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精选12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反思的概念、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思原则的分析阐述,提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关键词:反思能力反思意识
一、什么是反思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他还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实际上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就指出过反思理念,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这么说,中西方的教育家都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稳性和自动化特点,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老师提醒或分析时,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低,效果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的意义方法之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能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自已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1、在纠错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有许多错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请学生一起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同学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例:向V ml 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a mol Cl2,结果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错误解法一:(少数几位学生的解法)
由2Br¯+Cl2= Br2+2Cl¯
得到C(Br¯)=(2×2a mol)/(V×10L)=4000a/V(mol/L)
所以C(FeBr2)=2000a/V(mol/L)
错误解法二:(大多数学生的解法)
由2FeBr2+3Cl2=2FeCl2+2 Br2-
3得到C(FeBr2)=(2×2/3×a mol)÷(V×10L)=4000a/3V(mol/L)而对学生的这种错误解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①解法一错在哪里?(此种解法没等教师分析,立即被大多数学生指出错误之处。)②既然Fe也要被Cl2氧化,那么Fe与Br¯被氧化是否有先后?哪种离子先被氧化?
通过对这二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当Br¯被氧化50%时, Fe已全部被氧化,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解题能力的提高。
2、设计变式题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所以设计一个由浅至深,逐渐深入的问题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例:在25℃时,用铂电极电解一定量的Na2SO4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a mol气体,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变式:在25℃时,用铜电极电解一定量的Na2SO4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a mol气体,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好奇的对它进行比较、分析,虽然阴极都是析出a mol氢气,但是阳极材料的不同将使阳极的电极反应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电解消耗的水不等。通过对这组变式题的反思,将使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3、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还有在每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 3 2+2+2+-
3师可以提出几个反思性问题,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和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对比、反思,深刻领会在有机化学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产物不同,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应站在如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角度上,对实验的原理、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法设计,让学生进行动手、思考,从现象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如:在进行铜锌原电池实验时,不但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上也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教师不应对这一现象回避,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锌片上也会有气泡?实际上锌还是能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还有锌片不纯产生微电池也能使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反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解题技能的反思指导,如:这个问题以前碰到过吗?此题在考查什么知识?此题中的条件如何有机的串联起来?还能有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吗?“题后三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长期坚持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总之,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反思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冯涛.运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反思的策略化学教育2003年
第7、8合期
4、王建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一、反思学科特点, 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来完成的, 通过反思化学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即从一般到具体的序列关系、因果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及相互渗透关系, 能使学生深刻掌握要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反思化学教材的编排体系, 即以理论为主线, 以元素化合物为骨架, 遵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再由理论指导认识, 从结构推断性质, 再由性质决定用途的一系列逻辑关系, 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形成脉络;通过反思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能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在平时的教学中, 若要求学生结合学科特点, 在反思中建构知识, 能使化学知识有效地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在复习教学中, 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点—知识面—知识网”的递进关系进行反思, 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二、反思解题过程, 优化思维训练
通过一些典型的习题训练, 要求学生作如下反思: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密?解题方法是否新颖?解题结果表述是否完整?还能有别的解法吗?通过解题反思训练能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辨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 在标准状况下, H2和CO的混合气体7L, 质量为2.25g, 试求H2和CO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通过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反思, 总结出此题可通过设质量、设体积、设物质的量等方法求解.
三、强化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反思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没有求知欲也就谈不上反思.问题促进反思, 反思是产生问题的源泉, 问题和反思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教学中, 要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以问题来促进反思, 通过反思来生成更多的新问题, 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反思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例如, 在学习氯气时, 可提出以下系列问题:①日本侵略我国时, 使用过氯气弹, 使成千上万的中国军民惨遭毒杀.在战场上氯气弹被称为杀人不见血的“魔王”, 由此你能推知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②根据氯气的原子结构, 你能推知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③战场上为防止氯气的毒害, 常用稀碱性溶液浸过的毛巾捂住口鼻, 你又能推知氯气有哪些性质?④ Na2O2、H2O2有漂白性, 氯水有漂白性吗?⑤制取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 (浓)
四、开展反思活动, 培养反思习惯
开展反思活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即鼓励学生写学习日志和进行自我评估.学习日志可以是随感、周记、月记或学期总结, 是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记录, 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得失和心理体验等.研究表明, 学习日志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 它是智力组织和受过训练的大脑的核心.元认知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 而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因此, 开展自我评估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状态, 走出困境和迷茫, 还能对自己进行自我导向和控制、自我促进和激励.自我评估的形式有个人反思、小组互评和师生互评.在教学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诊断, 对学习任务及完成情况、学习策略、学习中的自我认识进行分析, 以实现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
五、介绍认知和思维策略, 提高学生反思技能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有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反思五步法,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指出过反思理念,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中西方的教育家都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
1.反思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反思是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反思。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稳性和自动化特点,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老师提醒或分析时,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低,效果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的意义方法之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2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能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2.3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自已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3.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3.1在纠错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有许多错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请学生一起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同学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例:向V ml 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a mol Cl2,结果溶液中有50%的Brˉ被氧化,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错误解法一:(少数学生的解法)
由2Brˉ+Cl2= Br2+2Clˉ
得到C(Brˉ)=(2×2a mol)/(V×10-3L)=4000a/V (mol/L)
所以C(FeBr2)=2000a/V (mol/L)
错误解法二:(大多数学生的解法)
由2FeBr2+3Cl2=2FeCl2+2 Br2
得到C(FeBr2)=(2×2/3×a mol) ÷(V×10-3L) =4000a/3V (mol/L)
而对学生的这种错误解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①解法一错在哪里?(此种解法没等教师分析,立即被大多数学生指出错误之处。)②既然Fe2+也要被Cl2氧化,那么Fe2+与Brˉ被氧化是否有先后?哪种离子先被氧化?
通过对这二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当Brˉ被氧化50%时, Fe2+已全部被氧化,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解题能力的提高。
3.2设计变式题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所以设计一个由浅至深,逐渐深入的问题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例:在25℃时,用铂电极电解一定量的Na2SO4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a mol气体,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变式:在25℃时,用铜电极电解一定量的Na2SO4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a mol气体,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好奇的对它进行比较、分析,虽然阴极都是析出a mol氢气,但是阳极材料的不同将使阳极的电极反应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电解消耗的水不等。通过对这组变式题的反思,将使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3.3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还有在每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反思性问题,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和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对比、反思,深刻领会在有机化学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产物不同,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
3.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应站在如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角度上,对实验的原理、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法设计,让学生进行动手、思考,从现象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如:在进行铜锌原电池实验时,不但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上也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教师不应对这一现象回避,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锌片上也会有气泡?实际上锌还是能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还有锌片不纯产生微电池也能使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反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解题技能的反思指导,如:这个问题以前碰到过吗?此题在考查什么知识?此题中的条件如何有机的串联起来?还能有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吗?“题后三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长期坚持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总之,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反思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冯涛.运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反思的策略.化学教育,2003,(7、8合期).
摘 要:体育课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都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着重分析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若干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
一、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文明的仪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严谨、合理的教学手段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对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影响
体育教学过程是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的过程。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能力等特点。教师要认真备好每次课,合理掌握学习进度、难度,并适当控制好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依据教学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用一定的教法手段组织教学,诱导学生逐步找到良好的“感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心理状态对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影响
1.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动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习的成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注重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情感和注意力。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它是因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验。当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得到实惠和满足时,往往产生肯定的情感,表现为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一旦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体育锻炼当做自己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全身心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即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自己的练习,所以,只有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正确、较快地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
3.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思维和性格。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体。体育教学也是一个有“影响”的教育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身体素质,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4.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情绪和意志。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情绪体验是鲜明强烈、复杂多变的。研究证明,情绪体验是影响练习质量和运动成绩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愉快感、轻松感、满足感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强烈动机。
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通常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纪律性、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1.注意教师本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知识的提高,并坚持经常性锻炼身体。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的形象,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积极影响。教师精心备课,上好每节体育课,注意课堂形象。大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不仅受教材、教法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教师语言、行为、态度及情绪的影响。大学生一般喜欢和敬佩拥有渊博知识、高超技能的老师,喜欢关心、爱护、体贴的师长,爱屋及乌,学生也必然喜欢由该老师上的体育课。可见,教师的形象与教法十分重要。教师应精心备课,深入了解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尤其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堂体育课。
2.在体育活动中应经常给学生讲述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意义,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与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明确学习目的。举办课外体育讲座。内容如: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发展史,各单项运动的演变过程;各种比赛规则和裁判法,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课余锻炼的自我保护措施与手段;等等。这些内容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举办这些讲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思想观念与学习动机,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体育教育和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且具有新颖性。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在掌握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首先,应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全面了解学生对锻炼身体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据此开设各种能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选项课。其次,在教法手段运用上应力求因材施教,合理设计与安排教学步骤,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从而不断地激发并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爱好与兴趣。
4.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效果,使之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以利鼓舞斗志,增强信心,了解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激发进取精神。运用表场和批评手段。在练习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步及存在的差距、不足都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和善意的批评,这时教师的情感态度往往能起到“强化”或“控制”的作用。
5.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气氛,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没有压抑感。教师对学生不要过于严厉,教师应以朋友或同学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必要的活动,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和指导,特别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能嘲笑,应组织学生一起观摩,评议学生的运动表现,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引导学生把别人的成功看成自己的成功那样感到高兴,从而使学生都能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平等互助地学习,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6.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视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等个体差异,于每次课中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这既可避免条件好的学生“吃不饱”,又可使条件较差的学生能通过努力,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体育课应该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各显其能,气氛活跃。
7.运用比赛的竞争机制。体育活动中,合理运用竞争机制,可以活跃气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运动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绩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以达到坚定信心、奋发向上的目的。
三、结语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体育在高等教育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组织教学,并在体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使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所独有的乐趣,并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杜晓丽.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影响[J].才智,,(3).
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中学 黄丽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探究欲望
1、做好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初三伊始,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她是即渴望又害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科学,克服畏惧心理,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个个新奇的实验现象看得学生目瞪口呆,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也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在其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实验结论中去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认为那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激发学生探讨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装置展示会”,并由各组代表介绍其装置的优点,再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最后选出一套最合理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和磨炼,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喜悦。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合理安排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和实验层面上。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查阅收集资料、讨论、制作设计、数据处理、小组学习竞赛等都是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课堂、家庭、社会都可以成为探究活动的场所。而在处理教材的相关栏目时,我们也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例如:在“家庭小实验”中,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塑料保鲜膜对水分蒸发的影响等,必须完成;对“调查与研究”中的内容,我们重点放在“我们周围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使用化肥的情况”。学生通过调查与研究,写出了“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等调查报告,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
报告一: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
我们学校所处的金星镇位于女儿河畔、乌金塘水库的下游。作为葫芦岛市部分居民饮用水源的乌金塘水库,位于市区东北35公里,建于1971年,位于山地峡谷之中,拦蓄女儿河,水面面积12万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有“塞外小洞庭”之称。然而,现在的乌金塘水库已风光不再,接连的干旱和污染使水库水位下降,水质不达标,生物锐减。目前环保部门已经向葫芦岛市政府提出建议,将乌金塘水库由饮用水改为工业用水。是谁在让他们哭泣?对此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是钼矿弄胀饮用水源!据环保部门分析,水库的水中金属钼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3.7倍。水库中的钼是从哪来的呢?据了解,乌金塘水库上游十多公里处,是全国著名的钼生产基地---兰家沟钼矿,而流入乌金塘水库的最大河流---女儿河的支流流经这些钼矿。据环保部门分析,乌金塘水库里的钼,大多数来自钼选场。„„
报告二: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地!
连山区金星镇地处女儿河下游冲积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是连山区乃至葫芦岛市无公害蔬菜的主要产区之一。由政府出资30多万元进行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和环境检测。目前,全镇绿色无公害基地已经发展到了3万多亩,其中棚菜面积达5000亩。„„
所谓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农药、肥料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达标标准。使用的肥料主要是各种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等:农药主要选用多菌灵、白菌清等药效高、污染小的品种。不仅使人们吃上放心的蔬菜,也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了最低限度。蔬菜大棚协会成立以来,对今后棚菜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依靠科技致富,全力打造绿色品牌。我们知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将会对水造成严重污染。如果没有“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限度”的意识,金星的农业生产会不会也成为我们的污染源呢?
三、对“活动与探究”的进行处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反思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江苏 宝应 钱春艳
摘要:反思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体现。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学习能力;教学效能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可见,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高中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方面,已经做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如何将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自我反思能力运用到数学学科学习活动中,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人现结合近年来教学探究心得,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进行简要阐述。
一、设置探究分析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 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 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二、开展问题辨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问题: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 是其前n 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吗?
这是一道“数列”方面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评讲时,设置了如下的解题过程:解:当q=――1,k 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
当q≠――1 且k 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探析评价活动,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认为该问题“忽视公比q=――1 这一条件”存在不足之处,并表达了自己对问题解答的见解。其正确解题过程如下:
已知{an} 是等比数列,Sn 是其前n 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吗?
解:当q=――1,k 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 不成等比数列;
当q≠――1 或q=――1 且k 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
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析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反思分析活动,实现了问题评析和反思训练相互融合的目标,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反思全面性和实效性。
三、创设经验总结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如在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知或化简”内容“无条件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和解答方法的总结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有部分学生得出“可以采用化为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和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元、求知”),然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活动认为,还可以采用“化为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求值”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的学法得以强化,知识得以回顾,经验得以巩固。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反思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反思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在反思活动中到显著提升。
一、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 要重视物质性质教学, 更要重视物质性质的应用, 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注重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如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 联系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联系当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并努力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说明、解释周围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 强调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不应为讲化学知识而讲化学知识, 不应为讲理论而讲理论, 理论最终为实践服务, 要尽可能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
课堂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讲授与培养自学能力相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寻找答案;或者,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验室, 走向资料室, 通过努力,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二是学生自学教材, 提出问题, 由老师解答, 两者互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富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回答, 给出最佳答案, 并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颜色、状态、变化、气味、质量改变, 不仅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停留在感知基础上, 而且要求观察记录结果, 并加以分析, 作出合理解释, 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排除荒谬, 纠正错误, 发现真理, 从而获得认识上的突破, 取得认识上的飞跃。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中只有做到手、眼、脑并用, 能顺利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改变学生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现状, 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 重理论、推理、计算, 轻实验及实验设计、过程, 从心理上给学生尝试机会, 给了学生实验成功的乐趣, 以及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 注重对教材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的挖掘, 更有助于创新教育。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史中涉及的四大发明, 其中有两项就是化学方面的成就, 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 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 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 离不开化学和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讲解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能源利用、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食品、化学与卫生用品、化学与洗涤剂、化学与衣着、化学与护肤品,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 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义务的自觉性, 增强环保意识, 造福后代子孙。
五、利用科学家的创新成就, 激发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化学;意识战略;思想运动;反思性
人类的一种意识战略,一种思想运动我们称之为反思。学生在学习思想进程中把本身的认知和学习本身当作思考的目标这就是反思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反思性情绪特点能够如期进行,应当对于学生的自我和学习活动实行不断的积极、跃的谋划、检查、审核、反馈、操纵和调节的能力。
1 关于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影响力
1.1教学改革对于训练学生反思能力的作用
学生化学革新的学习方法的根本要点的改变是新一代的教学革新,想要达成学生对于酿成科学涵养的目标应当改造其学习要领。在讲课进程中老师指引学生进行训练反思能力的手段有主动思索、协作学习和探讨学习。想要真正领悟化学世界的实质,主要取决于加强反思并学好化学,理论深邃、类别繁多、化学现象变化多端都是用来描述化学的。
1.2训练学生反思能力对于学习的必要性
教育的四大支撑之一中懂得学习的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明确提议。并非临摹应用,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是学习的关键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知识教育是应当明确意识到的,然而传统手段和教学模式被淘汰了,因此教育知识理应持续进步。真正懂得学习的学生需要具有反思的能力。在教育学生方面老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手段,反思就在其中。
2 训练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
2.1鼓励学生的化学反思动力
(1)老师应当在所营造的优良的反思环境中完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做到自主发问、乐于思索、勤于反思,在这种反思的环境中教学生能够学好反思,怎样反思。
(2)若要使学生不仅乐于反思,而且使其在反思中感受到愉悦并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讨论思索的领域里,最终达到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找寻问题、反思问题、处理问题的效果。
2.2教师应当重视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
在训练学生反思能力的前提下,老师应当先注重训练学生化学反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个观点被实践,是当学校老师开始关注之后,只有这样学生各个期间的反思性学习才会有效的被观测,从而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训练。另外,为了使学生反思教学的成果和训练成功率得到提升,老师在训练学生反思的教学之前应当自身先实行反思性学习。
2.3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掌握反思
老师通过化学单元复习中引导学生自发的反思状况,这样能够使学生小组议论的同时实行反思归纳,对于各个角度的知识理念剖析的更明确,从而让学生描述对于了解知识反思的个人意见。为了使学生达成在知识领域上“知其然,其所以然”的效果,学生利用单元反思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身的思维理念中制造新的知识概念,从而使学生的学生化学反思能力提升,并实现“书越读越薄,理论越学越清,知识越来越精”的效果。
2.4如何将化学知识和反思手段相结合
(1)学生在打算接纳新知识实行反思时,这节课学习什么?应当记住什么知识?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关联?这些是老师应当教导学生反思的。进而学生应当依照自己的现实状况,拟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规划并选取适应的学习方式。
(2)“如何能更好掌握知识点”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新设法。对于知识贯通自己是如何领会的?和其他同学想法的相同吗?为什么?从彼此的迥异方面我学到了什么?老师讲述的知识点中哪些是我没预习到的?又有哪些知识点是我不明白的?”这些说明了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对于反思问题需要实行调整、监视。
学生本身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方法、以及对成果实行自我点评,也就是对于学习阅历和后果的反思被称为学习知识后反思。学生学习知识后反思就是对自身的缺点实行分析,例如:新知识的构建是什么?自己理解了哪些知识?预习时想处理的问题处理了吗?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组成方面慢慢养成学习反思的好习惯,并训练学生良好的反思能力,应当要求学生在学生知识的前、中、后阶段进行笔记整理从而构建完整的化学学习方案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
2.5将思想导图应用于学习中
在学习各个阶段都会应用到思想导图,在复习中作用最明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行于复习过程里面。第一,学生明确题目与要求,构出自己的思想導图;第二,为了相互探讨实现启迪和补充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第三,在班级中指出各个小组的结果并实行研究,触动灵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增强自己思想能力和反思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重复接触各种的思维导图,吸取其中的益处和合理自己改革的地方。
总之,学生恰当运用反思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确领会自己学习胜利和挫折的理由,对于学习知识也具有影响力,创造出各种踊跃反思的学习方法。所以,为了创造适宜将来发展新时期的人才,并促进学生全方面的进展,让学生利用反思进行讨论、探究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汲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楼松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J].物理通报,2009.7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许多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本文从与我们每个人生活都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分析了其中包含的化学原理,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化学知识.
作 者:杜秋桢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第二职业中专,河南巩义,45127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20关键词:生活 培养 化学知识 能力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诱导学生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本文从激发“敢问”的勇气、培养“乐问”的兴趣、教会“会问”的方法和训练“善问”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方法 提问 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不太进行反思和提问,很多人通常“没有问题”,有了疑惑不知道怎么把问题提出,或不愿意问。课堂上学生提问时往往会产生 “我提的问题行吗?”“我提的问题会不会太浅?”“同学们会笑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等顾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营造民主的气氛,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上的距离,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有什么话都能说,有什么问题都能问。
一、激发“敢问”的勇气
我曾经上过《空气》这节课。这个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知识在其他科目也有学过。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来达到学习目标呢?上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这节课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场面和效果。下面是一些讨论的片段: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对空气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大家都能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吗?
生1:我知道高空上的空气比地面上空气稀薄。生2:你怎么知道呢?
生1:是物理老师说过的,你忘了啊? 生3:我知道,是“温室效应”。生4:怎么讲?它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3:杂志上的资料说,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多。
生5:对,电视上有报道过。北冰洋的冰不断融化,海平面慢慢上升,以后一些沿海的城市还可能会被淹没呢!
生6:那怎么办才好啊?应该怎样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呢?
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情绪使得这节化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不应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能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应该是对学习动力的唤醒,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等。
二、培养“乐问”的兴趣
(一)创设认识矛盾,激活思维,让学生想要提问。
在认识问题的进程中,产生认识矛盾,可能有两种心理状态,要么知难而进,要么知难而退。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种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难而进。当学生面对认识性问题,急于解决问题,但用已所学的知识又无法解决时,便产生了一种主动探索的动力,这时学生处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
例如:讲授金属元素《钠的性质》时,首先提问:“钠是一种金属,为什么不能用像铁、铜一样的方法放置呢?”此时学生产生了认识矛盾,我用镊子夹着刚切开的钠块让学生看现象,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交流。结果,他们发现第一和最后一人观察到的现象有很大区别。“为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有不同呢?”学生很容易就有了这样的疑惑,并打开了思维。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钠是活泼性金属就容易了,自然也会想到钠的保存问题。于是,有同学提出:“钠如此活泼,那我们应该怎么保存它呢?”我让学生看《化学必修1》书本39页的图3-3,那是一幅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图片。顺理成章就会想到和提出一些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钠为什么能保存在煤油中”等。这种学生由认识的矛盾,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想要寻求答案的提问,符合认识规律,易于学生理解,能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作为化学老师,课堂上不应只局限于教学生怎么做,应创设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展示实验室里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溶液)
师:实验室里有已知浓度的碱液,请你想办法确定这瓶盐酸的浓度。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学生考虑此问题的出发点测定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遇到并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A.已知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密度是多少? B.计算质量分数很不方便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 ·······
此时我加以引导:溶液的取用一般是量体积,而初中所学的浓度的计算则需要知道质量,我们前面的课学到物质的量,你通过练习想到了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怎么的物理量来简化计算和实验?
学生提出:有没有一个物理量能确定一定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这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就引出来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
再如:讲授《盐类的水解》一课时,演示了用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后进行泡沫灭火的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泡沫冲出”,希望我尽快作出解释,这时我进行如下引导:大家要从盐的类型,平衡这方面去考虑,能想到什么?有什么疑惑需要解决?于是,学生相互讨论起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A.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B.碳酸氢钠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存在怎样的平衡? C.两种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影响? D.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会怎样?
可见,在教授新知识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
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地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产生质疑。教师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它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还让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
三、教会“会问”的方法
波利亚曾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问的问题,将来由学生自己也可以提出。”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就问题而言,整体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认识性问题(即是什么);分析性问题(即为什么);平息性问题(即怎么样);创新性问题(即怎么办和怎么变)。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以“认识性问题”为例:化学科的一些概念、术语都可提出认识性的问题。老师在复习一些记忆性知识的时候,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老师讲到筋疲力尽,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那该怎么办呢?例如:高三复习化学基本概念专题时,我把学生每两个人分成一组,让他们互相以老师的身份给对方提问,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能像老师一样问问题,学生显得很是兴奋,于是七嘴八舌的开问:什么叫化学变化?电解质是什么?什么是离子反应?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丁达尔效应是什么?······,他们互相提问大约20分钟后,我再将整个专题的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像考试做试卷,再评讲试题一样,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通过提问复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章节复习结束后,紧接着我出了一套专题练习加以检验和巩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以“分析性问题”、“创新性问题”为例:讲解《铁生锈》时,为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考虑铁生锈的各种情况:(1)容器在潮湿处易生锈,在干燥处不易生锈;(2)涂有保护层或电镀过的铁器不生锈,而放在空中的“裸”铁器极易生锈。有这些生活实例做铺垫,学生们很容易提出以下“为什么”的分析性问题:a.为什么那些不同环境状况下铁器生锈的难易程度不同?b.是什么影响了它?到底是怎么变的?发生了哪些反应?在这恰当的时机下,我再提出假说,让学生充分讨论:(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铁与水的作用的结果;(3)铁器生锈是因为空 4
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假说(1)成立,那么在干燥的条件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假说(2)成立,则铁在水中,与空气隔绝环境中也能生锈;如果假说(3)成立,那必须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条件时,铁才能生锈。
不难发现,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学生思考、提问的方法得到了培养。它变传统教学的重复熟记式学习知识模式为学生独立智力活动掌握知识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四、训练“善问”的能力
“授人之鱼,供一饭只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苦思冥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也就是老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联想对比法,归纳推理法来提出问题。逆向思维法是根据原有的知识,从知识的反方向去思考提出的问题的方法。联想对比法是根据已学习的内容通过联想旧的知识,通过联系和区别的对比方法提出问题的方法。归纳推理法是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逻辑推理去提出新问题的方法。
以“联想对比法”为例:
例如:有如下一个实验习题:怎样用三种最好的方法制取CaCl2 溶液?我们提出问题之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制取CaCl2溶液可能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每种方法都有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各组分头进行实验,对每种实验方案都要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然要舍弃实验步骤复杂、原料成本高的、产率低的方案,最后找到三种方法:CaO、CaCO3、Ca(OH)2分别与盐酸反应制取CaCl2溶液,这三种方法实验步骤最少,原料成本最低,产率最大。学生通过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经过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5
进行创新思维的经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从“提问者”向“被提问者”转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的主体、提出问题的主体、解决问题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让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把问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变“老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师生共同讨论、辨析、探究,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等编著.现代认知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
[2]曾义城.高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调查报告[J]HH化学教育,2002,(06)[3]陈世华.化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化学教育,2002,(03)[4]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5)
[5]李锦云设问导问导疑析疑—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培养途径小议[J];课堂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年21期;26-28 [6]贺炜.化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8)
关键词: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课外教学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日常的教学活动,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想象,勇于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做结论、下定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看到了创新的成果,而且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创新过程。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养和支持。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欲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在讲授化肥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设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应提高化肥产量;而化肥产量的增加必须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要解决粮食问题,只提高化肥产量不行,必须创新,使学生联系到: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农村的秸杆还田和燃料沼气化以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就是说在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提供知识的背景和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发现及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新理论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的。也可以说,化学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行化学探索,发现新问题、新规律、新物质的历史。化学教学时,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从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尤其突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做到:
1、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生学习了制氢气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室制CO2的实验。可首先问学生产生CO2有多少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再让学生选出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求同思维,最后,让学生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设计出CO2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
2、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如为了保护环境,对课本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勇于评判,也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避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重视通过学习的发现过程来生成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把课内实验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展实验时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实验空间,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实验内涵,把实验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介绍氧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后,让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自行设计制氧气的装置,甚至可以充分利用家中的器具,设计出类似的装置,让学生开展竞技活动,让他们自行上台演示自己的成果,然后介绍设计的原理,这样在发现中学习,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选择,可让学生回家继续做些探究性的试验,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以作其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三、重视课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学生分组绘制一份“化学报”,要求有刊头、有插图、有所学的化学知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形式可以各异,内容可以不尽相同,格式不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自己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创见,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课外布置作业,教师应把化学习题和作业变成训练和应用。现代的习题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性、可操作性、群体性。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要留意和学习现代化科技和现代生活知识,并不断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把作业改为生活小实验,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作业具有趣味性、合作性、开放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载体,积极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常汝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一、培养兴趣, 养成预习习惯, 学会简单的自学方法
预习是主动探索, 在预习过程中需要主动地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的内容, 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 增大思维量, 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预习实践训练, 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才能培养其自学能力。
对于高一新生, 每节课开始讲课前, 我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将要学的课本内容看一遍, 然后师生一起讨论, 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普遍感到学得懂, 学得会, 愿意学, 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及时总结前一段学习的得失, 让学生明白自己进步的原因和尚存的不足, 明确提出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坚持预习, 养成预习习惯。在这期间, 我将下一节课的预习提纲在上一节课结束前提供给学生, 将预习提前到课外。上课时, 再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温习预习内容, 并请学生介绍预习情况, 及时表扬预习效果好和认真预习的学生, 学生普遍行动起来, 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亲身感受到了预习的好处, 预习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在预习中慢慢地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自学方法。
二、加强系统小结, 使基础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化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每学完一节或一章内容时,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归纳、小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 形成认知结构, 而且还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只有将知识程序化、结构化、网络化, 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的过程, 本身就是很好的自学能力的训练过程。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归纳, 还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自觉把握思维方向, 促使自学能力向更深层次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这一章的内容后, 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章小结:请按硫的化合价顺序, 以“硫的单质——氧化物 (重点二氧化硫) ——酸 (重点硫酸) ——盐 (硫酸盐) ”为主线, 归纳主线上每种物质的性质, 并以主线上的物质为基点, 向外延伸, 形成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
三、精选习题课的题目, 把课堂还给学生
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 都离不开做习题。陈旧的做法是题量大、强度大, 机械地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 学生思考的时间少、空间范围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违背学生认知规律, 讲授内容和训练习题过深、过难;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 一味地拔高, 甚至抛开课本讲难题, 做难题, 造成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甚至丧失信心和厌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要把习题量减下来、把习题难度降下来。教师要精选习题, 在习题讲评前,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 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 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如高二化学课本中每一章内容之后, 都有一个复习题, 这些习题题量较大, 难度要求也不同。如果单靠教师讲评, 这些习题起码要讲两三节课, 而且学生听两三节课下来, 也会觉得乏味, 效率不高。所以, 在进行习题教学前, 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十个学习小组, 每组6至8人, 再从复习题中精选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先做, 在做题时每个小组先在组内“兵教兵”。上习题课时, 每个小组负责讲评1~2道题, 由小组推选出的代表上台, 或讲解, 或板演, 如果一个学生讲解不清楚或讲错, 组内其他同学可以立即补充或更正, 或者提出其他的解题方法。几次下来, 学生的胆子大了,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自信心也增强了, 学生在讲台上可以自由发挥起来, 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障碍时解决的方法和所用资料, 提出做题中一些需要老师解决的问题。我注意听学生发言, 对于学生完全能解决的问题, 我不再重复;对于学生讲解不清的疑点,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当即解决问题, 决不留到课后。因为人人有机会当小老师, 课堂上气氛很活跃, 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这样的习题课学生能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推荐阅读:
微课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2-07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2-04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07-27
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1-20
谈生物化学实验课与学生能力培养论文07-22
生活化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10-29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09-11
游戏化学习理念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