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救助政策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政救助政策(精选8篇)

民政救助政策 篇1

一、申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

凡持有崇州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崇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

二、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申请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持《户主委托书》)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收入证明;农业户口的,应提供家庭承包土地亩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和种植、养殖等情况;外在务工的,应提供由用工单位或雇主出具的收入证明;

3、已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应出具相应的缴费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4、房屋属自有产权的,应提供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有房屋使用权而无产权的,应提供由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属租房居住的,应提供租房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属借住亲友房屋的,应提供产权证复印件和产权人证明;

5、因征地及房屋拆迁安置等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应提供安置协议和补偿费使用情况(含买房、装修、偿还债务、大病支出等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6、家庭成员因配偶身故或离异而单身的,应出具单身证明、《离婚证》以及《离婚协议书》或《离婚判决(调解)书》;

7、在法定劳动节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应提供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出具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8、因患严重疾病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情诊断报告;残疾申请人,应提供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残疾证明;劳动年龄段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劳动部门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证明;

9、有在校学生的家庭,应提供子女就读学校证明;

10、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二)审批程序

户主书面申请——村(社区)工作人员或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将申请人家庭信息录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比对——村(社区)及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在比对结束后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2人或2人以上)——乡镇(街道)组织村居民小组或村(社区)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民主评议——乡镇(街道)对通过民主评议的家庭在村(社区)进行张榜公示——乡镇(街道)低保评审小组对公示无异议的申请家庭进行审核——乡镇(街道)审核通过的报市民政局审批——民政局审查通过后返乡镇公示——乡镇发放低保证,民政局通过银行代发低保金。

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

一、救助对象:持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本市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收入家庭相关救助。

二、救助标准: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属于本市低保边缘困难家庭。

三、救助申请: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社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填写《崇州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及授权书》并签章,授权相关部门调查其家庭财产及经济状况;村(社区)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核对信息系统、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财产及经济状况进行调查;信息核对结果及调查结果反村(社区)公示并反馈本人,比对及公示结果无异议后上报民政局,由民政局出具收入核对情况告知书。

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

一、救助范围

凡具有我市户籍,因危重疾病、人身意外伤残、火灾、教育支出过大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急需救助的家庭。主要包括:

(一)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家庭;

(二)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其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三)因家庭成员患有重特大疾病造成基本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四)市政府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人员。

因自然灾害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纳入灾害救助管理。

二、救助标准

(一)因子女上大学负担过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标准依照当年“阳光圆梦工程”帮困助学标准,原则上不高于此标准。

(二)因家庭成员患危重疾病,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其一次性临时救助,原则上占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20%—30%。

(三)因火灾等不可抗力原因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财产损失严重,导致家庭暂时生活困难的,救助标准由其所在乡镇(街道)根据其家庭情况评议后提出建议,报市民政局审批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

一年内,救助家庭因同一原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原则上实行一次性救助,家庭年救助总额不超过10000元。

快速救助

一、救助对象和标准

(一)救助对象。崇州市户籍人口(含持有崇州市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口)因突发性、特殊性等原因造成当前基本生活无法维持、急需救助的家庭。

(二)救助标准。一年内对需救助家庭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

二、申请、审批、发放和复审程序

(一)申请。申请快速救助的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或户主委托他人持《户主委托书》)向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身份证原件(非本市户籍人口需提供居住证原件)和困难原因证明等材料,并填写《村(社区)快速救助申请审批表》。

(二)审批及发放。由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审议通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发放救助金。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向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

(三)议事会复审及公示。村(社区)居民议事会定期对村(社区)快速救助金的发放情况逐一进行复审,复审未通过的,资金应予追回。村(社区)快速救助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应在村(社区)居务公开栏中公示,并要照相留档。

医疗救助

救助范围:我市医疗救助政策主要包括资助参保、门诊救助、住院救助、补充医疗救助。

1、资助参保

救助对象:全额资助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本市行政区域内高校低保家庭学生及一、二级残疾大学生参加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当年社保缴费标准30%的比例,资助自愿参加大病住院互助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

2、门诊救助

救助对象: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实行全额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中一、二级精神病患者,门诊救助每人每年200元,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门诊救助每人每年100元,包干。其中城乡低保对象中一、二级精神病患者需提供残疾证复印件。

3、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及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

救助程序:城乡低保对象提供资料到村(社区)申请住院医疗救助,由村(社区)审核后交由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交由民政局审核后划拨救助金。

所需资料包括: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身份证复印件、救助对象农商银行卡复印件。

4、补充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具有本市户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一年内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和城乡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的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0.5万以上(含0.5万元)的人员:

(1)城乡低保对象;

(2)入院时年满60周岁未领取基本养老金或离退休费或遗属生活补助的对象(在申请大病补充医疗救助政策时,60岁以上老人未领取离退休费或遗属生活补助,但领取了人社部门发放的75元基础养老金补贴,这部分老人视为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同样可以享受慈善会的大病补充医疗救助政策);

(3)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

救助程序:城乡低保对象提供资料到村(社区)申请补充医疗救助,由村(社区)审核后交由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交由民政局审核,民政局交由成都市慈善会审核后划拨救助金。

所需资料包括: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救助对象农商银行卡复印件。

五保供养

1.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崇州市户籍老年(年满60周岁以上)、残疾(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以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目前农村五保供养形式有哪些?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3、哪类人员可以入住农村敬老院?

民政救助政策 篇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 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 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 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 比如说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的五保户供养, 还有灾民的生活救助;第二个层次属于专项救助, 即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有困难时获得的救助;第三个层次是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

近几年来, 通过“数字民政”工程的建设, 民政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升。省厅机关及部分地市级民政部门完成了机关局域网建设, 厅机关局域网全部做到了内外网物理隔离, 部分民政应用系统还实现了省、市、县的互联。此外, 各地民政部门都相继开发并部署了民政公用政务平台、全国优抚安置管理、灾害信息管理、婚姻登记管理、社团管理、来信来访处理等软件系统。但民政医疗救助业务管理涉及部、省、地 (市) 、区 (县) 、街道和居委会六级单位, 同时需要医院、医保和新农合等多个业务部门的信息整合, 因此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完整体系。

民政医疗救助系统是针对民政专项救助中医疗救助业务的专项管理系统, 本文介绍的系统实现了民政医疗救助直接在定点医院实时结算的功能, 解决了困难群众就医无钱垫付等问题, 对于民政工作信息化和提高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有着深远影响。

1民政医疗救助现状

民政医疗救助主要是针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和三无人员, 当其因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时, 对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部分后, 个人负担仍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目前国内医疗救助模式主要是事后救助, 救助对象看病治疗需要事先垫付医疗费用, 再根据医疗机构开具的发票到民政部门办理报销。

在传统的医疗救助模式中, 医院、医保单位、民政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 从而难以实现各个单位之间的高效协作。在日常医疗救助过程中, 比较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 救助对象需要垫付本应由民政救助的费用, 增加了救助对象的经济压力。

(2) 救助对象需要手持医院开具的发票到民政部门报销, 这中间必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同时也增加了民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无法实现民政业务的高效化。

(3) 民政人员需要手工计算救助金额, 导致救助金额容易发生错误, 无法实现民政业务的规范化。

(4) 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救助对象, 由于对政策和计算方式缺乏理解, 往往十分被动, 无法实现民政业务的透明化。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民政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文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应急作用, 鼓励和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医疗救助费用的办法, 民政部门可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预付资金。对于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等医疗救助对象, 凭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 到开展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应由医疗救助支付的, 由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 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

针对传统民政医疗救助模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民政部的意见, 本文作者所在的开发团队以广西灵川县民政局为试点设计开发了一个民政医疗救助系统。通过本系统的医院救助模式, 救助对象不需要垫付救助费用, 民政医疗救助实现了直接在定点医院实时结算, 解决了困难群众就医无钱垫付的问题, 也不需要民政人员参与救助金额的计算和核对, 而是由救助系统自动结算完成, 实现了民政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高效化和透明化。

2救助模式分析设计

本系统设计了两种救助模式:医院救助和事后救助, 其中医院救助是在定点医院直接实时完成救助过程的模式, 救助对象只需跟医院结算需要自己交纳的相关费用, 救助款项由医院与民政局之间完成结算。为了解决一些特殊情况, 系统也提供了事后救助的救助模式, 事后救助的救助过程只能在民政局完成。

民政医疗救助的实现是基于城乡基本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之上的, 本系统中设计的医疗救助方案为:病人就医的基本医疗信息 (ⅹ1) 在医院收费系统中保存, 通过医院收费系统计算得出医疗费用 (ⅹ2) , 如果该病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则将病人的就医信息 (ⅹ1和 ⅹ2) 传递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系统, 计算得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金额 (ⅹ 3) , 如果该病人是民政救助对象, 需要将就医信息 (ⅹ1和 ⅹ2) 和已报销金额 (ⅹ3) 传递到民政医疗救助系统, 计算得出救助对象在民政系统能报销的费用 (ⅹ4) , 最后, 救助对象需要自己缴纳的费用 (ⅹ5) 也在民政救助系统中计算得出 (ⅹ5=ⅹ2-ⅹ3-ⅹ4) 。

医院救助模式能够实现的要点是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联网系统中即可将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自动生成为“新农合” (或医保) 报销金额、民政救助金额、救助对象自付金额三个部分, 实现同步结算、实时兑现, 保证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在就医处即用即补, 真正实现了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和“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间的 “无缝衔接”。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由民政客户端和医院客户端两部分功能组成, 见图2。

医院客户端主要完成各种对象的入院管理、救助的具体实施以及一些系统管理工作。民政客户端分为4大模块, 基本功能如下:

(1) 救助对象管理:包括低保和五保对象的管理、临时救助对象的管理两部分。其中低保、五保对象管理从民政低保和五保系统中 (低保和五保系统与本医疗救助系统同属于民政信息系统) 获取救助对象的基础信息, 建立医疗救助账户, 并对这些账户进行管理。临时救助对象是对不符合低保、五保条件但家庭经济情况不好, 看病后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人员的救助管理, 此类人员只可以进行事后救助。

(2) 救助管理:包括事后救助、医院救助和救助查询三个部分。事后救助是对低保、五保和临时救助对象医疗后的救助, 需要出示医院费用单据等。医院救助用于民政部门对民政救助对象住院病人情况、医院救助情况的管理, 包括入院登记、救助计算、审核审查三个部分。其中, 入院登记用于民政人员核实某定点医院是否有此病人住院, 以方便民政部门的管理;救助计算用于计算救助金额;审核审查用于民政部门核对医院救助的数据, 如果正确无误则对医院的数据审核通过, 否则需要及时和相关医院进行核实确认。救助查询方便民政部门对救助信息和数据的查找。

(3) 救助统计:用于民政部门对救助金额、救助人员以及医疗救助金额发放情况的统计分析。

(4) 配置维护:包括资金管理、方案管理、机构管理和参数管理。资金管理用于民政部门对医院救助资金的总数、结转等情况的管理。方案管理包括救助参数管理和救助类型管理。其中, 救助参数管理用于民政部门制定、修改医疗救助政策;救助类型管理用于对医疗救助类型 (例如:大病救助、日常门诊救助等) 的管理。机构管理用于民政部门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参数管理是根据相关政策对药品、诊疗项目以及疾病信息的管理。

4关键技术实现

4.1系统部署模式

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 本系统针对医院救助模式设计了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部署方式。

分布式部署方式适用于县级以上大型医院, 这些医院的收费系统一般不能直接连接到民政局域网中, 其部署如图3所示。民政局域网和医院局域网之间相互独立, 通过VPN专线进行通信。在民政局域网中, 民政局的数据库服务器存放着所有的医疗救助信息;JBOSS应用服务器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 运行民政医疗救助系统, 提供民政工作人员使用民政客户端进行医疗救助业务的处理, 同时可以提供事后救助和集中式救助的业务功能。在医院局域网内, 除了完成医院自身功能所需要的软硬件外, 本系统将一个精简版的医疗救助系统———医疗救助终端系统———部署在医院局域网内, 并将民政救助基础数据定期同步到医院的民政救助终端系统中, 从而使医院的民政救助基础信息与民政局的资料数据保持一致, 医院收费人员只需登录本医院的医疗救助终端系统即可完成民政医疗救助工作。

对于能够实时访问民政局网络系统的医院, 采用集中式部署方式, 各个医院救助人员只需直接登录使用民政局的医疗救助系统即可完成医疗救助工作。

4.2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了多层安全机制, 在硬件服务器上采用双硬盘的磁盘阵列技术和服务器集群技术, 在软件中采用登录认证、细粒度的权限控制、用户操作日志跟踪、数据库定期备份和传输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来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在此以权限控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细粒度权限控制技术, 即采用 “用户-角色-模块-操作”的结构来设计权限系统, 把整个访问控制过程分成三步:功能模块和对应的操作构成一个完整的访问权限单元, 访问权限单元与角色相关联, 角色再与用户关联, 从而实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目前系统已定义的角色有:系统管理员、管理员、医院救助人员、审查员、 审核员、审批员、统计员、配置专员等。系统定义的功能模块有:低保和五保对象管理、临时救助对象管理、事后救助、医院救助、救助查询、救助统计、配置管理等。系统定义的操作有:增加、查看、修改、删除、审查、审核、审批和导出等。

对于民政系统的管理人员来说, 他们可以在本系统中方便灵活地控制系统的使用者权限, 可以直接给某个用户赋予一个角色, 达到一次性分配多个业务的多种权限的目的, 也可以单独调整某个用户的某种权限, 从而达到保护数据和业务安全的目的。

4.3民政数据与医院数据一致性问题解决方案

对于可以实时访问在民政局部署的医疗救助系统的医院, 按照集中式部署方式, 所有的民政医疗救助信息统一存放在民政局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每一次救助过程都直接更新数据库服务器, 用这种方式医院数据和民政局数据能保持完全一致。

出于安全性和用户量的考虑, 一些医院是无法直接访问民政局的医疗救助系统的, 必须按照分布式方式部署系统, 因此需要在医院部署一个医疗救助终端系统。本医院的医疗救助通过该系统来实现, 并把救助信息首先保存在医院的救助服务器上, 然后统一上传到民政局的医疗救助系统。为了保证医院的救助数据和民政局数据的一致性, 本系统使用了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数据同步。

本系统的Web Services是采用基于SOAP协议的开源XFire技术框架来实现。使用XFire实现Web Service非常简单, 并且XFire对Spring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可以非常方便地与Spring进行集成。首先编写相关的Java类, 确保类和构造函数都是公共的, 其次需要将XFire及其第三方库添加到web应用的WEB-INF/lib目录下, 然后将XFire Servlet的配置信息添加到web.xml中, 最后只需在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文件中进行配置就能实现Web Service的配置。可以通过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输入Web Service的地址 (例如:http://serverip:port/ xfire/services/HospitalHelpService.WSDL) 来验证是否部署成功, 部署成功将列出调用此服务的方法。

目前在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已经实现的Web Service主要有两个:HospitalHelpService和HospitalSynServiceJob。 HospitalHelpService主要用于民政医疗救助金额计算, 需要病人信息、医疗费用信息和已报销金额信息作为输入参数, 主要的方法是获取民政医疗救助金额的方法 (get- MzhelpFee) 。HospitalSynServiceJob主要用于医院端数据上传及同步数据, 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 自动调度方式是基于开源的quartz框架实现。Web Service在数据同步时首先需要把医院已经完成的救助信息上报到民政医疗救助系统中, 然后从民政医疗救助系统中获取有变动的救助对象、救助类型、救助标准等信息。主要方法包括:用于接收并保存医院端上传的入院登记及救助记录的方法 (synAidMedicalDataToMZ) 、用于同步更新民政医疗救助系统有变动的救助基础数据信息的方法 (synAidMedical- DataFromMZ) 。

5结语

本文首先根据民政部的意见, 针对传统民政医疗救助模式存在的问题, 重点分析设计了医院救助模式, 并依据该模式设计民政医疗救助系统, 实现了和“新农合”系统、 医保系统以及医院收费系统间的“无缝衔接”, 使民政医疗救助在定点医院直接结算, 解决了传统救助模式中存在的困难群众就医无钱垫付等问题。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广西灵川县投入使用, 其中灵川县人民医院、灵川县中医院采用分布式医院救助模式, 灵川县下属乡镇医院采用集中式医院救助模式。目前已经实现救助1000多人次, 救助金额达100多万元, 系统运行稳定, 选择医院救助的救助对象数目逐步递增, 救助款项没有出现安全问题。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以广西灵川县民政局为试点,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民政医疗救助系统。该系统提供了两种医疗救助模式, 其中的医院救助模式实现了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和“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以及医院收费系统间的“无缝衔接”, 实现了民政医疗救助在定点医院实时直接结算, 解决了传统救助模式中存在的困难群众就医无钱垫付等问题。首先介绍了民政医疗救助模式的设计思想, 然后给出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最后详细描述了系统中几个关键技术点的解决方案, 包括系统部署、数据安全以及民政数据和医院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医疗救助系统,实时救助,Web Services,分布式处理,访问控制

参考文献

[1]YUE KUN, WANG XIAO LING, ZHOU AO YING.Underlying techniques for web services:a survey[J].Journal of Software, 2004.

[2]DEEPAK ALUR, JOHN CRUPI, DAN MALKS.Core J2EETM patterns:best practices and design strategies[M].PH PTR, 2004.

[3]岳昆, 王晓玲, 周傲英.Web服务核心支撑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 2004, 15 (3) :428-442.

[4]吴文辉, 肖治庭, 任毅.基于Web Service的统一检索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2012, 29 (7) :186-188.

[5]孙万驹, 何安勇, 朱海燕.SOA技术在区域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2013, 30 (7) :255-258.

[6]杨芙清, 梅宏, 吕健, 等.浅谈软件技术发展[J].电子学报, 2002, 12 (30) :1901-1906.

[7]民政部信息中心.全国民政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09.

[8]宋晓虹.民政低保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研究及数据交换技术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 2010.

[9]徐秀平.民政城乡低保业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

[10]赵培乐, 张维, 李钊.基于民政信息化系统建设谈信息系统[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3 (20) :62-65.

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一、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来看,现阶段在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这所必须具有的基础条件,但在目前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意识欠缺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由于受到“轻档案,重业务”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人员都不重视档案知识以及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甚至还有部分的领导干部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管理人员的个人事情,这种思想的存在非常容易导致档案资缺少、档案管理混乱的情况出现,大大降低了档案资料的保存寿命。

(二)档案资料缺失或不全

由于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官广泛,使得档案的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大,而且在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各自管理问题,不同业务的部门、科室都存在着各自为阵的情况,无法实行统一的管理,非常容易导致档案的缺失。不仅如此,在档案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许多部门的都存在着归档资料遗漏的情况,这就加大了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难度。

(三)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在近些年中,我国的有关部门虽然已经逐步建立起了有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当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落实程度并不是很高,导致规则制度的实际作用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除了“名存实亡”的情况非常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相当一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档案管理和档案开发建设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对相关业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不明白什么样的档案资料需要上交,也不清楚怎么样才算是科学规范的管理。

(四)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涉及部门繁多,档案的种类、数量都比较复杂,部分档案是为广大群众直接提供服务的,当在实际的档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许多需要经常使用到的档案资料的使用程序过于复杂,在加深档案的缺、错漏等情况,使得档案的利用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大大降低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现阶段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问题,要想确保救助档案得以发挥其巨大作用,笔者认为民政部分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将此项工作做好。

(一)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注重资料的系统化收集

要全面提升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首先,必须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让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等从根本上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民政社会救助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严谨,根据管理制度去进行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严格的进行归档资料的上交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动员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在档案资料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交接登记工作,以便清楚的知道档案的使用动态。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素质

随着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档案资料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内容也变得越来越的富。同时档案资料的载体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起来,管理手段也变得更为现代化。现代化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并能够数量的运用现代化设备来进行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从长远的问题上看,加强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应该通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也是素质,并进行定期的民政历史、民政实践、民政理论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突出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超前性。其次,合理的进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促进管理人员间的学习和提高,为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系,其中包括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上的支持和奖励,积极的去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困难,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管理队伍的稳定。

(三)完善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的落实

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为此应该在深入贯彻并实施《档案法》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完善有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保密制度来维护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隐私性。不仅如此,还应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让档案工作符合规章制度中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并档案管理工作向着朝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并将其归入到民政工作目标考核当中,让民政社会借助的档案管理事业能够与民政的业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注重档案的利用,提高档案的实际意义

档案的收集、管理等工作都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所以在加强民政社会救助档案资料的管理中,还应该注重档档案资料的利用,让档案资料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部门,让各部门、个科室中的档案资料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不仅个可以简化档案的分析、整理过程,也可以提高档案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剔除档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步骤,例如:档案使用的逐级申请等,从根本上去简化档案管理、档案使用的步骤,让民政社会救助的档案规律工作更规范,让档案的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代化的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将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当档案管理工作中,从根本上去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同时还要提高管理的人员的管理意识,为提高档案的使用率带来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文东. 基层民政檔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资讯, 2015(10):140-140.

[2] 许丽.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1).

[3] 王砚秋. 关于加强基层民政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6).

民政救助申请报告 篇4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沧浪、平江、金阊、高新区户籍,参加苏州市区医疗保险人员;

2、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人均月收入在苏州市低保标准2倍以内;

3、全年医疗费用自负(不含自费,下同)金额达到当地年度医疗救助标准(苏州市区XX年为4000元)的患者本人;

4、没有享受实时医疗救助。

二、年度专项医疗救助标准

全年医疗费用自负部分,享受60%的年度专项医疗救助。

三、申请人提供材料

1、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2、户口本复印件;

3、工资发放记录复印件或工作单位收入证明;

4、《苏州市市区低收入家庭人员年度专项医疗救助审批表》(一式2份)。

四、收入的申报

1、工资收入取近3个月收入的平均值,不足3个月取其实际获取工资月平均值。

2、经营性收入取当年度实际营利的月均数。

3、退休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征土保养金、遗属补助费取其最新标准数。

4、工资收入可以通过工资存单明细(至少有近3个月的明细)、单位工资发放单、工作单位收入证明获取。三者至少提供其一,否则不予受理。审核时,如发现三者不一,取其最大数。

5、灵活自主职业人员,如果确实无法提供收入凭证,填报的收入不得低于当地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否则不予受理。

五、申办程序

每年11月1日起,当年度医疗自负金额预计达到市区年度医疗救助标准的`患者,可向所在社区提交书面申请,社区首先核实申请人是否享受实时医疗救助,已享受实时医疗救助的不予受理,未享受实时医疗救助的予以受理,并填报《苏州市市区低收入家庭人员年度专项医疗救助审批表》。

社区对其申请材料和填报资料进行初审,并在申请者居住小区予以公示7天,公示内容主要是家庭成员的工作、收入情况及申请目的。公示无异议,上报街道民政部门。

街道民政部门对申请人的材料、社区初审程序进行审核,对有关收入情况进行核查,审核无异议,上报区民政局。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汇总后,报送市社保中心。

民政救助资金申请报告 篇5

xx镇民政办:

我是镇远县xx镇贵界村委会六组村民xx,女,苗族,现年19岁。家中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我小时候生了一场重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我的左腿落下了残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脚走路越来越吃力,无法正常行走。在县残联的牵线搭桥下,经父母的反复商量,他们决定借钱给我医治我的左腿。今年暑假期间我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华医院做了一次矫形手术,共住院55天,共花费了42571.6元。出院回家后调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因为做的是骨头的`手术,至今仍不能生活自理,行走还需双拐助行,在家随时需要人照顾。所以爸爸妈妈也不能出去打工挣钱。

我和哥哥两人都在上大学,每年的报名费生活费对我们家来说就像天文数字,但父母看到哥哥和我两人都有残疾(哥哥为二级伤残,我为三级伤残),一心要让我们兄妹俩上学,将来能跳出农门。我所在的村委会领导考虑到我家的实际情况,我们XX年被评为该组的低保户。

除去住院新农合报销后的费用,这次住院我个人共负担了19430.51元的高额费用,加上开学时哥哥和我的报名费又是15000多元,家里现在已经欠下了36000多元的外债。我希望xx镇民政办能够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能给予一定的民政医疗补助金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民政救助申请书1 篇6

店垭镇民政办:

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我叫,现年岁,家住店垭镇村(社区)组,家庭人口人,现有耕地亩,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

申请人“一本通”户名:账号(信用社):受灾种类及损失程度:,请求实地核查解决为盼。

申请人:(本人签章)年月日

民政救助政策 篇7

一、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概念与特点

(一) 社会救助工作及其管理体制

社会救助是以国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本的内容, 并根据居民的现实情形给予对应的救助 (包括住房救助、司法、教育以及医疗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包括灾区倒塌民房恢复重建救助、受灾人应急生活救助以及灾后灾民生活救助) 、临时救助与政府确定的其他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工作的业务主管机构为民政机构, 城乡建设、卫生、教育、财政等机构在自身责任范围内管理对应的社会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区各级人民政府相关机构在自身责任范围内管理自身管辖行政地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与街道办事处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申请、审核以及调查等具体工作;村委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委托, 协助居民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申请、审核以及调查工作, 包括对救助居民的日常管理与救助金的发放工作。

(二)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概念

站在广义的角度上来说, 民政局社会救助档案是由各地民政机构所实施的各类救助工作中长久积累产生的档案, 这类档案包括会计类档案、文书类档案以及救助专业类档案。笔者在本文从狭义上来说,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则指的是救助专业档案。它是由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各级人民政府民政机构对国内低收入居民医疗救助、贫困残疾居民供养救助、情况特殊困难居民临时救助、灾后居民生活救助、灾区房屋倒塌恢复救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等实施的救助工作 (包括审批与服务类的工作, 以及各级机构的正常工作) 中产生的具备储存意义的电子档案、图像以及文字等多种以不同方式和载体来记录的档案, 并包含救助站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和救助管理机构) 在对向其求助的流浪乞讨人民所实施的救助工作进程中产生的拥有储存意义的多种文件档案。

(三)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特点

种类繁杂。救助工作具有独特的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 通常可以将它分成临时救助档案与生活救助档案等;而被救助居民的情况也不同, 根据这些居民的实际情况, 则可以把救助档案分成流浪人员救助档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档案、临时生活救助档案、城镇与乡村医疗救助档案以及灾区房屋倒塌恢复救助档案等。

来源广泛。民政社会救助档案是各地民政机构开展工作的实际记录, 这些对应的档案包含救助居民的基本资料, 其是民政机构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

文件资料在产生进程中存在共性。这些文件当中除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资料不包含审批资料以外, 其余类型档案的文件资料都需要包含管理资料与审批资料。

二、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管理体制与原则

(一) 管理体制

救助档案是民政机构的专属档案,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民政机构统一领导, 接受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与监督。省级档案局与民政局负责自身直辖范围内社会救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引工作, 并联系本地区的现实情况, 一起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救助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民政机构必须具备专职人员来负责救助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而村委会必须协助民政机构做好其责任范围以内的救助档案管理工作。

(二) 管理原则

依法管理。社会救助档案是专业档案, 其管理没有法律依据, 要强化调研工作, 依靠国家民政部与国家档案局一起制定对应的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工作。

分类管理。灾后灾民生活救助档案、临时生活救助档案、城乡医疗救助档案以及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等在文件材料的产生具备相同的特点, 其全部是待遇批准以及待遇审批以后救助金的一次性发放, 所产生的材料相对简单, 针对这几种档案可以制定一个管理制度;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一般不采取审批制度, 其档案资料的形成是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判断以及救助进程的实际记录, 因此这些档案要制定一个管理制度;相较与前两个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相对较为复杂, 其属于一个动态管理的进程, 相关的主管机构必须参考《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的通知》的相关制度, 以及其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

分级管理、基层为主、形成单位为主。依照救助工作的相关规定, 各个救助站、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民政机构的救助工作责任范畴不同, 其产生的与其职能对应的救助档案也不同。各级民政机构负责制定救助档案管理的政策性文件资料以及检查、指导、监督工作, 救助站、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民政机构则负责自身救助工作中产生的救助档案实体的管理工作。

三、针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利用、保管与移交的研究

对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保存期限的管理, 根据被救助居民的实际需要、救助管理机构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通常需要被短时期的保存。例如, 灾民的生活救助档案、农村五保供养档案、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临时生活的救助档案以及城乡医疗的救助档案等这类型的需要审批的档案, 通常最长的保管时间为三年;乞讨人员与流浪人员的教主档案, 最长的保管时间为五年。而一些日常管理类型的档案, 其保管时间最短则为五年。

对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利用研究, 民政社会救助档案关系到救助对象的隐私, 不便于让外界知晓, 所以, 关于这种档案通常是用于供应给救助部门以及被救助居民使用。即便法院、检察院、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因为工作又或者其他的原因需要查阅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具体内容, 也必须向对应部门办理对应的查阅手续。所以, 作为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机构, 要充分应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电脑技术, 细化档案应用条件及优化档案应用程序, 并寻求档案安全应用的对应策略。

对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移交研究, 依照相关部门的制度, 部门民政社会救助档案通常只需要短期保存, 其不需要档案移交, 在保管期限到期之后要对这些档案进行鉴定与销毁处理。考虑到今后因为历史研究的需求, 大部分地方性的综合档案馆会依照当地社会救助的现实情况, 根据对应的比例随机选取部门民政社会的救助档案, 将其收录的档案馆中存放。

摘要: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的一道防线, 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在全面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进程中, 产生了海量的文件档案, 怎么规范管理这些文件档案, 让其为民生事业服务, 是当前档案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的具体要求, 社会救助档案是民生档案的工作, 必须构建对应的管理措施。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在文中讨论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问题, 从而提出制定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秀华.浅谈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体制和原则[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9) .

[2]胡海.关于如何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途径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 (财经观察) , 2008 (11) .

[3]李婷婷.浅议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篇8

按照州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调研的有关要求,我局及时抽调人员对全州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低保

XX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数为53489人,全年下拨低保资金8355万元,人月均补助水平110元。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XX]99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X政发[XX]1号)精神,从XX年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0元统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补助水平达到173元。同时,将城市“三无”对象、城市孤儿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贫困家庭纳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240元给予了全额补助。

(二)农村低保

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争取下,全州农村低保人数扩大到15万人,全年下拨农村低保资金7832万元,人月均补差45元,其中,一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80元,二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50元,三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30元。XX年初,省民政厅批准我州再增加农村低保5万人,达到了20万人。目前我州农村低保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三)五保供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门不断创新机制,着力探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XX模式”,不断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五保对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XX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厅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国社会报、新华社等先后作了宣传报道。目前,全州共建立了农村福利院110所,五保对象13441人,集中供养9800人,集中供养率为73%,XX年共下拨资金1386万元。根据省厅文件规定,从XX年起,集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以及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将各提高300元,分别达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四)大病医疗救助

我州于XX年开始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几年来,全州累计救助20多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患大病的医治困难。XX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种限制、扩大救助规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的改革发展。在救助范围、起付线、救助金额等方面重新规定。同时,对住院治疗的低保对象免收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观察费、住院床位费优惠50%,手术费、辅助检查费优惠30%,常规性药品优惠10%。

(五)临时救助

为及时缓解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我州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800元,农村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400元。对未满18周岁、父母双方因艾滋病或结核病死亡,或父母一方因艾滋病或结核病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死亡的患艾滋病和结核病孤儿,按照人月均200元(生活费150元、抚养服务费50元)给予生活救助。XX年,全州临时救助人数5000多人。另外,从XX年3月1日起,对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享受40%救济的对象每人每月提高25元,不符合40%条件的其他救济对象(含国民党宽释人员)每人每月提高2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救助对象致贫原因多样

一是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贫。救助对象因患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加重了负担。二是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致贫。部分贫困户因年老或残疾没有劳动力,无经济收入,生活贫困。三是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因贫困而失学,文化水平低。在发展家庭经济时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脱贫致富能力。四是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贫困。五是自然灾害大量存在。我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雪灾、雨灾、冰雹灾害时常发生。

(二)救助水平比较低

从总体上看,我州社会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阶段。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限。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不高,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不能缓解根本问题。二是家庭发展需求得不到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对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子女辍学多;因文化、年龄、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困难群众创业、就业难度大,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家庭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三是救助范围还比较窄。截止到XX年底,我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13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1.97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84.58万人,而目前全州纳入农村低保的只有20万人。

(三)地方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资金保障机制支撑作用不强

XX州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贫困地区,所属的8个县市财政均为国定贫困县。县市地方财政力量薄弱,可用于社会救助的经费十分有限,主要依赖于上级拨付的资金予以保障。且因为多方原因,社会救助的工作经费也较少。

(四)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收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家庭收入核算比较困难。二是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当前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业援助等多项制度,但诸多救助制度还没有专门的条例,存在管理多头,条块分割的问题。三是基层救助网络平台薄弱。我州救助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的落实。目前,全州仅有低保工作人员22名,88个乡镇办低保工作人员159人,其中75人为兼职。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少、待遇偏低,部分县市没有核定编制,没有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为主导,加大地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

资金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生命线。建立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必须首先制定保障救助资金供给的基本制度。各级政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主体,财政投入是社会救助资金可靠、稳定的来源,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财政投入机制。结合我州实际,要建立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为主导,各级财政实行足额列支和按时拨付的机制,将社会救助各类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城市低保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8%—1.5%)、农村低保资金(人年均40元)、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等预算,并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预算自然增长机制,逐年加大投入,并重点向农村倾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社会救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应成立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其职责主要是统一政策,协调步伐,全面管理与监督社会救助工作。二是应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边救助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单位之间及其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交流信息,协商救助行动,逐步形成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救助资源,形成强大的整体推进合力。在乡镇办建立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服务工作平台,并依托这一中心搞好社会救助的受理、审查、申报、资金发放等工作,避免多头申报、多头救助、缺失救助,实现救助项目互补和救助效能最大化。着力推进救助信息化,建立救助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动员党政、媒体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力量,通过纪检、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健康发展。

(三)搞好社会救助体系各项制度间的衔接配套

社会救助体系内容丰富,要素较多,头绪复杂,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考虑,整体设计,侧重提升制度的整体效能,应重点在两个层次上做好衔接配套:一是对各单项救助制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规范,使各项救助制度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二是推进社会救助体系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就业再就业、扶贫开发等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要进一步搞好与就业、扶贫、住房、医疗等政策的衔接。民政、劳动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民政部门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分类管理,强化动态管理;劳动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以新增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支持和鼓励困难群体就业。扶贫部门在工作中重点吸收享受低保待遇的特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参加项目带动和就业,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加强与其他惠农政策的衔接,通过扶持,帮助救助对象摆脱贫困,走上生活自立之路。民政、劳动、卫生部门要在定点医院设立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三办合一”窗口,全部采取集中垫付补偿金、救助金,事后统一结算,既减少各部门工作量,又方便困难群众。

(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社会救助工作队伍是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加快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确保社会救助在基层及时有效落实。按照XX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的通知》(X民政规[XX]1号)要求,成立“州社会救助办公室”,为隶属州民政局管理的副县级行政单位,并核定3-5名人员编制;各县市要设立社会救助工作专门机构(最低生活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公室或社会救助局、社会救助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地城乡低保以及相关社会救助审批管理工作,并按照“每3000名对象配备不少于1名工作人员”的要求落实工作人员;乡镇办要设立低保工作站,专职工作人员应不少于2人;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或其它社会组织受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委托,可以承担部分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可通过民间组织建立社区义工制,逐步将社区志愿者纳入社区救助网络。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栏目:调研报告 相关: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作者:我要署名 日期:2014年11月4日 本文由公文易网站()编辑 ryw554318905 精心整理,对写作2015年关于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有一定参考价值,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调研报告 栏目查找,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参考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以白志强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民侨外委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从10月9日至11日对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及市教育局、经信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房管局、卫计委、扶贫办和市残联的工作汇报。深入到昆区、东河区、土右旗听取工作汇报,并走访了部分社会救助对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救助基本情况

20**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及各类专项救助资金约15亿元。其中:发放城乡低保金6.9亿元;特困人员供养金8662.76万元(“三无”人员供养金1105万元,“五保”供养金3865.6万元,孤儿抚育金1180.72万元,“三民”人员供养金2511.44万元);受灾人员救助资金170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3710万元;临时救助金2012万元;教育救助金3.23亿元;贫困家庭住房救助和危房改造涉及15106户,补助资金3775万元;发放贷款贴息等就业救助金1.9亿元,提供公益性岗位1378个。取暖救助惠及115179户,发放救助金及煤炭补助8731.48万元。共支出社会捐款456.17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市、旗县区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政策宣传、组织领导、规范运作、资金投入等方面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殊救助为主,医疗、教育、住房、取暖和就业救助为辅,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为补充,各项优惠政策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基层社区的力量,加大对社会救助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救济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社会救助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支持社会救助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包头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职责、人员配备等内容,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各旗县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会救助工作。二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包头市城乡低保公示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从制度上对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就业帮扶、教育、医疗救助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保障了社会救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救助规范运作。一是建立健全审批机制,促进审批阳光操作。在全国率先推行一个大厅三级联审联批管理体系。目前,各旗县区全部依托城乡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了与救助对象面对面的一个大厅三级联审联批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准确认定救助对象。成立了包头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开展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各旗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核对实施细则,成立核对机构,并全部上线试运行。三是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积极开展“救急难”。出台《包头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依托各级政府办事大厅,在全市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明确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标准、受理责任主体、办理流程及相关制度等。目前,全市所辖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已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88个;制定《包头市开展“救急难”救助试点方案》,确定青山区和达茂旗为全市“救急难”试点地区。各旗县区按照“救急难”救助工作采取试点先行,全面实施的办法,对因灾、交通肇事等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等“急难”人员给予及时救助。目前,共救助“急难”群众18人。四是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探索确立了“上统筹、下整合,多级配套,分级负担,同步增长”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体系,社会救助资金逐年增加,资金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封闭式运行、社会化发放。

(四)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治理整顿。一是强化监督内容,重点对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和信息核对等环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证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二是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对全市所有低保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和重新复核,重新认定了城镇低保对象55071人,农村低保对象34278人,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1811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救助协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整体合力不强。

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施行后,我市及时调整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民政统筹,相关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但从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整体协作能力不强。社会救助涉及多个部门,救助方式多样,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信息沟通平台,容易造成漏保和重复救助现象。有的救助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如低保制度与教育、住房、医疗等多个专项救助相捆绑,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救助系统,使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就业。

(二)救助资金投入压力大,筹资渠道单一。一是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投入不足。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城乡低保家庭及特困人群基本生活救助资金已基本得到保障,但随着近几年来医疗费用的上升,对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需求增长较快。二是部分旗县区资金投入存在困难。达茂旗集中供养人员费用高,集中供养1个人,每年的生活费、医药费、护理费等平均需要1万多元,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土右旗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比重相对较多,保障低收入家庭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三是慈善救助、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参与比较薄弱。

(三)“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平台建设不完善。部分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没有独立的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只能借助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开展工作,由于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场地有限,社会救助服务难以介入;二是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只有1—2名民政助理员,且多为兼职人员。三是基层工作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的推进进度。

(四)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实仍存在困难。申请低保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市和旗县区虽然成立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申请对象隐报、瞒报真实家庭收入,审核部门很难认定核实。

(五)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不高。由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于今年5月开始施行,一些部门对《办法》的深入宣传没有及时跟上,使得老百姓不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给予的救助。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和制度衔接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和统筹配置救助资源,避免重复救助或救助不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和筹措力度。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救急难”的作用,确保城乡特困群众因天灾人祸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发生急难时,能得到有效救助和保障;进一步拓宽救助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助、企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大向上争取救助资金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监管,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尽快配套出台有关实施意见。加快设立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加强人员配备,提供经费保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在审核审批过程中要公开透明,进一步加大低保等信息的公示力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加快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市和旗县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办法,探索建立跨部门、多层次、能共享的信息核对平台,加强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有效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等问题。要进一步拓展信息核对的使用范围,对公租房的分配、社保、就业等优惠政策的落实,也要通过信息核对的办法加以实施,发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作用。

上一篇:传播文明火种,争做文明少年演讲稿下一篇:自建房施工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