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
1、抓好课前的习惯培养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要定下课堂规定,必须要记课堂笔记。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式样,不一定要全班统一,记录的格式也可以是自己的样式,可以用红色笔,也可以用彩色笔,课下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
2、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
引导学生搜集记笔记的方法与诀窍方面的知识,老师自己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者自己的心得。可以组织大家讨论、分析、甄别、选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然后进行交流。教师还是要在具体的课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3、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环节
在这个学期里,每节新授课,我要求学生把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式以及适当的拓展内容记在笔记上,同时要求学生当天的笔记必须当天完成整理,并经常提醒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以此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4、组织“成果交流会”,展示优秀的笔记,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或心得。
摘录式:是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时的精彩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 进行语言的积累。摘录时不改动原文, 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果是报纸、杂志上的文章, 要写清楚报纸或杂志的名称、日期, 以便查找。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 为作文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养成勤记的习惯。
提要式: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 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
心得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及时写下来, 这种笔记也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想, 也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点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总之, 写读书笔记, 应紧扣原文, 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而空谈感想, 还应联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经常写读书笔记,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还可以增长知识。
二、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
1. 勤查笔记严要求
对读书笔记的要求是:质量要“高”, 内容要“实”, 书写要“洁”, 形式要“新”。教师要做到每天一检查, 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高”、“实”、“洁”、“新”的要求, 将检查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 以督促学生坚持写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1) 精彩3分钟:每天利用课前的3分钟, 让学生轮流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 谈谈读书心得、阅读感言等。 (2) 定期评优:定期举办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将内容新颖、书写工整的读书笔记复印贴在学习园地中, 让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3) 举办主题小报:定期挑选学生读书笔记上的内容制成主题突出、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小报。
三、激励学生, 让做读书笔记成为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学生有时会把做读书笔记当作是简单的“复制”, 内容随意, 书写潦草。为此, 一开始做笔记时, 教师应严格要求, 规范书写, 要求摘录的内容要富有意义和价值, 心得或感想中的情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教师要经常激励学生, 让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日渐浓厚。比如, 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小练笔”,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点评。点评时, 以表扬为主, 从而让学生愿记、乐记读书笔记。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学记笔记 养成习惯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怎样记英语课堂笔记,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记笔记有什么好处。因为在我的课堂上要求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记课堂笔记,而且每堂课在我走进教室之前笔记本就是打开着的,省得一到让学生动笔,课堂笔记就是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书面记录,并把它作为今后复习和学习的重要资料,好处 有很多,比如有助于知识的存储和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性再好总有遗忘的那一刻,如果用笔记录下来写到到纸上一千年过后拿出来看也能够找到痕迹。这一俗语正是说明了做笔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因为英语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我常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小学生上课的时候课桌上摆放了课堂笔记、文具用品和教科书等,但是笔记本上从不记录什么或者不知道写什么,有的甚至连笔记本都不打开。教科书上也不见记录的字迹,有的甚至是一片“洁白”。读书声音洪亮整齐,写字流畅工整,说话回答问题井井有条,有板有眼。可是每当过几天询问学习过的书本知识的时候,一些学生总是一问三不晓,不知所以然。翻看他们的笔记本上是否有记录也是无影无踪。最后老师实在无奈,只好重复昨天的故事,浪费了许多时间。探究其中的原因,还是学生对于记笔记的重要性没有明白,或者讲老师对于学生记笔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做笔记没有被指导到位。
读书学习做笔记这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学习方式。如果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为记笔记有许多好处:首先促进知识在人脑中的记忆。有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类各种记忆形式当中,运动记忆印象是最深刻的,有时甚至是终生记忆。在记笔记过程当中我们的手在不停地运动,大脑在不停的思考,其实也是在运动。这样对于学习的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轨迹就很深刻,容易记住。其次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凡是学习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知识是非常零散和琐碎的,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小到一个单词,一个音节;大到一个句子,一篇文章都有需要学习和记忆的地方。如果在一节课上学习的东西记得住,那么在许多节课上学习的东西全部记住就没那么容易了。一天学习的东西记得住,成年累月学习的东西记住就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如果通过笔记记录下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旦遗忘,立刻打开笔记可以复习,可以巩固强化,可以有章可寻,有据可查。再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总会有失忆的时候,做好笔记就可以弥补人脑的不足,容易做到温故而知新。再说读书学习记笔记已经是一个被许多人证明了的学习好方法。世界上许多成功名人都有读书学习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班级学生相互之间比较,上课记笔记的学生似乎都要比那些不记笔记的学生成绩要好些。最后做好笔记可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书的人都知道,小学生40分钟的课堂,他们有一个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他们就会开小差,做小动作,不听老师讲。如果让他们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他们就会有事可做,紧跟老师,当然也就不会“无事生非”。经常这样训练,课课要求这样,他们也会养性,形成一种习惯,对于学习上的其它环节也有帮助。譬如笔记做好了,知识听懂了,作业就会做,就不会有抄袭拖拉现象,就会自觉预习、复习,甚至还主动学习。
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做好笔记再整理。课上的记录只是临时的笔录,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差,所以教师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使其避免出现再看时自己看不懂、想不全、讲不通的情况。同时,笔记本的整理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整理,学生对自己参加的探究讨论活动进行回顾、再现、反思与评价,在整理中常常能产生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教师要设计专门时间,领着学生“常回家看看”。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后(如一个单元、一个语法项目、一个阅读专项训练等),教师要带着学生进行笔记复习,让学生回到记录中,返视自己当时的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和自我评价,这种返视与课后的回顾作用不同。由于学生已完成了一“块”内容,此时他们就能够从一个较高的、较完整的角度再来看自己当时都做了什么、产生了哪些疑问、为什么当时得出了不完整的结论等。这种自我评价不仅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极为重要,而且也对其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方向的发展尤为有利,这种复习的效果是简单地通过看教科书复习所难以达到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记笔记很重要,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需要正确引导的。作为老师这一义务是责无旁贷的。要讲明记笔记的重要性和好处,要教会学生会按时间、按章节,按知识点,按重难点、主次顺序等方式归类记录。定期开展记录评比、记录本展示。甚至有时还需要老师在黑板上亲自示范,当面指导。让小学生养成上英语课记笔记习惯对于教师工作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让他们触类旁通,其它科目也学会做笔记最终养成读书学习记笔记的好习惯。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小学生从小就养成好习惯,他们会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南苑小学 张淑芳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否则,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的发展。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更是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呢? 我认为,作为我们一年级的教师首先应该要以耐心、爱心、恒心、一颗包容的心来引导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为孩子在入学之前,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是以游戏为主。而到了小学,开始过正规的学习生活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飞跃。另外,在入学之前,家长和孩子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当他们第一次背上新书包来到学校时,精神肯定十分亢奋,心里也是万分愉快的。可是新的学校生活开始了,他们对学校的要求、课堂的常规一下子又难以适应。比如上一节课要40分钟,课上要集中注意力仔细看,认真听,不能随便说话、随便动作,对所学的内容还要用脑牢牢记住。如果再加上老师一开始就板起脸,一副威严的样子,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敬而远之。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一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对所教的内容不能操之过快,平时,要多与孩子拉近距离,主动地、亲切地和每个学生交流,有时还要能容忍孩子一时的过失或缺点,相信孩子在你的循循善诱之下必能“亲其师”、“信其道”,并能很快地、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来。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在家过着小皇帝的生活,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的独立性,自控性极差,而在学校里,往往会出现找不到学习用品,上课铃声响了还在自由说话,一派我行我素的景象。为此,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课间休息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我认为要与班主任的要求达成一致,事先要向班主任了解他在训练学生课前准备的一些做法。如开学的第一天,我班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把书本、铅笔盒放在课桌的右上角,而我觉得铅笔盒放在桌子上学生一不小心就把它碰落在地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就和班主任协商课桌上就放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请班主任利用课前时间多训练几次,让学生明白上什么课,准备什么书。当然,作为我们任课老师也要加强训练和督促。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基本上能独立准备学习用品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平时做的得好的学生当组长来检查,对做的好的学生奖励一颗五角星,几个星期以后,学生就会在一次次的督促和竞争中就会慢慢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又如,针对学生课前闹哄哄的状况,就利用班主任编成的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在预备铃响了以后唱一唱。如: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还可以让学生做做手指游戏或手指操。“两个拇指弯一弯,点点头,两个小指勾一勾,作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手指操“画横、画竖、画三角,画撇画捺画圆圈,左半圆,右半圆,合成一个大圆圈。”这样,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二、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在上课时能坐得住、坐得稳,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40分钟的一节课要他们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听讲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尽量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尽力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直观化,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缺少一定的长效性,当他们长时间静静的坐着,很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听课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当课上到一半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做课间操,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例如,让学生边说边做:向前伸伸手,向后仰仰头,左右弯弯腰,然后坐坐好。还可以跟着老师做,老师:谁能跟我这样做?学生:我能跟你这样做,„„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学会听同学发言,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取长补短。而一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弱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心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发言时,不懂得认真听,当同学还没说完,就抢着说,有的干脆各干各的,或与同学窃窃私语、或是随心所欲翻番书、动动铅笔、玩玩橡皮,或是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这时,如果教师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倾听。可以让发言的学生先停下来,然后说: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想一想,他的说法和自己一样吗?请你当当小老师作评价。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让个别学生复述刚才同学说的话,以此来督促其他同学认真听讲。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对于课上特别认真,仔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于表扬和鼓励,并通过在教室里建立星星榜,开展“群星闪耀”、比比谁的星星多等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评比中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我意识强,上课时往往不爱听别人讲,喜欢自己讲,但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说话往往颠三倒四,表达不清。在讲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表述。对语无伦次的表述要善于理解,小心诱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话能有条理地说出来,进而乐于表达。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首先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想一想用数几说一句话,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充分地说出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某个人排在第几,第几排的是哪一个,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课本中经常出现“你能看图说一说吗”“你还能怎样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多”„„培养学生将操作过程、观察过程、想像过程、质疑过程说出来。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水平。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不管他讲得对错,都及时给予表扬,对课堂上经常举手的学生奖励一颗五角星,对于不会讲而不举手的学生就让他们跟着老师或同学学着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踊跃发言了,接着在学生敢于发言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能完整、有序的表达,一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并尽量做到语句完整、流畅。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堆一堆”“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数的分解组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圆片在两只手里: 一只放1个,另一只放3个;一只放2个,另一只也放2个;一只放3个,另一只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解组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又如,在教学“加和减
(一)”时,教材创设了“试一试”的操作过程,我让学生摘10片树叶抛一抛,根据正面有几个,反面有几个,写出算式。又如,在“认钟表”的教学中,我让家长帮忙制作了简易钟表,在课堂上利用我说你拨,你说我拨的活动,使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会几时整和几时半。这些动手活动,既营造了“动中学、学中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热情,又达到了协调发展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抓好学生的写字教学。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包括握笔姿势,坐的姿势(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都要教给学生,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其次,作业要适度。适量的作业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反之会造成学生厌恶的情绪。所以,一是作业要少而精,二是作业要求要明确:本本整洁、格式规范,书写认真、字迹端正、准确率高,对好的作业定期进行展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激励。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有计划持之以恒的加强训练和落实,在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一点一滴的引导,满腔热情的鼓励,逐步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什么叫“数学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在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实施新课改以后,我们广大教师都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让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二 、在作业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书写上,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前,我的学生总喜欢不注意书写格式,在作业本上或答卷上进行不计划地乱书写。比如:在做解决问题时,喜欢把算式列在题下空白处的正中央,结果又把题做错了,想把新的答案再写上去,却找不到足够的空间。在一位老教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教育学生在做解决问题时,要对齐题号靠左边书写,如果做错了,还有足够的空间写在右边。就这样,学生们的作业书写格式都比较规范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总会感到赏心悦目。所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帮助的,可以让学生们在考试中,不会丢掉可贵的两分卷面分,就不会给学生带来一丝遗憾。
四、在评价上,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扶绥县龙头中心小学黄志电话:***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各种习惯小学生容易形成,也容易改变。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不良习惯贻害终身,加之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很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习惯当中首当其中的一种就是书写习惯。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几点做法。
首先,教师提高思想重视。在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数学作业远不及语文作业工整。究其原因,责任在我们的数学老师,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就出现了错误的观点,认为写好字是语文老师教的,数学作业上只需要把几个数字写对就可以了,其它方面都是其次的,出现了老师监管不力,导致学生的数学作业整体质量比较差。所以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作为我们不可推卸、责无旁贷的责任,树立蔑视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培养是我们失职的思想。
其次,要首先设计好数学作业中相对固定的正确的书写格式。一定要注意在设计时要注意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要整洁要美观而且要相当固定,不能经常要求学生改变书写格式。学生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习惯,当他们已经适应这种写法后,你又作出另一种要求,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格式多样化,起不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比如对于四则运算的脱式计算,规定学生一页作业上只能并排横着写两道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一行写上 1
三四题,字体小,拥挤不堪的现象。而且在一列下来一题和一题之间也要留出一行的间隔,这样的作业格式整洁美观,让人一目了然。
第三,要求我们老师做到以身示范。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要做到工整有序,不潦草,特别是在批阅作业时要和学生一样,老师怎么要求学生的,老师就先做到,批语要一律用正楷字写在格子里,阿拉伯数字也应该工整书写在格子里。老师的示范无形会给学生带来影响,逐步引导学生在书写上走向规范。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要注意批语的规范和字迹的工整。
第四,对于学生要热情鼓励增强信心。多给予孩子鼓励也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有效途径。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赞美和鼓励,当他们取得了点滴进步时只有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才能激发孩子在书写上更大的兴趣。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简单的激励语言,一颗小小的红五星,在你看来也许没有什么,但在孩子的心里却很珍贵。这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对其他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经常开展优秀作业展评,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影响整个书写习惯的养成。
第五,坚持面批及时讲评。我对写不好的作业经常做到面批。作业面批可以对那些作业不认真的同学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对老师而言面批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作业是否做得认真,对于书写不端正的及时批评指出。对清楚的作业及时予以表扬,在大家面前老师的一句“字写得真漂亮”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同样,老师的一句“下次把字写好”也是对他的一种警示。对特别不认真的同学,就让他站在我身边看我改作
一、明确检验目的, 激发检验兴趣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不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把检验看成学习的一种负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 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 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检验的过程中, 他们便不会觉得检验是一种负担了.因此, 应先帮助学生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中离不开检验, 强化检验意识, 激发学生检验兴趣.例如, 让大家讨论什么时候还要用到检验?以4人为一组互相说说.生1:“期末考试时, 我们要认真检查校名、姓名都写了没有, 不然密封改卷就找不到自己的试卷了.”生2:“每天上学之前要认真检查一下书本都带齐了没有, 不要忘带了, 要是忘带了语文书或其他书, 会影响到听课.”生3:“如果全家去旅游, 出发前就要检查该准备的东西都带齐了没有.”……师:“是啊!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检验, 检验能帮助我们避免产生严重错误, 因此,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那么, 在计算完一道题后, 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 可以怎么办?”生几乎异口同声:“要验算.”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 变枯燥的检验为活生生地生活实例, 使学生感受到“检验”就在我们身边, 明确了检验的目的就是避免错误的产生, 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 产生检验的兴趣.
二、规范书写要求, 养成检验习惯
书面作业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师应该从平时的每一次作业抓起, 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因为端正的书写更有利于学生检验作业.我校《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办法》规定:数学作业中写等号、竖式、符号、作图等划线一律用尺.今年新接四年级两个班, 学生作业习惯还不甚了解.开学第一周第一次做作业, 因为是竖式计算, 做之前我就一再叮嘱孩子:竖式上的横线、等号一律用尺.结果呢很多学生都做到了竖式上的直线用直尺画, 但等号几乎没人用尺!一开始我很恼火, 订正作业的时候, 对着同学们严厉地批评:“跟你们讲了, 等号要用直尺, 听不懂吗?, 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 你们都四年级了为什么做不到呢!我定下心来思考:为什么用直尺画等号, 这一件再也简单不过的事情学生做不好呢?其实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到等号时, 都是用直尺画的, 只是渐渐地把这个习惯丢掉了.想想原因就是随着年级的升高, 作业量的增多, 以及对作业速度的追求, 促使孩子比较功利, 认为不用尺可以节省一点时间.另外, 教师在批作业的时候,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 更多关注题目的正确率.时间长了, 即使保持好习惯的学生, 慢慢也放弃了.把这个缘由想明白后, 我心里便有了主意, 选择了一个机会, 对大家说:有一件事, 要做好它, 需要花的时间有3种:1小时、1分钟;1秒钟, 你选择哪一种呢?好多孩子喊道:“当然, 选择1秒钟啦.”我附和着说:“是啊, 这样可以节省下时间做其他事情, 或者去玩.”听到这话, 好多人不由自主地笑了.我马上说“现在, 我们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 就有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就是用尺画等号!有人在写作业的时候, 把手边的尺随手用上再画, 比不拿尺的人就多花了1秒;有人做完后, 自己发现, 或老师提醒, 再用橡皮擦掉, 重新用尺画, 这样, 他便花了1分钟;还有人不用尺, 就把作业交了, 老师批好, 再把本子发下来, 请你改正, 这样的来回可能1小时都过去了吧.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的做法是选择了这里的哪一种呢?”这时候很多孩子都低下头不作声了.我故作轻松地说:“没关系, 孩子们, 你们接下来按你们刚才的选择去做, 好吗?”
三、耐心指导方法, 掌握检验技能
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 结合教学内容, 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在计算题中, 有些同学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再读一遍题, 再校对一下数字等等.有的学生的检查, 就是将做好的题目读一遍, 这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题目是没有帮助的, 如“一个数除以7, 商是8, 这个数是几?”在讲评这道题时, 分两个方面:你打算怎样做这道题目 (被除数=商×除数) ;你会怎样检查? (用被除数÷除数算出来的得数与题目告诉我们的得数是否一样来检查) 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提高了解题的正确性.学生也了解了这样的题目该如何检查.所以检查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再如, 在完成统计后, 可以知道学生根据“合计数”检验是否统计中有遗漏和重复现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效果还是不错的.
检查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检验法, 在解决问题后把演算结果带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逐查法, 不仅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 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使用是否正确;逆查法, 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算, 看看是否能回到题目原先的已知条件.只要在平时具体的题例中结合介绍这些题目的检查方法, 会让孩子拨开不会检查的浓浓迷雾,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信的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确信自己是聪明的,是有能力的。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而获得成功。鼓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做题前的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等不良情绪。自卑心理有的时候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动力,有的时候可能转化为巨大的消极因素,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它。让学生学会把自卑转化为自信。自信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要养成自信的习惯,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让学生常常默念“我行”、“我能行”。通过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树立信心,逐渐获得心理力量。
二、培养复习总结的习惯
复习知识要点、总结思。想方法是做作业的前提。做作业前,先回顾有关的知识点,分清哪些是旧的、哪些是新的,搞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回顾新旧知识过渡的思想方法,总结例题类型及解题思路。有机会时,不妨与同学议一议应用本节知识的技巧、容易出错的地方、解题规范化的要求等等,再动手做作业,就会心中有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回顾是一种习惯,不回顾也是一种习惯。事实上,许多学生做题前没有先复习,一是没有这个好习惯,二是怕耽误做题时间,拿到题目就随感觉做。复习与不复习,其效果截然不同。复习总结了,做题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加之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概念不清或理解错误,做题无从人手,出错在所难免。久而久之,负积累增多,成绩下降,厌学,甚至放弃数学。其实复习总结花不了几分钟时间,关键是要有这种好习惯。为此,教师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组织、引导学生复习,直至学生从中尝到甜头,形成习惯。
三、培养审题思考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前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万万马虎不得。审题时要排除障碍,及排除现成题型的干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往往一个字,一个单位互化,会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分析题意时,要进行联系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本题与它们有哪些异同点?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不同点将如何解决?就这一个或几个条件,每个成功者都能解决一些什么样的类型问题,能联系到哪些知识点等等?通过联系去沟通本题与已有题型,通过联想去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过程。
认真审题、勤于思考是一种习惯,懒惰、马马虎虎也是一种习惯。不少学生审题粗略浏览、不假思索,跟着现成题型走,时常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如何审题、如何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合作、组织,使学生感到有法可依,不是高谈阔论。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辛勤的诱导和持之以恒的督促。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差,只介绍方法、提要求,不指导,不检查,是没有一点效果的。况且积习难改,非真枪实弹不可。
四、培养珍惜每一分钟时间的习惯
每一个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争分夺秒、惜时如金。观察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做作业的共同特点是:不轻易放过每一分钟时间。他们常常在吃饭或活动时,就在脑海中复习思考当天的知识点。拿到作业,就能立即投入其中,不理鸡毛蒜皮的事,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难题,他们一般是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当解决不了时,就先放一放,赶紧做其他题。他们常常从其他题或同学的议论中能得到启发,顿生灵感,悟得本题的解法。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知道先干什么与后干什么,该干什么与不该干什么。
而常常抱怨作业太多、压力大,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一般是:把弥足珍贵的时间花在无关紧要或者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他们不懂得珍惜时间,更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他们懒惰、贪玩,对待作业磨磨蹭蹭,想做就做一点,不想做就玩一会,能拖则拖,甚至于为应付检查而慌慌张张地抄袭。曾有一个学生在作业课上修理钢笔竟达10分钟之久,实在令人惋惜。
有人说,浪费时间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力量,大量的机遇就蕴含在点点滴滴的时间当中。节约时间是一种习惯,浪费时间也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的培养,仅靠教师勤跟是不够的,是不现实的。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激励,争做珍惜时间的榜样。
五、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数学学习,没有足够的练习巩固是不行的,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但大量做题,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效率也不尽如人意。怎样以少胜多,反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反思题型。把刚做过的题与以前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其异同点,或按知识点,或按解题思想方法去分类。如同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一个文件夹下又有若干个子文件夹,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
2、反思错误。要从找问题的角度,像排雷一样去检查解题过程。看看解题思路是否有问题,概念使用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思考是否周密等等。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演算,尽可能地发现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把自己的答案当做别人的,专挑问题。千万别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反思不等于不自信。
3、反思方法。一题多解,并不少见。解完题后最好换个角度观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点,演示不同的解题技巧。其实,我们做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从中学习、掌握新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吗!
4、反思变化。拓广探索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实许多数学问题蕴藏着许多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与发现的平台。不妨变换题设与结论,或者改变条件,换个思路进行探究,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体验“柳暗花明”的兴奋。这时我们不仅会解题,而且也能编题。
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够得到的,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也常常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一份辛苦就能得到一分收获。
摘要: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一、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二、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四、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倾听,思考,发言,合作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一、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对学生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然而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度通常有限,但是并不意味着大脑一次只能学习少量东西,而是因为事物的新鲜感已经逐渐消退,孩子需要更新的刺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吸引住。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节时,教师问:“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拿笔写字,你知道正确的书写姿势吗?”学生会说:“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同学们说的真好。然后老师出示正确执笔姿势的课件,注意看,笔杆所在的直线与纸面形成了一个夹角。想知道这个科学、合理的角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教师由学生再熟悉不过且有教育意义的书写和执笔姿势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发了量角大小的必要。揭示课题的同时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自问自答,要积极和学生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思考。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时,提问:“王刚家到学校走那条路最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一边计算一边思考的情况下自己得出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而且,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是存在的,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会答,有的学生不会。有的学生答得快,有的学生答得慢。这时,我们可以要求会答的、答得快的学生说出自己得出结果的过程,这就促使这部分学 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于此同时,鼓励不会答的、答得慢的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跟上其他同学的思维。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在课堂上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课上应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这就要求教师能很好地加以引导,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四、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与自己的同桌讨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样的方式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平时我们总会听到有些老师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学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作业做得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1、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充分利用田字格,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田字格是一年级上学期用的,我要求他们在一年级阶段都要用,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的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手把手的教,告诉他哪个数写的好,没有写好的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有信心写好。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字是否写的工整,漂亮。
2、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写的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的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黑板后面的光荣栏里,攒够三朵就可以换一颗大的红五星,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课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2、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的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增多,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实践过程记录的也不是很理想。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4、没有思考的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1、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教学外,课后的作业也不容忽视。怎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使用了“批改+语言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给学生作业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对于学生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 “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的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 “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本可以把字写得很好,可就是要写得七扭八歪,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还常常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由于书写速度过快,会出现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增加出错的机会,这些往往出现在成績不理想的学生当中。学生写字认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和在数学思维方面的发展。可见,写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一、纠正写字姿势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这跟书写姿势的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书写姿势要严格要求和反复强化,如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们就给学生读口诀进行提示:“写字姿势很重要,头正身直要坐好。”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
二、创设书写环境
良好的书写环境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很重要。学生只要拿起笔就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去书写、去做题。对于字迹潦草的学生采取措施,让他们及时改正错误,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这些做法虽然慢些,但慢工出细活,学生的书写水平会不断提高。其次,我们还和家长联系沟通,通过家长会、家教委员会以及家校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近况,并且时时强调学生作业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在家里应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做作业前把一些问题先解决掉,学生做作业时,家长尽量不要打扰,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如果有时间可以陪着孩子做作业,以便于监督,完成后也应帮忙检查,不仅要检查是否正确,还应注重学生的字迹是否清楚,如果有潦草的现象应督促重写,为以后写好字打下基础。
三、书写格式的培养
固定的书写模式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数学作业中相对固定正确的书写格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要求整洁美观,不能经常要求学生改变书写格式。具体做法如下:
1.数字的书写。要求学生写数字时大小匀称,高度一致,笔画到位。
2.解决问题的格式。要求学生看清楚题型,算式后面带单位时,须加括号,注意单位的书写,也要匀称,切合题意。
3.竖式计算。在用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法时,要求学生数位对齐,数字之间的距离不要太紧,写清借位点和进位点,且位置准确。在划横线时必须用直尺,直线长度适当,不要过长或过短。
4.脱式计算。按题目运算顺序逐步运算,等号右端与原题目左端对齐,每步等号长短大小一样并对齐。
5.每做完一题,必须空出一格,再做下一道习题,每小题之间要有空格。
6.不能在书中和练习本上乱涂乱画,要保持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通过以上的要求和做法,学生的书写工整了,作业的准确率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便于养成认真负责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树立榜样,赏识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积极开展各种比赛,将作业认真、书写工整的学生作业进行展览,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让优秀的学生写得更好,让稍差的学生得到提高,以达到共同提高写字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常重视给学生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在语文老师的配合下,班级设立书写工整花,依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作业认真书写清楚的学生加朵花,一周下来统计谁获得的花最多,那么他就是本周的书写勤奋小蜜蜂。一个学期下来,再由每周的书写勤奋小蜜蜂中评选出一学期的书写小蜂王,并给予奖励。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习热情有一定意义。教师只有从纠正写字姿势、创设书写环境、书写格式的培养、发挥榜样的作用入手,经过不断努力,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 倾听老师的讲解, 听出老师讲的新知识, 复习到的旧知识, 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时强调的重点、难点, 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 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勤思、质疑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 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变中求活, 在变中找方法, 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 达到提高学生质疑水平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数学课中, 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 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 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 理解关键词语, 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 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
通过作业, 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也是学好数学重要的基本功。当然要注意, 作业要适度、适量, 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学习, 即使做了, 也是马虎了事。
五、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做题时, 首先要反复领会题目的意图, 逐字逐句审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
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 每当讲完一个概念、一道习题, 学完一个章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总结, 学生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后要理清思路, 将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若学生的归类、总结有不完善之处, 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提示, 让学生矫正, 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给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认真听课的方法。
1、认真听发言的同学说了什么。
2、对同学的意见进行归纳。
3、想想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
4、想想同学们的发言哪些地方比自己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今天应唐老师的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孩子学习,养成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为家长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孩子有困难,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让自己查《字典》。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2.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专门学习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现在,肖贞彤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星期天、假期的作业也是尽早就完成。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打
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和写好字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我自己写字也不是很好,也没有时间指导孩子。为了能让肖贞彤写好字,我就把她送到专门的培训写字的学校,对他进行写字培训。今年暑假,因为肖贞彤的“竖”写的不垂直、歪着,我又把她送去书法学校,专门练习写竖。
4、养成读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要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大多学生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了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根本就不预习,其中最重要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情况,我引导学生理解: 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 还能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能发展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使自己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有兴趣,还可以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呢?
就数学学科而言,我认为应该让学生首先阅读分析例题,只有把例题分析透彻了,才能把这一节课的习题都解决了。当预习时发现例题哪里不理解时,先要用笔做上标记,等老师讲课讲到你做标记的地方的时候,认真、仔细的听。
预习的时候也要把习题都做一下,现在的数学课本把课后习题分为两组题,即A组题和B组题,当时间充足的时候可以A、B两组题都做完,若时间不允许的话,至少也要做完A组题里的习题,这样才达到了预习的基本目的。
二、要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只有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 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 听课时积极思考,边听边想,并适当做笔记; 不懂的地方要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积极回答问题,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当堂内容力争当堂掌握,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课上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主要原因。
我还想尽办法让学生明白: 上课的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严密的逻辑思维,合理的解题方法,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使自己对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我向学生反复强调: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课上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解题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安排一些验算和检查计算过程中有错误的和用估算方法验算的练习,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练习形式,许多学生常把这些运算的失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马虎,甚至有的学生误以为随着计算机和计算器技术的发展普及,运算能力用不着提高,其实不然,运算的准确性不单只是纯粹的计算,它涉及面广,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它需要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因此,教学时,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必须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算律等,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及各种应用,常出些与它们有关的正误辨析,正用、逆用的系列练习,使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四、要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 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所以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 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 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我还告诫学生一定不要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否则所学知识会遗忘为零,再次复习时就等于重新学习新知识。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就是这么神奇,坚持与否,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坚持吧!
这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其实,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培养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初中教学中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授之以"渔",而非简单地给予"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很值得我们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
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最终的动力来源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距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活动素材,设计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创设一些与学生实践紧密相联的情境,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学习,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多样的教学手段,亲切的教学态度、有越的数学活动,以及适当的游戏,巧妙的设疑,形象的教学语言,开放式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参与,培养听、说、思、做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学会"。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倾听他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同伴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1、在合作中学习,学会倾听。
说到听,老师们往往想到的是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开小差这一基本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而且要学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顺利地合作与交流。实践中,教师都希望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但学生性格多样,自控能力较差,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成为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合作中学,从而克服"开小差"等不良现象,代之于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交流中排疑,学会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念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说"既包括通常所指的说题意,说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也包括愿意谈论一些数学话题,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和班级的交流等。对于"说"的培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奖励,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给予同等的关注,对于不怎么积极发言的同学能够跃跃欲试,即使他们回答不够理想,教师仍然对他们大力表扬、鼓励和提倡。
3、在质疑中增知,学会思考。
培养学生"思"的习惯主要包括:一是积极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问题与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空间。二是大胆质疑地习惯。创新的火花往往在"求异思维"中产生,学生仅仅充当听众,对问题的思考、解决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去解决疑问,从而实现新知的意义建构。三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好的办法要及时肯定。
4、在實践中创新,学会操作。
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有效回避那种"灌输式"数学学习的"做数学"理念,要求将学习对象做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练习,而是指一系列主体性活动,它强调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等。因而,培养学生"做"的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的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终归要落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推理、归纳、实践,才能真正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领悟。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其次,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现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三、经历过程,获取探究新知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思想,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最高境界。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在探索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会学。
【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10-25
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09-08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06-0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12-19
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11-30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小学生如何培养习惯06-20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预习习惯09-30
学生课堂常规习惯如何培养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