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篇1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 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顺畅而又相互制约,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 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传统 性和一般性。一般而言,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企制宜,兼顾灵活。除上述最基本原则之外还与下述一些基本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一)、相互牵制原则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三)、岗位责任原则

(四)、协调配合原则

(五)、系统网络原则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实事求是,因企制宜,不能照搬书本,一味追求控制,而不管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应能达到一个基本目标。

三、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从五个方面着力

1.人员素质控制是关键。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最好。

内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就高层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应德才兼备,其次是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

2.组织控制要科学。首先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要注重把握①在决策层内部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特别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必要的集中决策,集体领导,形成即相互支持与协助,又相应提醒与制约的优势,落实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②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

3.业务程序及信息质量控制要完整。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定内部业务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组织控制的要求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工,授予各机构及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审批权,强调任何机构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得行使审批权,也不得越权审批,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的反映和记录,并复核记录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建立和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会计制度设计、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企业必须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

4.资产保护控制要灵活。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1)货币资金的控制。(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3)债权性资产的控制。(4)预算控制预算控制。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篇2

一、当前企业内部统计工作所存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呈现出薄弱势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统计未受到企业领导注重, 主管统计的机构与岗位被取缔抑或兼并, 统计工作者变动频繁;

2.企业内部统计台帐与原始记录愈来愈不健全, 随意填报指标现象严重, 统计数据质量愈来愈低。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所有制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国有抑或集体企业转变为包含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种企业并存, 经营和管理的模式也日渐多元化, 很多新兴企业应运而生。在此部分新兴企业中, 有相当一些企业未明确下设统计职能机构与统计工作职位, 统计报表往往由企业财务工作者抑或其他代替填报, 一部分统计指标很难正确依据统计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运算填报。

上述问题中可以看出, 由于企业内部统计所存的各种问题, 因此统计给企业领导层提供的决策及参考作用则有所薄弱, 也可以说未发挥多大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 内部统计是沟通、联络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

一个企业往往由多个生产部门及职能科室组成, 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层, 更多、更为复杂。若使各个基层部门活动一致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中, 则一定要应用于统计信息此一中枢系统, 具体如下:

1. 将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目标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细化同时传输到每一下属部门或机构;

2.再将企业下属部门目标落实状况与经营管理工作达到状况及时反馈至企业管理层, 达到企业全方位的联系和沟通, 使企业内部统计信息在此种沟通、联系中, 起到枢纽作用。

(二) 内部统计出的资料是企业决策的关键性依据

企业统计机构掌握着大批全面系统的资料, 不管是企业生产销售方面、企业资金财务方面, 或是企业的环保节能和科技发展进步的资料, 此部分资料的全面, 同时相互关联, 构成了科学的企业内部统计指标系统, 借助此一指标系统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全部运营状况与结果。而这些内部统计资料, 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的关键;

(三) 内部统计出的信息是提升企业运营的质量保证

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及目标即为了行动与落实, 企业生产管理也就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与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 内部统计渗透始终, 其借助数量和质量方面、速度和效率方面、发展和能耗方面等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 及时正确反馈企业运营质量与结果, 监督并督促企业每个生产环节不断实施整改, 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目标顺利完成。

三、当前企业强化内部统计工作的对策

企业内部统计不仅是对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性手段, 而且也是企业确立正确的经营政策与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 企业应当摆正位置, 强化服务意识, 全面运用好内部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应注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完善构建适宜企业的统计体系, 有效发挥统计管理职能

企业除了要做到观念上的更新和对服务对象的不断调整之外, 还应构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统计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设置企业综合统计岗位, 其职能主要是架构并确立企业的统计指标系统与统计信息的上报规定, 确立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职责, 收集、审查、整理、提供各类统计信息。在这基础上进行综合统计。一方面要做好各项统计报表的对外呈报任务, 另一方面要负担向企业管理者和各相关机构提供必需的统计信息;

2.确立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职责。在如今企业中, 对企业发展极为关键的统计信息不只是局限在统计部门内部, 为保正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与完整, 要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确立相应的统计职责, 并规定其依据统一明确的口径和范围以及时间呈报相应的统计信息;

3.规范企业的内部统计, 让统计资料达到给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机构所用二者的有机融合, 科学构建与健全的企业的统计指标系统应适宜全面、规范、及时与客观原则。当前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最关键的工程成本分析即统计与分析的完整环节。而工程成本分析属于一种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保证对其精准分析, 需要结合构成成本的因素, 譬如人工、材料、机械利用、临时设施、施工管理等费用, 构建便于实施分析的统计指标, 项目对于统计指标实施收集、汇总、统计、分析, 进而给项目的成本控制创造依据, 并且也能为企业的经营投标创造参考。

(二) 提高企业统计自动化水平, 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统计作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不仅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决策的前提基础, 其作用是其他专业管理没有办法取代的。企业内部统计方法滞后的现状业已无法适宜社会发展的需求, 各企业要快速创造条件, 增大投资, 加速企业内部统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配置电子计算机同时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统计信息, 提升数据的准确及时效。及时、准确是企业内部统计的生命。统计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与时俱进。企业内部统计的时效性不仅要做到及时呈报数据, 还应重视统计数据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性。有条件的企业可购置疑惑开发内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统计管理数据库, 以减短统计信息之生产周期、增多统计频度。借助统计管理信息体系, 不仅可让企业统计机构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部门要求的数据汇总与上报任务, 抽出更充分的时间实施更关键的企业内部统计分析工作, 而且也能让企业统计工作者有效借助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实施分析, 给企业决策创造参考。统计工作即统计收集、汇总和分析三方面的连接, 是同大批的数据等信息相联系的经过, 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若优质高效的达到统计资料的输送、汇总、分析, 则一定要考虑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应用, 借助网络现代化进行企业内部统计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1. 利用磁载与光载模式保存信息可让企业构建容量更大的数据库。

2. 网络信息交流增大了信息来源, 达到了信息资料的共享。

3.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充分发掘纵深层次的数据, 为企业全面系统地提供优质服务。

企业应有效借助此部分优势, 构建完善的统计信息网络, 达到内部统计信息能够准时更新, 加速企业统计信息网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联系, 推行企业联网直报模式, 让统计信息不仅能及时地给上级统计机构提供必需的统计资料, 适应国家与行业的统计需求, 还能立足企业自身, 构建适宜企业特色与市场需求的数据库和统计报表, 及时准确地体现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及经济效益状况。

(三) 培养高素质企业统计队伍, 有效发挥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企业内部统计属于一种专业、系统、连续性都较强的工作, 若是不具备一个专门部门和专业工作者, 不易将统计任务做好。由企业本身发展的视角来看, 若想借助统计数据来引领企业的运营决策, 不具备一支稳定和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行不通的。即便是企业因为规模与资金问题, 暂时无法单独下设统计部门, 也要配置精干且具备一定组织能力与业务水平的统计工作者从事企业的内部统计, 即便附设于相关的管理机构, 也一定要确立授予单独履职的权力。企业统计队伍的构建与稳定, 不仅应搞好人才引进工作, 结合企业本身实际发展之需要, 明确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别和层级以及数量;而且应重视对现有统计人才的培育, 构建起完善的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机制, 对其予以必要的财、物支持, 最大程度地发挥统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四、结语

总之, 现代企业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到企业内部统计的重要性, 强化统计能力, 整合服务对象, 构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系统, 科学利用统计信息网络与现代化办公条件。统计工作者应不断提升本身素养, 主动适宜现代统计工作的需要。只要坚持不断改革, 合理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统计工作, 必定会为企业克服各种经营管理方面的难题想出解决的办法, 进而更好地为企业内部统计改革带来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企业内部统计是企业达到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阐述当前企业内部统计工作所存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内部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探讨提出当前企业强化内部统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统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何俊清.企业统计工作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3) .

[2]侯树海.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以及统计中的相关问题浅析[J].中国市场, 2011 (05) .

[3]李青兰.浅析企业统计工作的价值[J].经济视角, 2011 (10) .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财政部分及相关会计工作仍需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据此,国家及相关企业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规范制度,这为企业重视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的改善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从整体上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依然不太理想,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现阶段,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依然还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加深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力度,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就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存在各种问题,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设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就导致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2、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系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往往将尽力投入到经营与效益方面,而忽视了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正确落实,导致其处于失控的状态,例如企业管理者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先进进行管理,导致现金坐支普遍,资金管理无法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都采用的是事后控制的管理方式,而事前与事中控制也就相对比较薄弱,最终出现控制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重点对现金进行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控制,这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负责人出现挪用公款等各种违法犯罪事件,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无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3、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财政部门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往往出现各种漏洞,甚至对上级领导的一些违规行为而没有制止,例如挪用公款、贪污、盗窃资金等,甚至视而不见,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水平严重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其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4、内部审计监督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它能够有效的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空座的质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分离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并不能够合理的监督;2)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职能充分认识,这就不能够使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3)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在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1、缺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

(1)企业缺乏健全又系统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在企业运行与发展过程中,货币资金的流动性非常大,但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没有落实到工作当中,导致领导者擅自挪用企业货币资金,现金坐支严重,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会计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其岗位的责任及重要性

在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领导者为了节省开支,让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人员,责任制根本不能够落到工作实处,甚至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必须要事事亲力亲为,对涉及到的资金问题一一记入,导致整个企业在发展与运行过程中过于混乱,最终存在各种问题,被市场优胜劣汰。

(3)缺乏内部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

在许多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由于没有加大其监督力度,或者采用的监督手段不够先进,导致其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事后监督不严。有些企業的事后监督重点不突出,在工作中忽略了对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资金流向、业务的合法性等进行有效的审核监督。二是会计检查力度不够。在检查执行上存在责任不明确、检查不深入的现象。

2、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三、治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严格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授权批准制度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业务处理权限和承担的相应责任,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业务进行处理。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2)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要求单位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个人不能同时兼任可能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相互勾结,差错和舞弊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有效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2、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积极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1)建立单位多层次会计控制体制,使内控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立单位财务负责人、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等层次会计控制体制,能够使各项控制措施有制度上、程序化的保证。层次化的会计控制体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来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按会计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而使会计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

(2)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度

首先,建立会计凭证审核内部控制,会计凭证未经他人审核,不能进行记账账等下一步工作。其次,审核人员可以是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总监、会计主管人员或其他会计人员。再次,建立审核控制操作员密码和权限,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密码的保管应由各岗位操作人员一人掌握,定期更换,以加强保密性。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规范财务会计行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预防错误和舞弊、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曾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31)

[2]刘慧敏.论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浅谈货币资金控制的重要性 篇4

今年4月份,集团纪委书记陈望贤按市纪委《关于开展全市各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资金安全核查的通知》,根据集团各公司实际情况,组织安排集团及子公司就资金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下面我就这次专项审计浅谈下自己的收获。

一、货币资金严格管理的必要性

货币资金是我们每个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每个企业应特别重视货币资金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从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入手,强化货币资金的严格管理,寻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才能防范资金风险;

货币资金作为标准的支付手段,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立刻用于购买物资、支付有关费用、偿还债务,所以极易被盗窃、挪用或发生其他舞弊行为。货币资金的流动是否合理和恰当,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成败影响极大。

因此,从会计控制角度看,保证单位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常言道,节流等于开源。因此,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等于为单位带来了等量

资金流入。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每天若干笔资金的支付,要保证支出合法、合理性。

2.把好现金盘点关。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除规定现金存放数额外,还应该不定时随时抽查库存现金的情况,完善现金盘点和监盘制度。

3.把握好银行、客户对账关。一般人认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对账应由出纳完成,事实上,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对账应由会计承担,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出纳的舞弊行为。

相比之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对账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客户一般来说都是长期的,企业给他们是滚动发货,在月底时总会有一些在途发票和发货使客户无法及时入账,这样就产生账面的差异而且数额也很大。如果双方财务人员都想当然地把差异归结为未入账的单据,这样势必会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造成可乘之机。集团下属某子公司就有一个业务员以借付款名义挪用银行承兑汇票55万元,该公司发现后挂失并追回20万元,但已造成35万元的损失。因此,加强与异地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及时核对,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足额,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4.管好票据和印章。企业首先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同时,还要增加和强化第三方对票据的抽查监管力度。其次,企业必须

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5.把好督促检查关。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些惰性,任何制度也或多或少有些漏洞。因此,加强对与货币资金有关的人员执行制度的情况检查很有必要。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6.把好财会人员的任用关。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等硬件,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的素质。同时,要建立定期换岗、轮岗制度,防止一个人在财会部门长时期做同一个工作。

二、货币资金内控管理的有效途径

1.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项目招标、工程采购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依法制定严格的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2.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3.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货币资金

执行审批权限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

4.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资料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

5.利用网上银行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目前,我单位已经同工行、中行、建行、等银行合作开通了网银系统,及时有效地解决了集团资金汇集以及集中管理的问题,降低了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成本,提高了货币资金的运营效率。

6.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堵住漏洞,预防资金流失的案件发生。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只有加强货币资金的内控管理,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才能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审计监察部:方卓君

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措施 篇5

摘要: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等五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控体系基本建成。本文就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必要性 措施

1.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形成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控体系基本形成。

2.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从目前状况看,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的资金、人员、市场等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企业资金、人员失控现象,这样的失控往往导致企业的崩溃。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2.2宽松的体制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能,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10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2.3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之需

资本市场对国家来讲非常重要,尤其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撑,那么这个国家没有市场经济。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等等。

2.4国际通行惯例之需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在企业中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把评价报告进行审批。以此来取信于民,取信于国家。中国要走出去,必须遵循国家惯例,实行内部控制。

3.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

企业在确定控制目标、采取控制方法和措施时,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如企业经营目标、企业规模、经营特点、管理水平和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加以制定。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实际情况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变具体制度,确保具有很好的可控效果。

3.2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内控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特有的价值观念、环境氛围和形象化的文化仪式为手段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注重自我约束、在宽松环境中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种人性管理方式。

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减少、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使全面风险管理渗入企业文化,深入内部控制管理中。

3.3加强内部控制宣贯力度

多种方式宣贯国家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让员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认识内控的含义、作用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程序等了解,为内部控制实施与自我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按流程和制度办事。要求领导带头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控工作理解和支持,以身作则,遵守内部控制的规定,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3.4加强内部控制队伍建设

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选用和素质培养。一方面选用有较高管理能力、熟悉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加强内控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警钟长鸣。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道德素质外,还要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相互制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全面的检查,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监督部门,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企业自我完善内控体系。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查找、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并有针对性地督促落实整改,可以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偏离目标的各种风险,并举一反三,从设计和执行等全方位健全优化管控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

3.6建立完善评价奖惩制度

奖惩分明的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依、奖惩分明、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部控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所以企业要有自己评价业绩的方面,对于评价好、贡献大的单位和员工要进行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一视同仁敢于处罚。

4.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篇6

摘要: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 民营企业

前 言

从1988年开始,哈佛商学院就把“当代影响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因素”作为重点研究课题。1992年,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观点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1]。

一、当前民营企业现状 也许这些年大家对那些倒下去的民企还记忆尤新,比如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飞龙落地等。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名誉馆员陈健说,有关人士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就目前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有人认为,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构建,没有建立职业化的管理队伍;但陈健认为,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而作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的东西,注重人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企业文化就显得分外重要。

二、企业管理核心的演进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企业管理的核心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50-60年代,伴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学科的相应产生,以组织管理为特征的管理科学理论应运而生,那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财、物的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的应用成效显著,国内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新的技术发明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行为科学无法克服管理理论的弱点,管理科学过分追求理性,对作为企业主体的人没有给予。

20世纪70年代是企业管理核心演进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战略管理”作为管理核心。“战略管理”要求企业以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就经营目标、内部资源及其同环境的积极适应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进一步演进到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这次转变的背景是日本企业的异军突起。有学者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美国企业更多地重视企业技术、制度、规章、组织机构、财物分析等“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人的价值观等软的因素则相对更为突出。1980年到1981年间,美国管理界连续出版了几部专门研究企业文化的论著:《Z理论 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 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寻求优势 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四部著作以其崭新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令人信服。提出企业文化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当时全美最畅销的书目,标志了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开启了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阶段[3]。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一批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逐渐达成共识: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公司的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三、企业文化的再定位

在感性层次上,我们对企业文化并不陌生。有些民营企业主一提到“企业文化”,就振振有词的说,他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是如何如何的投入的,是如何如何的有“文化”的,比如有多少篮球场,有多少文艺汇演,有多少文体人才,有多少文娱项目的投入经费等。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悄悄将脑袋伸出国门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已经在优秀的企业中扎下了根。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在这个新世纪里,对企业文化重新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前几年,我们更多地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这的确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红河卷烟厂,10多个企业机构掩映在3万平方米、150多种花和树的园林之中,全厂找不到一个“严禁”、“禁止”的告示牌。还有很多企业修正了“仪表”,包括企业标识、员工自律条例、企业之歌等方式,如海信集团和长虹集团[4]。

然而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更应该蕴涵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因此,除了企业形象外,它还代表了企业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文化建设。较为超前的企业,能够将企业文化扩展到“以人为本”的育人层次,如海尔,不仅对人进行物质上的关怀,更立足培养员工“自我实现”的文化理念,从高层次上实现“以人为本”;也有个别企业能够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磨合,如海信集团,对于公司管理有两条重要纽带:其一是资本,其二便是文化。在肯定它们同时,也要看到即使是这些企业,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应外部环境的价值体系,在企业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等很多方面,企业文化的作用还不够,而这些方面恰恰构成了企业文化建构中的核心问题。

企业文化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即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层面;二是制度和行为层面。对内它能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同时它也是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五大特征:

(一)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二)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Cisco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地位。

(三)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四)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五)融合文化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五、企业家在构建企业文化中的突出地位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往往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与企业生死攸关;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形象的雕刻者和塑造者,“是任何企业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知道,文化是多元化的,因此评判企业文化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尤其不可能简单用“好”与“坏”衡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个人信仰往往与企业文化的定位有着密切关系。“儒商”陈荣珍就是一个典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他将儒雅的人格引入了“荣事达”集团之中,使“荣事达”形成特有的“和商文化”。“荣事达”在他的带领下坚持“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1997年推出《企业竞争自律宣言》,1998年推出了《市场竞争道德谱》,1999年又首倡设立“中国企业公平音竞争日”这些行动的核心就是不仅要处理好“荣事达”与上游企业和经销商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行业企业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

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柳传志就十分重视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联想文化包括:讲贡献、讲效益的价值观;跻身于国际市场的共同理想;同舟共济、协同作战的整体意识;求实进取、拼搏创业的公司精神;高技术企业的社会形象。尽管联想文化在企业战略中体现的力度还不够,但其全面性已经值得我国很多企业学习。类似像荣昌集团总裁倡导的荣昌“五自”企业文(自主、自律、自觉、自勉、自信),海尔张瑞敏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君子之争、和气为本”“ 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这些企业文化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以及代表着经济产业的网络公司,不仅在管理上直接吸取了国外优秀企业管理理念,而且在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中标新立异,积累了发展的动力。如:搜狐——“足及生活每一天”、网易——“网聚人的力量”。

然而从整体上说,我国企业家中认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还太少,有能力建设好企业文化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在比较成功的企业当中,在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磨合等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也就肩负着企业文化在落后的土地上重新构建的重任。

六、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就短期影响来说,它所造成的对员工士气的鼓舞作用会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常常看起来并不是很直接,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用,是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或服务理念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企业文化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会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率,二者是一个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

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

(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是企业品牌的内涵。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者选择某个企业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该企业的文化,表示他对某种文化的认同。比如选择麦当劳就是选择一种美国式的开放、自由、快捷、轻松;购买索尼产品的人,认同的是一种日本式的精巧、创新;而喜欢奔驰的人所倾慕的则是德国式的严谨、精细、气派和古典。因此,企业文化相当于企业的标签。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了客户,也就赢得了竞争。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通过研究发现,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三大方面:一是顾客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二是员工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三是品牌影响度的高低和大小。而决定企业这三方面状况的正是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了客户,也就赢得了竞争。

七、民营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一)

要杜绝企业文化中的狭隘观念。企业文化固然成型于某一企业,但也要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前几年的保健品市场涌现了一些大型企业,但其中很少有能够站在民族和社会的高度来建构企业文化,很少有能够将企业文化与“全民健康”、“社会保健意识”等问题相连。这些企业中可能有一些已经形成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效率得到提高,但它们的企业文化是狭隘的,仅仅实现了企业文化有关增强企业效率的内部职能,却远未实现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这样的企业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而长久的美好形象。

(二)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管理制度发生碰撞。

我国许多企业家都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不相关的错觉,有些企业家抱着“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的心态去建设企业文化,完全脱离企业制度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和企业制度运行的低效率,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事实上,企业制度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制度本身是一个空壳,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客观和实际的意义。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心理、态度、行为方式正是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没有文化的制度是僵化的,没有制度的文化也是不合实际的。(三)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研究市场、研究顾客,迎合顾客的心理,实现产品的本地化

取之于本地,用之于本地,才能得到当地顾客的认同,更深一层地融入本地,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这一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共识。员工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者,企业产品要做到真正本地化,人才的本地化应首当其冲。公司文化的当地化包括建立清晰的公司目标和招聘规范,建立培训和整合体系,提供公司内部支持。

(四)塑造企业文化要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位”准确,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

我国的企业一直有着学习楷模的好传统。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学习国外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学习应该注意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企业的精华,只是学习到表现的华丽用语。

不仅仅是模仿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国内企业也是互相模仿。所以也就出现了我国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拥有一样的词汇:“团结、求实、创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塑造企业文化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行业特征、企业家特质、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追求独特模式、长期形成等。最忌流于形式、趋于雷同。要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五)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营造人才兼容环境

营造人才兼容环境,可以规避风险,激活竞争,创造效益。反之,人才兼容环境的缺失,会造成人为的厚此薄彼,影响企业协调,从而危及全局。就拿联想集团来说吧,联想让产品开发者上主席台介绍产品,担任形象代表。给每个员工都压上略重于现有能力的担子,并经常性地变换工种,让最好的工人来搞技术,让最差的技术人员去当车间工人,打破界限,能上能下,使每一个员工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实现人尽其才。

(六)提高绩效与培养人才

重视人力资源,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公司的报酬决策有三个要点:

1、重视职工需要安全感和职业保障的心理需求;

2、报酬必须有很强的刺激性和鼓励性;

3、对特别值得嘉奖的职工一定要锦上添花。公司要建立一个自下而上了解职工工作情况,并结合职工工作性质、职位、工作经验等合理作出正确评价的系统。这个系统用以衡量职工的工作绩效,然后据此给予适当报酬。公司不但注重物质鼓励、还要注重精神鼓励手段。(七)企业文化要注意在延续中整合和发展。

延续指的是企业文化在企业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企业形象不稳定对企业造成的伤害;整合指的是企业文化要随变化着的社会环境、文化气息、企业制度而变化;发展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要不断充实,追赶甚至领跑于社会文化。在这一个过程的三个特征中。要坚决杜绝企业文化的内部冲突。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形成好的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的企业同样要跟上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在竞争中取胜。参考文献:

(1)罗艾华、李刚 人民网()观点专题

(2)吴越华《经济学家》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篇7

投标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标报价错误。如报价中大小写不一致, 套错定额或多套漏套相关定额导致报价不合理。二是忽略市场价格变化。在报价时以现有阶段市场价格报价, 忽略价格波动因素。而市场价格风险在一定比例内往往是由施工单位承担。对于造价人员精确套用定额, 准确计算市场价格, 是控制成本的先决条件。现行的评标办法里最常用的评标办法为打分法, 要求合理低价。最接近标的的价格得分最高, 只有足够精确的计算, 才能使施工单位的得分在不影响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高。是否中标是施工单位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承揽到项目, 才能获得盈利。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规定, 清单的完整性、准确性由招标人负责。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 招标人提供的清单以及相关资料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工程量不准确, 地下情况不明朗等。类似应有招标人承担的责任应该适当地利用, 尤其是在招标答疑上未提出的问题。造价人员需要注意到这些存在问题的地方, 适当使用不平衡报价法, 在不抬高总价以免影响中标 (商务得分) 的前提下, 实施项目时能够尽早、更多地结算工程款, 并能够赢得更多利润。

2施工阶段事前控制

成本事前控制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预测和审核, 确定目标成本, 它是成本的前馈控制。施工单位对于成本的控制需要在开工前就有准备, 造价员要编制施工图预算, 对成本进行预测, 为后期施工过程提供依据, 是施工单位对成本控制的最关键时间点。

施工阶段事前成本控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费用控制方面, 需要造价员根据施工定额和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 以此为基础来控制后期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支出。第二, 进度控制方面, 合理的工期计划、详细的施工流程、准确的间歇时间是后期是否能顺利按照计划工期, 按时完成的关键。保证工期是成本控制的一大关键。编制合理流水施工, 为后期工作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提供有效依据, 也为现场协调起到关键作用。第三, 合理的施工总平面布置, 造价员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的分布, 结合进度控制, 编制合理的材料堆放位置, 为后期的使用减少二次搬运, 从而降低材料费。另外, 施工总平面布置有利于优化设备租赁计划, 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 尽量避免窝工, 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定期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避免因使用不当或机械老化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做好机上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工作, 提高施工机械台班产量。

3施工阶段事中控制

成本事中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 随时进行实际发生的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 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正, 从而实现成本的预期目标, 它是属于成本的过程控制, 体现了成本的中间控制原则。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事中控制是在成本范围最大, 额度最高, 持续最久的成本投入环节, 涉及人员、材料和机械最多。造价员在协调人材机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人工控制, 根据前期的施工组织设计里面的工期以及其他要求, 工日数不能超过定额人工消耗量、最小工作面宽度要求不能低于最佳工作面宽度、考虑交叉作业人员总数对共用大型机械不能超过相关机械承载能力限制。第二, 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价格控制和材料消耗量控制, 同类材料不同品牌, 同品牌不同供应商, 不同的采购距离, 材料存储造成仓储保管费, 采购次数的增加造成的运输装卸以及出差费等, 都对材料的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造价员需要根据前期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材料的采购次数和每次采购量, 在采购费和保管费中取得最优值。施工项目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对材料物资合理使用, 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进行有效控制。具体的要符合材料消耗定额要求, 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 以消耗定额为基础, 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 如果出现领用材料超限额的情况, 必须先调查超限领料的原因, 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方可领用;指标控制, 对于没有消耗定额规定的材料, 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办法。根据以往同类相似项目的实际耗用情况, 结合具体施工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制定领用材料指标, 据此控制材料的发放。超过指标规定的材料, 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方可领用。造价员根据上述的方法编制材料发放单, 为仓储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发放依据。第三, 完善的资料管理, 造价员还要对工程会议、设计变更及签证、工程验收质量、工程进度非常熟悉, 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并进行必要的拍照、摄像、留取证据资料, 确保工程量计量准确。为后期进度款结算和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4施工阶段事后控制

成本事后控制属于成本的后馈控制, 是指在施工项目每一分部分项或每一流水段之后进行的成本控制, 对实际消耗的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考核。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 通过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来找出超支的位置、原因和改进方法, 使责任明确。造价员可以使用挣值法来比较当前的费用支出和进度控制, 确保进度不延后, 费用不超支。如果发现费用超支或进度落后, 需要找出原因, 分析是因为人工、材料还是机械导致的超支或落后, 及时改正。第二, 合理的索赔。目前我国索赔处理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合同文本不完善或合同无效、管理授权不明确、索赔证据无效等。在索赔事件发生时, 造价员需要尽快尽可能详细地提供索赔证据, 及时解决索赔事件。第三, 完善资料库, 建设工程已完成部分就成了不可逆的事情, 但是前一个施工段的相关资料为后面的施工段提供有效的依据;前一个工程的资料可以为后一个工程提供依据。造价员需要把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料分类汇总, 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5结束语

目前建筑市场上利润趋向透明化, 成本控制是每一个参与人员的责任和任务, 造价员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之一,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在从投标阶段到施工过程再到竣工结算, 每一步都涉及成本。一个精通的造价员能从节流上给施工单位带来客观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巨江.浅谈施工企业造价人员的管理[J].北京:化工管理, 2004.6.

浅谈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意义;问题;途径

1 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意义

1.1 更好地确保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

之所以要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其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确保企业货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消除企业货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隐患。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在货币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确保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更加的透明化,进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货币资金出现安全问题。针对这个情况,企业可以更好地完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人员职责来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1.2 确保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实际的工作,挪用公款的事情在企业经常发生,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些事情出现,影响企业的资金问题,妨碍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得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更加地科学合理,资金的使用程序、审批程序等都变得更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不仅会使得企业的资金使用更加的清晰明了,而且还能更好地确保企业货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货币资金支出。

1.3 更好地促进企业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企业所作的任何决定都是为了更好地确保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加强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可以让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更加地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加强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可以使得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大大地上升,也就是说企业能够用最少的钱去办事,这样是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的。故此,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

2 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明确的货币资金管理重点

企业的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现金支出以及银行存款,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时候都会出现控制重点不明确的现象。部分企业会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现金的支出与收入,而部分企业则是将货币资金的控制重点放在银行存款。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够科学合理,而且部分企业在进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明细分工,使得在进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时候出现诸多问题,无法有效地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控制,无法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2.2 存在挪用公款的现象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和做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管理中,部分管理者会滥用自己的职权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例如挪用公款,使得企业的货币资金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在金钱的诱惑之下,部分管理者会借助自己手中的职权,不按照相关的程序以及规范来办事,不仅使得企业无法对货币资金进行内部控制,还使得企业的利益遭受损失。

2.3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

企业是开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的问题,部分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中会出现对原始票据的审核要求不高、在支付数额较大的费用时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手续。而且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费用支出不够明细,相应的责任人没有签名等的情况,这样的问题都不利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进行报销的时候,也会出现报销单填写不完整、报销程序不规范等。

3 解决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问题的途径

3.1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观念,确保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实行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以及管理观念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较低以及管理观念也较为传统,这样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针对于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开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开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将能大大地提高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故此,企业要定期对企业管理者开展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相应的教授专家来进行讲课。

3.2 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以及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

之所以企业会出现挪用公款、假公济私等的管理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和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确保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行,企业就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以及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提高管理者以及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就要让他们爱上企业,针对于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对企业管理者以及财会人员的福利待遇来提高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幸福感,进而让他们更好地爱上企业,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他们做出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其次,企业要发挥好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进而通过企业凝聚力来提高管理者和员工们的职业道德操守,确保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以及确保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程序

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与否都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工作带来影响。针对上文所说的会计核算问题,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程序。例如,针对于费用报销问题,在核查报销原始票据的时候,会计人员应该要严格地核查票据上的时间是否正确。其次,工作人员应该要完整地填完报销单,如果报销单填写不正确或者是不完整,会计人员应该拒绝受理报销。最后,报销单上还应该报销人员以及相关领导的签字,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篇9

摘要:文章结合华涛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实际情况,首先对单位的培训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论述了企业培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今企业阻挠培训的六大误区,并提出了要想提升培训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的理念、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对人才的开发和培训,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华涛公司在培训方面历年都投入不少培训经费,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多样,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跟踪反馈。但是在实施培训的过程当中,培训状况并不乐观,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有人想去去不了,而不想去的人反而被安排去参加培训,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管理人员在安排培训课程时没有对各种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接到培训通知的人员觉得培训课程内容与自己没有太大的相关性。由于需求分析不到位,将员工的需求定错位,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

2.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公司在安排培训课程时经常利用休息日来进行,不想因为培训占用工作的时间,从而达到培训、工作两不误的目的。做为员工而言,休息日是公司给我的法定假日,企业就不能无偿的来占用这段时间。

(二)对培训的错误认识

1.资历深的员工不屑于参加培训。部分员工认为培训只是针对新人或是基层人员,资历深的员工或是高层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再去接受培训让人耻笑。

2.培训就是观光、旅游。部分员工认为有了被外派培训的机会,刚好可以借机到处去参观和旅游,而没有认识到培训的意义以及经过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

3.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安排培训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员工参加培训课程也是应付了事,致使企业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常常处在动态的矛盾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一)人才是资本。很多人不理解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能使其增值,实际上,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对人员进行培训是生产力、市场竞争和经济成就的决定性因素。人的质量的现代化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其培训理念已经由“培训是一种费用”向“培训是最大的投资”转变。

(二)企业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三)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

1.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通过岗位培训来提升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适应岗位需求。

2.员工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四)企业员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例如: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去外地参观先进企业,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予以报销费用等。据有关调查,进修培训是许多员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因为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五)企业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

1.学习能力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培训则是企业强化员工具备此能力的一种手段。

2.学习型组织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为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开拓创新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必须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发挥员工的潜力、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实现自我管理”。

3.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三、阻挠培训的六大误区

在我们的一些企业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经营者一方面高喊培训员工如何重要,另一方面培训又被置于次要位置。之所以培训被摆到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培训工作在企业中困难重重,这与管理者对培训存在种种误解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将管理者经常会走入的误区总结如下:

(一)培训是浪费金钱,不能产生利润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赢利。企业管理者会很自然地用是否能带来利润去衡量一项工作的价值,而培训需要花钱却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可通过定量评估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来衡量培训的价值。

例: 某企业举行了一次推销技能培训班,受训的推销员20人,为期3天,培训费用是10万元,培训前每位推销员一年的销售净利润是10万元,受训后每位销售员一年的销售净利润是11万元,培训效果为3年。由此推算出培训效益则为(11-10)×20×3-10=50(万元)。

(二)培训要马上见效

经常听到有些管理者说:“我不反对员工培训,但我要马上看到效果。否则培训就没有必要进行。”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种心态,他们希望培训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我们有必要向他们澄清一个观点:培训确实有效,但不会马上见效。为什么呢?

1.将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推动生产力的行为需要时间。

2.员工不一定马上就能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工作的机会。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培训到底有没有效果,不能目光短浅,应该放长远一点。

(三)培训是“为人作嫁衣”

受训人员离职是培训给企业带来的一个十分普遍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也是培训发展的一大障碍。很多企业为了不给他人作嫁衣,采取了比较极端的做法,通过削减培训去达到控制员工跳槽的目的。

其实,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这一问题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有几家大企业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麦当劳是如何留住人才的:北京麦当劳有限公司认为,要使人才培训后不是流动,而是更加稳定,关键是要把培训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要计划一下他未来的一两年可能达到什么位置,让他清楚上面的职位需要多少人,现有多少人,有多少职位有待升迁和补充。让员工感觉到他的前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所有的离职率、升迁率等因素都是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而且要实打实地兑现的。

博士伦的防范措施:博士伦公司要求员工在接受培训前要签定《培训服务协议书》,规定员工接受某类培训后在本企业的最短服务年限,如果未满服务期限要求流动,应补偿企业的培训损失。这对保护企业的培训投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博士伦公司还采取预先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的对策,将流动频率较大的关键岗位进行职位分解,把上一级的职位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四,一旦该职位出现空缺,下级人员能及时进行补充,这样对下级人员来说有了晋升的机会,企业的业务又不至于因一两个人的流动而中断。

总结麦当劳和博士伦的成功经验,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将企业培训计划同个人发展计划融为一体,留住员工。

2.未雨绸缪,做好人才流失的防范措施。

(四)培训耗时、费钱、费力,不如让人力资源部把精力多放在“挖人”上。

企业的软环境就像一池水,人才就像鱼,其他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挖”过来后,在价值观、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认同上存在很大的鸿沟,游过来的大鱼可能会因为不适宜企业软环境这池水,而很快又游走了。

越来越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看到了自己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去,把企业的软环境搞好,在自己企业的“池塘”里培养自己的“大鱼”。

(五)培训是培训部门的事

这也是目前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培训当中走进的一个误区。在一个组织里,培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尤其需要高层和各级管理者的支持。企业要形成合力,养成培训和学习的气氛,这样培训才能有效开展。

(六)培训就是讲课

目前有很多企业把培训和讲课划等号,而光靠讲课来培训员工,员工理论知识会略有长进,但岗位技能却得不到提高。我们要让企业管理者知道,社会发展到今天,培训方式不断改进,讲课式的培训方式早就退居末位,被更先进有效的培训方式取代了。实战演练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方法。

四、如何提升培训效果

职工培训如何走出俗套,创造积极明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的理念、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一)职工培训的观念要创新。我们必须转变员工培训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而要树立起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

(二)员工培训的方式要创新。培训不等同于讲课,枯燥的培训方式很难吸引员工,致使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因此,在员工培训方式上,一定要改变你听我说的传统方式,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拟与游戏等多种培训方式在课堂上产生互动,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全员参与,提高培训效率。

(三)员工培训计划要有创新。

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要根据企业现状及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

2.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主题,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在培训的内容上体现不同的深度。

(四)培训师的选择要创新。专门的培训师的选择固然非常重要,但企业内部领导以及内部职工成为培训师在相互的认同上更为亲近。企业内部培训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对各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2.与学员相互熟识,能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

3.培训相对易于控制。

4.内部开发教师资源成本较低。

(五)员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要创新。

员工往往认为培训的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员工进一步学习来提高自身技能的积极性便消失了。我们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核来激励员工,证书不一定要权威机构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但每个企业在设计证书时要尽量使这个证书变得权威些,变得有吸引力些。因为改善职工的硬技能固然重要,同时改善他们的软技能,如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也尤为重要。

总之,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有效的人才培训和开发,极大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孔祥星.培训人力资源变革的起点.现代企业教育,2002(6).48

(2)姜玉波.浅谈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经济师,2005(5).154

(3)夏新红.浅谈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8.9.26

(4)众行管理资讯研发中心.培训为什么.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1).25

上一篇:年度营销会议简报下一篇:教师职业生涯采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