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精选11篇)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反映,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具体体现.可是,在我们农村小学里,有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倦作文,怕写作文的现象,一直阻碍着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农村作文基础差生写作,初谈几点看法。
经我对写作教学经验的研究得出,学生在写作文上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在学生的心里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学生的作文很少有发表,使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和荣誉的滋味。
第二学生写作素材的单一,对与城市孩子而言,我们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
第三写作方法不当,当接触到每单元习作时大部分学生就愁眉苦脸, 都不知道该怎样把自己所做、所想、所看说出来。
第四阅读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学生家里几乎找不出一本象样的课外书籍,学校的书籍有限,学生阅读量少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从以下四方面来谈谈我对农村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研究。
一、结合教材,激发习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感悟农村,拓宽写作渠道
农村生活本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可我曾经让学生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进行作文,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我终于学会了做饭、然后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和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全班将近五十个学生,内容竟然只限于三个题材。针对农村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的现象我心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要改变这一现象还得从农村生活抓起,让学生感悟生活,化不利为有利。鼓励和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农村周边的生活,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当地的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乐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时常鼓励他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农村新现象,开拓新的写作源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一种对农村的责任感。如学生发现他们村附近新建了一个焦化厂,焦化厂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尤为明显的是离焦化厂不远的农田里的农作物由于焦化的污染而枯萎了,他在作文中写到:鸟儿渴望蔚蓝的天空,鱼儿渴望湛蓝的大海,我们渴望一片绿色的家园,我呼吁在这居住的全村人们行动起来,想办法让他们还我们往日那新鲜的空气,不要人类自己抹杀了自己……这不是就是很好的题材吗!还有小河变得污浊,以前的旧瓦房变成了二层洋楼,沙漠变成绿洲……所有这些都可代表现代农家的特点,仔细观察就能写出新意就能从生活的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我还尽自己的能力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母亲节里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顺应节日的变换开展班队活动,如三月的文明礼貌月,组织献爱心活动,五月的植树节,组织多植树,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活动等。诱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激活他们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拓宽他们写作的渠道。
三、注重学生的写作方法,遵循先说到写的过程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因此作文教学应从应试训练转移到扎扎实实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上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熟悉的事物,我尽力引导学生把日常大自然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互相交流交流,尽量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有想说的话就要给说的机会。例如;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我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场景中,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说身边环境的变化。学生就能畅所欲言的说出来。口语交际课后让他们就动手写,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效果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阅读是打开写作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会写,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再把学到的方法用到写作中,离开阅读让他们生搬硬套去写作文,必然使他们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鉴于我校农村小学的经济条件,我在教室里办了一个阅读角,由我们语文老师组织征订一些优秀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来和别的同学交流看,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丰富学生语言材料的仓库。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写作的能力。对于好的精彩的地方画一画,反复的体会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典型的好词佳句抄一抄,写一写,用专门准备的练习本积累下来,勤积累、多记录、善思考、可以积累一个生活片断、一个村庄角落、田园的美景……定期在班里开展积累生活素材比赛。
还有就是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我总结出下面几条良好的写作习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学生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甚至有人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习惯。古训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出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写作教学是一门学问,写作能力是一个生命个体与灵魂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孩子能尽快的提高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我们每个农村语文教师应深入反思的问题。参考文献:(1)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年10期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阅读了一定的书籍,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才可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让语言表达更加充实完美。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学会用字、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收获写作的灵感与素材。小学生阅读资源的获得有以下两种途径:
1.课本研读
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摘抄好字、好词、好句,深度学习课文内容,不仅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读懂文章并能有所收获,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2.课外阅读
农村小学生图书的储备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例如通过在班级设置图书角, 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同学分享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利于阅读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生读的书多了,视野也就宽阔了,在无形中积攒了很多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会感知生活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无话可说、无文可写。 要想达到下笔流畅、文思泉涌的水平,学生需要在平时多加积累,丰富自己的见识及思想,感知生活中的美好。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善于观察生活,融入其中,才能收获深切的感受。
农村小学生由于其自身接触面较为狭窄, 身边的人和事较为单调固定,其对于事情的看法及生活的感悟也就受到限制。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并多加思考,才能得出自己的感悟。 其次,学生还要善于选择自己积累的素材,从中挑选有价值的独具特色的感悟,在写作时加以利用,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
三、勤动手、勤练笔,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足够的写作积累,都是为写作所服务的,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充实提高。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安排小写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日常的写作机会,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写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感受,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定格在纸上,也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可借鉴的素材;高年级学生可以采取读书笔记的形式,将读书过程中收获的感悟与心得写下来,这有利于加深自己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加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充实自己,具备足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要潜心教学改革,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及写作的乐趣。
摘要:写作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写作能力正体现了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反映。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结合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及语文课堂的现状,思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一、积累素材,让孩子有话可说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搜集材料”。一年级学生开始写话时,有很多字不会写,可以用符号代替,也可以口头念,让家长代写 。难度较低,学生也乐于完成,刚开始很多孩子都只会写“我今天真高兴!” “今天天气真好。”这一类似的句子。到了二年级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加,很多孩子写话不拘泥于日常小事了,开始触及到心里变化,同学之间的友谊这些领域。随着年级的增加,应组织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的感官得到刺激。比如举行体育比赛,参加公益活动,亲自做一次饭……,事后只要求学生用几句话记录一下当时的一些感受。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养成了积累的习惯,只要经历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就三言两语简单记录一下。每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就会有一本厚厚的作文素材。如果要求写作了,学生可以随意翻翻素材本,不经意间某个小片段就引起了孩子的回忆和思考。胸有成竹,学生自然就不会“怕”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一种素材积累的好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读文学性和科普性的读物,让学生从书中间接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和积累语言。通过读书,可以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大千世界的奇妙。比如,农村的孩子可以通过阅读书报知晓城市生活等。读书体验,是对别人体验的再体验,在再体验中丰富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在阅读革命故事中体验正义感、崇高感,在悲剧性文章中体会怜悯为怀,在阅读科普著作中体验大自然的神秘感等。
二、渗透方法,开启写作思路
新课标指出,“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取材指导,开拓学生选材的思路,比如可以用例举法,激发学生通过联想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写作材料。(二)构思指导,要引导学生想明白要告诉别人什么,哪些内容写具体,哪些内容少写甚至不写,要按照什么顺序写才能把意思说明白。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追忆生活,以娓娓谈话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和感受的再现。你第一次学会做饭是什么时候?你是怎样学的呢?在学做饭前、中、后,你的心理是怎样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描述、提问、联想等形式,唤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打开写作思路。(三)起草环节的指导,学生在起草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在班上作集体指导。对于班上一些基础稍稍薄弱的孩子,我们仍可以为他提供范文,模仿也是一种学习的一个原始过程。
三、评价交流,互相學习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我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互评互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强化练习,体验写作乐趣
人们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作文练习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有所提高。
作文练习分两部分,课外练习和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由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进行,学生自己知道的事情,自己经历的事情都可以记下来,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般是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结合进行。分组练习要求就是短、平、快,短就是写的少,简单;平就是就地取材;快就是限时完成或当堂完成。例如,我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写对方,或者几个人一组写一个人,写相貌,写穿戴,写表情。然后学生互相阅读,互相评价,谁观察得细,谁写得全,谁写得准,谁总结得好等等。个人练习也以写事或人为主,一般是写自己最近感兴趣的事或人,不求面面俱到,只写自己感受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写作乐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五、展读习作,巩固写作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多让学生展读自己的习作,引导他们学会互相欣赏,及时鼓励他们独特的语言和构思。我们班定期出版班级刊物,每个学生都有至少一篇作文被选上。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对他们的鼓舞和影响非常大,同学们争相传阅、先睹为快。大家的赞扬会令其尝试到成功的莫大喜悦,由此激发他们喜爱写作、不断写作的内在原动力,从而增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爱上写作。
白阳镇中心学校 刘禧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最头疼的事是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有的执笔沉思、有的准备抄书„„。不知道该写什么,为了应付总会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词不达意,或者想说“心里话”却又苦于词语贫乏,有口难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点子上去。这是学生作文时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通过近几年我对学生作文分析以及对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写作没有兴趣;
2、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原因没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语言枯燥,不具体;
4、题材千篇一律,不能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5、将背诵的作文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探究、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原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作文内容渗透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有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活动过程中的人物各种动作、语言、神态观察下来,再根据要求进行描写。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信息量小,要让学生写出丰富内容的作文,教师要善于动脑,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二)开展作文日记交流 每天学生上交日记后,我都尽快批阅,在上课前让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布置内容,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写的有进步的在班内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听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是点评。这样的做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通过这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总之,每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文中的闪光点
每当我批改作文时,我总是将学生文中的好词好句用红笔做出标记,在旁边写上批语和自己的赞赏之词或是我的感受,在写作能力差的同学作文本上,我会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以此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愿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批阅作文时是带着一种欣赏的心情来阅读,看他们的作文是一种享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惧怕写作文了,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浓了。
二、丰富语言
(一)扩大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适当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我把图书室中的目录简单的看了一下,在班会上我与学生交流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一些书籍,然后向学生推荐图书室中的一些书籍,带领学生一起向图书室借阅。课余时间我还会经常和学生一起阅读借阅的图书,和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给学生创建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使学生自觉的进行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逐渐增加阅读量。其次,在每次召开家长会时,我都向家长宣传多读书的好处: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作文水平。向家长倡议:经常给学生买一本课外读物,并抽出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做摘抄笔记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靠增大阅读量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做摘抄笔记。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例如:要求本周摘抄有关人物的,给学生将人物的又分成若干类:摘抄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动作、人物语言等等,学生摘抄的词句都是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又都是自己喜欢的,在此基础上,每日将摘抄的内容反复诵读,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词汇量丰富了,在写作时,这些优美生动的词句就会信手捏来,下笔成文。
三、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习作必须有素材,它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材料储备,就好像一片贫瘠的土地,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帮助积累素材。
(一)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即“见闻摘录本”。通过细心观察,把自己认为在平时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可记新人记新事、记动物,也可以记植物形状、颜色、姿态、香味等,这样,让学生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感情。比如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就会感到高兴、快乐;看到丑恶的事物,就会感到伤心或厌恶憎恨。当然也有的学生对看到的现象漠不关心,写起文章平平淡淡,在培养学生带有情感地观察事物时,还应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人只要有热爱祖国的情意在里面,就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会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自己的笔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三)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并把每天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我觉得日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可以保留学生自己那份美好的回忆。若干年后再看时会觉得非常有趣。日记中可能有佳句,也可能有流水帐,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了怕写作文的心理。在学生的日记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加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四、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作文教学中练笔是关键,要练说练写,只要心中有话想说,就应该提起笔来。“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一)联系课文,适当摩仿,仿中求创。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摩仿。仿写是作文的起步,是创造性写作的开端。仿写的范围很广泛,既可以是课内精品、名人佳话,也可以是学生习作的优美范文。虽然仿写是模拟他人之作,但成于自己笔下,同样会有发自内心的快感,这样,写作兴趣会逐渐培养起来,久而久之,会自然在仿写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练写真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真话,说实话”,没有必要刻意去求新,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最新的,关键在于以真为本。《庄子•渔夫》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就是只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写文章要辞以情发。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若能在面对学生真情流露的文章时,无论优劣对其表达的真情实感加以肯定,并帮助他全面地看问题,效果就会好得多,学生的作文兴趣定会大增,写作文的过程就充满乐趣。
五、指导方法
(一)学习阅读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分析文本,更重要的是学习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例如:《松坊溪的冬天》作者围绕“那溪石多么好看”这句话,通过描写溪石的颜色把好看写具体的,学习后我让学生仿照文中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今天的雪下的真大啊”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笔写出下大雪的情景,为童年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读写结合,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文的作用。
(二)教师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主要是写人记事描写景色的,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主要给学生讲解这三方面作文要抓准什么。
1、写人作文
一般情况下,写人作文中都会出现事情,但是又是以人为主的,所以在作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要多于对事件的描写。在描写人物方面,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具体介绍这个人,把人物放在所发生事件中来表现人物所具有的品质。在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品质时,可以通过正面描写,也可以通过描写反面人物,对比反衬主要人物的品质。
2、写事作文
写事作文一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要写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二要善于运用悬念等写作技巧,把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三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透过现象看出小事的本质,从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写景作文
关于写景作文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色来描写,同时要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说: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等等,还有写作的顺序:按游览路线或是按时间顺序等等。
六、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重视作文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和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个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作文后的讲评、修改也要同样重视才行。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作文后要认真读一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在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该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教师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批注,然后加以修改。也可组织学生互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要求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必备的素质之一。看看我们所处的时代,口语交际已经是一门自我推销的艺术。如果口语表达能力差,只有成绩优秀,那他们在当今社会也是很难成功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充满挑战和竞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创新,是当今素质教育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通过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是互相促进的。口语是写作的基础,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我就这两方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
一、口语交际方面
说到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对于我们农村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怎么利用有限的条件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培养的呢?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现有的教材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我们在语文第一册第1课进行aoe的教学时,就可以让生看着课本上出示的画面,说一说书上面画的内容。老师问,学生答。如: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等等。学生就可以根据画面内容来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孩子也可以学习a这个字母。这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也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拼音字母。
在识字教学中也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了这一良好的习惯。只要是学到生字,都会让学生去组词扩词,然后用词语去说一句话。此外,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二年级的识字课中。我们学到“晴、清、请、睛”这四个形近字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表声,形旁表义的造字规律;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就会知道“晴”是日字旁和太阳有关系,“清”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系,“情”是树心旁和心情感情有关系,“睛”是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最后还要让学生用词语去说一句话。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阅读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里主要可以通过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这是一则充满哲理的童话故事,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小马终于过了河,知道了河水既不是老牛说的那么深也不是松鼠说的那么浅。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如果回到家里,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话?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各自想象小马从磨房回来后的画面。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有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2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敢说、乐于说
我们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敢说,乐于说。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充分尊重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利用生活点滴,进行口语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学生发生矛盾以后,就可以问有矛盾的双方,为什么会有矛盾?你们应该怎么化解矛盾?让学生说一说,认识到各自的错误,然后握手言和。也可以让他们互相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真诚地向对方道歉。这样不仅增进了他们的了解,更为他们以后学会与人成功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设计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
在特别的日子里,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或者元旦,中秋,老师可以设计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尽情的说一说。如在国庆节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祖国的生日”,这一主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长大了会为祖国做些什么?现在又应该怎么做。这样把口语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3)布置口语作业,拓展课堂所学
如在学完《征友启事》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亲自去找一位朋友,互相介绍自己,说明征友的条件,训练他们与人交际的能力。还有,如《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这样的经典童话故事,学完以后可以让他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或者给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讲讲。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做,也感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关注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在课间活动中进行,在某一次活动之后,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训练,在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谈话训练。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丢了一个价值5元的橡皮泥。而且就是本班学生拿走的。就这一事件,我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你的一生就为这5元钱失去光彩吗?如果别人知道了是你拿了人家的东西,会怎么说你?会不会以后都把你当做偷东西的坏人?如果别人都不知道,那你这样拿了不是你的东西你会安心吗?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热烈的讨论起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快看,地上有一盒橡皮泥。”大家的眼睛马上都转了过去,丢东西的学生马上去进行了辨认,确认是自己的东西。我马上说:“好,很好,可能是她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们班没有一个学生是小偷.”当然,我知道是某个学生所为,但是他一定也知道错了,所以才把橡皮泥扔到了地上。这件事,不仅使大家受到了教育,也让学生自己发表了见解,提高了语言能力。
当然,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是在交往中一点一点训练出来的。我们当今社会,需要大批的人才,也需要有口才的人,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
二。写作方面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写作思路
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视线范围出发,放飞童心,回归童真,引导他们用手中的笔写出心中的想象,给自己,给别人创造美的形象,也让别人获得美的享受。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提出“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在第二学段就提出“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目标。可见,新课程标准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在低年级就可以从几句话想象开始,如:小鸟叽叽喳喳在叫,你觉得它在说什么?星星和月亮在夜空里会怎么对话?记得在二年级看图写故事的训练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鸟妈妈生了一只可爱的鸟宝宝,鸟宝宝叽叽喳喳地叫着,好象在说:“我饿了,我饿了。”当时,我把这位学生写的给大家念了念,并且指出了她写的优点。这位同学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写的非常生动有童趣,我对她进行了鼓励,充分肯定了这样写是好的。其他同学也开始了大胆的想象。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写的生动有趣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写作言之有物
我们周围天天发生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每个学生能做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的素材。那么,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我们在二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写日记,刚开始,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写什么好。我就让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你见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有感受的都可以写出来。其中,有一次,一个学生这样写她的日记: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首诗,诗里有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学完了这首诗以后,我知道了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不会什么也不会。这就是平时注意观察,留心日常生活小事的一则例子。当然我们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3、训练学生交际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
口语交际训练到位,学生之间感情交流增多,学生写作才会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材料。
我们班有一位女生这样写了一则日记:今天,拜宇飞打了我,把我打哭了,我就想到了妈妈。我真的想叫妈妈快点回来看看我!我把日记看完,才知道这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这个女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长年不在家,和同学有了矛盾就想到了妈妈。我就找机会把这两个同学都叫到办公室,给那个打人的男生念了这个女生写的日记。然后叫他们都说说事情的经过原因。原来这个女生也是有不对的地方。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真诚的向对方道歉,把矛盾化解开了。后来,这个女生又写了一则日记,写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因此在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在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发展写作能力也是有效的办法。
4、训练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
在一次看图写故事的训练中,有这样三幅图画,两只羊走到桥中央,互不相让,你抵我的头我抵你的头。最后,让大家根据前三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把故事的结尾写出来。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写的:他们各不相让,然后都掉进河里淹死了。因为很早以前,这些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这个故事,并且还有首儿歌就是这样写的结尾。但是,有一个同学却别出心裁,这样来安排结尾:两只羊打累了,一只羊说:“我们不打架,我们做好朋友吧?”另一只羊说:“好啊!”于是,两只羊成了好朋友。再也不打架了。我看了,就表扬了他的与众不同的想象,他可以写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结局的看法,是很好的,把一个大家都觉的是两败俱伤的故事,变成了握手言和的圆满结局,很出乎意料,但是也合情合理,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团结友爱相一致。虽然,他和别的学生写的都不一样,可是我还是为他打出了全班的最高分。这样在老师的激励下,为别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了推动作用。也为以后的写作有更宽更广的创作空间打下了基础。
那么在其他的写作教学中,我们也不要只按照我们老师的见解标准去要求学生把文章写的一模一样,要让学生们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习作才能更加精彩,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千万不要套住学生的创新能力,束缚他们的创新思维。
当然,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学习的经验,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还须更加努力。
黄平县重安镇皎沙小学 何芳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也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把小学生对周围的认识水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进第一课堂作文教学 第一课堂作文教学是向学生传作文知识,训练作文能力的主要时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从改进第一课堂作文谈起。
1.扩大命题范围。是学生有啥可写,小学生的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改掉过去那种单一老师命题、师生共同命题、学生命题三结合的方式。
2.更新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作文课时要改变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每次作文指导课,要根据体裁、内容、训练重点的不同而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加强片断练习。化解作文训练难度片断练习,便于具体指导,宜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根据作文的训练重点,先设计好有关的片断让学生练习,再写整篇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难了。
4.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改作文。过去的作文是“先生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先生改”,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提倡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工作,具体做法是,本人自评自改、学生互评互改、师生共评共改。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作文活动是第一课堂作文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第二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素材,激励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组织观察活动。交给学生观察方法采用集体和分散相结合方法,经常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使学生积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题材库;使学生“需之切”、“乐其业;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思维,表达的愿望如梗在胸,不叶不快,迫切地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及时地表达出来。
2.开辟作文园地,鼓励积极投稿。小学生优自尊心、好奇心、好胜心,还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更喜欢老师重视自己、表扬自己。根据学生的心理在教室里开辟作文园地,把学生中写的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断、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等刊登在园地内,供学生们阅读、欣赏、评议。同时鼓励欣赏投稿,让他们尝到稿子被录用的甜头,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3.读报、剪报、办报。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新闻报道,并把所读的新闻报道剪下来,然后写一句于报道有关的话。指导学生半月或一月办一期手抄小报,要求学生自拟题目、自己排版、自己抄写、自己插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勤读勤练笔
勤练笔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通过练笔积词成句,积段成篇,逐步培养能力。勤练笔不是多多益善,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读写要紧密结合,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设置有一定数量,又要有一定质量的练笔内容。如:一写开头;二写结局;三邪人物等。总之,鼓励学生多练笔,给学生各种创作机会,诱发他们练笔的积极性,培养勤动笔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老师总是为写作设置许多的条条框框。老师在写作前关照的中心、主题、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 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实际上学生能把生活学习中见到、听到和想到的事情, 完整清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如一位小学生写一次雨中, 自己前面有个女孩未打伞, 很想帮助她, 但男女有别, 于是决定超过她。此时自己的姐姐帮助了她, 用雨披为她遮雨, 回家后, 姐姐脸上充满了喜悦, 而我心情十分沉重, 结果姐姐因遭雨淋感冒了。唉, 我真后悔!这篇作文无论从语言、内容、条理上, 都可以算是一篇佳作。如果非要去问你不想帮助的详细原因是什么, 你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你的心情沉重是不是过于简单等等。就只能是重点不突出, 主题不明确, 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写作教学的目的、作用及其指导方向。根据这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乡土情感, 激发写作兴趣。
浓厚的写作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小学, 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 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 课外阅读量少, 学生知识面窄, 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写来写去, 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反而越写越空洞, 缺乏真情实感, 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 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 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 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 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 赞美家乡。比如: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 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
2. 写作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注重文章的
关键词:阅读习惯;观察;感知生活;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与城市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基础设施以及师资一系列条件较差造成的。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现实背景下,教师与学校应该努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学以致用,做到语文服务于生活。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生活环境较为封闭,不能及时接触新鲜事物,语言积累资源匮乏,这些都导致农村小学生思维能力差,作文能力也差。要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阅读了一定的书籍,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才可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让语言表达更加充实完美。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学会用字、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收获写作的灵感与素材。小学生阅读资源的获得有以下两种途径:
1.课本研读
小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摘抄好字、好词、好句,深度学习课文内容,不仅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读懂文章并能有所收获,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2.课外阅读
农村小学生图书的储备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通过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同学分享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利于阅读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读的书多了,视野也就宽阔了,在无形中积攒了很多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会感知生活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无话可说、无文可写。要想达到下笔流畅、文思泉涌的水平,学生需要在平时多加积累,丰富自己的见识及思想,感知生活中的美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善于观察生活,融入其中,才能收获深切的感受。
农村小学生由于其自身接触面较为狭窄,身边的人和事较为单调固定,其对于事情的看法及生活的感悟也就受到限制。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多加思考,才能得出自己的感悟。其次,学生还要善于选择自己积累的素材,从中挑选有价值的独具特色的感悟,在写作时加以利用,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
三、勤动手、勤练笔,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足够的写作积累,都是为写作所服务的,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充实提高。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安排小写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日常的写作机会,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写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感受,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定格在纸上,也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可借鉴的素材;高年级学生可以采取读书笔记的形式,将读书过程中收获的感悟与心得写下来,这有利于加深自己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加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充实自己,具备足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要潜心教学改革,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及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3、加强协作能力训练。
【关键词】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害怕写作,“没有写的”“不知道写啥子”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内容往往千篇一律,虚假不实;语言干瘪无生气;缺乏想象力。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它能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自主行为。针对当
前农村初中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情况,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
首先,写熟悉的内容,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出,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难以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说真话,说实话。因此,作文命题应开放,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愿望,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的冲动。可以出一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个来写。例如:《我的妈妈》 ;《我的爸爸》 ;《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或者干脆出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作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此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此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结果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
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而由“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如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相关报刊、杂志单位投稿发表。如学生习作《我的“怪”老师》《抢电视》、《做一朵花的知己》等在《天全教育》上发表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有的还主动交给老师修改。还可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观察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更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有目
标,有顺序的观察事物。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清楚、流畅、准确地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
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靠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声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最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教师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写作必备的材料,如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千变万化的景物以及情感、哲理都是写作必备的材料。还可以按学生自己的喜好积累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名人名言、优美文段或篇章、一些历史事件或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3.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3.1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
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一段,是对景物进行细致、多层次、动静结合的描写。还有其他课文中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等。
3.2仿写名篇。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名篇具有用词准确规范、写人记事感染力强、写作特色显著等特点。仿写名篇,可帮助学生很快地吸收名篇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正确、快捷地进入写作正轨。我们使用教材中有不少名篇。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作文开头结尾的训练、写景写人的训练,等等。在开头和结尾写景方面,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和结尾都写景,又首尾照应且情真意切,在深化主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老舍《济南的冬天》在写景方面也非常突出,对学生进行写景训练不妨仿写这些名篇文章来练练。
3.3片断写作与整篇写作的训练。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片段作文练习。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好片段作文是今后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基础。片段作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暂时不考虑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布局等因素,也不求全,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局部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记一件事情的片段、写某一季节的特
定的景和物等。写作的字数、方式可不和统一要求。
其次是完整的作文练习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主题思想的提炼。作文必须根据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先定好主题思想。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一般而言,颂扬憧憬美好生活、弘扬高尚思想品德、批评不良行为等,都可作为初中学生写作文时考虑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当然,这些主题的形成都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表达“家庭成员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遇事多从对方立场作考虑” 的主题思想,就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如果平时学生多关注和思考生活,想想事件给了自己什么启发。那么,写作时要选定好主题思想就不难了。
第二、作文提纲的拟写。文章结构和材料的恰当运用能较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列提纲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文章要写多少段、各段写什么、用什么材料、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等等,都用提纲的形式一一地列出来。先列出提纲,然后再写作文。经过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作文写好了。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远远不只这些。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处农村的小学生从小活动范围有限,学生视野不开阔,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并不像城市孩子,而农村的小学教师还有一大批是从前的社请教师转正过来的,他们其中好多都没有受过严格的师范教育,虽说已具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法依然显出无法适应的迹象,比如,为了让孩子能在考试之中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不昔花大量时间让学生们背诵《同步作文》《作文大全》等里的范文,致使形成比较别扭的习作,比如:
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什么别人都有星期天,我却没有,每当我熬下星期五已经累得不行了,可您却给了我最大的压力,星期六不让我玩,就让我做作业,可是作业做的时间长了,也会让我厌烦。
……
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你却不让我去,后来我给我的几个朋友说了,是他们说服了你,你才让我去春游。
在路上我们蹦蹦跳跳的走着,我们玩了一会儿,就又到其他地方去,可您就是不让我去。
我就觉得很后悔,人家来了,说那儿的山多美水多美,当时我却为什么不能去,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搭了个公共汽车,我突然间看见了一片白菜,我高呼起来,好大的白菜呀!有的同学听见了哈哈大笑起来,骂我傻瓜,人家说那是花菜,顿时我脸通红,像布不一样。
妈妈,请你还我星期八,为什么别人有星期天,我却没有,我真的很悲哀,为什么哥哥可以去玩,我不可以,我每天放学,您就让我做作业,我想拥有一个星期天为什么那么难?
――习作《我真想有一个星期八》
这篇作文题目与其为《我真想有一个星期八》,还不如命为《妈妈,我想对您说》更为恰当。文不对题,却强拉硬拽,很显然在进入考场前小作者已经准备了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在于:(1)在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对待优秀范文的情况前,这种教法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时间结构,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2)破坏了正确认识作文乃至正确学习语文的观念,使语文的学习变得枯燥而没有生气。(3)虽然说我们可以在范文当中积累好词好句,但若教师对这篇范文的构思不加以引导,学生在考试作文中将生硬组织,甚至笑话百出。(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种做法严重的影响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在这类习作中,作者之所写乃他人的感情,自我已不复存在。
误区二:考试作文之中的片面字数要求
我们翻开一篇失败的考场作文,往往看到的是字迹密密麻麻,写了几页,细读之下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些段落东拼西凑,无法衔接,互无关联。细想之下,很是不解:既然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学生为何还要写这些内容?既然所写段落互无关联,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脑筋东拼西凑?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说起孩子的语文试卷时道:“我们家孩子的作文一个字也没写,难怪语文只考了40分,考试作文阅卷老师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写的越多分数就越高……。”后来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限于某些家长,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抱着这种态度对待考场作文,这也就不难解释前面提到的一些考场作文的情况了。作文教学陷入“篇幅”误区,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考场作文真正变成了劳而无功的体力活。
误区三:一步欲登天,方知作文难
很多一线教师都感叹作文难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老师们常说:有些学生你不管怎么样想办法,他就是写不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殊不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本身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错误要求,的确,一个三年级学生有时连一件完整的事情都难以用话语说清楚,更何况让他述于笔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片面要求学生多写,忽视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导致学生越写越不爱写,因为后一篇作文是建立在前一篇在作文的失败心态上来写的,没有成功感的写作,成了学生心头的一种障碍。
误区四:浮泛的写作辅导课
在好多偏远的农村小学,写作辅导课往往流于形式。在一堂写作辅导课上,老师读一篇上次作文中的优秀范文,接着另外布置一篇作文,再读一篇刚刚布置的要求下的范文,然后就让学生开始作文。这样的作文辅导课,只是流于形式的范文阅读课,教师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谈一谈范文是如何构思的,小作者细腻的心理就体现在作文当中,但参与这堂课的学生却浑然不知,我们可以从这篇范文中引发那些思考,还可以在那些角度再行文拓展,范文中有没有不足之处等等,在这趟习作辅导课全没有体现。
误区五:写作材料的“生米”现象
“春天的时候,白杨树的叶子好绿好绿,那棵大白杨树在我爷爷家门前,叶子大大的。
夏天的时候,大白杨树的叶子是绿绿的,看起来好美好漂亮,过了些日子,白杨树的叶子依然是绿绿的,而且越来越多。
……
白杨树就像北方的农民,我爱白杨树!”
――习作《家乡的白杨树》
关于写作材料的重要性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材料,写作就是一句空话,上面的这篇习作是典型的没有材料可写、小作者平时积累不多且观察不够仔细的一类,小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写白杨树的“绿”但白杨树毕竟不是松树, 反复的写白杨树的“绿”却不是为了突出它的这个特征,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作者并没有观察到白杨树的其它特征,一如“高大”“挺拔”“笔直”“实用价值”等,而作者却在文尾拿来《白杨礼赞》中的感情,在这篇习作中显得很生疏,读之,如揭开盛有“生米”的锅就吃起来一样感到生硬。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写作习惯,而且也达不到启迪儿童智慧的目的。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语文园地习作部分是这样安排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对于农村学生,对于世界遗产的了解仅限于课本和课堂老师的穿插的阅读材料,没有材料,如何作文?这时候学生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见于以上五个作文教学中的误区,笔者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反思,以期有益于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
反思一:合理使用《同步作文》
应合理使用《同步作文》《优秀作文》等书籍,学生在读一篇好的范文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它的写作角度,即切入点,其次想一想范文的构思,并要求学生要养成写作前先列提纲的好习惯,最后才考虑和学习这篇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在初学写作阶段,也不妨将范文结构放在其次,读完范文后让学生想一想所写事情是否有趣、是否真实,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体会、想法等,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反思二:宁可少些,也不空写
考场作文与自由作文、课堂作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考场作文除了要按题目要求写之外,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查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提取信息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真正体现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节成功的作文教学课,必然要从细微之处触动学生的心灵,也要在宏观对一篇习作进行把握,这即是作文的构思。在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至少粗略的构思前,切莫急着下笔,宁可少些,也不空写,作文犹如做人,要诚实,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感动读者,教育家赵谦翔说:“作文源于做人,复归于做人,此即以人为本。”
反思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培养思维
在小学三年级,可仅指导学生写片段,写一句话作文;四、五年级可适当学着描写、状物,写一棵树、一个人等,这时候学学生注意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观察景物;六年级可学着描述一件事,交代清事情的起落、发展即可,可适当穿插细节描写,用一两个常见的修辞手法,举行一次春游,写下他们在春游中的所见所想。丁有宽说:“高年级要求学生观察景物能懂得寄情于静,情景交融,展开想象;观察人物能抓住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2]在习作辅导课上,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帮助,少一些批评,使学生的写作信心培养起来,他们会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反思四:形式多样的写作辅导课
在范文诵读中,抓住闪光点,启发学生,比如有篇题为《童年趣事》的习作,写有一天小作者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剧《白蛇传》,看到电视上白娘娘的打扮,给自己偷偷的“化妆”的事,其闪光点就是作文选材有趣味性,真实生动地表达作者“自我”;教师的写作辅导课可选择成功与失败作文相互比较的形式,在读范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比较两篇习作的优劣;写作辅导课也可在户外去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作辅导课也可以设计一次活动,为校园除草,在山上植树,观看一次电影,让学生讨论从中获得的启发,并把它们写下来。
反思五:去什么地方找下锅的米
当学生苦于写作没有材料可用的时候,老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们的学生思维不够开阔,学生往往经历了不少事情却记住的很少,他们往往并不自发地、主动地对某件事情追根究底,除非那是一件足以引起他们好奇心的事。“然而,远非各种活动都是引人入胜、津津有味、饶有趣味的,因而并非都能自动引起儿童的积极动机。”当诸如《童年趣事》《最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作文题目出现时,他们很快会完成一篇习作,完成后才突然发现,所写的这件事并不是作者心里最有趣的,也不是最难忘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首先是学生急于下笔,其次是没有在那件最难忘的事情中提取最有价值的启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牢固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发挥作用的是意志动机――自我命令,自我促进,自我开导……”[4]写作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设计进行写作训练:(1)呈现一个简单的物体,一顶草帽,一幅画,一支笔,一双鞋等,让学生思维法散开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2)五、六年级可以设计让学生有顺序的写一写“我们的校园”“我的家乡”等。(3)从真实的记忆、学习的积累、交往的困惑、深刻的阅读中获得材料,先思考,直到作文的结构已在心中时再下笔,即做到胸有成竹,再落墨于纸。
小学作文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口头到笔头,从句到篇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偏远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认真、仔细、扎实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作文教学法。
摘 要: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教学中,紧紧抓住观一观、说一说、写一写、改一改这四个环节,学生的看图写说话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看图;写说话
其实看图写作在小学还不如叫看图写话更准确,看图写话是一项综合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说、读、写等能力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写话,一定要紧紧抓住观一观、说一说、写一写、改一改这四个环节,把看图写话写好。笔者就这四个环节简单谈一谈怎样指导小学生看图写话。
一、观一观
在这四个环节中,观一观是说一说和写一写的基础。只有观察仔细,才有可能说得出来,写得详细。笔者重点说一说怎样教小学生具体去观察。
1.按相应的顺序去观察
教师把图画展示后,一定先不要着急去提问问题,一定要先给小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聚精会神去仔细观察画面中每一个人物或者每一项内容,并认真思考图画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教师适当提问一下上、中、下三个写作层面水平的学生,看他们观察图画的效果如何,如果基本达到了,教师认为可以进行下一步,就可指导小学生根据图画的大概意思,按相应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可以由近及远;由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等等。学生如果一旦掌握了上面的各种观察顺序,画面一出现,孩子的大脑就会通过一定的思考,按相应的一种或者两种顺序去观察。
2.对重点人或者内容要详细观察
一般情况下,近处的人物图像大的为主要人物,远处的人物图像小的是次要人物,学会抓住图画的重点进行详细的观察。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中所描写的事物时,一定要思索并找出主要事物或者主要人物,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是主要的,其他的事物或人物是为什么是次要的。要围绕主要事物或者人物去说。笔者就以第四册基础训练9看图写话《游泳》为例说一下:笔者在点拨并指导学生找出主要人物是老师后,并让学生思考作答了为什么。然后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情等等,可以想象一下图中主要人物当时可能想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这样学生想知道的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就想急于知道答案,孩子们肯定会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二、说一说
说一说图必须是在完成前面认真观察并理解图画的前提之下进行的。笔者通过精心设计好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笔者分两步走的提问下,启发学生一句话两句话地把图画的意思说明白,说完整。第一是用自己心里想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图画意思。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看图写话,都是以人物故事和活动为主。笔者可以这样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在什么地方,有哪一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学生可根据笔者的提问,用一两句话把图画的意思说一下。第二是引导小学生按相应的观察顺序,以主要人物为中心,次要人物为辅,展开适当的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主要内容说具体清楚。例如《游泳》一图示,笔者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在老师的附近有哪几位同学,他们有什么神态,在做什么?通过想象,说一下老师是怎样教同学们游泳的,同学们具体学得怎么样?可从他们的表情、动作中,联想想象一下,他们会说啥?在做啥?在老师的远处还有哪些同学,他们在干什么?
三、写一写
看图写一写说话是在观一观和说一说的完成得比较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如果前两个环节做得比较好,特别是第二个环节一定要做好,写一写说话这个环节自然没有问题,因为能想出来,不一定能说出来,能说出来,不一定能写出来,对此也不能太草率。笔者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方法:首先,按前边观察和说话的相应的顺序,想一想应先写啥,再写啥;其次,要抓住重点人物或者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主要人物和内容先写具体;再次,孩子们嘴里怎么说的就怎么去写,尽量把图画的意思说清楚,句子比较通顺就行,对于可能用到一些不会写的字或者词,尽量用近义词来代替,如果实在找不出可以代替的话,可以用汉语拼音来代替,但过后一定要查字词典把不会的字词弄明白;最后,尽量不要老用逗号和句号,适当用一点其他的标点符号,字要工整。
四、改一改
就是修改一下看图所写的话,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这一个环节不光学生忽略,老师也会忽略。学生先读自己写完的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笔者先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看图写话的重要性,再有计划地实施这一过程。笔者以三种修改类型为主:一是学生自己读,重点是内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没有错的标点符号;二是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指出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三是分小组修改,集中小组的智慧,可以一次对小组内一到两个写话进行修改,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全修改,根据时间而定。
参考文献:
罗丽娜.农村小学看图作文教学琐谈[J].才智,2008(24).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剪纸教学01-12
浅谈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12-22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06-2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农村中小学论文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论文09-10
小学生口头作文写作教学09-18
小学童话写作教学案例07-13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论文09-06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