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发展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的前提下,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及在企业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公司治理为主要目标,分析了审计目标和审计职能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下的发展,使其在控制监督公司的正常运作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文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对内部审计准则的概念界定、审计风险等内容提出了调整性意见。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制度 模式

内部审计在当今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调查[1],截至2009年,辽宁省约有570家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占总调查对象的58.42%,虽然审计项目仅对合同及资金使用回报率进行监控,但因此而产生的效益增加却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实施和完善进行研究。

国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Wallace等[2]通过分析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发现公司规模、外部环境、等因素与内部审计的设立相关。Goodwin[3]采用澳大利亚2000年的数据,通过对比有内部审计和没有内部审计公司发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公司规模、资产结构、公司是否属于金融业相关。Carcello调查了217家美国中等规模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数据,发现内部审计预算和公司风险、支付监督成本的财务能力有关。国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较晚,宋常[4]研究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关系。瞿曲[5]等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服务的差异,并研究了内部审计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成本效益原则。王光远[6]等考察了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整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方法。

本文从现代企业治理的角度分析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及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职能,以及在现代企业环境下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1 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与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的经营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这些变化和变革加大了企业的治理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主要从两个本质方面提出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1.1 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1)企业经营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企业经营包括原材料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及各项经营事务的总和。而任何一个公司的运营都需要监督,这种内部的监督通过靠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在经营过程中对各类风险则需要内部审计独立、公正地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组织运营需要内部审计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监督评价,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2)企业治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现代企业的运营不仅要发展,还需要解决权、责、利关系的制衡,在增加企业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需保证企业资源合理利用,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内部审计来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监督,只有建立内审机制,企业治理才有基础和依据。

1.2 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在企业治理中内部审计起的作用和履行的功能。主要分为三类: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及管理服务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及治理进行独立评价为目的而进行的客观地审查行为[7]。

(2)评价职能。

评价是建立在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的,通过审计查明了客观事实真相,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经济评价意见,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目的就是从宏观上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满足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依据,从而督促管理层予以重视,加以整改。

(3)管理服务职能。

内部审计不仅体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制约,也体现在加强管理、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方面,即管理服务职能。

2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更加的完善和规范化,内部审计机制也由原来的“人治”向“制度治”进行转变。

2.1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框架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如图1)

其中法律规范指国家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具有国家约束力的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包括强制性规范和具有指导性价值非强制性条款。相当于行业内部标准,要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执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各企业在前两者的约束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独创性和需求性。

2.2 内部审计制度的管理原则

(1)建立内部审计机制管理的环境制度。

加强基础制度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机制。

(2)建立内部审计机制管理的组织制度。

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根据企业性质,建立独立于管理阶层的内部监督组织。保护小股东合法权益和公司的整体利益。

(3)完善内部审计考核与追究制度。

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及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评价后的修正及改进需有理可依,所以有必要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考核制度和追究制度。

3 结论

现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越来越广泛,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新形式的研究,为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制度框架性的设计与完善将有助于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 关于转发《辽宁省审计厅关于开展全省内部审计工作普查的通知》的通知[EB/OL].2008-07-01http://www.audit.org.cn.

[2] Mark L.Frigo,A Balanced Scorecard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ing Departments[J].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2002:11-12.

[3] Victor Brink.Internal Auditing: Nature,Functions and Methods of Procedure[J].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41:8-10.

[4] R.K.莫茨,H.A.夏拉夫,著.审计理论机构[M].文硕,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4-8.

[5] 瞿曲.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6.

[6]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24-30.

[7] 邹瑜.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M].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10.

作者:刘梅娜

第2篇: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摘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对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要求、建议和职能的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认识要求 职能

0 引言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对完善企业机制,加强经营管理,维护财经纪律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内部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显得起越来越重要,而在各种管理手段逐渐完善的今天,内部审计逐渐被看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认识和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就倍受人们的关注。

1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1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把财产交给专业管理人员去经营管理,对企业的财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通过企业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去了解。

1.2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可以是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国的企业团体及个人。企业利润的分配是投资者和企业的关系。

1.3 政企职责分开,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企业在依法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独立发展。

1.4 管理科学,也就是管理制度化、流程化的体现,同时,本着能够激发创新精神、主人翁意识的出发点,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效率和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2 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以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有权决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其设置的管理机构必须是能够加强企业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出现也必须服从于这个目标,即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协助本企业的各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向管理层提供服务,确保他们的决策、控制、安排趋于科学、合理。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应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3 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现代企业中,内审作为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服务和服从于本企业是其主要的职能。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和手段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企业结构的多层次性和资本经营日渐频繁,在企业的收购、分离、出售等决策过程中,要求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决策活动和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和决策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作为决策层的代言人,应踏实地发行监督、评价工作。

3.2 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始终存在,投资人关心的是企业资产安全和投资收益,经营者关心的是经营业绩和自身报酬。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对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予以格外的关注。

3.3 对企业的分配政策予以评价和监督,在保证企业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方面以及对企业的整体价值,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市场影响做出分析和评价。

3.4 在企业管理方面,各项制度和决策即便制订的完善和可行,但是如果缺乏监督机制,就会流于形式或因人为改变落空,从而使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效能。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在对各项制度和决策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内部审计在微观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具体的因素及环节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在宏观上,以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挥重要作用。

4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建设

4.1 加强制度建设 为适应现代企业对内审的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化。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应履行的职责,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奖惩制度均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工作中予以落实。只有制度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才能得以确立,内部审计的权利、地位和责任才能得以明确,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查,才能增强内审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工作的质量,为企业服务的职能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4.2 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与管理控制的关系,保证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管理系统组成部分,但审计人员又不应直接参与管理的过程,内部审计保持和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控制是对管理的过程控制,而不是参与管理过程本身。内部审计人员对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引起注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但内部审计不应代替管理人员的日常控制责任。

4.3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配备和培训。人员的素质决定其工作质量,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选好培训内容,做好学有所用,用必有果。二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机密。三要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自学成才,参加专业审计会议、研讨会、课题研究活动等以拓展视野。

5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5.1 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要使它能圆满地完成它的审计职责。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和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所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①内部审计必须得到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被审者的合作,不受干扰地进行他们的工作。②审计部门经理与董事会之间必须能直接交流信息,这种交流有助于保证独立性,并为董事会和审计部门经理之间保持相互交流所关注的事情提供手段。⑨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务必须以正式的书面文件形成确立。

5.2 内部审计部门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部门,不能参与日常的具体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审人员保持独立,避免陷入日常的系统设置和运行,偏离专业检查的方向,便于对系统做出客观的观察和建议。如果偶尔分配内部审计人员从事非审计工作,应当明确他们不是在起内部审计的作用。

5.3 不应将内部审计局限于仅对会计和财务范围内的管理过程的检查。企业内的所有职能部门都必须加以管理,而且都将得益于,独立的客观的检查。

5.4 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关系,内部审计和各部门存在着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沟通的有效性,也是内部审计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注意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树立内部审计在管理控制检查方面的权威性和内部审计建设开展工作的形象。

5.5 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必须进行后续审计,以确保对报告中提出的审计结果采取适当的行动,报告中的某些审计发现可能很重要,需要管理部门采取行动,在它们被纠正前应由内审部门进行监督,并确认已经采取纠正行动,正在达到要求的结果。或者确认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已经承担了对报告中的审计结果不采取纠正措施而产生的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演变上看,企业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落实责任、完善控制、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内部审计也同样要根据这些变化来完善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发挥专业优势来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将会更加合理、科学和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作者:潘玲勤

第3篇:浅谈现代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内部审计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能和重要意义,针对企业内部审计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现代经济制度;企业;内部审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34

[

在现代经济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业务越来越复杂,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管理层次多级化,生产和经营地点分散化,导致企业管理体系成为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而主要管理人员又难以亲自去直接控制每一个生产和经营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加强监督机制,就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客观需求。

1 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内部审计的实现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行检查和监督,按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既定的制度,实施规范审计,及时暴露和制止企业的违法经营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和正常经济秩序的过程。从审计的职能上看,它既是对企业的监督,也是一种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提供服务”,正是对内部审计最好的概括。在现代企业经济制度下,审计部门正确地行使自身职能,实现规定的审计目标,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1 内部审计的制约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发现和提示企业存在的舞弊和错误行为,来确保会计工作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举报、举证等措施,配合纪检监察等部门来打击和抵制经济犯罪。其主要工作方式和范围是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等,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 就要充分、及时地发挥“经济警察”这一特殊的职能,采取必要的制止措施,遏制或避免贪污、腐化、浪费等行为。

1.2 内部审计的防护职能

内部审计在对企业活动执行、发挥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还会对企业改革的深化,成本的降低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这是因为,通过健全、高效的内部经济活动控制制度,对企业活动开展全过程审计,可以发现并建议企业加强制度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水平,给企业的正常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企业的资产流失等多方面提供有力的保证,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效益,维护财务、经济纪律。

1.3 鉴证职能

对离任的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目的是能够正确评价该领导在任时的表现,肯定其做出的成绩,同时也要揭示其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企业人事改革,保证企业的方针政策能够连续、稳定地执行。

1.4 推动促进企业建设职能

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对财务收支、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评估,及时揭示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不利的因素,根据市场规律,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还可以通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利用和配置,来消除化解那些不利的因素,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2 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

由于内部审计同时具有监督和服务职能,导致有些审计工作人员对其职能的定位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往往是在履行监督时忽略了服务,而注重服务时又会忽视了监督,这样的定位致使内部审计工作者显得力不从心。相应地,有人把内部审计当成国家法令给企业定制的枷锁,在有些单位,许多企业领导认识不到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把内部审计过程看作是给自己找麻烦、挑毛病,从而产生排斥思想,造成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具体表现: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支持,相关的法制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内部审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狭窄,管理体制非常落后等。

3 内部审计的强化措施

为了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动和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需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在制度、人员和操作环节等方面进行完善。

3.1 提高认识,强化审计职能

为了让员工和领导对内部审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应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宣传,让职工切实了解内部审计的作用和优越性,通过案例、实践成果展示,让员工都能理解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更要切实端正、提高思想认识,在工作中切实贯彻审计的意识和理念。只要是审计工作,就应该站在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在当前,财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核心,更需要管理人员和员工加强对审计的认识,切实转变审计部门的职能,实现以管理审计为核心。

3.2 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良好氛围,让内部审计有章可循,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这不但要从政府完善立法入手,还要注重建设内部审计的技术规范和执业规范,同时,企业更要健全内部审计执行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执行。

3.3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素质

内部审计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所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审计和账务知识的扩展和更新,尽快了解或掌握会计、计算机操作、审计管理、法律、税收、金融等必备知识,提高执业水平,加强和完善职业道德,恪守廉洁、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才能在内部审计岗位上得心应手,为企业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4 内部审计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

管理层要大力优化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积极创造有利于内部审计的条件。所以,单位应该通过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使其在单位的组织机构中有足够高的地位,在操作上要给予其充分的审计独立性。

4 结 论

总之,在当前的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自我监督最重要的方式,加强内部审计,不但能够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控性,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和减少舞弊现象,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屈玉英.浅谈现代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内部审计[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 (12):151-152.

[2]徐光武. 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2010(5):116.

[3]周敏华.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内部审计的思考[J].广东审计,2005(2):42-44.

作者:周立正

第4篇: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需要重构,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需要拓广,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又重新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演变

职能是由事物本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的思维能力的进步,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和延伸,这种认识上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会揭示事物的潜在职能,也就会改变事物现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以西方内部审计为例,在内部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上,内部审计具有不同的职能。现代内部审计产生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经营层次的增多,企业管理当局更加关心分支机构编写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希望对内部所属各级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查错揭弊的合理性财务审计。此时内部审计的职能以监督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和经济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切因素都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突破了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广泛开展了内部控制制定审评,并逐步开展经营审计,将提出改进经营活动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全面体现。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社区关系紧张、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他们认识到,只有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并可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又积极开展了社会责任审计,对企业履行保护环境、节约使用能源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对从经营决策到经营结果和效果的全过程都开展了审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时,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就越来越突出,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50年代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所明确指出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

二、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几种观点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既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也有别于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已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问题,在有关的内部审计研讨会上,在有关的文章专著中,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实务工作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只有经济监督职能。

2、二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3、三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

4、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除此之外,还有将服务、咨询等也归结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的这种监督职能是内部管理科学的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证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其它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的职能已发生根本的转变,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预企业的经营转变为通过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然政府已将自主经营的权力还给了企业,那么,也就不应该再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过去强加给内部审计的双重身份,严重妨碍了内部审计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事实证明,要求内部审计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监督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来看待是对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不适当定位,不符合内部审计的特点。因为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一个企业要设置哪些机构,配备什么样的人员,应该服从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战略目标的要求,而不应该是外部的强制要求。这些年来,在为数不少的企业,内部审计迟迟未有建立,或者建立后也未得到主要领导的重视,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恐怕与此有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健全,特别是社会审计力量的增强,内部审计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代替,即社会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合法性、对企业出具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予以鉴证。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主要是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2、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在西方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跨国公司,都自觉自愿地设置了内部审计,并对其工作条件、人员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西方人认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大型企业离开了内部审计,最高行政领导人对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业既定方针、计划、程序的执行程度就难以知晓,就成了聋子和瞎子。内部审计协会(ILA)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责任书》中也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3、内部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的职能。所谓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鉴证最大的特点是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因为独立的第三者,既与审计事项的委托人没有利害关系,也与被审事项的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鉴证工作才具有客观公正性,鉴证结果才能使人信赖。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对这种观点,笔者不同意,理由有三个:(1)内部审计中,审计执行人(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委托人(董事会)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2)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也不是毫无利害关系,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3)内部审计人员接受领导授权,对本企业所属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完成承包目标或履行其他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作出结论,以作为领导兑现奖惩或评价干部的依据,恰恰说明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4、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强化科学的管理,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据此,不少人将管理归于内部审计的职能。笔者认为,将管理职能归结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之一是有失偏颇的,理由如下:(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职能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接受委托对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因而,要求内部审计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是独立的,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机构就不能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具体履行者。否则,内部审计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部门的制约,它的独立性将被严重消弱,也就无法以应有的独立身份去履行其监督职能,那么内部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将受到怀疑,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2)内部审计为管理服务,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管理活动,贯穿于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日常的控制体现在各项业务处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门设计、具体管理人员执行,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稽核、验收、复算、核对等等。内部审计人员不是某一业务岗位的管理人员,即未被授权从事某项业务管理活动。因此,不应参与业务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应回避参与日常业务控制程序的实施,即使有时管理部门分配内部审计人员从事一些非审计工作,应当明确,他们不是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也无权替代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也无权控制和指导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对日常业务控制不负有责任。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就是就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向领导提供信息。而履行管理职能,则是指实际加入管理的运作过程,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实施人员必然参与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迹,发生了管理的效果。而内部审计部门所执行的是一种综合的监督、控制,它对管理的控制予以再控制,对管理的监督予以再监督。(3)内部审计能否促使企业加强管理,还取决于审计的质量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来发挥其加强管理的作用的。内部审计能不能达到加强管理这一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即内部审计人员能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企业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如果内部审计的有益建议被采纳,并促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内部审计就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出了贡献,相反,内部审计人员未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这些建议未被采纳,则内部审计就没有起到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

5、服务只是内部审计设置的目的之一———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咨询,又是服务的一种形式,因此,不能将两者上升为内部审计的职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评价这两种职能。

第5篇:浅谈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涵义(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引入审计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把从各种渠道收集的证据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现代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一) 审计思路不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是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了解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其中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往往需要审计人员大量的专业判断。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客户的经营风险为导向,借助于“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客户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其引入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客户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专业判断,进而大大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能力。(二) 对“风险”的认识不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模式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认识仅是从会计的视角予以分析,因而大都只分析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控制财务报表的风险。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固有风险”的认识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并成为控制财务报表风险的最重要手段。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要求从多方面来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包括了解客户的目标和战略以及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而非全部经营风险。(三)审计风险模型不同。.现代

楚都宜城网 iyd

第6篇:现代企业制度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现代企业制度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 作者:罗道宏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2期

第7篇:浅谈现代企业人本管理

张卫军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青海贵德8117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企业管理理论与管理学的发展几个阶段总结,提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企业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管理人本管理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一般管理学论述,企业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已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推进了管理手段现代化与管理方法现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但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不断使用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认识到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认识到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认识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全面理解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是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全新的管理理念:企业依靠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2)最主要的管理任务:企业开发人的潜能。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企业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

(3)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一个企业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应有权利。一个企业,不仅要尊重每一名员工,更要尊重每一位消费者。因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们被消费者所接受、所承认,所以应当尽一切努力,使消费者满意并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上帝。

(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急剧变化的现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

(5)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凝聚人的合力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三、企业人本管理的精髓: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诱导。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于人生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金钱、官位、奢侈、淫欲,可能是有些人的追求,但绝不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的真正价值不仅应追求个人需求,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更应积极回报社会,为社会、为别人奉献自己的力量。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最大快乐也在于奉献。

四、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1. 行为规范工程。制度、秩序是一种文明,也会产生效率,是人们行为合理化的保证。没有人喜欢生活在吵吵闹闹之中,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片混乱之中

2. 领导者自律工程。企业领导人的德才学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那些全身心投入事业的企业领导人,其无私奉献精神会使员工受到强烈感染,使整个企业充满朝气。

3. 利益驱动工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基本需求,因而对一般员工来说,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努力因素。在企业外部,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和畸形现象,也必然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实行弹性工资制,使员工收入与企业实际效益紧密相连;在利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以工资为杠杆,引导人们积极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加大奖励力度。

4. 精神风貌工程。企业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如给予表扬、荣誉称号或肯定、尊重、信任、赏识等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树立良好的厂风和社会风尚等。

5. 员工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这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我国企业职工整体素质较差;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6. 企业形象工程。企业形象是社会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产品形象+人员(包括领导者与员工)形象+服务和信誉=企业整体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最主要的因素。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内在的形象,理应受到更大重视。

7. 凝聚力工程。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凝聚力很强的企业。

8. 企业创造力工程。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征。一般的厂长、经理,不能称之为企业家,只有能持续创新的经营者,才能称之为企业家。也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迈进。激发全体员工的创

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上述八个子系统工程必须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以推进和增强人本管理系统的总效能。

五、企业人本管理的机制

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员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人本管理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如下一些机制:

1. 动力机制。旨在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2. 压力机制。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一种危机感;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因而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3. 约束机制。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应当做什么,如何去做并怎样做对。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前者是企业的法规,是一种强制约束,后者主要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

4. 保证机制。包括法律保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证。法律保证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企业福利制度,则是作为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5. 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力。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力。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6. 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

总之,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企业成功的关键。

作者简介

张卫军 (1968--) 男甘肃会宁高级工程师中国水电四局第一施工局

第8篇: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一点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一点思考

加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一点思考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系统之一,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审计整改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以达到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和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本文主要从制约审计发展的因素、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审计整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企业,审计整改

引语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及应用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内部监督执行力的关键,是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现代企业尤其要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审计整改的过程就是改进审计发现的各种问题、接纳改进建议、落实改进建议,让审计监督的制度体系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的审计制度在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等较为普遍,在现代企业中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制度的缺陷也阻碍了审计整改的落实,因此可以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缺陷中寻找加强审计整改的途径。

一、制约企业审计发展的因素

现代企业和国营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还有产权方面的差异,而产权方面的差异又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也会有所不同。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企业治理反馈、监督的中心,审计工作的运行机制和企业的内部结构有很大的关联。现代企业产权结构有主体明确,清晰,封闭性和单一性的特点,企业为较少的投资人所有,股权集中。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难度加大,资金需求量增加,所以我国现代企业有融资困难的劣势。企业为了融资,开发产权是必要的选择,所有从理论上来看,产权结构会随着企业的扩大而逐渐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封闭势必会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也必然妨碍企业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只有通过企业产权的开放,才能为企业内部审计和审计整改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企业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观念落后问题。普遍有一种观念,简单认为审计整改就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审计的独立性赋予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和评价职能,审计部门只能扮演“裁判员”角色,相关职能部门才是“运动员”。

二是人员素质问题。审计部门简单地认为审计整改工作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后续跟踪审计难以真正落实,“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应付整改,造成审计与审计整改两张皮现象。

三是领导重视问题。在审计整改的过程中,能否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非常关键。只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促进审计整改顺利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四是从机制上看,审计整改的口号叫的响亮,但实际可操作的机制落后,没有完善的整改机制和体制也成为制约审计整改的关键。从认识上看,审计报告出具后就认为审计项目已经终结,实际上还有审计整改的流程,还应考虑根据审计整改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专项审计或跟踪审计。

三、加强企业审计整改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认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体制机制。首先我们应改变过去陈旧的审计观念和认识误区,强调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审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将审计成果应用到各个业务领域,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完善审计整改的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操作指南或实施细则,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流程,让各个职能部门有章可循,不做无头苍蝇。

(二)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监督工作。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互相配合与协作。一定要增强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权责问题,做到及时汇报、沟通、反馈、监督等工作。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通知对口的部门协同整改。审计整改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屡改屡犯,形成顽疾,因此上级监督部门在审计整改后,还要做好定期回访、监督工作,对审计整改内容进行督促和检查,使审计整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为了确保审计整改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落实,企业应成立由公司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督查组,督促、监督审计整改的进行,并做好相应的沟通协调工作。对于审计发现的重大管理问题,应通过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党政联席会等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整改通知,同时在审计工作会或职代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引起各层级单位的重视和改进。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创造良好的审计整改环境

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包括重新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前两大趋势强调的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最后一大趋势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更多地契合于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因此,审计整改工作就必须顺应审计发展的趋势与当前的企业实际情况,树立审计服务理念,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提升审计地位和认同感,为审计整改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切实让被审计单位从“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接受审计”、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整改”。

总结:总之,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一定要增强各级领导及审计人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权责,做到及时汇报与沟通;加强审计整改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从制度着手,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顺应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为审计整改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实现审计服务职能,让审计工作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审计地位与认同感,更有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韩林;加强审计整改落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J]发展月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11(8)

[2]鲁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 2010(13)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4]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6)

[5]理查德.L.莱特里夫;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

------------最新【精品】范文

第9篇:浅谈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强化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经营管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企业的 经营管理体系,加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 组织、 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 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

【关键词】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竞争力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屹立不倒,就要加强企业管理。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呢?我谈 一下我的看法。

一、 以经济运行为主线,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 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

在企业运行中,会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但在诸多事情中,必须分清主次矛 盾,必须时刻坚持以经济运行为主线,重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以经济运行 为核心,其他的工作和事情都必须围绕和服务于经济运行,是辅助于不断提升企 业的管理水平而实施的,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企业作为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管理,重视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想方设法提高盈利能力,这也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以经 济运行为主线为核心,否者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和意义和价值。只有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了,效益不断增加了,规模和实力不断增 强了,职工的福利待遇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并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凝聚职工的心,汇集职工的情,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假如企业经济运行不行,质量和效益持续下滑,那么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改观,最终会走向倒闭,最终结果是这个组织不复存在了,职工也会下岗失业,失去经济支柱。那么在企业经济下滑的这个过程中,即使其他的事情做得再

好再有特色和亮点,但是还是不能挽留企业倒闭的命运,不能保住广大职工的饭碗。所以说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经济运行为核心,其他的工作和事情是用来持续提高企业管理、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 否则就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最终也会失去意义。

二、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要加强 对技术改造项目规划和实施的管理,针对企业在产业、产品、规模、技术和工艺 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集中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及时、准确提出技术改造项 目并组织实施;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 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 要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规划和实施的管理,针对企业在产业、产品、规模、技术 和工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集中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及时、准确提出技术 改造项目并组织实施;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 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 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企业的技 术创新意识差、倾向低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 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规律求生存和发展。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还需要深化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多种类型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 业。只有具备了法人资格,建立了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才是真正的企业。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创新的技术源应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因为只有企业才最清楚“市场冷暖” ,知道如何按照 市场需求开发创新所需的技术。

三、加强企业管理应注重制度建设

企业要为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所有同志都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人的心情是愉悦的、舒畅的,人的潜能也能得到尽情发挥。 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全面展开,中心 业务也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制度不完善要修改 制度,程序不科学要改进程序、流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 全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它 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制定的,规定了企业每个成员在自己 的岗位上所应承担的任务、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建立岗位责任制是基础,通过这一制度的实行,可以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从领导到基层,专人专岗, 专人专责,有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也就有了保证。

四、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降低成本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要健全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制订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 率,降低成本。企业要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原材料及各种能源消耗 定额,努力把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 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 奖惩。企业应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工艺和装备,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切实 降低生产及经营成本。

五、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出效益,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 警机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完善各种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要结合企业 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以仓储运输、生产过程、作业现场、产品质量、原材 料及能源消耗等环节为重点,制定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切实做到各类人员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坚持以 人为本,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要认真排查和整改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安全评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 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总之,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要把强化经营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学问》2009年20期《浅谈企业中的经营管理》

[2]《周口日报》2010 年 4 月 12 日《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管理》

[3]刘珂:《现代企业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4]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5]余敬:《管理学案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6]王英杰等:《现代企业管理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年版

上一篇:物流信息与技术下一篇: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