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发布创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

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据陈竺部长介绍,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10个具体目标是:①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③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④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⑤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⑥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⑦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⑧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⑩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竺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胡睿

第2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医疗卫生事业要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必须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样,医疗卫生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創新,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的要求,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看到有利形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例如,我国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存,医疗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有待提高,医患关系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这些都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医疗卫生事业若要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解决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加强学科体系建设,认清弊端、明确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就是要我们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责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多年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直存在着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分等问题,是滋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诸多问题的体制性弊端所在,这些弊端不彻底革除,政府的有限投入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体制上彻底改革,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比较满意的服务。首先,要完善和建设覆盖城乡的“四大体系”;其次,是构建合理医疗教育和人才流动体制;三是构建合理的医院层次及体制制度;四是构建医疗补贴、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协调的保障制度:五是构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疫情预警制度:六是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全民“健康消费”理念。除此之外,还要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这些既全面又具体的规划和要求,不仅要照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日常食品药品安全、生活卫生、身体保健等需要。

二、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医疗卫生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表现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等几方面。做好这几点,归根结底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到医疗卫生事业,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患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这既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患者的根本利益。如果医患关系紧张、医师执业环境恶化,怕担风险,不愿探索,不敢创新,不仅严重阻碍医学科学发展,也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特别是各医院要不断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当然也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业条件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整顿和改善医疗执业环境,完善医疗服务机制。第一,要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先,大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第二,及时救治急诊抢救患者,研究解决医疗机构紧急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补偿问题。第三,规范医疗事故鉴定,修订赔偿标准,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第四,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第五,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医院”建设。

其次,大力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第一,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处方行为。第二,继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各项要求。第三,加强临床药师管理。第四,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控。

再次,落实降低医药费用的各项措施。第一,要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第二,严格控制、规范使用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费用控制工作。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加强自身修养,视病人为亲人,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热心接待患者,主动关心、帮助、体贴患者,耐心安慰患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的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提高从业医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精湛的医术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技术保障,作为医务人员要不断

地刻苦学习医疗技术,面对临床上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认真钻研,虚心请教,合力攻关,并积极探索新的技术领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真正做到把心放在患者上,把患者放在心上。医务人员不仅应具有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承载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要高度重视医务人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体现医疗事业单位的文化品位及公众形象。此外,还要注重引进人才。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有了高素质的医学和管理人才,医疗卫生事业就有了快速发展的保证。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能盲目进行,要根据各机构人员构成与分布、专科特点与需求、机构现状与发展目标等进行综合分析,要有适应本机构的独特的人才策略,必须从地区、单位的实际出发,营造和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社会和谐发展与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文环境”。最后,医务工作者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克服畏难和松懈情绪,坚定工作信心。第二,注重工作实效,解决突出问题。第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整改责任。第四,探讨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第五,重视新闻宣传,引导舆论导向,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第六,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采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总之,医务人员要立足自身岗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做贡献,为“又好又快”地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做贡献。

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具体讲就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协调、和谐、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按照“理念再深化、管理再加强、质量再提高、服务再创新”的思路,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医疗质量、诊疗技术、医德医风、医院管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王勤灵

第3篇: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路径探索

在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在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何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智慧社区发展的新机遇,分析社区医疗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创新的发展路径、建立牢固的健康“守门人”制度,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一、我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一)个人层面: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于医改政策缺乏了解,而且依旧存在着“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医改希望达到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模式依旧处于初期摸索阶段。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社区基本医疗能力,依旧需要国家社会等多方的不懈努力。

(二)社会层面: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健康指数也随之上升,人均寿命从1978年的68岁上升到2017年的76.7岁,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不仅如此,伴随老龄化而来的还有居民对个人健康水平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居民对于基本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等相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加深,但社区医疗当下服务能力正处于不断弱化的过程中,其侧重服务的方面与居民需求并不契合,因此创新发展当前的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对于保障民生健康十分重要。

(三)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层社区医疗是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巩固好建康“守门人”制度的重要主体,发展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慧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医疗卫生应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中“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推动人口健康信息服务”等号召,把握新机遇,打造智慧社区医疗模式。

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区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人们的就医带来了便利,但是其成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医疗模式。更多的居民仍旧是舍近求远,不论大小病,一律选择去医院,并没有体现国家发展社区医疗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凸显,基层医疗对于居民健康的重要意义才日益凸显,但社区医疗机构属于非盈利性质的卫生服务机构,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其主要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中央调剂的比重较少。政府的财政补助拨款是影响到基层医疗对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此外,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基层医疗的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扶持,但地方政府依旧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大型医院的建设中,忽视了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社区医疗的基础设备落后,就医条件差等。甚至有一些社区医疗机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这就导致社区医院重治轻防,以药补医,更加注重开展收益大的服务项目,违背了社区医院设立的初衷和目的。其次也导致了价格不透明的问题。

(二)医疗服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大多是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分流而来的。社区医院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甚至有一些并不是医科专业出身,使得社区医疗机构的普遍素质较低。全科医生较少,大多为专科医生,这就导致其服务质量和能力有限。再者我国前期市场化逐利化的医改取向,导致了公立大医院占据垄断地位,在医药器械等方面有很大的牟利空间,医院医生因此获得高收入。与此相比,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人员对于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收入境况,自然不能安心工作。社区医疗机构当前的形势也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也导致了病人的不信任。

(三)相关医疗卫生制度不完善。

1.相关医疗卫生制度首先要提的就是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当前社区医疗服务与各种医保制度的衔接状况仍然有问题。居民参保效果不佳,很多居民无法享受到社区就诊过程中医保制度带来的优势,只能够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却不能直接报销,索性直接放弃去社区就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医保的比例还需提高。

2.“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尚未很好的形成。社区首诊是指社区居民先在定点社区医疗机构就诊,若因病情需要转诊,则由所在社区医疗机构为其办理手续。双向转诊是指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只有将这两种机制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优势,不仅可以降低居民的就医费用降低居民负担而且可以真正形成“小病去社区,大病到医院”的格局。但是现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由于利益纷争和体制差异,二者的衔接并不完善。这样不合理的就医格局使得卫生资源也存在浪费现象。

(四)居民医疗卫生观念较为落后。目前我国居民大都存在着一个固有的医疗消费观念,那就是“看病必须到大医院,必须找专家”。人们习惯性的依赖于大医院的权威,同时人们并不了解国家当前的医改政策,不了解社区医院的功能,也存在着习惯性的不信任,没有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到社区消费观念。也有少部分人在去往社区医院时,感到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有限而且服务态度不好、就医环境差、设备陈旧等,并没有感受到社区医院的好处,渐渐的就不会再选择前往社区医院就医,更加固化了人们现有的医疗消费观念。也导致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很难解决。

(五)社区医疗自我定位不准,有关部门监管不当。社区医疗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提供综合服务的机构。但是社区医院自我定位不准,依旧重视治疗重盈利性项目,忘记了自己公益性的服务宗旨和职能。不仅如此,相关部门监管不当而且有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法律法规十分薄弱,暂无专门立法进行规制,使得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都存在缺陷。

三、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路径

针对目前社区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政府主导实現资源的有效配置。当地政府应将有限的资金多投入社区医疗的发展,而不是只专注于大型综合医院。为鼓励社区医疗的发展,重拾信心,应该进行政策支持和优惠。资源配置包括技术和财政拨款等,政府应主导为社区医院引进高精尖设备,同时制定合理统一的医药价格和标准,减轻公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将更多的就医民众引入社区医院,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引入机制。不仅要对于社区医院现有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更加专业化,培养成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同时为社区医院引入一批全科医生,在政策上有所倾斜,给予他们大医院所不具备的优惠政策。还要通过的多种途径培养符合居民需要的社区医疗人才,真正契合群众对于社区医疗的复合式需求,在社区医院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团队。

(三)调整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做好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和把握住智慧社区建设的机遇,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全民覆盖,扩大要医保参保点的设立范围,同时实现居民健康数据信息化。还要完善“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大中型医院之间建立好衔接机制。例如可以双方签订合同,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机制,以保持二者之间的联系畅通。此举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也减轻了医院的就诊压力,使医院的重心更多的放在解决疑难杂症的研究方面。对于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病人可以形成共赢局面。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有很大的意义。

(四)转变居民传统观念。居民对于医疗消费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是可以马上改变的。社区医院自身应经常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宣传,在社区进行自我宣传,落实到行动中,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医疗的益处。政府也应借助媒体等形式进行社区医院的宣传和当前医改政策趋向,让居民更多的了解社区医院,使社区医院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五)准确定位社区医疗的相关职能。社区医疗机构没有明确自身定位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国家政策,同时相关部门没有做好部署工作。使得社区医疗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等在工作上存在交叉和职能不清的情况;有关卫生职能部门应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分,使社区医疗机构能够尽其职,安其位,真正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合理分工基础上,能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也不会发生恶性竞争的情况。

(六)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监管。应在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的医疗水平、资格考察、设备完善程度、药品质量检查、服务质量等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监管。这就需要有关卫生监督部门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上岗前进行资格查证和岗前培训。不定期对社区医疗工作进行考察,对药物质量等进行时抽查监测,建立起科学的考察考核体系。

四、结论

社区医疗是我国当前医改的重点发展事业,是缓解当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压力和解决当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关键。社区医疗应被高度重视,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医疗机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使社区医疗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实施有力落实,建立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团队,构建合理的配套辅助措施,在不断改善社区医疗的过程中,更新居民传统观念,社区医疗也要明确自身定位而且有完善的外部监督。创新发展我国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真正形成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就医格局,真正做好公民健康的“守门人”。(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张雅琪

第4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看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的眼光和思维,能否抓住机遇,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对发展的思想认识

首先,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医院管理之中,深化对发展的思想认识。其次,院领导精力投入到医院发展上,对医院的发展思想认识到位,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医院谋求发展的关键。其三,感情投入到位。在工作中,一线医务人员与病人保持密切联系,感情到位,也是医院谋求发展,加快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医院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用制度来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依据医院建立起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选人用人制度、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有效的奖惩制度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狠抓落实,抓出成效,使医疗人才 1

在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中创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以更好地促进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认真贯彻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推进我院医疗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贡献。

三、重视人才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争创自身品牌首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力度。组织医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法制意识、医德医风建设及医疗技术培训讲座,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广大就医群众。其次,医院安排一线专业医务人员上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请专家到院内指导,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提高外科技术及医院整体医学技术水平,鼓励大胆探索,刻苦专研,争创自身医疗项目品牌。通过这些有力措施,提升我院的形象和知名度,推进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各科室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我院积极创造条件,想尽一切可行办法,引进先进医疗技术设备,改善各种硬件设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其次,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院里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广大患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人文就医环境,创造了条件。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

良好的医德医风,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严格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和工作作风,是正确解决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是保证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所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促进医院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作为重点,强化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院形象,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六、加强舆论宣传及监督作用,树立人民医院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加强外科医疗事业舆论宣传及监督作用,这对于医院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就医群众就不了解医院有哪些先进技术及先进医疗设备,所以需要加强舆论对我院医疗事业的宣传作用。首先,需要借助舆论的力量对外宣传医院现有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向社会树立医务工作中的一些典范模范人员和先进事迹;其次,鼓励人民群众对医院医德医风工作进行监督,以此促进医德医风工作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医疗服务。

第5篇:见证卫生医疗事业改革发展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30年光阴荏苒,30年沧海桑田。从1978年到,鄂尔多斯卫生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健康鄂尔多斯”卫生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把我市卫生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可以说,鄂尔多斯医疗卫生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卫生战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扬眉吐气!“八大跨越”见证了鄂尔多斯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跨越之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30年来,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245个,增加到现在的648个;床位数从1978年的2559个,增加到现在的4749个,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39张;卫生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2605人,增加到现在的629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1人(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药品供应等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一个体系健全、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统筹发展的多功能全方位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形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我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前不足35岁上升到目前的近72岁;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430‰下降到目前的16.05‰;孕产妇死亡率由解放前的/10万下降到目前的39.6/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跨越之二:健全和理顺卫生管理体制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一项带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以政府负责为保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

我市卫生事业在探索中完善,在实践中成熟。初步形成了四大科学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与保健体系,医疗救援与应急指挥体系,卫生执法与监督体系,爱国卫生管理体系。这四个体系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功能完善、运转协调、防控有效的公共卫生健康安全防线;二是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为保障,以旗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为支撑,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农村牧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政府保障为依托,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为重点,积极扶持和发展民营医疗服务。形成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运转科学、服务规范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体系为重点,实行政府定价,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

跨越之三:农牧民受惠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牧区是我市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从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开始在全国搞试点,我市的准格尔旗为全区7个试点旗县之一。我市的8个旗区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地级市为单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我市在全区、全国领先。自治区全面推行,国家全面推行),比自治区和全国分别提前了两年和三年。截至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已覆盖农村牧区。参合率以常住人口计算已达到100%,以户籍人口计算也已达到93%。全市农牧民人均参合资金已达到110—155元(在全自治区属于领先水平),各旗区合作医疗补助封顶线也相应提高为2万元—10万元(准格尔旗封顶线达到10万元)。农牧民住院费用报销率平均接近50%。据统计,以来全市已筹集合作医疗资金2.76亿元,共为农牧民住院补偿9.24万人次,累计报销医疗费用1.49亿元;门诊报销112.35万人次,累计0.28亿元。目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管理运行日趋规范,筹资力度不断加大,补偿水平逐渐提高,农牧区医疗服务条件也因此得到了改善,农牧民实实在在尝到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实惠!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致贫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跨越之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30年前,说起社区卫生服务,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对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建设标准、保障措施、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组织领导、职责职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 <莲山 课件>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财政全额保障经费。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体制改革、资源重组、引入竞争,用3年时间完成在全市建设2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任务。目前已有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完成。一个“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看病就医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越之五:苏木乡镇卫生院、村嘎查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效推进

30年来,我市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和苏木乡镇卫生院及村嘎查卫生室设备建设。以来,我市乡镇卫生院全面实行了县办县管体制,根据“转移收缩、集中发展”战略,结合撤乡并镇规模,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用3年时间完成了50所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主要用于房屋建设、设备装备、人才培养和提高管理能力。为全面加强我市村嘎查卫生室网底作用,发挥农村牧区卫生网络的整体功能,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市人民政府又全面实施了“村嘎查卫生室标准化装备项目”,根据一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卫生室的原则,合理设置了767个村卫生室,政府给予每所卫生室元的设备装备和每年不低于元的人员经费补助。并从开始为每个中心卫生院增编安置2名医学类专科以上大学生,与此同时全面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牧区工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3年强化培训实施方案”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苏木乡镇卫生院项目”,农村牧区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一是每年安排15所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等方式,对口支援苏木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城市大夫高超的医疗技术,也切实解决了许多基层大夫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二是提高了基层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卫生人才与技术缺乏的瓶颈制约,从起全面实施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高工程”,将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分批分期送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跨越之六:民营医疗机构异军突起

随着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来,我市民营医疗机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按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和“发展中加强监管,管理中加快发展”的要求,限制低层次、低水平,鼓励高标准、高质量,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行列中统一规划、统筹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办综合性民营医疗机构和心脑血管病、眼科、肛肠、口腔防治、体检等各类民营医院28家,累计总投资近2亿元。在民营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医护人员有1500多人,门诊量达35万人次。对弥补我市部分区域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方便群众就医,增加就业,促进医疗行业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跨越之七:重大疫情防控和卫生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传染病曾经是严重威胁我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市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建立起统

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执法监督系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战胜了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紧接着又成功地控制了禽流感向人类的传播。,我们反应迅速、科学防控,成功实施了杭锦旗“3.20”黄河溃堤医疗卫生救援,向灾区及受灾群众发放了80万元的药品,出动救护车辆150多辆(次),救治受灾群众8300多人(次),监督检查餐饮及食品经营户700多户次,派出消毒灭菌灭鼠工作人员500多人次,灭鼠投饵7万多斤,消杀临时居住点、返迁户和饮食摊点及公共场所4000多户、共2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未发生灾后疫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好成绩。“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及时派出由6名同志组成的卫生防疫救援小分队赴灾区执行防疫救援任务。为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再一次成功应对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

跨越之八:“健康鄂尔多斯”卫生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伴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强势推进的历史进程,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给我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和良好的健康环境,全面提升卫生工作自主创新能力,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健康鄂尔多斯”卫生行动计划。它与2012年我市实现“富裕型小康社会”相适应,到2012年,在全市建立起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让鄂尔多斯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原健康城市”。

“健康鄂尔多斯”卫生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九大健康工程”,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鄂尔多斯打造成为医疗卫生强市。一是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程。二是公共卫生安全工程。三是农牧民健康工程。四是城市社区居民健康工程。五是食品卫生安全工程。六是科技兴医工程。七是卫生资源整合工程。八是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程。“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目前卫生城市建设的最高荣誉,我市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终审验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先进水平。九是行业形象工程。以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取信于民,为实现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6篇:见证卫生医疗事业改革发展

30年光阴荏苒,30年沧海桑田。从1978年到,鄂尔多斯卫生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健康鄂尔多斯”卫生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把我市卫生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可以说,鄂尔多斯医疗卫生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卫生战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扬眉吐气!“八大跨越”见证了鄂尔多斯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跨越之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30年来,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245个,增加到现在的648个;床位数从1978年的2559个,增加到现在的4749个,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39张;卫生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2605人,增加到现在的629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1人(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药品供应等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一个体系健全、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统筹发展的多功能全方位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形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我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前不足35岁上升到目前的近72岁;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430‰下降到目前的16.05‰;孕产妇死亡率由解放前的/10万下降到目前的39.6/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跨越之二:健全和理顺卫生管理体制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一项带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以政府负责为保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

我市卫生事业在探索中完善,在实践中成熟。初步形成了四大科学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与保健体系,医疗救援与应急指挥体系,卫生执法与监督体系,爱国卫生管理体系。这四个体系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功能完善、运转协调、防控有效的公共卫生健康安全防线;二是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为保障,以旗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为支撑,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农村牧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政府保障为依托,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为重点,积极扶持和发展民营医疗服务。形成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运转科学、服务规范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体系为重点,实行政府定价,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

跨越之三:农牧民受惠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牧区是我市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从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开始在全国搞试点,我市的准格尔旗为全区7个试点旗县之一。我市的8个旗区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地级市为单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我市在全区、全国领先。自治区全面推行,国家全面推行),比自治区和全国分别提前了两年和三年。截至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已覆盖农村牧区。参合率以常住人口计算已达到100%,以户籍人口计算也已达到93%。全市农牧民人均参合资金已达到110—155元(在全自治区属于领先水平),各旗区合作医疗补助封顶线也相应提高为2万元—10万元(准格尔旗封顶线达到10万元)。农牧民住院费用报销率平均接近50%。据统计,以来全市已筹集合作医疗资金2.76亿元,共为农牧民住院补偿9.24万人次,累计报销医疗费用1.49亿元;门诊报销112.35万人次,累计0.28亿元。目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管理运行日趋规范,筹资力度不断加大,补偿水平逐渐提高,农牧区医疗服务条件也因此得到了改善,农牧民实实在在尝到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实惠!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致贫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跨越之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30年前,说起社区卫生服务,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环节。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对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建设标准、保障措施、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组织领导、职责职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

第7篇: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关于学习党的十八大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深入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调研,着重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此次调研共召开座谈会9次,实地查看了x个县级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x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余份,与50余名医护人员和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收集到各类问题和建议100多条(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调研情况看,近几年来,县卫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业务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管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完善,卫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显着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卫生事业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尽管如此,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本调研报告将着重就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目前我县卫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作为代表我县医疗服务水平的县人民医院,由于场地狭小,建筑格局不合理,设备陈旧,造成发展空间受阻,一些县级医院急需的常规设备,即使购入也无处安装,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无法开展,造成大量病源流失到北京,影响了医院的发展。二是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卫生资源(人才、医技、设备)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县卫生防疫部门人员结构老化,缺乏专业的预防检验方面的专门人才,设备陈旧,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财政投入资金少。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全县年均卫生事业经费绝对数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逐年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运行状态不佳,加之债务负担沉重,面临着生存难,发展更难的窘迫现状,有的乡镇卫生院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有的卫生院“两险“欠缴时间过长,职工工资低,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乡镇卫生院的急危重抢救设备及基本医疗设施显着不足,设备日渐残旧和老化。

(三)卫生人力不足。县级医院不同程度存在重医轻护现象,护士人员不足,待遇较低;乡镇卫生院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卫生人才严重短缺,护理、放射、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均偏低,存在专业性差异。医务人员收入虽逐年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其他部门职工工资,待遇偏低和生活条件差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四)部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是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此项工作了解不够;二是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弱化,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滞后。

(五)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单位领导和职工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认识不足,仍未跳出“以卫生办卫生”的传统思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致使一些工作停留在规划和讨论中,并未付诸实际。少数干部职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六)工作效率不高。医疗卫生机构存在服务理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少数职工工作中推诿扯皮、畏难观望、效率低下;极个别医护人员甚至以貌取人,对待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态度生硬,服务质量较差。

二、对策和建议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确定2013年全县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上级系列会议精神,抢抓机遇,鼓劲发展,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条主线;突出抓好农村卫生“三基两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疗卫生监管,重大疫病防控、加强医院管理、中医药管理、卫生科教、行风建设等工作。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卫生系统发展软环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助推自治县后发崛起,开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保障基本医疗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省、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质。”

(二)坚持政府主导,增加卫生投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我县近几年的卫生投入与上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经费;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偿力度。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

(三)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在每个乡镇建设好1所公立卫生院,每个村建设好1所卫生室,力争到2015年,建设起比较完整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落实职能、人员和经费,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三基两化”工作。

(四)改革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强卫。一是加强在岗人员的进修与培训,重点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对现有卫生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二是开展对口扶持,采取制定硬性规定的方式,建立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并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引进人才、技术,放宽具有特殊医学技术人才的引进条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增加医护编制,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在工资、职称评审条件适当给予倾斜。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定卫生人才队伍。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领导,实行院长任期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优化组合,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实行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加大向一线人员、特殊人才倾斜的力度。防止基层技术骨干流失,本着以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的原则,采取疏与堵相结合的方式,让业务骨干安心基层,扎根基层。

(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巩固合作医疗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加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广适宜医用技术,采用安全、有效、价廉药品,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使合作医疗基金效益最大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次均住院费用,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

(七)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确保有效实施。完善医院管理和评价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努力优化就医环境,拓宽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态度,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八)加大中医药工作力度,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产业。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县中医院内涵建设和专科建设,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努力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培训,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广泛应用。

(九)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提高卫生执法监督水平。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医疗卫生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和食品、公共场所、餐饮卫生、职业卫生、非法采供血监督,规范食品卫生许可和准入管理,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整顿医疗广告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十)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进一步增强医院对内对外的透明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价格,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积极推行“病人选医生”、“医疗费用清单制”、“医疗服务公示制”、“医患沟通制”等改革措施。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费用查询和单病种限价制度,认真落实医院单品种药品用量“双排序”、“双公示”、临床医生用药合理性评价等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有效的公开形式,及时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8篇: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总结讲话(分享)

---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区卫生局局长

同志们:

前段时间,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集中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着重查找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求推动我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结合调研的总体情况,我讲几点意见。

一、主要现状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区卫生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开展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疾控妇幼保健慢病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作为代表我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区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设备跟不上发展需求。二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用房尚未完善,医疗设备不够齐全。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人才,设备陈旧,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区中医医院、区保健院还未建设。

(二)财政投入资金少。一是医改资金配套没有全部落实到位。二是财政补助跟不上发展需求。如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资金紧缺,上级落实资金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臵、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财政投入都有所提升,但乡镇卫生院负担(上缴任务)存在压力。

(三)卫生人力不足。全区医疗单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卫生人才严重短缺,护理、放射、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均偏低,存在专业性差异。医务人员收入虽逐年有所提高,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偏低和生活条件差严重影响了整个队伍的稳定性,导致了人才流失,也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

(四)部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此项工作了解不深;二是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

弱化,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滞后。

(五)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和职工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致使一些工作停留在规划和讨论中,并未付诸实际。少数医务人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导致了医疗业务停滞不前,个别医院业务量下降。

(六)工作效率不高。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卫生系统仍存在服务理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少数职工工作中推诿扯皮、畏难观望、效率低下;极个别医护人员甚至以貌取人,对待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态度生硬,服务质量较差。这些行为既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三、思路、建议

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并认真解决。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做起,放眼长远,立足当前,不要追求一步到位,要分清轻重缓急,一个一个解决。我们年初确定了围绕“一个中心”、狠抓“两个提高”、做好八项工作,力争实现“六个突破”的工作思路。这个工作思路不仅是当前的工作中心,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各单位要按照这个思路,不推不拖,扎扎实实推进,力争取得实效。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快xx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确保节前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加快xx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建设步伐。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配套,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全区医疗资源共享。

(二)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常建常新。医术好不一定医德也好。作为一名医生,只有医术医德俱佳,才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病人群众真正欢迎的医生。要达到这一点,医务人员除了要努力学习、加强自律外,各单位的领导责无旁贷。要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践行xx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区委战略部署的核心工作,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卫生工作的基础工程和主线。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不仅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管理,更需要广大医务人员在医患角色互换体验中真切感受病患疾苦,自觉提高服务质量。形象好了,质量上去了,就医人数自然会上升。

(三)大力发展医疗业务。院长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既要管理好医院的各项事务,还要保证医院的生存发展。医疗业务增长快的医院,要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疗业务收入低的医院,要多方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设

备,优化人才结构,加强质量管理,拓展医疗业务,提高医疗业务收入。暂时无法解决设备、人才等方面问题的医院,要想方设法调动利用现有的资源,扬长避短,在做好基本医疗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寻求突破。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我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卫生院要调整工作重心,转变服务模式,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抓实抓牢。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业务培训,经常性进村开展服务,通过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做实、做细,使群众真真正正得益受惠,从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满意度、诚信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五)加强卫生人才工作。一是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应急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好优秀中青年专家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四是加强卫生政策法规、先进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卫生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六)积极推进医改工作。一是努力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把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扩大到村卫生站、区级医院。二是巩

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着力抓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相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度。探索推进镇村管理一体化。三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区人民医院改革。四是强化公立医院经济预算及后勤管理。五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七)加强卫生建设布局。按照我区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全区卫生发展规划。如加强卫生布局规划,加强卫生监督、应急体系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快xx卫生院升格为二级医院的步伐。 同志们,卫生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胸怀为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努力把卫生工作建设成为老百姓满意、政府满意、卫生系统职工满意的实效工程,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9篇:县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减少疾病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改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生命安全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经过努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已基本按2001-2005年规划逐步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为把我县卫生事业更加快速发展起来,尽早达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根本目标,以改善我县卫生服务环境、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依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政策,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让广大人民群众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全县生产、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水平。

二、规划目标

(一)基础建设

1、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条件改造完成率达100%;

2、县、乡两级基本医疗检测中小型仪器配齐率达100%,县级医疗单位基本治疗检测所需大型设备拥有率达80%以上;

3、完成临澧县卫生监督所综合办公大楼的修建和基本执法用仪器设备的添置;

4、成立临澧县120医疗急救中心;

5、修建临澧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二)卫生防病

1、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50%;

2、计划免疫规范接种率达98%以上;

3、主要地方病患病率较“十·五”末期下降30%;

4、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

5、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

(三)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3、劳动卫生监督合格率达80%;

4、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符合配置标准,无违法医疗卫生机构;

5、基本医疗规范管理率达98%。

(四)妇幼保健

1、婚前医学检查率达100%;

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3、七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10‰。

(五)健康教育

1、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2、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3、人群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

(六)血吸虫病防治

1、血吸虫病人、畜接受治疗率达90%以上;

2、不出现阳性钉螺;

3、不出现新发晚血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人。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二)加强部门协作。

发展计划部门:将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财政部门: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调整卫生支出结构,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实现。

农村工作部门: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合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和合作医疗的实施,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组织开展卫生扶贫。

卫生部门:做好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加强农村卫生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加强农村改水、改厕的规划、实施,组织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监督指导。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监督,严格监控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水利部门:结合农村水利建设,配合做好农村改水和血防灭螺工作。

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督促乡、村企业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教育部门:结合成人扫盲进行卫生常识教育;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备健康教育师资,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搞好学校卫生,改善食堂卫生及其它卫生条件。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部门:加强宣传和报道,传播卫生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宣传和引导全社会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

民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药品监管、盐业管理、计划生育等部门也要根据职责,落实有关措施,支持农村卫生工作。

(三)深化卫生改革。深化卫生院内部改革,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县、乡卫生机构的功能、布局,重点加强县级预防保健机构和农村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高技术队伍素质,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造任务,达到基本设施配置标准。

(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农村公共卫生基本项目规划,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各项任务。积极防治、控制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巩固、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继续搞好食盐加碘和血吸虫病疫区灭螺工作,开展慢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健全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保证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的能力、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中心卫生院处理孕产妇难产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促进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建设。结合农村沼气生态农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和组织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和沼气的普及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大对农村医药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强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管。

(五)发展合作医疗。按照农民自愿参加和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的原则,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起,在全县农村有计划地逐步推开。到*年,全县全部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村人口达到80%以上,使农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六)增加卫生投入。从2006年起到2010年,各级财政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县财政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公共卫生项目安排公共卫生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负责安排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与必要的医疗服务经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发展建设资金和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的工资及其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加大对贫困乡镇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贫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把卫生扶贫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扶贫计划。

ww w.

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上一篇:恪尽职守履责任下一篇:大师们写的经典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