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教育政策论文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论文(精选8篇)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论文 篇1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如何?凭借优质出色的教育资源、全球广泛认可的学历资格、便利的签证政策以及近年来颁布的众多工作延签政策,英国教育品牌已深入广大中国学生和家长心中,英国也成为众多留学生和家长的首选留学国家之一。那么,到底英国大学的教育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呢?下面,英国留学专家就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紧跟时代潮流英国大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也没有书本,课本是整个图书馆里的书。导师通常会为学生列出一个推荐书单,一共学生选择使用。导师总是千方百计的选择最新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就业率最好的内容来教。教学内容由导师来安排,而不是学校,更不是教委。

职业导向性英国的大学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就业。所学课程紧紧把握就业市场的需要。几乎没有一门课程是无用的,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低,这个学校的发展就有问题。例如伦敦大学,短短几年便由一个学院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学,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就业率高。

动手能力强英国大学的考试不是太多,但大量的课程设计与现场讲解对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表达能力都是最好的锻炼。英国留学专家表示,英国大学在教学中重视第一手实践经验的获得,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社会实践,运用书本知识于实践。学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习。毕业后,学生立即就能就业。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英国大学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充分运用讲座、研讨会、分组讨论、口头陈述、以及撰写大量的论文,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课程深度大胆广度低英国人认为,社会竞争是如此的激烈,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必须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方面,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认准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一个专业,作为终生奋斗目标,才有可能在社会立足。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论文 篇2

英国高等教育规模及学制

英国高等院校目前共有九十多所大学、123所学院、五十所高等教育学院。英国的大学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 均有学位授予权, 可自主设置不同课程, 并根据开设课程授予各级学位。英国白金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是英国唯一私立大学 (独立大学) , 其他大学均为公立大学。

高等教育分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学制包括大学国际预科课程一年;高等教育文凭 (HND) 2—3年 (包括一年业内实习或海外实习) ;本科学制为3—4年, 包括课程学习、毕业论文, 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研究生阶段为1—2年, 包括课程学习和专业研究, 答辩通过可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阶段为2—3年, 包括专题研究、论文工作, 答辩通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英国大学一年分为三个学期, 即11月—12月中旬为第一学期, 1月中旬—3月底为第二学期, 4月底—6月底为第三学期。英国大学的假期分三阶段, 即圣诞节 (Christmas day) —新年 (New Year) 假期4周, 4月份复活节 (Easter) 假期4周, 暑假假期两个月, 全年总计假期约十七周。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结构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体系的设置非常科学和完善, 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多种选择。英国教育体系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目前, 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英国全日制大学学历有以下几种:1.国际预科课程;2.高等教育文凭HND (Higher National Diploma) ;3.本科学位;4.硕士学位。

国际预科课程学制是一年, 目的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准备即将在一所英国大学里开始的学位课程学习, 其对象主要是国际学生。高等教育文凭 (HND) 是两年制的职业高等教育课程, 相当于学位的第一阶段。本科学位是英国最流行的课程, 本科学位是学术性课程。本科学位通常有如下几种:1) BA:Bachelor of Arts文学士;2) BSC:Bachelor of Science理学士;3) LLB:Bachelor of Law法学士;4) BMUS:Bachelor of Music音乐学士;5) BCOM:Bachelor of Commerce商学士;6) BENG:Bachelor of Engineering工学士。硕士学位是完成本科学习之后, 需要通过申请并学习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后方可获得的学位, 如工学硕士、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或教育学硕士学位。

英国大学学位是分等级的, 一等荣誉 (First Class Honours常称为一等, 平均分在70分以上) ;二等一级荣誉 (Second Class Honours, Upper Division, 平均分在60-69) ;二等二级荣誉 (Second Class Honours, Lower Division, 平均分在50-59) ;三等荣誉学位 (Third Class Honours, 平均分在40-49) 。普通学位 (Pass or Ordinary Degree, 平均分=40分) 。如果想攻读研究生课程, 一般要求学位等级在二等一级以上。

英国留学政策

在前几年, 英国制定若干有利于国际留学生的优惠政策。从2009年起, 英国政府规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可以获得两年工作签证, 从而造成留学生目前是长期停留在英国的最大外国人群体。此外, 计划将本科学位由三年改为两年, 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的课程计划, 增大了留学生的学习压力, 当然也减轻了留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国学士学位的速成效应和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自2011年开始, 关于留学生毕业签证政策发生了新变化。为了控制移民人数和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英国政府计划提高留学生签证门槛并取消原有的毕业生两年工作签证 (Post Study Work) , 数万名中国留学生将被迫回国, 当然也包括其他国际学生。这无疑严重影响国际学生留学英国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英国政府还将对国际留学生申请的语言水平要求从雅思 (IELTS) 3.5分—4.5分, 提高到雅思5分—6.5分。英国政府的理由是近几年英国吸引来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人才。政府希望能够吸收优秀的学生来英国求学, 而不是为了来英国找工作或是定居而留学的。

目前, 每年在英国的国际留学生总数量约30万人, 美国的留学生数量最多, 其次是中国大陆和香港, 其他依次是德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英国接收国际留学生的学费收入也逐年增加, 英国将海外留学生收入作为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补充。据统计, 仅中国在英国留学生至少10万人, 每年学费总计约10亿英镑, 此外生活费总计约10亿英镑, 亲属探亲费用5亿英镑, 续签证费约1亿英镑, 总计消费约26—30亿英镑 (合人民币260—300亿元) 。英国移民局发言人透露, 每年在英国的国际留学生达到30万人, 留学生每年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为85亿英镑 (合人民币850亿元) 。英国总人口约6000万, 可见, 接收国际留学生为英国经济带来的收入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补充。因此, 国际留学生在英国是非常受欢迎的。当然, 在英国, 也有多种奖学金制度, 如英华奖—中国学生特别奖学金、苏格兰国际奖学金、英国高等院校奖学金等, 优秀学生均可以申请。

英国教育制度的弊端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及教育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能有机会去英国留学是幸运的, 也是令人羡慕的, 但是, 我们也要认清英国高等教育的形式及现状。由于英国的高等教育学制短, 本科生学制三年,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一年, 此外还有语言基础及环境生活等问题,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 这种速成的高等教育体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其实对于接受教育的普通学习者来说, 并非是学制越短越好, 只是留学成本降低而已。此外政府取消了留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获得两年的工作签证的优惠政策, 导致毕业生在英国的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 违背了中国留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英国就业的美好愿望。这些都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去英国留学的优点及弊端, 必须引起中国留学生的重视。

美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更是中国留学生向往的高等学府。当然, 中国留学生也应该重新认识英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及学制、留学政策以及对留学生毕业政策的变化, 正确选择自己接受教育的方向。由于我国每年去英国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每年为英国经济收入增加至少30亿英镑 (合约300亿人民币) , 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是经费短缺、教育资源贫乏, 而我国留英学生为英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 这是我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论文 篇3

【关键词】清末留学;当代留学教育;留学

1历史背景

清末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日高潮,以及庚款兴学。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至此,国人开始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洋务运动由此产生,1872年,由容闳、陈兰彬二人率30名幼童由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序幕。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的实业学堂,但中国的实业和实业教育仅处于初步阶段,于是洋务学堂以福建船政学堂为首于1895年3月派5名学生赴欧学习造船、驾驶等方面技术,是近代中国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制定了“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大批的知识分子抱着好奇和求知的热切选择前往日本留学,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1907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所得庚子赔款退还一半,使清政府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于是1908年前后,迎来了留美高潮。

当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加快,留学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成为了一项同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国策。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恢复派遣留学生的指示以来,我国留学教育迅速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留学高潮。与清末时期的留学教育历史背景比较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背景与之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末留学教育充满着种被动性,而当前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背景更加的自由和积极。

2留学目的

比较清末的留学教育与当前的留学我们可以发现,其目的是截然不同的。清末留美、留欧、留日以及庚款兴学无不体现着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清政府是希望派遣留学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对于留学生思想上的西化是严重打击的,为的是达到巩固腐朽统治的目的,留学与救国进行了绑定。现如今,我国的留学教育目的更多的是进行一种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留学教育与国际关系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是国际关系的一种体现。

3留学规模

1875年,自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分前后四批共120名留美幼童。与之相比,1875年洋务学堂的赴欧留学分三届共81名官派留学生。1896年留日学生仅为13名,1904年迅速增长为2400名,1905年达到高潮为8000名。清末留美学生人数如下:1909年派出50人,1911年为70人。可见清末留学人数和规模是在1905年之后才有了一个迅速的发展的。

当代我国留学教育的规模相较于清末是空前的,自1978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出现了两次高峰期,一次是2000年,一次是2007年;由表2看出,自2006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迅速增长,2013年已经突破了40万的大关。与之前清末留学教育人数相比,人数产生了巨大的增长,规模是空前的。

4留学政策

洋务时期的留学政策,充分体现了清政府“中体西用”的留学指导思想。为了防范幼童成为“美化”之人,清政府可谓煞费苦心,然而在“中体”和“西用”的冲撞下,我国首次派遣幼童赴美的留学政策流产。在总结派遣幼童赴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清政府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留欧政策,并将派遣船政学生留欧政策贯彻始终。清末“新政”时期,受甲午战败的直接刺激,清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如:中央与地方分派、公费与自费并行、奖励留学生出身、废除科举进行鞭策、多派、速成、提倡官绅贵胄留学等积极鼓励提倡游学日本。但是,随着留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对留学资格的漫无限制及速成教育所带来的留学教育质量低下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为此,清政府不得不对留学日本由前期的积极鼓励转为严格限制。“新政”时期清政府派遣庚款留美生,与西方国家欲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有关。这批庚款留美生,选拔严格,期限较长,学习内容以实业为主,他们归国后在我国的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清末留学教育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领导以及从事出国留学教育的管理者都非常关注出国留学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政策研究,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教育和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严重情况做出了向国外大量选派留学生的决定,这一决定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出国留学教育的序幕。最终于1992年形成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如今已经形成了国家到地方,从高校到科研院所,一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中国的出国留学政策可分为四个体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政策、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政策、自费出国留学政策、留学回国政策。这四个体系的二级政策共同或交叉组成了国家的出国留学政策。

由此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清末留学政策存在严重问题:留学教育目标上的偏差、留学生选拔资格上的混乱、留学政策缺乏稳定长远性,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紧密联系。相较于清末,如今我国的留学政策更加的系统、规范和法制化。

5启示

清末时期的留学教育出于政府的派遣,留学生的个人目的不是很明确具体。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为了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社会竞争也愈加增大,更多的中国学生希望通过留学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国家应该将派遣出国人员与吸引人才回国相结合,同时在鼓励出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纳力度;对于个人来说,留学与否只是学习方式的选择问题,没有必要盲目跟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抱着清醒冷静的态度去对待留学这件事情,在充分的自我了解和权衡之后再来确定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出国留学的学生年龄低龄化的趋势,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引导,避免攀比。

参考文献:

[1]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2000(4).

[2]韩银廷.刍议清末留学教育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2012(3).

[3]周勇.我国早期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历史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程京武.当代留学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暨南学报,2002(1).

英国留学签证政策 篇4

11月12日起,申请Tier 4学生签证所要求的生活费金额提高为:伦敦地区1265英镑/月(原先为1020英镑/ 月);伦敦之外地区1015英镑/月(原先为820英镑/月)。所有申请Tier 4签证的学生均需要提供9个月生活费的资金证明,即:伦敦地区生活费11385英镑,伦敦之外地区生活费9135英镑。(以上仅为最低所需生活费数额。)

政策解读:银行存款中生活费的金额提高,要求学生更早、更及时地做好准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学生办理英国Tier 4学生签证时因资金证明单上出现“冻结”字样而被拒签。英国方面可能认为在出具的资金证明单上出现“冻结”字样就意味着资金是永久性冻结,这笔钱就无法支付学生在英国的学费与生活费。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小编建议学生开资金证明单时提前向银行说清楚要求。

英国新政二:就读College的学生将不能在英国境内续签

11月12日起,就读College的学生将不能在英国境内续签,不过,若是就读于大学附属的“Embedded College”的学生则可以在英国境内续签。例如 Bellerbys这样的教育集团就属于前者,而Hertfordshire International College 则是后者, 它是附属于HertfordshireUniversity 的。

政策解读:就读College的学生将需返回中国进行续签。以前课程空缺时间短于一个月的学生,可以在英国办理续签,而现在则需要回国做续签的工作。由于续签的时间大概要15个工作日左右,所以学生必须自己掌握好签证申请以及来回路途上的时间。

英国新政三:11月12日起,持有Tier 4签证的学生,在英国就读本科以下课程的最长期限将从3年缩减到2年。

2012英国留学签证新政策 篇5

现在想要得到英国签证难度增加了,随着去英国留学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英国政府实施了英国签证新政策。英国取消PSW签证是为了督促学生尽快找到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而非刷盘子等低技术工种。英国减少学生签证发放也是为了防范非法打工和限制移民数量,对于想求学的外国学生影响并不大。文章来源于启德留学:http:///chongqing/英国签证新政策主要内容:

1.严格限制了私立院校的教学和招生资格,成为担保机构的所有院校都必须是“高度信任的担保机构”,并且在2012年底前受到法定的教育监察机构的认证等。

2.在英国攻读本科及以上文凭的外国学生每周可打工20小时,就读专科的外国学生每周打工不得超过10小时。在语言学校和其他中等院校就读的外国学生则无权打工。

3.外国学生毕业后留英工作2年的PSW签证取消,学生留英需申请Tier 2(二类技术签证),从事“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年薪须达到2万英镑以上。8月将开通杰出人才签证

从今年8月至明年3月底,英国将提供1000个杰出人才签证名额,获得该签证的申请人不需要英国雇主担保就可前往英国。

英国其实是鼓励优秀的外国人才去发展事业的。因为除了T2签证,英国将从今年8月9日启动杰出人才签证,鼓励在科学、人文、工程及艺术领域的杰出人才前往英国发展。

保障国际学生利益

英国驻沪总领馆同时表示,虽然政策收紧使得留学生申请签证及毕业求职的难度增加,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次政策调整对英国院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院校将不准许其招收国际学生,并将符合要求的院校名单进行公示,此举也保证了国际学生的利益。

英国签证被拒:签证材料不合格

目前在英中国留学生总数已经突破9万人,英国已经成为中国学生海外求学的第二目的地国家,仅次于美国。但每年仍有不少学生在申请英国签证或续签时被拒绝,其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出具的签证函不合格、翻译件不合格、资金证明不合格及学习计划不合理等。

新政皆为防范非法劳工

作为留学签证收缩政策的一部分,前不久英国内政部还宣布将在5年内减少26万个学生签证,目的在于大幅削减非欧盟国家的学生签证配额。而与此同时,随着英镑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目前留英费用下降了近1/3,导致今年中国学生赴英签证申请量同比增20%。一减一增,但是否会造成英国签证通过率下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英国驻华大使馆有关人士昨天表示,英国出台一揽子收缩政策对于真正想去学习的人影响不大,此举主要是为了防范滥用学生签证到英国非法打工,限制移民数量。

2017年英国留学签证新政策 篇6

而就在4月底,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举办了英国签证更新说明会,针对近期关于安全英语语言测试、医疗附加费等一系列最新政策做出详细的说明及解答。

1、安全英语考试提供方变更

从2016年4月6日起,安全英语语言考试提供方发生变更。新政落实后,英国签证处只承认雅思安全英语考试(英国境内外)和伦敦三一学院(英国境内)所提供的安全英语语言考试。

那些4月5日前参加雅思考试的学生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雅思成绩达标,学生依然可以在2015年11月5日前使用该成绩证明申请签证。

在新政下,学生有两类雅思考试可以选择:一是IELTS for UKVI,用于英国签证及移民的雅思考试,考试费用为1750元人民币;二是Regular IELTS,现行雅思考试,考试费用为2000元人民币。

英领馆表示,截至目前,“安全英语类”考生比例已超出官方预期,预计竞争将十分激烈。

立思辰留学360提醒,雅思官方可能会根据报名人数,增加考试场次、考点。

由于UKVI雅思只有英国签证与移民局授权的12个考场,而普通雅思考场是55个,学生如果是申请本科、硕士,并且有信心考到雅思6.5分以上,学生可直接报名普通雅思考试,增加报名成功的机会。

2、领取生物信息卡

自4月15日起,所有申请赴英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的学生,签证只能拿到一个有效期为30天的护照签证页。

申请人可以凭此签证页入境,并在到达英国10天内到指定邮局领取生物信息卡(18岁以下的学生需要监护人陪同领取)。如果没有在指定时间内领取生物信息卡,学生将会面临罚款或者被取消签证。

学生在申请签证的时候需要谨慎填写出境日期,护照签证页日期将会以此为准。而学生在申请时需要填写英国邮编,到达英国后,学生要到该邮编所在的英国邮局领取生物信息卡。

学生需写明预计出行到英国的时间,英国领事馆会根据学生预计出发时间,提供对应时间的签证起始日期,从起始日的30天内,学生必须到达英国。

例如,学生预计9月25日出发去英国,签证起始日就是9月25日,学生必须在10月25日前到英国。如果学生在这30天内,未能前往英国,该签证就需要重新申请。

英国签证与移民局提醒,学生到达英国后,必须10天内前往指定邮局领取生物信息卡。如果没有在10天内领取,可能会面临被罚款、取消签证、缩短签证有效期等情况。

3、医疗附加费每年150英镑

从4月6日起,所有申请赴英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的非欧经济公民需支付医疗附加费每年150英镑。

目前申请人需要在递交签证申请之前在线支付医疗附加费,该费用涵盖整个赴英停留时间(以半年为最小计算单位)。如果签证申请被拒或者撤签,申请人可以申请将医疗附加费退款。

医疗附加费费用取决于学生签证有效期,而不是课程总长度,支付计算单位为半年,例如学生签证有效期是1年2个月,就要支付一年半的费用,即为225英镑,而学生签证有效期是1年8个月的,就要支付两年费用,即为300英镑。

其他提醒:

1.签证申请要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英领馆介绍,学生申请签证时,务必提供有效联络方式。并在签证审理期间,保持联络渠道的畅通,例如多查看邮箱,即使是“垃圾邮件”都不要放过。

2.考不到UKVI雅思,可先申请学生访问签证

英领馆介绍,学生如果考不到UKVI雅思,但急于去英国读语言,可以先申请学生访问签证。

3.签证的资金证明可使用现金贷款

学生递交签证申请时,资金证明可以使用贷款所得的现金,现金存期必须超过28天。同时,资金证明必须提供原件、复印件。并且,资金证明不接受任何理财产品的证明,因为理财产品一般都有一个期限,到期前学生没办法取出,这跟英国签证资金证明的初衷——“学生随时可以在英国使用这笔资金”是相违背的。

4.夏/冬令营签证不再需要提供学生在读证明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论文 篇7

《全民教育法案 (Education for All Bill) 》是英国政府下阶段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案旨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中、小学校长的权力, 鼓励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提供无处不在的优质教育, 为每一个孩子创造良好的人生起点。主要措施包括:拟定新的法律, 在地方政府表现不佳的地区扩办特许学校 (Academy) ;采用新的拨款方式, 以保证全国每个学校和学生获得公平的资助;采取措施, 确保学校在为弱势学生群体提供教育和关注其发展时能够真正负起责任, 从而使那些对现有教育体制感到失望的学生能够获得优质教育。

《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ill) 》是英国高等教育领域近25年来最大规模的供给侧改革。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法案鼓励成立更多新大学, 从而为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提供成功的机会。主要措施包括:简化设立新的、高水平大学的程序, 通过鼓励竞争提升大学教学质量;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政策, 打破目前根据在校生数量决定拨款数量的原则, 而更侧重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机制,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其接受的教育物有所值;要求所有大学公开招生录取环节的详细信息, 以此打破目前种族、性别及家庭背景等隐形壁垒。此举将促使更多大学加快社会阶层流动性改革步伐, 并确保今后所有大学教育资源都可惠及社会弱势群体。

英国教育博览 篇8

教材电子化 书包不再厚重

比起中国学生,英国学生的书包算是轻的了。不过,有些志在创新的学校还是准备“减负”,丢掉厚重的纸质教材,用电子书籍代替,而此举也将方便学生灵活学习。据2008年11月20日英国广播公司的消息,伦敦哈克尼城市学校(The City Academy, Hackney)就准备引领这一潮流,鼓励学生通过手机或家庭电脑来下载课本和家庭作业,这样就用不着背负沉重的书包了。对校方来说,这么做也能节省花费在书本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根据这一计划,教材内容将被放在校园网上,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连接即可下载,以便在合适的时间使用。伦敦哈克尼城市学院院长马克·艾默森(Mark Emmerson)说:“下载这些内容就如同下载手机铃声一样方便,现在很多年轻学生都知道怎样做。” 他说,在上下班的火车上你就会看到有人在阅读下载好的电子小说,我们只不过将同样的技术运用到课堂。

伦敦哈克尼城市学校是伦敦金融城和四大会计律师事务所之一的KPMG一起兴办的学校,旨在给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的学生提供财会方面的教育。

艾默森说:“今天的学生很多都有手机,也能在家里上网。家庭作业通常只需要一两页课本的内容,所以并不会需要太多的信息。”他说,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用带着纸质书籍,只需从网站下载即可。

不过,那些没有手机或电脑的学生又该怎么办?艾默森表示,学校还是会提供传统的书籍课本的。对教师来说,他们在课堂上还是会使用传统教材,而学生则使用手机或电脑下载的PDF文档。

那么,大量使用手机是不是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呢?艾默森说,校方只允许学生用手机来下载作业,不允许他们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聊天。

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英国青少年智力下降

近年来,英国中学生的平均考分逐年上升,人们也常听到政府大臣出来为自己的政策请功,或者对学校教师的辛勤工作表示赞扬。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买账。抱怨当今的试题变得太容易了,考试成绩贬值了的声音也时能听到。可是,真的认为学生智力下降了的说法还是很少听到的。

但据2008年10月28日英国广播公司的消息,刚刚公布的一项调查却说,2008年的14岁孩子,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只达到1976年12岁孩子们的水平。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London)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沙耶(Prof. Michael Shayer)领导的研究班子对800名13~14岁的学生做了测试之后,把结果与1976年同样的测试进行了对比。据悉,这次的研究取样,并非来自青少年学生整体,而是从成绩最好的20%的学生中进行抽样,同1976年的情形相仿。

描述性思维和诠释性思维

沙耶教授说,思维有两种,一种是作出即时反应的快速思维,他称之为“描述性思维”(descriptive thinking),还有一种是较高级的思维,他称之为“诠释性思维”(interpretive thinking)。前者主要用来处理直截了当的因果之类的问题。在这方面,当今的年轻人比1976年的同龄人有所进步。

不过,在后一种思维方面,即用于分析数据、处理数学概念之类问题所需要的思维能力,现在能够达到研究人员预设水准的人数只有1976年时候的一半。研究人员测量的能力包括学生对容量、密度、数量和重量等概念的理解。

能力下降的原因

有些英国报纸评论人士指出,政府增设全国统一考试造成的应试教育压力,减少了学校能够用于培养学生更高级能力的时间,是导致这种发展的一个因素。沙耶认为,水平的下降主要发生在过去15年当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现在信息来得越来越快,不管你是在家里看电视还是玩电子游戏,如果周围环境要求你动用这类思维,你就会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周边环境不需要高层次思维的话,孩子们就很可能没有动力要在这方面继续发展。”

沙耶教授说,这种高级思维能力无法直接教给学生,不过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自己发展进行这种思维的能力。

英国科学学科考试及格标准降低

据2008年10月28日英国广播公司消息,英格兰最大的考试局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AQA)在监管机构的压力下,降低了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科学考试的及格成绩。他们表示,“在提出抗议的情况下”同意降低GCSE科学科目达到C级成绩所需的分数。AQA表示,降低及格标准分数之后,AQA的C级成绩和其他考试局的C级成绩相同。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英格兰三大考试局在GCSE新的科学科目考试上,无法达成可对比的分级标准。其中一家考试局“Edexcel”在GCSE新的科学科目考试上,给只得到20分的学生C级成绩。三大考试局要求英格兰资格及考试监督办公室(Office of the Qualifications and Examinations Regulator, Ofqual)从中协调。对此,资格及考试监督办公室要求AQA降低最低标准,当时距离公布成绩的日子只剩下两个星期。

AQA在回复资格及考试监督办公室的信中表示,AQA勉强同意采用GCSE科学考试比以前更低的标准。“AQA对今年参加GCSE科学科目考试的年轻人有责任,要确保这些年轻人和参加其他考试局考试的年轻人相比的时候不吃亏。”AQA表示,今年GCSE科学科目考试的C级成绩,和过去GCSE科学科目考试的C级成绩相比有差距。

但是资格及考试监督办公室表示,要求AQA降低C级成绩标准,是确保监管机构成绩标准一致的最好办法。

流行文化危及学科选择

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决定上大学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经常让他们大伤脑筋。现在,一些专家表示,时下流行的电视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徒有其表”的学科,理科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冷落。比如,正在英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犯罪现场调查》(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导致选择法医专业的学生激增;他们都梦想着今后能经历像电视剧里那样惊心动魄的故事。而另一方面,英国有4万多的工程师职位空缺,这直接影响到英国的经济和今后的发展。教育智囊机构新工程基金会(New Engineering Foundation)说,很多教育机构都在压缩对理科的投资,转而开设设备一流的美容厅。该机构说,近几年美容美发、媒体、体育课程相当火爆,不少年轻学生受时尚文化的影响,大量报考这些专业课程。

新工程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萨阿德·梅达特说,现在的学生都在逃避传统的理科工程学科,导致技术人员匮乏,这将影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建设项目。梅达特说:“在大学的门口有不少漂亮新潮的美容美发厅,而在大学的门背后,却有很多破旧的理科实验室。”他说,由于缺乏有技能的人才,不少公司开始撤离英国。英国需要这些技术人员来建造铁路、飞机、互联网和煤气管道,英国在这方面不如法国和德国做得好。梅达特说:“没有这些基本技能,英国就会陷入停顿,奥运会需要的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建成。”

尽管过去10年,英国16岁以上的年轻人选择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增长了80%,但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多是选择一些“时髦”的专业。

(资料来源:BBC中文网2008年10月27日)

英国学校应否恢复体罚惹争议

体罚制度曾经广泛存在于英国中小学。校长或者教师用教鞭打人的形象深深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在众多反对声中,1986年,英国公立学校禁止体罚学生;1998年,这一制度也在私立学校范围内被废除。

然而,《泰晤士报教育增刊》(Times Education Supplement)对六千多名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20%的教师赞同在特殊的情况下体罚学生:22%的中学教师尤其希望能有权动用教鞭,小学教师有这种想法的占16%。同样支持适度体罚的还有家长。据2000年进行的调查显示,51%的家长对课堂体罚表示赞同,反对者占47%。25%的家长认为,调皮捣蛋、行为恶劣的孩子是英国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半数的英国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差。刊登该调查的媒体编辑迈克尔·肖(Michael Shaw)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他说,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挫败感,就是教师手中的权力更多地转移到了学生手中,而且,教师觉得学生对找家长或者监禁等其他威胁无动于衷。

有记者试图跟支持恢复体罚的教师了解情况,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出来说话。迈克尔·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教师地位不稳。如果一名教师公开说自己支持恢复体罚,以后可能就会有学生控告他体罚。

支持的声音

尽管教师们对公开支持体罚有所顾虑,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并不介意。“推动真正教育运动”(Campaign for Real Education)组织副主席,也是学生家长的埃文斯(Katie Ivens)对恢复体罚的呼声表示欢迎。埃文斯说:“我认为不应该在大范围内恢复体罚,中小学需要的是体罚这个选项。这不是说要教师挥舞教鞭狠狠地打孩子,这种控制学生的方式非常不好。只有当一名学生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携带刀具、攻击教师的时候才应该实施体罚。我认为,如果体罚这个选项仍然存在的话,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 埃文斯说,体罚对孩子来说是苛刻的,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另一种形式的惩罚就是把他们赶出学校,这就等于结束了他们人生的种种机会。这种惩罚比体罚还要糟糕。

西蒙是一位有20年教龄的法语和拉丁语教师。他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们不想对儿童实行体罚,但是,自从20年前废除体罚制度以来,没有任何有效的替代措施来管教学生。越来越多的做法是勒令停学,这怎么能对孩子有所帮助呢?警察都可以来到学校维持秩序!最不好的是,用开药的方法来控制越来越多的孩子!这对学生有心理上的作用吗?”

那么,他体罚过的学生难道不憎恨他?

西蒙说:“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曾经被校长鞭打过。当时,我的行为有点失去控制,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和老校长仍然是朋友,我非常尊重他。他在打我之前对我解释说,自己不想这么做,但是试过其他方法都没有效果,因此只能体罚。我当时虽然年轻,但是,我并不愚蠢到要恨他。”

反对的声音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难道就没有替代体罚的办法可以用来管教学生么?支持体罚的呼声不少,但也不乏反对者。

英国学校和学院领导人协会(Associ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 Leaders)总干事约翰·邓福特(John Dunford)说:“体罚学生是一种不文明的做法,这种野蛮的处罚应该永远地消失。”

英国萨里郡(Surrey)绿洲学校的校长约翰·莫菲(John Murphy)虽然每天都会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但他却坚决反对恢复体罚。莫菲说:“我认为用教鞭体罚是针对儿童的合法暴力,这是完全不应该的。我们发现,在学校里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跟家庭暴力有明确的关联,所以,我们想要让他们学习一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师是成年人,我们必须是孩子们的好榜样,我们对他们表现出接受、表现出爱、表现出重视。我们觉得严加管教很重要,但是我们确信有其他的方式管教学生。”莫菲解释说,绿洲院校对奖励的强调远远多过对惩罚的重视。比如,每位教师都拿着一种小奖励牌,发给那些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讲礼貌、表现好的学生。孩子们每周可以用这些小牌换取小奖励,或者可以把它们积攒起来拿一个大奖,甚至没准可以买一辆自行车。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弗兰奇(Dawn French)当过教师,自己也是孩子的母亲。她说,绝对不能体罚。她认为,只有允许学生鞭打老师,老师才可以鞭打学生。

学生的看法

针对是否应该恢复体罚制度,成年人的看法是针锋相对的。那么,孩子们自己有何看法呢?绿洲院校的课堂上,有小姑娘反问,学校一直试图阻止家长打孩子,怎么可以让父母以外的人打孩子呢?有一名男生却认为,体罚是件好事,因为这可以让学生尊重课堂,也恢复对教师的尊重。看来孩子们对体罚的看法也不见得都是反对的。

虽然很多人也许仍然保留着对体罚的痛苦记忆,但是,只要维持学校和课堂秩序是个问题,那么,是否应该恢复体罚的讨论看来就不会停止。

(资料来源:综合BBC中文网2008年10月6日和11月4日消息)

情绪智力高有助考试成绩

不少家长可能以为,要子女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焚膏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挑灯夜读,在所难免,而且,学生本人的天分也会决定其考场表现。不过,据2008年11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的消息,刚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考试成绩可能也受到学生本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也称情商)的影响。研究人员测试的“情商”,内容包括学生认识并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如何激励自己,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都是“情商”测试的内容。

英国兰开夏中部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研究人员对628名英国中学7年级时的“情商”进行了分析,而后两年对照了他们9年级时的统一考试(SATS)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成绩,对照的科目包括英语、文学、数学和科学等。之后把“情商”分数与学业考试的成绩做了对比。

结果发现,在智商相仿的情况下,“情商”分数高的学生比“情商”分数低的学生考分能够高出整整一个等级。也就是说,其他学生得到B等的话,他们则能得到A等。组织这次调查的兰开夏中部大学的帕梅拉·夸尔特博士(Dr. Pamela Qualter)说,调查发现,在女孩当中,“情商”分数高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把表现抬高整整一级;男孩在多数情况下的情形差不多,不过差距不那么明显。这也许和那个岁数男孩的成熟程度不同有关。

她说,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那些“情商”较高的学生一般比较能够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致使以后的学习成绩出现好转。相比之下,“情商”低的学生则很难应对这种情况,结果他们追求学业上进的动力就会受到打击。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英国政府最近在学校里推出的感情教育课程可能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的人际关系,而且也会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利。

魔术课也要进入教学大纲?

在一般情况下,魔术是用来消遣的。但是,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说,魔术课应该进入教学大纲。他的理论是:魔术对学生的好处超过正式的学科。魔术课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英格兰的很多学生每周都要学习健康和社会教育课程,培养正确对待性、毒品等社会敏感问题,提高自信心和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怀斯曼教授经过研究后发现,魔术课在这方面能取得正规课程意想不到的效果。

怀斯曼对60名10~12岁的学生进行了试验,让他们学习两种戏法,比如,如何将剪断的绳子连接上或是玩扑克牌的魔术。为了玩好戏法,这些孩子反复操练,并学习如何表演。怀斯曼说,孩子们要学会如何面对观众,如何集中注意力以及研究观众的心理才不至于被戳穿,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他说:“与玩电脑游戏不同,魔术可以鼓励孩子与家人和朋友接触,理解他人的想法,这是培养心理技巧的有效途径。”怀斯曼说,通过研究发现,学习魔术对内向害羞的孩子的帮助最为明显。学习魔术课程后,其效应可持续两周,如果反复学习,这种良好效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不过,怀斯曼也承认,魔术课不能替代传统的阅读、写作、数学等课程。他建议在健康和社会教育课程中加入魔术元素,这样就能两全其美。

(资料来源:BBC中文网2008年10月14日)

谷歌一代: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源泉?

“死记硬背各种数字和信息对当今大多数学童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掌握这一切。”这是学者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的观点。他在1998年著写的畅销书《数字化成长》(Growing Up Digital)里首创了“网络一代”(Net Generation)这个概念。现在他在新书《数字化成年》(Grown Up Digital)里记述了对1978年到1994年间在12个不同国家里出生的8 000人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代人的学习和生活。

老师不再是知识源泉?

“现在,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源泉,如今这是互联网的角色。”塔普斯科特说,孩子们应该学习历史,了解世界,知道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但是没有必要记住所有那些日期,譬如知道英国有过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就够了,没有必要记住1066年这个年份,因为上谷歌(Google)一查就能知道了。

思维方式变了

他认为,目前在教室里看到的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工业时代的要求而设计出来的,可能符合进行规模生产社会的需要,但是不能迎战数字经济的需要,或是“网络一代”的头脑的要求。但是,塔普斯科特强调,他绝非是鼓吹学习无用,而是认为现在掌握新知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在我们的世界里,必须以闪电的速度掌握新的信息,孩子们将需要无数次地更新他们的知识。因为这个原因,背信息,背数字都是浪费时间。”

概念思维的需求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论点。英国教育监管机构Ofsted的报告说,学生单单了解重大历史事件还不够,因为这“不足以帮助他们形成总体观念或者展示足够强的概念思维能力”。英国著名私立学校布莱顿学院(Brighton College)校长理查德·凯恩斯(Richard Cairns)也认为,学生们必须具备某些必需的知识。布莱顿学院在英国学校成绩排名榜上表现出色。英国反对党保守党的教育发言人迈克·戈夫(Michael Gove)最近也曾攻击“背离求证于事实的教育”。他说:“有了知识资本,才有教育进步的基础。”

(资料来源:BBC中文网2008年12月4日)

贵族学校有望平民化

提到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大家可能会想到该校头戴黑礼帽,身穿礼服的学生。诚然,这所学校由于收费昂贵,而且很多学生都来自世界各地的首富家庭,因此,逐渐得到了一个“贵族”学校的形象。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将要改变。有报道说,在10年内,该校将收录来自任何家庭背景的学生,不管他们的家长是否付得起学费。这个10年规划是由即将在2009年1月退休的伊顿公学的学监(provost)埃里克·安德森爵士(Sir Eric Anderson)制定的。他说,希望筹集足够的资金,以“确保任何男孩……不会因资金不足而被拒于门外”。

此前,英国著名的圣保罗男校(St. Pauls School for Boys)已经批准了一项类似的计划,在收生时不会考虑学生家庭是否能支付学费。

不过,学校方面仍然希望有钱的家庭还是支付学费,但拮据的家庭可以支付部分学费,而那些收入在最低水平的甚至可以完全不付费。伊顿公学要达到这个目标将需要筹集数亿英镑。该校的学费高达每年2.8万英镑。校方曾说,将用筹募的钱增加奖学金名额,使至少30%~40%的学生得到资助。伊顿公学的10年规划甚至比圣保罗男校还要雄心勃勃。要在30年内筹集至少两亿英镑,以达到不论出身,只按成绩录取学生的目标。伊顿现任校长托尼·利特尔(Tony Little)强调,这份10年规划,不是学校的策略,而是该校的“雄心壮志”。

符合“公众利益”

英国的私立学校目前都受到慈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的压力,要它们提供更多的奖学金。由于执政工党政府通过了有关法律,他们必须以行动证明自己符合“公众利益”,才能够享受慈善机构所得到的例如免税等特惠。

伊顿公学的学监安德森爵士当年曾是前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在苏格兰爱丁堡就读的中学的校长。曾经由他教导的学生也包括王储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以及现任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

安德森爵士最近在杂志上写文章给自己以前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全来帮助伊顿,在今后10年筹到足够的钱,以确保学校想要的男孩,以及那些想来伊顿的男孩都能进来接受教育,而不会因缺钱被拒于门外。”

(资料来源:BBC中文网2008年12月3日)

上一篇:除夕小学作文450字下一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