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探索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所大学, 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森林, 可以为整个区域提供丰厚的精神营养, 乃至成为一个区域的财富与骄傲, 为区域的文明进步提供精神力量。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加强廉政文明建设的核心。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兴起的今天, 新媒体为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搭建了更为广阔和开放的平台, 本文就从高校廉洁教育的要义和必要性入手, 结合新媒体的特征探究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然包含科学性和思想性两个方面。其中, 思想性是先导, 无思想性的知识教学是不存在的。大学是生产特殊产品的机构, 是社会文化, 新观念的孕育地, 加强高校廉洁教育既保证国家培养人才摇篮的纯洁性, 又保证了孕育实现国家建设发展所需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 清正廉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如何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切实贯彻, 发扬廉洁精神, 避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动摇和影响, 实现高校廉洁教育的规范化, 常态化, 保证高校廉洁教育的有效开展和长期持续, 是利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重中之重。

(一) 高校廉洁教育的目的

高校廉洁教育能培养大学生廉洁自律的思想观念、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自身修养。高校廉洁教育的开展旨在使大学生了解腐败行为, 拒绝腐败行为, 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作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理诚信, 提醒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决杜绝贪污违法行为。

(二) 高校廉洁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高校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要求。高校廉洁教育是指高校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导, 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通过多种多样, 综合的方式, 对他们进行廉洁实践和文化理论教育, 净化高校教育环境, 使大学生做到正直自律、诚实守信。

二、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廉洁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 什么是新媒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新媒体的:“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2) ”由此可见, 新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我们常见的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qq群/论坛等。通过数字技术与通讯科技形成庞大的传媒体系, 具有信息容量大, 内容丰富, 形式多元, 受众广泛, 传播快捷等特点。

(二) 利用新媒体有助于提高廉洁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 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新媒体”完整的表述为“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因此, 数字化、互动性被看作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 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新媒体的交互性强, 时效快, 极大满足了青年群体乐于追逐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 对于广大的“低头族”, 新媒体已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对于他们学习与生活造成的影响。因此,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廉洁教育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传播方式也会更加多元, 直接, 高效。

(三)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大学生仍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 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还有待加强。容易产生叛逆和逆反心理, 这就需要我们张弛有度地把握好宣传尺度, 时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给予他们正面, 有效的引导, 创造轻松, 积极, 健康的教育文化氛围和纯净的网络空间。

三、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廉洁教育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 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外延而言, 新媒体包括了光纤电缆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广播网等。 (3) ”由于它的广泛内涵和先进的功能, 高校教育者要与时俱进, 及时搭上宣传形式、手段日新月异的快车道, 为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掌好舵。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教育和课外引导实践教育。

(一) 课上利用新媒体拓展课堂教学方式

高校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育这个平台,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和诚信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 系统的传授学生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加强理论知识储备, 使他们识法懂法, 不违法,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新媒体依靠计算机网络、数字、移动通讯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体系, 拥有丰富的资源及便利、多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廉洁教育作为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顺利发挥影响力。高校教育者应当将新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到传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中去, 可大大扩展教学素材, 比如引入视频或动画、i Pad教学等, 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形象, 使廉洁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比如播放反腐纪录片, 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认清腐败行为的本质和危害, 从而防患于未然。

(二) 课外构建“校园新媒体”综合体

1. 高校微信公众号

微信已成为自媒体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 凭借自身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活跃度高以及成本低等媒介优势, 迅速成为高校文化育人新阵地。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关注与依赖愈发强烈,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必须将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 开创文化育人新环境。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媒介, 因其独特的功能, 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近两年, 随着微信的快速普及, 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在抢占微信这个制高点, 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用户非常集中的高校, 自然也不甘落后, 纷纷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高校“官微”在对外传播学校形象、对内服务沟通师生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和内容优势, 其对学校进行教人育人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 对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十分重要。通过高校官微开展廉洁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 高校官方微博

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媒体, 新浪微博的口号就是“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 充分体现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 也取代博客、qq空间、校内网等成为用户最多, 影响力最广泛的自媒体平台。各种明星大v通过微博和粉丝互动, 第一时间“上头条”, 微博所带来的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通官方微博, 不再是以往一成不变的“象牙塔”形象。高校媒体也尝试以更具亲和力和草根、接地气的方式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私信、互相关注等方式了解所需的校园动态, 比如:录取信息、考试安排、学生活动等。高校官方微博是高校思想文化教育的新阵地, 不但运营成本低, 而且效果显著, 在潜移默化中将廉洁教育的思想传达给广大师生。

3. 校园qq群, 论坛

QQ是高校师生接触最频繁的聊天软件, 基本上每个班级、学生团体都会建立qq群。因此高校可以辅导员或党支部书记为联络员, 定时在群中分享廉洁教育的信息, 定期以团体为单位组织大家参与廉洁教育主题活动, 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组织的凝聚力。

论坛是了解学生舆论导向的重要渠道。以往的学生论坛多为吐槽集中地, 不知不觉中传播了负能量, 如何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实现良性互动, 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构建好论坛、贴吧等的宣传氛围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在其中普及廉洁教育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

腐败不仅是个历史难题也是世界难题。反腐倡廉教育已成为高校工作的新常态。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廉洁教育的指导者和引领人。高校廉洁教育要紧跟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 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他们不仅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而且要掌握过硬的新媒体运营能力, 从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廉洁教育的舆论引导力量, 掌握网络话语的主动权, 建设多元新媒体平台, 开拓高校宣传、党建工作新路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传统纸质媒体逐渐被网络媒体所取代, 而新媒体又因具有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传播路径, 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成为当代传媒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 探索高校廉洁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廉洁教育

参考文献

[1] 陶丹, 张浩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M].科学出版社, 2001.

[2] 蒋宏, 徐剑主编.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3] 任建明, 杜志洲.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下一篇: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