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1

1、企业系统的基本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和信息。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 为限

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4、控制的类型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5、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6、要判别一种能力是否是核心竞争力,只需要看期是否满足四个标准,即它是有价值的、稀

有的、难以模仿的及不可替代的。

7、经营战略也称为一般竞争战略,共分为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

略。

8、市场营销观念先后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9、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10、生产过程的特性主要有:生产技术特性、生产过程特性和产品、工艺的标准化程度。11、12、企业的产品组合具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长期筹资方式主要有:投入资本筹资、股票筹资、债券筹资、长期借款和融资租赁。

二、多选

1、P3 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企业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名称、办公和经营场

所、组织章程等要素。(2)企业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3)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等领域。

2、P7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P19 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

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4、P163 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经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

略。

5、P165 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采用PEST分析法,即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与

自然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6、P167 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

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7、P201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五种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选择性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

场专业化和全面进入。

8、P273现代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1)生产流程表,规定各种产品或业务的工作程

序,由原材料投入起至产成品出产为止,对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详细情形加以确定。(2)生产时间表,记录各种工作的必需时间,制成成品所需的时间。(3)生产指令,根据生产时间表,向各部门及各机器分配工作的命令。

9、P308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和科学的工作程序。(1)计划阶

段P,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的阶段。(2)实施阶段Do,根据预计目标和措施计划,组织计划的执行和实现。(3)检查阶段Check,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将结果与目标衡量,找出不足。(4)处理阶段Action,针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处理问题.10、P365 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有:(1)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2)以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3)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4)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三、名词解释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以其强大的力量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来源。知识不仅能替代人的体力劳动, 而且能通过替代人的脑力劳动, 使以智力为主的劳动力逐步替代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 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同时, 资金在更新劳动工具过程中所占据的决定性地位也逐步被科学技术所取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正从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未来企业的成功将来源于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有效地运用知识。这种新变化要求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方式, 也就是知识管理。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形成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企业知识资源, 调动人力资源学习潜能,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 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过程。简单地说, 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即利用市场等手段对企业已有的或新获取的知识实施管理, 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务¨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 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企业竞争和经营的重要策略。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 实现知识共享, 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 其最终目的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知识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 知识管理呈现如下的特点。

1. 更加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 使员工能够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 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2. 更加重视知识和尊重人才

知识经济管理中更强调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 对发挥组织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给予高度重视。把企业看成是“学习型组织”, 要求员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自学成才, 发挥知识团队的整合效益。

3. 更加重视员工的精神激励

这种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 还有一种新型的精神激励, 即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 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

4. 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变

同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 知识管理需要有新型的领导方式, 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领导阶层要不断学习, 扩展成员的能力。未来的领导应该是集体领导, 每一位员工都为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都成为管理者。要集中员工的智慧, 统一员工的行动, 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对策

1. 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组织制度, 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主管的出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职位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接受, 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 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为最大的收益, 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和创新, 提高企业竞争力。因而企业在设立知识主管时不应将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延伸, 以免以知识主管完全取代信息主管。要把知识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 而不是置于知识共享、创新和增值上。

2. 建立知识创新的激励制度

建立知识的生产、传播、共享和运用的激励机制, 可以激发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学习、创新和共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励制度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大多数的企业都注重物质激励, 却忽视了精神激励, 这是不可取的。企业一定要两者相结合地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

3. 实现企业信息化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当人们互相交流时, 知识得到发展;当知识不为人们所运用时, 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因此,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 企业需要建立相关的企业内部网络及其他快捷方式, 用来作为员工与员工, 员工与领导之间交流信息、共享知识、合作创新的媒介。

4. 营造一个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 人们互相信任尤其重要。那些在知识管理方面做出成就的企业, 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这种工作环境的制造: (1) 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让员工通过学习交流会、头脑风暴会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交流。 (2) 定期培训。定期培训除有利于营造环境外, 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可以使员工及时获得本行业的最新信息。 (3) 积极收集外部信息。 (4) 建立企业知识库, 进行开放式管理。

5. 重视人才的培养及管理

人是知识创新及知识应用的主体, 知识管理离不开人,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缺乏人才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 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美国吉利剃须刀公司把40%的时间用于物色优秀人才, 除引进优秀人才外, 企业还注意培训现有员工, 使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 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 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小, 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人才, 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3

资产形态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设备,有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起决定作用。现代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不断上升已表现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服务方式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方法的变化 经济信息的广泛流通和网络购物的兴起,使市场信息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顾客要求企业以最低的价格和最快的速度进行市场订货,并提供多种类的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为了适应这一转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具体理财方法,以满足其管理要求。

购销关系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风险的变化 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的形成、传播是无地域性的,这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迅速扩大,且购销关系极不稳定,与过去相比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企业的理财风险。

分配依据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原则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是商品价格和现代服务的主要决定因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取得比其它要素更丰厚的报酬将成为必然趋势。

经营行为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变化 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知识投入的增加,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化和企业资产形态的无形化,使企业投资转向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的新领域,随着经验决策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决策转变,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日益知识化,对知识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是知识决策的中心内容之一;由于知识成为企业的主体资产形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日益柔性化,发展出灵活的工作时间、交易场所和报酬制度,企业更强调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并通过网络在企业内部分享、重组和创新、整个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结构,使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与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形成经常性的正向互动关系。

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等却没有任何表现,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以适应知识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表现在:

(1)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会扩大投资开发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会使现有资本结构不稳定,技术资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3)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合理规避风险。

融资管理创新。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因为:

(1)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

(2)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经济趋向全球化、市场化,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3)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资本结构优化创新。资三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层次及不同时间长度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具体来说:

(1)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

(2)合理调整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结构;

(3)明确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通过对资本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

财务分析内容创新。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干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对知识资本的分析,即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应设立一系列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知识资本成本率、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指标。

财务分配方式创新。财务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在工业经济时代,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利润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务分配的轴心,因此财务分配方式也必须创新,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使掌握知识及利用知识能力较强的职员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利润。

财务报告内容创新。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售后、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报告的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财务报告内容把重点放在物质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知识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知识资本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只有对企业物质资产和知识资产进行充分揭示,才能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使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公允、实用,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4

已蕴含了知识管理的思想,并且竞争情报工作的着眼点不仅包括竞争、竞争对象和外部威胁,还包括发现机会。因此,借鉴知识管理这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法与策略,使得竞争情报工作由物质经济层面向知识经济层面转移,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知识管理把知识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知识创新。而创新来源于知识的积累,来源于对市场变化的感知,来源于对竞争对手的了解,这就需要竞争情报。因此,着眼于外部环境监控的竞争情报和侧重内部环境优化的知识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这种良性互动必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一、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研究对象都是信息与知识

竞争情报工作分析的基础是关于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当然,信息还需要情报工作者运用情报学等相关知识将其加工,产生不同于甚至高于原有信息和知识的竞争情报。因此,信息和知识是贯穿竞争情报始终的作用主体。而知识管理,虽然对其表述众多,但毫无疑问的是,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对象和核心。所以,信息和知识是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共同作用主体。

(二)终极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表面看,知识管理似乎与企业的竞争能力没有关系,这是知识管理的缓效性给人们造成的错觉。而事实上,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是直接为企业竞争力服务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同时也最重要的是知识能力的竞争,而知识能力的提升又有赖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归根结底,知识管理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三)服务主体都是企业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知识共享来催生知识创新、创建新型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服务。竞争情报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充满不确定竞争的环境中,企业要保持稳健的发展道路,除了通过知识管理修炼内功之外,还必须关注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相关信息,因而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服务主体。

企业开展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管理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竞争情报系统把企业员工从信息的海洋中解脱出来,并且相关信息纳入到知识管理的范畴中,知识管理中的know-where得到了部分程度的解决,如图所示:

二、借鉴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水平

尽管知识管理的出现要晚于竞争情报,但其发展之迅速却展示了知识管理的全面性和先进性。竞争情报是在一定的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前提下,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由此形成情报和繁略。所以,竞争情报研究实际上就是知识管理思想在企业竞争活动中的一种运用。知识管理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方法等无疑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注重开发利用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包括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指规范化、系统化,通常可编码、可共享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储存在员工的大脑中,难于掌握,是员工个人经验的结晶。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需要动态的交互过程才能从原材料中获取。隐性知识的隐含性,使得其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作为一种实体来进行管理和共享。隐性知识的充分开发利用,必须要通过人与人的深入沟通来实现。

知识管理力求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它不仅包括对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组织和管理,更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通过访谈、观察或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把其转化为一种能够共享的、可为企业决策所利用的企业知识资产。竞争情报的信息源按其特征可分为:政府/公立机构信息源、媒体信息源、民间服务机构信息源和隐性信息源。事实上,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经验等隐性信息,可通过观察、沟通等方式获得;对外界环境和竞争对手的隐性信息,可通过与外界环境和竞争对手密切接触的本企业员工对其做出科学的判断、分析,从而得出对本企业有价值的情报,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注重技术创新和运用集体的智能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5

作总结

2006干部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遵照县委十五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依据《柞水县干部学现代管理知识2006-2010年五年规划》和《柞水县干部学现代管理知识2006年实施意见》的要求,紧密结合本乡实际,开展了在干部中学政治理论、经济知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党风廉政、专业技能知识等活动,在全乡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学习活动初见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目的明确,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乡始终将干部学习现代

管理知识作为提高全乡整体素质、整体工作水平,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改变群众观念,解放思想、枪抓机遇,树立在北线率先突破发展启动器,始终坚持“四个一”的要求,不断提高干部现实工作能力和水平。

1、坚持发展第一,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党员干部履行职责提出严格要求,把抓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有力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面貌的改变,群众生活的改善。

2、坚持稳定第一,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围绕建设“平安马家台”、“和谐马家台”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不断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到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3、坚持团结第一,合作共事的能

力提高。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生产力。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学习和工作,使全体干部认识到了团结是一种觉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修养,集中体现了个人素质、工作水平和精神境界。每个干部都能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以发展的大局为重,倍加珍惜团结,自觉加强团结,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上,团结干事、合作共事的能力提高。

4、坚持廉洁第一,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全体干部都能坚持廉洁第一,以勤为本、以俭修身、以德律己,做到既干事又干净,既能干成事又不出事,决不能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

二、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着力推进学习不断深入

1、落实领导责任,确保学习成效。县委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动员会后,乡上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书记任组长,由副乡长、党政办主任任副组长,财政所、农林水牧中心、文

化广电中心、妇联会、司法、教育专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导组织。同时,成立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抽调专人办公。各村、各单位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以正式文件上报下发。明确了责任人,乡、村单位都有学习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和工作安排部署汇报会,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2、深入宣传动员,营造学习氛围。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明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一是层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县委《决定》精神。年初干部作风纪律整顿会,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主要内容,二月二十八召开了乡、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动员会,各村在今年第一个民主议事日和党员承诺大会上就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作进一步动员。一年来,召开党委会6次,乡、村干部会18次,党员会5场次,群众会71场次。二是利用各种宣传阵地,积极营造建设学习型社会氛围。办板报28期4面,制作喷绘标语4条,刷写临时性标语178条,办学习专栏4期,党员干部每人写心得体会69篇,印发学习宣传资料3500份,广播电视中心利用广播宣传近24小时,外出参观学习2场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三是明确了当年的目标。乡机关各单位、村级组织都根据县、乡要求分别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当年的学习规划,明确了学习目标。全乡每个家庭都围绕学习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的目标,制定了一份家庭学习计划和保证。全体党员围绕学政治理论、学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实用技术带头制定了学习计划。乡机关全体干部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人的五年规划和当年的学习计划,目前全体干部人均完成学习心得体会两篇,抄写学习笔记万字,全乡形成了你

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学习气氛。

3、健全学习硬件设施,建立学习机制。1年来,向上多方面争取资金,努力完善学习环境,乡、村党员活动室、农技校都配备了电教设备,做到了职能兼并,整活了教育资源。乡机关设立了学习园地,将收上来干部的学习心得体会挂在上面,进行学习交流,供大家共同学习提高。同时,全乡新建四个村级组织的农技校和党员活动室,正在复健乡活动文化站,为了完善学习条件和环境,乡上配备电脑6台,学习桌椅25套,建立了党委中心学习活动室、乡业余党校、职工干部农民技术学校和职工之家。

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利益导向,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完善考核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学习制度。党委中心学习组坚持每月学习不少于3次,每次集体学习不少于2小时,每月都确定了学习重点和内容。并确定每周一为集体学习日,每次学习不少于两小时;个人每天坚持一小时自学,全

年学习时间不少于200小时,个人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乡上制定了干部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计划,使学习逐步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了学习考勤、考核、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各单位和干部群众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把“五学”同年终考核、个人利益挂钩,同考核、同奖惩。三是细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各项任务,将确定的2006年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任务按季度分解,按月实施,使建设学习型社会长期有计划,短期有目标,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压力,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4、搭建学习载体,注重学习效果。一年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与创建“平安马台”相结合,与开展“商山深处党旗红”主题活动结合,与农村工作结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乡上组建了由党政办牵头组织的农村政策宣传组;农林水牧中心牵头组织 的农林技术推广组;经发办和扶贫中心组织的新农村建设组;司法所综治办组织的法律法规宣传组等各种学习型组织。年初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十五届五次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十六次党代会的精神作为宣传重点,印发宣传材料3500份,召开会议宣讲18场次,使干部群众对党的农村政策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一是请县畜产局农艺师来乡培训畜禽疾病防治知识和动物防疫知识,请县林特局科技人员来乡进行板栗、核桃科管知识培训讲座。还把干部群众组织到凤镇参观学习沼气和中药材种植技术。有21名农村青年参加市技校举办的技能培训,5名干部参加县内培训,31人到县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科技知识和水平,高质量的板栗科管2100亩,示范种植中药材30亩,发展沼气80户,为农民增收和村容村貌改变奠定了基础。以开展平安创建

为抓手,在全乡开展全民学法活动,以治安处罚法实施为契机,结合农村山林界畔纠纷多发的实际,集中对治安处罚法和土地承包法进行了宣传,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共印发资料3500份,宣讲27场次,提高了群众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团结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已经成。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6

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为推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制定本基本规范。

一、政企分开与法人治理结构

(一)政企分开。政府通过出资人代表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政府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取消企业行政级别。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办法。

(四)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位于城市的企业,要逐步把所办的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统筹管理,所需费用可在一定期限内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并逐步过渡到由政府承担,有些可以转为企业化经营。独立工矿区也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社会服务机构与企业分离。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五)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经政府授权,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中央管理的企业由国务院授权,地方管理的企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授权。其他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政府与被授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以下统称被授权企业)签订授权经营协议,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被授权企业应当有健全的资产管理、股权代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审计和监督管理制度,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依法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并承担国有净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六)实行股份制改造。除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逐步改制为多元股东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七)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依照•公司法‣明确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以下简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和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董事会中可设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与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

(八)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依照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不派出监事会的国有企业,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派出,监事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国有控股的公司制企业,监事会中的国有股东代表半数以上应由不在企业内部任职的人员担任。

(九)建立母子公司体制。企业集团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对子公司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应依法改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大型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要科学、合理,除极少数特大型企业集团外,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结构一般应在三个层次以内。

二、发展战略

(十)加强发展战略研究。企业应了解经济全球化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切实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本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和变化趋势,全面分析、掌握自身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十一)确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应将研究发展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突出主业的发展、核心业务能力的培育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

(十二)做好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必须进行科学、审慎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评估、论证。严禁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投资领域内上项目,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十三)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对于重大投融资项目(包括兼并收购企业),公司制企业由公司董事会集体决策,并由股东会审议批准;其他企业由经理(厂长)会议等形式集体决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必须对所作出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并由出席会议的人员签名确认。对于违反法律、国家产业政策致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的决策,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技术创新

(十四)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切实把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从企业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技术创新的方向、目标和规划。引进技术应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并做到消化吸收。积极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方式,跟踪国际上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十五)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中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建立技术中心,并达到•关于印发†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及†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国经贸技术„1998‟849号)规定的要求。其他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及其人员、装备、经费等也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十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通过技术创新,属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企业应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要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

(十七)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关键技术人才的引进不受地域、国别的限制。对科技人员可实行项目成果奖、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技术折价入股或实行股票期权等分配办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对科技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大专院校联合培训,不断更新科技人员的知识。

(十八)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进行技术改造,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技术改造项目资本金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的规定及时足额到位,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项目资金兴建非生产性设施,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实行责任制,项目的投资、质量、工期责任必须落实到人。

(十九)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以及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应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商务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探索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

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二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等各项工作,完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二十一)改革用工制度。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依法自主决定招聘职工,完善定员定额,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科学设臵工作岗位、测定岗位工作量、确定用工人数,实行定岗定员,减员增效,多渠道安臵富余人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经培训仍未能竞争上岗的职工,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

(二十二)改革人事制度,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臵各类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职数,精简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并实行任期制,不称职的必须及时从管理岗位上调整下来,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

(二十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应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效益下降时相应降低岗位工资标准。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实行职工工资收入银行个人账户制度,委托银行代受全部工资收入,严禁违规违纪发放工资外收入,提高工资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二十四)改革住房分配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加快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通知‣(建房改„2000‟105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加快企业自管公有住房向职工出售的步伐,逐步实现住房供应商品化、住房分配货币化。

(二十五)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规定,认真落实各项劳动标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保证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企业可与工会就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事项通过民主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二十六)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依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等有关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各项社会保险费必须按时足额计入成本。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逐步与原企业分离,由社区管理。

(二十七)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必须与其职责、贡献挂钩。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企业,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经营管理者可以试行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等分配方式。

五、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

(二十八)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种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准确计量验收各项原材料、能源,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统计各项指标,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核算体系。

(二十九)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财政部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下同)规定的各项费用划分、分摊原则,制订适合于本企业的费用划分标准、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摊方法、费用分摊期限。合理划分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的界限、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与可以分摊计入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费用与支出的界限等。

(三十)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有关固定资产划分原则,制订具体的固定资产标准和目标,作为核算的依据。根据所列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估计各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各方面情况,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作为企业计提折旧的依据。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不得不提或少提折旧。

(三十一)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利息支出。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的,计入在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的,计入财务费用。已经完工的在建工程必须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不得利用拖延办理竣工决算的办法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非购建固定资产的各项借款利息支出,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必须全部计入财务费用。

(三十二)按规定预提和摊销费用。预提费用与实际数额发生差异时,应及时调整提取标准,多提数额应在年终冲减成本、费用,需要保留余额的,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凡属一次或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分摊,分摊期限不得超过一年。递延资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项目进行列示,并制定严格的摊销计划,分期进行处理。

(三十三)按规定计提和处理资产损失。企业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资产损失预计方法,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除按规定应由有关责任人员承担的以外,应当制订内部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年度终了前,经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批准后进行处理。

(三十四)开展目标成本管理。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奖罚兑现。对于有市场需求、实际成本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必须制定措施,限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三十五)推行比质比价采购。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的采购必须严格执行•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经贸委令第9号)。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本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规章制度,对物资采购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做到决策透明、权利制衡、比质比价,对损公肥私行为要从严惩处。

(三十六)大力节能降耗。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和装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

(三十七)降低企业管理费用。从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差旅费的开支必须公布标准、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必须控制在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以内,并向职代会报告支出情况。企业亏损或欠交税费、欠发职工工资、拖欠职工医药费期间,不得购臵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六、资金管理与财务会计报表管理

(三十八)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实行母子公司体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当通过法定程序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对内部各单位实行统一结算。严格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结算账户统一归口管理,取消内部各单位违规开立的银行账户,杜绝资金账外循环现象。

(三十九)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偿还到期银行贷款。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严格现金收支管理,现金出纳与会计记账人员必须分设。

(四十)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企业对外担保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必须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审查被担保单位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程度。各级政府部门不得强令企业对外担保。

(四十一)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令第287号)的规定,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企业只能设一套会计账簿进行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十二)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的设臵、格式、填报口径、填报时间、报送单位、复核制度、责任制度等建立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根据需要,合理选择、设臵成本费用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内部报表,多种经营的企业还应对其他业务设臵相关的报表进行专门反映。

(四十二)加强财务审计。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连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一并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及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必须向注册会计师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或文件,不得妨碍注册会计师办理正常业务。

(四十四)加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招标监管工作的通知‣(国经贸投资„1999‟ 1162号)进行招标。国务院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七、质量管理

(四十五)明确质量发展目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6‟ 51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 24号)有关规定。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树立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把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积极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实施名牌战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当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开发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四十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提倡企业开展GB/T19000-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大力开展对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经理(厂长)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四十七)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严禁无标准或不按标准生产。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认证的规定。享受国家贴息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生产的产品,引进设备、技术和利用外资生产的一般工业产品,质量水平不得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完善计量检测手段,严格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实施生产全过程的计量检测。

(四十八)搞好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和健全的机构,用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性能、款式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将信息反馈到产品开发设计等部门,按用户要求改进产品设计。

(四十九)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确保生产设备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纪律。加强现场管理,做到设备良好、物流合理、信息准确、环境整洁。

(五十)强化质量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原材料和外购件入厂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严格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严格产成品入库和出厂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五十一)建立健全售后服务质量体系。执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严格执行修理、更换、退货责任制度。充实售后服务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络,忠实履行对用户的各项承诺,及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安装调试和维修服务。

八、营销管理

(五十二)面向市场制定营销战略。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了解用户需求,进行市场细分,选准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具有产品出口能力的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应当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和采取合法的促销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营销行为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国家计委令第2号)等有关规定。

(五十三)加强营销机构和营销队伍建设。大型企业应当强化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职能,建立健全营销网络,积极采用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开拓销售渠道,提高物流效率。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对销售人员可以实行工资收入和有关销售费用与产品销售额和货款回笼额挂钩的办法。

(五十四)加强资信管理。企业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守合同,讲信用,按期交货,不拖欠货款。及时了解和掌握用户资信状况,建立用户资信档案。

(五十五)加强货款回收管理。严格按合同和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杜绝无合同或不按合同发货。企业应当实行货款两清或不见款不发货。对市场没有销路的产品必须停止生产;对销售不畅或货款回笼差的产品必须限产;对资信下降的用户应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实行担保和加强货款催收等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用户停止发货。

九、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五十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确保安全生产。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保证实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经理(厂长)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严格考核与奖惩。

(五十七)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为职工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建成后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十八)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必须采取措施及时整改,防止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后,企业必须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五十九)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未经安全生产教育的职工不得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劳动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六十)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稳定运行,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在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地区,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企业在新建、扩建、改建及技术改造时,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

(六十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施。企业在建设项目中,严禁采用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大中型企业或产品出口企业应努力贯彻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提倡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六十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决策、生产、运输等各环节的环保责任人,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把企业污染治理任务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

十、职工培训

(六十三)大力开展经营管理者培训。企业应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管理知识培训,掌握现代管理及相关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六十四)加强职工培训。对新招或转岗的职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加快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教育,塑造现代企业的良好形象。

十一、加强党的建设

(六十五)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企业党的组织,切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不断改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进一步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六十六)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企业文化,开展创建文明企业、文明班组和争当文明职工活动,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六十七)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的制度。工会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十二、组织实施

(六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由国家经贸委负责组织实施。中央管理的企业,由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地方管理的企业,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由地方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指导。中央管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其改制方案及公司章程由国家经贸委商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地方管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其改制方案及公司章程由地方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商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地方政府审批。

(六十九)认真贯彻落实。重点企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企业,应对照本规范查找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尽快达到本规范的各项要求。其他企业也应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努力达到各项要求。各级经贸委(经委、计经委)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探究 篇7

一、知识管理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重要战略

(一)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 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知识型企业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实质内容, 在于创新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经营机制, 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往往在于恰当地运用知识管理技术, 企业知识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相辅相成, 信息技术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 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运营, 获得基础科学和工艺技术知识的过程, 目的是积累新经验, 探索新规律, 创立新学说, 追求新发展并把它普及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去, 企业只有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实践都很成功的情况下, 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地生存下去。同时, 可以促进企业优化经济效益, 扩大资本积累, 确保企业生存稳定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

知识管理就是以企业知识为管理对象, 是对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 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佳的决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经济中, 企业是否具有创造、传播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正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以往的经济形态最大的区别在于, 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硬件技术的数量。而是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与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开发、信息、销售、职工教育和培训, 知识管理正是为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点而诞生的。

(三)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增强企业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等重要措施。

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 从本质上来看, 知识管理涵盖了企业组织的发展进程, 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 其目的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知识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资金与劳动力。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工作都与知识管理有关系, 或者在创造知识, 或者在使用知识。因此, 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目标, 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 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 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 结合个体与团体, 将个体知识团体化, 将内隐知识外显化, 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 将外部知识内部化, 将组织知识产品化, 则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所以, 企业知识管理是个人和企业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真正向导。

二、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 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综合能力被看作是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同时, 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正确决策的基础。因为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下, 企业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获得所需的知识, 以便做出最佳决策。因此, 无论是企业员工个人的创新还是群体的创新, 都必然会与一个广阔的环境背景有关, 都需要有一种利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特定工作氛围, 这是创造力知识管理滋生的肥沃土壤。创造这样一种氛围, 是从整体上开发员工头脑资源、调动创新积极性的长效措施。因此, 就必须创建有效的知识运行机制。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 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献计献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动中来, 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 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往往在于恰当地运用知识管理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 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激烈竞争环境中, 不可能在某一领域永远占据霸主地位。企业知识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相辅相成, 信息技术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 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使企业能在竞争中维持其市场地位, 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 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而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和提高这种快速应对能力。企业只有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实践都很成功的情况下, 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地生存下去。

(三) 强化知识人才管理。

人才是兴国之本, 快速发展经济, 推动社会进步, 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 最根本的是要有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才。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因此, 我们一定要大力培养人才, 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营造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 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 在创新事业中聚集人才的良好氛围, 不断壮大人才队伍。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 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 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 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 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 知识型企业只有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坚持以创新为核心, 以管理模式创新为纽带, 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经营机制,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知识经济的来临, 使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所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战略性地位, 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把它提升到战略角度来考虑知识管理。本文就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赢得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篇8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薪酬战略

一、知识型员工及激励机制概述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述

1、知识型员工的定义。“知识工人”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主要指“谁掌握了运用符号和概念,并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的“知识工人”指的是经理或执行经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由原来特指的经理扩大到如今的普通白领。现在的知识型员工一般都从事生产,创造,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且以此来作为自己职业的人员。

2、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如今的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而且有着广阔的视野,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求知欲,他们中的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创新技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具有独特的个性并且蔑视权势 。知识型员工大多有着独特的个性,并且由于其掌握着的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们不会趋炎附势,惧怕权势。

(3)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具有创造性,所以,一个高度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而言是有积极作用的,相对于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而言,他们更注重自我管理和引导。

(4)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要。对于知识型员工,他们需求点在于个人的发展成就和需要,體现自身价值,他们渴望通过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来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5)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流动意愿。企业所属行业发展现状、前景、规模以及地位的影响对知识型员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企业或是个人的发展前景难以看到,知识型员工就会选择离开。

(二)激励机制概述

1、激励机制的定义。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

2、如何建立和实施激励机制

(1)目标设置。让完成目标的人参与设置具体的有挑战性并且可实现性的目标,并明确该目标的社会价值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并对目标的进展程度做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员工的兴趣,而且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员工目标明确,感到自己在团队中是有用的人,他才愿意在团队长期的工作。

(2)制定计划。通过制定的总体目标细分到个人,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和个人计划,并阶段性的对其过程进行评定。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要符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同时得到知识型员工的认可,成为他们个人价值观的导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企业目标当做自己的个人目标,企业长远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激励知识型员工原因及存在问题

(一)为什么要激励知识型员工

1、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知识型员工通常掌握着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或技能,而这些核心技术和技能恰恰是一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果因为知识型员工的离职,造成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对于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2、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知识型员工通常是企业的核心,一般其他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都会围绕他们而展开,他们是公司正常运作的前提,一旦知识型员工离职,会导致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甚至使整个企业处于瘫痪状态,像一盘散沙。

3、知识型员工是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在招聘知识型员工之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企业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以使其可以更快的融入工作之中,在这个阶段耗费的大量精力对于整个公司而言,是无法计量的。一旦知识型员工离职,那这些隐性成本会严重损伤公司的元气。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实证研究

1、玛汉 坦姆仆模型。美国著名知识管理学家玛汉·坦姆仆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能够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因素中,“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分别占据了33.74%、30.51%、28.69%的权重,而“金钱财富”仅占7.07%。

2、安盛咨询公司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安盛咨询公司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经过三年的合作研究,分析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多个行业的858名员工(其中包括160名知识型员工)后列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名列前5位的激励因素分别是:报酬,工作的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影响决策。

通过上述的实证结果,我们不难找出一个共性: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自由的成长空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企业而言,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诉求,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是关注的重点。

(三)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一些激励理论基本都来至于西方,而且我国自身的一些激励理论也不完善,导致盲目的借鉴西方的激励模式,而未考虑国内实际情况与员工自身需求,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现将其列举如下:

1、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其表现形式多为某种思想,创新,管理思维,技术发明等,而且,许多成果通常是通过通过团队的协同合作来完成的,一般的经济指标无法准确衡量,所以,其工作成果难以直接的做出测量和评价。由于工作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传统意义上的操作规程对知识型员工来说也不适用,同时,也找不出一整套固定的流程和步骤来对其进行约束,所以,其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然而,在我国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存在问题,有的企业直接以某个同类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模板,经过简单的改动,就称之为自身企业文化,有的小型企业甚至无企业文化可言,而这些,显然无法让知识型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员工都不认同企业的文化,那还谈何激励?

3、忽视员工自身需求。知识型员工倾适合在宽松、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然而很多企业缺乏与员工间的沟通交流,而且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的指导过于频繁,监督过于细致,甚至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发布指令,这样极大的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不仅使其工作热情减退,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4、晋升渠道阻力重重。在国内,特别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诸多影响,有着浓厚的官本位情节,有的公司用人唯亲,特别是公司重要职务,基本上都是公司老总的一些亲戚朋友,所以,知識型员工如果想晋升,基本困难重重。

5、激励方法单。很多企业认为,给予足够高的薪资报酬或是 给予其一定的权利,就会吸引优秀的知识型员工为企业效力。这种忽略知识型员工精神需求的做法,无疑是对企业不利的,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由于效益下降,其能给予知识型员工的报酬也会相应减少,当知识型员工的高物质需求无法得到继续满足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就会有离开的想法。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原则和方法分析

(一)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

1、明确性原则。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明确了解相关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指标。

2、时效性原则。激励的及时性很重要,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通过激励来实现的。

3、按需激励原则。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发展,更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带给他们成就感和满足感。

4、尊重公平合理原则。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适当的奖惩制度是必要的,同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物质激励的度也应适量。

5、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

6、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知识型的员工,奖励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处理失误,也应该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与之对应。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方法

1、人尽其长,通过轮岗找到其合适的定位。有这么一个案例:张三是某重点大学毕业的双学士,并且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进入银行后被分配到柜台工作,每天按部就班,办理业务,账平表等,感到工作沉闷无聊,不久领导安排制定相关业务管理规章的工作任务,要求一周内完成,结果一周后上交的材料不符合领导要求,被训斥责备,在张三看来,该要求一周完成的工作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于是愤愤离职。

针对于张三这一类的知识型员工,我们可以首先对其实施员工内部流动制度。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不定期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可以经常保持新鲜感,增强和发挥其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团队工作更多的环节,建立一种有益于整体的观念,特别是可以使人为的不当工作安排得到纠正,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某国际知名外资企业,对于定位不清楚的新员工,企业会让其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会通过测试和个人需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该做法的好处是避免了人才人的浪费,让每个人都可以足够的了解自己,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员工身上的潜能,以此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目前,像国内的一些大型IT企业如:中兴,华为也是采用这种做法。

2、保证激励的时效性。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时效性是必要的。如果滞后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使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而且会使其对公司失去信心,甚至会离开公司。

3、采纳建议。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与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如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想法。对于这一点,某日系汽车公司做的很好,该公司总经理对其员工提出了 “动脑筋创新”的想法,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该经理根据这一想法做出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将建议箱设到员工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各个角落,建议的范围包括机械仪器的发明制造、作业程序的改进完善、材料消耗的评估节省等。建议箱的设置让知识型员工找到了创新的乐趣,既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满足感,也让领导们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4、采取弹性工作制度。与传统的固定上下班时间不同,弹性工作制度可以让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上下班时间。弹性工作制由于具备工作地点的不固定性和工作时间的伸缩性的特点,使得知识型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

某高新技术企业就对该弹性工作制度做了一个试验,该公司知识型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72%,公司将这些知识型员工分为A和B两组,A组员工采用传统的工作时间做C项目,B组员工采用弹性工作制做C项目。经过一周的时间,测试组分别针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了统计,结果发现A组工作人员的完成进度明显低于B组工作人员,而且B组的精神状态要明显强于A组人员。此案例并不能说明弹性工作制度对所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都适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于某些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而言,合理的弹性工作制度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会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5、以人为本。香港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该公司为了引导其员工寻找和感受工作的满足感,采取了如下几种措施:

(1)每周在各部门随机选取一些员工坐在一起,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这样做不仅能增进各部门之间的了解,而且可以带来思维的碰撞,更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专长与潜能。

(2)每月都会组织公司员工一起进行户外拓展,如:攀岩,羽毛球比赛,接力赛跑等等活动。一方面,增强员工的体质:另一方面,通过此类活动可以锻炼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性,此类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甚至可以让员工将自身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3)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只做到上述两点显然不够。该公司通过定期与员工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对于定位不清的员工,会对其做相应的引导并在后期根据其优缺点为其制定一份适合的职业规划。

6、尊重与信任。某知名手机公司在创办之初就将以人为本、尊重个人、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深深的植根于每个员工心中,形成了一种员工与企业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该公司认为尊重员工首先要肯定其个人价值、并让员工觉得企业对他们有足够的信赖,满足员工一些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

由此不难看出,尊重与信任的重要性。知识型员工特别看重他人、组织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相对于普通员工而言,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强烈渴望得到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正因为这样,在组织评价和自我评价不一致的时候,知识型员工往往会由于内心的挫败感等心理波动离开企业。

7、尝试全面薪酬战略。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仅靠简单的收入分配已经解决不了员工的薪酬问题。近年来,为了让员工切实感觉到自己是企业实实在在的主人而非过客,吸引和留住一些一流的知识型人才,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需求,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一种称为“全面薪酬战略”的薪酬支付方式,即公司将支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即为“全面薪酬”。“外在的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资;“内在的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一些隐性福利待遇等,比如,:车补,餐补,过节礼品,培训机会,晋升渠道,出国旅游,带薪休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等。

保洁公司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其为员工提供的福利薪酬待遇,在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保洁公司在2003年的新雇员的薪酬针对本科生,税前4700元;研究生,税前5200元;博士生,税前7500元。每月1500的住房补贴,800元的交通补贴,每年发13到14个月的工资,除了五险以外,保洁公司还有自己的医疗保障。不仅如此,保洁公司每年有14个公休假日。按照在公司的时间长短,每天还有不同数量的工作休假,1到5年的是10天,或者是最多17天的探亲假。

四、结语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知识型员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应充分了解知识型员工在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强烈需求,有独特的个性,较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并根据按需激励,尊重公平合理,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等原则,给予其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充分授权,并重视其职业生涯的發展与培训,提升其对企业的满意度,认可度及忠诚度,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使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黄秋凤、陈俊斌:《IT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企业导报2009年第7期。

[2]郭韬:《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科技和产业第5卷第5期,2005年5月。

[3]张卓清:《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管理》管理视野2009年9月。

[4]李志:《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激励管理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卷,第3期。

[5]李传裕:《企业知识型核心员工的激励探讨》,企业经济2006年第3期。

[6]张生吉:《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2011.09。

上一篇:关爱国土资源下一篇: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