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推荐14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结慧慧的工作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结在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很多,根据学生实际,将课堂内外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如下一些习惯。一、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无论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教学,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培养学生勤于质疑的习惯。教学中我们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在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后,在语文方面,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从课题中质疑;在深究课文局部时,从重点词句、细节描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方面质疑;在课文结束时,可进行创造性质疑。数学上,我们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逐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印象极其的深刻,既增进知识,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质疑时,我们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简单可笑,也要鼓励并加以引导,不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三、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数学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教给预习符号,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圈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数学的预习也是很有必要,通过预习,相对来说也减少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使其集中精力倾听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课堂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好地方,学生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从低年级起,我就特别重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其实,很多学生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差跟其写字姿势不正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指导、纠正工作。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每次写字前,我们低年级教师总是和学生一起读一遍写字姿势的儿歌: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一尺,一寸记在心。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从而认真书写。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2

一、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群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呢?

以下是笔者采访几位高三毕业生的谈话摘录:

在课堂上,西南位育中学的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教授形式并非一味地灌输,将知识进行堆砌,而是使用提问或是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寻找当堂课程所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答案,并在恰当的时刻给出提示或总结。教师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使得学生有机会试着自主地去建立各自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并自己将知识点形成网络的学习习惯。

课间,教师们结束了授课并非代表他们就此休息。上课过程中,总有可能出现一时间不能在当下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而课下鼓励同学提问,并以因人而异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讲解便是此时西南位育中学教师的任务所在。下课时对问题的及时再理解其实正是一种对问题求甚解的表现,一种不放过细节的态度的培养。可以说,不少学生基础不扎实正是由于对知识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的。所以,为了养成重视细节、不放过学习漏洞的学习习惯,提问是必不可少的。

在布置作业上,西南位育中学的教师并不使用题海战术。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选择一两本经过筛选的书籍上的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精而不是以量取胜。从一个角度看,这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培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从潜意识里培养了学生选择性地用题目来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做一道题就只会一道题。

平时,教师们并不摆高姿态,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甚至成为了学生情感生活的一部分,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听取教师的意见,并从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导向。教师的循循善诱、鼓励肯定无疑促进了学生尽快摆脱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恶性循环,加速形成利于上进的优良学习习惯。

二、学风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位育中学的广播成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大助推力。西南位育中学的广播内容丰富,包含了励志、警示、博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思想层面来说,星期一午会广播等校级广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着西南位育中学所提倡的各种精神,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由西南位育人继承的品格,提升了西南位育中学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使得学生有了培养自我、提升自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从知识层面来说,如同心理讲座、卫生广播等由部门或组织所创办的栏目也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其中的好处自然不仅仅是一次20分钟内所讲述的知识,更在于学生在一次次聆听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非学习时段捕捉信息,形成学习惯性的习惯。这不仅将学生的学习感官和学习意识变得更加敏锐,也从侧面引导学生成为具备各种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周练制度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学生好习惯培养;教师工作习惯;效果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04-0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一丝不苟的教育精神,需要教师来自心灵深处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是一位再过几天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每次听她的课我们都感受到她那认真的工作习惯,受益匪浅;她那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从每个教学细节中,我们都不难发现王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比如,在范读课文之前,王老师总会把目光投向学生,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坐姿端正,夸奖他们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得好,等等。这样的表扬无疑给所有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无需老师多说,所有的学生都会向榜样看齐。因此,凡是她带过的学生,无论是坐姿,还是执笔姿势、书写习惯,都无可挑剔。学生的好习惯就是在老师这样的时刻关注中形成的,是在老师的赞美和指导中形成的,是在老师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教师用心灵执教的过程中形成的!

有了王老师做榜样,我们也要养成好习惯,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心灵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奠基人。

一、明确大目标中的小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后,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实际效果和我们预期的目标相差很远。其实,原因还是我们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我们必须养成明确目标的工作习惯。上个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开始,本以为学生都上六年级了,一定都有各自的预习方法。结果是大失所望:他们有的只是读了两三遍课文,有的只是查了不理解的词语。以至课堂上还得花时间来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后来,教师把预习的要求逐条写在小黑板上:“课文读三遍,标准是不多字、不少字;圈出生字,标出字音,在生字表处组两个词;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工具书查找词义并写在书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结果第一次就见到了可喜成效,教师奖励每个预习出色的学生一颗“红星”,并减免一定的家庭作业。其他学生也都积极仿效,跃跃欲试。一个月之后,学生熟知了预习目标。预习的习惯一经养成,不用小黑板写明预习要求,他们也能规范地进行预习,从而给课堂腾出了读书、理解、感悟、练笔的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渐提高。

二、坚持不懈,反复抓、

培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由于人们的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如果稍微放松,他们就可能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我们千万不能气馁,必须养成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习惯。去年学期初在班里启动了“每天课前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的时候,由学习委员为同学们排出次序,通知第二天上讲台展示的同学。过了些天,多数同学不用通知就自觉准备好了,教师不由喜在心头。可没多久,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说忘了准备,还得天天提醒他们;有的敷衍应付,三两句话就说完,达不到训练效果。不过让教师高兴的是,有更多的学生对“忘记”和“应付”的提醒他们“明天别忘”;教师与学生共同反复抓,终于使“课前三分钟”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有时教师刚打开书准备讲课,可没等开口,就有学生提醒“还没‘课前三分钟’呢”。这正如夸美纽斯说的那样:“一切美的东西本性都是在较弱的时候最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抓住儿童习惯的关键培养期,从小事着手学生的行为训练,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三、夸出好孩子

教师要养成夸奖学生习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赞赏的巨大魅力。赞赏能点燃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要做到赞赏一次并不难,难就难在经常地赞赏;还要在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也能不吝啬笔头的评语和当面的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形成好习惯。在这方面就屡试不爽,对那些作业一贯清楚、工整的学生,誉之为“作业之星”,在班级专栏张贴他们的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偶尔有了一点进步,也为他粘贴一个“笑脸”,告诉他“今天真让老师高兴”;日记连续得两个100分奖红星一颗,并送给他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你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每当他们拿到有评语或有红星、有笑脸的作业本时,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刻,他们互相交流着,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让教师感到成功的是,一个曾经写字乱得没法看的学生的进步。开学两周了,教师天天说,天天讲,可他就是没长进。有一天,教师灵机一动,给他找了一个书写工整的学生做他的小老师,给他写了几个字让他仿写。没想到他立时改正自己写字的毛病,一笔一划地写起来了。“你模仿得还真像啊!明天还能写得更好吗?”说实话,教师心里真的没底。谁料想,第二天,第三天,他着实让教师大吃一惊,以前那歪歪扭扭的字都一个个写端正了。“这是你写的吗?”他用力地点着头。“你太棒了,竟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等着你写出咱们班最棒的字。”他的脸红了。后来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如同一年级小学生一样,在一笔一画地练字。就这样,教师不仅在班上表扬他刻苦练字的精神,把他的字张贴在墙上,还在家长会上展示了他的作业……他的字终于从“最差”成了“最好”,成了教师的骄傲。现在全班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书写令人赏心悦目了。

正是教师坚持不懈地不吝夸奖,全班学生才逐渐养成了作业清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细心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是我校刚刚开始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在教学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好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问题已经讲过几次了,检测时仍有学生答非所问,让人头疼不已。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这样的孩子,去探寻原因,发现症结:观察他是不是双眼漠视前方,是不是手在桌子底下乱动,别人回答问题时他能不能复述下来。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我们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他良好的倾听习惯。做法是讲课时及时察看学生听课的表隋,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或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及时提醒,或投以提醒的目光,或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或抛给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或请他复述老师的话语、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等。每当要展开讨论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听清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和你的意见不同,哪些地方应该做补充,或者点名复述同学的发言。这样可以促使同学之间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并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久而久之,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养成了,同样的问题就再不用翻来覆去地讲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良好的发言习惯

对每一届学生都要求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也就是不用老师提问,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挑战意识。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习惯这种发言方式,还是等着老师提问、点名,尽管教师再次鼓励,课堂仍然冷清,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犹豫。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发言氛围,让他们能大胆地说,即使说错了也给以表扬、鼓励他敢于“说”的精神,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渐渐地,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经常为了一个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是教师最愉悦的时刻,因为学生的表达欲望是最可贵的。学生只有想表达,才会更认真地读书、思考、感悟,才有竞争意识,‘‘我能行”的意识才会在心里扎根。也只有这时候,要求学生语言完整、表达流利、音量适度才能有效。当然,也要引导他们注意谦让,把机会留一些给别人,而不能自己独占舞台,这对引领学生做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还着重训练了学生“准确审题”的习惯,收到了一定效果。

具体做法是:每次练习题都当做考试题来做。要习之学生仔细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比如:对于选择题,指导学生审清是用“、√”勾出正确项,还是用“”划掉错误项。对于没按要求做的同学先是口头批评,再犯就要再做同类的题,以示警戒;对于屡次犯错的同学,增加家庭作业,让其记住教训。对于阅读题,指导学生阅读完一遍选文后,就读问题,数清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选文,最后再动笔写出答案。对于还写不出答案的题,则先用铅笔标记出来,防止漏掉任何一个小题。在课堂阅读训练中,对于没有耐心、匆忙答题的学生,要求他要想清楚此题答案应有几个要点才是完整的,来促使学生反复默读、理解题目。比如阅读题《比尔·盖茨》一文中,回答“比尔,盖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一问,开始没有同学答全。经过教师启发,学生都静下心来,仔细读文,发现了他成功的六点因素,结果90%的学生回答确切无误。

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正是因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用认真的工作习惯来促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功在现在,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进行地从点滴抓起,有耐心,有决心,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坚持这样的工作习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就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就他们辉煌的人生。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4

本学期,来到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经过与学生们一个学期的相处,通过与他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我更了解了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结合我在本班开展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和不足之处,本学期,我制定了“继续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以更好地计划工作的开展。

教师情况:

经过了两年在中年级的教育教学经验,我非常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继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重心。本学期,邓雄银老师将继续担任本班的副班主任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搭班,我和她对学生的情况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她任教的是主科数学,也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再加上,本学期我班多加了刘光伟老师这一位有3年一年级带班经验的副班老师的加入,相信通过多与两位副班主任的沟通交流,会让本班的班风班貌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实施措施:

总结上学期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配合学校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主题,在本学期,我将从班级保洁、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间管理、午休、放学、图书管理等几个大方面加强对学生常规行为的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塑造班级的良好班风班貌。

一、班级卫生及保洁。

经过一个学期孩子在学校的劳动实践,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已经从一点家务活都不会干长大成一个会打扫班级卫生的“小能手”。所以,本学期在班级卫生的打扫和保洁方面,我将更好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性,每天安排好午休和下午放学打扫卫生的小组,并在组内设立小组长,专门负责本组的卫生保洁工作。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对于一节课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那是学生从动到静的一个过渡。上学期,越往学期中后期,学生对待课前准备越不认真,因此,在本学期,抓好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我班主任常规工作的重心。

从课前准备谈起,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听铃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比如课间操的铃声以及午休的铃声等。

二、课堂纪律。

课堂学习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行为,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身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备好我的每一节课,抓好课堂的重难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采用各种调控措施调动、调控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除了主科课,身为一名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学生在专科课堂上的纪律,因此,在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并配合科任老师进行管理,并抽空阅读更多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以为自己积累更多有效的间接经验。

三、课间管理。

在对学生的课间管理上,我以为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约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本学期,在对学生的课件管理上,我将继续多利用课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监管,同时多利用班会课、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除了老师对学生的约束,还可培养有管理能力的班干部,协助老师进行课间管理。

四、午休。

午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中午有充分、良好的休息,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下午的学习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在本学期,我将继续重视对学生的午休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意识,能在指定时间吃饭、搞卫生、睡觉,使其学会更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时间。

五、放学。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课时量比其他年级的少,因此,做好学生的放学管理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加强我班的放学管理,虽然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仍然不会放松对学生放学的纪律要求,包括排队的纪律,在校等家长时的纪律,回家的作息安排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离开校园并合理地利用放学时间更好地进行学习。

六、图书管理。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本学期,我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图书的爱护、选择等,并通过培养图书管理员,使班级图书得到更好的管理。

除了加强对学生常规行为管理之外,培养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本学期,我将更加注重对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通过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通过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更多地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

除此之外,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时必不可少的。通过联系,及时与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只有家长与老师相互的`多配合,才能促进学生向更全面的放下发展。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5

文/徐咏梅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工作岗位平凡,任务艰巨,是一门富有学问的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贵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败。由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班主任责无旁贷。中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养成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小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学生终生的发展。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具体有一下的做法: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课前学具的准备、课桌上学具的摆放、衣着穿戴得整齐、校徽的佩戴?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上课时随意喧哗,等等。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确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教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放假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呢?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学生不会做?是学生的良好养成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的是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教育学生不仅在校园内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公共场所、在家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其它地方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长辈也要问好?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养成习惯之上。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更重要的是养成不乱扔乱丢的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关键做起。抓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在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七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如同一张最漂亮的白纸,可以画成各式各样的图画。但等画完以后再想改变就是难上加难。如果中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因材施教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班主任要在关键时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如七年级的孩子刚一入学的时候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一切都感到好奇。对学校的一切要求都要学,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到了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培养,学习的方式等等发生了极大地改变,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到了九年级学生课程增多,教学内容加大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每一个学期的开学初是关键期,因为每一个学生在开学初时都是有着美好的理想和期待,特别是对班主任充满信任感,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班主任要把握好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对症下药。班主任要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养成的。教师要立足现实,注重过程,既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强化培养,又要时时注重平时点点滴的小事。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习惯的重要性。如七年级刚开学我校组织学生进行拉链,让学生进行意志的锻炼,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作为班主任应该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如刚开学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见到地面上的垃圾要主动捡起,老师首先做到,并能做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有制定约束。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班主任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五、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有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还必须有社会、家庭的配合。如果学生回到家里照旧睡懒觉、不吃正餐、多吃零食、乱扔垃圾、不自觉完成家庭作业,而父母不加以监督,那么在学校做得再好,也将无济于事。因此,可建立家校联系卡,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密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学生们彻底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6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的巨大力量。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各种好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在农村中学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笔笔皆是。因此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那么在农村中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自己在农村从教经验,谈一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班主任育生,从思想上重视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好习惯就像是掌握一项生存技能一样,使我们受益终生。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则更为我们学生今后奠定发展的基础。学生一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就可以利用所学已有知识进行独立学习,为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学习基础。

在农村中学里,学生普遍认识不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摆在班主任面前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好习惯的必要性。

班主任可以通过早自习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什么是好习惯?好习惯有哪些重要性?还有好习惯给我们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学生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哪些好习惯?等等。班主任还可以开专题讲座给学生讲一讲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可以举例古今中外哪些伟大人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的实例,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会这个主阵地,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班主任应该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有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班主任身先示范,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班主任了,特别是中学生,模仿能力惊人,班主任的行为习惯经常成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班主任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要工整时,教师写板书是就要工整,不能在黑板上龙飞凤舞,作业批改时字迹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教师就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不应付学生;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坚持写随笔,教师也要做到多读多写,并常常和学生交流阅读写作感受;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教师一定要按时批改作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班主任要先做到。班主任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班主任利用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班主任是指挥这个阵地的“指挥官”。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规范学生学习习惯的主渠道作用,进行学习习惯规范化训练。要制定出训练的目标、标准和要求,而且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和指导。在这里,班主任要避免“重担一肩挑”的现象,要和各学科教师协调好,保持一致,不能在班主任的课上学生习惯良好,而在其他学科课堂上就我行我素,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不得。如训练学生预习习惯时,各科教师应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新课前进行预习,要形成书面的形式。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防御的作用。再如听课的时候,各科老师都要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坐姿,认真听课不能交头接耳,如果有的老师要求严,有的老师只顾讲课对学生太放松,结果学生时紧时松,造成养成习惯的反复。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得不偿失了。

四、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班主任可经常利用主题班会,让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强化完善学习方法,让学习不得法的学生从中学到可以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班主任还可经常利用班会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不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澄清认识,达成共识,这样有利于改正坏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总抄作业,于是我就以“抄作业好不好”为主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都各抒己见,谈这种行为的坏处,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一致认为班里的这种坏习惯要不得,并且还决定以后互相监督改掉这种坏习惯。

总之,班主任可借助主题班会这一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班主任联合家长,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多方教育力量。班主任要联合家长,巩固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在学校有好习惯到家里变成了坏习惯。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教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家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否得以巩固,还可以在家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能帮助家长解决好习惯养成的办法。总之,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以免造成5+2=0的现象。

总之,我们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是艰巨的、是长期性的,但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持之以恒,采用科学的方法,讲究艺术性,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鸡东县“十三五”科研课题:

班主任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阶段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

一、遵循原则,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培养自信, 先易后难。“人无自信心则不能成功。欲有自信心, 又非平日养成好的习惯不可。”在班队课、品德课上, 我常常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信心, 不要害怕困难, 要相信自己。教会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信的良好习惯。

(2) 不要例外, 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难, 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必须注意: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 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因为, 一个小小的例外, 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习惯。学生的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较差, 有时候, 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的一些好习惯, 往往由于课后的一次例外, 而前功尽弃。我对学生反复强调,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千万不要有一次的例外, 不管做任何事情, 都要认认真真对待。同时, 我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方法, 对学生一点点好的表现, 及时肯定, 用鼓励来激发他们良好的行为, 督促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 小学生往往坚持性较差, 有的好习惯持续一个星期, 有的持续一个月, 就不能继续坚持了。因此, 对待一个好习惯, 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做, 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成功了, 然后才可以做更难的事, 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才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要求,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 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这对于学生在课中学习新知识很有帮助。教学中, 我首先有意识地在上新课之前, 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作业, 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再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先交流一下预习中碰到的困难, 做到有要求、有检查的预习, 学生预习久了习惯自然养成。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 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 及时复习, 才能降低遗忘率, 巩固所学知识。

(2)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 还要认真思考, 同意别人的发言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如不同意, 就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回答。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 要积极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实际课堂中, 要严格要求学生这样去做,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才能慢慢养成。

(3) 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习惯。目前, 在小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学生还不多, 所以, 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 我先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对不懂就问的学生及时表扬, 低年级大部分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但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特别怕问, 因此我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就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 用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学生的方法,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4) 作业认真、按时完成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应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二是作业独立完成, 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 也不能一边做作业, 一边做其他事情, 要求学生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三是要学会自我检查, 养成认真仔细、不粗心的习惯;四是要有钻研精神, 碰到难题时, 不能退缩, 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要有钻研精神。

三、严格训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小学生善于模仿, 因而必须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 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老师把讲台收拾得很干净, 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 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 就会记在心里, 也会这样做。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这种模仿, 就是习惯的培养。

(2) 及时鼓励, 强化肯定。积极的鼓励, 既是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3) 相互联系, 多方配合。我常与各科教师、家长联系, 各方面统一要求, 做到各科教师合作, 家长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一、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

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数学动机后,我又给学生讲了数学的美,如简洁美、平衡美等,以及学好数学的益处。如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有条理,目的是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爱数学。随后,我让每个学生都写出自己的体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随时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有目标地学习,学生才不会觉得是负担,而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目标而做的努力。

根据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指导,对于喜欢数学或者喜欢挑战自我的学生对他们提出了提前预习的要求,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能力。但也恰恰是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从作业、课堂听讲等方面稍有进步并加以鼓励。在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种做法使学生的目标更具体、直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言于律己、精益求精的态度。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曾有人做过调查,在所有的课程当中,数学给人事业带来的疲惫程度更高,容易让人觉得乏味、厌倦。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把快乐的学习方法带到课堂中去。

三、找到好方法,养成好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变得简单、快捷而有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也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不喜欢的很难适合自己。在课堂中学习不一定要一丝不苟地坐正,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当他觉得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提醒。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听课效果,不影响他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很重要。

四、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学习上应该先分配给重要的事情,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在间隙的时间去做,这样效果会更好。对学生来说,听课最重要,课外也一样。要想写作业,还想看电视,想玩,很多事情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合理安排最佳时间,效率才会提高。

总之,从教育实际中得出,一切从小抓起,从头做起。反复训练,对学生养成好习惯是重要的。培养做事敏捷,处理事情果断,要求学生办到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完成。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了健康素质,才能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成为坚强的一代。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中心学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英国哲学家绋郎西斯·培根在《随笔集》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能够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就应透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潜力。”

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构成、潜力的发展等都具有个性的作用。学习,为什么?回答是:学惯了,不学习觉得难受。而坏习惯使孩子不知不觉地去拖拉,去懒散,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样做?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拖拉惯了,懒散惯了,干扰惯了,不这样做觉得难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小学阶段是儿童构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构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就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样培养呢?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和各位作一个交流。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课堂中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简单,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美术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找,有的家长还说美术课要什么预习呀,上课学就行了。所以,我们改变策略,我们能够利用精彩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这节课有关的资料,让其他学生也能了解一些知识;或者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资料,使学生心中有数,利用学生明白的展开交流,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所谓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剪刀学具等放在课桌必须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尽管我每次都提醒同学们带什么工具,但是到上课时还是是否有带工具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让他们明白不带工具找别人借很尴尬,还有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交流,让学生学会帮忙别人。对几个个性调皮的,每次都不带工具的学生,会安排“小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督促他们准备下堂课的用品,并趴在桌上好好静息。半年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职责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不见了,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听铃声,做准备。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也个性喜欢上美术课,早早的就在教室等着我了。

第二、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师生关系要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才不会“怕”老师。学生才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资料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记得去年周老师来校园听课,二年级的学生唐天瑞就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有二十几位,学生胆量个性大,学的个性投入,在课上,就主动给我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敢于向老师挑战,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很聪明,思路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能很全面的看问题。课下,周老师就说,那个学生不错,他敢于向老师挑战,当时我们下面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别他吸引了,还替你捏一把汗呢,但是,学生说的那个方法确实不错。学生既要学,还要敢问,既要学,又要问。这样我们的课才会精彩。

第三、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持续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在我的美术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讲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听得很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上,就不行了,好多学生开始讨论了,他根本不听别人是怎样回答的,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对于这种状况,我经常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也能够复述教师的语言,这样能够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二、作业时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常有这样的现象,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作业还没画好,下死命令下课务必交。下课交上来的作业一塌糊涂。这时我们就疑惑了:是要质量还是要速度?对于作业的要求,我们能够用“干净整齐、突出主题”、“认真”、“金点子”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干净整齐、突出主题”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主题突出了,作业干净整齐,总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认真画”,有的学生确实在造型方面有一些欠缺,但是他认真画了,他达不到那些好学生的水平,但是他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我觉得他做的很好,我也是以为他是好学生,我会在课下教他一些技法,让他能画出更好的作品。“金点子”是对作业目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的学生总是跟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想法个性好,总是能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不会提太多的要求,我怕限制他的想象力,我会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构成的过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结合潜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第一、习惯训练持之以恒。“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一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一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最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我想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不要气馁,而要耐心训导,直至彻底改掉。

第二、整体发展,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构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校园、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杜绝“5+2=0”现象。5天校园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不见殆尽。调查发现,存在“5+2=0”现象的孩子占相当比例,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当中既有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杜绝这种现象,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帮忙。对于这一点,我想作为家长来谈,因为我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在校园表现的都不错,但是到了周末,一切规律都打乱了,他完全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是不够,我一般是让她到了周五晚上就将进入状态,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该记得、改写的都整理一遍,防止周一时什么也不会了。所以,家长必须要配合老师,在校园好不容易改掉的坏毛病,不要让他轻易的丢掉。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就应承担的职责。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家长朋友您好,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在这里给您几点建议:

1、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2、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

4、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6、家长也要经常适时夸奖孩子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初探 篇11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是自己在学习,而是家长和教师在学习,现在的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在考家长和教师。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看一下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就知道:一是学生学习不自觉,不是从内心想学习,而是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来学习的;二是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不少学习行为都处于被动状态;三是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四是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方法造成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畏惧心理。因此,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重大意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进一步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良好教与学的模式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阶段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培养学生一心向学的习惯。有了一心向学的习惯,就能激发学生善于利用时间、见缝插针,从而为己所用。其次,认真思考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具体学习习惯,比如预习习惯、认真听课习惯、课堂积极发言探究问题习惯、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习惯、及时复习习惯、喜欢阅读习惯等。

理论上讲,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不舒服”。第二个阶段是第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学生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坚持下去。第三阶段是第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就已经完成了习惯的培养,这个习惯就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伴随学生成长。

分解习惯,逐点训练

将学生的习惯行为编制成若干个训练点进行培养训练,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即一心向学、自主预习、认真听课、积极思维、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归纳、自我纠错、学会反思、教学卫生及常规、课外阅读和合理应用工具书等习惯。把这些习惯分成30个小训练点进行训练,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具体做法:第一,利用主题讲座向学生宣传,让学生知晓、熟记习惯训练内容,并按照要求自主训练。第二,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让家长帮学生培养习惯。第三,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点通报给任课教师,让各学科教师一起努力,共同训练提高。第四,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自发训练提高。第五,通过评比的办法,找出身边的榜样,形成竞争意识,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些实践训练,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了明显转变,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有明显变化。学生的学习乐趣浓厚了,形成了苦学变乐学的学习情感上的转变。

(作者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四初级中学)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大的动力。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激发, 就会积极参与, 努力探索。 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兴趣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 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 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 力求语言生动有趣, 条理分明, 使课堂引人入胜, 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 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 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 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做小老师, 对发言的同学作评价, 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你给他什么建议, 等等。 很多时候, 由于这一环节, 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 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 更快更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 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 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会在多方面体现弊端:做练习时不会审题, 读题目时只读一半, 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 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 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 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 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 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 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 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 不作深入思考, 而是凭着感觉做。 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 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 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 看到“多”就用加法, 看到“少”就用减法。 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 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主观意识差, 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 别人说什么, 他也跟着说什么, 不经过思考。在课堂中, 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境, 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 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 提问学生时, 要多方考虑, 照顾各层次学生。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 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 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 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回答, 及时鼓励他们, 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 就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学生的潜能是不竭的宝藏, 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 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 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 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如:我在教学《统计》时, 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 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 几辆公共汽车, 一遍放完后, 很多同学都说:“老师, 太快了, 再来一次。 ”我不吭声, 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再播放了一次, 播完, 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 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 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来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 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 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 1分钟视频播完后, 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 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入手, 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 先让同学都照照镜子, 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 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 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 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良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 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为创新奠定基础。 如:我在教学“5的口诀”时, 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 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 猜出来有奖品。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 横排7颗, 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 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看法, 有的说:我把7看成6, 就有5个6, 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 再加2个5……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3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课堂中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轻松,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美术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找,有的家长还说美术课要什么预习呀,上课学就行了。

所以,我们改变策略,我们可以利用精彩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这节课有关的资料,让其他学生也能了解一些知识;或者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利用学生知道的展开交流,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所谓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剪刀学具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尽管我每次都提醒同学们带什么工具,但是到上课时还是有没有带工具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不带工具找别人借很尴尬,还有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交流,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

对几个特别调皮的,每次都不带工具的学生,会安排“小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督促他们准备下堂课的用品,并趴在桌上好好静息。半年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听铃声,做准备。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早早的就在教室等着我了。

第二、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在我的美术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讲课时

大部分同学都能听得很认真,可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上,就不行了,好多学生开始讨论了,他根本不听别人是怎么回答的,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我经常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也可以复述教师的语言,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师生关系要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才不会“怕”老师。学生才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

记得去年周老师来学校听课,二年级的学生唐天瑞就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有二十几位,学生胆量特别大,学的特别投入,在课上,就主动给我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敢于向老师挑战,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很聪明,思路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能很全面的看问题。课下,周老师就说,那个学生不错,他敢于向老师挑战,当时我们下面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别他吸引了,还替你捏一把汗呢,不过,学生说的那个方法确实不错。学生既要学,还要敢问,既要学,又要问。这样我们的课才会精彩。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14

在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在我的实际数学教学中,通过孩子们的学习数学时的计算练习反馈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很多小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计算能力较差,出错率较高,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计算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对学生计算能力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计算运算能力的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与见解。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深切的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增长,计算难度、计算目标的提升,在日常练习和检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运算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是马虎大意,不够认真。主要表现在运算中过程中将符号、数字书写错误,计算结果不检查、不验算。二是学习不能始终如一,边学边玩,把学习不当回事。主要表现为运算中不够注意,造成思维停顿,特别是在四则运算过程中,容易造成运算错误。三是思考问题缺乏全面性,缺乏思考的宽度和广度。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能够简便运算的联系,不主动思考,仍然直接计算,出错较多。四是具有懒惰思想,不肯动手动脑。主要表现在对于计算法则和定律不记忆,不归纳;对于口算练习不强化训练,运算结果不复查等。?@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的运算练习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上述学生的不良习惯,看似微小,不足重视,实际在学生运算过程中,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正是制约学生运算准确度、速度的“拦路虎”,造成学生运算错误,下面我就列举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在日常运算中造成的问题:

1.不重视学习,一知半解,造成概念不清出错。如1600÷500=3……1,正是由于学生学习中没有能够熟练掌握商不变性质,不去仔细运算,按经验应该是余1,造成错误。

2.疏于记忆、理解不清出错。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基本的运算都围绕着四则运算展开,不同的数的运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正确记忆。如:96÷3.2=3,正是没有熟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区别。

3.审题不清、马虎大意造成错误。例如在做填空题是,42+76()42+67,有些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率的“强刺激”,掩盖了76和67不同的“弱刺激”,也是马虎大意造成的。

4.思考简单,想法不深入。如:直接口算3.25+5.98+6.75出错较多,但是如何应用运算定律,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

以上在运算中出现的问题,仅仅是学习习惯对运算能力影响的一部分。所以说,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三、提高运算能力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除了教师在教学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效率以外,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数学学习既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严谨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对答案或急于求证得数。特别是在运算中,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好习惯,一看就是要看清运算符号、数字,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三算就是计算时做到专心计算,规范书写,步骤完善,既使是草稿也要做到整洁、认真,不能敷衍了事。四查就是对于运算结果要做到仔细验算,减少由于马虎大意造成的错误。

2.让学生体验到计算的重要性,养成严谨计算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培养学生对待知识严谨的态度,不能让他们觉得运算定律掌握 “差不多就行了”,要能够熟练应用,特别是四则运算在整数、小数、分数中不同的运算方法、特点、区别,学会类比推理,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书写的条理性和正确率。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是很严谨的,不能随意改变运算符号和计算结果,如一个公司的会计在进行收支账目的计算时,误把10000元写成了1000元,虽然只少写了一个0,却给本人和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在心理上重视计算。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并主动让学生监督老师,纠正老师的不良习惯。

3.养成积极口算、心算的好习惯。

当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对,更重要的要提高计算的速度,才能计算技能在生活中的价值,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心算、口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心算能力,不能过多的依赖笔算。在口算中,学生不仅对掌握的运算定律做到熟练应用,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快速、简单、准确的口算能力,对于学生后面学习复杂的运算,提高运算的速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有关圆的面积、周长等运算中,如果掌握好圆周率与常用数字的口算结果,对于运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没有能够掌握的,还要从列竖式运算开始,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也降低了运算的效率。让口算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善于口算,喜欢口算。加强口算技巧,把口算与简算,笔算紧密结合,让口算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用工具。

4.养成勤记动手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一些数学定律、概念需要熟记。例如:常用的四则运算定律,各种运算的方法。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到了中学也要用到。如果小学阶段对这些知识不认真记,学的不扎实、不灵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运算。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加以训练,该会背的一定要会背,不能轻易放过。力争做到人人过关,让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反复运用这些知识,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会听会记的好习惯。对于需要书写、归纳的,要及时归纳,把计算的基础知识做好梳理,为熟练、准确的运算奠定基础。

5.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外,一些计算方法、规律非常相近,比如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小数的简便运算和整数的简便运算;小数有余数的除法和整数有余数的除法等。在具体的计算中,不仅要仔细,还要深入思考。特别是在四则计算中,很多题目都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和性质,理解掌握它们的含义。指导学生在计算时深入思考,仔细分析题中计算符号、数字的特征,分析是否能简算,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并指导学生说出简算计算的依据。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并合理、灵活地运用,从中启发学生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拆迁测绘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学期新畅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