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的作用

2022-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政策的作用

体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作用

【摘 要】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我国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指导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人文教育成为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文教育的地位、施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寻求学校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并提出在人文教育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文教育;作用

1 前言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时代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近年来,学校逐步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人文教育成为了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人文教育的地位、施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并提出在人文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 人文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教育在人类的教育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达到增强或改进人类身体机能的目的。人文精神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人文教育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通过为人类文化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更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教育中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体育人文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3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发展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地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强调人文教育,实现高效体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真正融合,增加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有利于打破陳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精神充沛、品德高尚的人才。

4 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途径

4.1 转变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从跟上转变教学思想,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把学校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发挥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将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2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首先,作为对学生直接实施人文教育的传播者,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等级观念: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只有师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互尊、互重、互爱,平等交流,这样人文教育的理念才能被学生接受。其次,体育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教育不是知识传授,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人文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在这里,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热爱学生,真诚、亲切的关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促使整个体育教学和谐、有活力。

4.3 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增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学校可以从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出发,从优雅的校园环境到教学楼、体育健身中心等建筑物,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强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5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人格健全、精神充沛、品德高尚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把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真正的体育精神,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君.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考试周刊,2010(40):144—145

[2]孙国庆.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2(5):191

作者简介:

刘瑜博,男,(1986.02.12—)学历:本科,职称职务:初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柴文京,男,(1981.10—)学历:本科,职称职务:初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瑜博 柴文京

第2篇:浅析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政策与法规在我国的实施背景,探讨了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包括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等。

【关键词】教育政策 法规 义务教育

教育法规指的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法令,包括有规则、条例以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时是关于人们教育行为存在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总称。教育法规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订,凭借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而实施的,能够有效保障以及規范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义务。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背景

现当代社会属于法制社会,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也提倡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促进与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以及保障作用。

我国教育史依据文献记载就能追溯至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距今以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汉朝后,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清末开始对西方近代教育予以引入。而至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有仿效过美国、日本以及德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开始仿效苏联。教学内容上对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以及自然科学技术予以引入,并将其设置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形成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大众的、科学的以及民族的新教育模式。这也属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有效结合后的产物。建国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国力正在逐渐变强,也开始重视起教育的作用,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愈发重视教育。因此在该背景下,众多关于教育的政策以及法规开始出台,然而对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1.实现教育平等原则

依法治教是实行依法治国方针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按照法律来进行管理和规范,有助于让教育步入法制化与规范化的轨道。依法治教能够有效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打下根基,还能够有效维护青少年权益以及社会稳定,还能够实现青少年家长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依法治教中,最为主要的原则是平等教育原则。教育平等原则的实现,能够逐渐改善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导致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况,保障公民能平等的自我发展。

2.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教育法中对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给予了明确规定:教师与学生有两方面的关系,第一即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即是平等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的,是学生合法权益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这些义务和权利的实行,实则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内容具体规定。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关系若是能处理好,对于教育体制的发展以及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保障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各级政府对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和义务予以履行,严格遵循《教育法》实施;强化教育执法力度,教师与学生作为各类教育的主体,应当擅于和勇于应用《教育法》,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能够有效与各类侵权行为进行斗争。若教育主体存在违法行为,需要从法律上对教育法律责任进行理解,还要注意某些问题:第一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有密切关系;第二法律责任的承担着是具有法规义务以及遵守教育法律的特殊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它既包括了公民个人,又涵括了社会团体,另外还有学校与国家行政机关,有效表达了教育法的特别强制力。

3.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法对于教育而言具有促进作用,比如义务教育若是缺少了《教育法》的保护,那么它就失去了保障,义务教育也无法保证实施,那么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不仅能够有效对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予以保障,还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素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能够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重大的现实作用。

新《义务教育法》对国家把义务教育完全纳入财政保证范围有明确规定,对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学杂费予以明确规定,在全新起点上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把素质教育提升至法律,更加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目标以及方针,有效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以及推动人们全面发展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并将其确立,对各级政府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明确规定,对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有保障作用,为推动教育公平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对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为能够全面实行依法施教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于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等,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溶.终身教育理念下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0(7).

[2]石正义.“三大标准”背景下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J].课程教学研究,2014,18(7).

[3]黄雪利.我国自由竞争办学体制中的人文诉求——基于教育政策与法规双轨视角下的考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9).

作者:敖玉巧

第3篇: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摘 要】少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儿成长的健康性,为了保证少儿健康的成长,需要充分的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少儿全面的发展。少儿舞蹈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通过少儿舞蹈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少儿的艺术认知能力及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少儿的身体,并在舞蹈教育中融入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少儿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作用

健康的教育体系关系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在少儿教育中舞蹈教育又占据着孩子艺术启蒙教育较重的地位。众所周知,少儿舞蹈是孩子在艺术道路表现形势和艺术意识形态的建立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少儿舞蹈和成人舞蹈都有着相同的艺术规律和表现形势,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接受认知程度,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表达其自身思想感情的行为动态艺术。少儿舞蹈的教育能够在其启蒙状态中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举止,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道德艺术品格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多年的老师,根据多年来在本专业岗位上的研究学习和探索发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少儿在智力和思维方式上的认知和提高

从少儿的年龄特征上来看,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好奇心浓厚为少儿的突出特点,且少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的增多,并开始具备自我意识,对各种事物都具备较高的求知欲。少儿舞蹈是形体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能很好的把孩子们爱动,爱闹,爱唱,爱跳的多方面肢体语言结合在一起,通过舞蹈作品的编排和学习启发孩子们对陌生感观世界的接触。在其教育过程中具有引导性的去触碰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帮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脑力智力的开发,在思维方式上多元化多渠道的探索和认知。在一个舞蹈作品的学习中充分的发挥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所面对的学习对象也不同,在不同的感受和认知下培养孩子们的思考方式,肢体表现方式,达到各自所需,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思维的解放。

二、少儿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品质

在现实世界中,社会并非只有美的一面,也并非全部是丑陋的事物,成人具备较强的人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能够依据社会中无形的约束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但少儿的认知能力比较差,道德意识、行为品质尚未形成,判断社会的美与丑时,更多的依赖于自身的主观判断,当判断错误切未能及时纠正时,会影响少儿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启蒙少儿,促使少儿逐渐的认知社会中的美与丑。少儿舞蹈包含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多样化的,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行为肢体的表现方式来带动孩子们对社会现象和生活状态中“美”“丑”“善”“恶”等在启蒙阶段的第一直观判断。比如一个作品要表达的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中心思想,通过舞蹈的形式起到一定的正面教育积极性。在学习中孩子们相互会比较和模仿各种状态,这时专业的老师会通过这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引导和教育养成其良好的道德潜意识和纠正其不好的行为动态。在积极正面的教学和求知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潜意识,培养其活泼可爱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力,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三、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改观孩子身体素质和自身气质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的表现方式之一,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帮助人们在自身协调和自身体质方面的提高,通过舞蹈的学习,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在生活及工作中以良好的行为状态、身体素质来应对。少儿舞蹈又是建立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人群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所面对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受到少儿懒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难见到各种因不良习惯造成的孩子们“驼背”“扣胸”“端肩”,坐姿和站姿等等不良体态,而这些不良体态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儿身体的发展,如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导致这些不良身姿跟随少儿一生,导致少儿成年后心理产生负性变化。利用少儿舞蹈的动态性结合动静教育的方法去改变孩子们一系列的不良习惯,并促使少儿之间的认识正确的身体姿态的重要作用,自觉监督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具有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较佳的自身气质,通过特殊的锻炼方式方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四、少儿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

成年人爱美是基于对审美的认识度,孩子们爱美也是基于对审美的认识度;只是这个“度”的理解不同。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少儿舞蹈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调动孩子们各种姿态,表情,感觉来促进其身体和心灵多方面的表现。通过舞蹈作品自身的“故事性”“趣味性”潜移默化的使孩子们在过程中建立区分了何为“美”“丑”。通过舞蹈的表演性感同身受的体验了世间一切事物,并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适合自身心理认知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教育在多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性和正面引导作用;通过舞蹈艺术的表现,使孩子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

作者:唐晓艳

第4篇: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级教育网络,统一教育思想,坚持教育原则,齐心协力把后进生工作做好。

许多后进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起着重要作用。每一学期,都要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家访,和家长就学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向家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家长明白为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应尽一份怎样的责任。只要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后进生也就有了希望。

在学校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真挚的情感感化后进生。“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是后进生教育的前提,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是激励启发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最基本的、最关键的条件。学生需要教师施以爱心,尤其后进生,他们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理解,教师应理所当然关心、指导和激励他们,投其所“好”,增加共同语言,施以“朋友式”的爱,缩小心理距离,达到心理相融。成为“自己人”取得信任后,再因势利导,提出严格要求,实施“期待教育”,不断启发他们的内驱力,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再经其努力,逐步获得成功。

社会的教育力量也不容忽视,家长、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可以请公安干警到学校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后进生的自觉性,确保后进生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5篇:赏识教育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二班 杨心怡 084104106

2《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说明了“赏识”具有 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有的认为:“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而赏识教育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管理者,都应该切记:不要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

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上述罗森塔尔的分析很有道理。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还有如下主要原因:

一是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三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有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或强度大小。看得起:

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的最终地位,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关于美好的和正确事物的观念,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因而,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和美好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人格尊严、平等、受到重视、赞扬与尊重等都是人们所希求的东西,应是价值的存在形态。那么,赏识教育就是为了保障其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现,特别是让差生,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最多,如有来自教师的、同学的、家长的,甚至有时是自己的(有时他们连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因此,他们更需要受到公平的对待,也希望自己受到重视与赞扬,找回自我价值,这也正是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

平等:

“平等”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社会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互动行为,即引起他人行为的行为。”因而,教学中教师

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体验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多给后进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示其优势,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肯定性的评价

自我激励:

专家认为:“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后进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

“罗森塔尔效应”是很多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心理学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学生就是不能长久地被激励下去。原因可能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罗森塔尔效应”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真诚期待。 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外,教师必须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蹲下身子看一看:不同的学生,其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高高在上,以成人的要求、特优生的标准看待一般的学生,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一无是处的学生。如果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学生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们由一无所知的孩子,渐渐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不但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还能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他们能够发现未知领域里的东西等等。蹲下身子看一看,那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就会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对他们的期待就会非常真诚,学生自然就能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种真诚。

2、换个角度想一想: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其发展的能力、方向都不完全相同,对于同样的问题,或是同样的结果,放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教师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学生还真是那么出色。有的学生是帅才,有的学生则是将才,还有的学生是军师。这样一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自然是欣赏,对学生的期待也就是真诚的了。

3、搭个台子试一试: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样,学生的才能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又会更深一层,对学生就会增添更多的欣赏与喝彩,减少轻视与指责,一言一行中就会充分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让家长和教师与孩子生命和谐,让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

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育孩子、孩子在享受与欢乐中学习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学会宽容、真诚。承认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凌一次地站起来,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力量,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心理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智力、情绪、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活动,也可称精神活动。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体格方面不断增长外,心理发展也很快,性格也逐步形成,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与环境、教育。

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如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燥、执拗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希望的起点,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赏识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

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奥秘: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赏识教育的特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智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赏识教育的本质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方法: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赏识教育的特色: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

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第6篇:均衡作用教育发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解除农村师生后顾之忧。 均衡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把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全纳入县财政统发,实行同城同待遇,并对农村教师实行补贴。中小学校舍安居工程、农村寄宿制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给农村薄弱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食堂、宿舍建设,满足学生的食宿要求。强化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文化生活所需。

二、把优秀资源“网”在一起,让师生直面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使农村学校普遍建起计算机房、多媒体室;所有学校开通ADSL宽带联网。通过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能的培训,全县师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师生,积极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注册,上传、下载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让农村学校享受好师资。严格控制城区教师数量增加。

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建设过程中,在新教师指标分配时,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配足农村学校教师,实现零代课。教育培训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实行教师交流活动,完善教师城乡之间,农村学区之间的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让集中在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存进学校师资力量平衡发展。

四、 实行划片招生,解决农村学校招生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大批农村学生进城求学,加大农村学校招生困难,义务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实行城乡划片招生,学生就近入学,从而解决学生择校难题,农村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有望解决。 均衡教育发展的标准

1、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

2、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

3、 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

4、学生均可就近入学;

5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第7篇:信息化教育在弱智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弱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弱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不易转移、抽象思维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育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由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故事,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弱智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弱智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弱智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我校教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当弱智儿童看到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弱智儿童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弱智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弱智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想象力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智力开发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弱智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弱智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弱智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弱智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弱智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弱智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弱智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方法,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弱智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培智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培智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培智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8篇: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以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就加强礼仪的培养,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重礼仪的合格接班人。幼儿时期是孩子不断学习模仿外界大人言行举止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国要在幼儿教育中加大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度。下面就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以下观点。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美德,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我们熟知的一个个典故,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其中的人物有的懂谦让,有的孝顺,有的是知恩图报。我们应该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培养幼儿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礼仪的含义,告诉幼儿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美德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并坚持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流、交往的纽带和桥梁,礼仪是幼儿时期不可或缺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懂礼仪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沟通。缺乏礼仪,会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降低,这不利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孔子曾有句关于礼仪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学习礼仪礼貌,就很难有立身之处,由此可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特定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礼仪表达是正确的,只有我们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同样可以减少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幼儿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这将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很多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其原因与他们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很好地改正恶习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礼仪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明理、懂礼、感恩、善良等,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最关键的基础。根据前文所讲的有关礼仪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难发现,礼仪教育不仅关乎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扬问题,更对幼儿本身交际生存以及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9篇: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是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二是安全知识,三是安全技能。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头脑中安全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其次,安全培训教育是使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在企业现代化大生产工作中,需要每一位员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生产过程的各种知识,特别是掌握了安全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生产岗位操作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安全培训教育是让员工掌握安全技能。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只有掌握了安全技能,才能实现工作中的正确操作,有效避免盲目蛮干;掌握的安全技能越多,安全技能越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

安全素质包括的三个方面相互交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安全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掌握的越多,安全意识水平越高;有些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又是安全技能知识;有些安全知识即是为了提高安全意识,又是为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素质,仅靠安全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平时加强安全知识和岗位操作知识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学,持之以恒的学;还需要每一个班组加强班前班后会的工作;还需要车间、部门领导加强对本车间、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公司领导制定政策、宏观指挥协调、正确引导。只要公司各级领导和每一位员工,上下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使公司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上一个大的台阶,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上一篇:准高三学习计划下一篇:室内设计行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