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精选7篇)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1

宁德市 “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第三期)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申报单位: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 志 芳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电子邮箱: 670144896@qq.com 申报日期: 2014.7

宁德市教育学会 印制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而农村学生家长文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小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小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小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针对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最佳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研究实施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家庭学习方面深入调查,让学生学会,会学,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一种他主学习的相对的概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学习的和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材料,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本领。

二、研究内容

学习习惯的培养涉及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识和态度,也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为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

1.做好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探索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1)教师将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讲授、引导。(2)对于学生已有好的方法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方法的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在方法上,侧重于集体教育、课堂教育、学科教育、家庭教育、个案辅导、心理辅导等。

(1)、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讲故事、个案分析、开主题班会、交流心得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精心设计教师问卷,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表或访谈记录表,或通过学生作业、日记、读书笔记、试卷、图画、手工作品等,分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观察法。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收集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3、实验法。在日常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多种教育手段、方法,随时随地发现、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观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教育规律。

4、个案法。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代表,连续进行追踪了解,以研究他们乃至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

5、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是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9——2014.10)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10——2015.7)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7——2015.12)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拟定检测方案、进行后期检测、检测报告。

4、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5、申请结题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调查分析研究

首先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二年级、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习惯等,为课题提供初步的研究依据。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家长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得最真实的课题研究资料。经过调查分析,数学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习惯也较好;不及格者这部分学生和前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75分—85分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相对好些,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60分—75分之间的这些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调查分析显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接着针对实验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同学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小学生不良好学习习惯的成因。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师的育人态度及责任心,学生自身的个性品质都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小嘘的作用。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从点滴做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让这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2.研究实施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分步骤、分类型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的前提下,先从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入手,改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培养学生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检查的好习惯;对因为长期的放任自流形成学生拖拉、不认真的恶习,首先纠正其学习态度,采取分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师抽查的形式促其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对个别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跟踪培养,分析研究,论证。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为更好的研究课题做准备。首先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关注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都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践,及时调整课题实施中的不当做法,争取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达到课题的预期目标。3.理论结合实践,提高研究实效

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利用班会,小组课堂效能评比,作业展览和评选作业标兵等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七、研究成效

1、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及时积累,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案例等文章,形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专业化发展。李志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关于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发表在才智刊物;在大东片区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获得好评;指导学校的青年教师在县优质课荣获二、三等奖,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在宁德市优课评选中荣获三等奖,《认识几分之一》在2015年中小学公开课网络观摩活动中获得好评;所任教的班级在2015年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中荣获四年级数学科第六名。李志芳、彭晓玲老师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任教的班级作业评比均获得该年段的一等奖。掌握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一般方法及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实验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得以纠正,全班学生现在都能做到在上数课能做好准备、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在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得到培养。课堂作业练习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合作、主动探索交流和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了适合培养我校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般方法。

(1)课前做好上课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培养课前准备意识;其次,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提前几分钟候课,带头做好课前准备;第三,教会学生课前应准备的内容,对课前准备行为进行规范;第四,督促、检查、评比相结合加强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2)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听乐思;第二,教给学生倾听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就某一课要探讨的内容倾听教师的引导,思考探索方法,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解题方法;倾听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给与中肯的评价等;第三,分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课题实践中发现这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小组课堂学习效能评价,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必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第四,积极表扬鼓励,榜样示范引领。课堂上,及时表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学生,鼓励每节课“听”“思”进步的学生,既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又启动了学生认真听,积极思的动力源泉,可谓一举两得。(3)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第一步,每天检查。不先看质量,但必须完成,让学生明白每天完成作业是作为学生的责任义务,久而久之养成每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第二步,激励表扬。记录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情况,进步的学生会获得一枚蓝星星,作业质量好的学生会获得一颗红星,作为学期获得进步奖和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第三步,提高作业质量。采用组与组之间交换,互查互批,正确评价的方法。首先,老师讲解作业,然后让学生每组之间互换批改组长签名,最后,老师抽查,集体评出最佳完成作业小组。相信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强过自己的“面子”,为了集体,人人不甘落后。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偷懒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的好习惯。但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三天打鱼,两天晾网,是不可能培养出好习惯的。

(4)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是有效获得解题信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因此,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很重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首先,引导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确重要性。首先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读题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耐心,每道题独立读三遍的好习惯。接着逐步训练学生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最后培养学生审题的技巧,提炼重点,抓关键词,及灵活转化的方法。(5)检查的好习惯。

第一,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例如,计算题看是简单,却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给学生检查时先重新看开一遍题,然后用重新算一遍,或者平时常用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最后看答案是否出现笔下误的现象,学生掌握了检查的方法技巧,也就会乐意去检查。第二,奖惩分明,促进学生主动检查。对每次作业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一句赞美,一颗小星,都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检查,争取达到完全正确。而有些学生错一点半星根本不在乎,总认为我会就行,这时候最好给这部分学生来点小惩罚,从“我努力,我表现”栏里摘掉他一颗小星星,寄存在老师这里,改正了再还回本人,方法还真灵,渐渐地这些学生,作业做完后会努力检查,争取少犯错误。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整体策略。(1)教师做表率,榜样示范。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学生的好多习惯来自于教师潜移默化是影响,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熏陶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长期的言传身教,很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责任先行,强化训练

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良好习惯时难以形成的,即使在老师的强化训练下,有所改变,那也只是暂时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解决源头活水责任意识先行,继而强化反复训练,便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真正目的。利用主题班会、节假日活动,及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等,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对祖国、社会、家庭及个人都承担着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也是对自己将来负责的一种表现。

在强化培养训练时注重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要求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良好学习习惯的每一项内容做起,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②抓住每一个机会,适时训练培养,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课前准备谁做的既快又好,课堂中,看谁精力集中、积极主动才与学习等③小组学习效能之星评选中,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一个依据,激发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动的追求学习。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利用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只要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家校合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老师和家长间的日常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对自己孩子在家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和反馈孩子信息,家校合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5)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级文化提醒学生,我要改掉哪些坏习惯,我今天又培养了什么好习惯,让学生每日反思自我总结,一点一滴中成长进步。利用“让好习惯伴我成长”、“学习,我的责任”等主题班会,“检查作业的好处”“课前做好准备,让我上课好轻松”等讨论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能够有计划有方向的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6)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每一个学生都有被认可赞美的渴望,评价激励正是对学生的行为的肯定和期许,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评价,除老师评价鼓励外,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及自我评价。

八、问题及思考:

一年多以来,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我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不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留守儿童占多数,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个别学生家长道德及其低下现象,无法与其家长交流沟通,单纯地转变孩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2.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对课题研究文章的阐述文字不精确,语言不凝练,课题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还不能驾轻就熟的解决。对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及研究水平。

3.课题研究的成果较难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4.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而且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受益终身.”目前来说, 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 其数学学习的习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果可以切实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方面来重点展开习惯的纠正与培养, 成效会是显著的.

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笔者调查的对象是广西贺州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这个中学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 不存在择校行为, 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这次调查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运用统计方法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计算, 以确保真实反映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 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计划的制订执行情况调查, 课前预习准备情况调查, 课中学习情况调查, 课后复习情况调查, 以及考试情况调查,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 笔者发现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存在以下问题.

1. 学习计划制订执行普遍不受重视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对于学生而言, 有计划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更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如何能够恰当安排好各项学习任务, 不仅有利于保障学习的有序进行, 更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实行学习管理, 并能阶段性地对照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 以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 不断进步.

调查中, 笔者发现,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计划的制订执行并不理想, 认真制订计划并坚持认真执行的仅仅占有11%, 占据15%的学生坦言根本没有学习计划, 其学习处于一种盲目随意的状态.

2. 不重视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理性的学科, 如果学生在课前就注重预习,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会取得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预习习惯往往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有不少学生甚至存在着这样的心态:预习没有用;看不懂没关系, 反正老师上课会讲;或者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数学.

3. 课中学习精力不集中

高效的课堂效率是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来说,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是听课.如果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很快就能在教师的启发、帮助、指导下, 减少困难、少走弯路,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但是调查发现, 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全神贯注听课,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经常在课堂中开小差, 人在教室心在外, 或者被动听课, 看着很顺从, 其实只顾听讲, 不去思考, 也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 跟老师不知道如何交流.

4. 课后复习和作业巩固不认真

课后的复习和作业的独立完成, 是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的保障, 也是强化和掌握新技能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 数学学习, 关键在于解决一个“懂”字,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并通过课后及时复习等活动来完成作业.但是不少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对复习存在误区, 有的学生认为作业来不及做, 已经没有时间去复习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做大量的习题, 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再看一遍, 缺乏正确的复习方法;有的学生只是看看知识点, 看看例题, 不会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方法与建议

综上可知, 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中, 其数学学习习惯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 针对这些现状, 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 树立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原则

笔者认为,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需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 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教学暗示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产生自我心理需求,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确坚强的意志, 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前提.

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养成在训练中得到收获, 在体验成功中找到乐趣.

2. 加强思想教育, 充分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自身严格的要求、坚强的意志, 以及努力的实践.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应该循循善诱, 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自觉培养、努力实践.

3. 充分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行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 极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充分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良好的习惯包括:情绪、语言、仪表、板书、解题等.此外, 青少年的模仿能力较强, 在校期间, 极其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 潜移默化之间, 不断模仿教师的行为形成自己的习惯.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为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榜样.

4. 反复训练以形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 也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 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1) 要想改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本方法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教师应该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制定严格的纪律, 约束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朝着积极的方面努力, 善于暗示和提醒学生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课后多数都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父母对此又疏于管理,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 并通过反复训练, 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5. 合理设置限时作业

对合理设置限时作业, 是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 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有益的.比如, 教师可以在平日的课堂中通过布置一道习题, 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该细致观察每个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 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 暗示不集中精力完成的学生, 长期坚持合理设置限时作业,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有益的.

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篇3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由于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多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为达到自己相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

其次,学校教育中一味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凭着老师良好的愿望,在校内建立一个纯净的“理想空间”。结果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上钩,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目的和意义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抓好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少年儿童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的原因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德育工作调子很高,但脱离学生实际;有的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还有我们对养成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等。

2.研究内容:

对少年儿童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的。在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1.研究过程

自2006年9月立项以来,我们分以下几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

①强化课题组织管理,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副校长主持,吸收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参加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步骤,研究负责人推进落实。

②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在做人方面是有爱心的人,在做事方面是有规则意识的人,在学习方面是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利用调查问卷对5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写出调查报告以便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

(2)研究的实践阶段(2007年3月~2008年2月)

①注重实效,探索机制。根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分解各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建立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系列制度;制定小学生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构建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评价体系。

②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共同局面。学校开展了“争当文明学生”评比,每月的文明学生评比,先由家长对其子女进行评定,评定其子女在家是否是好孩子。

③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系,带领学生参观部队,通过军操表演、内务整理等,给学生心灵以震撼,在东螺厂参观中感受到规则意识、诚信教育,在陶瓷学院参观,感受了学习的气氛等。同时学校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文明学生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3)研究的总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从两个方面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其间,先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结题相关资料。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实践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评和达标的评比为手段,在全校进一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调查法:本课题组调查了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组对有关理论做了综合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良好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首先每个学生在做人方面有真心、负责任、明礼诚信、乐观豁达。其次在做事方面,能“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还有在学习方面,做到“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2.学校的整体形象得以提升。学校以课题实验为龙头,带动全校整体工作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提升了学校在社会的整体形象。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存在问题:1.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判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是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道德判断。

2.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些家长不注重子女的养成教育。

今后设想: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我们思索最多的是如何在学校工作中将养成教育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作者单位: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4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首先在班级中民主推选班委,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见下表: 学期 成绩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2011—2012年上期 89.5 84.7 100 97 47 42 2011—2012年下期 92.6 90.3 100 94 48 40 2012—2013年上期 92.2 91 100 95 42 42 2012—2013年下期 94.3 92.3 100 98 44 39 2013—2014年上期 95.6 93 100 94 45 42 2013—2014年下期 97.8 94.6 100 96 47 45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5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宁乡县实验区

实验校 宁乡县坝塘镇中心小学

课题组名称 坝塘镇中心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组 执笔人姓名

童智星

联系电话

1527489835

5邮编 410618 E-mail 282639491@qq.com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良好:令人满意;好。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指在小学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心意纯静、专心致志。)

(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

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认真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1-6年级,共12个实验班,一共549人,老师25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1年4月-2013年11月,历时3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 3 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2)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途径。(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书写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5)一致性原则: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教师、家长、社会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二、四、六年级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寻求有效的训练策略,不断研究相关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个案研究法、行为训练法、自我调控法、档案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4、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杨志娟

(负责课题统筹、规划、计划、管理)

副组长:童智星

王伟红

周小丽(负责课题试验的具体实施和研究)

资料小组:各班主任(负责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校本教材资料整理等)(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学校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书写作品对比展示、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赏析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一手好汉字的愿望和兴趣,培养“提笔即练字”和认真书写的意识。

(3)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铅笔、钢笔、毛笔、粉笔等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6 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教师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5—10分钟练字,每天写好3个字;而且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指导、练习和交流。

教师用儿歌、顺口溜,榜样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指导运笔技巧,培养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4)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校课题组结合“书法经典规范汉字大赛”“宁乡县书法比赛”等活动,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5)少先队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

少先队采取了多种评价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如网 络平台、学校公共展示区域、各班课室墙报展示区等;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和写字能手评比等,如:硬笔书法比赛、毛笔字书写比赛、优秀作业展览等活动、学生手抄报比赛。学校涌现了一批批“书写之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的积极性。(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我的作业我负责”、“坐的艺术”、“让作业更富有情趣”、“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比比谁的字漂亮”、“抓俘虏,看看谁的错字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有的老师利用班会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有的老师通过开展《走进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我们还通过“学科作业标兵”、“书写小能手”、“一周作业之星”等评比,唤醒并树立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孩子由“要我”成长,转变为“我要”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的孩子注重规范的、美观的作业书写。同时,我们还利用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和便利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参观名家书法作品,使他们在懂得什么样的字更美观的同时,获得艺术享受、受到陶冶熏陶;还邀请一些知名的书法家与孩子们交流写字心得,谈谈书法趣事,达到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目的。(7)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修养,深入开展写字教研 学校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书写要求,并定期开展写字研讨课教研活动。老师积极认真参加书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比如:学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比赛,师生同台书法展示等。(8)制定标准和要求,引导学生重视作业的书写

我们制定了作业书写的“三个度”和语、数、英三科的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以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来要求学生从坐姿、执笔姿势做起,认真对待作业的书写,按照每一科的书写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书写能力,达到各科的书写要求,并争取成为“书写小能手”。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研究活动,总结出一些经验,设计成校本教材,以文本形式开展书写习惯的教育。(9)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二、四、六年级选取了10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题试验以问卷调查为主,每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各试验老师按要求进行分析、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10)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 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成果

(1)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汉字各种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很多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书法比赛中成绩喜人。

(2)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实践,我校涌现了一批肯钻研,积极投身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实践期间,有近10位老师的软笔、硬笔水平突出,参与了书法兴趣小组的辅导。几乎全部教师都有能力承担班级硬笔书写的教学。教师有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案例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①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 它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③注重文化涵量,多形式多角度增加课外知识,把写字训练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预防近视眼和保障身体健美,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我校每年期末统考的好成绩来看,学生成绩跃居全镇先进行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成绩不断进步。

④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写作品,开展班级书写比赛、书写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守纪律、勤奋好学求上进,学生文明率一直保持100%。几年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率均超过了99%,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2、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思考与展望

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对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我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同时,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逐渐完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方斐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3)《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献荣 著(4)小学语文教学网

(5)《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篇6

结题报告 XXX总校: XXX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因此,本课题的开设对于我校而言,无疑是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强化。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学习他人行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决定研究的课题为“如何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价值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2)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校的养成教育一定大有改观。

基于此,我们认为,本课题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改变我校的养成教育现状为根本出发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有关国内外对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很多,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

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策略和评价策略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乐。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起点,就像思想一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老师长期而有计划,有意识的予以培养。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我们将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方法

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2)、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教师方面:

(1)、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2)、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小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基本方法

几个月来,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紧紧围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习行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发展。

1、加强课题的组织研究领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个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

好的学习习惯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论文、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忙碌,忙于生计,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当家长自己的冀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结

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状,实事求是,做好研究工作。

创新点

通过探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10月)

1、拟定调查方案,进行现状调查。

2、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3、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报告。

4、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组织研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11月)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

2、查找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3、课题组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

4、开展实验教师展示课活动。

5、定期对课题进行小结、反馈与评估。

6、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12月)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拟定检测方案、进行后期检测

二、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根据制定的研究目标,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首先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有哪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在网上查阅了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文章。

三、开展交流活动,共同进步

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分别就“听的习惯”“合作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评析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总之,我们课题组活动,每次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组员从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习惯养成实效出发,结合所教的年级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在一次次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后,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进行上课、评课活动,从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情况。

五、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研究计划,抓实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有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等。还把平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与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开展。一次活动解决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

七、课题研究成果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更新了教学观念,采用学习方法指引、树榜样的方式,抓学习常规管理,着力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果。

1、抓好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针对低年级注意力差,好玩的特点,要让学生养成学生思考性学习习惯,教师要切实抓好常规管理,从最基本的做起,如书写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审题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等等,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每4个人一组,每天由组长检查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每个小组每天至少要有一个问题在组内交流,问题可以是平时作业中的错题,也可以是类型题。我也及时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考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在互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

在这一些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

个“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主动性有所好转。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学会做课前预习、掌握订正错误的正确方法、每天自觉完成2道习题并与同学探讨、课堂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等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

3、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思考性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思考性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里得到充分体现,促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反思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善于与学生交流想法,敢思、敢问,乐探究,课堂中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参加思考、交流,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检测各项指标提高很快,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结论: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对比、问卷调查等形式,切合学校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班级等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依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

4、建立了科学的学习习惯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5、实验效果明显:

预习方面:绝大多数中高段学生掌握了不同学科的预习步骤,能够在课内进行有效的预习。

听课习惯:班级内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师生监督、生生监督,让学生在长期、有效的制度管理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复习习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平时就形成对已学知识的不断复习,进而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习惯:对学生书写长抓不懈,每个学期都针对书写开展一些活动,强化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课堂常规: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主要观点: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带动其他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无论是课题组的老师还是实验班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小学数学各种学习习惯养成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探索活动,使课堂练习运用的时间相对减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何保证。

2、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不能全面展开,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班级还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3、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根源,对症下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效益。

4、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5、不断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6、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与重要性,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教训,持之以恒,不断进行巩固、完善。

九、参考文献:

1、赵丽琴著《怎样让学生爱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魏书生主编《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3、林格 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小课题《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结题报告

X X X 总 校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行为习惯 篇7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升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们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之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受用。

而学习习惯的形成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对于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如果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而后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2.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课前预备铃响后要做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良好的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反复训练,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3.培养学生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情境,也要培养学生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也能专心听讲的意志力。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在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的不良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敢于质疑的习惯。

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

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每教一个新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长此以往,便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6.培养课后巩固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不仅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应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可以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矫正与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我爱我的家乡主题征文作文500字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