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通用9篇)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篇1

区 县: 蓟 县 单 位: 西龙虎峪中学 学段及学科: 中学语文 姓 名: 王 文 权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情景,产生强烈的动机需求。而大家知道,激励学生向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利用情感教学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四、在竞争中激励学生学习;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情景,产生强烈的动机需求。而大家知道,激励学生向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利用情感教学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往往这样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我常采用答记者问型、学生当小老师型、辩论型、表演型、观看影片型等方式,让学生变换角色,使学生在课堂中思尽所能,言尽所思,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教动补短语时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先让学生进入情境。“请各位记者用10分钟时间阅读知识短文——动补短语,然后用记者的语言提出问题,教师解决。”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动补短语的学习中,经过10分钟的阅读、思考、提问准备,陆续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位学生发言:“我是初一一班的记者王彬,请问老师,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前面都是动词,后面的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别?”接二连三的,记者们提出各种问题,我一一解答,再检查效果,很好。再如《傻二哥》是一篇自读课文,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设计正方观点(教师)“傻”与反方观点(学生)“不傻”展开辩论。辩论根据中课文中找。学生以辩手身份投入学习,找根据的过程就是精读课文的过程。这样既掌握了课文,又学会了辩论的基本方法,一举两得。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欣赏课,既学了语文知识,又爱到美的熏陶。

三、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泼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时,我摒弃了传统的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的教法。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阿西莫夫。”(1)阿西莫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阿西莫夫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地接近、了解。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阿西莫夫的作品《奇妙的航程》谈起,赞叹阿西莫夫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折服于他丰富的百科知识;有的赞叹他丰富的科幻创作,有的敬畏他严谨的治学方法„„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四、在竞争中激励学生学习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适逢世界杯,大家写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周记、作文屡侃足球,就连平时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周记就垂头丧气的男同学也兴趣勃发,周记本上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课堂演讲更是振振有词,从巴西谈到西班牙,从米卢谈到中国的队员,甚至那些复杂的外国球员的名字都背得滚瓜乱熟,一改从前羞涩、难开其口的风格。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用激情来燃烧语文课堂。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篇2

当前,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促进者转变, 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一种最佳的学习心态, 激发出主动参与学习的强大愿望, 千方百计消除学生的恐惧与戒备心理, 真正解放课堂, 解放学生。

一、激励主动学习, 学会合作探究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既有认知活动, 又有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中既是认知的主体, 又是实践的主体, 更是发展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 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现在各方面条件的优越性,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部分“小太阳”、“小皇帝”认为快乐的生活就是随心所欲的吃喝玩乐, 导致“小太阳”、“小皇帝”对学习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失去勤奋、团结合作等可贵品质。所以, 教师要本着对教育的负责, 对学生的关爱,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提倡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笔者先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 抓住学生爱听故事, 爱看电影的好奇心理, 给他们讲故事, 播放VCD影碟片, 既把这段历史给拉近了, 又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 让学生分小小组或与手拉手伙伴合作讨论, 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讨论:你从每段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让他们在教室里自由走动, 给他们提供一个合作的空间进行自由探究。有的说理解了某个词语的意思;有的说理解袄某个句子的含义;有的会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有的能抓住写法上的特点进行汇报, 虽然学生学习所得的层次不一样, 但是学习的主动性明显被激发出来了, 合作精神、探究心理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打破过去课堂学生正襟危坐, 行动和思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摸式, 而以一种开放的课堂空间取而代之, 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积极培养丰富个性

有时教师习惯于将学习较差的学生概括为一个“笨”字, 认为他们天生笨, 毫无发展的可能。其实, 绝大部分“差生”不仅与其他同学无差异, 甚至可能还具备更多尚未被发掘的潜能。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将这类学生喻为“蕴含着丰富地下矿藏的土地。”在一般人眼里, 它是贫瘠的, 但是, 有一天一群地质勘探队员来到这里, 看到了宝藏, 就被奉为至宝。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 教师应该当当“地质勘探队员”,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怀疑开始的。质疑的为潜能的开发提供方向, 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贵在于“问”, 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 由疑而思, 由思而断, 追根寻底, 释疑求真, 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发挥他们的潜能, 培养创造个性, 这是很重要的。

例如, 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 在教完第一课时笔者留下一项作业, 让愿意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或所看到的电影画面, 连环画画面给课文画插图, 不仅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种锻炼, 把抽象的思维转化成直观的演示。在第二课时上课前, 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设计图样”, 给予肯定和赞扬, 并从中挑选“精品”作为学习第二课时内容的挂图, 注重给学生心灵上的鼓励, 心理上的支持和赞许, 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第二课时教学中, 联合伙伴或自行组织五人一组进行朗读课文, 并从中合作讨论, 学习课文内容, 提出疑问。有的同学在某个句子的后面加了个为什么;有的提出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 如:五壮士任务完成了, 为什么还要跳崖?有的提出自己的担心:跳下悬崖, 敌人会不会再朝他们开枪?虽然提出的问题深浅不一, 但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课堂活跃, 问题越问越多。在语感训练方面, 让愿意朗读的同学上台表演朗读, 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他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 让同学们谈谈读后的感受, 并允许“小记者”上前采访、追问, 多方面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发掘潜能, 发展个性, 体现了语文科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的丰富性。

此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还可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语文学科的特点, 采用游戏的方式, 愉快的活动进行教育, 带学生们到室外上课, 撤下讲台, 来到学生中间, 让课堂延伸, 让学生的思维扩展。

总之, 新课堂要求教师要有新观念,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同时, 自己也要不断探求、创新,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潜能、培养个性时, 要不断推出新路子, 给孩子一种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片空间, 让他们自己朝前走,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敢于接受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引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篇3

由此,我想到了班上的评比栏,不如这样,我想着……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呢都是老师给你们讲解,这节课,我们同学能不能讲给大家听?”

同学们一听,都愣住了。

我微微一笑:“对于讲对的同学,我们给他的小组加10分。当然了,如果你作业做对了,但是你还讲错了,那也得给你的那小组扣10分。”

这时,优秀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给每个小组一样的机会,先从第一小组开始,轮流进行。思考题讲对的加20分!”

接下来,我先让第一组举手的优秀学生讲第一题,其中,我再帮助学生修正讲解的话,这位学生也像模像样地讲完了,而且还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立刻请班长记上10分,这一下,其他三组优秀的学生坐不住了,积极举手要求讲解。

“第一组的同学讲了这道题的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

第二组的学生也顺利讲出了方法。

这时,看得出同学们都在积极思考,每一位学生都在思考算式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

一轮结束,每组的学生都成功了,他们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第二轮刚开始,班上的小杰就高高地举起小手,他可是班上学习基础及学习习惯非常差的啊,看到他信心十足,我异常高兴:“同学们,小杰很有信心,我们把机会先让给他好不好?”同学们都大气地把机会让给了他,小杰兴奋地跑上讲台,用他那歪歪斜斜的字在黑板上写起了算式,每写一步算式,便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讲解结束,同学们赞赏地点点头,我问同学们:“他讲得对吗?你们听懂了吗?那我们该给他……”“加10分!”

第二轮,基本上都是各组学得较差的学生讲解,如果遇到不会讲的,同学们都会提示,我看到同学们都在观察进行讲解的学生算式对不对,认真倾听讲得对不对。

很快,一节课结束了……

反思:

一、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在平常教学中,题目的讲解基本都是由教师为主,我们往往感慨:这些题都讲过了,学生还是一点不会。或者教师讲得累死累活,学生还是无动于衷。说到底,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本节课,由于学生主动性增强了,每位学生都投入进去了。优秀学生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认真倾听,因为每个学生都可能上台,倾听的不仅仅是题目如何做,还有如何讲;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讲的时候,其他学生也在认真倾听,因为在听讲得是否正确。这样,每个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效果自然就好。

二、引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一、二年级,上课的时候小手都举得高高的,积极要求发言,到了高年级,举手就稀稀拉拉的了,许多学生都害羞或者害怕讲错,这样就缺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课堂中死气沉沉。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评比栏”的作用,学生为了能为本组加分,提高了自己的勇气,加上有前面的学生做出了榜样,后面的学生更加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对一道题都有多种解法,甚至于平常学习很差的学生都有了上台讲课的信心。

總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篇4

摘要: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减负增效”。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问题关键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要经济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

一、主动学习的基础

(一)学生的主动来之教师的“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情让师生交融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二)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

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例如在教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支配,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坚实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主动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激励手段,是促进自信心养成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

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吗》、《你今年几岁了》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就不能单纯的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这样就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篇5

第二,欲速则不达,不能强迫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产生反抗情绪,变得善忘,一下子把刚学过的全部遗忘,使事情反而变得更糟。

第三,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因为称赞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于批评他的错误,因为这样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错误。

第四,不要拿别人和他比较,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不自觉地放弃进取。

第五,做功课的时间不可过长,中间一定要有数分钟的休息,让他舒展筋骨,如果功课做得好的话,给他以小的奖励。

第六,要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空就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和图书馆之类。

第七,做功课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依靠妈妈的帮助以解决困难,让他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他独立思考,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因为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第八,如果环境许可的话,空出一个房间来用作孩子的书房,那里他可以不受干扰,安心地做功课。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篇6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要让孩子知道读书会获得哪些乐趣,明确了读书的动机。如果孩子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验证了父母的话,享受到了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之后,就会乐于坚持下去,开开心心地去学习,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孩子才会从心里认可这一行为,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

其次,要让孩子主动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要知道,如果一种良好的习惯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话,行为就有了惯性,这样一来,再去读书的话就不会感到困难了。但是,有一点要确定的是,孩子越小的时候,习惯越容易培养起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培养孩子的习惯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趁早,不能拖。

再次,孩子是个性的,家庭是个性的,家长是个性的,学习环境也是个性的,这些个性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孩子读书的重重要素。所以,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进行考虑,从各个方面去努力,比如说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家庭气氛;与孩子的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向小伙伴学习,为他们树立一个真实的榜样等等。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孩子沉浸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只用单一的说教来引导孩子。

学生主动学习探讨 篇7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性

主动学习一般实行五步教学模式, 对知识体系进行递进式“加工”, 为教师课堂设计提供思路。同时, 统筹复习课整体时间进度, 相继制定复习内容, 责任落实到人, 并要求教师研透教情和学情的基础上, 制定好个人复习计划, 并以“名师开放课”为平台, 引领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定期、不定期地上传优秀的复习资源, 实行资源共享制度。通过“课前测”对学生字词、背诵、概念等基础知识提前摸底, 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 有的放矢地教学, 通过“课后跟进”, 分层提高,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定出不同的标准, 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

1 关心爱护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它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 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直接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 越学越爱学。相反,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 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市某重点高中黄老师说道:“主动学习能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谁的事情, 学生的学习将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学生如果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关系, 就不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也就谈不上是一种真正的主动学习。”

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采取教育方式应该是适度教育, 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让每个孩子优良的个性实现最大发展。适度教育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适度教育是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是以奠基终生幸福作为核心理念的。真正做到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该做什么, 就让他们做什么, 能做什么, 就引导他做什么, 尽可能多地为他们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同时, 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充满自信。适度教育某种程度上就像根雕, 尊重和利用原有的形状让孩子优良的个性特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2 利用实验教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情感、情绪、情趣教育, 引导学生唱响青春最强音。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走到学生的心灵当中, 要尊重和理解学生, 成为他们的“伙伴”, 这样才能让这个班级产生一种凝聚力, 激发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减负也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包括前段时间教育部出台了减负的政策, 我们一直在关注。其实在政策刚出台时, 作为家长有很多的疑虑, 如果不留作业, 孩子学习的效果该如何去巩固,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有很大的担忧。在没减负之前, 孩子每天到家以后, 家长要盯着孩子去做作业, 完成的情况都要去检查。但是减负以后, 感觉从孩子的方面有两个进步, 第一个进步就是他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 听课的质量有所上升。第二个就是放学以后, 学校基本上不会留书面作业, 在家里面逐渐锻炼了孩子们主动学习 (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孩子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 创造学习方法

优化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注重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自主学习能力, 这就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该说前面的模式为这个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因为外语加专业, 专业加外语, 这样的话无论学什么专业, 应该说语言功底都非常强的, 也是在注重国际化办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生活中发现和数学有关联的问题, 从而把问题存于心中, 然后带着一颗渴望答案的心走进课堂。而此时老师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 不仅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氛围, 让学生敢于质疑,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提出更多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而不是老师简单机械地讲授。

4 结语

学生尝试照着书上的方法每天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活。“收获”可以来自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处景……“反思”可以让孩子们深入地反省自己和别人的成长。不用家长和老师说教, 就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 这是成长的必要功课。“计划”则要细化到具体的事情, 如:几道题, 几点完成作业, 看几页书等, 这样有利于第二天的反馈评价。“关键词”可以是词语, 也可以是短句, 可以帮助孩子们提炼“收获”中的中心意思。我们要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讲究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贺红侠.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品质[J].西藏教育, 2010, (07) :145-146.

[2]孙希乐.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J].现代教育, 2012, (01) :62-63.

[3]王家富.培养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 2013, (05) :18-19.

[4]罗雯雯.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9, (01) :86-87.

学生喜欢学习才能主动学习 篇8

【关键词】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听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家的孩子太叫我费心了,放学回家,你不提醒,他不做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再叫他学习,七八下不高兴。”确实,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很少,大多数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在缺少家长或老师监管的情况下,他要么不专心学习,要么玩皮,很难取得好成绩。对于主动学习的学生,他上课专心、作业用心,甚至你不叫他学,他也会自己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优异。因此,培养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突破口。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因为教师的心情状态和情绪会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幽默感,会使用诙谐逗趣的语言。为什么许多人爱听相声,就是因为相声语言诙谐逗趣,听相声的场面不会沉闷,听相声的人没有压抑感。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潜在的“中介”作用。当学生讨厌某位老师时,就不愿和不想听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知识、个性特征等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这就是“因材施教”。尤其在教学中要注意后进生的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了。在处理师生关系中,与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后进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总得不到全班同学的喜欢,总也摘不到桃子会使人失望而沮丧,“哀莫大于心死”,这时,如果老师对学生倍加关心,无疑是树立学习信心的一剂良药,他会对你非常尊敬,从而促使他努力去主动学习。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热爱学生。大教育家契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在课堂上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自”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给学校生活带来意义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思维模式,不是想我要都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想学生能学到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处理教材上,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树立“教无定法,必定有法,关键是得法”的观念;在师生活动方式上,对教师而言,少讲授,少启发,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学生而言,少被动听课,少机械练习,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在课堂问答方式上变“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

四、适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杜绝使用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一堂优质课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得到真正的调动。这关系到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运用了“适时鼓励”的艺术。有些教师急于求成,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作任何评价,或者只是“噢,噢”的应几声,或者就是两个字“是的”,或者不等学生回答完就让其坐下了……如果这时改变一下态度,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动作。如,信任的眼光,表扬的语言,热烈的掌声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而且由于鼓励而培养起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斯蒂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示、激励、引导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快乐的学习氛围,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投向学生一份爱,一份期望和鼓励。通过激励的语言,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欢乐,提高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气,从而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抓住闪光点,正面诱导、鼓励,要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而且学得快乐。教师应杜绝使用讽刺、挖苦、讥笑、揭短、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 篇9

当然,学生仅仅知道自觉学习的道理还不够,还应该知道怎样去学,也就是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什么叫自主?自主即自己做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智慧地帮助。被动学习的学生只有听候师者的指令,如若师者没有发出指令,那么他们将无所适从。

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无论是备课、课堂组织还是课后评价等教学环节都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改变只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备课时,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学情,再以此为依据来安排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只有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强的备课,才能真正优化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会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课堂上的学生并不一定正襟危坐,他们的身体甚至可以呈现出比较随意的姿态,但是课堂上的回答、讨论、质疑的声音应该和这随意的姿态相互映衬。老师们微笑着在关键的时候点拨几句,引导几句。自主参与课堂的氛围就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了,绝不刻意而为之。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的时候,若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那就会明白课堂上少说和随机应变的道理。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课堂教学始终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果树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教师就不会照本宣科,机械地履行教案。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主体情况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地组织教学。教师的随机应变,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作用的体现,是教师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意识的体现,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被动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之道才能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上一篇:与天气经典民间谚语下一篇:一年级上期中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