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精选12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1

1、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

2、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

3、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2/3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拚命。拚命 才干=企业效益。

1、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现代企业用工与分配制度

强调以人为本。实施谈判工资,重点在于一个“谈”字,即一对一的协商,应当充分尊重职工,允许谈成,也允许谈不成,要避免传统工资调整中的平均主义的做法。

应坚持的原则:

a人才市场定位原则。b财力相适应原则。c联系教职工实际的原则。

确定综合的谈判工资指标:

a技术指标b成果指标c主观指标d客观指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操作过程中的不公平感,接受监督,规则应请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2、建立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由指导和约束人们经济决策与行动的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来解决,这种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即为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企业主制、合伙制、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及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虽然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会出现几种产权制度同时并存、但以某一种产权制度为主的情形,这并不妨碍上述划分。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发展速度过慢,国家的基本方针就是用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人们则有不同的理解。基本有三种意见:

1、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制。坚持这种理论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产权明晰,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诚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是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部内容,还得研究。至少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在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我国政府具有两种职能。即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前者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与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社会的各种经济成分,使其协调发展;后者凭借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理国有经济、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两种职能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政府应设立两类机构,一是专司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类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按照法律界定的财产界限对国有经济实施科学管理。

b在国有资产专司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分组监管。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上,通过国家统一所有,统一投资,以投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明确其产权关系,使公司变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在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经营收支与政府的公共预算混合使用、这就使政企难以分开的症结所在。国有资产专职机构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收支,都要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国家股的分红,派息与国有资产转让的收入,国有资源及其使用权收入等,都要纳入法规。

3、建立现代企为经营管理和经营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经营观念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旧有体制影响,特别是在这种沿革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和不相适应,如何改变经营观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今日企业管理问题何在,45年来最流行的企业管理方法,虽然都很解决问题,但是,除了最近提出的“外包”与“再造工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

其原因是:企业管理层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很管用,却忽然发现一个个企业都陷入危机,而且束手无策,问题的症结何在?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这些组织包括企业在内,赖以建立及动作的基本根据,已经与现实脱节,以至于组织的行为与决策,包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决策都是沿袭旧的,是否真的合理,没有人考虑过,这就缺乏经营理念的表现。一定要明确自己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顾客及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这些可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theory of business)

什么是有效经营理念的内容,一套经营理念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识,包括社会及其结构、市场、顾客及科技情况的预见。第二个竞争是对组织特殊使命的基本认识。例如,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电话公司界定其使命为“让每一美国家庭及公司都拥有电脑。”第三部分是对完成组织使命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1802年创立的西点军校,即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培养受人们信任领袖人才的能力”。1920年左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建立技术领导地位,让公司不断改进服务,同时持续降低成本。”

总之,对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如何在新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中脱离而出的领导地位。经营理念形成是经年累月的思考、努力及实践才能做到的。

4、有效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基本要求

对大环境、使命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绝不能与现实脱节。1920年代初期,马克和他的三个内兄弟创办了一个平价零售店。这四位穷苦青年,希望通过这一新事业为低层顾客服务。这些高质平价商品吸引了大批“新顾客”,同进,确定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并确定零售商的核心竞争力为“优越的采购能力”。最了解顾客的是零售商,不是制造商,应由零售商设计及开发产品,进而挑选制造商,制造商再根据零售商提出的商品设计、规格及成本等各种需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先后花了5-8年的时间,才渐渐使这一理念被企业界接受。要让全体职工理解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创建初期,企业职工们比较重视,也很理解。等到事业发展了,职工们把经营理念视为理所当然,而逐渐淡忘,组织松懈、停止思考。切记经营理念不能取代训练;经营理念本质上就是训练。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2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控制目标的过程。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有助于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发生的利益冲突主要是依靠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协调, 让双方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信任关系, 从而保证企业的制度能够顺利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明确企业内部产权管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财产核算与控制和保管等相关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资本保值与增值责任和目标更加明确, 有效解决受托经济和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通过内部控制制度, 在规范经营者行为的同时, 还能够促进所有者建立起一种合理科学的激励与约束的机制, 从而进一步调动经营者对于企业管理企业的责任与获得利润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能够在平衡稳定和协调之中得到很快的发展。

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和有序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 也是现代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标志着现代企业是否科学管理, 同时这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企业发展具有国际化意义的重要的标志。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一个必然选择就是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健全公司整体治理的结构, 资本市场能够有效运行,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众多方面都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活动中, 有效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的机制, 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重要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组织结构和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正常运转, 使企业的资产可以充分的安全和完整, 使经济核算具有正确性与可靠性, 深入推进与可靠的企业所有单位之间的方针政策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可以起到事前进行预防, 事中进行控制以及事后能够及时发觉工作上出现的漏洞。2.在起到防错和防弊的同时, 又要能够起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3.要按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和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及时修正内部控制制度。4.制定之前, 要进行总结和合理地分析, 设计手续的安全度, 业务上分工科学合理制约的措施, 不能够太过于繁琐。

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体实行步骤

1. 明确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对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因此, 企业应该先按照经济活动具有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提炼, 设定好恰当的控制目标就为组织的行动指引了方向, 在设定控制目标的时候, 要和企业实际情况充分的结合, 制定出具有可行性较强的目标。一个好的控制目标要有简洁明确的表述, 并且还能够分解目标, 以方便实际执行与评价。

2. 清晰控制环境

企业在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之前, 一定要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控制环境, 这也是能够保证企业所设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高效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控制环境本身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机构设置, 以及内部的审计机制和权责分配, 人力资源的政策, 企业自身拥有的文化以及所属行业的各种特征, 出席之外还有企业的管理层对于风险持有的态度等等, 很多因素都将对实行的内部控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清晰业务流程与循环

内部控制一开始的时候知识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内部需求,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能够有效的运行。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为企业多种业务和活动服务, 设计时尽量根据不同类别对各种业务的循环进行合理划分, 设计的开展要在充分把握各种业务循环流程的基础之上, 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与企业之前制定的的业务流程相互配合,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这两者是不断完善与适应的过程。

业务上的循环可以划分很多项, 在目前这个阶段, 很多企业在现实经营的过程中, 会将每项具体的业务大部分经济信息最后都会归纳进财务部门采集中进行账务上的处理, 因此在存货和销售以及采购等循环的环节中都会涉及到对于会计信息核算子系统进行内部控制, 因此就需要清晰表述所有会计科目相E之间存在的的勾稽关系与会计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作为基础, 以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作起点, 最终存送的会计账表作为目标来对企业进行设计内部控制。

4. 控制流程的整合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就是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完成控制目标, 因此与企业业务流程之间会交织,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纳入企业整个的基础业务流程之内, 成为企业本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不应该建立在已经存在的作业流程之上。控制流程是顺次贯穿在某项业务活动始终基本控制步骤和相应的环节, 控制流程一般和业务流程相吻合, 主要是由各个控制点组成, 当企业业务流程存在控制上的缺陷时, 就需要依据控制目标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要很好的达到控制目标, 主要是针对那些可能易产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点。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发现错误, 在一些控制点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就形成了控制的方针政策, 这是根据不同对象和目标而具体设定的, 不同企业及时是控制点一样也会导致不一样的控制方针政策, 这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发生风险, 完成控制的目标。

5. 内部控制制度要形成文本规定

要对内部控制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用流程图与相关的文字和风险的控制文挡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示, 将多种业务与事项具有的风险类型与控制目标, 在关键环节的控制点所要采取的控制方法进行明确说明和规定, 形成以整套与经营管理的制度有进行机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用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 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的相关记录或资料, 保证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可验性。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落实具体政策措施上仍然存在提高的空间。比如企业在控制现金坐支的问题上, 要进一步规定当天收到的钱必须全部送到银行, 库存备用现金必须要从银行提取, 这样落实效果会更好。此外企业内部的控制建设要在责任管理上进行改革, 明确各个业务上的责任, 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要重点在落实环节狠下功夫。

总之,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 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和有序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 也是现代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企业管理机制的自我完善, 以适应发展要求。企业应该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自身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及优势, 能够趋利避害及时的做出内部控制机制的调整, 不断增强企业管理者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学习现代管理理念,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瑞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会计师, 2014, (4) :58-59.

[2]郭臣.加强企业会计内那控制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0 (2) :124-125.

[3]孙懿, 张越.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5) :105-106.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培训制度 人力资源 能力建设

任何一个企业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企业资源指的是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或者所控制的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有那些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包括企业员工的心理能力。企业的无形资源对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我们说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经营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出发点也在于此。而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资本——即人力资本。因为,人力资本作为确定企业资本运作安排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我们把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当成资本看待和对待。因此,我们不仅要强调货币资本的利益,而且要看到运作这种货币资本的人力资本的利益。尤其是许多人认为货币资本是一种被动性的资本,人力资本是一主动性的资本。只有通过人力资本的运作,货币资本才能增值保值。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经济中的最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档次的重要资本之一。

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等名词已经不再陌生,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仍是一个新鲜而又陌生的概念。首先,我们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给予界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通过教育、培训、激励和使用等途径,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作用,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个体和群体效能,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与人力资源开发在外延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但二者的主体、侧重点、角度不一样。人力资源开发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把人当着客体,像资源一样地开发。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把人当成主体,提高人自身的能力。在侧重点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更突出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不过,“建设”一词很形象,它把无形的工作形象化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过程,就是人的能力形成的过程。它是人力资源开发一种新理念。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培训制度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企业来看对员工的培训与能力建设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有效的培训可以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厂房、机器、设备、资金再也不是国家地区和企业致富的源泉,惟独人力资源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由此可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

二、人力资源的运用与开发

人力资源的开发指对组织内员工素质与技能培养与提高及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即可转换为劳动生产力,当员工得到有效使用时,对员工而言,其满意感增加,劳动积极性提高,对组织而言,则表现为员工得到合理配置,组织高效运作,劳动生产力提高。首先,人才与岗位匹配。现在企业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让他们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让他们寻找到最适合岗位,这样才能有效地运用、开发人才。“在赛马场中识别好马”的策略是一种较好的人事适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方面:有“赛场”,即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有“跑道”划分,不能乱哄哄操作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秩序地竞争;要制订比赛规则,既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系统。也就是企业给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竞争机会,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会脱颖而出,而那些故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人就会被淘汰,这就是“在赛马场中识别好马”。其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运用开发中,要重点对领军人物(也就是中高层领导者)培养。领军人物的培养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举足轻重。那么,如何培养领军人物呢?经研究证明:注重实践的培养多于理论的学习是企业培养合格“管理者”的有效培养形式。企业培养管理者根据目的不同,选择的培养方式也不同,常见的就是“理论学习”和“经验学习”,但企业最关注的不是学历而是实践的经验。理论培养方式:在职学习与MBA。理论学习中,培养形式比较有效的方式仍然是送其学习MBA或者参加在职管理培训。但是企业不能关注他是否毕业,而要看企业培养的“管理者”是否掌握了系统思考的能力和以经营头脑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而经验培养关注“管理者”是否掌握优秀有效的管理技巧,可操作的管理方法等。在经验学习中,比较有效的培养方式有两种:“一代一制”和“干部轮调制”。根据多年研究经验,我认为在培养形式和时间资源投入方面,这两者的比值是“理论学习总时间/经验学习总时间=1/2”比较好。

三、企业员工培训创新体系的建立

企业应加大对大量优秀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企业界流行的一句话非常有说服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一定直接过问培训,但重视培训的企业家一定有战略眼光。不少企业花了很多钱,买了最先进的软件,但最终失败。这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管理跟不上,培训跟不上。企业应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变被动地运用已有知识的管理模式为主动地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才的管理模式。改革培训体制,着眼于智能型人才的开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对人才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其素质,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职工思维方式的再造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要重视职工整体系统权变思维的训练,培养职工的预见力、洞察力、创造力和判断力,形成职工的综合式创新才能;使职工能运用资讯科技、信息、知识对企业面临的复杂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创造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动态性复杂问题,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智能型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体系。员工的培训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及精力上来讲都是不低的,有些培训甚至很昂贵,所以必须精心设计与组织。要有效地做好培训工作,应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即采用一种系统的方法,使培训活动能符合企业目标,让每一环节都能实现员工、工作、企业三方面的优化。这应是一个由五个环节构成主链的循环过程,这五个环节分别是:

1.培训需要确定。只有先找出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确切需要才能有的放矢不致劳而无功,单纯为培训而培训。(1) 组织分析。一是要有预见性,要以发展眼光去诊断需要,这就要预测本企业未来在技术上、销售市场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能力并推测出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要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临渴掘井;二是预测要有根据,必须对企业过去考绩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生产、成本、安全、质量、设备保养维修等方面指标的仔细检查,能有助于发现培训需要。但注意,这些指标当初并不是为了找出培训需要而设置和测录的,所以负责培训计划的人事干部在查阅这些统计数据时,要全面考虑影响这些指标的各种因素;三是需要调查,不要只看到那些“硬的”技术性方面的问题,还应同时注意“软”的思想方面的问题。例如出勤、纪律、离职等方面的记录,员工的牢骚、投诉、建议等常能反映态度与士气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可以通过适当培训来解决与克服的。组织员工满意感调查,查阅缺勤、纪律、离职记录,找有关员工谈心等,都是找出这类培训需要的有效手段。(2)工作分析。研究的员工们怎样具体完成他们各自所承担的职责,所以又可叫操作分析。不过职务分析的重点是某项职务或任务,工作分析则侧重研究具体的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的行为标准,找出其间的差距,从而知道此人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工作分析要了解的是这一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绩效标准是什么,即希望人们怎样的后果与损失;这位员工知道对他的期望和要求,知道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3)个人分析。培训的重点在于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所发生期望的转变。没经验的员工绩效不良可能是由于缺乏所需的知识或技能,有经验的员工没做好工作可能是因为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或原来的培训不当。这些都可以通过个人分析发现。但还可能是由于工作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分析是在具体的个别员工水平上进行的。总之,培训是为了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所以对企业的培训需要作细致的具体分析,照搬其他企业现成的培训计划,看来虽然省事易行,但效果不佳。

2.培训目标的设置。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益评估。培训目标可分为若干层次,从某一培训活动总体目标到项目学科直至每堂课的具体目标,越往下越具体。设置培训目标要注意必须与企业宗旨相容,要实现可行,要用书面明确陈叙,其培训结果应是可以测评的。培训目标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技能培养。掌握技能当然也离不开思维活动,但在较低层次的员工中,总要涉及具体的操作训练;在高层中,则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了,如分析与决策能力,虽然也要涉及具体的技巧训练,如书面与口头沟通的的能力,人际关系的技巧等;二是知识的传授,包括概念与理论的理解与纠正、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认识的建立与改变等,都属于智力活动;但理论与概念也必须和实际结合,才能透彻理解,灵活掌握,巩固记忆;三是态度的转变。这当然也必须涉及认识的变化,所以有人把它归入上述“传智”这一类中;但态度的确立或转变还涉及感情因素,这在性质与方法上毕竟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传授了。

3.培训计划的拟订。这其实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与操作化,即根据既定目标,具体确定培训项目的形式、学制、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大纲、教科书与参考教材、任课教师、教育方法、考核方式、辅助培训器材与设施等。制定正确的培训计划必须兼顾许多具体的情景因素,如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用户要求、技术发展水平与趋势、员工现有水平、国家法规、企业宗旨与政策等,而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的管理价值观与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4.培训活动的实施。培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与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关系很大。大型企业往往设置有专门的教育与培训职能机构与人员,从外别或少数负责培训工作的职员或干部,到专门的科处乃至部,有的还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或学校乃至员工大学,配有整套专职教师与教学行政管理干部。在课程开设上,可从个别简单的低层技工培训直至完整的全脱产的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课程。培训部门的人员包括培训领导干部督导下的项目协调临近人员和专家等职员或专业干部。他们负责分析调查培训需要、确定培训目标、编写考核标准及开发、执行和评估各式各样培训项目。许多企业常请车间和科室干部兼课,还要亲自授课或组织安排训练活动。经常请有经验的老师傅现身说法。这当然不失为一种有效成本较低的方法,但培训部门必须意识到,懂得某种知识或掌握某种技能并不一定保证能很好地传授它们,会操纵一台机器与教会别人也能操纵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后者还需了解教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忽视兼职教师本身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训练。

5.总结评估。与管理中的控制功能相比,在企业培训某一项目或某门课程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找出受训者究竟有哪些收获与提高。这一步骤不但是这次培训的收尾环节,还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经验与教训,发现新的培训需要,所以又是下一轮培训的重要依据,是培训活动不断循环。传统的评估方法是依靠受训者的反映。但统计研究表明,受训者对培训的感知与认识与真正的培训效果并无系统的、可靠的关系。就是利用受训前后测试所获分数的差异,也很难准确说明其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咸纲:人力资源百事通.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美)迈克尔.B.波特著:陈桂林译.管理就这么简单.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2005

[3]申 望 周 欣:员工管理手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4]杨想生 刘文华:管理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

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篇4

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保证组织有效运转,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制度的关键是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没有价值。组织内有些人遵守制度、有些人不遵守制度,意味着这是一个涣散的组织,这个组织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一、制度的简介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其本质是企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外在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

二、起源

企业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前的罗马帝国,原始的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为康枚达和索塞特以及特许公司的雏形“条例管理公司”等。16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也是原始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过度的阶段。

三、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四、企业制度的意义

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不好的制度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企业的发展。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制造企业开展线上业务的加油站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

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不断修改、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员工、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制度体系。用规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三方面的好处。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其次,解放了经营者。

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不但能化解集团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把集体智慧凝结下来,达到提高效益和公平、公正之目的。

五、企业制度的优势

1、它可以形成一个依据制度办事的习惯,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使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更好制约企业中那些“谋人者”和“投机者”。

2、制度化管理可减少决策失误。企业一旦形成制度化,能够更有效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使企业内外能够更好的配合,企业的决策过程必须程序化、透明化,大大减少了决策风险。

3、让员工更快地找对自己的位置,使工作更顺畅,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公司创造效益,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于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4、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为公司员工能力的发挥制定公平、公正的平台,健全而规范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

5、为企业提升管理奠定基础,制度化管理要强调合理性,并以尊重人格体现人性为主体,为企业人性化管理创造基础制度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使整个公司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制度的关键是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没有价值。公司内有些人遵守制度、有些人不遵守制度,意味着这是一个涣散的组织,这个组织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5

2013-09-06 11:00:06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互联网

字号:T | T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正式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市场准入逐步放开,国际大公司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迫切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国外大公司竞争。

建立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一、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制度是伴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并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中,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创新,财务管理制度thldl.org.cn才是综合性最强、渗透作用最大、对其他各项管理影响最深的管理。也只有抓住财务管理制度这个“牛鼻子”,才能带动和推动其他各项管理。

(一)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手段,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诸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等,涵盖着企业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既有科学的分工,又有紧密的配合。

(二)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投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经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全部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二、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中心,实行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财务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反映,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协调,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经营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成果来反映和体现。也就是说,生产经营是手段,经济效益是目的。树立市场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资金循环观念、机会成本观念、全员财务意识观念、经营观念、竞争观念、节约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等,树立一个有价值的财务管理制度思想新体张宇先生

——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MB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会员。

10年的职业讲师经验,前4年主要讲授营销以及质量和设备管理、最近6年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

1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

决策和管理水平。

面的企业管理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同时又熟悉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并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既能为企业财务人士授课,又能为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授课。

出版书籍

《财务领导力》

擅长课程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课程系列》、《管理者的财务素养课程系列》、《全面预算编制实务课程》、《经营与财务的绩效管理课程》、《战略成本管理课程》、《投资与经营的决策分析课程》

培训客户

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海油、南车集团、中国船舶、中国国家投资、中国工商银行、民族证券、华润集团、今世缘酒业、宁波港、徐州矿业、摩托罗拉(中国)、乐斯福(明光)有限公司、法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法国希诺基发电运营有限公司、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广州奥桑味精有限公司等

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在创造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

(一)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合理调度使用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资金是企业的粮食,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开展业务,甚至于倒闭。但企业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也未必是好事。有资金不进行投资,企业将会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财务借助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商品的适销能力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二)发挥财务预测功能,提高项目收益可靠性

财务预测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和现实市场基础上的。财务人员通过历史资料,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预测数据变化的走向。对现实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分析预测项目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发挥财务预测功能的一种方式。通过预算管理,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偏差。

(三)发挥财务监督职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推荐] 篇6

没有制度的企业肯定是没有方圆的,肯定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要提升下属的工作业绩,就必须重视制度管理。如果制度执行得好,管理者的工作就会很轻松,企业的整体业绩也会随之提高。否则,不但管理者会感到非常辛苦,企业业绩无法提高,而且会使企业员工人心涣散。

制度就像火炉,人碰到火炉会立即感觉到烫,而且事先知道火炉是不能碰的。制度也是如此,员工违反了制度就要立即受到惩罚,但是前提是员工事先应该知道制度是不可以违反的,不是橡皮筋可以拉长缩短。虽然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但是也要以遵守制度为前提,不能把人性化与遵守制度对立起来。

(一)制度要实用

企业制定的制度,应注意制度的实用性。每一个企业情况不同,因此制度可以因地制宜,保证实用。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员工数量下,制度也是不同的。实际工作中,每年企业的制度都需要依据企业变化进行改善。因此,制度建设是常改常新的一个话题。制度实用性的出发点就在于为当前形势和任务服务。

(二)制度要有刚性

制度要有刚性,不应留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传统的做法是企业

260093(孙培栋)18:00:30 员工犯了错误以后,先是口头批评,然后书面警告、写检查,最后开除,这种阶梯状的惩罚措施并不实用,因为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受罚者会争取最轻的惩罚方式。

【案例】

某企业售后服务部的一个员工遭到客户投诉,尽管该员工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企业认为有客户投诉,说明此员工的服务不能让客户满意。按照企业的制度,企业对该员工进行了罚款。这就是制度的刚性,不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三)制度要有三个假设

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该企业的员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然后设法让员工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在制定制度的时候,管理者要先进行以下几项假设:

Æ第一,假设员工无法独立完成这件事情,那么管理者就要做一名教练,要教导员工如何去做。

Æ第二,假设员工会做,但却不做,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监督检查。

Æ第三,假设管理者检查了,但是没有用,员工还是不做,那就要加大惩罚力度。

(四)注意情理法之间的综合平衡

中国人比较讲究人情,所以管理者应该以情为先,首先要对下属员工有感情,让员工感觉到有面子,然后由情入理,以理为主,给员

教育现代化重要的是理念和制度 篇7

实现教育现代化, 这是全国各地政府在规划当地教育发展时, 普遍提出的概念。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 更表现得十分积极。然而, 分析这些地方提出的“教育现代化”, 却存在一个共性问题, 即教育现代化是形式上的现代化、表面上的现代化、指标中的现代化, 比如, 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中普及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建成多少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留学生比例等等, 这些指标对发展教育来说很重要, 但是, 如果仅仅追求上述目标。而不对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将使我国的教育发展, 依旧陷在数量指标、政绩工程中, 而且一些关系到教育质量、教育竞争的目标也很难达到。

过去10多年间, 我国的教育发展, 走的就是规模路线,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0%不到, 迅速扩大到2009年的26.2%, 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万。单从数量指标看, 我国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 除了规模, 还有教育部门官员和高校领导如数家珍的高校教师发表论文数, 申请专利数, 获得国家成果奖数。但是, 在数量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 高等教育的品质却在下降, 垃圾论文与学术不端让学术遭遇空前质疑。我国几所著名大学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 全部落空, 某种程度说, 这些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于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 教育界的共识是, 要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 要从强调数量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可是, 却缺乏相应的行动。就在这一两年间, 一些地方出现了超级中学, 以及上亿元打造的豪华小学、幼儿园, 当地政府宣称这是教育现代化, 而实际上, 这是对教育现代化的误读, 是以现代化之名挥霍教育经费。

教育现代化, 不是指豪华教学楼、豪华教学设备———虽然这是办学的基本条件, 而是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制度。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流大学西南联大, 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可是却用8年时间创造了高等教育的奇迹。依其办学条件看, 根本就不现代, 可是谁能说这所破旧的学校不是一所现代大学?观察其办学内核, 十分现代———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

时下有一种观念是, 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这是一种值得商榷的观念。诚然, 经济发达地区, 有更大的财力支持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 但是能否建立起权责清晰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 却与财力无关。相反, 如果政府部门不放权, 通过掌控财权来影响学校的办学, 学校对政府的财政依存度高, 那么, 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将很难落实, 教育现代化的结果是教育行政化。所以, 有一种观念反而是,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政府不那么强势的地方, 或可出现现代化的教育。

所以,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迫切需要政府转变办教育的理念。切实推进“管评办”分离, 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如果在此基础上, 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那么, 在经济发达地区是可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否则, 教育现代化就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重要性

档案事业的发展是基于创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目前档案工作为了满足发展需要以及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要求,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来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打开一扇门。过去传统的观念和模式需要进行改变,以服务为第一要务,正确看待自身的职能。

1.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1.1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创新是需要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从我国建国到现在,档案工作经历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年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档案管理理论体系和制度,工作模式也相对的固定了袭来,但是渐渐的档案事业的发展反而停止不前,这主要就是相对落后的档案工作模式不能和现代档案管理需要相匹配了,所以为了打破束缚,提高档案工作的发展速度,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其中比较落后和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创新改造。

1.2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好高骛远的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对于工作无法带来什么促进作用,现阶段档案工作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仍然尚待解决,档案工作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牵制。我们的创新工作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通过结合这些问题来进行创新工作的开展,不然过于理想的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

1.3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创新过程需要学习来进行补充,而借鉴是我们获得创新灵感的来源,创新和学习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档案工作的创新需要我们通过对其他优秀档案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学习,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模式,所以学习、借鉴这两个内容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1.4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不是一种概念一种思想,他是思想、概念和行动的结合体,通过实践来检验创新的结果,通过实践来实现创新的成果,通过实践来完善创新,让创新工作更加的全面。

2.服务手段创新

2.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现在档案馆都是微机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等都是基础设施,档案部门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组建自己的局域网,通过局域网来为企事业单位进行服务,像是一些档案信息检索、数据的上传下载等等功能,将现代化服务体现出来。

2.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可以建立起合作关系,建设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通过中心来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的保存和传递。电子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对特定的机密文件进行限制阅览权限,通过账户和密码来进行登入,即保证的电子文件的丰富来源,又能够起到安全利用的目的。

2.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现在电子文档非常的方便,利用起来非常的便捷,可以增设电子文档自动上传收集功能,通过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工作窗口,来最快的激昂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在服务器上进行归档。

2.4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2.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几年,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拓展服务领域

3.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

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3.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3.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

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例如,产品经过用户使用之后,能否适应需要、哪些需要改进等,这是检验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产品质量作出的评价。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自我调节,评判自身.检查企业产品改进的目标是否已达到、已经做了些什么、还应做些什么等。

4.总结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9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面临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挑战。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应着力于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

规章制度虽然是以一个个文件单体的形式存在,但是,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所以,规章制度建设要首先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1.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从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对规章制度的管理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一个系统可以由外部环境、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组成。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等是规章制度的外部大环境;而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管控模式和组织职能则构成了规章制度的外部小环境。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要做好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规章制度的规划工作是公司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规。而规划工作则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有系统的规划,推动企业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

职能部门则在规章制度的中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职能部门为行使职能管理,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若干存在各种关联关系的规章制度集合。这些部门需要定期对本职能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因此,在中观管理层面,需要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能动性。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申请立项、需求分析、起草、审核、颁布、实施、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

2.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与管理体系相对应同样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的规章制度里面。例如:对于战略管理型的管控模式,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必须要与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企业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制度集合,即制度树。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树体系,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注:关于制度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将会在后续文章中介绍)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个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另一个是从内容上对规章制度进行优化,使之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形式规范可以从格式规范、结构清晰、文字准确等几方面进行优化;内容优化可以从权责明确、内容完整、流程合理等几方面对其进行优化。

二、加强规章制度的组织保障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目前对规章制度管理实行的是各个职能部门分散的专项管理体制-即一级(分散)管理体制。这种一级管理体制的弊端在于制度制定和监督分散在各个部门,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削弱甚至被割裂;规章制度很不规范,影响其权威性;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从部门利益考虑较多,对公司总体利益考虑较少,制度建设存在短视行为,造成制度建设不能充分聚焦并服务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尤其是母子公司模式的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

三、加强规章制度体系与其它体系的融合构成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中包括规章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内控体系、标准体系,几大体系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随着企业越来越强调规范管理和风险管理,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将内控体系、流程体系和标准体系与规章制度体系的结合,形成以规章制度体系为基础平台,几大体系相互支持、配合的基础管理体系。而不同体系间的有机结合,恰恰是我国企业目前在基础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国外企业的经验表明,只有将规

章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制度的内容才能得到有效贯彻,流程的执行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没有执行的制度只能称之为“制度文件”。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下发完成之后就万事大吉。各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衰减,如果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信号增强,到终端信号会衰减的很厉害,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对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保障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只管埋头发制度,下发之后就不闻不问,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宣贯,给下面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宣贯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

结束语: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10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必须与时俱进,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发展的动态概念。

企业面对的市场经济格局,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整合,管理层对所处环境感受认知度的深化,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必须自觉地、不断地自我完善,以保持生机和活力。

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单一,是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因而,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这既是适应客观形式发展的需要。

也是财务管理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应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流程,完善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建立信息披露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增强投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战略计划、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变化,为企业绩效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管职能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出现的频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从而维护经济秩序、防治腐朽、在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

所以通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监控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途径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充足的财务经济状态,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可靠的基础保障。也只有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不被市场所淘汰。

一、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之中,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市场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出现了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打击,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而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尤其是财务方面的活动,便都能够做到合法合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化,这是现代企业想要实现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2.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资金状态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及所有的市场活动都需要财务资金的成本投入,但这容易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资金受损,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企业的所有财务经济活动都可以受到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既可以帮助企业意识性地规避财务风险,还能够提高企业对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资金状态,避免资金浪费、损失,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

3.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财务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为现代企业的整体运营都会涉及到财务资金,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财务资金的干预影响,渗透进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如实现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合理调配,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各项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更加快速地实现发展目标。

4.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现状,为制定企业的市场策略与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企业生产运营以及财务活动过程当中的一切违规违法行为、舞弊行为都可以被有效的隔绝,从而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财务信息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企业运营现状。

二、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推进。为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运营特点和结构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例如,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内控执行监督制度,采用计划与统计的办法,设置与控制内容相对应的表格,然后通过数据收集、分析、预测等手段,对内控管理的实施进行动态监督,达到科学、全面的内控效果,促进内控管理落实。同时要建立责任人制度,详细划分内部控制管理的责权,将责权明确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以便于追责,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要依照公司规章和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处理、整顿。

2.强化内控监督

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必须加强监督,促进内控制度的落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方面,首先要建立起财会人员的自我监督制度,提高其自身工作的自觉性,其次要实施严格的专人监督,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的推进情况,最后是要有客观的外部审计监督,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专业化的监督指导。所监督的内容,应当包括企业所有的财务会计信息,要确保各项原始凭证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对于会计账薄,必须要严防和制止故意损毁、编造、伪造情况的出现;在实物和款项的监督方面,必须要严格执行实施财产清查制度,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相符的时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职责范围的,则要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3.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执行力度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对于预算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这与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紧紧相关。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发展规划、市场部署,结合历年来的财务信息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开销。同时,要增强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对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监督,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了差距,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作出迅速的整改、调整,并做好全面的记录,为下一次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超出预算过多的支出,须对超出的支出部分进行严格审批,如果是个人工作失职、渎职所造成的,必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使预算编制能够真正的在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

4.重视风险管理

在内部控制工作当中,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始终保持稳步的发展态势。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首先是要做到对风险的规避,在做出一切决策之前,根据风险规避原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续影响进行预测,将自己承担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做一套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实施的方案如果出现不利的情况,应及时终止或调整;其次要注意对风险的预防,有些风险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无法规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企业赊销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时,为了降低坏账发生率,应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并评定信用等级,决定是否向其提供赊销,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再次要注意对风险的分散处理,以多元化经营为例,即一家企业同时参与多个没有关联的行业、产品经营,以相互独立的行业和产品,抵消影响盈利的相关因素,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分散;最后要注意对风险的转移,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但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企业需要付出保险费、履约保证金、手续费、收益分成等一定代价,所以企业必须做出合理的权衡与选择。

5.加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

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内部审计,主要是注意发现并纠正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乃至于济活动中的一些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和问题,以保证企业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事前监督是对会计内部控制有关制度、措施和实施情况的督查,推动会计内部控制的正常开展;事中控制则是对会计业务中的问题,通过审计而有效遏止,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违规所导致的损失;事后处理是针对发现问题的一个补救方案,其基本原则是要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要深入的追究责任与原因,完善对应的管控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6.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有效程度,因此要把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作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要招聘录用专业技能可靠、法律意识完善、信息化技术能力强的年轻财务人员,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其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在预算管理、税收、会计准则等财务管理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出现变化的时候,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最后要通过绩效奖励等办法奖优罚劣,引导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勤奋工作,从而有效发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作用。

三、结语

财务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化、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资金状态、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保障和促进企业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建超.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财会学习,2016,01:195-196.

[2]谢海娟,刘晓臻,王新闪. 内部控制影响企业融资决策有效性的研究[J]. 财会月刊,2016,03:13-17.

[2]覃雪梅. 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9:59-6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篇12

1 现代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是企业的现代成本管理。那么什么是企业现代成本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无论任何一个组织, 就其本质而言, 都是一个经济组织。如何保持一个经济组织的存在并使其正常运转, 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 这就称为组织成本;而这个成本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该组织价值的大小。因此, 现代成本管理就是包括财务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组织成本管理在内的一种宏观的成本管理。

2 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的领导, 对于组织成本的认识不够, 甚至没有认识。因此也就谈不上组织成本管理, 更谈不上现代成本管理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之所以对组织成本认识不够, 主要是由组织成本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组织成本的构成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其中静态部分就是一个组织的本身结构所决定的组织成本, 很有可能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会造成组织成本的不同;而组织成本的动态部分则是指一个组织在运作过程中, 由于机制的不同从而导致组织的效率也不同。因此, 要想降低组织成本, 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和分析:一个组织建成后, 其结构是很难改变的。想降低组织成本的话, 那么组织在建立之前就要聘请专门的咨询机构进行组织设计, 力求做到最合理。所以, 一个组织在建立之前设计是否合理非常关键。但是组织设计恰恰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 在发达国家里, 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特别重视组织设计。在组建企业或是企业内部组织改革之前, 一般都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组织设计。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尽力杜绝企业的组织结构上的先天不足。

其次, 我们在认清组织成本的同时, 还要分析和认识人工成本。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完成后, 由于这个组织中的不同人员在企业中的岗位或职位的不同, 他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也会不同。那么企业为不同地位的员工所支付的成本也不同。比如, 这个职员是个一般的工人, 则企业为其工资以外的支出是其工资的1.5倍, 如果他是一个中层经理, 就是4-5倍。这些就是能够做出估算的组织成本, 还有一些隐性成本虽然无法估算, 但也会发生。因此, 要想降低组织成本, 就要在组织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做到人员的素质与其岗位相匹配,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其实,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 自然也有缺点和不足。

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侠义成本主要指财务成本和生产成本。财务成本和生产成本可以用货币或者数字来衡量, 并且可以在账目上反映出来。但是, 在一个企业里, 除了财务成本和生产成本之外, 还有一种成本, 即: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就很难对它进行精确的计量, 也不能准确地从账目上反映出来。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机会成本就是隐性成本。经济成本则等于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这样看来, 企业的组织成本仅仅是其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自然也是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所组成。组织成本中的显性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车间经费等;而组织成本中隐性成本的构成则相对比较复杂, 一般难以清楚地认识。

综上所述,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是企业的现代成本管理。而现代成本管理应该是包括财务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组织成本管理在内的一种宏观的成本管理。但是组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又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成本管理的内容, 提出了组织成本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上一篇:百年小平观后感下一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