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智慧城市”发展速度的几点思考(共7篇)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止到2013年8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智慧城市发展一时间遍地开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一是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绝大多数依旧停留在规划阶段。一些正在缓慢的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更多的还停留在申报通过的阶段。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地方政府领导对智慧城市在认识不够,认为“不建是落伍,建设是烧钱”。不建设智慧城市、不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就跟不上时代。同时又认为智慧城市是一项投入多、范围广、见效慢的项目,短期效益非常不明显,所以大多数决策者依旧处于观望态度。
二是一些地区筹划建设一批智慧城市相关的物联网产业园、软件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目前的情况是建立的各大物联网园区因为招商困难,目前多为空壳。智慧城市概念在一些地区变成了招商引资的噱头、国内外IT企业跑马圈地的新业务,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的新口号。
三是相关部门有力的宣传 四是没有找准智慧城市建设破局点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思考之一:智慧城市建设应项目与区域产业相融合 智慧城市应该以此为基础,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特点。使智慧城市与产业建设相结合,达到产业加速与智慧城市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目的。
例如,作为走在国内智慧城市前列的宁波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了着力打造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的建设方针。以“智慧港口”作为龙头项目,拉动整个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挖掘、整合和配置城市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信息化、智慧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城市最终发展目标的高度融合。
思考之二:政府与企业共同唱好“智慧城市”建设大戏 我国大多数地区,面临着一个行业化转型阶段。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应该立足于地区招商、产业升级和产业加速,通过信息共享和信息消费,实现精细化的创造效益。
一、打造区域良好的软环境,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在国家“简政放权”的号召下,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不断创新审批新模式,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式审批,部门之间交叉进行审批办公,提高投资建设复杂项目的审批时限。启动招投标、报税、证照办理等全程式网上操作,企业申报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向政府部门申办和有关审批服务事项,申报人在线输出审批结果,实现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外网反馈全程网络化。从而达到优化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区域硬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提高软环境同时,需要硬环境与之匹配,实现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发展正面临着道路交通拥挤、公共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的困扰。建设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城管等专项应用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
如果是新区,则需要考虑区域配套设施的建设。除企业关注的交通和环境外,还应充分考虑驻区企业职工的医疗、教育、消费等多种因素。从而实现“投资企业满意,驻区企业开心”的共赢局面。配合软环境一道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氛围。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达到“信息走出去,企业引进来”最终目标。
思考之三:构建政企一体化协同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方针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建设框架。从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发展将会面向全球化、多样化、社会化和协同化的方向进行拓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竞争方式,治理方式、发展方式和合作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将要面临一些人才、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化配置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挑战的协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政企共建,以人为本”。需要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规划实施,最好在早期构想规划中就针对不同行业,引进各个行业核心的运营管理企业来 共同谋划。除了我们经常关注的政务、环境、宜居领域外,笔者认为我们的重心还应当关注智慧产业。不仅需要有促进制造业“两化融合”升级转型的产业,同时还要扶植一些新的创新型的产业进行发展。例如:通过信息平台使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甚至信息消费。信息交流和信息消费也是是智慧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加强第三产业“智慧服务”创新与建设,智慧服务不仅是创造价值的服务,也是为创造“以人为本”的专业服务提供附加价值的服务。例如说日本,能源管理服务运用和采用的地区是非常多的,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Service Company),因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他们非常注重如何有效地使用能源。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发展,远程医疗,智慧健康,安全管理等领域中的导入了很多物联网的技术,服务于独居老人,使独居老人的生活、健康和安全能够有保障。通过技术手段在不让老人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随时监控老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健康情况,为他们提供有效地服务。
思考之四:创立产、学结合的新模式
作为一个刚诞生不久的新事物,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姿态去加以推进。这就要求,与各个工业园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需要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自觉主动地去关注和学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敢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气魄和胆 略,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科技加速产业转型,通过产业来对新科技、新产品进行实践。例如,现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可以从健康长寿的角度来看城市建设,首先区域可以引进老龄化社会综合研究机构以及慢性病预防和康复中心,从医学观点及研究开发角度出发,建设先进的健康模范城镇,在区域内推广“低化学物质城镇”项目,尽可能降低建造过程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营造健康环境,建设绿色住宅、绿色学校示范建筑。针对老龄人群的社区规划,活用物联网技术,形成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够健康、充满活力的环境。联合预防医学研究机构,协同健康管理组织,通过大数据针对都市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帮助推广实施促进市民身体健康的相关举措,并负责个人健康研究系统的开发、运营及支援,如健康数据收集及管理,健康信息社区,健身活动支援,开展社区市民讲座等活动。从新型产业创造城市来看,主要是扶持一些中小型企业,并且把视点扩大到整个中国,每年定期举办企业交流活动,主要是面向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先端技术的孵化,应用与推广。同时也为相关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等方面的资金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014年8月22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这是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 业界反响平淡, 这种情况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智慧城市建设是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等技术综合地应用于城市改造中去, 但是由于这些技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再加上一些其它的原因, 使得许多企业在产业外徘徊, 没有完全参与进来;另外, 政府虽然很重视, 出台了很多政策, 但是由于政府各个部门, 如发改委、工信部、城乡建设部等之间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的统筹与标准, 也没有做好顶层设计, 导致中国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有些混乱。总之, 由于种种原因, 使得智慧城市建设出现了波折。当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这是正常规律。对于这种情况, 政府也在逐步整合, 2014年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此外, 还有一些部委下属部门在联合整合一些标准等。
此外, 据统计, 2014年我国有50%左右的有关城市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考虑到我国信息化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因素, 乐观预测, 当前我国具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的城市比例不应该超过30%。这就意味着, 有些地方现阶段并不适合建设智慧城市, 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下, 这其中许多城市都是随大流地申报了智慧城市。现在, 在部委联合的趋势下, 智慧城市建设也在逐渐理性下来, 这种情况下, 三批试点业界反响平淡是正常的。
智慧城市建设五要素
智慧城市是人类建设未来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有五个指标来衡量, 即安全、高效、和谐、绿色, 最后达到智慧, 这是较高的要求, 且是一个长时间的发展方向, 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模式。
以北京为例, GDP总量相当大, 在我国具备最高的科技水平, 最顶尖的高等院校, 医院等配套设施也是全国最好的, 许多世界500强的企业总部也在北京。可以说, 放眼全国, 北京具备很好的发展条件。但是城市管理不仅需要这些硬件, 还需要一些软件, 否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具代表性地, 北京的交通拥堵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 没有效率, 办一件事情本身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小时, 由于交通拥堵便会需要更长时间;另外, 堵了以后也会造成不安全, 会加大PM2.5等有害物的排放, 引发雾霾等问题。其他如煤气爆炸、交通事故、道路塌方等问题的频发, 也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和谐, 更谈不上智慧。因此, 一个城市, 应该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把安全当成第一要义。
还有绿色,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节能减排是很重要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 排出来的污染气体也在不断增多, 能源也在不断消耗。从这个角度看, 城市真的是一点也不智慧, 要知道, 在中国, 能源是非常缺乏的, 要改善这种状况, 就要想办法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会成为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管理的必备要素。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很多城市只是盲目跟风地建设智慧城市, 没有考虑城市本身的定位。动辄投资一百亿、两百亿, 城市之间比钱数、比规模, 既没有分析自己城市的特色, 又缺乏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支持, 这肯定是不行的。
一个好的顶层设计, 必须从领导人的思维来决策这个城市的定位:是农业城市还是工业城市, 抑或是旅游城市, 要突出城市本身的特色。小城市, 交通不拥堵, 就没必要做智能交通;大城市, 拥堵严重, 智能交通就成了必须要做的项目;有的城市没有旅游资源, 就不要去做智慧旅游;像张家界、九寨沟这些地方, 就可以做成智慧旅游城市。在对城市进行精准定位后, 再起一套班子进行顶层设计, 之后分部门层层分派任务, 把城市各部门、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建立一个有序的、和谐的、系统的网络构架, 这才是智慧城市。
中国国情下,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应该是自上而下, 这叫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完成之后, 最佳方案是把顶层设计好的方案公布于社会, 让企业来投标。智慧城市一定要以企业投资为主。智慧城市总体方案, 有益民生且符合经济发展形式, 这样的方案一定是有前景的, 这样企业就愿意参与进来, 敢于投资,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应用
什么是物联网?顾名思义, 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应该为智慧城市服务, 而城市里面搞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借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支撑, 所以它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关系。
现在我们所说的智慧城市建设或者物联网应用, 一般都是涵盖十多个理念, 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等。智能交通、智慧物流, 可以引入“行”;远程医疗、移动医疗, 特别是老年健康服务, 像心脑血管疾病隐患预警、亚健康状态预警等, 可以引入“医”;食品溯源, 引入“食”,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溯源, 产品的溯源等等, 都是很重要的。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通过溯源就可以知道;还有智能家居, 让人们住的舒服, 健康的生活, 引入“居”;这些应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
在此之外, 智慧城市、物联网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应用。这些应用的表征就是“让物品开口说话”——桥梁、飞机、轮船、火车等事物存在隐患时, 通过智能仪器, 可以自动预警, 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这种应用拓展到自然界, 可以实现对自然界灾难进行预警。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 在发生前都是有一定征兆的;可以在地底安装传感器, 当土壤蓄水量临近危险值时, 提前发出警报, 避免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类似成型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下的人才培养
虽然, 目前全球范围内均在建设智慧城市, 众多企业都参加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队伍中, 但其也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 尤其是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以及各个细分领域、各领域间沟通协同等方面的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根据教育部信息统计, 2014年全国85所高校获批新增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目前我国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达350余所。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而人才短缺则是物联网发展的重大瓶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壮大, 高校人才培养亟须与产业接轨, “高层次、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物联网行业人才将会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
从实际情况来讲, 物联网人才培养, 是需要科研单位、高校相结合, 从而迎合企业的需要, 培养出实用性强, 操作性强的综合型素质人才。此外, 非名校的生源要和北大、清华等名校竞争, 就更要加大物联网等新兴市场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跟国家政策、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这就造成了智慧城市评判标准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这就需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必须紧跟实际, 才能不断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权力的制约可以有多种手段如教育、舆论、各种制度等,但治本的方法是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相互促动、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才能最终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起一套三位一体、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行之有效、相互制约的权力制约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和探讨:
一、切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用人规范结合起来,推行企业管理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实行干部任用公示制、试用期制、末位淘汰制;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全面实行财务委派制度
加快财会体制改革,加强对财务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全面实行财务委派制度,以改变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受制于经营者的状况,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对外担保;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加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等,把住资金收支关口。
三、实行纪委监察循环委派制
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真实情况是对“一把手”很难实施监督,在同级领导下监督同级,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监督起来有些勉为其难、有名无实。十多年来有识之士不断建议实行上级循环委派制,以保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实践证明,实行上级部门委派制确有必要,确实可行。
四、实行任期审计及离任审计制
实行任期审计及离任审计可以有效减少“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现象 ,对靠吹嘘、靠编造、靠勾兑的人是一个制约。减少企业的短期行为,使其“为官一任,务实干事”,不得不增强基础工作,减少表面文章。当然,须注意几点,一是审计机关必须权威,二是审计必须客观公正严肃,三是审计必须有个正确的结果,不能半途而废或不了了之。
五、实行干部交流轮换制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些人在管钱管人管车管票等关键工种、关键岗位上长期不动,这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其本人都是不利的。因此对干部,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应实行交流轮换制,加大交流轮换的力度。
六、实行会签审批制
财务开支“一支笔”是现行的签批制度,长期以来也暴露出来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对大额开支及重要项目的立项拨款,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基础上,可实行由党政主要领导、监督部门领导、财务领导及经办人或项目负责人共同会签,即实行会签审批制,有利于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避免经济风险。
七、深化厂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強化民主监督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赋予职工群众“知情权”、“发言权”和“评判权”。让职工“知情”,就是要不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让职工“发言”,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保证职工群众有序地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让职工“评判”,就是要建立企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坚持职工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
八、建立一套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人才激励机制
按照价值规律,人才的价格,应以其社会价值为平均线,不能偏离平均线太多,这样才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现在可逐渐面向社会招聘企业家、经理、高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试行年薪制、期权制、持股制、提成制等分配办法,以充分激励并自然奖惩企业的领导者们。
九、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
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干部首先不做。干部只有具备高于群众的道德,才能体现出党和政府的伟大形象,展示社会进步的高尚风范,让群众口服心服,使干部德高望重。可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事关大局、事关根本,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政治任务。因此,要以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规范》为依据,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二是典型示范,舆论引导。三是自律他律,密切结合。四是用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就能够从根源上、体制上、制度上和各个环节上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避免各类腐败案件的发生,形成人人思廉、人人想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可以实现坚持以人为本、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我们党的伟大历史工程。
制约素质教育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的几点思考
制约素质教育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的几点思考古丈一中・向树平笔者从教时,国家的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由此,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新阶段。素质教育在我地区实施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研、科研活动相对增加了,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是值得欣喜的一面。但随着素质教育工程的不断向前推进,遇到的矛盾越来越多,阻力也越来越大。学校应培养“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个体”;还是培养“全面发展,各项合格,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是什么因素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现就“什么因素制约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谈几点看法。1、经济落后、观念陈旧。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老百姓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思想上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与要求,孩子的成长模式很是简单,也很现实: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挤进大学;绝大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步入“打工大潮流”中,少数学生在没有读完基础教育后就早早辍学开始“挣钱生活”中。陈旧观念的深入发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发展。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仍局限于考试“指挥棒”的引导,学校的工作重心: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个体,提升优秀率,升学率。然而,许多学业不优秀的学生就成了学校的附属品,在茫茫题海中,单一学习中,承受痛苦,没有希望,没有快乐,他们的思想与能力就被扼杀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成就观念中,他们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认清自我的时候就早早流入社会。2、师资缺乏。 当前,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加大投入,尤以硬件设施建设较好,合格校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变了以前“破、旧、烂”的学校形象。我们都知道,办好一所学校至少需要两个要素:良好的教师队伍与配套的基础设施。硬件有了,老师的队伍建设怎么样?据调查,某县有11所初级中学:有7所中学没有化学专职教师;8所学校没有地理、生物专职教师;6所没有物理专职教师;音、体、美专职教师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九年制学校中,初中的教学工作都是由以前的老中师生教师担任教学,当我们面对这一调查数据时,难道不震惊吗?素质教育如何贯彻?怎么实施? 师资缺乏的原因何在?(1)贫困所致:广大贫困地区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得不到人才的地方。不但吸引不了外地人才,就连本地人才也流失到一些发达地区,造成师资缺乏且质量不高。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大都到发达地区工作,很少回到家乡。很多偏远山区的学校由于条件恶劣,不但留不住大专、本科师范生,连好一些中师生也想向外发展,剩下较低素质老师和代课老师担当主力,教学水平自然无法提高。更不要说推进素质教育了。(2)编制配置不齐:虽然在某些学校教师数量已够,但绝大部分都是80年代的中师毕业生,无法胜任当前教学。然而新毕业的师范生又没有编制可考,也就不能进入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了,导致人才的流失。3、教师认识不够。在贫困地区学校任教教师要么年龄较大,要么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另外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造成观念陈旧,不能跟上时代步伐。 目前很多贫困地区实行的仍然是“功夫教育”,将教师的工资奖金与考试成绩挂钩,导致老师和学生一心在课本上下功夫,起早摸黑,只为考出好成绩。在发达地区推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看过。对于他们来说,要么升学,要么回家务农,或是出外打工。除非考上大学,否则大部分课本知识对他们并无实际用处。4、学生素质不高。生长在贫困地区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地处偏远,贫困,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见识少。有些现代化的东西,不要说用,很多连看都没看过,听都没听过。这也给新教材在贫困地区的使用带来难度。学生素质不高这也是在贫困地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5、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由于观念陈旧、地域限制,贫困地区的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对评价体系的建立仍局限以升学率和合格率上,唯学生成绩论。学校和教师为了达到内定指标而内外加压,埋头于“题海”,奔命于“考试”。让我们来看一看某小学四年级某班的作息时间表与课表及课外作业资料:(1)课表一 二 三 四 五1(8:20--9:00) 语文 数学 作文 语文 语文2(9:10--9:50) 语文 数学 作文 数学 语文3(10:00-10:400)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4(11:00-11:40) 体育 语文 数学 数学 数学5(14:00―14:40) 语文 自习 英语 思品 思品6 (14:50―15:30) 自习 体育 语文 体育 语文7 (15:50―16:30) 数学 英语 自习 英语 班会(2)课外作业繁多:语文的作业资料有3本:数学3本;绝大部学生的家庭作业至少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以上数据绝非笔者杜撰,看到如此课表与作业,不难让我们感慨:教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他们还是10岁的孩子,他们需要玩耍,需要健康的成长,需要快乐的时光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种种因素制约着贫困地区素质教育的贯彻与深入开展。虽然贫困地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与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我相信只要全社会能营造出良好素质教育氛围,再加上当地党政高度重视,和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贫困地区学校的素质教育一定会得以实施,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循环经济是指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实现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目的.
作 者:刘术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商业总公司刊 名:中国外资英文刊名: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年,卷(期):“”(11)分类号:X3关键词:
编辑:admin 时间:2011-1-24 22:37:00
发展循环经济是湖南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有效途径。这一点,业已成为共识。把准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节点,在湖南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关键是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中央、省委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它转变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湖南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管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重点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在现在园区内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产业生态链。湖南各类产业或产业各企业之间要根据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传递关系,构成上下游之间的衔接,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少、易于拆卸回收、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集中供热,废弃物集中处置,园区内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共享,以园区核心资源的吸引力、核心产业的聚集力,推动湖南各生态工业园区更加发挥示范、带动、聚集和辐射作用,实现生态利润最大化。
支撑是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湖南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技术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因此,要开发和建立包括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资源替代技术、环境监测等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可持续发展。
模板是借鉴“汨罗模式”。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发展,有几点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规划,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化;健全市场体系,推动资源集散网络化;夯实园区平台,推动资源利用集群化;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高新化;引导诚信建设,推动行业管理规范化;加强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两型”化。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汇集了湖南同力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225家企业入园兴业,打造再生铜、铝、钢、塑料、橡胶、纸等六大特色加工板块。湖南同力正在搭建新平台,新建集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展销、信息发布、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研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探索出“把矿山建在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为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蔡吉跃 李桂华
[关键词]城市、河道、绿化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04-01
由于城市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得到各方注意,城市绿化问题成为了政府工作核心内容。包括城市河道绿化也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国内在河道绿化方面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少,现下城市河道绿化方面仅仅局限于工程护坡方法。不仅大大限制河道绿化的面积,影响了景观效果,也无法实现生态保护的作用,无法发挥防污作用。而且在河道绿化方面选择的植物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河道绿化效果。下文将从分析当前国内的河道绿化现状出发,进而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强化城市河道绿化。
1、目前河道绿化建设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河道护坡结构大多侧重于河道防洪排涝、引水蓄水以及航道运输等功能,在河道生态绿化以及河道环境优化方面考虑相对较少。所以,河道边坡机构大部分都是浆砌块石或者是混凝土等硬质材料进行建设的,有部分城市为了确保河道坚固性,会采用全断面刚性材料进行衬砌,这也导致了河道环境统一模式化,物种单一化,相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飞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近年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劣,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开始意识到水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在水利工程中注入绿化设计理念,比如说在提放、护岸或者是挡墙等结构中采用草皮等植被来替代混凝土结构。草皮作为良好的根系植物,具有一定固土与抗冲能力。此外,水土保持以及防止坡地受雨水冲蚀等方面也应该得到一些应用。目前国内的河道绿化应用还处在试验与研究阶段。
通常河道绿化都是需要植物较好的根系来确保护坡具备一定固土与抗冲能力,且河道绿化可以达到降低造价、美化周边环境的效果。但不得选择根系较发达的乔木类植物,因为根系较发达的乔木会因为根系生长延伸而破坏了河道的围护墙。
传统的河岸防护工程大多是采用的浆砌、干砌石或者是混凝土等结构形式,在城市中,使用比较多的是直立式的混凝土挡土墙,通常种有植被的岸坡也大多是在天然土壤上面种植部分草皮,而天然土壤的抗侵蚀与抗冲刷能力较弱。往往在暴雨冲刷过之后,就造成大量土壤、堤岸上的沉积物以及污染物沿着岸坡一泻而下,进入水体。
2、强化河道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1、提高河道绿化建设意识
政府应该认识到河道绿化建设也是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绿化建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收尘埃,还可以维持周边生态平衡,保护周边环境。且采用植被来替代混凝土等结构性坡体,可以有效降低造价成本,且做好植物养护,可以减少每年河道的整修费用。
政府应该提高全民河道绿化建设与保护意识,不得出现城市居民毁坏植被或者是随意种植其他植物。以往会有居民在河道坡体上种植蔬菜,破坏了绿化,影响整个绿化体系,且容易遭受冲刷,导致水土流失。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工作,让居民认识到河道绿化建设重要性,鼓励居民保护绿化植被。
2.2、科学合理的选择植草与树种
所谓植草护坡就是指利用植物根系和坡面土壤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坡面表层土壤团粒体,有效提高迎水坡面的抗蚀性,避免坡面出现土壤流失,进而保护岸坡并减少面源污染。由于城市河道会遭受到大量雨水冲刷,所以在选择植草与树种时,必须要求具备很好的耐水性,且需要考虑到植草与树种必须常年发挥护坡作用,所以应该具备耐热以及耐寒性,保持四季常青。或者是选择具备替换性的植草与树种,但必须确保不会因为植草树木的枯萎影响河道生态环境。通常选用的草种有狗牙根、高羊茅、马蹄金以及改良型百慕大、多年生长的黑麦草等等,至于树种通常选择根系不是过于发达的乔木,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根系破坏到河道边坡挡土墙。由于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致力于研究相关方面的新型材料,所以将来会有大量改良型的植草、树种会运用到河道绿化上,政府应该关注相关信息,积极采用新型植草树种来进行种植,巩固河道绿化。
2,3、国家加大河道绿化相关投入
为了确保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国家应该加大相关投入。认识到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河道绿化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政府应该加大投资,确保施工方案得到落实,确保河道绿化可以使用到最合理的植草、树种,采用新型种植方式等。引进新型种植物种以及种植技术,并进行有效案例推广工作。
其次,国家应该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由于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经验缺乏,政府可以选择优秀人才到国外进行学习、研究,为回国后的绿化工作提供帮助。
2,4、设计阶段进行严格把关
河道边坡绿化设计方案应该要进行严格把关,才能确保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该采用招标形式。传统的绿化设计政府都是与固定设计企业合作,由于缺乏竞争性,设计方案往往比较保守,对于新材料、新种植方案不断创新的河道绿化建设有着不利影响。政府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来选择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工程造价与绿化效果以及使用寿命、日常维护、实际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保设计方案最佳。
设计方案通常要考虑到经济、环境以及结构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1)合理分析河道各项水力条件像是河道的常水位以及水流速度等因素,从而计算出该选择什么样的断面结构;
(2)科学区分河道的功能,选择具有有针对性的护坡断面;
(3)在当地进行气候、土壤等条件勘查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植草、树种;
(4)进行设计方案可行性验算,确保方案有效执行。
2.5、严格控制施工阶段
河道边坡绿化的施工牵涉到今后草皮的成活率等问题,因此,除在结构方面必须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操作外,在土坡、植草等工序施工中有必要借鉴园林等绿化行业的技术。如土坡的坡度不按设计比坡,将引起草皮排水不畅、水流严重冲蚀等弊端从而降低植草成活率;又如土坡不按规范夯实,以后将会出现土坡裂缝、局部低陷等现象,严重破坏草皮的整体景观。
2.6、注重长期维护保养
水环境整治、提高水质关键是重在固本、重在建制,而河道边坡的维护是河道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河道边坡绿化的长效管理须结合水环境整治建立一定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在我市各地区,河道边坡绿化的建设成为了水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为极力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优美水环境,我们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合适城市河道边坡绿化的建设方案。
3、结束语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先进科学技术逐渐被运用到各行业内,包括当前的绿化种植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了园林中。同样的,城市河道绿化也可以购买新型材料、运用新种植技术来建设河道绿化。国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成功案例,不断进行城市河道绿化研究,促进城市河道护岸结构的创新,不断完善河道绿化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绿化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维护。
参考文献
[1]薛彦东,杨培岭,王成志,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06)
[2]仲明刚,河道边坡滑动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3]国内首部规范城市河道绿化的指导性文件在沪实施[J]园林科技,2009(02)
【制约“智慧城市”发展速度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建立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思考07-23
制约物流公司发展因素调研措施11-05
从教师角度看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09-09
环境制约因素及对策10-05
制约食品安全的原因06-11
制约农民增收的调研对策09-20
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11-15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10-15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