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再思考

2023-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 迫于考试压力, 尤其是升学率、平均分, 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埋头于枯燥的教与学之中。随着课程教学的精细化, 考试答题的标准化, 最终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也给语文教学蒙上了考试的阴影。如何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 打破语文课单调沉闷的局面,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课题。对此, 许多语文界的教育工作者都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 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笔者也深有感触。

1 摄取生活养分, 营造主动参与的环境

语文是一门母语教学课程, 如果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 那将必然违背母语教学的规律, 同时也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割裂。可见,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要走进课本, 更要走出课本, 从而使课本走进学生, 让各种语文知识真正内化成为学生可供实践操作的自身经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呀, 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惟有这样才能使生活的活水不断注入以往封闭沉闷的语文课堂, 使它充满活力与生机, 进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只有在语文课中不断注入生活的活水, 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也就是说在课堂上, 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应主动联系丰富多彩而又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同时联系学生现实学习经验, 缩小乃至消除教材同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而使教材走进学生。

比如, 在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 可以出示有关人民大会堂的文字资料以及图片资料, 也可以播放一段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况录相;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让学生收看电视剧《水浒传》第三集, 了解电视中拍摄的故事与课本所叙述的故事的异同;学习冰心的《小橘灯》, 让学生看电视散文《小橘灯》, 比较一下两种叙述方式给人的感受, 并根据文中小橘灯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小橘灯……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认识到, 语文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它不仅和生活一样实在, 一样精彩, 同时也和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这样, 小小的课堂就很自然地融入了包罗万象的大世界, 生活中的新鲜事儿、新理念就不断地注入语文课堂, 使语文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

2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和小学里生动活泼的语文课相比, 初中的语文课堂显得沉闷, 而随着年级的升高, 这一现象愈发严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处于被动状态, 甚而至于像泄了气的皮球, 连“被动”也动不起来了。不难发现, 学生被当作了学习的机器、装知识的容器, 丧失了主人的地位, 自然也就缺乏了学习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 应该对学习充满热情, 有学习的愿望。

于漪曾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 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 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也就是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 在课本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 应该说对自己童年一定充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而且对自己曾经玩耍的环境也留有深刻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儿童都曾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对生活也都充满着五彩的想象。所以在具体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 笔者就根据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 有幻想的世界。然后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 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 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 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 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 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 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 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 开展创新教学, 提供主动参与的舞台

学习《枣核》前, 教师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图片 (老北京、美国) , 并通过照片扫描及图片编辑, 提供《枣核》的背景。让一名擅长萨克斯演奏的学生, 在课余时间练习《回家》, 并且将演奏曲录下来, 找出四名校舞蹈队的女生排练现代舞。当然, 两名朗诵的学生是主角, 对朗诵要充满情感, 要咬文嚼字。这种创新的朗诵方法, 是将原先的单一朗诵与音乐、舞蹈、戏剧及场景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 经过精心准备, 这场表演就可以开始了。看着充满表现力的身姿, 听着动人心弦的萨克斯声, 还有那抑扬顿挫, 深情款款的朗诵, 在充满亲情的故乡与乔居之地的背景下, 真好比是一群游子在倾诉乡思之苦呀!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语文当作工具来加以反复训练, 以提高学生在应试中的成绩, 实际上, 这种做法, 是不负责任的, 也是得不偿失的。相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作为工具来加以运用, 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活力与丰富内涵的学科, 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新鲜事儿、新理念要不断地注入语文课堂, 使语文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 在课本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兴趣, 就可以形成一种探究、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 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作为工具加以运用, 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主动参与,生活,兴趣,创新教学

上一篇: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一篇:新媒体对专业出版中科技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