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1篇)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复苏,《弟子规》作为儒学的启蒙读物,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青睐。我市小学普遍都开展了蒙学经典诵读的课程。我所教的班级也将诵读和力行《弟子规》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弟子规》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是怎样运用《弟子规》管理班级来进行论述。
一、小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的重要性
1、小学生判断力较差,《弟子规》可以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古人说:“童蒙养正”,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是非判断观念,因此容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媒体的种种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逐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在儒家文化的经典当中,《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虽然它只有千余字,但它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用它来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2、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弟子规》可以帮助其做到自我约束
有些小学生虽然明知道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可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呢?答案就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给他一个外部的约束。换言之,我们要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个要求群体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的标准。通过这种外部约束使小学生逐步做到自我约束,最终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而《弟子规》作为蒙学中的经典教材,恰好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弟子规》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而且还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
3、《弟子规》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易于让小学生接受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都会不自觉地采用禁令似的、模糊不定的,恐吓似的语言教育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弟子规》则在“良好行为”和“常见陋习”两方面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其中很好地获得行为的参照。
4、《弟子规》可以解决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这些孩子大多的“自我意识”非常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和同学相处时往往不懂得谦让和宽容,不知道孝敬长辈和感恩,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如何教育好这些独生子女,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带给教师新的任务和挑战。蒙学经典教材《弟子规》精辟地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纠正独生子女的这些偏颇。
二、将《弟子规》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并给学生讲《弟子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学生就会效法好人,做出好事。
(二)用弟子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上课前我会检查孩子们又没有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课堂上,为了让孩子静下心来,我会提醒孩子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那些人在教室心在外的孩子,就会不觉得提醒自己:坐端正、深呼气、平心静气、开始上课。在孩子们的作业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墨磨偏,心不专,字不敬,心先病。对于班里写字比较磨蹭的孩子,我就用“宽为限,紧用功。”来教育他们。写字时我会说“。字不敬,心先病。”;表扬一个孩子时,我会说“见人善,即思齐,我们要向你学习。”下课时我会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还把“批评”说成“提醒”,毕竟是孩子吗,哪有不调皮的。一节课中,如果被老师提醒一次就改掉毛病的,还是好孩子,不是说“过能改,归于无”么!如果提醒三次以上还不改的,就变成批评了。这样的改变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再加上适时地肯定和鼓励,班里的几个后进生,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课堂上学生由以前的老师维持纪律,逐渐变化为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管理自己的行为。
(三)用弟子规来管理班级
我经常给孩子们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让孩子们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如果孩子们之间有了矛盾,我会让他们先想一想自己的不是,先为自己的过失向对方致歉。有句话说“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小孩儿就是小孩儿,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真诚道歉之后,一会儿就拉着手玩去了。这样处理事情多了之后,渐渐发现,班里小朋友打架的事情很少出现了。
我常说“见人善,即思齐。”。操场上、教室里,我会随时留意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准备在课堂上当众表扬。比如:刘清源同学见到老师问好啦;李佳怡同学跳绳的花样很特别;那个同学把教室的桌子摆整齐啦… …把好的现象挂到嘴边儿,好事就 越说越多。
(四)用《弟子规力行表》来指导学生的生活细节
为了让《弟子规》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我把《弟子规》细化成一份《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每天用表格中的要求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比如:“入则孝”的践行方式可以体现在给家长按摩、捶背、洗脚、倒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吃过饭后收拾碗筷、洗碗擦地等等。“出则弟”则可以表现在不与其他孩子争抢食物、书本,不打架,上车以后主动让座等等。每周一总结,每学期还要对坚持力行《弟子规》的孩子进行表彰。
温馨提示:1、对孩子的评价要以肯定和激励为主,提醒和督促为辅。
2、家长如果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力行,效果会更好。
(五)将弟子规深化成文化和课程
让班级文化建设充满浓郁的弟子规文化气息。借助每周的特色课程时间,让学生把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互相交流一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有关的内容及相关德育故事,让学生们在这一个个小故事中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内涵。学习歌曲《弟子规》、《跪羊图》等歌曲和舞蹈,每学期进行全校的展示活动,使弟子规更加生动活泼,深入人心。
三、坚持学习力行《弟子规》,受到良好的效果。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习习惯很好,各科老师来上课孩子们的表现是一样好。因为他们不是靠老师来约束而是自己在管理自己。家长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孩子以前放学回家需要家长督促才开始写作业。现在好了,孩子到家先写作业,把紧要的事昨晚才玩耍。因为《弟子规》上说:宽为限,紧用功。”
2、班风淳朴厚道,积极向上。
力行《弟子规》以来,我们班打架、骂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几乎没有。每个孩子都变得很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爱帮助别人。同事们开玩笑的说: “在校园里,看见老师赶紧跑过来行礼问好的,不用问,一定是你们班的孩子。”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明白:“事虽小,勿善为,苟擅为,子道亏。”所以每个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争取不因为自己影响到班级的荣誉。在学期末,我们全校的卓越课程汇报演出中,课件的音乐中途出了点问题。整个调试的过程大概有十几分钟,全班的孩子们在舞台上竟然一动不动,一点没有因为这个意外的故障影响到演出的效果。孩子们的集体凝聚力之强,令在座的领导和老师都为之动容,禁不住报以热烈的掌声。
3、学生自身道德素养日渐提高,家校关系非常融洽。
孔子说:“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在力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孩子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有孝心。在家做简单的家务,给父母端茶倒水、捶背按摩。孩子的变化,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老师的工作非常认可和支持。班里但凡有活动,需要家长支持的,家长非常热心地参与,并且尽自己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比较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 强调适合行业具体岗位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目的在于通过社会职业技能训练, 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但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以学生能否谋取职业为教育目标, 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首先重视学生的德行教育。有了基本的德行教育, 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创新精神, 以及针对某一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等都将自然树立, 高职生在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如《大学》所言:“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一味强调就业、赚钱这些观念, 对于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正确思想观念及人生观、价值观是有负面影响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大学阶段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 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渗透德行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育既然重要,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读本中寻找到适合现代高职生的, 能给予其实实在在的、细致入微的正确引导的经典, 并进行传播便是当务之急。
我们近年来在所在高职院校开展了多项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及研习活动, 在活动中意识到《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基础读本, 是可以在高职院校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的。
《弟子规》是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的, 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 全文共有360句、1080个字。分别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方面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及求学读书时应遵循的基本礼仪与规范, 细致而实用, 是旧时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 养成道德品性的传统文化基础读本, 不但对于从小缺乏规矩教育的“90后”高职新生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教育作用, 对于我们这些未经过传统文化熏习的现代人来说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结合《弟子规》的具体内容及高职生自身特点, 我们认为这篇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读本对于高职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培养高职生孝亲尊师的美德
《弟子规》开篇入则孝, 教导我们:“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行为规范, 实则告诫我们, 为人子女对父母要有最起码的爱敬孝顺, 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父母对一个人来说, 其恩是最深重的,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最应该报恩的人都不爱, 那爱师长、爱社会、爱国家便是奢谈。我们只有通过强化学生孝养父母的基本道德观念, 才可能引导学生升起对父母的恭敬尊爱之心, 才能加深学生对师长、社会、国家的恭敬礼爱之心, 才不会出现一些伤害父母、师长及社会的极端恶劣行为。
二、有助于高职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弟子规》谨篇教导我们日常生活中“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原本是我们在人生初年便应当了然于心、自然践行的, 遗憾的是学生并不能完全做到位。显然,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仍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践行。
谨篇同时对穿衣饮食也做了明确的指引:着装贵在整洁淳朴而非华贵奢侈, 要循乎自身的身份和家道;对于饮食不可偏拣挑剔, 亦不可食而过量;年轻人切不可饮酒, 饮酒至醉, 形态最为丑陋。学生普遍来自农村, 家境并不宽裕, 然而学生中却存在吃穿攀比的不良风气, 偶有聚众饮酒的行为。显然我们可以通过《弟子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谨篇还对行住坐卧、步履神态做了要求: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 不慌不忙, 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 须抬头挺胸, 精神饱满, 不可以弯腰驼背, 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 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 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 站立时身体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 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 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规范让我们明白感受到了古人行住坐卧间的君子之风, 为当今我们这些自由散漫成风的现代人提供了绝佳的榜样。
三、有助于培养高职生诚实守信、内省自励的性格品质
《弟子规》信篇“凡出言, 信为先。见未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 规劝我们:开口说话, 诚信为先, 答应他人的事情, 一定要遵守承诺, 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 不要轻易发表意见, 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 不可以任意传播,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这些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宝贵指导意义的做人原则显然对于高职生的人际交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有则改, 无加警”。告诫我们: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 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 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 也要下定决心, 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 要反躬自省, 检讨自己是否有这些缺失,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古圣先贤这种见贤思齐、躬身内省的品质显然对于现代学生形成对待善恶行为的正确观念有着极强的正面引导作用, 可以有效抵制嫉妒、愤恨等对待善恶的不良情绪, 有利于学生内省自励有效品格的养成。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即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 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 应当自我激励, 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 或者饮食不如他人, 则不必放在心上, 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这种朴素的重视内在德学修养的观点对于当前社会及校园中普遍存在的吃穿享用攀比之风盛行问题显然具有鲜明的拨乱反正之功效, 可为迷惘不知所向的高职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四、有助于高职生树立与人为善的人际原则
《弟子规》泛爱众篇指出:“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即只要是人, 就是同类, 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 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 应该不分你我, 互助合作, 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这是一种宽广博大的对于整个人类的爱, 这种大爱在学生心中的滋养对于同情心、同理心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职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显然有利于杜绝目前社会上偶发的学生间的恶性伤害事件。
《弟子规》指引我们在具体人际交往中做到“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即别人的缺点不要揭穿, 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张扬。遵循这样的处事原则, 不仅人际间的关系将更默契和谐, 个人的修养德行亦将日渐深厚, 对于高职生的日常人际交往及个人素质提升显然非常积极有效。
“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即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 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 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 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 过去就算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 要感恩在心, 常记不忘, 常思报答。这样的解决恩怨的方法对于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怨恨, 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五、有助于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指出, “不力行, 但学文。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任己见, 昧理真”。即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等本分, 一味读书, 纵然有些知识, 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 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反之, 如果一味地做, 不肯读书学习, 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 蒙蔽了真理。这里首先指明了学文与力行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行观。
具体到学文的方法要领, 提出:“读书法, 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此未终, 彼勿起。”即读书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 才能深入。这显然对于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非圣书, 屏勿视。蔽聪明, 坏心志”。告诫我们并非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 都应该摒弃不要看, 以免身心受到污染, 智慧遭受蒙蔽, 心志变得不健康。这条建议显然对于当前某些高职生中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文化快餐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意义。
总之, 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基础读本, 有利于培养学生孝亲尊师、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是可以在高职院校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的。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 还结合《弟子规》这一传统经典文化的基础读本进行了细致分析, 认为《弟子规》有利于培养学生孝亲尊师、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应在高职院校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
关键词:高职德育,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8-1.
[2]姚颖麒, 李姝睿.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影响探析[J].时代教育, 2014 (1) .
[3]刘经纬, 白云姣.《弟子规》的德育方法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6) .
【关键词】“弟子规” 德育 应用
“弟子规”在辅助学校展开德育工作时往往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弟子规”中不仅蕴含了很深的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其中也非常细致而全面的对于学生应当有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标准作出了界定。教师要合理的在德育中渗透“弟子规”,这将会极大的提升德育的成效。
一、对于师生关系的重构
“弟子规”首先有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重构,这也是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能够打造出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并且学生们会自发的将教师视为自己的朋友,这需要在德育中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弟子规”中有很多对于师生间正常以及良好的相互关系的阐述,在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德育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用“弟子规”中的一些内容,让大家意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有的状态。这不仅避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说教,这也能够带给学生们很多有价值的引导与启发,这才是德育应当收获的成效。
教师可以透过很多细节来展开对于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师生关系的重构。例如,当学生们下课,在老师面前吵吵闹闹时,我给他们讲“尊长前,声要低”。当上课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低听不见时,我给他们讲“低不闻,却非宜”。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和我谈话注意力不集中时,我给他们讲“问起对,视勿移”。自从学生们懂了这些《弟子规》后,当学生们回答问题声音很小,我听不见时,我只说前半句“低不闻”,全班同学就会接下半句“却非宜”,看到这种和谐师生关系时,不仅会让教师自己觉得十分欣慰,这也是德育工作的良好成效的直观体现。
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亲子关系的良好构建一直是一个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弟子规”在这方面也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弟子规”中有大量对于亲子间和谐的相互关系的描述,也有着很多对于正常亲子关系应当有的状态的描绘。教师要善于引用这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在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时要有意识的渗透这些内容更,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引导,也是德育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德育的空间范畴,德育并不一定只是局限于校园内,教师也可以让家长们在家里结合“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这对于德育的深化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推进作用。
“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对于和谐亲子关系构建的一种引导。例如:“出必告,反必面”,这告诉学生们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论是离家在外还是回来,告知父母,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也是行孝的一种,同时也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孝养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在物质方面,要满足父母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衣食无忧,更关键的是能够让父母欢乐,养父母之心。“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养父母之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孝顺,而孝顺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处理好,不让父母操心。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对于学生们的引导,这也是德育良好的得以渗透的一种体现。
三、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
对于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样是德育的重要构成,对于这部分内容“弟子规”中也有着很多好的建议。培养学生的习惯非常重要,无论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习惯等,这些都是德育中很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留心观察学生们平时的一些行为习惯,当发现学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时要及时指出,并且加以更正,这样才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并且效果更好。
“弟子规”中有很多对于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有着很好的德育价值。如:(1)珍惜时间。学生时期是人生之基础,“少不学,老何为”。因此要“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2)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育定位;莫乱顿,致污秽”。(3)稳健明哲的处事心理。“事匆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些内容都是对于学生非常好的引导,也是德育的很好的素材。
结语
在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时,“弟子规”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功效。首先,“弟子规”非常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构,其中有很多对于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的阐述。“弟子规”还可以为亲子关系的和谐提供推动,“弟子规”中有大量对于亲子间和谐的相互关系的描述,也有着很多亲子关系应当有的状态的描绘。“弟子规”还能够很好的规范学生的各种习惯,并且指导学生及时就不正确的习惯进行更正。这些内容都是对于学生非常好的引导,也是德育的很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 韩玉萍.《弟子规》——学生成长的雨露甘霖[J]. 当代职业教育,2012年09期.
[2] 崔云峰. 对职高生进行《弟子规》教育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20期.
[3] 吴泽波. 谈谈在技校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意义及措施选择[J]. 南方论刊,2013年06期.
各位老师,今天和各位老师共同学习《弟子规》中谨这一章。谨这个字从字面上解释,左面是言字旁,表示小心说话。右边的堇字在《说文》中是指一种黄色的土,很密。看上去也好像一个人恭恭敬敬地垂手站着,不乱动。因此,「谨」这一章所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一些生活细节。
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一句讲的是清晨早起床,夜间迟睡觉,光阴似箭,人生易老,珍惜美好的时光!王岳川教授在《关于东方思想的心灵对话》中写到:“北大未名湖后湖有一盏灯总是亮得最早。1998年,我将出国任客座教授两年,临行前特向季羡林先生辞行。谈话间我对季老说:‘您老每天闻鸡起舞’。先生正色道:‘不,是鸡闻我起舞’。确乎如此,先生为了写《糖史》,曾经从1993年至1994年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上下午来回四趟五六里路去北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不辍。”
总的来说,在生活的细节中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卫生习惯;注意衣冠整齐、衣食朴素;时刻端正仪容、严以律己;处处光明磊落等等都是属于“谨”的修养。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给不良习气留下丝毫空间,这是成大事业者共有的品质。所以人不可以忽略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乃至我们心里的任何一个念头都不可以忽略,一个人的良好行为都是在日常小事当中去养成的。像「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像起居方面的「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像行为方面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等等。古人讲「诚于中,形于外」,透过生活的这些行为都能表现我们的心地,如果放纵自己,心里一放松,行为上就一定有亏缺。一个人如此,国家当然也是如此。所以《中庸》上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中国传统的文化能培养一个有智慧的人,能从这些小事、小的现象里面看到整体,甚至能够预知未来,因为未来的祸福兴亡都必有前兆,这个前兆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小现象,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而心地清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看到了马上就晓得。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我校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中,坚持理念先行,领导先行,教师先行,家长与子女同行,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如春风雨露沐浴着校园,让关心教育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真切感受到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的魅力,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深入落实
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了《弟子规》学习的系列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师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校长亲自参加各阶段的部署工作。组织教师付共同分享交流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故事案例等详细讲述了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开展《弟子规》教育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谦恭、学会感恩,要求学生做到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付出,在生活中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智慧人生。
二、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活动氛围
首先与通过校园文化得到彰显,在我校教学楼二楼正厅制作了学习践行弟子规的宣传板,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每名学生。第二是学生与家庭方面的宣传,我们通过家长学校活动对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弟子规》内容培训,开展感恩教育专题讲座,说明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意义,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家长初步了解《弟子规》,认识到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重要性,为配合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打下基础,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流下了眼泪,心灵受到了震憾。第三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弟子规》内容,感恩歌曲、感恩小故事,如《乌鸦反哺》等,对孩子们进行孝道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来营造活动氛围,引导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中
三、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共同学习
、坚持晨读:
学校统一安排要求利用晨读时间,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诵读,朗诵是背诵和理解的基础,通过诵读,让学生理解,让《弟子规》的精华渗透到思想中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诵读《弟子规》以来,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较系统地学习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恪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课堂讲解
在校本课程及各个学科中都渗透弟子规教育,并结合礼仪教育,教师们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分析说理。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3、师生齐背经典
教师指导和学生共同背诵,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上课精神了,坐立姿势端正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不完成作业作业的现象很少了,《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教师节很多学生给老师发短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的行为让老师们无比感动。《弟子规》教育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谐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4、举办学习心得体会展
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全校各班或朗读,或背诵,或写周记分享体会,或训练学生定力等各种方式落实学习《弟子规》,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学生也在活动中懂得了最做人的基本道理,为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师生写出心得体会共同展出,共同分享学习之感受,体会感受学习的乐趣。
5、班会分享
我校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习《弟子规》分享活动。由学生自行组织,教师指导参与,一开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讨,发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并敢于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特别是我校的以学习践行弟子规为主题的两节班会分别荣获了市、区优秀班会。
6、家校联系,共同成长
我校践行弟子规活动开展以来,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落实“孝”行。家长做孩子们行孝的模范,给孩子行孝的机会。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家长、学校教育的结合,孩子父母有很多自己的感想,家长们纷纷来信、致电反映孩子的显著进步并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四、今后工作设想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深入落实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让学生知道应该去爱周围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爱周围的人。
出处:神州网辽宁分站
发表时间:2010-08-17
近几年来,社会上悄然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启蒙读物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课堂。这些启蒙读物是祖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不仅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孩子的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启蒙书籍中的规范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弟子规》为例分析一下该书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书中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和行为,学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弟子规》的结构很简单,先是总叙,后是分叙,分叙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详细的阐述了总叙中的各项内容。从总体上看,《弟子规》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上司和下属关系准则的借鉴
《弟子规·入则孝》是分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教育小孩子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很具体的讲述了孩子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几乎涵盖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与父母发生关系的所有方面,并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了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之后所应采纳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弟子规》,站在企业的角度,把父母换做上级,那么《弟子规》就可以看作是对员工的一种教导。它告诉我们:要尊敬上司,对领导交代的任务要及时完成,如果有事外出,一定要向上司报告请假,回来后要及时销假。对于上司和公家的东西不要随便动,不要未经允许就拿走。和上司发生矛盾冲突,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面冲撞,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能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带着关爱去处理问题,那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会处理得很融洽。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弟子规》对父辈和上司的立身行事也具有启发意思,启迪父辈和上司要平等、慈爱地对待子女和员工。
二、同事之间关系准则的借鉴
《弟子规·出则悌》是分叙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对于孩子来说,与兄弟姐妹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是他未来处理社会关系的演练。
同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如何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指南。它告诉我们: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上级领导有事找别的同事,那么我就应当主动的代为应答,而如果他碰巧没在,我就应当主动去承担他的工作。如果这样去做,就有利于造成一种和睦而轻松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借鉴
《弟子规·谨》是分叙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这部分的内容同样适用于企业,提醒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自觉遵守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高素质、有教养、识大体、顾大局的员工。
四、员工品德才能修养借鉴
《弟子规·信》是分叙的第四部分,接着讲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不要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易许诺,承诺了就要做到,不能言而无信,因为这很容易养成坏毛病;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要传播流言蜚语。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要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学习和培养。君子忧道不忧贫,养成良好的节操;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去承认,并且努力改掉它。从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也很有现实意义,它是在提醒员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的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决拒绝不良风气的诱惑。
五、人际交际与为人处事的借鉴
《 弟子规·泛爱众而亲仁》是分叙的第五、第六部分,这两部分教育孩子要培养仁爱、宽容的心胸,要学会爱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五部分亦适用于企业员工和上级领导反思学习,重要的不是权势,而是个人的品德和才能,要学会关心爱护同事,爱护下级,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第六部分讲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同样是人,可是道德品质、心智高低各有不同。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流俗走,而仁慈博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往往身正行正,不随波逐流,如果能够接近他,向他学习,那么过错就会减少,品德就会增长;反之,接近小人就会堕落,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部分对企业员工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六、如何才能德才兼备的借鉴
《弟子规·余力学文》是分叙的第七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一方面,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前面所提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行为规范,只是学习文化,那么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徒增浮华之气,而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家庭的人。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做到了前面所提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偏见中行事,蒙蔽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因此,还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要读好书,不读坏书,进一步开启智慧。这两个方面就是孔子讲的博文、约礼皆不可偏废的道理。最后,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步骤和方法,教育孩子读书也要守规矩,要讲究居室卫生,讲究整洁。最后指出,读书不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发愤图强,循序渐进,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达到圣贤的境界。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员工应该努力践行良好的品德,同时在工作中还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奋发图强,业务上向优秀员工看齐,品格上向圣贤看齐,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砺自己的德行,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员工,做一个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有益的人。
一、国内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就国内范围而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其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专业性的技能培养,是本着以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符合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但是,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出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学生,片面的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再加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其筛选信息和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长时间发展以后造成了高职教育中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缺失,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以上种种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高职德育教育的滞后,使得技术第一的观念充斥着教师以及学生的思想,最终使高职教育慢慢步入了高能力、低素质的窘境。
二、《弟子规》对高职德育教育的影响作用分析
1.利于高职学生尊师重孝美德的培养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开篇中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为人子女的基本原则,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深重的,如果连对父母都不能尊重和爱戴,何谈尊师、爱国。《弟子规》中对学生孝养父母的基本道德观念的强化,能更好的刺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敬戴之情以及对国家的恭敬之礼。
2.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弟子规》中提出的“晨必盥”、“冠必正”“勿乱顿”等对日常细微生活的总结,是我们从小就了然于心的生活习惯和准则,但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准则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践行的。其对穿衣饮食、行住坐卧和步履形态等都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起像古人一样的君子之风,并为当代环境下的自由散漫的高职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从而对其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大有裨益。
3.有利于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培养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在信篇中教导我们做人应以诚信为本,不做能力之外的承诺,这对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信口开河、乱下承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前人告诫我们在发现别人优点的时候应主动向之学习,在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应及时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身是否存在着这些问题,最终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贤这种对待人性善恶的态度,对德育教育缺失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待善恶的正确情感和内省内励品格的培养。
三、《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1.批判继承原则
《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应用时,之所以要遵循批判继承原则是由于《弟子规》是在传统的封建背景中产生的,虽然其大部分思想属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比如其中的所蕴含的的当代社会应继承的各种正能量思想等,对高职德育教育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因素,比如《弟子规》中提到了“男尊女卑”“不关己,莫闲管”等思想,是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应对其加以批判。综上,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应用《弟子规》时,应注意对其落后思想进行摒弃,对其正确的文化底蕴加以传承。
2.创新运用原则
《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原则,是指对于《弟子规》中的各种思想不能进行生搬硬套,对其思想的应用更不能脱离现实,特别是对于部分语句的理解,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避免断章取义。《弟子规》虽然产生在传统封建背景下,但是对其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应绝对不能带有封建色彩,应在高职教育现行教学大纲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完美契合点,做到对《弟子规》思想的正确借鉴和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传统文化和现代高职德育教育更加完美的融合。
四、《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将《弟子规》融入高职课堂教育
《弟子规》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首先可以将其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将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进行选修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的对《弟子规》中较为经典和值得提倡的内容进行批判性的融合,从而实现《弟子规》在高职教育中全学科的渗透。其次,最为重要的是对《弟子规》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情况进行监管,在其与高职德育教育中的相关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是否在《弟子规》思想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改变,并通过相关的鼓励和监督手段督促学生对其内在思想进行领悟和理解。
2.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引领作用
特别是今年八年级有一个班级实在令人头疼,除了班主任,没有哪位科任老师不叫烦的,简直就是油盐不进。后来有幸接触到了弟子规,心想: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习气延伸下去了,我得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必须改变他们的态度。我打算下半学期改上德育了。第一节课,我先是自问自答:“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吃饭,那饭就不再是饭,而是饲料了;一个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乐,那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了。”听到这里,他们似乎有点感兴趣,于是我接着问:“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冥思苦想,我心里暗自欢喜:这下好了,改变他们有戏了。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听到这些我很高兴,心想:他们还是蛮有志向的嘛。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男同学的答案让我始料未及:“为了将来赚大钱,好找媳妇儿。”这下好了,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但为了控制课堂气氛,我马上收起了笑容:“请同学们安静,这位同学说的话虽然有点俗,但也不无道理呀,大家看看,就我们班而言,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呀?”他们环视一周,异口同声的答道:“男生!”“这就对了,在同学们这一代,男生大大多于女生,将来要找个好媳妇儿确实很难,那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努力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谓男子汉,绝不是表现在你的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上,而是表现在你的内在休养和做事能力上。而这些内在休养和做事能力从哪里来呢?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答案就在书里、在每一堂课里。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光阴,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女同学也不要骄傲,我们要时刻牢记,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就是温柔、贤淑。有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要是一个一无是处,泼辣蛮横的人,也没有谁会喜欢的。”听完这些,他们浮躁的心有点安分了。
这节课下来,我便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胜利就在眼前。第二节课,便开始教画画,可有一部分同学似乎早已忘了上节课所发生的一切,又露出了原型。这时我可傻了:怎么会这样呢?原本想高高兴兴地上好这节课,没想到竟会如此状况,我实在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又发火了。
课后,我苦苦思索:到底要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变他们呢?是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看来我得用耐心打这场“持久战”,要想战胜“敌人”,必先拟定战略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他们。
第三节课,我干脆不上课,让他们听音乐:《母亲》《父亲》《感恩一切》《跪羊图》《中国功夫》等歌曲,然后微笑着走到台下,站在爱讲话的同学身边,当我走开时,他们又开始交头接耳了,于是,我又面带微笑的走到他们身旁,心里很是生气,但却什么也没说,那才叫真正的表里不一呢。看他们也听得挺入神的,而且还跟着唱。我窃喜:他们并非“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嘛。
第四节课,我把阵地转移到多媒体教室了,播放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的科学实验给他们看,然后讲述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一切,甚至会波及到整个宇宙。接着播放靳雅佳老师的《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的视频,看完以后,很多同学都非常感动,我似乎能看到他们在想什么。
第五节课,依然在多媒体教室,因为一味的说教太过呆板、生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观的教育会比较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这堂课,我准备播放的是《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其间,我会用手轻轻地拍拍那些没坐直的同学的背,提示他们注意坐姿。看完后,同学们都泪流满面,此时此刻我能感觉到他们留下的都是感动的泪水,我突然想到弟子规里讲的“话说多,不如少,为其是,勿吝巧”,便做了简短的总结:“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所以一定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坏习惯,然后努力的改正,坚持不懈地与它们作斗争,长此以往,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点你们能做到吗?”他们非常坚定的回答:“能!”
这个星期,我并没有为这点成效而骄傲,我知道,这只是表象而已,要想看到真的成绩,还需要坚持。于是我又到网上查阅有关德育的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制胜法宝。忽然,一行闪亮的字眼映入眼帘——德育动画片,对,他们不就爱看动画片吗。
第六节课,我播放了其中特别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故事动画片:《郯子鹿乳》、《闵损芦衣》、《孔融让梨》、《元振济贫》等。然后让同学们谈观后感。
弟子规教育学生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开口说话,态度要诚恳,要讲信用,绝对不可以欺骗别人,否则就会失信于人,也就是说,说过的话要算话,要说到做到,吉训就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另外,为达目的花言巧语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其次,讲话要适可而止,不要口若悬河,要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另外讲话要恰当在理,分清场合,实事求是,不可歪曲事实,否则,后患无穷。不说尖酸刻薄、下流污秽的言语,做到有礼有节。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时刻牢记在心。另外,办不到的事或不适宜的事儿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不经考虑,允诺了别人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没有亲眼见到的或不确定的事情不要轻易传出去。
最后,讲话要稳重舒缓,咬字吐词要清楚,态度要诚恳,不可以讲得太快,容易引起对方误会,讲得含糊不清,有时也会误了事。还有教育学生不说别人闲话,更不和别人一起说长道短。在别人当面说自己的过失时不要发怒生气,听见恭维的话就感到不安,听见别人的指责反而高兴,这样良师益友就会渐渐接近自己。有时教师的身传比言教更重要,我们教育学生友善的语言可以建立起美好的友谊,而我们偶尔说出的激烈的言辞则可以无情地伤害学生的感情。实践证明:一个在学习方面表现良好而经常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要比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能更快地学会东西。这个事实说明,我们采取批评的方法并不能让别人产生永久性的改变,相反,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伟大的心理学家席勤说过:“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样我们也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批评是毫无作用的,因为激烈的言辞、讽刺、挖苦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地替自己辩护,同时,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伤害一个人自尊心,并激起他的反抗,而批评所引起的嫉恨会令学生对你敬而远之,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所指责的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善。
我们培养学生的同时,要多对他们的自尊心进行关注,所以有机会别忘了用真诚的话语去赞赏学生,这是生活中最美的插曲,因为那些温暖的话语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美国哲学家杜威教授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就是“显要感”,也就是表现欲,这种表现欲有时也通过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我们的班长,自称“凯撒”,当教到“chife”(长官)这个单词时,他突然大声说“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班的“chife”,这个孩子就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和显要感。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语言把握学生的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说话。其次,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口才的培养。另外,培养学生的口才与说话技巧,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口才和说话技巧,用自己的魅力口才去征服学生。我们要教育学生说话不但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把握说话的技巧,语调语速,才能更完美地表达明确的目的。善于言谈的人,可以借助自己口才的优势赢得领导的器重,同事的钦佩,可以为广交朋友,拓宽事业打下一份坚实的基础,不断地创造成功的机遇。而拙于言谈的人,往往抓不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因而抱憾终生。所以,现代社会的种种机遇,要造你的口才来开拓;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成功,要靠你的口才来促成。
培养学生的口才,关键在于培训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下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心理开设区域、坦诚、敢于和乐于表现真实的自我,不要担心自己的弱点会暴露,并通过人际关系这面镜子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很善于说话却不敢说话。只有既敢说话又善于说话,才会锦上添花,产生良好的口才效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表现,当面对很多人上台讲话时,就觉得很紧张害怕,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精力不集中,甚至会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要想泰然自若地依照逻辑次序侃侃而谈,必须找出胆怯的根源,克服心理障碍。当众说话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你不确定听众的反应,所以才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抓住每一次当众讲话的机会,积极参加演讲,当学生发现演讲成功的快乐后,就会发现当众说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让学生试试豁出去的心理,那样会让学生更自信,通常人们在讲话之前,都会顾虑重重,这种状态很可能在开讲前便抹杀了信心,所以开始讲话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注意力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话者在说什么转移注意力,要知道,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能够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第一次”。大不了豁出去了的想法会你的心态更淡定,讲话会更自如。
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思想,提升理念,提高组织和教学能力,我们必须整装待发,把全部的热情投身于这项改革中去,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为了迎接挑战,充分地了解和挖掘新教材的内涵,我决定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实践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建立多元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笔耕舍播,在教学园地中结出桃花满天下的丰硕果实。
拓展阅读:读《弟子规》,做好“弟子”
中华民族经典教育读本《弟子规》,它宣扬以儒家礼义为核心的圣贤之道,指导我们行动,帮助我们实现幸福人生。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与《弟子规》的最早编著者李毓秀同为山西河东人的李安纲教授,怀着一颗至诚至爱的学者之心重新编写了这本书。李安纲教授认为,《弟子规》高度概括、展示了人类个体进入社会所必须装备的道德体系和智慧武器,并且可以身体力行,行之有效。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孝、悌、谨、信、爱、亲,文,这七点是孔子教育学生的要义,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父母想念儿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树叶就动一下,风不吹,树叶就不动。这样的描述透露出当代人对人伦关系的.的忧心忡忡。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对父母的敬与爱注入我们的整个生命,让它如流水般绵长?读《弟子规》,幸福人生从“孝”开始。
李安纲教授编写的、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弟子规》,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李教授不仅将原文加以注音,设“句解”阐释每条规矩的意义,每一篇后设“篇讲”论说全篇大义,还将三字规矩翻译成七句白话,几乎把每条规矩的出处都做了明确标注。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对初读这本书的读者十分有益。这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人们知道《弟子规》是清朝人编著的,便以为书中都是满人的规矩。实际上,《弟子规》中几乎每一条规矩都源远流长,早自先秦的《易经》《论语》,近自清朝的《宋元学案》《传家宝》,所有的规矩都是数千年来老祖宗的经验。可以说,《弟子规》是颠扑不破的人生大智慧。
何为弟子?有人认为,“弟子”是相对于“师傅”而言,即“学生”这一社会角色,那么《弟子规》就是“学生”应该学习的规矩,这种理解未免有些片面。也有人把“弟子”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认为“弟子”就是社会成员,《弟子规》就是人人须遵之规,这种说法对“弟子”的概念有了更广泛的理解,但却过于笼统。李安纲教授的《弟子规》不仅对“弟子”的概念做了深入分析,还阐明了“弟子”的社会关系,这是该书的突破点。李教授认为,“弟子”包含“为弟为子为弟子”三个概念,即弟弟、儿子和弟子,其中涵盖了弟弟跟哥哥、儿子跟父亲和弟子跟老师三种关系,这也是基本的社会关系――我们在社会中至少扮演着“弟弟”“儿子”或“弟子”中的一种角色。作为“弟子”,要时刻谨记老师的教导;作为“儿子”,要终生孝敬父母;作为“弟弟”,在家要爱戴兄长,到了社会要用悌道与四海的兄弟相处。因此,《弟子规》就是对社会中的我们的规劝和告诫,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李教授在解读《弟子规》时,谈古论今,不仅讲述了规矩的背景故事,还列举了发生在当下的事件加以解释,这是该书的创新点。“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这是孝敬父母应该做到的。该书不仅引用了“黄香扇枕温席”和“周文王给父亲请安”的故事,还讲述了现在社会一对经商的母子学习了《弟子规》,儿子为母亲洗脚的感人故事。这让我想起一则曾感动过无数人的公益广告:小男孩看着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每天为奶奶洗脚,也端来满满一盆水,用稚嫩的声音对母亲说:“妈妈,洗脚!”孝,出自天性,不是矫揉造作。
—开展“多读书、读好书”及《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学校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每周升旗后“国旗下的演讲”活动;每天书写一页以《弟子规》为内容的钢笔字;每天朗读、背诵《弟子规》内容一则;每学期举行一次以《弟子规》为内容的朗诵比赛或演讲比赛;每年举行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的,现将这一阶段实施情况做个小结。
一、具体做法及成果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开学初,我们学校对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在开学典礼上,在全体师生中进行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总动员,宣读了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工作方案的有关做法,让全校师生都知道,从这学期开始,我们要学习实践《弟子规》;在校门口和其它显目的地方分别悬挂了四条有关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大标语;在校门厅大橱窗里换上大诚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画像和《弟子规》的全文内容;在校园里出版了以《弟子规》内容易解为主题的黑板报;我们通过撰写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心得体会,表彰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中的先进事迹。我们还请家长积极参与并检查督促子女学习实践《弟子规》。各班每周上交了一至两篇有关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好人好事或心得体会到学校,以便向全校推广。在每周的晨会上,学校领导对各班学生背诵《弟子规》的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背诵的内容是上周背诵内容和前面同一部分的内容连在一起背诵。以上做法,使我们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得到了学生和广大家长的有力支持。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各班学生都能整齐地背诵,效果很好。
2、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三个促进”,达到了“三个和谐”
实现了“三个促进”a、促进了良好校园的进一步优化。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以来,学校组织师生学习礼、爱、孝、谨、信等方面的内容,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读《弟子规》内容,听感恩主题歌曲,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活动,把《弟子规》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达到了师生人人重视《弟子规》,人人背诵《弟子规》,人人践行《弟子规》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的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师生讲文明礼貌的多了,粗言污语少了,闹矛盾、打架的没了,讲谦让、讲礼让、相帮助的多了。b、促进了爱岗敬业奉献良好教风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弟子规》,在教师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谈一些成功人士的感言及义工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教师们。学生的礼、爱、信等也进一步激励着教师们的奉献热情。老师们常在一起说,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纳税人,要常怀感恩、关爱的心对待工作和学生。良好的教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要表现在:讲奉献的多了,讲报酬的少了,谈教育教学方法的多了,嫌学生调皮、难教的少了,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沟通的多了,课堂只重教不重导的少了,早出晚归的多了,出谋献策、关心学校发展的多了。c、促进了“比学习、比进步”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也明确了“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学生能努力学习,制订好计划,掌握适合自己方法。在学习《弟子规》的潜移默化、师生的相互感染下,专心听课的多了,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少了,搞小动作讲话的少了,不耻下问、不懂就问、相互学习的多了,作业抄袭、不缴交的少了,勤奋上进的多了,承担对家庭、社会责任的多了,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少了。
达到了“三个和谐”a、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推进《弟子规》学习活动进校园以来,师生践行《弟子规》的内涵,执行教师、学生行为规范,从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爱、宽容、理解、进取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爱师的良好氛围。教师的爱更温暖,教育更人性化,方法更科学化,师生的配合更默契,帮教更到位,沟通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b、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师生学习《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内容后,在处理家庭关系中做得更为出色。在学校开展学生写的《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很多学生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悔意,深切地体会父母的艰辛与期盼,真诚地表达了感恩的心。c、工作关系更加和谐。我校教职工把《弟子规》及教师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谦逊、礼让、爱心、感恩贯穿于工作之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都把做好本职工作当作自己人生幸福的追求,使政令更加畅通,规章制度执行的更加顺畅。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们国家五千年灿烂文化,优秀文化很多如孔孟之道、唐诗、宋词这些都是学生认识学习的东西,培养他们“仁义、道德”很有必要。21世纪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世界上的许多优秀文化、科技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进取精神、环保意识、主体意识等时代精神,这就和现实有许多矛盾问题。
1、现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小学升初中没有重点中学要考的升学压力。这里小学生还都是按生活的区域按片划分的学校。但是等他们初中毕业升高中的时候,我所看到的那些教育上的希望会被无情的应试教育给摧毁。很多原本看重素质教育的家长,在升学竞争的压力中会放弃一贯秉承的教育理念,参与到升学应试教育的“无情厮杀”中。这就是今后的出路,家长都无法回避必须和孩子共同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他们面对现实无可奈何,没有选择。在中国好的教育资源就那么多,想考上理想的大学,首先一步需要进入重点中学的大门,只有这样才能抢先一步夺得先机。现在拼命的读书、做题,向重点高中冲刺。孩子可能正在想,读《弟子规》有啥用,是啊!孩子是困惑的,可是孩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父母会比他还要困惑和无奈,这就是现实。
2、《弟子规》时代局限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弟子规》当然也有时代的局限,存在一些过时的东西。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的今天,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普及使儿童青少年的视野更宽,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几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其局限性我们可以从一下几点进行分析:
其一,太过重视长辈的权威,而忽视个人的权利。把“父母”理解为“权威”,对“子女”只派定“服从”是他们的天职,若把这点用于处理与现代父母和子女关系并不恰当,一昧的强调父母的权威,子女只是服从会束缚儿童青少年的自由精神、创造思维。其中的一些道德规范需要我们去辩证的继承学习。诸如“父母责,须顺乘”“亲所恶,谨为去”等规则需要我们判断一下父母的责备、父母所恶之物之事是否合理,再决定处理方式。
其二,只提到学文,而忽视科学技术的学习。《弟子规》产生的时代科技不发达,甚至是落后。而当今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仅仅学习经典书籍,六艺等等是远远不够的。经典书籍和六艺可以帮助人修养道德品质,科技知识也是可以拓宽人的视眼,丰富人的知识,完善人的道德品质。
其三:仅依靠家庭教育,途径单一。《弟子规》的七篇中基本上都是在描述家庭生活,强调家庭教育。而当今的儿童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也是在社会中生活。所以只强调家庭教育,教育的影响未免过于单一和薄弱。因此,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但又各有其侧重,是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
其四,太过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弟子规》认为,道德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重视个体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使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一种主体内在的道德需求,并最终成为一种制约人的行动方式。但是儿童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是较差,所以需要,父母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员共同帮助其学习和遵守规范。从总体上来说,在道德教育缺失的现在,应该大力宣传、普及《弟子规》;在学习时,应该弃之糟粕,吸纳其精华。
三、今后的展望与规划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承传这些财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进行《弟子规》的 教育,是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有莫大的帮助。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让学生知道应该去爱周围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爱周围的人,这样班级才会变成和谐的班级,校园才会变成和谐的校园,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对于《弟子规》的学习,我校将会把它作为师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除了继续践行以上措施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结合教育进展情况,分阶段举办一系列师生共参与的《弟子规》有奖诵读比赛活动;学校将对《弟子规》的部分内容进行编排,抽调部分师生进行角色扮演,将以场景剧的形式在明年的元旦晚会亮相演出;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共传承”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继续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校共学习教育平台;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动、沟通,要求学生对《弟子规》活学现用,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教育与学习相统一。
在推进《弟子规》进校园的活动中,我校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我校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切实做推进《弟子规》进校园的忠实学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为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下一代尽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17-02
《弟子规》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优秀读物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子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新的时代内涵的有机融合,可以从教导学生认知亲情、友情、诚信等角度,进行德育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农村中学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德育教学范本少、案例参考少等问题,制约了农村中学德育教学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农村中学充分利用《弟子规》开展德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弟子规》教育在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弟子规》是根据我国孔子的人生理念所编著的蒙学典籍,语句简单,但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虽然《弟子规》传统已久,但是,在农村中学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对《弟子规》有甄别、批判地使用,依然有着很高的教育意义。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可以让学生在感悟弟子规的真实内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学生的言行和对于亲情和友情的认知实现升华,完善学生的思想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来看,在农村中学推广基于弟子规的德育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让我们自豪。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人放弃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品德;人与人之间缺乏宽容,对老人缺乏尊重,对儿童缺乏关心,人情淡漠。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在文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新时期做人仍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要考虑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利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学生更能够接受基本的道德要求。从学习做人开始,从孝敬老师,帮助别人这些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做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也最能做到。
二、运用《弟子规》增强农村中学德育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一)在运用《弟子规》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一碗水端平,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让学生感悟到蕴含在教师身上的人格力量,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德育教师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的规范约束,课前早到教室准备,课堂上讲课精神饱满,充满激情,课余时间和学生积极探讨人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榜样力量,促进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农村的德育教学过程更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运用《弟子规》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爱”在进行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用真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为了保证运用《弟子规》教育的时效性,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进行实时的考评
例如,坚持让学生每天朗诵一遍弟子规,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弟子规中的真谛,在一遍遍的朗诵中,感染学生的身心。与此同时,为了考查《弟子规》教育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师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家访”,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弟子规》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弟子规》教育增强农村中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促进《弟子规》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在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只有意识到知识是对自己有用的,才会认真学习。与此同时,农村中学生还经常存在家庭监管不够严格、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接受《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在形式上朗诵《弟子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重视对于自己言行的规范,这就导致《弟子规》的教育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弟子规》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诸如“为父母洗脚”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父母的艰辛,再与《弟子规》的内容结合起来,更容易发挥《弟子规》的真实教育效果,也可以促进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促进《弟子规》教育与学校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进行《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将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弟子规》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要充分尊重值日生的劳动成果,不在教室和校园里随便扔垃圾,看到校园里有纸屑也要主动地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在学生回到家后,要充分地尊重自己的父母,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师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倡导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
(三)注重校园和家庭的有机融合
德育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体系,在进行《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还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能够对自己合理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学校和家庭积极地配合,注重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进行《弟子规》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对于学生道德养成的促进作用。
【浅谈《弟子规》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1-02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0-25
浅谈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09-24
浅谈语境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11-11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1-01
浅谈数学笔记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01-05
浅谈如何发挥青年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06-06
浅谈如何发挥好曲艺在文化下乡中的作用07-07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5-24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