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起步的培养(精选8篇)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姚家小学:梁显昌何兴碧 低年级是小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作文意识的培养甚至是决定他们今后写作的根本,因而我们在这时期要作好足够的准备。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这种年龄段的特点,作文被称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有的小学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和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下面我就谈谈小学低段作文的引导和培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要学习拼音和大量的生字。这些字,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生疏的。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很多老师采用读、写、记的方法让学生强记。这样孩子的记忆是短时间的,不会长久。要是对于每一个重点字都采用让学生通过应用来记忆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学”字。就要先用扩词的方法让其了解“学”字的应用范围。“学”可以组很多词:(学生)、(学习)、(学会)、(学校)、(上学)……如果只是会组词,老师的职责只是尽了一半,还要让孩子能用上面的词说话。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纠正,并对完成较好的孩子给予鼓励,让其大胆说,愿意说。在教授每一个重点字或者典型字的时候,如果都采用让孩子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教学,孩子的表达能力就不会有问题。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用规范的母 1
语(也就是普通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了。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多多参与说话训练——针对同一主题,来开展说话训练。也就是口语交际。在交际中一定要注意纠正孩子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提供好的建议和方法,因为这时候,孩子是最听老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了最好的训练时间。在口语交际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好总结,表扬说的较好的同学,鼓励能够大胆发言的学生,激励不能表达的学生。
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在接触写话训练。这样的写话,就是作文的前身。教师一定要指导孩子要清楚、完整的写下一个片段,记叙一个场景,描述一个熟悉的人的形象……这些看起来有些凌乱,殊不知,就是这些凌乱的片段组合成了一篇篇优秀的作文。所以二年级的写话训练重在质量。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数,但必须要把事情写清楚,要素交代的详尽。对于人物,外貌怎么写,动作用哪些常用的词来连接,学生多应该有个大体的了解。,三年级时,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再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从眼睛、耳朵开始的,然后借助手中的笔来完成。让学生明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下来就是习作。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只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门,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当然这时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应该逐步涉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文体结构的探索了。只有这样一步一步让孩子扎扎实实的做下来,孩子的表达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难题。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一、了解学情, 不要拔高
首先老师不能拔高, 三年级只是学生初步接触作文的时期, 不要觉得写作文就要写长长的, 甚至有的老师给学生限制字数:“今天的作文要写300字”、“今天的作文要写400字”。也许对某些学生来说300、400字不觉得多, 但是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还是觉得多, 他们一听到这么多的字数首先想到的是到哪儿去弄300、400字呢?怎么凑出这么多的字数?而不是去构思文章, 这就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试想, 在这样的情绪下, 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有的老师甚至提出“内容一定要具体、结构一定要完整”等等, 学生一听就发愁了, 怎么样才叫具体呢?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 有时他心里知道可就是写不出来, 有时一件事一两句话就写完了。作文交上来, 老师又是一顿训斥, 使学生对老师又产生畏惧心理, 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
再者, 家长不能拔高, 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 总是训斥不断, 这样写也不满意, 那样写也不满意, 让孩子改了一遍又一遍, 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在孩子的作文上改来改去, 改得“面目全非”。有的直接就是一句话“重写!”长此以往, 有的孩子都害怕把自己的作文给家长看了。孩子能不讨厌作文吗?
因此这个过渡很重要, 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 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我们要掌握一个“度”, 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三年级只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 只要是学生的话, 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 同时那也是珍贵的, 老师应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不管是哪一方面, 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老师要善于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词用的贴切, 一句话写得精彩, 一个观点有独特的思想, 都应该给予表扬。我经常让学生在班上读自己的作文, 读的时候不一定全篇读, 哪儿精彩读哪儿。有的学生在全篇文章中也许只是一个词用的贴切, 我也把它拿出来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知道:你的文章不一定非得写得多么完美, 只要是你自己写的, 只要有进步, 那都是好样的。从而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三年级学段目标“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细作的快乐。”
二、把作文教学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
曾听过一位老师上作文课, 是写《我敬佩的人》。这位老师这样指导:同学们想想这样的作文怎么开头呢?提问学生, 有学生说了:“大家可能都有自己敬佩的人, 我也有自己敬佩的人。他就是……”结果每叫起来一位学生都这样说。然后老师又说, 中间部分怎么写呢?学生还是这样一个个说, 结尾部分怎么写?学生依然是一个个说, 后来作文草稿交上来, 全班80%的同学开头和结尾是一样的, 甚至有的连文字都一样。真是一堂失败的作文课, 这样的作文指导课不如不上。
老师不要认为只有作文课上才是指导作文的时候, 殊不知, 作文指导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 我们每个单元有精读课文, 有略读课文, 这些文章一方面人文内涵丰富,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含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作文服务。例如三年级下册《翠鸟》这一课, 文中对翠鸟动作的描写非常精彩, 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写法, 课后可以让孩子观察猫捉老鼠的动作, 小鸡抢食的动作等等, 进行小练笔。如《太阳》这一课的说明方法有四种,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自己写这一类的文章时加以运用, 总之, 老师在上每一课时都应该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 对自己的作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注意命题, 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 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时间一长,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我有时会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布置小练笔, 比如我会给学生几个词语, 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语, 编写小故事;开学几天后, 让学生以“开学这几天”为主题练笔;写自己名字的来历等等。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主题和新的想法。
四、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中段习作目标:“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动员家长带着孩子利用周末、假期外出, 或徒步或旅行, 去亲近大自然。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能力, 还能开阔眼界, 提高能力, 还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 熏陶他们的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从而培养他们立志改造自然, 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且能从这丰富的旅行生活中掠取写作素材。另外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感受、写文章。记得在上学期我也仿照一位老师带着学生玩“搭纸桥”的游戏, 通过游戏, 学生就能把活动中师生的生态动作写得很具体, 因此开展活动比老师滔滔不绝的说教更实用。
摘要: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 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不能对学生拔高要求, 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 向学生渗透写作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习作积累素材。
关键词:习作,兴趣,活动
参考文献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在这期间,教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之目的。必须承认,帮助之中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的需要是老师指导的前提。必须明确,学生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包办,学生需要的是活跃思维,而不是思想上的禁锢。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想写,鼓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
在此基础上,还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利用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而有竞争的气氛中学习。教师还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或让学生提出想要学习的内容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会思考的方法。
二、借助想象,开拓创新思维
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一切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提倡创造性学习,就要强调大胆的想象。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
想象作文,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基础,按题目要求,充分想象出合乎逻辑、事理的事物情景,有创造性地写出文章。想象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提供的某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想象故事发展整个轮廓;根据提供的一个“开头”或“结尾”,续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根据提供的一篇短文,想象文章的中间可以插叙的内容;根据提供的材料范围,构思一篇文章。那么,在低年级,我们主要是结合课文进行一些写话的拓展训练。比如,学完了《凡卡》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凡卡梦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创造性地为课文加上结尾。有的学生写道:“凡卡在梦中觉得耳朵有点痛,睁开眼一看,老板正揪着他的耳朵,恶狠狠地说:‘竟然敢偷懒,你不要命了吗?’”也有的小朋友这样写:“爷爷接到信以后,来到城里接他回乡下去。”又比如学完了《新型玻璃》一课,让学生想象,你还想发明什么玻璃?它有什么新颖之处,能起到什么作用?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
三、一题多做,拓宽思维空间
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探求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索、创新、研究的机会。教师可以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先不作任何提示,而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独立进行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提倡一题多想、一题多意,寻求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一题多做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写《我的妈妈》,指导学生可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写作时便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以《我的第一任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但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这里,“老师”的范围完全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父母亲不就是自己第一任老师么?但仅仅是父母亲吗?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小狗,只要是它给了我第一次深刻启发的,难道就不能成为第一任老师吗?选材如此,构思、表现形式等也是一样。总之,致力于新发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都可以是创造作文的根源。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秋游文章《登山》这篇小练笔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或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或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或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创新作文要求求真和想象并存。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情感体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象。”如果学生能够做到神思互动,文思泉涌,浮想如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的。
1.求真和想象——创新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建设中,首先要更新观念,作文是精神产品的独创,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效率,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也是生活的一种实际本领,而不是为了应试;要培养学生简洁明了、准确地把握信息的能力,包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的素材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的习惯等。”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应该成为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2.仿写到创写——创新的途径
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对于初学者,作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让学生仿写。当然,仿写不是照抄,可以让学生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还可仿课外文章,如读过的童话也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是从仿到创的过程,再让学生自选素材另写童话,则是深层次的创新。
3.我笔写我口——创新的秘诀
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新作文应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写人,或记事,或想象。同时,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
在学生起步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关注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支持学生独到的见解,培养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总之,我们要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给予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进行,指导时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使作文起步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学生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学生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学生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学生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学生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学生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我培养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学生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学生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学生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
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学生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学生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学生讲《小学生守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学生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学生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低年级学生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学生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学生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学生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学生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学生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学生:“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
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我担任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教学经历,其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作文起步相当重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不断实践、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想写.归纳《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年级的教学目标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感兴趣才会集中精力,想方设法的把事做好.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要说,不吐不痛快.1、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作用。
作文代表一个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古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中一篇作文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足见作文的重要.作文的作用很大,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如记录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介绍所见所闻.写一张留言条,交一张请假条,出一则通知,写一封信,都离不开作文.作文写得好,可以发表到报刊杂志上,还可以赚钱呢!甚至还可以出书当作家.战争时期,文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像鲁迅,李大钊等许多仁人志士用另一种方式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平年代文章传递着先进的思想,引导良好的舆论,抨击社会上的不良言行.学生听了心驰神往!
2、多鼓励学生写作文
经常表扬喜欢写作文的同学,有空多在课堂上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与学生一同欣赏文章精彩之处,找出存在的不足,大家共同商讨修改意见,让文章精益求精,让学生体会成功,享受作文的乐趣.在学习园地中定期张贴学生习作供大家欣赏.新课程标准给评价一个准确的定位,是这样表述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中的选拔功能。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我们应该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评价要有激励性。对于刚刚涉足写作的孩子来说,充满善意的激励能让他们看到进步、看到希望,对作文充满信心。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第一篇习作,要让他们看到自已已经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让他们看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笔者对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作文的评价是,只要格式正确均可得“优”,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多么愉快的事情,他们也更积极地写作。其次,评价要有动态性。学生习作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对于学生习作的准备阶段,我们要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比方说“你观察得真仔细。”“你想得真周到!”“老师相信,这些东西一定会在你的习作中体现出来的!”等等。在习作的过程中,更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激励。如“你这样写别人一看就明白。”“你的特点抓得很准!”在习作完成之时,不但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同时还可以指出一些小问题,把修改的机会留给学生,进行“延时评价”等。第三、评价要有多元性。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评价人不能仅仅限于老师,有时可让家长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这种集多方智慧为一体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帮助的。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如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方面等等。总之,要用一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评价学生作文以鼓励为主,放眼长远,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习作性趣.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要求过高,又是字数,又是思想,又是生动,又是格式.那样学生会被吓倒。
3、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说想写.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
4、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习作自主权,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想写的.那样才会写出真知灼见,写出真情实感.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电教媒介,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摄像机,把学生带到杏花滩,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二 注重指导,让学生容易写。
1、让学生顺利“入门”
对照《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再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从眼睛、耳朵开始的,然后借助手中的笔来完成。让学生明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下来就是习作。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只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门,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写观察记录,为作文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应多带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米”.让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细心观察才能写出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文章.如植物生长规律,花开花谢的时间与现象,动物各种动作时的姿态,人物各种情绪下的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观都必须细致观察才能不违背客观规律.有一个有名的画家,曾把两牛相斗图画得栩栩如生,却被一牧童指出两牛相斗时尾巴不该翘起,而应夹在两腿之间这一大的原则性错误,可见观察的重要.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还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以便作文时有条不紊.比如说观察一个人可以从上到下,观察一处景色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同时可以让学生写观察记录,积累习作素材,才能厚积薄发.3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写过程和体会,使他们创作资源源源不断.活动是作文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文章.拔河,踢毽子,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知识竞赛,故事会,歌舞晚会,放风筝等活动组织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它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以感受活动气氛,体验活动情境.学生作文时就会写出真实感受.有条件的可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一些建筑,走进工厂,走到街头巷尾,走进田间地头.去饱览山川河谷的秀色;去吮吸五谷的清香;去调查环保、采访人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
4从听说读到写,循序渐进。
(1)平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读一些优秀作文选,读一些报刊杂志,读一些自己想读的童话故事.摘抄经典词句,积累词语佳句。学着专心倾听别人的故事,学会从别人嘴里积累素材。(2)每次作文,老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然后在整理材料,习作成文。
(3)可以让学生在熟读例文的基础上,从模仿开始,写自己读后的记忆。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读过的文章。写作文时多用一些课文中的句子,以后再渐渐放手,独立作文。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看了许多童话故事,就喜欢任意想象.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喜欢想象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根据现实想象出一些虽然没有发生,却可能出现的真实情况.如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家乡>>时,我就引导学生写:也许你来得巧,会碰上我们家乡的果实成熟,那么你将可以美美得一饱口福.6指导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多练习.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抓住一切能让学生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训练说话,写话。引导他们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习他们的写作顺序,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习有方法,却非固定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写文章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因为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我还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但并不是每天都写。每周三篇,他可以有感而发。实在没有新鲜事,抄写优秀文章也可以,只不过打分没有原创的高。这样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不必无病呻吟。
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写文章要一气呵成,而改文章要隔日再改。写的时候思绪畅通一旦中断,灵感稍纵即逝,很难找到当时的那种感觉。改的时候,需要调整思路,换个角度去思考,所以最好隔日再改。
1.自我修改:
(1)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2)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2.互评互改:
(1)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2)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3教师阅读,给出修改提示。
(1)符号批示法。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点拨提示法。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3)要求提示法。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砚台完小王秀琴
照常理讲,农村孩子和城镇学生相比,有更多时间与大自然接触,作文起步时有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写作材料,但是他们依然感到起步难。剖析其中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突破,以达到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有效化。
一、疏通语言关。
农村儿童习惯于讲方言,而一些教师教学也常用方言或方言与普通话夹杂着讲课。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土话”连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方词汇代替普通话词汇。如:把“找柴火”,写成“割茅”。其二是用方言土话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例如:“我先去吃饭。”写成“我去吃饭先。”等。问题在哪?我想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平时没有提倡、推广普通话,没有训练学生规范化作为内部语言进行思维,因而写作时,总会出现这里不通,那里不顺的情况。
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提倡推广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坚持用普通话学,坚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维,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其次,老师可用课文示范,要求学生象课文那样用规范化语言叙述一件事,使学生从中知道,原来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作文。从而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例如课文的好句好段表达,模仿各种句
式,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具体、说得有条理等。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使其语言规范化。
二、注意观察,不断积累。
农村学生作文难,还表现在不知道写什么。人在许许多多的材料里,却不知写作材料在何处。比如在写《我学会了一种本领》这一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写学会做饭、骑自行车等,极少数的学生会写学会种菜、锄草、割稻谷之类本是很有切身体会而又取之不尽、富有乡土气息的素材。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平日中应该由教师指导他们去注意周围事物,注意观察,不断积累。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我认为可以不定期地结合班会课、或作文课,让学生体验后,讲讲自己的所得,也可以让学生写成日记,随时积累好的素材和写作题材,观察得多了,积累厚实了,那么,到与作时,总有许多话想倾吐出来,甚至会达到不吐不快的境地。
三、读中悟方法,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叙述事情等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作文中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读是获得写作知识、经验、方法的重要途径。显然,作文就是靠多读多写,教师应向学生强调,不但要多读语文书上的名言、名句、名著,还需要广泛地阅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课外读物,对好的文章要多读、多背、多摘抄,读得多了,积累也丰富了,以达到读中悟法,读写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起步,积累,生活
学生们进入三年级, 刚刚接触“正式”作文, 可以说学生对怎样写作文一片茫然, 虽然在一、二年级进行了看图写话的训练, 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能够有条理地写出一件事, 一处景等等。作文课上, 学生急得抓耳挠腮也写不出来, 为了完成任务, 最后只好瞎编, 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 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呢? 笔者经过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有关习作起步方面的相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习作研讨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加大习作指导的备课力度, 针对三年级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结合具体习作内容学习, 归纳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阅读习作教学方面的刊物, 深入领会本课题的真正内涵, 利用备课时间学习有关作文起步方面的知识, 及时写反思, 或是实施过程的点滴成果, 或阶段性总结, 或实施中的困惑。还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找出本单元典型作文 ( 好、中、差各一篇) , 研究精彩之处和需要修改的方案、方法。同时, 狠抓课堂教学, 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写作文的情况,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
二、丰富语言积累
首先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 做到充分利用课外书、网络、词典、亲身实践等课程资料。在学习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时, 同学们把自己查找的资料记录或打印下来, 然后互相交流, 达到资源共享。其次是读书积累, 把每天读书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记录下来, 久而久之, 孩子们一本本精美的读书积累本, 为他们习作奠定了基础。我们指导学生观察有顺序、抓特点, 亲身走进生活, 调动所有的感官来体悟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内容。在学校中观察新建成的操场, 看看、摸摸、走走, 或从近到远, 或从中间到四周, 有意识地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去观察, 再说说心里的感受; 观察一处景物时, 让学生真正去喜欢的地方玩一玩, 看一看; 感受秋天的来临时, 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中, 去呼吸感受的气息、秋天的变化等……观察植物、动物时, 孩子们都能做到有重点、有顺序地去观察, 并写出景物及动物的特点。观察橘子时发现橘子外层白色的脉络像网络线, 观察海棠果, 发现有虫子吃过的果子不是不好吃反而更香甜, 观察小猫发现它的眼睛在夜间瞳孔最大, 观察小狗发现它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等等, 孩子们在观察中入心感受, 有所发现。在写课余生活时, 我们真正让孩子们去做一做, 亲身实践, 写出来的文章就真实、感人。为此, 我们还总结出写作文的方法: “作文材料不难找, 细心观察最重要。所见所闻和所感, 都是作文好材料。选材时候要记牢, 多看多听多思考, 用心写出心里话, 作文一定能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材
仿写。主要是模仿课文的一部分让学生练笔。如一个开头、结尾, 一种句式、一种段式, 也可仿写一种表达方式。仿写《放风筝》让学生学会开头介绍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仿写《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 仿写《陶罐和铁罐》是让学生学会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等等。
扩写。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略写的部分,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 进行扩写。还可以扩展句式。我们的课文里有许多概括句如《我们的民族小学》里一句“校园十分安静”, 然后具体写怎么安静, 安静到什么程度;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等等。老师出类似的概括句“校园里树木可茂盛了。”学生明确要求是写校园里的树木, 重点是写树木如何茂盛, 然后围绕“茂盛”这个重点词, 根据平日观察树木的枝叶, 具体写出校园里的树木怎样茂盛。这对于锻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用词造句等作文基本功都是有直接的作用。还可以因势利导, 提出“花坛里的花十分鲜艳。”“操场上十分热闹。”再围绕这样的中心句具体写来, 学生可以将这几部分内容加以取舍, 再将各段连接起来, 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写“校园”的美文了。
四、开展评比活动
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创造成功的机会, 笔者在班级的北墙创设一面“习作墙”, 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写得认真或者有进步的习作贴到“习作墙”上去, 供大家欣赏。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展示习作, 更是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 并以此给了他们鼓励和信心。另外, 每月组织一次习作大赛, 评选出“作文大王”若干名, 颁发奖状。并把他们的作品装订成册, 让全班同学欣赏、学习。
五、细化作文批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针对这一要求教者在三年级学生作文的起步教学中应大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降低难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教者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教者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说这个过度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第二习作给自己画像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5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一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缝。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经常穿着蓝色的衣服。也很活泼,喜欢唱歌,也喜欢打乒乓球。”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纷纷举起了小手。
二、减缓坡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目的性的导入给学生的模仿习作架起了斜坡,这样就水到渠成,不再费力了。导入方法有多样,例如:(1)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上“编写童话故事”这一习作时,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故事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述动物间有趣的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我在上“写一处景物”习作时,我首先带领大家走出校园去观察迷人的秋景,让学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大家写的都很出色。
三、放飞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航天飞机》,可先播放航天飞机的本领课件,回顾课文内容。在投影它与普通飞机的表格进行对照,后来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有见面了,他们会怎样进行对话呢?学生有了影视素材,便会浮想联翩。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表扬激励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小学生作文起步的培养】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起步之我见10-08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06-2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08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07-11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09-1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10-06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10-27
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1-14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11-15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