀有敌意。有一次,她和一个顽皮的男生打架,竟然把男生打哭了。我去了解情况,问为什么打架,s怒容满面地说:“他骂我!”男同学说没有骂她,可是,s理直气壮地说:“骂了,你就骂了!你在心里骂的!”我当时气乐了,同学们也都笑了。后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了解到,S同学小时候患过脑膜炎,而且复发过。家里人生怕孩子脑膜炎复发,所以倍加溺爱,什么事都顺着她。因此也养成了孩子任性、刁蛮的性格。
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并没有把她打入“另册”,去孤立她。虽然我们不能让人人成才,但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成人。于是,我给她找朋友。让全班同学对她宽容一点,多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课上提出问题,只要她肯举手,我都有意地给她机会,表扬她的点滴进步。一学期下来,s融入了集体之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那是因为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人才观有了全新的理解。一个掌握了高科技的人才如果有了心理疾患,他的社会危害性要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劳动者。近来一些有心理疾患的人报复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这些也在提示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多么必要。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多举办校外讲座,引导家长、社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为学生创建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邻里之间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攀比孩子的成绩。更多地形成合力,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R].2002,8.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0,第1版.
[3]林建华.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版.
[4]魏宏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
[5]李慧生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6]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J].广西教育,2005,(1).
[7]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J].黑龙江教育。2004。(4).
[8]傅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
2.1快乐、休闲体育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快乐、休闲体育常是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这种欢乐、活泼、友好等交融在一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松弛身心,兴奋中心转移,从而恢复身心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积极休息,恢复精力体力。通过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体现的艺术美,有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使其受到美的熏陶,丰富了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快乐休闲体育练习群体的流动性,把学生的接触面扩展到整个学校,甚至面向社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沟通,为那些不懂交友艺术的学生提供了有益场所,从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丰富人生体验。
2.2传统竞技体育对心理障碍的克服
传统竞技体育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功效。挫折会给人带来心理紧张及焦虑,而一般体质好的人比身体虚弱、生理有缺陷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高。传统竞技体育还有宣泄的作用,当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可以到运动场上打打球,也可以到郊外去爬山,通过转移“视线”,消耗内能,使怒气自然宜泄出来。此外传统竞技体育的集体性、艰苦性、对抗性、耐久性,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登山活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通过球类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竞技体育具有较高技术和战术水平,吸引着许多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通过身体力行的训练和运动比赛,学生可以得到胜负、成败、荣辱、争让等各种情感体验,胜者信心得以增强,获得实现目标的经验,负者则可以从中探索失败的原因、从而达到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为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提供心理尝试。
3建议
3.1注重教师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而对体育克服心理障碍方面认识不够,运用也极少。因此必须注重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实际运用,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练习项目并合理安排,制定具体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制定课外体育计划,充分发挥体育的这一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3.2积极组织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当然,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些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心理。因此,在工作中我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流、沟通,寻求家长的配合,想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自卑,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于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形成了对自我的否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由于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善于挖掘优点,欣赏成绩,并积极展示出来。
二、多锻炼,多实践
自卑的人往往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在课堂上不敢举手,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尝试,敢于正视别人。而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鼓励学生不论是课堂还是其他公众场合,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不要在意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习惯别人的眼神和看法,信心也会随之而来,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教师在工作中要针对自卑的学生,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和展示的机会,有意加强这部分学生的锻炼。
三、积极交往,增强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走向极端。自卑者多参与社会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的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四、多关怀,多充实
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学识渊博,能力也比较强,在生活中就比较有底气,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自卑的人往往在学识、能力等方面不如其他人。因此,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就要求学生不断努力学习,锻炼能力来充实自己。此外,教师在工作中要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严肃和责骂,多一些温暖和关怀,少一些批评和歧视,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信心。
五、发挥长处,克服不足
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过度注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消极心理很强。为了消除这种自卑心理,学生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在生活中通过比别人多付出来弥补这种不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便使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这样自卑感就会慢慢减少甚至没有了。
六、多激励,多表扬
自卑的学生把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往往看得比较重,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慎重而客观地评价学生,尤其是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要抓住机会多表扬多鼓励那些需要树立自信的学生,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除了教师的表扬外,学生要重视对自己的激励,在生活中相信自己能行,不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掌握加强自我激励的方法,努力克服自卑心理。
在抓好学校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中要求家长经常主动和学生交流,发现难于处理的问题时,积极和我联系,家校共管,同时要求家长利用一些机会,让学生多接触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重新认识自己。
总之,在工作中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尤其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看不到自己优势和闪光点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给予他们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让其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形成良好的性格。
一、培养集体主义, 克服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是人在利益面前一种本能的反应, 每个人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一些自私心理。自私心理的驱使会让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 凡事以自己为中心, 很少考虑其他因素或者别人的感受, 集体的利益往往也屈从于个人利益。这类自私心理比较强的学生中, 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 因而也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他们能刻苦读书、严厉律己, 有着非常好的自控能力和奋斗精神。同时, 由于他们太专注于自己的得失, 所以对集体的观念就会相对很淡薄, 对集体利益的得失也置之不理。其实在他们身上有着很好的学习的态度和劲头, 所以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的时候, 一定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和奋进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在他们慢慢建立起的集体主义观念后, 才会慢慢的影响到其他学生, 同时还要用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态度, 带动整个集体的良好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想要达到的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教育学生们的过程中, 我首先会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的观念, 让所有的同学都要明白, 集体主义存在的基本意义;让他们明白集体主义是我们作为个体的基本行为准则;让他们能明白集体主义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风貌的内涵;最后让他们知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集体。在对待不同特点的同学身上, 我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 分配给他们不同的工作任务, 让他们去管别人, 也让别人管, 就是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来,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 完成从“自我”到“大我”的转变。
我班的小张, 作为团支部书记, 他在学习和生活上各方面都是班级的榜样, 在同学间颇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他有一个很不好的缺点, 就是他在思想上有些懦弱和胆怯, 对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件不能很好地去制止, 虽然在同学眼里是老好人, 但是更多的时候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正面能量。我注意到这一点以后, 私下给他做思想工作, 并强制给他布置一些任务, 并且我密切观察他的完成情况并实时检查, 做得好的地方, 我会当着大家面表扬他;出了问题, 我会尽量把责任都揽过来, 让他能放手大胆地去做。正因如此, 他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做事风格, 积极地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生活、学习或者思想上的困惑或难题。坚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集体紧密相连。加之他良好的班级群众基础, 在他的带领下, 全班同学通力协作、共同拼搏, 不仅在年级成绩考核中遥遥领先, 而且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上, 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二、激发学习热情, 克服保守心理
保守心理, 在我们的学生中间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 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也让很多学生厌恶学习过程。他们更愿意选择逃离这学习的苦海。表现在日常的学习中, 可能他们成绩不算差, 但是常常处于满足的状态, 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激情, 能够顺利地毕业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针对这一类学生, 最好的教育办法就是激励教育和创新教育。要在他们已经形成的学习观念中寻找突破点, 扬长避短。作为老师要主动给他们提供引导和施加一定的压力, 使得他们被迫开始慢慢地有压力, 才会慢慢地产生动力。这一部分同学可能在学习上成绩不如别人, 但是往往创新和大胆的教学方式, 更能为他们所接受, 不是他们的能力不够, 只是他们不适应某种学习方式而已。在教学中, 老师也要有相对的侧重, 让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地得到自我认可, 达到“跳一跳, 终于摘到了桃子”的效果。这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塑造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三、树立学习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 这里所指的并不是性格的一般特点, 而是过度的怯懦和自卑。例如, 怕在别人面前言谈、做事, 总认为会被别人会笑话;自己感觉在一切方面都不如别人……上述表现容易发生在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身上, 因为他们无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失败的情绪体验较多, 加之听到的更多是训斥和嘲讽, 更使他们与周围的人关系淡漠。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绝不应抛弃他们, 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 这种爱心包括两个方面。
1.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 摆脱自卑的阴影, 找回自信。记得有位美国诗人曾经讲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若一个人丧失了自信心, 缺乏内在的动力是不可能积极进取的, 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他们向爱迪生、陈景润、张海迪等人物学习, 排除心理障碍, 放下精神包袱, 直起腰板, 抬起头来向前走。
2.要在学习中“拉”他们一把, 耐心为他们补习基础知识。另外, 把基础好的同学找来, 向他们说明我今后的做法, 要求他们配合搞好班集体, 然后把基础差的同学分配和成绩好的同学一桌, 以方便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同学。再就是教学中注意分层次讲授, 设计不同档次的问题, 使他们从“不懂”转变为“开始懂”,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并有意识地选一些题对他们提高, 或巡视课堂练习时, 发现他们做得对, 就让他们在黑板上版书演示, 使他们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消除了他们的焦虑和自卑的心理障碍, 增强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90后”的孩子们, 并不浅薄, 他们有深度, 也有厚度, 他们只要能克服心理上的问题, 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
以上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所得的一点体会, 今后还将继续努力,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经验。
摘要:心理学认为,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学生所处的年龄段, 会有很多毛病和缺点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成熟的时期, 他们在心理层面的稚嫩和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举动, 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面临最大的课题就是, 如何因人而异地指导孩子们, 促成孩子们心理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阴影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09-13
提高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10-30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06-01
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论文07-10
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29
刍议体育社团在和谐校园中的影响论文10-27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因素的培养论文10-21
如何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