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精选13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篇1

高王中心小学:蒋克栋

我从学生的作业与测试中出现的差错看到,除个别学生因认知的缺陷而造成错误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如:感知的马虎,缺乏良好的作业习惯等,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评价能力来弥补。因为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再现所学的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可减轻教师的批改作业负担,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评价

小学生的评价意识是很淡的,他们很少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善于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或练习进行恰当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这种评价习惯,我是这样做的: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多一次机会,多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鉴别自己与别人的思维与练习,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例如:在教四则运

算题出现的错误是经常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并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请他自我评价。

2、让学生适当参与批改作业

在处理作业时,可以选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并让学生说批改的理由,错误的话,可以让学生说错误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互相批改,这样做不仅训练了评价能力,也克服了思维定式,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3、在课后作业中布置自查要求

一般说,课后作业检查是由别人来代劳的,教师应提出自查要求,要他们在完成后认真检查,同时通过家访了解学生自查情况,作业批改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查能力,及时加以指导,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激之以趣,使学生乐于评价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自我调控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评价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组织学生讨论

由于学生好胜心强,有一种强烈的求胜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评价才华,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后,教师

可安排这样一道题,三班植树,一班42人共植树130棵,二班41人共植树117棵,三班43人,共植树140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学生练习后,可以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开展自评互评,这样部分学生的错误可以得到纠正,还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2、开设“病题医院”

在一堂课中,教师可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对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调整,送进“病题医院”让学生自己充当大夫,找出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并进行纠正,这一活动学生的兴趣很大,即使讷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他们的评价兴趣。

3、采用“故错”教学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老师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教师故意出现错误,有些学生会盲目轻信,有的会产生疑问,只有几个会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教师用这种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用正确的标准来确定,通过自信来激励学生的评价兴趣。

4、变换激励策略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口头表扬,暂时会受到一定的效果,时间稍长,兴趣就难以维持了,教师在坚持激励的同时,还应周期性的变换激励形式。

三、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评价

在激励学生评价兴趣,养成习惯的同时,还可教些评价的方法,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逐步完善评价能力。

1、教学一些估算的方法

在计算时,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就可对明显的错误进行判断,如:4214÷7时,如果结果是62,而估算的商约是600,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

2、同步训练学生的正向逆向思维

学生的一部分错误是受一定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造成的,如顺着一个思路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如反过来想,则可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问题条件互换训练,来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采用这一方法。

3、经常进行辨析训练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些咬文嚼字的、吹毛求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深入的掌握知识,提高辨析能力,这些训练可说是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4、多让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实践也是方法之一,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动手,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使其充分利用这一评价方法,正确得以验证。错误的,则可以从中找出思维的偏差,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2009、4、20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篇2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往, 是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师生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学生提供比较宽松开放的评价环境。

1、授课模式开放——教会学生自我评价。

老师上课时, 不要一言堂,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比如语文课时, 由于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程度不一,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一致,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一篇课文, 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给他们不同的任务, 比如, 让一部分学生去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一部分学生去把文章标上序号, 一部分学生读阅读提示, 一部分学生看课文正面的注解, 然后交流。这样一来, 学生不觉得苦累, 而且还学会了集体协作, 同时也收获丰厚, 觉得我也行。

2、作业形式开放——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中职学生对做作业很反感, 一个字“怕”, 其实这是我们很多教师还在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来对他们进行管理。其实对学生来讲, 有时指向越具体越容易达到目标, 有时指向越宽泛眼界越开阔。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就要因时因事而布置。比如实践型作业, 如班级组织主题班会, 学生通过准备, 参与活动, 结束后要求写出感受, 这样的作业就有了生活气息。再如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计划、总结、应用文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作业的兴趣, 同时通过作业, 不断总结自我、评价自我。

3、沟通渠道开放——他评促自评。

我所在的中职学校是一所边远山区中职学校, 学生家长大多在外务工, 学生留守的居多, 很多学生很内向, 主要原因是从小就与人缺少沟通, 自信心不足, 更谈不上自我评价了。建立开放的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渠道沟通方式, 可以通过他评促进学生自评。

让学生与家长多沟通, 沟通的方式很多, 让学生每周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每月写一封书信。也可以联系家长, 让家长多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也可以多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 可以让学生交换日记, 从对方的眼中了解自己。老师与学生之间更是要多交流, 我们的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深入了解, 经常与学生作朋友般的谈心。

二、结合实际, 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 是尊重学生人格和首创精神的一种表现, 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方法, 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过程中, 应注重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些方法。

1、教会学生掌握评价的语言。

课堂学习评价, 需要一定的载体——评价语言的支持。有的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经常欲说又止。要使学生充分地、毫无保留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必须使他们具备一定量的评价语言。评价语言通常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有:我认为、我觉得、是、不是等, 这样的语言显得比较单一、乏味。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时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的语言, 譬如:我想对自己的想法做点说明, 我想为某同学作点补充, 我非常赞成××的意见, 但我对他的说法有点不同意见, 等等。另外, 还可以用一些形容词, 比如很好、漂亮、尚需努力等等来评价自己在某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 就能流畅地、自然地反映各自的心理活动, 从而使评价顺利进行。

2、引导学生拓宽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感的体验与参与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初步阶段活动中,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的感受, 复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判断、反思。然后, 范围逐渐扩大, 针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 并不断矫正行为, 以达到全面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实效, 端正评价态度

由于自我评价一般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标准, 其主观性显然相对突出, 容易出现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这也是自我评价的主要缺点。因此, 在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引导他们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 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便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快有慢。这时, 教师要“以点带面”, 让一些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强学生作示范评价, 教师点评, 让其他学生先模仿, 逐步提高。

四、强化措施, 优化参与评价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也是评价自我及学生之间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重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时, 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目标、内容等与学生共同探讨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 重点找出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 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督促, 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

在得出评价结果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协商”达成最后的评价结论。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时, 强调自评、互评、师评或家长评价相结合, 强调弹性标准, 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 给予学生辩解说明的机会。若学生对某一阶段的某项评价不满意, 允许本人申请复评, 直到满意为止。

3、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在反馈评价信息时, 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 共同制定和改进措施, 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各方面对自己的综合评价, 特别是不足之处, 注重引导学生制定改进措施, 当好监督员, 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 使学生的短处能逐渐得到良好的改善。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评价实效, 强调促进发展。我们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学生, 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特性认可和积极评价,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学实践证明,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可以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 悦纳自己, 拥有自信, 挖掘潜力, 发挥特长, 最大可能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中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陈旭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蓝萍《论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阎晓宇《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新职教1999[1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篇3

【关键词】作业评价;有效性;自我评价;能力

面对两个班143个学生的数学教学任务,每天连续几节课上下来,已是精疲力竭,还要面对几大摞的作业批改。特别是遇到考试,学生60分钟不到就完成的试卷,我却要利用好几个小时才能把两个班的试卷批改完,改完后,还得每个班利用差不多两节课的时间来评讲。我还发现,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的作业,实际效果却很差。批改完的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学生最关心的分数等级。

在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经常碰到一些半对半错的解答,心里着急得很,恨不得马上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但学生的时间不允许,他们还有其它的科目要学,两个班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困惑了, 静下心来思考,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注、鼓励比较少,学生缺乏了学习的动力。我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作业、试卷的评价方式,把自己从繁重、低效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 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教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1]所以,数学教学需要我们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我们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将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自主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更让作业、试卷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

一、利用课堂进行作业评价

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开课前的时间,找一个有代表性的作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则对照着评价自己的作业,老师只需要统计学生的完成情况即可。当然,这样的作业评价适用于较客观的题型,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出来,学生自行改正就可以了。

二、利用学习小组进行作业评价

针对一些思维训练、解决问题的题型,可以在小组内先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进行全班的交流评价,找到自己的错因并改正。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全程都参与进来,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最后的结果。实在解决不了的或者需要补充的,老师再精讲就可以了。

三、“一对一”辅导评价

结合班上实际情况,让学生结成 “一对一”学习对子,让学困生得到有效的帮助。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学生不愿意当小老师,顾虑重重。慢慢的你会发现,很多学生会以当上小老师为荣,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进步了。

四、针对考试卷的评价

学生完成试卷后,可在小组内先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和困惑,马上提出来,老师针对性的解决,这样立竿见影的评价,比辛辛苦苦批改出来再评讲试卷,学生的记忆更深刻、理解得更好。针对自己的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为了加深印象,还可以自编一个类似的题型。这样,学生很好的利用试卷,看到自己在学习上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激发学习的原动力;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

五、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要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业,最优秀的试卷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进行点评,学生再进行自我反思,写写数学日记。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学习的榜样。

无论是作业还是试卷,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或笑脸,或五角星,或小红旗,或哭脸,或反思、激励的语言,并在错误的题目那里自己用红色的笔改正过来,写出错误的原因,自己再出一个类似的题目来加深自己的理解。这样,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轻松多了。解放出来的时间,用来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用来欣赏学生的作业、试卷,找出有代表性的错题有针对性的评讲;发现作业、试卷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你的试卷完成得太棒了”、“ 你的思维真有创意”、“看到你的作业给老师一种美的享受”[2]这些饱含激励的语言,传递着老师对学生满满的关爱与鼓励。老师的赏识、赞美、鼓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还会对自己的作业,试卷再次去评价,甚至还会写出反思或者是对老师教学的意见或建议。作业和试卷成了我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绿色通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从教学的细微处关爱学生,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一个真诚的拥抱,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时时通过有温度的评价,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是他们的贴心人。这样既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能力的培养,还把我从繁重、低效的作业试卷批改中解放出来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师生关系更和谐,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卢卫平.《学导点燃激情 高效激活生命》.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篇4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憧憬与追求。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⑴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⑵学生在公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⑴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⑵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更谈不上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⑶当前的社会正处转型的时期,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局面。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从目前检索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的特点和走势:

⑴普遍重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⑵普遍关注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在德育活动中重要作用,在尊重和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普遍认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⑶普遍要求在学生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封闭、单

一、僵化的教育方式予以否定。主张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灵活高效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加以取代。⑷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希望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运作机制,张扬个性,促进发展。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调节和控制教育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这些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其采用的策略对本课题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这些研究较多地从教育者这一层面而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突破口,以期通过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行为的改善来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者的指导,但更重要的还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原动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对整个教育的维度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⑴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治、自理和自律。

⑵有助于学校建立新的德育运行模式。本课题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从突破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因素入手,寻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路径,构建学校新的德育运行模式。

⑶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所山区初中,我们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突破,以培养世纪新人,影响和带动周边学校,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还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毛泽东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观点,而且发展了他的这一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教育理论,邓小平自我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⑴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认识,这是因为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⑵自我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自我教育的方法较多,其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些自我教育的理论既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构建了主干理论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掌握,我们将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2)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德育论。从人出发又回到人,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关注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由原来的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研究将试图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促进、发展和丰富相关理论,并为这些主题提供范例。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科学界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精神实质与思想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

2.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教育模式和操作策略。(①教师、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③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措施④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⑤在学校、班级主题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本校本地区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

五、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⑴设计申报

时间:2006年6月至2006年7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述,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由张承伟、尚升强、刘杰负责。

⑵实施研究

时间: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由尚升强、刘杰、王爱敏、王娟、王贵敏、袁书慧、刘东舟、官振波负责。

⑶中期论证

时间:2008年3月至2008年4月,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由张承伟、尚升强、刘杰、王爱敏、王娟负责。

⑷结题鉴定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篇5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全是老师、校长的事情,学生无权过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给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生数学学习得怎样,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

1.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

一堂课临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反思自问的时间,如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一个单元学完了,用一张试卷,学生自测一下。教师做好样卷并附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张贴于教室外墙。学生参照样卷,批改自己的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打“×”,同时写出错题原因,自己订正;如果订正不了,就在旁边打“?”,请求老师帮助;然后自评分数,上交试卷。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长期坚持,学生会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吗?”“答案是否正确、合理?”“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哪些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每周一次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学生在班级里集中反思,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4.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工作作出评价。检查自己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时间等是否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准备了相关的工具,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应对自己的意识、方法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要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激活了对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还要根据学习目标,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若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就作出决定维持学习行为;若意识到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还应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救作出评价。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

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

3.自我评价

学生怎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篇6

教会学生认知和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认知。解密“我是谁”,能帮助青少年获得健康的评价标准,正确理解有关自我的特点和信息,合理追求自我利益。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我行为、动机、爱好等诸方面的了解与发现。它和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一起共同组成了自我意识。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他们一方面关注自身成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关注社会环境和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多方面获得自我信息。因而教会他们如何获得有关自我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团体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他/她眼中的我”:通过体会被人认识的感受,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拉近“自己知道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的距离,促使两者更加融合。

(2)“肯定自我”:通过对自身感受与想法的表达,学会以诚恳、明确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受和看法,接纳自己的现状。

(3)“那些不招人喜欢的地方”:促使儿童青少年认识自己的缺点及危害,认识到小缺点整合到一个人身上也会引起大问题。该活动促使同学们在相互帮助中改正自己的缺点。

(4)“我的未来与希望”:通过对自己名字含义的追问,对自己优缺点的全面认识,促进青少年儿童更为全面地了解自我与接纳自我,并认识父母、老师、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体会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

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干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对他人希望的理解能力,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敏感性及社会敏感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与群体、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自我管理当中,常常还有一个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方面,即“情绪胜任力”。青少年情绪胜任力,是指拥有情绪知识,对自身或他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厘别,并合理调节和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八项技能: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觉知;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使用情绪词汇并以本文化认可的方式表达情绪;移情性地卷入他人的情感体验;认识到情绪的内部体验不需要与外部表现相一致;使用自我调节策略适应性地处理厌恶和悲伤等消极情绪;认识到人际关系会受到情绪沟通的影响;能够控制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理解和管理能力与其亲社会行为是密切相关的。积极的情绪能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心境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具有直接的引发作用和间接的信息作用。于是我们设计了提高小学生情绪胜任力的团体活动,其内容和目标分别为:

(1)“察言观色”:掌握更丰富的情绪词汇,增强准确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2)“情绪反斗棋”:认识情绪的由来和走向,增强对“事件―情绪―行为”序列的理解,促进情绪――认知联结的发展。

(3)“情绪大魔方”:了解生活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认识到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原因和结果。

(4)“情绪变色龙”:认识情绪的可变性,学会更积极地改善心境和缓解紧张的方法。

(5)“情绪遥控器”:认识情绪的可控性,增强对“愤怒”时的认知和生理反应的自我监控,增强控制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掌握积极、有效控制愤怒的方法。

(6)“情绪减压阀”:了解压力的来源、压力引发的情绪以及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掌握有效应对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干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情绪词汇量、情绪线索识别能力、情绪调节效能和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积极心境、自我控制能力和亲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减少攻击、同伴拒绝等不适应行为。

在同伴交往中创造性地解决冲突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最频繁、最常见的关系就是同伴关系,冲突在同伴关系中是不可避免的,又是练习创造性解决冲突、形成道德规范的最重要、最频繁的训练机会。

合作协商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法,也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之一。要培养冲突中的积极态度,就需要冲突双方充分认识个人目标和他人目标的关系,认识自己与他人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和权衡,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增强亲社会性,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性。

我们设计了教会儿童青少年相互协商的六个步骤(即“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以下简称“六步法”),来训练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

(1)了解他人的想法:要求学生设想并回答冲突事件的主人公各自的想法。

(2)了解他人的感受:要求学生设想并回答事件主人公在产生冲突时各自的感受。

(3)了解他人产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要求学生设想并回答冲突事件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和感受(特别注意引导儿童认识每个主人公产生各自想法和感受的立场以及原因)。

(4)从他人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问题――换位思考:要求学生设想冲突事件主人公换位思考结果(关键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够站在新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且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结果就不同),引导每个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有新的想法,就能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也就容易愿意做出一些“让步”,避免冲突,获得有利于双方合作、解决冲突的方法。

(5)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办法:要求每个小组把能想到的所有的解决方法报告出来,并写在黑板上。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每一种方法,允许不同小组提出的办法有重合(注意引导被试对打人、骂人等影响双方关系、引起进一步冲突的方法提出质疑,讨论它们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帮助儿童认识到它们的不恰当之处)。

(6)选出大家认为最好和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六步法的特点在于:关注合作行为的社交性特点,特别强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问题,而不仅仅关注自己;鼓励在提供多种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协商来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同伴冲突的策略水平,还是解决假设情境中的同伴冲突的策略水平,实验班都明显高于控制班。

认识自己的内在价值观

价值观是道德的核心,它在社会、个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通过大量不同的渠道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为了使青少年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一方面要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修正偏激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认识他人不同的价值观,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我们分别通过“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好朋友”“海上总动员”“豆豆的烦恼”“我的神奇卡”“秘密大串烧”6个以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干预,引导他们认识价值观,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使参与活动的学生通过拍卖自己物品的形式,通过选择和评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拥有的不同价值观念,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对事物的评价准则。

(2)“我的好朋友”:通过评价好朋友特点的过程,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好朋友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大家普遍赞同的,由此知道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是有益的,进而促进儿童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3)“海上总动员”:通过模拟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情境,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生命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它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动,进而帮助青少年应对各种压力,在紧急状态下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

(4)“豆豆的烦恼”:创设名为豆豆的小朋友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冲突的情境,鼓励儿童青少年树立助人、友善的价值观念,学会在诸多利益与冲突之中做出亲社会的选择。

(5)“我的神奇卡”:安排儿童青少年列出影响自己助人决策的因素,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助人动机和受助者的不同感受,促进他们写出友善待人的价值观。

(6)“秘密大串烧”:通过受助者需求和施助者能力特征的描述,帮助儿童青少年意识到,在面对别人的求助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助人能力,还要分析对方要求的合理性与道德性,学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实践证明,这些团体活动能够激发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道德价值观,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养成亲社会人格。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模拟多种道德情境,青少年的同伴反应起到了激发创造性的作用,多种冲突的道德情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学会在具体特殊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也提高了主体意识,从而提高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篇7

一、小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的几种现象

1.轻信教师对其具体行为的评价。这种现象在低、中年级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独立性评价的能力还很差,而且不够稳定易于变化。教师的一句Good!或者Wonderful!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评价语,而不再对其具体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2.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简单的、片面的,评价自己往往是好的方面多,评价他人则是不如自己或差的方面多。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形成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比如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或者表演,他们就自以为是,甚至不愿意帮助别人。当然,课堂中还存在许多自我评价能力过低的小学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一般只选择容易的事去做,只会简单地跟读,不愿意尝试与他人的合作、表演。从而造成了他们自卑、退缩、不合群等。

3.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笼统的,只看行为效果,而不看行为的动机。这种笼统的评价方式易使学生走进自我评价的误区,阻碍他们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学生会觉得课文背诵得流利就是好,而不注重将知识点转化到生活中去灵活运用,不善于将书本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文本。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小学英语课堂又是一个很适合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场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抓住契机,从英语课堂上萌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行为

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应该尽量避免那种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式的评价。比如,对表现差的学生,不能运用对比方法,把他们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比较,而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多些正确引导,扩大他们的优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多一些物质和语言上的鼓励。这样的评价既客观、公正,又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

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后进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就是使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并从中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他们今后课堂上自我评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1 . 深入学生个体,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要着眼对学生个体的诱导,在学完某个单元的Story time或Grammar time以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针对自己的做法,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对自己进行深刻的自省自剖。

2.鼓励学生自我激励。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表演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从各角度找出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缺点开展自我激励,启迪学生树立良好自我评价的意识。要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暗示: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心态。

四、创设机会,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1.立足于学生集体基础上的评价。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总要有一定的参照客体,使学生在与客体比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使学生对照集体,认准自我,并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到集体中开展评价。

2.立足于教师评价基础上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先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选择一篇绘本故事进行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

3.立足于学生相互评价基础上的评价。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小组活动,如Do a survey,Give a report,Make a poster等,以此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对方的优缺点,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是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解剖自我,提高反省,同时,也应该自我肯定,自我发现,培养自己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只有评价结果适当,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并把握自我教育的正确方向。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原有基础,并坚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自尊心,强化他们的上进心,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怎样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提高 作文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最难教的莫过于作文;对于学生,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最难”与“最怕”的问题?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中,我摸索着、实践着、总结着,觉得作文评改非常的重要,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与同行共勉。

一、转变理念,变“老师改”为“学生改”

语文,最让人苦恼的事就是改作文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不断加强练习,每周一次大作文,平时要写小练笔,要写周记……。于是批改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沉重的负担,改太马虎了,怕对学生设没什好处,尤其是大作文,马虎评改说不过去,可改太仔细了,一是精力跟不上,一个班六七十人,还有别的作业要批改,如何经得起篇篇仔细;二是吃力不讨好,你一字一句仔细修改,他不见得会细细看,甚至连你指出的错别字也不屑改正,总之作文评改的确让人头疼。

有一天看书,看到了魏书生的书。魏书生,那可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家啊!他语文教得可是呱呱叫,那么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我饶有兴致地在书中寻找,果然不令我失望,我找到了,原来他是让他的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他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我决心照着试一试。

第一次尝试,我前一天宣布,让每位同学准备一支红笔,自有妙用。每于天,我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我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专门用来批改作文,由谁批改呢?由我们自己,我让组长把作文本按座位顺序随机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然后先对他们提了几个要求,一是格式是否正确;二是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三是是否有错别字,有就圈出来;四是是否有病句,有的话可以帮他画出来并帮助修改;五是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得当。这五个要求很好把握,提完要求,我让他们进行第一次批改。教室里立刻一片寂靜,比平时上课都要安静,连最调皮的同学也埋下头来,每个同学都细细地一字一句地看着别人的作文,找他们的错处,十多分钟过去,差不多每个同学都把别人的作文看了一遍,于是我对他们提出了要求,请批改第二遍,这一遍,请你们找出别人作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或找上惊叹号以示赞扬,于是学生们又埋下头去开始第二轮批改,几乎每个同学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很有兴趣地做着这件事,第二遍批改完毕,我要求每个同学都在别人的作文后面写上一段批语,可以是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可以是对他的某一方面提出表扬,可以是鼓励的话语,也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这一遍完成后署上批改人的名字就可以上交了。这样,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尝试,结果如何呢?我心中也没底,搬着作文回到办公室,我开始翻阅起来,呵呵,比我想象中的好,噍,错字基本圈出,病句也被拣出,一些修辞手法用得好的句子也被波浪线醒目标出,旁边还有大大的“棒”字,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甚至超过了我的期望。再翻到最后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真棒,不但字迹工整,还用了好多好词好句,我要向你学习”,“你的作文有些地方我不是很明白,你能再修改一下吗,让我们互相学习”,“看到你的作文,我很惭愧,看来我也要像你一样,多看作文书,多积累,争取把作文写得像你一样好”……看来我真的小看这些孩子们了,后来把作文发下去,我发现他们很认真地翻看着自己的作文,甚至比看我给他们批改得还要认真,这一切让我坚定了我的做法。

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确是个不错的做法!

以往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分内的事,与学生无关,正是这一认识,才会导致批改作文劳而无功。因此老师要转变观念,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身的修改能力上,从而达到那种改是为了不改的目的。

二、普及修改知识,指导学生修改

我指导学生主要从四个方面修改:

第一、看立意是否正确、鲜明。要具有思想性,可读性。表达的爱憎是否明白,中心是否集中、深刻。材料是否典型、准确可靠,能否与观点统一,是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之一句话:要让读者明白作者到底写什么,有没有“自我”体现。

第二、看结构和层次。如结构松散,过渡不自然的,修改时适当增补过渡句或过渡段;整篇文章思路不顺畅,表达不清晰的,段内层次安排不恰当的,修改时按合理的结构顺序用排序号的形式加以调整;前后文缺少照应交代的,修改时要做必要的交代和照应。段落零散,段意不集中的适当合并段落,使段意集中。

第三、看语言。要求准确、通畅、得体、简练。除划出原文的病句外,可指导学生辨析词语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斟酌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还要考虑修辞是否有特色;选用的句式是否具有最好的表达作用。

第四、看书写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字、标点、格式是否正确。要求批改作文的同学在原文中圈出错别字,能指出标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在学生修改之后,老师再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批改的是否正确,最后让学生根据批改后的建议把作文再重新写一遍,这样真正达到了提高写作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不管是批改作文,还是写作文,发现学生的优点就应该多鼓励。对于学生在写作或修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都要满腔热情地加以指导,切不可冷嘲热讽,挫伤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放弃写作和修改的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多措并举,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大有提高。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9

心理学家测试人们在需要和被迫两种情况下工作的效率是7∶3。我认为把这种效率改用于作文上也应当没什么差别。在很多时候学生都只知道老师叫我写什么,老师让我写什么,他们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去编造,我慢慢试着让学生把这种“被迫”换过来,成为“我要告诉大家什么,我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我要怎样说出来大家才能明白,才能接受呢?”记得我在教学写留言条时,我请了三个同学模拟了一个情境:一个星期天,妈妈不在家,姑姑来了,要带我去动物园玩,可妈妈没带电话出门,门外车子又等着,怎么办呢?要么不去了,要么给妈妈留一张纸条,谁愿意星期天独自呆在家里呢?但这张纸条怎样写妈妈才能明白呢?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经过大家的商议,我板书留言条的五点注意事项。没料到,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留言条的记忆准确无误,很快所有人都完成了。这就是转换角度收到的良好效果。

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体系 篇10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动机、习惯和个性特点等各方面的判断和评价。那么,教师应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呢?

一、为学生创设自我评价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1、一个学生喜欢评价的课堂。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所以经常采用实物演示、情景展现等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直观形象的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和肯定;面对学生的种种思维结果,或精彩或不尽人意的回答,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充满信任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多元化的激励评价和精当的讲解。

2、一个充裕的时空环境。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努力改变这

种状态,要求教师每节课至少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3、课堂开展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评价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此长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也形成了自我评价能力。

4、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无所顾虑的表达意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组内合作、班级反馈时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猜测与揣摩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想法。

5、制定课堂自我评价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学初,经过全班讨论制定了课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填写来反思自己一节课的得失与成败,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一段时间,选取新授课的尝试,发现班级中大部分的学生会自觉地用课堂自我评价表中的要求来激励自己。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

活跃了,发言的同学更多了,学习的效果比以前也有较大进步。

二、采用多种形式批改作业,促进学生自我评价。

1、作业采取自查、互查、集体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自己评价。如果所有作业都由教师批改的话,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采用自查、互查的方法批改作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和责任感,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有时,教师在自查、互查基础上进行集体批改,可更好地调控全体学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自我评价的方法,仅仅是自我评价形成的开端,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促进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在学生练习后,教师可通过分组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思维。正确的,得以验证;错误的,则可以从中找出思维的偏差,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

2、举办优秀作业展,促进学生自我评价。举行一月一次的优秀作业展,让学生把自己一个月中,认为最优秀的作业进行展览,让同学进行点评,并且每次评出“优秀作业”10份,“进步作业”10份,进行表扬。在选择自己一个月中最优秀作业的时候,学生会对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进行反思、评价,“哪几天的作业较好”、“哪几天完成不够认真”„„学生能在自我评价中鞭策自己进步。同时,在评选“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时,尽可能

多的让学生获奖,使每位学生都觉得只要我努力、认真,我也能获奖。获奖并不是几个好学生的专利,从而激励全体学生做对、做清楚作业。

三、写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写数学日记无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当然,对学生的反思要求不可太高,基础好的,表达能力强的,反思地深刻的,答案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基础差,表达能力弱的,能写一二句也可以。关键是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反思的价值,感受到自我评价的乐趣,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才会逐步形成。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在小学阶段不求有丰硕的成果,但求有点滴的渗透,为学生在今后能达到这样的自我评价意识而做下铺垫。

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体系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1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感悟的空间,体验的过程。课堂中,就存在多重对话关系,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式,如: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师和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管何种对话,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这应该要求教师摈弃繁琐的分析,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文本的主要的。

2.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阅读是一种情境性的言语实践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条件和个性气质。虽然说文本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和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系统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往往会使读解课文各有千秋,对阅读内容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反应。

二、在具体的阅读教学的过程我们该如何来组织与引导呢

1、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情绪发挥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表达时起着一种关键的作用。若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就可使学生心旷神怡。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应善于调控,尽量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

2、让学生掌握一些通用的学习方法。

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有效地学习,才能确保学生从“学”到“学会”,直至到“会学”。不同的文章类型,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们要从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学法指导。如教学古诗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采用“五步”学习法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教完后要求学生总结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学法:“‘五步’学习法——即解题、释词、译句、赏析和背诵”。学生掌握了学法,那么以后遇到古诗阅读,自然感觉也就不那么难了。再如教学写景一类的文章,我们可教他们常用的学法:细读课文——抓住特点——明了写法——想象画面——悟出情感。若学生运用此法来学习,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方法的掌握,是个长久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引导,并激发学生去不断地归纳、创新。

3、尽量多让学生去读去理解。

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主动地在读中感悟。如在做阅读题时,可教其采用“121阅读法”进行解题。即先粗读文章一遍,粗略把握文章大意;再联系习题,“有的放矢”,细读两遍。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从书中找到答案归纳,从而逐步地、有层次地完成习题;最后再通读一遍,整体把握,拾遗补漏。这样让学生在“解”中“读”,在“读”中“解”,达到自然读懂的目的。

当然,学生在自读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学生设计“读”的形式、步骤,让学生明了每次阅读的要求,接着,在“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否则,学生毫无目的的乱“读”,也就没有什么作用的。

4、尽量多让学生去说去发挥。

教师要尽可能地“撬开”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分析归纳。每上一堂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谈谈对于文章的理解,不管多少,也不管对错,对于他的行为一概予以肯定。在分析重点句子时,可让学生自行解决句子含义,引导其说出对句子更深一层意义的理解,说不完整的地方其余同学补充。

5、尽量多让学生去练去巩固。

当前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文章的理解,而不重视学生做书面练习。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课堂上老师教得再生动,若学生不及时巩固,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可以以书面练习的形式来品“关键”词语,抓“典型”句式,觅文中“空白”,析文中“写法”等。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知识灵活发挥的过程,教师应据情况而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予以引导。但若注意了以上几点,相信阅读教学中“效率低”的问题一定会有所改观。

怎样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 篇1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张口说英语, 首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启迪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想说并乐意说。其次, 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设生动有趣、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Practice中开口说话, 培养其听说及应变能力。

二、利用课文插图,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高中英语教材上往往配有丰富多彩的插图, 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设置启发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通过对插图的仔细观察, 并结合课文内容就能创造性地回答教师所设置的问题, 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培养了学生动口的习惯。在此基础上, 教师也可借助课文插图,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即教师可让若干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并结合课文内容, 把插图用英语叙述出来。学生能够说出语意连贯、表达正确的英语句子, 不仅对说的能力是一个锻炼, 同时对听的能力也是一个锻炼。

三、利用课堂对话,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个训练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先让学生听录音、阅读,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型, 然后每两个学生照搬书中的语序和句型进行对话;第二是让学生抛开书本, 创造性地进行对话, 即学生按照书中的语序变换若干句型, 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除此之外, 教师在讲阅读课文时, 也可根据课文内容, 创造语言环境, 让学生进行对话训练,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利用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依据授课内容设置的提问, 可以创造听说环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提问分两类:一类是浅显机械性的提问, 重复、照搬、理解的比重比较大。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稍加变化进行回答, 也可按照书中原句进行回答。第二是提问难度较大, 富有创造性。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洞察问题的实质, 作出判断, 发表见解。通过以上两种提问, 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更重要的利用课堂提问, 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交际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13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

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

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上一篇:加油站租赁经营协议下一篇:勤奋学习的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