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以深圳龙华区为例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而发展起来,依附于制造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促进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以提高劳动及其他生产率。并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和租赁及其他商务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业。基于此,对深圳龙华区生产性服务业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建言献策。

一、生产性服务业对深圳龙华区发展的重要性

(一)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贡献较大

龙华区规上服务业企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占主导。2018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317家,总营收280.96亿元,占GDP11.7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收89.63亿元,同比增长11.1%,占服务业总营收31.90%;房地产业实现营收58.25亿元,同比增长6.0%,占服务业总营收20.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收45.35亿元,同比增长38.11%,占服务业总营收13.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40.12亿元,同比减少7.7%,占服务业总营收14.2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实现营收33.66亿元,同比增长10.1%,占服务业总营收11.98%。以上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占规上服务业总营收的92.45%。

(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

龙华区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按照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80.6%、69.9%、71.75%、58.8%。而龙华仅为40.08%。由此深圳及龙华第三产业比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则生产性服务业责无旁贷。

(三)健康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的需要

参照OECD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情况发现,受其他行业发展影响最显著的为房地产、租金和其他商务活动,其次是金融服务业和货物运输、仓储、邮政快递业,感应力系数分别为2.754、1.582、1.232;对其他行业发展带动最显著的为货物运输、仓储、邮政快递业,其次是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844、0.812、0.789。可知金融业和物流业因感应力和影响力系数均较大,在发达经济体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地位,故龙华区应健全和发展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这两类发展相对不足的行业。

注:13个OECD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日本、爱尔兰、挪威、西班牙、英国、美国。

(四)全区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后劲依然较大

龙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有空间。表现在: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远远高于第二产业。如2014-2018年,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16.45%,23.62%。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处于景气态势。例如,2018年龙华新区运输、邮电、仓储完成投资63.12亿元,同比增长13.1%,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10.69%;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04.37亿元,同比增长19.9%,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68.47%。

二、深圳龙华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劣势及原因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劣势

1. 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强

一方面,2018年龙华区研发企业数量下降,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694家,同比下降21.0%;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营收出现下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40.12亿元,但同比下降7.7%。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投入相对不足。受制于企业技改资金压力,行业自身的技术没有完全改造为工业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高端发展模式。同时,因缺乏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2. 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不完善

全区实体经济、金融资本、人力资源、技术进步方面发展不均衡。一是金融业为高端服务业,处于弱势。2018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03.2亿元,仅相当于深圳金融业增加值的3.36%,需要大力提升。二是人力资源也存在压力。全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进步较快,但80%左右总人口为大专以下学历水平,亟需纳统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区人力资本综合水平。以上金融业和教育培训业均为生产性服务业,也是龙华现代经济体系的短板。

3. 全区产业链条较为低端和不齐全

一是产业链相对低端。龙华以某为龙头支柱产业,在产值和外贸方面对区贡献较大,2018年产值超5000亿元,在深圳各区中外贸贡献度排第1名,但富士康以代工配件为主,处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的低端,单个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受到中美贸易影响,苹果生产线及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龙华电子信息产业亟需借助生产优势拓展服务环节价值,实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二是产业链不够齐全。时尚创意产业为龙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占优,但高端机械、高端面料材料、高端设计创意人才等产业链环节依然是时尚小镇及园区企业发展的软肋,产业链不够全面。

4. 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支持不足

《龙华新区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措施(试行)》涉及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企业集聚问题;《龙华新区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现代物流、金融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龙华新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涵盖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龙华新区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中包含生产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服务外包以及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等。以上产业政策利用龙华经济可持续发展,尚无依据龙华生产发达而服务低端实际,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原因

1.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相对缓慢

生产性服务业受到服务业发展大环境不佳的影响。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演化过程缓慢。2014-2018年龙华第二产业比重由61.22%,下降到59.90%;第三产业比重由38.76%,上升到40.08%。可看出,第二产业下降的比重恰是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第三产业仅上升1.32%二是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能一蹴而就。龙华处于快速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交融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期。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和新旧动能转化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必定成为龙华服务业的核心部分,优化整体的服务业发展大环境是大势所趋。

2. 产业体系布局不够完善

产业布局及园区现状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支柱产业、优先产业、限制产业等尚未严格界定和区分。龙华拥有四大支柱产业,但优先产业推选不够,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成为优先产业,如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教育培训、商务服务等。同时,龙华没有限制低端消费性服务业的蔓延,零售、餐饮、酒店等低端消费服务业占据龙华服务业主体,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存在挤出效应。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及服务外包尚未形成气候。目前全区制造业园区较多,以服务业企业为主的园区较少,专注于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园区更是缺乏,如缺乏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现代金融服务区、综合性服务外包区等。因此,服务业产业及园区的布局亟待优化完善。

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较为狭隘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存在差异。OECD国家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旅馆和餐饮业、运输与仓储、邮政与电信、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租赁及其他商务活动、计算机及相关活动、研究与开发、教育、公共管理和国防及社会安全、卫生及社会服务、其他团体和社会及私人服务。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可知,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较为狭义,如研发、教育培训、房地产业,它们均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但没有划入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不合理性和需要重新划分。

三、深圳龙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一)策略

依据龙华制造业发达及产业升级趋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两步并重”,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高端化。一方面,把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投向制造业,助力制造业服务化,提高服务业比重。具体,应支持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在企业内部设立研发机构、第三方及第四方物流公司、培训机构、商务服务公司等。以降低企业市场化成本,同时可以在市场中开展盈利性同业竞争。另一方面,使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服务业,助力服务业更加高端化。重点应支持各项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各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参照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到自身及其他服务业的比重占到70%,发现成熟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服务的主要对象仍然是服务业。因此,龙华应两步并作一步,既注重将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制造业,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自身也要加快发展以服务服务业,使全区服务业更趋专业化和高端化。

(二)建议

1. 补齐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一是补短板。引进高水平生产性服务研发和设计企业,保证研发设计企业数量及质量,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遏制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下滑趋势,首要加快电子信息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将技改扶持资金投入行业研发设计环节、物流环节、外贸商务环节、教育培训环节等领域,降低企业总成本,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二是强弱项。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采用高技术、知识型人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嵌入制造业,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如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和实践值得倡导;加快引进高水平的技术研发、物流管理、金融工程等全区紧缺人才,给予市区相应人才配套待遇,为龙华发展高端服务业储备人才。

2. 构建适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龙华实体经济发达、产业科技创新进步较快,但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源领域尚且不足。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业。开辟专门区域,集聚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总部企业及其分公司,重点服务龙华经济建设、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和产业及园区企业的发展;创新投融资渠道,保持国有资金、资产保值增值;探索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互动及融合创新途径等,以提高全区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针对全区产业工人占人口较大比重,重点对产业工人进行教育培训扶持。扶持企业内设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企业共享网上教育平台,实施技能考核和认证;适当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生活兴趣等方面的辅助性培训服务等,以提高全区人力资本质量。

3. 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是升级产业链。针对全区制造业主要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生产环节,提出扶持制造业生产链升级,主要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对工艺、产品、流程、营销全方位升级,从加工组装转向自主品牌生产,从生产制造转向智造制造等。同时,对产业链高附加值的高端零部件、营销渠道、产品美誉度等进行战略布局发展。二是完备产业链。针对全区制造业上游产业链断环特征,提出打造完备的制造业上游高端产业链,自主研发、投资和生产高端机械、高端芯片、高端检测仪器、高端面料材料,使支柱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和创造高附加值。另外,打造行业完备产业链,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是关键。

4.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和措施

一是法律先行。重新诠释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和划分依据,参照深圳“6+1”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引,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引,对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和租赁及其他商务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分别制定具体的产业遴选、考核、奖励、监督等措施。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二是政策优先。在产业用地用房、人才奖励等政策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倾斜,加大政策力度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企业。三是规划到位。对优先发展的物流、金融、外包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建立园区、街区等空间载体,如建设现代物流园区、金融街区、综合性外包服务园区,以促成产业集群式发展。

摘要:制造业发达地区容易受低端产业链锁定,以制造业为根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不失为摆脱低端锁定的方法。以深圳龙华区为例,剖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及措施。为其他制造业地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深圳,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策略

参考文献

[1]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1):76-88.

[2]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6):151-160.

[3] 盛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4] 佚名.以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M].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

上一篇:关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实现路径的探讨下一篇:关于推进少儿图书馆延伸服务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