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精选8篇)
北京印刷学院
《现代企业管理》期末考试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评分标准:
一、项目可行性(60分)
要求:精确地描述产品(服务)的市场投资潜力、定位策略,分析项目实施后是否具备可行性,市场接受程度的调查资料是否完备。
1、产品/服务介绍(10分)
要求:说明如何满足关键用户需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否实现产业化。
2、市场(10分)
要求:市场容量与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市场变化趋势及潜力,细分目标市场及客户描述,估计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调查和分析应当严密科学。
3、竞争(10分)
要求:要有对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的分析,替换品竞争,行业对手内原有竞争的分析。总结本公司的竞争优势并研究占用对手的方案,并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市
场驱动力进行适当的分析。
4、营销(15分)
要求:阐述如何保持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把握企业的总体进度,对收入、盈亏平衡点、现金流量、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主要合作伙伴和融资等重要事件有所安排,构建一条通畅合理的营销渠道和与之相适应的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促销方式。
5、经营(5分)
要求: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行安排,人力资源安排等。这部分要求以产品或服务为依据,以生产工艺为主线,力求描述准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6、组织(5分)
要求:介绍管理团队中各成员有关的经验、能力、专长。组建营销、财务、行政、生产、技术团队。明确各成员的管理分工和互补情况,公司组织结构情况,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等。
7、财务(5分)
要求:包含营业收入和费用、现金流量、盈利能力
和持久性、固定和变动成本.数据应基于对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正确估计,并能有效反应出公司的财务绩效。
二、项目创新(30)
要求:指出项目的技术含量或者对项目本身的创新程度能够完整的定义和阐述。
三、计划书内容(10分)
要求:撰写创业计划所要求的各项内容是否有缺失,能够保持创业计划的完整、全面、思路清晰,语言表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少有冗余。
一、质量体系的确立
1. 教育培训, 统一认识。
首先对企业领导进行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是对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 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 第三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 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 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 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2. 组织落实, 拟定计划。
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 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包括: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成立贯标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 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
3. 确定质量方针, 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 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 开发各项质量活动的根本准则,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质量方针时, 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发展趋势和市场形势研究确定, 应与总方针相协调, 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执行。
4. 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 内容包括: (1) 体系情况分析。 (2) 产品特点分析。 (3) 组织结构分析。 (4) 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 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 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
5. 调整组织结构, 配备资源。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筹划设计组织机构的设置。机构设置的原则是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和管理。将各个质量活动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 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 确定其质量职责以及赋予相应权限。
资源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根据设计、开发、检验等活动的需要, 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 提高设计、工艺水平, 对涉及的软件和人员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二、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检查性, 企业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质量体系文件是描述一个企业质量体系结构、职责和工作程序的一整套文件, 是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主要依据。
1. 质量手册的编制。
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 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企业的质量方针; (2) 企业的组织机构、质量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3) 各体系要素或过程的基本控制程序。 (4) 质量手册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的管理办法。
2. 程序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规定完成各项质量活动方法的文件。2000版标准明确提出了6个必须编制的程序文件: (1) 文件控制程序; (2)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3) 内部审核程序;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⑹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 质量计划的编制。
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是为达到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筹划安排, 是质量策划活动的结果。质量计划的编写格式和详细程度应与顾客的要求、企业的操作方式和活动复杂性相适应。在内容上, 应着重规定为达到特定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4. 质量记录的编制。
质量记录是质量活动的真实记载, 是产品质量及质量体系运作情况的客观反映, 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
三、质量体系的实施运行
1. 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 要按照有关规定由最高领导者批准, 将文件下发到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 进行宣贯, 并做好组织协调、质量监督、质量信息管理等工作。通过试运行, 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并对暴露出的问题, 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 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
2. 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
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 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 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 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2) 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 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等。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 对企业采取的组织协调、质量监督、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体系审核与评审等过程和结果, 都应及时、准确的记录。
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质量体系建立后,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质量体系能够推动和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质量改进包括产品质量改进和工作质量改进。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企业各级领导追求的永恒目标。
摘要: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是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的总结。本文从质量体系的确立、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实施运行等方面, 指导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ISO 9000,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文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代 企业 会计标准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企业中的各个功能部门同样也要建立标准化的水平,特别是企业中的会计管理工作要具备实的标准化基础,标准化就是规范化、合理化,因此,现代的企业的会计标准化是很值得探究的,怎样实现标准化,在企业的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以标准化作为基础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企业的科学管理是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又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现代的科学管理有其自己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随着科学管理的变化,其标准化的水平也在改变,会计标准化要符合市场的要求而不断的改变,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管理职能之一,贯穿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对于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探究,我们首先要做些基础性的工作,由于企业中的会计管理是企业中一项较为复杂的经济管理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建立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企业中的会计标准化是已成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涵义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其作用是为了有效的维持一定范围内的会计活动秩序,也是为了有效的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会计问题,标准化有利于会计管理工作的其他内容的制定,以此为基础规范各项工作内容,会计标准化是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使用,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随着环境的改变,标准化的水平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与变化,现代企业标准化的结果将与实际相同步。会计标准是现代企业实行会计标准化活动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一定要贯彻和落实到企业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标准化的作用。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其向着更深层的方面变化,企业的会计标准可能会出现新的标准,无论是哪种标准都要统一于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会计标准化目标有序化的程度,避免产生无序化情况的发展,从而构建最佳会计管理秩序,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系统的构建问题
在企业中,会计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要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企业要在市场环境中有序的发展,就要建立企业会计标准,企业的会计标准是一项系统化的项目,企业的会计标准能够实现会计目标的确定,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由企业内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会计标准按其内在联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科学的有机整体。这是会计标准化构建的内容,会计标准的基本内容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符合企业中的会计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对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探究可以构建标准化的体系为导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以此分析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实际性工作。有关企业会计标准化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会计标准化是个过程,对会计标准化过程的构成要素、运动规律并没有更多的研究,企业进行会计标准化的流程就是要实现科学管理。
三、企业实施会计标准化的作用
一是在企业实施会计活动,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各项经济活动的秩序。会计标准化管理就是规范人们运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会计活动,以此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企业的各部门也会按照此标准进行相互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会计活动各环节都要有序的进行,为建立会计活动秩序的实施创造前提条件;二是企业实施会计标准化能够提高会计活动的效率。企业会计标准化实现了会计活动中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各项资源的浪费,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对于各项工作更为熟练;企业实施会计标准化能够实现会计活动的科学化管理。会计标准为会计活动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使会计管理经验不断的规范化、科学化,会计活动之间责任与工作程序更为标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的企业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特别是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企业的会计管理要实现标准化,企业会计标准化需要配合各方面的要求,对会计标准化的探究要从多角度考虑,随着管理目标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利于整个会计活动的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方露.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探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徐生强,董激文,勇冰,史静娟.加强企业现代标准化管理的研讨.机电信息.2007(08).
[3]张佳璐,尚洪涛.对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探讨.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09).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博弈论:通俗地讲,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博奕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奕论就是系统地研究各种各样的博奕问题,寻求各博奕方合理选择策略的情况下博奕的解,并对这些解进行讨论分析的理论。
2.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3.企业资源计划:所谓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使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经营业务达到均衡协调的应用软件系统。ERP 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高度柔软性的战略管理以及降低风险成本、实现高收益目标等优势,从集成化的角度管理供应链问题。ERP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4.知识经济: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发表了关于对世界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其中讲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5分)
1.错。涉及谁知道某些事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的知识属于知道是谁的知识。
2.错。有重大区别的。因为重塑对象、重塑涉及的范围、重塑设计的观察视角不同。
3.错。组织学习是将组织这个整体作为学习主体来看待的。
4.错。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需要多方面的工作相互配合,计算机化、通信网络化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5.错。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特点。
(1)经营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一般指在企业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传输、共享以及决策的规模化的过程。
(2)组织结构扁平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取代了过去的科层式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3)全球战略。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互联网(internet)的广泛应用,随着国家之间贸易壁垒的逐渐减少,产品生产的供、产、销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基本消失,资金流动与产品流通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合理经济信息技术与瞬时沟通,使得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不管每一个企业是否意识到,实际上已经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国际竞争,企业再也不能单纯依靠地区性行为来维持其利润增长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大市场。企业必须立足于全球经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如何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全球化竞争战略。企业界限模糊化。
(4)重视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由于其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能够大大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越来越成为比企业拥有的各种物质资源更为重要的战略经营资源,相应地,对知识的开发和管理亦逐渐上升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强调市场趋动。在知识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为此,企业必须自觉地以市场为导向,时刻将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顾客合作,深入顾客的经营过程和生活过程,加大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力度,在适销对路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包括服务和信息在内的产品。
(6)注重企业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企业就必须提高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
(7)立足全球经营与合作竞争。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全球范围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导致了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顾客和供应商以至于与竞争对手的合作的不断扩大,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的一股强劲的潮流,合作竞争正日渐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新的核心。
(8)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和释放、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9)跨文化管理。由于实行“无国籍经营”战略的跨国公司把触角伸到了全球各地,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遍布各国,形成全球经营。但是随着这一战略的展开,跨国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陌生文化环境,它的管理人员和雇员来自越来越多的不同文化背景,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文化摩擦。这就使管理文化的交流、融合、取长补短更有可能,更有必要,跨文化管理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2.试述制约组织文化建设的因素。
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内、外部环境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当我们进行组织文化建设时,应当首先明确影响组织文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强度,以及每种因素的作用方式。
(1)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体制既是影响组织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因素,又是影响组织文化发展完善的重要因素。
(2)政治体制。当我们具体地观察每一个组织的文化特征时,就会发现:任何组织文化中都体现着一定的政治性,绝对超然的组织文化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亦即政治因素对组织文化有着普遍影响。
(3)社会文化。组织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的文化建设必然接受并服从它所在的环境的影响和要求。
(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组织文化的重要因素。这两种因素推动着社会文化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原因就在于这两者都是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
(5)行业技术经济特点。行业不同,其生产、经营的业务作业必然不同,该行业中的组织文化也必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例如,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在任何国家几乎都纪律严明近似于军队一般;相对而言,森林工业中的林场营林作业就显得纪律松弛得多。
(6)组织所在的地理位置。任何组织及其所属单位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不同的空间位置承载着不同的社会环境、民族习俗、市场发达程度、生产力布局特征等等有差别的组织存在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影响组织文化的重要因素。
(7)组织基本员工的特点。人是构成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对组织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组织文化建设中要求考虑员工的特征,其实质是指要因人员队伍的具体情况而制宜,通过适当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或宣传工作,去引导培养和提高组织全体员工的素质。
(8)组织的历史传统。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是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成长、发展过程,都会使其成员工形成种种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表现为组织传统。组织的历史传统是建树或更新组织文化时必须认真调研并严肃对待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共25分)
参考要点:
小鸭通过如下三步来建立战略联盟的。
1.与东芝战略联盟,有两个大方面的合作,一是东芝将洗衣机方面最先进的技术提供给小鸭,使小鸭的洗衣机产品创新发生质的变化。另一方面的合作是,小鸭利用自身的管理、技术人才,生产制造东芝品牌的洗衣机,并利用小鸭的市场,在国内销售,部分产品返销日本。
2.小鸭与日本东芝公司的合作,从技术到管理到战略,谋求多方面的“双赢”,而收益最明显的现在还是技术。
3.通过合作提升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服务行为的强化。
总之,小鸭利用与国外知名企业的战略联盟,促进小鸭集团的发展。
我国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待和创建战略联盟:
1.选择好战略联盟伙伴,可把兼容性、能力、承诺作为选择标准。
2.要根据具体的联盟战略考虑采用不同的联盟结构。
企业管理中心副经理营造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研究公司所处的政策环境,尽可能争取和利用各种外部资源,营造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行政管理。根据公司运行需要,加强企业行政事务管理,沟通协调其他部门,抓好公司决议、任务的督办,推行公司规章制度,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内部生产经营环境。部门内部管理。配合企业管理中心经理,合理安排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制定考评标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体系管理。根据9000质量体系和14000环境体系的要求,组织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环境体系,并监督其运行。
5.会务组织安排与其他。负责公司级的各种会务组织、安排工作;负责公司来访客人接待工作,负责公司报纸的组稿与编辑工作。
6.后勤管理。组织后勤保障工作,完善后勤服务,保证职工的就餐、住宿,企业的安全卫生。
7.客户投诉管理。根据客户有关产品、服务质量的投诉,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公司。
8.车辆调度安排。合理安排,科学调度公司用车,保证生产、销售、其它业务用车。
9.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体系主管
1.体系建设。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负责公司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实施工作,编写和修订“环境管理手册”/“质量手册”,竟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2.体系管理。根据体系运行的要求,负责公司管理标准的综合管理工作,合理规定文件的发放范围,确保管理标准合理、有效、统一的指导工作。负 1
责全公司体系记录的综合管理工作,保证各部门按文件规定控制记录,发挥记录的追溯作用。严格执行体系文件、标准借阅制度,防止文件散失。管理公司记录的样单和总目录,确保记录总目录完整、正确。
3.体系运行与改进。根据企业发展和体系运作的需求,做好体系文件的打印、更改、审批工作,规定合理的会签范围,保证文件的统一性、完整性。负责质量信息反馈、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确保公正、及时。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4.体系审核。根据体系标准的要求,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按计划组织审核,保证计划的完成率达100%,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按ISO14001/ISO9000标准予以指导、监督,深入生产现场,检查文件的指导情况、记录的使用情况,对不适用的项目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体系外审的通过。
5.事故及质量信息反馈调查。负责各类事故、质量反馈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分析原因,保证纠正预防措施得到落实。
6.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工会干事
1.工会工作。负责公司工会常务工作及对外联系工作,合理制定工会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食堂管理。根据《食堂管理规定》,负责监督管理食堂工作,组织炊事人员搞好食堂卫生,提高职工生活质量。
3、职工培训。编制公司职工、季度和临时、转项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按规定做好公司新招收员工、下岗换岗人员的培训工作和特殊工作人员的上岗资格评审及资格证书的发放、审核工作,做好公司职工培训档案(包括外出培训)的建立。
4.劳动纪律。负责公司劳动纪律的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工作有序运行。
5.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商务行政主管
1.物资外购与出口业务。根据生产准备计划,对需要国外采购的物资,及时对外询价,经确认后,准确起草、签订采购合同,办理银行购汇、付汇或申请开立信用证等手续。负责办理进口货物许可证,完成到货后的通关、报检工作。根据市场拓展的需要,负责办理出口货物许可证和出口手续。
2.组织货物运输和保险。根据货物买卖合同,负责货物启运前的租船订舱,及时办理投保手续,保证货物安全快捷到达。
3.外汇管理。根据国家外汇业务管理规定,负责办理进出口物资的外汇核销工作,确保外汇渠道的畅通。
4.资料翻译。负责公司相关国外商务函电、技术资料等的撰写、翻译工作。
5.行政事务。根据公司运行需要,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办理,做到准确、及时、到位。负责公司票务工作,制定接待方案,负责公司报纸的组稿与编辑工作。
6.投资业务。负责公司的投资论证,日常的证券业务,以期获得投资收益。
7.档案管理与维护。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做好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立卷、保管、借阅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正确。
8.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人事劳资员
1.人事管理。根据各部门要求和领导安排,按公司规章制度办理公司员工的聘用、解聘、续聘、辞职、辞退等有关手续,员工的内部调整,负责公司员工的试用鉴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员工转正、定级手续的办理。
2.薪资管理。根据公司工资分配方案,做好公司当月工资、半年及全年奖金的核算、分发,工资表的审核、传递工作,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公积金的核算、交纳和转移手续及职工养老保险证的管理,保证工资发放准确无误。
3.建立健全人事档案。负责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职工个人档案,负责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报工作,及时将人事变动情况报表报公司领导,确保人事资料的完整性。
4.文秘工作。负责公司一般行政管理文件的拟稿、公司级会议记录;做好
文件的会签、复制、发放及归档工作。各类公函、外来文件、函电等资料的登记、传阅、处理和归档工作,负责会务工作,保证工作不脱节。
5.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办公自动化管理员
1.软件开发。根据公司各部门实际工作需要,开发出严密、实用、高效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并根据各岗位职能、公司现有工作流程,利用企业网整合成有机的软件系统。
2.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管理。购进计算机设备,定期检查所有计算机,指导各部门操作员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对公司领导的计算机进行维护工作,对公司内计算机进行适当调配,使计算机达到最佳应用。学习、引进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对各部门操作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3.企业网维护管理。定期检查企业内部网络线路、设备和软件的运行情况,并负责维护工作、定期作数据备份和杀毒等安全防护工作。
4.广域网应用与维护管理。负责公司网站的建设、维护工作,负责上网设备和相关软件的维护工作,负责公司领导上网帐号申请、维护等工作。
5.通讯与监控设施维护。负责公司电话、手机、传呼机的维护管理,负责公司监控系统线路、设施的检查、维护、维修,保证通讯与监控设施正常工作。
6.消防安全。根据《消防法》和公司的安全规定,负责公司消防设施、器材的检修、保养、更换,保证按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并根据培训主管人员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7.日常事务。负责多功能厅音响、灯光的调整工作,及时完成公司报纸的排版。
8.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体系管理员
1.体系管理。协助体系主管,做好体系管理工作。
2.体系运行与改进。负责体系文件的复制、会签、审批、发放、更改、归档管理工作以及各种作废文件的回收和销毁工作。严格执行体系文件、标
准借阅制度,防止文件散失。负责公司各部门新增/更改记录的审批工作,保证现行记录有效、适用,保存好样单目录。
3.体系审核。协助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深入生产现场,检查文件的指导情况、记录的使用情况,对不适用的项目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4.事故及质量信息反馈调查。协助进行各类事故、质量反馈的调查。
5.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企管干事
1.日常行政事务。负责公司文件的复印、发放。
2.客户投诉处理。根据客户有关产品、服务质量的投诉,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
3.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车辆管理员
1.车辆维护管理。负责车辆证件,随车备用工具管理,及时投保,按时完成车辆年审工作。根据车辆状况,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协助部门经理提出车辆维修计划,并联系购买质量符合要求的配件,确保出车需要。
2.出车任务。根据领导安排或下达的出车计划,完成出车任务,准时做好来宾接送工作,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树立良好驾驶作风和职业道德,杜绝违章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3.费用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要求,按时办理养路费、保险缴纳手续,严格控制车辆维护保养费用。
4.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保健医师
1.计划生育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2.员工体检。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职工查体和已婚育龄女职工体检工作,确保职工疾病预防。
3.考勤管理。根据公司考勤制度,负责考勤管理工作,准确及时核实公布员工出勤、缺勤情况。
4.劳动纪律检查、卫生检查。每周通报一次。
炊事员
1.餐饮管理。根据公司规定,保质、保量做好各种花样的主、副食,搞好饭菜票的收集、日清周结,保证职工按时就餐。
2.餐具卫生。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和公司规定,对厨房设施及餐具定期进行消毒,保证餐具物品整洁,摆放有序,保证就餐卫生。
3.安全管理。根据公司消防安全要求,增强安全意识,搞好防火、防毒工作,避免出现人身及饭菜质量事故。
4.物品管理。做好物资管理工作。
警卫
1.门卫工作。根据公司安全保卫制度,负责车辆、人员的通行管理工作,做好记录,负责信函收发工作,保证工作秩序。
2.安全工作。负责厂区的防火、防盗,夜班加强对厂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
3.考勤工作。协助考勤管理人员,负责职工考勤登记管理工作。
4.劳动纪律检查。夜班对生产车间劳动纪律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清洁工
1.公寓管理。根据公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寓用品发放登记制度,定期检查公寓宿舍卫生。负责夜间公寓的管理工作及职工住宿、退宿的登记工作,对非住宿人员进出予以控制,保证公寓的安全。
2.卫生清洁。做好厂区、公寓的卫生清洁工作,负责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及清运垃圾,保持生产、办公、生活区文明卫生。
二、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用于生产、加工或销售的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备案等活动;药品及农业种植、养殖产品等除外。
三、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产品标准,作为生产和贸易的依据。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 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
四、企业是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主体,应当对其产品标准的内容及实施后果承担责任。
五、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针、政策;
(三)符合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
(四)满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
(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
(六)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
(七)完整反映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功能特性;
(八)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应当明确所使用的原辅料和添加剂。
六、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
七、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一般程序包括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编号、发布。
八、企业在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前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一)企业产品标准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符合性;
(二)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三)试验方法的科学性;
(四)检验规则的可操作性;
(五)标准编写与《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系列国家标准的符合性。
九、企业产品标准审查由企业负责组织,也可以委托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或者其他技术组织负责组织。
十、专家组负责标准的审查,实行组长负责制。专家组应当由研发、生产、检验、销售等方面人员组成,原则上不少于5人。直接参与企业产品标准起草的人员不得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审查。
十一、参与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工作的专家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或者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经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强制性标准,了解相关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要求和国内外该领域技术、标准发展的状况。
十二、标准起草单位提交专家组的审查材料不得少于下列内容:
(一)标准文本(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说明;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资料;
(四)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五)试验验证报告;
(六)企业实施该标准在设备、检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说明。
十三、标准审查必须经专家组全体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专家组应当根据审查意见填写审查单(会议纪要)。
审查情况应当包括:审查日期、地点、起草单位、组织审查机构、参加审查人员名单。审查结论主要涉及:评价意见、主要修改意见和采纳情况;所审查的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低于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具有相应的理由和相关影响的说明;是否予以通过审查等内容。
审查结论可以作为企业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的技术依据。
十四、参加标准审查的专家在审查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保证审查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对审查意见负责。参加审查工作的专家应当保守标准审查活动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十五、企业产品标准审查通过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批准、发布。
十六、企业产品标准应当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3年。复审后应当提出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明确结论。
十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产品标准应当进行复审: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产业发展方针、政策作出调整或者重新规定的;
(二)新发布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了修订的;
(四)企业生产工艺或者原材料配方发生重大改变的;
(五)标准备案有效期届满的;
(六)其他应当进行复审的。
十八、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是企业依法将批准发布的企业产品标准告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并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存档备查的行为。备案后的企业产品标准可以依法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
企业产品标准发布后30日内,应当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受理备案的部门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十九、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复审备案申请表;
(二)标准批准发布文件;
(三)企业产品标准纸质和电子文本;
(四)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五)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单(会议纪要);
(六)企业产品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符合性承诺,与相应的推荐性标准是否一致的声明;企业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当提供采标的相关说明和材料;
(七)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十、企业应当对所提交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并对其实施后果依法承担责任。
二十一、负责受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部门对企业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企业提交的备案材料齐全,在5至7个工作日内应予办理:符合本规定第十九条要求的,准予备案;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不予备案并书面告知企业。
二十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有效期为3年。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告已备案企业产品标准名录。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不得收取费用。
二十三、企业产品标准经复审为继续有效且备案有效期即将届满的,企业应当在该标准备案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重新办理备案手续。逾期未办理的,前次备案注销。
企业产品标准经复审为修订的,修订后应当重新办理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经复审为废止的,应当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二十四、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应当持有效证件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二十五、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企业应当严格执行。
一、我国标准化的发展和实施概况
所谓的标准化, 就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一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实施标准和对实施监督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 确保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防止贸易壁垒, 促进技术合作。
1946年, 来自25个国家的代表在英国伦敦开会, 通过了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决议。1947年2月, ISO正式成立。ISO的成立标志着国际标准化迈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1969年ISO理事会决定, 将每年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中国近代标准化约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 1931年成立了工业标准委员会, 并编写标准, 1946年颁布《标准法》。新中国198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002年9月开始制定国家技术标准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将提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技术标准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旨在提高我国技术标准水平和市场适用性, 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到2005年我国按照WTO《TBT协定》和《SPS协定》的要求, 向WTO通报了336项TBT、SPS措施, 其中149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对其他成员通报的400多项TBT、SPS措施进行了评议和交涉, 使其最后出台的措施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制定的标准数量和规模来看, 截至2002年底, 我国已经发布国家标准20206项, 其中强制性能国家标准2789项, 占13.8%;行业标准33000多项;地方标准化5300多项;企业标准近100万项[1]。这些标准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经济发展, 规范了出口企业行为和技术要求, 避免了国外进口商的恶意压价, 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提升我国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国家标准特别促进了与产品进口国的标准互认, 规范了我国产品进口的标准, 保护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
二、标准化促进现代企业运营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企业的运营是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与企业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连, 统筹管理财务、技术、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 达到企业自我发展的目的。
在上述运营过程中, 标准化无疑对企业的技术和创新、产品质量、贸易与合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运营的的基础和支柱
企业间的竞争趋向于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的竞争, 提升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基于国际标准ISO9000的标准化管理, 实际上都是将目标量化和具体化。产品标准是企业运营在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量化, 是对生产者在时间、数量和参数方面的具体要求;因为这些具体要求, 企业能够去编制生产计划, 购进设备和改进设备、设计和制造产品;其他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也都是企业进行技术、生产、质量、物质、设备管理的基本依据, 统一的语言、文字、图样、符号、标识、名词、术语、表格、编号规则等基本标准也是企业制定目标的基本条件。标准化是企业运营目标的基础, 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条件。标准化是企业决策层科学决策, 指导协调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企业是国家经济最基本的细胞和支柱, 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 其本质是追踪市场降低成本, 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因此, 每个企业必须运用科学手段千方百计地使自身运营各个环节标准化, 使企业各项活动有据可依, 有据必依, 操作规范, 奖罚有据。
(二) 标准化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现代企业要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在生产探索中, 不断对已有产品的设计及工艺方法等加以改进或创新, 引导科技不断进入新的领域, 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力、提高运营水平。这种不断产生的新的量化标准或成果应以标准的形式出现, 以便于在生产和管理中加以推广和遵守。标准化则是不断地、有组织地对新科技成果和经验的总结、鉴定和推广, 促进科技成果有偿的转让, 通过标准化把科学技术的成果制定成具体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 促使人们使用这些科技成果, 达到不断地固化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的目的。因此, 标准化是创新成果走向生产和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推力。
(三) 标准化能够保证产品等质量
产品等质量的管理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各个企业都在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工作, 然而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质量管理的抓手在哪里。没有着力点,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就会混乱, 生产效率就会低下、产品质量上不去, 企业竞争力就缺乏。基于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标准化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标准, 就没法确定和衡量顾客的要求, 也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更谈不上超出客户预期的满意度提升了。没有标准化, 质量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 就没有办法实施。管理质量的过程也要标准化, 企业的管理包括指挥和控制, 因此质量管理活动中的指挥和控制就需要有标准。管理者需要企业员工能够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开展生产经营和活动, 就需要对他们的工序制定严格规则, 还要为他们提供标准化的工具和工作条件。这些规则、工具和条件实际上就是管理过程的标准化的具体体现。标准化最大优点“简化、统一、协调、优化”使产品质量管理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最佳状态, 对于质量管理中日常的、规律性的重复活动, 明确界定在什么时间由谁如何去做、达到什么要求;标准化也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 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期待。质量管理成本相应降低, 企业取得质量管理实效, 管理者更能有时间去思考产品质量管理战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企业要将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起到实效需要更多的耐心、细致和繁琐的工作。为了通过强化标准化基础, 推进质量管理, 企业应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以市场为导向, 制定和实施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标准;二是以质量体系为依托, 使企业的质量管理规范化;三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强化标准技术基础;四是努力实施以质取胜的标准战略[2]。
(四) 标准化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国际贸易与合作
标准是国际贸易与合作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关税的不断降低, 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措施对贸易的影响日趋明显。各国的标准不断与国际标准的协调一致, 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措施成为便利国际贸易的手段, 对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准保证消费者消费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这种保证后面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 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和消费者容易亲近。标准还能使各类产品的兼容变得容易,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符合环保理念, 促使消费者购买。因此, 企业要力推自身所用的标准符合国际贸易的需要。标准化还能使以技术标准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失灵, 使企业更多地出口自己的产品, 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
(五) 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企业通过标准化对自身各项运作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 内控多样化和复杂化。标准化品种及规格以提高产品的批量产出, 采用标准化工艺及设备进行专业生产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单位消耗的产出,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的操作避免了产品生产步骤的混乱, 使每道操作符合质量及运营要求, 保障了生产的高效安全, 使现场的人员操作和设备的使用处于安全状态。现代企业的运营使标准化管理成为必需, 标准化对企业的日常运作至关重要, 企业重视标准化, 运用标准化, 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 才能使企业实现标准化、运营科学化, 才能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三、现代企业实施标准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标准或起草企业标准
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 对新品的项目的可行性要充分论证, 并尽可能收集相关法规文献和技术资料, 对已有的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 应按标准规定直接执行, 组织生产;对没有现行标准的, 应按照类似产品或关联产品的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来制定企业标准, 所制定的标准要能准确反映自身的产品特点, 在参数和叙述方面要准确表达企业标准。
(二) 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 要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 要和专业科研机构建立起纽带, 加强与其之间的协调合作, 促进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标准的起草应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混编专家组完成, 这样有利于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又兼具先进性、成熟性并能与国际接轨的自己标准;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国企业的标准, 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应在对国外相关标准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企业标准进行指导和监督, 使企业所制定的标准既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又能够满足企业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需要。
(三) 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标准体系
企业所用的或制定的标准要准确反映市场需求, 产品令客户满意, 在市场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占有率, 所使用的产品要能保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 使企业能够站稳市场。运用多种标准支持, 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 使企业具有市场应变能力。市场多变, 企业必须具有应变能力, 不断适应市场, 扩大市场。
标准化要步步围绕企业市场来运转, 只有到了这个高度, 才能实现标准化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和意义。标准化的实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要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道路。标准化就是要赢得竞争, 唯有不断创新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和相互支持, 才能发挥标准化的整体系统的功效。
摘要: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生产及运营的必然要求, 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标准化运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增加了企业的国际贸易与合作,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实施标准化的过程中, 要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标准或起草企业标准, 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 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标准体系。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运营,意义,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EB/OL].http://www.sina.com.cn, 2003-02-27.
[2]黄静.标准化工作对企业质量管理的作用[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08, (1) .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质量标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05-01
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可谓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保障[1]。西药具有很多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着一定的伤害,而随着当今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这一主题的不断深入,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独特等优点被广泛接受[2]。然而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水平还比较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使中药制剂标准现代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药制剂标准现代化现状以及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
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对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我国科技部在“九五”规划中将“重要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发展”列为重点项目,可见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药产业现代化目标是在继承以及发展重要的优质和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研究出能够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自美国颁发《植物药在美国上市批准法》之后,中药先后经历了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的预审通过,之后银杏灵等药物也相继通过,而中药质量标准未能国际化和现代化,给我国重要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重要质量标准化对中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实现重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3]。
2 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现状的分析
2.1 定量指标与临床疗效相分离。我国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中药制剂定量的标准与临床疗效的复杂性,以及我国现有技术条件和研究水平的局限使我国中药定量标准与临床疗效相分离,给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2 评价指标单一。目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控制的化学成分比较少,而且我国传统的对药物制剂质量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我国目前对质量多方面控制的要求,这是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现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2.3 中药炮制方法缺少科学标准。中药饮片的炮制是在中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特殊加工和处理,制作可直接进行临床应用的中药原料。但是中药在经过炮制之后药理和药效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而我国对中药炮制方法缺乏科学标准化的管理,导致中药炮制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处于缺失的状态。
3 对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措施
3.1 深入研究制剂的药效。中药制剂的药效是临床用药的基础,开展深入的制剂药效研究是提高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所以要通过对先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找到药物的作用原理和药效,进行创新药物研究[4]。
3.2 制定多指标的测定体系。在建立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严密的按照配伍原则,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作为有效的指标成分,并建立多指标的测定体系,深入评价药物的质量,检测中药是否达标。
3.3 增强中药炮制方法的标准化。中药炮制是中药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药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所以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中药炮制方法的标准化。首先可以考虑统一我国对中药炮制的标准,然后是制定与中药饮片炮制质量管理方面的规范和规定,对中药饮片的生产、包装和流通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实施[5]。
4 对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思考和展望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治疗标注现代化是中药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内容。认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对中药现代化的意义是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有效前提,意识到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是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6]。而对我国中药制剂质量標准化现状的分析揭露了重要制剂标准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对我国中药制剂标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5]。
希望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以及探讨可以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理和药物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并随着“中药产业现代化”战略的全面实施,使中药走向世界,使中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使我国这一文化瑰宝变得更加璀璨,与世界接轨,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沈德强 .浅析中药制剂质量标准 [J].医药前沿期刊.2013,09(18):127-128.
[2]黄春前 .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探讨 [J].健康必读(中旬刊) 期刊.2013,12(05):271-272.
[3]段立爽,赵志勇,杨文.浅析中药制剂质量标准 [J].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1,14(03):255-257.
[4]李宏俊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因素浅析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1,20(23):82-83.
[5]伍振峰,郑琴; ,杨明等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模式分析与研究 [J].中国医药指南期刊 .2012,37(09):1332-1336.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推荐阅读:
6s现代企业管理模式06-14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论文07-08
现代企业管理作业三07-12
现代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管理09-14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10-24
现代企业管理考点总结10-25
现代化企业人员管理10-28
十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1-04
现代企业管理结构中11-07
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