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 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在经济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 鼓励创业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这种大形势下, 国家针对教育领域颁布文件, 要求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并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舆论导向、服务体系、部门协调等多方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此促进高校的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质量[2]。因此, 高职院校要紧跟形势, 发挥自身职业化的优势,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校发展规划和日常教学工作,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 可以将创新创业意识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为国家输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人才, 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促进高职院校创业就业工作, 培养大学生思维新模式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主要职责是培养技术型和高素质的人才, 是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基层动力。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过程, 将创新精神融入日常教学, 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新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真正落实以创新引导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从学生层面来讲, 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帮助较大[3]。有部分大学生早有创业的想法和发掘的项目, 但是苦于无人指导, 不清楚团队的组建原则, 不熟悉注册融资的流程, 更没有了解过国家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对于这一类学生会在课堂中快速成长,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初创实践, 慢慢地成长为有经验的企业家[4]。而另一部分创业意愿比较低或者不适合创业的学生, 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教他们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即使他们以后不创业, 在就业的岗位上, 这种思维和意识, 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尚不成熟

在教育部要求之下, 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已将“创业基础”规定为必修课, 但是执行情况并不乐观[5]。而且课程体系呈现出零散状态,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大多集中在技术门槛低的领域进行, 而非本专业领域,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影响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与平台搭建尚不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挑战思维, 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6]。但是,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人员、设备的缺乏, 没有办法搭建完整的课程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被局限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或者专家讲座上,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内容陈旧, 难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 切实提高的要求。

(三) 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团队组建尚未完成

我国目前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师, 大部分来自其他学科, 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而且目前我国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课程不多, 内容大多重复且单一[7,8]。很多教创新创业课的教师没有涉足过市场竞争, 没有办法手把手教学生创业实践。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想法与建议

(一) 明确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目标, 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新理念

根据教育部要求, 高职院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选拔优秀教师, 设计优质课程。另外还可以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 选出各高校的特色专业, 让创业课程和创业基础课程有机融合, 然后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创业实践课程。只有善于发掘、巧妙联系、不断更新, 才能构建出真正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与核心思想, 树立新的创新创业理念, 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当学生参与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的时候, 这种理念就会发挥出作用, 实现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二) 制定三层课程策略, 多平台多形式授课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首先将《创业基础教育》作为必修课在全校所有学生中开展, 向学生介绍创业教育的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点燃学生心中创新创业火种;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 学校应当开展高一级创业类选修课,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开展专业与创业融合的相关课程;面对已经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 渴望进一步发展的学生, 学校应当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教师指导团队, 开发更适合他们的创业课程, 并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 长期指导。在授课平台方面, 一是设立《创业基础教育》作为理论必修课, 为学生介绍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二是设立与专业结合的创业选修课, 补充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三是开发实践教学课程, 除了各专业的实训室之外, 还要开发创业协会、创业园、校内外创客中心等实践授课平台, 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四是搭建校企合作授课平台, 把学生带到企业, 让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可以通过真正的实战平台提升能力;五是以赛代学, 通过“挑战杯”“发明杯”“互联网+”等竞赛, 让学生取长补短, 通过比赛快速成长。

(三) 创新课程讲授模式,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标准

进一步加强“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 可采取分组活动、头脑风暴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利用强大的网络课程资源库,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督促教师教学中网络资源的使用, 课堂授课和网络MOOC教学相结合, 形成线上线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 采用“创意+作品+考勤”的考核模式。将学生的创意、团队活动成绩、创新发明和比赛成绩等作为考核指标, 激励学生深层次挖掘自身潜力, 营造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氛围。

(四) 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平台师生共同成长

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其背后必须要有一支人数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教学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校要持续选拔优秀人才, 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要对教师定期开展校内外课程培训, 在校内举办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研讨会, 或定期派遣教师到全国各地培训, 学习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法。此外, 为了提升教师实践课堂教学能力, 高校应鼓励教师亲自参与创新创业的项目中, 让教师通过实战中成长, 积累更多教学鲜活的案例。指导教师创办的企业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平台, 挑选有意向的学生进入企业, 师生配合, 学生可以在实践授课平台发挥自身创造力, 教师也可以在实践授课平台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相长, 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平台的成长和丰富。

五、结束语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主要职责是培养技术型和高素质的人才, 是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基层动力。但是由于这些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 解决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难题。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 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将创新精神融入日常教学, 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新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真正落实以创新引导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摘要: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是高职院校贯彻国家关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必然举措, 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更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客观需求。但是, 我国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还并不完善, 存在一些缺点和疏漏, 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性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

参考文献

[1] 刘颖洁.“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 2017 (31) :231-232.

[2] 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22 (1) :58-61.

[3] 刘卫东, 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 (8) :8-14.

[4] 崔勇.以信息技术视角助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7 (1) :175-178.

[5] 郑振雷.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探索[J].美术大观, 2018 (4) :150-151.

[6] 孟雪, 张继河.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17 (1) :25-28.

[7] 丁玉梅.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 2017 (2) :124-125.

[8] 肖喜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8 (5) :35-40.

上一篇: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下一篇: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我国英语听力教学侧重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