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述(精选8篇)
电力机车(electric locomotive)本身不带原动机、靠接受沿线接触网送来的电流作为能源、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所需的电能,可以由多种形式(火力、水力、风力、核能等)转换而来。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热效率高、速度快、过载能力强和运行可靠边等主要优点,而且不污染环境,特别适用于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大的山区铁路。
发展概况 【top】 最早造出第一台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的是苏格兰人R·戴维森,时间是1842年,由40组蓄电池供电,但没有实用价值。1879年5月,德国人W·VON西门子设计制造了一台能拉乘坐18人的三辆敞开式“客车”的电力机车,它由外部150V直流发电机通过第三轨供电,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试验。1881年,法国在巴黎展出了第一条由架空导线供电的电车线路,这就为提高电压,采用大功率牵引电动机创造条件。1895年,美国在巴尔的摩—俄亥俄间5.6 km长的遂道区段修建了直流电气化铁路,在该区段上运行的干线电力机车自重97 t,采用675 V直流电,功率为1 070 kW。1903年德国的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km 的高速记录。
中国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在1914年,是抚顺煤矿使用的1 500 V直流电力机车。1958年中国成功地生产出第一台电力机车,从采用引燃管整流器到硅整流器,机车性能不断改进和提高,到1976年制成韶山型(SS1型)131号时已基本定型。截止到1989年停止生产,SS1型电力机车总共制造出厂926台,成为中国电气铁路干线的首批主型机车。1966年SS2型机车制成。1978年研制成功的SS3型机车,不仅改善了牵引性能,还把机车的小时功率从4 200kW提高到4 800kW,载止到1997年底,共生产了987台,成为中国第二种主型电力机车。1985年又研制成功了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它是国产电力机车中功率最大的一种(6 400kW),已成为中国重载货运的主型机车。以后又陆续研制成功了SS5、SS6和SS7 型电力机车。1994研制成功了时速为160 km的准高速四轴电力机车等。至此,中国干线电力机车已基本形成了4、6、8 轴和3 200、4 800和6 400kW功率系列。1999年5月26日,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时速超过200km的DDJ1001号“子弹头”电力机车,标志着中国铁路电力牵引已跻身于国际高速列车的行列。为追踪世界新型“交—直—交”电力机车新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铁路一直在进行中小功率变流机组的地面试验研究和大功率的交—直—交电力机车的研制,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类型 【top】 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上获取电能的,接触网供给电力机车的电流有直流和交流两种。由于电流制不同,所用的电力机车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直—直流电力机车 采用直流制供电时,牵引变电所内设有整流装置,它将三相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后,再送到接触网上。因此,电力机车可直接从接触网上取得直流电供给直流串励牵引电动机使用,简化了机车上的设备。直流制的缺点是接触网的电压低,一般为1 500V或3 000V,接触导线要求很粗,要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属,加大了建设投资。
交—直流电力机车 在交流制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工频(50Hz)交流制,或25Hz低频交流制。在这种供电制下,牵引变电所将三相交流电改变成25 kV工业频率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任务在机车上完成。由于接触网电压比直流制时提高了很多,接触导线的直径可以相对减小,减少了有色金属的消耗和建设投资。因此,工频交流制得到了广泛采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力机车也是交—直流电力机车。
交—直—交电力机车 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的最大优点是调速简单,只要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就能很方便地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对机车的调速。但是这种电机由于带有整流子,使制造和维修很复杂,体积也较大。而交流无整流子牵引电动机(即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制造、性能、功能、体积、重量、成本、及可靠性等方面远比整流子电机优越得多。它之所以迟迟不能在电力机车上应用,主要原因是调速比较困难。改变端电压不能使这种电机在较大范围内改变速度,而只有改变电流的频率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只有当电子技术和大功率晶闸管变流装置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才能生产出采用三相交流电机的先进电力机车。交—直—交电力机车从接触网上引入的仍然是单相交流电,它首先把单相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然后再把直流电逆变成可以使频率变化的三相交流电供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这种机车具有优良的牵引能力,很有发展前途。德国制造的“E120”型电力机车就是这种机车。
基本构造 【top】 交—直流电力机车由机械和电气两大部分设备组成。机械部分包括车体、车钩缓冲装置、走行部和制动装置等。
车体内分成9 个室,中部是变压器室,室内装有牵引变压器、转换硅机组、调压开关和电池箱等设备。电抗器室,装有平波电抗器、离心式通风机组及劈相机;高压室,装有整流硅机组、主电路电器柜和辅助电路电器柜;机械室内装有空气压缩机组和通风机组,机械室的顶部各装一套制动电阻;机车的两端为司机室,室内的正、副司机操纵台及各种开关、仪表和指示灯等。车体侧墙上开有百叶窗,空气可以从这里进入车内对机件进行冷却。车体底架中梁的两端安装着车钩缓冲装置。车体顶部安装着两套受电弓。走行部为2~3 台转向架,用来承受机车的上部重量,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缓冲来自线路的冲击。转向架由构架、旁承、轮对、轴箱、弹簧减振装置、电机悬挂装置、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及撤砂装置等部分组成。每根车轴上都装有一台牵引电动机,产生的转矩通过齿轮的传递使车轮转动。
电力机车除了使用空气制动以外,还可以利用直流电机的可逆性原理,把列车的功能为电能,再把电能变为热能消耗掉(叫电阻制动)或把电能反馈到电网上去(叫再生制动),以达到控制励磁电流大小,就能很方便地控制制动功率的大小。
电力机车上的全部电气设备,分别安装在它的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之中,如图2所示。
图2 电力机车电气回路示意图
1-受电弓;2-主断路器;3-主变压器;4-转换硅机组;5-调压开关;6-硅机组;7-主回路柜;8-平波电抗器;9-牵引电动机;10-劈相机;11-通风机;12-牵引通风机;13-油泵;14-空气压缩机;15-制动电阻柜。
将产生机车牵引力和制动力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而成的电系经叫主电路(如图2中粗实线所示),用来实现机车的功率传输。在主电路中的电气设备有受电弓、主断路器、牵引变压器、转换硅机组、调压开关、整流硅机组、平波电抗器、牵引电动机和制动电阻等。受电弓安装在车体顶部,每车两套,用来从接触网上取得电能,接触导线送来的25 kV工频单相交流电由此引入机车。主断路器是机车上的主要保护装置,当主电路发生短路、接地或其他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它能自动切断机车电源。牵引变压器共有四个绕组:原边绕组接25kV高电压,经轮对、钢轨、回流线回到牵引变电所;三个副边绕组中,牵引装组用来向牵引电动机供电;励磁绕组用在电阻制动时给电动机提供励磁电流;辅助绕组用来给机车的辅助机组供电。转换硅机组和调压开关是保证机车平稳调压,达到机车的调速目的。牵引绕组输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硅机组整成直流电后供牵引电动机使用。由于牵引电动机本身的电感较小,不足以将整流后的电流滤平到所需要的范围,必须在电动机的电路里串接一个增大电感量的平波电抗器,以减小整流电流的脉动,改善电动机的工作条件。当机车需要进行电阻制动时,把牵引电动机从串励电动机改成他励发电机,把电枢绕组与制动电阻相连接,把电能变成热能逸散掉,达到消耗机车动能的目的。为主电路中有关设备服务的所有辅助电器连接而成的电系统叫辅助电路(如图2 中虚线所示)。辅助电器主要有劈相机、辅助电动机等。劈相机的作用是把单相交流电变成三相交流电使用。
控制电路是将控制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中各种电器设备的开关、接触器、继电器和电空阀等,同电源、照明、信号等的控制装置连接而成的电系统。
三条线路在电器方面是相互隔离的,通过电磁、电空或机械传动等方式相互联系,配合动作,用低压电控制高压电,以保证操作安全和实现机车的运行。
工作原理 【top】 接触导线上的电流,经受电弓进入机车后经过主断路器再进入主变压器,交流电从主变压器的牵引绕组经过硅机组整流后,向六台分两组并联的牵引电动机集中供应直流电,使牵引动电动机产生转矩,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经过齿轮的传递驱动机车动轮转动。
电力机车的牵引性能主要取决于牵引电动机。直流串励电动机的外特性很接近机车理想牵引特性,而且其转速与外加电压成正比,只要改变牵引电动机的端电压,就能对机车进行调速。
主要技术参数 【top】 中国国产和引进干线电力机车的机型和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1 和表2 所列。
>表1国产干线电力机车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注:1.6Y1 中4号车1966年改为硅整流器,型号为6Y1-004G;1967年生产的6Y1-007的功率3 6725 kW,电机型号为ZQ650-1,最高速度为100 km/h,电动机额定功率为612kW;
2.SS1-008~130于1968~1975年由田心厂造,SS1-131~826于1976~1988年由株洲厂造,传动比为88/19。
表2 引进干线电力机车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表
型号 6Y2 6G1
6GF
8K 1987引进年代 1961 1971
1972
~1988
6K 1987~198
8G
1988~1990 引进台数
制造厂
轴式
用途 功率(kW)最高速度(km/h)
整流器器形式
调整方式
电制动方式型号 牵额定功
引 率/电压电(kW/机 V)悬挂方式 25(已2 报废)法国
阿尔罗马斯通尼亚
公司
C0—C0—C0 C0 货 客、货 4 5 500 100 100 120 引燃硅整管 流桥
高压高压侧 侧有 32级级调调速 速
再生 电阻
TA06LJE149B2 08-2 750/850/750 770 抱轴电机瓦 空心轴
150
法国 欧洲阿尔50赫 斯通兹集公司
团 2
C0—(B0C0
—B0)
货 货 5 400 400 115 100
一段
两段全控 半控一段桥
半控桥
恒流准恒相控 速 调压 相控调压
电阻
(2台再生
再生)
TA04TA069 C1
49D 910/1 820
000/865
抱轴抱轴瓦
瓦
日本三菱电
机 和川崎重工
B0—B0—
B0
货 4 800
三段半控桥
恒压限流或准恒 速相控调压 电阻
MB-530-A
VR
800/925
抱轴瓦 100
苏联诺沃切尔 卡斯克
2(B0—B0)
货 6 400
硅整流桥
低压侧 有级调压
电阻
HB-515
800/1 020
抱轴瓦 单边传动比 75/17 单边73/20
单边67/17
单边67/17
单边74/17
关键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发展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中, 国内外的检修策略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 电力系统处于初期阶段, 设备比较简单, 易于检修, 而且对设备的状态不是很了解, 只能等到事故发生时才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这个时期的检修策略称为事故检修, 即只在故障发生时才进行修理更换或管理工作。这种被动性检修,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对设备依赖性的逐渐增大, 以预防性为中心的检修观点逐渐占了主导地位。维修人员经过一定的间隔时间就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工作, 不管这个设备的健康状态如何。而这个间隔时间通常是由厂家制定的。这个时期的检修策略便成为预防性检修,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计划检修。然而, 计划检修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巨大的, 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需求, 也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 近些年状态检修在国内逐渐被提上日常议程。在国外, 已经形成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 。它的实现要在真实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上, 根据该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该设备发生故障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等概念。这种检修策略是基于设备状态并将设备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考虑在内, 而执行检修作业的一种检修策略。
1 国外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
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PRI) 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开始研究, 八十年代中期进入实用性阶段, 目前已向RCM发展。日本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日本的诊断技术在钢铁、化工、铁路等领域发展较快, 它在努力发展自己的诊断技术的同时, 特别注重分析诊断仪器的开发研制,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正在进行检修体制的改革, 方向也是状态检修, 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英国核电方面、在原子能机构 (u KAEA) 下设有可靠性服务站 (SRS) , 从事诊断技术的研究, 并起到国家故障数据中心的作用;在电力工业方面, 也有相应的机构提供监测诊断服务;由意大利电器委员会 (ENEL) 指导及负责研制的现代振动监测系统, 安装在大部分重要电厂机组上:瑞典的轴瓦监测系统等都有不俗的表现。
针对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国外不少公司相继开发出形式各异的状态监测系统, 如: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如图1所示, 采用低成本传感器和先进的诊断方法来监测变电站设备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能。这些工具设计为独立发挥作用, 但若综合化, 它们可在改善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显著降低变电站的监测成本。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一体化系统的方案以实施RCM开始, RCM是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 以设备重要性和性能数据为依据对监测和检修任务优化排序的方法。
2 国内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在大力推广及普及应用设备诊断技术的基础上, 设备检修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完善和发展了多种监测及诊断方法:例如振动与噪声分析法、测温及红外热像法、超谱分析法、声波发射法、以及针对绝缘及局部放电监测的方法等。与此同时, 建立了包括时间序列、模糊理论、灰色理论、神经网络理论、专家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诊断理论。出版了大型工具书《设备故障诊断手册》, 以及各种设备监测及诊断技术专著。
1985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诊断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委员会, 最近成立中国诊断工程学会。至今全国已有多个专业性学术团体, 举行过数十届次设备故障诊断会议, 发表论文达近万篇。最近十年以来, 在国际活动中, 与国际测量学会、国际机械监测与诊断会议、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状态监测与诊断工程管理会议;日本设备维修协会等组织与会议, 有着频繁广泛交往, 交流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信号分析与识别、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 通过国际技术交流, 迅速发展了我国诊断技术。在诊断理论、诊断技术的采用与推广下, 设备的可靠运行、维修体制、全寿命管理等方面都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东北电网公司为实行状态检修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例如, 大型变压器的在线色谱分析、SF6断路器的气体分析、容性设备的绝缘在线监测等, 为电网企业全面实行状态检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大连电业局从1992年开始在输电、变电和配电设备上实行状态检修试验工作, 延长了设备检修周期, 线路停电和倒闸操作次数明显减少 (分别减少36.8%和38、5%) 。在设备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继续保持生产无事故, 3年累计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成效明显。他们开展状态检修时主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a.加强常规测试手段。常规测试是目前掌握设备状态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手段,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和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二次装置定期试验仍是电网企业中最主要的两大测试内容。b.应用统计方法预测设备状态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设备的历史资料, 包括出厂试验、检修和故障记录以及运行情况等的统计分析, 对设备的状态做出综合评估, 对其状态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做出预测。c.提高检修质量。执行现代化电网对设备进行高标准高质量检修的各项要求。d.严把设备初始状态关。应尽量选用可靠性高和免维护、少维修的设备, 并且对重要设备实行监制与监试。
从大连电业局开展状态检修的情况来看,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制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常规测试、在线监测、数理统计分析和设备诊断等一系列手段, 对运行中设备的实际状态、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 然后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 并确定检修项目。
参考文献
[1]高滨, 王金强.电力系统主要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研究[J].天津电力技术, 2001 (1) .
关键词:古代 农业 机械
由于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又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广义的将一切可以用运于农业生产的用具都称为农业机械,那么就可以将我国从古至今一切关于农业生产的用具按其各自的用途分成如下六大类:①整地机械;②播种机械;③除草机械;④浇灌机械;⑤收获及加工机械;⑥交通运送机械,其中整地机械和收获及加工机械的种类最为庞大,发展也最为丰富,本文就整地机械的发展进行概述。
1 整地机械必要性
早期人类先祖是将自然界的植物作为食物的来源之一,因此自然而然的就将可以食用的植物作为农作物来培育、种植。要想将农作物生长的更快更好,就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与水分。只有在农作物种植前,将其生长的土地进行疏松与平整才会使农作物获得更多的养分与水分,所以土地的整地机械就尤为重要。
2 整地机械的材质
任何自然界的土地在成为适合人类耕种农作物的耕地前都被树丛所占据,人类早期必须经过整地机械进行一些适当的平整、疏松才会使其成为可以利用的耕地。我国先民在这方面开展的劳作要早于其他民族,在《周礼秋官》、《诗经周颂》、《史记》等书中均有对焚火垦荒的记载。在开垦过后就可以种植适合当季生长的农作物,而要想在此片耕地继续种植作物的话,就必须要用翻土机械对土地加以反整、疏松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播种工作。其中根据翻土机械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制、骨制和木制三类。石制工具在制作上用打制的方法制作逐渐演变成磨制石器,我国河南、陕西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当时使用的石器用具,骨制工具的发展也与石制工具基本相同。木制工具的发展历程虽然缺少出土文物的证实,但从古代文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原始人类利用树枝利用杠杆原理将树枝、树干用手力将其下掘到土里,一手担任支点,一手下压,将所掘土地翻转出来。由于这种简单的工具费时费力,木制的翻土机械进一步演变发展,具体方法就是将木棒的下端安装一个方形的木板,或者使木板的尖端具有两条长板形并具有薄刃,这样不但可以使其更加容易入土,还可以使每次翻土的面积增大,从而减少劳动时间,这个木板被称作耒。翻土工具的第三步变化,就是将方形的木板接触土地的一侧改进成齿状,由最初的双齿发展成多齿,这样改进的好处就是减少阻力,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在耒的材料使用上,还有石制和骨制,到了青铜器大量使用的汉代,材料逐渐变为铁。
3 间歇性的耦耕到连续性的人耕和牛耕
“耦耕”,根据《耒耜的起源及其发展》的解释,“耦耕是两人一组面对面一踩一拉共发耜的耕地方法”。在耦耕的基础上,在翻整过去耕种过或者土质松软的土地时,劳动人民就会将耜插入土壤,然后再将耜刃放平,并将耒柄扶稳,另一个人在前面用力拉着前行,这样就可以较为轻松的耕开一条土地,如此往复就是人力拉梨耕地,此法可以将劳动效率提高。由间歇运动的耦耕发展为连续运动的人耕是人类耕地机械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逐渐使用牛来代替人,将人从拉梨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那究竟是何时开始利用畜力耕地的呢?根据学者陆懋德在其著的《中国发现之上古铜犁考》中所描述:“我国在铜器时代之内确已使用铜犁耕地”,“铜犁头之年代,至迟应在西周以下战国以上,最晚不过春秋时期”。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中,也有做出了利用畜力耕地的时期为殷代。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利用畜力耕地的大体时间。
4 耦耕变为犁耕——耒耜变为犁的开始
4.1 耒耜变为犁 将耦耕变为犁耕后,由于要适应新的耕种方式,所以耕地工具也需要相应发生一些变化。第一是犁架结构的变化,为了让人或牲畜更轻松的向前拉动,需要加上一个犁辕。为了使原来的耒耜刃部便于向前插入土壤,就要改变方向将其横装在一根横木的前段,在横木的后部再倾斜着装上一个便于人扶的犁柄。这样就使原来的耒耜在结构上变为不同的犁的式样。当犁在耕地时被拉着前进时,为了使其的破土部分更容易插入土壤,就将其尖端改造成两等边三角形。更进一步的改进,用铁制的犁铧就使它的中部向上突起,为了使向横木的尖端装紧,犁铧的后部制成中空,便于横木前段嵌入,也可在犁铧底面后部开孔,可使其钉在横木之上,这样改变之后就会使前进时已破开的土壤向两边分开,同时也使犁铧的力量更强。
4.2 犁壁的增加 将耒耜变为犁,在经过上一小节的改变之后还有更重要的改进,那就是为使耕开的土地发生破碎和翻转的功能又增加了一件犁壁。但一般耕地的重要意义就是一边破碎一边翻转土壤,尤其是在收获以后,由于耕地上生长了杂草,所以在耕地时将杂草压在土下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是深耕的话,能达到以上作用的只有犁壁。
4.3 犁刀的产生 唐代以后,犁在结构上的变化就更近一步,最主要要数犁刀的发明,但犁刀在当时的应用却非常有限。
5 其它整地及翻土机械
除了之前说明的两种最为重要和常用的耒耜和犁之外,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出其它一些整地及翻土机械。这些机械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犁样式相似,工作情形也相似,但结构比较简单,起土与翻土的效率差,有些耕土较浅或则只能松土不能翻土,在动力方面可以人拉也可用牲畜。另一类则大体保留了耒耜的样式,直接用来掘土翻土。
参考文献:
[1]刘仙洲.有关我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的几项新资料[J].农业机械学报,1964(03).
[2]荆三林,李趁有.中国古代农具史分期初探[J].中国农史,1985(01).
中心发言人:何永芳 审稿:高2017级语文备课组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发展相对薄弱。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且是成绩斐然的。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一、现代诗歌简介
现代诗歌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用白话写作,打破旧诗词格律。
第一个10年
(一)、尝试中的新诗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它的主要价值是在诗体大解放、诗的白话语、音韵节奏等方面,作了开风气的大胆尝试。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住,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1、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女神》被誉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其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突出并强调了“情感”与“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天狗(节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女神之再生》节选
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看晨钟在响 丁当!丁当!丁当!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2、“湖畔诗人” ——开情诗之先河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创作特色:对质直单纯的爱情的歌咏和内心世界的大胆剖白。
山里的小诗 冯雪峰
鸟儿出山去的时候,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经开了。
(三)、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第二个
(一)、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二)、后期新月派
抒情的重心转为“灵魂的战栗”,表现灵魂的战栗,和现代人精神的异化。徐志摩的《猛虎集》、《云游集》是这方面的代表。《再别康桥》属于这一时期,但情绪仍是前一时期的余绪。新诗人的加入,如陈梦家、方玮德,多为徐志摩的学生。在形式上进行“十四行诗”的转借与实验。1.现代派诗人
施哲存在《现代》发表的《又关于本刊的现代诗》,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强调要写纯然的现代诗,它在谱系上与早期的象征派诗歌相承;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现代的诗形。“诗坛首领”是戴望舒、卞之琳。其中戴望舒以《雨巷》一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
2.汉园三诗人
1936年《汉园集》收入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卞之琳最为瞩目。他受到徐志摩和戴望舒的影响,为新诗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即由主情向主智的转变。他是新诗历史上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其诗歌于平淡中出奇,因为他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与开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10年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中,另一位智慧诗的作者是废名。他是一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融入他灵魂的是佛道精义,是诗禅传统。
第三个10年
1.七月诗派
抗战之初中国诗歌会与新月派、现代派诗人都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抗战相持阶段经过诗歌审美艺术特征与政治宣传的争论,使人们对诗的内容与形式的认识达到新的水平。出现很多把新诗的艺术探讨提高到理论高度的学术著作:艾青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谈》、李广田《诗的艺术》、朱光潜的《诗论》。在诗歌创作上对失落的诗歌个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臧克家写出《泥土的歌》,戴望舒写出《灾难的岁月》,出现了风格的转化,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在此期间影响最大的就是七月诗派。此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形成的一个青年诗群。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冀方、阿垅、曾卓、卢钿、方然、牛汉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从冯至等校园诗人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由西南联大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李广田等老一辈诗人,和穆旦(查良铮)、郑敏、杜运燮、袁可嘉、俞铭传、王左良、赵瑞蕻等年轻诗人组成。
是历史的机遇把新诗的主要代表集中于这简陋的天地里,中国成名的、不成名的、已经成型的、尚未成型的诗人一起进入了人生与艺术道路上难得、少遇的“沉潜”状态。这首先是生命的“沉潜”——这是一种经历了战乱中的流亡,有了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后的生命沉潜:他们面对现实与自然默思,将中国土地上生活的沉重与灾难潜入内心深处,将民族本位的、更具感性(非理性)的战争体验转化为(融入)个人与人类本位的、更具形而上色彩的生命体验与思考。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是其中最主要的成果,与同时期出版的朱光潜的《诗论》、艾青的《诗论》,同为新诗理论的经典著作;为新诗的发展寻找更丰富的艺术资源,他们的艺术探讨的触角既伸向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文化)传统,同时开展了对西方文学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师生们以更加开放的眼光,与当代世界师潮进行直接的交流:冯至、卞之琳翻译和介绍了里尔克的诗歌与小说,燕卜逊则以当代英国诗人的身份开讲《当代诗》,而后期象征派诗人奥登这一时期的访华,使得40年代的校园诗人的创作以逼视(直面)现实、人生、自我的矛盾(分裂)为主要追求与特点的,而且他们将这种现实与灵魂的逼视上升为既保留个体的独特性,又是普遍、超越的人类经验和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同时又通过对现代诗的思维与语言的探讨与实验,将其转化为审美的形态。这“知性的提升与融合”与“文本实验”的自觉,都是充分体现了校园诗歌的特色的。
冯至的《十四行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3.九叶派
抗战结束后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回到北方(北京或天津),他们和在南方的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相互寻找,遥相呼应,彼此确认共性,远距离地携手走上上海的《中国新诗》这块诗垦地,这些人虽未曾谋面,但却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流派特征。1981年他们中几位老诗人结集出版了他们当年的诗选《九叶集》,后来“九叶派”便成为海内外流行的称谓。九叶诗派的走红,一方面因为40年代的诗歌得以在尘封中挖掘,另一方面因为他们中许多人在新时期又焕发了创作的青春。也就是说九叶派作为40年代的诗歌流派,在80年代仍在活跃着。在文学史上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他们强调:一是诗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二是极端重视日常语言及说话节奏的应用。“只有变化多,弹性大,新鲜,生动的文字与节奏才能适当地,有效地,表达现代诗人感觉的奇异敏锐,思想的急遽变化。”强调诗的思维和语言的基本改造,这是中国新诗派的特征,也集中体现了它的反叛性与异质性,这恰恰是与早期白话诗的主张遥远呼应。这一派的诗人在80年代能复兴和重新被认同,也许正因为它与当代诗歌有着审美价值的一致性。或者说中国新诗派是对现代中国新诗30年发展的一个总结,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形成做了一个准备。最能体现中国新诗派的这种反叛性与异质性的,无疑是它的代表诗人穆旦(1918——1977)。穆旦在他的代表作《被围者》里,这样写着他的新发现:“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我们的绝望将使他们完整。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要坏——闪电和雨,新的气温和希望才会来灌注:推倒一切的尊敬!因为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我们翻转,才有新的土地觉醒。„„”早期白话诗人所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到穆旦这里开始得到了初步的落实,这自然是意义重大的。
二:当代诗歌简介50、601、新民歌运动
自上而下组织发动的一场具有全国性质的搜集、写作和整理民歌的运动。1959年9月,郭沫若和周扬主持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催生出大量的伪民歌。颂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样式,其他样式有战歌。但并不要求必然表现真实的战争,诸如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改造乃至种种生活事件,都被看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边塞风光也成为这类诗的描写对象。
2、郭小川、贺敬之
郭小川和贺敬之是当时诗歌创作相对较好的诗人。
贺敬之代表作:《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郭小川代表作:《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秋歌》
年代
年代 新时期诗歌
70年代末,尤其是80年代之后,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诗歌的觉醒是以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以罕见的规模、力度表现了广大群众的感情、愿望和意志,诗歌重获了自己独立的政治、文化价值,它宣判了充斥于诗坛的矫揉造作、陈词滥调的“诗”的死刑。
1、朦胧诗
崛起的时间,一般被界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等。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大雁塔 杨炼 1.位置
孩子们来了 拉着年轻母亲的手 穿过灰色的庭院
孩了们来了
眼睛在小槐树的青色衬裙间
象被风吹落的 透明的雨滴 幽静地向凝望
燕子喳喳地在我身边盘旋„„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 面对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土地
我被固定在这里 山峰似的一动不动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记寻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沉默 岩石坚硬的心 孤独地思考 黑洞洞的嘴唇张开着 朝太阳发生无声的叫喊 也许,我就应当这样
给孩子们 讲讲故事
2.遥远的童话
我该怎样为无数明媚的记忆欢笑
金子的光辉、玉石的光辉、丝绸一样柔软的光辉
照耀我的诞生
勤劳的手、华贵的牡丹和窈窕的飞檐环绕着我
仪仗、匾额、荣华者的名字环绕着我 许许多多庙堂、辉惶的钟声在我耳畔长鸣
我的身影拂过原野和山峦、河流和春天
在祖先居住的穹庐旁,撒下 星星点点翡翠似的城市和村庄 火光一闪一闪抹红了我的脸,铁犁和瓷器
发出清脆的声响,音乐、诗
在节日,织满天空
我该怎样为明媚的记忆欢笑 在那青春的日子,我曾俯瞰世界 紫色的葡萄,象夜晚,从西方飘来 垂落在喧闹的大街上,每滴汁液的一颗星
嵌进铜镜,辉映一下我的面容 我的心象黎明时开放的大地和海洋 驼铃、壁画似的帆从我身边出发 到遥远的地方,叩响金币似的太阳
在我诞生时候 我欢笑、甚至
朝那些炫耀着釉彩的宫殿、血红色的 墙,那些一个世纪、又一世纪枕在香案上
享受着甜蜜梦境的人们 灼热而赤诚地歌唱 却没有想到
为什么珍珠和汗水都向一个地方流去--向一座座饱满而空旷的陵墓流去
为什么在颤抖的黄昏 那个农家姑娘徘徊在河岸
阴澈的瞳孔里却溢出这么多忧郁和悲哀呵„„
终于,销烟和火从封闭的庄院里燃起 从北方,那苍茫无边的群山与平原之间
响起了马蹄,厮杀和哭嚎
纷乱的旗帜在我周围变幻、象云朵 象一片片在逃难中破碎的衣裳 我看到黄河急急忙忙地奔走 被月光铺成一道银白色的挽联 哀掉着历史,哀掉着沉默
而我所熟悉的街道、人群、喧闹哪儿去了呢
我所思念的七叶树、新鲜的青草 和桥下潺潺的溪水哪儿去了呢 只有卖花老汉流出的血凝固在我的灵魂里
只有烧焦的房屋 瓦砾堆、废墟 在弥漫的风沙中渐渐沉没 变成梦、变成荒原
3.痛苦
漫长的岁了里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象成千上万被鞭子驱使的农民中的一个 畜牧似的,被牵到这北方来的士卒中的一个
寒冷的风撕裂了我的皮肤 夜晚窒息着我的呼吸 我被迫站在这里 守卫天空、守卫大地 守卫着自己被践踏、被凌辱的命运
在我遥远的家乡
那一小片田园荒芜了,年轻的妻子
倚在倾斜的竹篱旁 那样地黯淡、那样的凋残 一群群蜘蛛在她绝望的目光中结网
旷野、道路 伸向使人伤心的冬天 和泪水象雨一样飞落的夏天 伸向我的母亲深深抠进泥土的手指 绿荧荧的,比飘游的磷火更阴森的豺狼的眼睛
我的动作被剥夺了 我的声音被剥夺了 浓重的乌云,从天空落下 写满一道道不容反抗的旨意 写满代替思考的许诺、空空洞洞的 希望,当死亡走过时,捐税般
勒索着明天
我的命运呵、你哭泣吧!你流血吧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却不能象一个人那样生活 连影子都不属于自己
4.民族的悲剧
奔跑呵、奔跑呵、奔跑呵、奔跑呵、浑身颤栗的土地,赤裸臂膀的土地
激荡起锄头、刀剑、阳光 象密林里冲出的野兽 象荒原上喷吐的烈火
一排又一排不肯屈服的山脉、雄壮地
朝天空显示紫色的胸膛 在头颅砍去的地方,江河
更加疯涌地汹狂
呼喊呵、呼喊呵,呼喊呵,呼喊呵 涂满鲜血的战鼓、涨饱力量的战鼓
用风暴和海洋的节奏 摇撼一座座石墙和古堡 五颜六色的旗帜在埃里招展 草原、湖泊上升起千千万万颗星辰 象无数战死者没有合上的眼睛 那威武而晶莹的灵魂呵
看着胜利、看着秋天 看着满山遍野金黄色的野菊花
我是这队伍中一名英勇的战士
我的身躯、铭刻着 千百年的苦难、不屈和尊严 哪怕厚重的城门紧咬着生锈的牙齿 哪怕道路上布满荆棘和深渊 我的脚步踏过天--云梯 从腐烂的城垛上 警起我的红缨和早晨
无边无际的向我展开的世界呵 无穷无尽的向我沸腾的人君呵 那么多笑容--男人的、女人的 兄弟们的、伙伴们的、象我的父亲一样
在垄沟的皱纹间抖动的
象我的妻子一样在丝线似的睫笔下闪耀的
甚至在我的仇敌脸世挤出的 笑容呵,和醉人的美酒一同斟满 和祭坛上庄严的烟缕、钟声 一同融进另一片黄昏
一次又一次,我留在这里 望着复归沉寂的苍老的大地 望着我的低垂的手掌,被犁杖、刀柄 磨得粗硬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我的肩头:秦岭和太行山 望着吱吱作响的独轮车、扁担 怎样在我心上压出一道道伤口,迷茫的
情歌飘荡着,乌云似的 遮住我的眼睛,而我的兄弟们呵 骑在水牛背上,依旧那样悠然自得 仿佛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
我留在这里,悲愤地望着这一切
我说心在汩汩地淌血
一次又一次,已经千年 在中国,古老的都城 黑夜围绕着我,泥泞围绕着我
我被判卖,我被斯骗 我被夸耀和隔绝着
与民族的灾难一起,与贫穷、麻木一起
固定在这里 陷入沉思
5.思想者
我常常凝神倾听远方传来的声音
闪闪烁烁、枯叶、白雪 在悠长的梦境中飘落 我常常向雨后游来的彩虹 寻找长城的影子、骄傲和慰藉 但咆哮的风却告诉我更多崩塌的故事--碎裂的泥沙、石块、淤塞了 运河,我的血管不再跳动 我的喉咙不再歌唱
我被自己所铸造的牢笼禁锢着 几千年的历史,沉重地压在肩上 沉重得像一块铅,我的灵魂 在有毒的寂寞中枯萎灰色的庭院呵
寥落、空旷
燕子们栖息、飞翔的地方„„
我感到羞愧
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土地 面对每天亲吻我的太阳 手指般的,雕刻出美丽山川的光
面对一年一度在春风里开始飘动的
柳丝和头发,项链似的 树枝上在熟的果实 我感到羞愧
祖先从埋葬他们尸骨的草丛中
忧郁地注视着我 成队的面孔,那曾经用鲜血 赋予我光辉的人们注视着我 甚至当孩子们来到我面前 当花朵般柔软地小手信任地抚摸
眸子纯净得象四月的湖
我感到羞愧
我的心被大洋彼岸的浪花激动着 被翅膀、闪电和手中升起是星群激动着 可我却不能飞上天空、象自由的鸟 和昔日从沙漠中走来的人们 驾驶过独木舟的人们
欢聚到一起
我的心在郁闷中焦急地颤栗
就让这渴望、折磨和梦想变成力量吧 象积聚着激流的冰层,在太阳下
投射出奔放的热情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在这里,一个 经历过无数痛苦、死亡而依然倔强挺立的人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 就让我最终把这铸造恶梦的牢笼摧毁吧
把历史的阴影,战斗者的姿态 象夜晚和黎明那样连接在一起 象一分钟一分钟增长的树木、绿荫、森林
我的青春将这样重新发芽
我的兄弟们呵,让代表死亡的沉默永久消失吧
象覆盖大地的雪--我的歌声 将和排成“人”字的大雁并肩飞回 和所有的人一起,走向光明
我将托起孩子们
高高地、高高地、在太阳上欢笑„„
2、第三代诗人
“第三代诗人”又称“新生代诗人”,他们试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他们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反崇高、反英雄、平民化,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这些反叛性、试验性的创作是对中国诗坛传统的大胆反驳,其中不乏富于创新品格的佳作,但也有不少诗歌,价值立场混乱,作风粗俗平庸。“新生代”是比较庞杂的诗人群,如有南京的“他们”、上海的“海上诗群”、四川的“莽汉主义”、“非非主义”、“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等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的诗人以及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
有关大雁塔
杨炼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3、90年代诗歌
多元并举是90年代诗歌发展的基本面貌。但是因诗歌外在环境艰难,诗歌艺术自身探索存在失误,90年代诗歌创作欠收。
三、台湾诗人 l、余光中
余光中(1928——),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的重要诗人。著有《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十几部诗集。代表作《乡愁》
寻李白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连太大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一一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于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迹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那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竞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湎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母难日(节选)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合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哭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我都晓得,我都记得
2、席慕容
席慕容(1943——),台湾女诗人,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大江河的意思)。孩童时随家飘落台湾,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和西班牙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十多岁即开始写诗,1981年以诗集《七里香》—举成名,“造成校园的骚动与销售热潮”,次年又推山《无怨的青春》,并著有《诗画》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古相思曲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还是说今夜是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磋跎着哭泣着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如何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之路是困扰商业银行发展的一道难题。为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放在了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提升上。尤其是面对站在“金字塔”顶峰的私人银行客户,为满足其高层次、高标准、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势必要求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思路,迎接更为激烈的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挑战。
近年来,建设银行正是紧抓世界经济形势下“体验经济”时代脉搏,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私人银行产品与服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品牌内涵,客户体验管理,有效提升了建行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开创了具有建行特色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
客户体验水平影响成败,决定发展
客户体验是对银行综合服务水准的衡量,是银行综合经营管理与产品服务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考察银行经济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贡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一“客户体验”不仅包括产品多样,服务便捷,人员专业专注,甚至延伸到每一个服务渠道的陈设细节……私人银行客户体验是私人银行客户在接受银行服务过程中通过任何渠道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受到的一切。只有时刻把握每一次客户体验机会,切实满足客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私人银行客户的特点决定其需求复杂多样,单纯的投资获利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全部重点,而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心理效益越来越重要。随着当前私人银行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升级,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突出,产品和价格已不是客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优质的服务才能愈加体现竞争优势。
私人银行业务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与客户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客户推荐客户是私人银行客户拓展的重要手段,而良好的客户体验则能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也就是一个忠诚客户将会带来一群客户。因此,客户体验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讲,已经影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成败,并决定了其发展水平。
强化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管理 与往常意义上提及的客户关系管理不同,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管理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银行服务全面体验的过程。它以提高客户整体体验为出发点,从理解客户开始,制定有效的体验策略,通过协调整合各种产品服务资源,加强客户接触点或接触渠道管理,建立客户对银行整体服务和品牌的直接亲身感知,并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客户体验管理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客户对银行价值贡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建设银行已将客户体验管理概念引入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将私人银行客户的关键体验需求概括为信任、便利、专业、尊贵四个主题,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私人银行客户体验专项调查。以私人银行客户的直接体验反馈为视角,找到影响客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理财产品、品牌、客户经理、服务渠道、增值服务五方面。总行对这五方面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开展了同业比较,并分析了客户流失因素,在充分查找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探寻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途径。为促进全行提高认识,将客户体验管理作为强化客户经营能力,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私人银行客户对全行价值贡献,打造私人银行一流品牌形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总行专门制定并印发了提升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的指导意见,组织部署全行开展私人银行客户体验研究,对客户服务的关键环节与客户接触点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落实改进。
客户体验引导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建设银行在私人银行客户体验需求的引导下,坚持“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私人银行品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通过深度定制理财产品、改善感知专业服务、整合优化专属渠道、打造精品增值服务、强化认同品牌内涵等具体措施,促进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
理财产品:聚焦需求,深度定制
投资理财产品对私人银行客户体验影响最大但目前客户满意度相对不高。建设银行在受各种条件所限的情况下,仍然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投资理财产品供应,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期限和结构,今年牵头销售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为满足重点客户对理财产品发行时间、期限、收益率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建设银行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客户沟通,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大力推进理财产品定制化营销。同时,为有效改善客户对理财产品的服务体验,建设银行将产品售后服务流程的优化作为重点改进措施,规范产品信息发布,完善信息获取渠道,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专业人员:专业专注,长久关系 专业服务团队是建设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所打造的最核心竞争能力,也是目前客户满意度相对较高的体验因素。建设银行经过不断探索,在充分考虑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完善了“1+1+1+N”服务模式(即1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1名财富顾问和1名客户经理助理,N名产品经理协同配合),将N扩展到网点客户经理、跨条线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协同服务,以及第三方专家支持,为客户提供涵盖其个人、家庭及企业的全方位服务需求。为促进专业营销人员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建设银行总行与美国银行专家合作设计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分层分步骤地开展学习培养计划。除资格认证培训和定期举办的专业培训外,通过持续的机构间跟岗培训、一对一辅导、角色扮演等方式,私人银行营销团队、财富顾问团队的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私人银行客户对服务团队的专业感知,为建立长期可信赖的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属渠道:整合资源,便捷舒适
建行私人银行专属服务渠道包括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和私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因其舒适、私密、尊贵的特性,专业专注的服务团队,其客户体验远高于营业网点。随着私人银行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建设银行充分发挥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骨干作用,从营业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银行、ATM等各方面统筹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质量,引导私人银行客户使用专属渠道,提升客户一致性服务体验。同时,重点发展私人银行电子渠道,从客户需求体验出发,优化私人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服务功能,突出定制性特点,加强各渠道间及线上与线下的服务协同,提升客户便捷高效的操作体验,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增值服务:注重细节,打造精品
增值服务涉及面广,客户接触点多而繁杂,私人银行客户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建设银行通过进行客户体验研究,发现增值服务只要做一点点改进便可以获得客户较高的信赖和赞誉。因此,建设银行明确方向,不再只求面面俱到,而是注重打造精品增值服务品牌,逐步推出了投资移民服务、养老规划、家庭理财培养、留学以及法律税务咨询等顾问咨询类服务,全力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建设银行大力推进客户异地享受增值服务流程,创建集成商模式的增值服务体系,优化积分有效期制度和积分兑换内容,从细节上不断提高客户体验。
服务品牌:深化内涵,强化认同
私人银行服务品牌,是客户接触建行私人银行最直观的感知点,在建设银行母品牌的强大光环效应下,建行私人银行服务品牌在私人银行客户群体中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为进一步 强化客户对“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私人银行品牌内涵的认知,建设银行加强全行客户经营管理,通过专业专注服务,全面满足客户个人、家庭及其企业的多元化财富价值诉求,在服务品质中向客户渗透私人银行服务品牌理念。与此同时,建设银行加大差异化广告设计和投放力度,统一私人银行专营机构视觉形象,以及客户接触端物品视觉形象,逐步提升客户对建行私人银行品牌价值的信任和良好的服务体验感知。
一、新中国六十年能源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旧中国能源生产基础非常薄弱,生产设施、装备及科技水平极低,勘探、生产、加工、供应能力极差。194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仅0.237亿吨标准煤,能源产品主要是少量的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全部能源消费95%以上,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城市拥有电力供应。煤炭产量仅0.32亿吨;原油产量仅12万吨;炼油加工能力仅17万吨,加工原油11.6万吨;石油品种12种,汽油、煤油、柴油的产量只有3.5万吨,润滑油、润滑脂40吨。石油产品无论数量、品种还是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90%以上石油产品依靠进口。发电装机容量仅1850兆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小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25位,人均用电量仅9千瓦小时,全国没有一个超高压电网。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六十年的不断努力和建设,能源工业得到巨大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一)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主要能源产品品种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供应保障能力极大增强
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已达28亿吨标准煤,比1950年增长110多倍。其中:煤炭开采能力28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8倍,改革开放初期的4.6倍,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开采能力1.92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00多倍,改革开放初期近2倍;原油加工能力近4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300多倍,改革开放初期的3.8倍,居世界第二位;电力发电装机容量7.93亿千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0倍,改革开放初期的14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01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1.72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88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894万千瓦。
能源产量大幅度增加。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2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23.6%,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9.5倍、改革开放初期的4.1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煤炭产量27.9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87倍、改革开放初的4.5倍,居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1.9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583倍、改革开放初的1.8倍,居世界第五位;原油加工量3.42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2000多倍、改革开放初的3.8倍,居世界第二位;汽油产量6347.54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2350倍、改革开放初的6.4倍;柴油产量1.33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8867倍、改革开放初的7.3倍;天然气产量760.8亿立方米,是改革开放初的5.5倍;发电量34668.8亿千瓦时,是新中国成立初的806倍、改革开放初的13.5倍,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下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开始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 以储能为目标开发大容量钠硫电池, 在关键材料、电池技术、储能系统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钠硫电池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
1 钠硫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中心钠负极设计的管式钠硫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电池以金属钠 (Na) 和单质硫 (S) 与碳 (C) 的复合物分别用作阳极和阴极的活性物质, Beta-氧化铝 (Beta-Al2O3) 陶瓷同时起隔膜和电解质的双重作用。
钠硫电池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2Na+xS=Na2Sx (1)
新装配的钠硫电池一般处于完全荷电的初始状态。钠硫电池在300℃工作温度下, 在放电的初始阶段 (硫含量为100%~78%) , 正极由液态硫与液态的Na2S5.2形成非共溶液相, 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076 V;当放电至Na2S3出现时, 电池的电动势降至1.78 V;当放电至Na2S2.7出现时, 对应的电动势降至1.74 V, 直至液相消失。
钠硫电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理论能量密度高达760 W·h/kg。实际比能量高, 可有效减低储能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适合于大容量、大功率设备的应用。
2) 能量转化效率高, 其中直流端大于90%, 交流端大于75%。
3) 无电化学副反应, 无自放电, 使用寿命长, 可达15 a以上。
4) 钠硫电池的运行温度被恒定在300~350℃, 因此其使用条件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限制, 且系统的温度稳定性好。
5) 具有高的功率特性, 经大电流及深度放电而不损坏电池;具有纳秒级的瞬时速度 (系统数毫秒以内) , 适合应用于各类备用和应急电站。
6) 原材料资源丰富, 价格低, 无污染, 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
2 国外钠硫电池技术发展简况
对钠硫电池早期的研究主要以电动汽车的应用为目标, 但随着一些新型二次电池的出现, 因钠硫电池在车用电源方面的应用优势不明显而逐步被放弃。由于钠硫电池高的比功率和比能量、低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温度稳定性以及无自放电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钠硫电池在电力储能方面的应用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日本在1992年进行了第一个示范储能电站[1], 2002年实现了商业化, 至今已有200座以上功率大于500 kW、总容量逾300 MW的储能电站在运行中, 分别用于电网峰谷差平衡、电能质量改善、应急电源、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输出等, 最大功率的电站达到34 MW, 用于风力发电站的稳定输出, 运行中的储能电站一半以上用于电力的平衡。储能电站覆盖了商业、工业、电力、水处理等各个行业。钠硫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可达到80%以上, 寿命可达15 a。
3 我国钠硫电池技术的发展简况
我国对电动汽车应用的钠硫电池研究与国际几乎同步, 1968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并在1977年4月成功组装并示范运行了国内第一辆6 kW功率的钠硫电池电动车。20世纪末, 我国的车用钠硫电池研究也与国际同样陷入困境, 研究工作几乎停止, 国内也仅有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仍保留了研究队伍, 并开展相关的工作, 打下了较好的技术基础[2,3,4]。
2006年8月, 上海市电力公司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 联合投资开发储能钠硫电池。2007年1月制备成功650 A·h的单体钠硫电池, 并在2009年3月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产能达2 MW的储能钠硫电池中试生产线, 可以小批量化制备容量为650 A·h的单体电池。中试生产线涉及各种工艺和检测设备100余台套, 其中有近2/3为自主研发, 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4 我国制备的钠硫电池的关键技术
1) 钠硫电池的材料制备。
钠硫电池中包含了多种无机材料, 这些材料有电解质陶瓷隔膜、正负极之间的绝缘陶瓷、封接用玻璃、金属焊料、导电碳、集流用金属电极以及活性物质钠与硫等。钠硫电池的性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由这些材料的特性所决定, 高性能的材料及部件是保证钠硫电池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
Beta-氧化铝电解质陶瓷是其中的核心材料[2], 它是具有钠离子导电性的铝酸钠, 具有组成复杂、层状结构、液相烧结等特征;利用独特的双ZETA技术[2,3], 实现了材料中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的高度均匀性, 并在突破介质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实现了陶瓷材料低成本、绿色、工程化制备。批量化制备的Beta-氧化铝陶瓷管如图2所示, 其壁厚为1.5~2 mm, 相对密度大于99%, 无形变, 陶瓷的抗折强度达到250 MPa以上, 300℃时的电导率达到0.15×10-3 S/cm。
钠硫电池的绝缘材料主要用α-氧化铝等绝缘陶瓷, 它与电解质陶瓷之间主要采用玻璃材料进行封接;集流用金属电板主要采用不锈钢等高导电材料, 与绝缘部件采用低熔点金属进行封接。
2) 钠硫电池的制备:
(1) 材料组合技术。
钠硫电池的制备涉及如前所述的多种材料的组合技术, 如电极材料的复合制备技术、部件的封接技术、金属焊接技术等。以陶瓷/金属焊接为例, 它是钠硫电池组装过程中的难点。通过研制成功钠硫电池的绝缘陶瓷与导电连接件的真空热压封接的组合技术, 实现这一封接的相对位移量仅1%~2%, 位移量的控制精度在千分之一以上。
(2) 在年产2
MW钠硫电池能力的中试生产线上, 有大量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 如陶瓷烧结炉、连续真空热压炉、气氛金属焊接、批量化真空金属焊接以及批量化电池评价与筛选系统等。在所研制的连续真空热压系统中包含了真空、加热、冷却、液压、程控、传输等九大联动系统, 整个系统实现了全自动运行, 其程序控制设计连锁条件超过1 000余条。在解决上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制备成功容量达到650 A·h的大容量钠硫电池。批量化制备的650 A·h钠硫电池如图3所示。目前, 钠硫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360次以上, 比能量达到150 W·h/kg, 电池前200次循环的退化率为0.02%/次, 电池的期望寿命可达10 a。目前需重点解决电池的一致性及长期稳定性问题。
3) 钠硫电池的模块制备。
在单体电池基础上, 根据钠硫电池运行的特点设计了电池管理系统、单体电池切换系统等, 将各组成单元集成化, 成功制备了5 kW级储能电池模块, 并对其进行了包括串联、并联、交直流变换、大电流短时间冲击、短路、恒功率运行等在内的各种实验。对电池管理系统 (BMS) 、恒温系统、电池切换、电池连接、安全隔离等在内的多个系统通过了性能试验。该模块由48个电池组成, 运行直流电压可达123 V, 工作温度为300~350℃, 集成了所有控制与电池系统, 可实现对电池充放电、温度、效率计算等的管理, 模块可独立进行工作, 也可实现相互间的组合。5 kW储能钠硫电池模块的外形见图4。
4)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
基于上述5 kW模块研制成功的10 kW钠硫电池储能系统, 于2009年7月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内运行成功, 连续运行时间已经达到约9 000 h。研制成功的100 kW/800 kW·h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外观如图5所示, 整个运行系统主要由钠硫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转换系统3个部分组成。其中钠硫电池采用了几百个650 A·h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 电站所有的运行控制由设计的后台进行自动远程管理。钠硫电池储能系统是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的主要部分, 在世博会期间稳定并网运行。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开发的储能钠硫电池基本体现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 我国储能技术的市场已充分体现, 包括钠硫电池在内的各种储能技术已得到高度重视, 结合产业化深化钠硫电池应用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钠硫电池技术发展的重点。
5 结语
1) 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 但目前国际上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可实用化的储能技术并不多, 钠硫电池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
2) 目前国外仅日本NGK公司有成熟的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长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 研制成功650 A·h大容量钠硫电池, 建成了年产2 MW的中试生产线, 实现百千瓦级储能电站的示范性运行, 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基础。
3) 在我国实现钠硫电池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和电池稳定性, 通过产业化推进和深入的研发以及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 有望使钠硫电池储能技术在我国尽快进入实用阶段。
摘要:钠硫电池是一种目前深受关注的储能技术。简要介绍了钠硫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在钠硫电池储能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情况, 叙述了批量化制备的650A.h大容量储能钠硫电池的关于材料制备、电池制备、电池模块制备及组成电池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进展概况, 研制成功的100 kW/800 kW.h钠硫储能系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稳定并网运行。
关键词:钠硫电池,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储能技术
参考文献
[1]Ali Nourai, Kogan VI, Schafer C M.Load Level-ing Reduces T&D Line Losses.IEEE Transactionson Power Delivery[J].2008, 23 (4) :2168-2173.
[2]Zhaoyin Wen, Zhonghua Gu, Xiaohe Xu, et al.Re-search activities in SICCAS on the solid electrolytesfor sodium sulfur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Sources, 184 (2008) :641-645.
[3]陈昆刚, 林祖纕, 樊增钊, 等.β″—Al2O3陶瓷的表面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 12 (5) (1997) :725-728.
[关键词]:电力历史高速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53-02
中国电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是电力工业发展最快、成就辉煌的崭新时期。60年来,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从解放初的只有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含20千伏)6475千米,发展到2008年底的117万千米,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电网,以最广泛的布局、最细致的触角、最大范围的延伸,履行了电力普遍服务的崇高责任。
一、电力的高速发展
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发展到引进国外资金,由引进国外贷款又扩展到利用国外直接投资,从引进技术装备发展到借鉴国外管理模式;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去国外当技术顾问;由承担中小型电力工程的对外援助,逐步发展到进入国际开发市场;资料显示,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我国成型的大电网仅有两个:东北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内发电设备容量64.6万千瓦;京津唐地区形成了77千伏电网,发电设备容量25.9万千瓦。建国初期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国内为了满足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开始利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政府贷款和易货贸易,进口了一批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主要是由前苏联、东欧国家方面负责配套,并对电站设计、施工安装进行技术指导,类似交钥匙工程。该易货贸易使国内电力工业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1,6%,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979年-1990年这个时期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是进口电力设备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利用国家外汇、国外贷款、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从前苏联、东欧等国进口了24台机组,816万千瓦发电设备,并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了一批发电设备,总容量2000多万千瓦。中国最大的火电站之一的淄博热电厂就用罐头从俄罗斯进口了两台65兆瓦的高温高压机组。满足了当时城区及周边8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年发电量达到26亿千瓦时,正为我们的经济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省、区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俄罗斯电力供应充足,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电力有大量富余。1988年6月,在国家有关部门及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同阿穆尔州电力部门签署了供电意向性协议,明确以“边贸易货”的方式向中国供电,长期合作20年。1988年月11月,双方又正式签订了《关于苏方向中方供电、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技术交流等问题的协议》,并很快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1992年7月,1日,中俄间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布黑线”。1996年7月30日,中俄间第二条跨国输电线路“锡十线"JE式投运送电。2006年,俄罗斯已通过“布黑线”向中国供电1.55亿千瓦时。60年春秋,弹指一挥间,而我国电网却已如同一条条交错的经线纬线遍布城乡,纵横在中华大地上,走过了从局部、薄弱、孤立到覆盖全国,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省级电网、区域电网互相联接的伟大历程,走进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新时代。
这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一个庞大的电力巨人,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一个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无论是规模速度的迅猛增长,还是深刻的体制之变,都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电力工业所实现的巨大跨越,不仅创造了自身的发展奇迹,更成为中国30年非凡巨变的一个缩影。
二、电力行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无疑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可以说,每一步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投资不足,效率低下。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思路,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此轮改革的标志是撤销电力部,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按照公司化要求,开始自主经营。同时,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从2002年底起,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体制、构建政府监督下的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再次拉开序幕,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实施厂网分开,并重组国有电力资产。
此轮改革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组建的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正式登场。这一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以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国电集团为例,2002年集团组建初装机规模为221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51亿千瓦时,而目前装机规模已经达到63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28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近两倍和一倍。也是在此轮改革的初期,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的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但是五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三、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电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按照市场化的取向,在体制方面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
1、第一次跨越式实施集资办电,打破了政府独家办电的格局,走出一条多方面、多渠道扩宽电力建设资金的道路。
1981年开工的山东龙口电厂是我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兴建的电厂,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中央政府一家办电的格局;198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云南鲁布革电站正式签署贷款协议,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外资兴建的电力项目;1985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成为专门利用外资建设电力工程的独立发电公司。国务院逐步形成并在1987年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省、因网制宜”的方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办电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集资办电的
局面,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加速电力工业发展,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电力旺盛需求的新路。
2、政企分开,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大大提高了电力工业发展水平
90年代后期,电力工业根据“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和“电网国家管、电厂大家办”的原则,在实行政企分开、推进股份制改造、实行业主负责制、建立资本金制度、完善电力法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公平调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改革准备工作。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双轨制运行和平稳过渡,电力部于1998年2月撤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电力工业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公司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按国家授权和公司制规范运作。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5年来,逐步实现了从行政性公司向实体性公司的转变,已经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体和电力发展主力军。2000年,公司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八十三位;2001年,公司再次进人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七十七位。主营业务年收入从2500亿元增加到3477亿元,年均增长8.6%。
实践证明,电力工业政企分开的改革符合中国电力工业的基本国情,加速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和电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自然垄断的特点决定了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必须实行垄断经营。但对不需要垄断经营的环节,应当探索引入竞争机制的办法,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逐步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的发电市场。国家电力公司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在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目前,浙江、山东、上海的发电市场竞价上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
2002年3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体制”。与此相适应,“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电力工业的谋略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200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300—705kW·h:上海为705,7kW·h/人,福建为455,4kW·h/人,浙江为452,6kW·h/人,广东436,6kW·h/人,江苏为334,9kW·h/人。北京2007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653,3kW·h/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即将完成其工业化阶段。此时,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消费为主。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为跨入发达地区做好准备。该时期的电气化水平将会大幅提高,人均用电量、人均生活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会上升较快。
当前我国中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约为200-300kW·h/,人,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带动三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可以积极接受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外资,担当中国工业基地的角色,以二产或投资为其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时期人均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2007年西部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约为100—200kW·h/人,属于工业化起飞阶段。其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需要加强基础建设,为中东部地区提供资源保障。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及“西电东送”的战略,今后西部地区的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及不同的增长模式,今后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条件下。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也要求我国电力工业保持适度超前发展,保持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新一轮改革的实施必将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系,促进电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未来几年,电力工业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清洁能源在发电构成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合电网,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
[2]《中国近现代电力技术发展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中国电力新闻网。
[4]《中国电力教育》,黄小平刘郎来源: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述】推荐阅读:
中国电力行业浅析07-23
未来中国电力发展方向12-02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名单11-09
我的中国梦电力工人05-24
2018中国电力市场分析07-13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17
2024年中国十大电力信息化公司排名07-24
电力行业的发展11-04
电力行业总结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