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转变学生对体育 (身体锻炼) 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 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 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 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 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 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 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1.1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成为一种习惯。

1.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围绕踢足球的教学, 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 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 中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 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 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 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 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 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1.3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兴趣, 表现出积极情绪, 导致了行为上的爱好某项活动, 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 一般来说, 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 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 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 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 踢的过程, 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 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2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 素质好、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 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 怕跳不好, 被同学笑话, 怕教师指责, 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 对弹跳能力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 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 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 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不讽刺挖苦, 奚落嘲笑, 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都随时加以肯定, 公开进行表扬, 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3 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 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 也是目前改变中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 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 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 形式单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 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 改革体育教学形式, 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 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 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 现场辅导, 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 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 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 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 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 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 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 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 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 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四是开办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单项体育协会, 由协会牵头, 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 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 结语

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 第一,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兴奋性, 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第二, 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第三, 在体育实践课中, 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 对涉及到有关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要重点讲, 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第四,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 改善运动条件, 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第五, 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 如广播、宣传窗等, 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知识面的来源, 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综上述,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 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但这仅仅是个良好开端, 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理论依据,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 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本文提出了具体方法、措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对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静.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措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 .

[2] 刘大海.谈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体育科技, 1993 (2) .

[3] 章瑞麟.浅谈体育教学与个性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 (4) .

上一篇:浅谈园林绿化工程预算与造价控制要点下一篇: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