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让学生敢问

1) 营造氛围, 大胆提问。小学生思想活跃, 求知欲旺盛, 好奇心强烈, 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否萌芽, 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数学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 不理解的问题, 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 新的问题。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先出示一个三角形纸板, 然后提问: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什么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他们会针对本课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怎样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求?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会在问题的带领下, 不知不觉去探究新知。

2) 学会倾听, 懂得尊重。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比较强,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时, 一旦出了一点问题, 其他学生便急不可耐, 手越举越高, 甚至站起来, 扯大嗓门:“我来, 我来。”此时, 发言的学生往往感到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因此, 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教会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 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让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别人说完后再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我还对数学课堂做了这样的规定, 即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不用举手, 不经老师的同意可以直接质问老师或者发言;同学提出不合理问题时, 不可以嘲笑, 产生不同意见时不可以攻击对方。通过训练, 听者更专注了, 发言者更自信了。

3) 正确评价, 有效激励。让每个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 还在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学生尝试提问时, 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确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的有些问题是很幼稚的、离奇的。这时, 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一闪即逝的眼神, 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并要及时挖掘学生的可贵之处。如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你很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鼓励, 进行真诚的表扬。还可以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 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去捕捉“问”的契机。

2 让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 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 是探索问题的源泉。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 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 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 让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 投其好而行之, 学生不仅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位置与顺序——前后”一课, 在教学时,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 老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一个好消息, 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 我们一起去为运动员加油, 好吗? (这时学生兴致很高,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接着出示森林运动会比赛现场, 这时孩子们带着头饰, 挥舞着小手, 齐声喊着:“加油!加油!”老师一个手势, 小动物便停止了前进, 这时老师问:“孩子们, 你们看见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看见松鼠跑在最前面, 有的说看见松鼠得了第一名, 有的说看见蜗牛跑得很累, 它在最后……老师接着追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 他们的前后位置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思索了一会儿, 一个孩子说:“小白兔可能排在第二, 因为小白兔离小松鼠最近, 只要小白兔使劲追, 就能超过小松鼠。”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 乌龟可能跑到小白兔的前面去, 因为小白兔太骄傲了, 睡起了大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这些问题,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并在观察、交流中, 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前后的位置关系。

又如,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 我为学生创设了“小小玩具店”开业情境, 让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 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当出示6种可爱的玩具时 (并标上价钱)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他们很想玩这些玩具。这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打开信封, 拿出里面的人民币: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根据人民币的总数购买自己小组喜欢的玩具。在购买玩具的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人民币的总数和所购买玩具的价格, 试着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提示, 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了, 问题像连珠炮一样炸开了:我们组一共有35元, 买一个“恐龙”要用5元, 还剩多少元?“洋娃娃”比“大象”贵多少元?“大象”比“洋娃娃”便宜多少元?我只有10元, 想买一个洋娃娃, 还差多少钱?……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为探索故事中蕴藏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给多少空间就有多少创造, 课堂上我们把探索的时空还给学生, 学生的探索、发现是惊人的。他们不仅能根据具体情景提出现实的、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 而且对同伴提出的数学问题也有极高的解决兴趣。

3 让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经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 提问并不容易。由于小学生知识能力有限, 一开始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肯定有很大的困难, 他们或许根本就不懂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也不会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更不要说能质疑问难了。所以, 我们必须为他们做好示范, 教会学生提问。如: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 老师就说:“小朋友没有问题, 老师倒有一个, 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呢?”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后, 马上引导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呢?学生提出后, 老师要及时评价、表扬。这样的教学重复几次后, 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合理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时, 我们不会放松其他学生, 当有学生能按要求提出问题后, 老师立即进行评价与激励:某某小朋友提的数学问题真有价值!与数学家提出的差不多, 我知道还有小朋友愿意当小数学家, 也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 我让学生学会找“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所必须的条件”, 在老师三番五次的示范、训练、引导与鼓励下, 学生不仅喜欢上了提问题, 而且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完整、贴切, 还具有数学味了。如“某班男生30人, 女生20人”, 具备两个条件的题, 他们就会提这样的问题:“男生和女生共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现在还可以提出更难的问题, 如“老师买了45朵花, 一人发一朵, 够吗?”

4 让学生善问

1) 质疑权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时, 我们不能就此罢手, 而要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培养学生不要一味地崇拜老师, 迷信教材, 相信班级里的优等生, 要善于发问和怀疑。因为老师也是普通人, 也会犯错的。而教材也是一些人编写的, 难免有不好的地方。比如, 关于“0是不是自然数的问题”教材就作了一次修改。当学生对教材有怀疑的态度时, 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因为这是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关键。因此, 在课堂上, 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 你刚才说错了……”“老师, 这道题还缺少一个条件……”“老师, 为什么比赛的时候会有2:0, 12:0…… (比的后项不能为0) ”

2) 设置疑点。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疑点, 甚至是一些故意犯错的假象, 促使学生提出质疑, 进而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并让学生讨论,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激烈气氛。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 学生都已明白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这时我提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一定等底等高。有些学生表示赞同, 可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因为在前面的作业中, 我们计算过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不等底等高……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还有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由此也有人提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这里的完全相同可不可以换其他词, 怎么换?经常用这样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自己便也常常会反问, 从不同角度问, 也就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之, “学起于思, 思起于问”。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 让学生善于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数学课中, 教师不仅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和空间, 而且不要错过任何一个问题资源, 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 努力践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的理念, 让问题意识扎根于学生永远的学习生活中, 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魏建军:打造国际"爆款"做有价值的全球品牌下一篇: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