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预习习惯(精选12篇)
城关镇中心小学
刘艳萍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交际性和学时的缺少,决定了“预习”,尤其是“课外预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在培养同学们英语预习习惯上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细化预习内容
细化内容,使预习有文可依。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由于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相对较弱,“面面俱到”只会使他们更加无从下手。所以,针对同学们的年龄特点,预习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比如,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On the farm》A部分,对话内容冗长而复杂,其中涉及了近10个新授单词和词组,还有一般过去时态。如果要求大家一次性预习所有内容,那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甚至会因为内容过于复杂,而磨灭大家预习的兴趣。所以我采用了避重就轻的办法。文章是围绕农场这一话题展开的,而学生对于 “farm”又比较陌生,学习相关词组和理解课文时也有一定困难,所以我就先布置了“了解农场及农场生活”的预习内容。对于另一重点:一般将来时态,可在接下来的预习中再做要求。
二、明确预习要求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而且预习要求必须合理,正确,有可操作性。如果预习要求是以题目的形式呈现的,那必须注意题目的针对性,集中性和发现性。
就拿上文所提到的预习内容为例,我针对“farm”设计了一系列的预习题目: 1.为了了解什么是 “farm”, 设计题目 “Is there a farm in Taicang? Where is it? Can you see any animals or vegetables on the farm? What’s on the farm?”
2.为了了解相关的动名词组,设计题目 “Can you water trees on the farm? What can you do on the farm?”
有了这些框架,大家的预习就更准确了。通过一系列的查找工作,大家在课前已基本了解“farm”及相应的农场活动,从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时间。与此同时,通过预习大家也变得有话可说了,当我开展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时,同学们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三、提供预习方法
提供方法,是预习有模可循。由于同学们初次接触预习,所以教师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注意提供学习方法。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会话练习,句型练习和阅读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预习方法。
1.会话练习;可以采用查一查,补一补,说一说的方法。2.句型练习:可以采用找一找,归一归,比一比的方法。
3.阅读练习:可以采用划一划,查一查,写一写的方法。但是,通过实践,我发现初步培养同学们预习习惯还有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认真贯彻课内检查。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可见,课外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大家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习惯的培养应循序渐进。
一、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
预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总体的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初步了解,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己学习独立解决,哪些内容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自己解决,需要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才能解决。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也就不会疲于应付各个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了。物质上的准备是指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学习新课时都需要准备哪些学习资料、工具书和材料等,这样才不至于在英语课堂上手忙脚乱,一会儿找这个,一会儿又翻那个,影响教师讲课情绪,也影响自己听课和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明白搞好预习是学好课文、句型、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在教师讲授新课前,一定要搞清楚每个单词、词组的读音和意思,然后教师布置一些简明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如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一些有趣味的思考题或填空题、语音选择题,强迫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在讲授课文时进行认真检查,对预习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在讲授过程中,对预习较好的同学和较差的同学进行对比提问,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预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读句型、课文,读得流利上口后,就形成了语感,有了语感,造句、听、说、读、写就比较容易。通过读,了解句型和大意,并找出疑难问题,以便在学习中讨论得到解决,因为问题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英汉或汉英字典、词典等。指导学生学会在书上勾画圈点,并教给学生一些批画符号,指导学生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举一反三。
一、利用各种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预习
英语的学习最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课前的预习的设计,需要教师考虑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情景性、语境性,而不能都设计成机械的记忆、抄写、听背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画、查等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接触,掌握基本信息或对概念有所了解。如:六年级下册《Unit 7 Dr Sun Yatsen》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上网查一下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听课文画出新单词并跟录音读一读新单词。跟你的同学或朋友说说你的偶像,可以从职业、出生的年月、爱好、性格等方面去说。预习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把句子写下来。通过这样指导学生预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做好学生预习指导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预习
1. 师生共同制定预习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预习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教学行为,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而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预习目标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与学生共同制定预习目标,在重视保护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10 《What Are the Bigger Animals in the World?》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三个不同层次的预习目标:一颗星:会读、会认10个单词;能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并划出重点句。两颗星:会读、会认、会写10个单词,会读课文,能回答课后的问题。三颗星:会读、会认、会写10个单词,能分角色表演课文,能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写句子。
对于每一节课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接近的目标进行预习,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使目标起到分层激励的作用,让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2. 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预习
(1)在单词教学中培养预习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为了能更好地让这些学生掌握单词,课前预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每个人都能能充分发挥。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单词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有利于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预习的时候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如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7 Our Future Jobs》中职业的单词 teacher driver manager worker soldier farmer postman fireman policeman 这些单词时可让学生回去找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的特点,通过共同点去记忆单词,还有的单词可以让学生找找与它相似的单词,例如六年级下册的这些单词 dig-big fill-hill pot-hot fit-sit sad-bad save-have try-cry free-tree wood-food fable-table wish-fish dream-team race-face stick-pick diet-die shoot-foot 可以让学生在每个新单词的旁边写出跟新单词有关系的旧单词,让学生先划出新旧单词的共同地方,并大胆尝试读出新单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学习新单词的方法,既能巩固旧单词,又能学习新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课文教学中培养预习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的诸多环节中,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授课是英语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课型。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靠教师课堂的讲授不足以令学生理解而印象深刻。要达到事半功倍最好就是在讲新授课前先让学生预习,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讲授效果会更好。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的有着重大影响,从而也说明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
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如果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否则会终身受累。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 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以深入第一线全方位地了解我校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状况,并针对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某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加以分析、研究,形成课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健全课题组成员,建章立制,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1、组织理论学习。本课题属于课堂教学研究,适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又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因此课题组经常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由于英语教师一人教学几个班的各科教学任务,时间很紧,因此,我们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作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教师们都基本掌握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所要用到的有关理论知识。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两周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分析和总结前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和课题档案。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你对英语的兴趣),学习习惯(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英语说好),学习策略(你在家经常听录音学英语吗),学习要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农村孩子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不少同学既爱英语又怕英语,很想学好可又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听”不懂,“说”不出。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在这帮农村娃的学习生活中很有潜力和空间,可在“听”与“说”之间卡了壳,关键要靠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因此我 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英语活动。(1)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诱导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环境。因此,学校在校园环境方面精心设计,千方百计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每个班的墙壁上都贴有英语交际用语,每期板报都开辟英语专栏,英语标语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正是“桃李虽不言,花下自成蹊,墙壁不觉活,处处有寓意”发
挥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功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和母语一样亲切。
②每节课上,我们要求教师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每节课规定有口语交际的时间,即 Free talk,或复习学过的话题,或综合运用对话体系进行语言的整合,这样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渗透,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兴趣和说的信心。同时由教导处安排,每学期要求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先进行班级比赛,然后是年级,最后是校级之间的竞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与精神的 双重奖励。这样鞭策学生去说,给了说的动力,大大激发了学生说愿望。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说中得以培养。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单词写字比赛和课文阅读比赛,每学期六一文艺表演中,英语歌曲和英语情景剧最受同学们的喜爱了。
③加强口语测试,促进说和读的能力的提高。每学期末,我们要求各实验教师对本班进行口语测试,及时检查本学期学生的口语学习情况,或学习中存在的漏洞,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好口语交际活动或调节好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强度。测试中,我们首先制定好测试方案,把握测试的标准和难度,制定好试卷(试卷难度相同),由学生抽签,教师与之单独测试,这样保证了测试的公平公正和成绩的真实性。④组织书写测试,促进听和写的能力的提高。每学期组织一次英语书写比赛和默写比赛,本着难度适宜,结合课文,适当拓展的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子”,让所有努力的同学都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他们的写英语的积极性。
2、以课堂为主阵地,听说读写并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农村的孩子缺少良好的说的氛围,回到家中几乎不可能用英语与家长交流。因此,英语课堂成了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同学们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和写英语最佳时段。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杜绝用汉语组织教学,要保证英语氛围,课前必须保证五分钟的口语交际。教师要依据新课标,把握好教材,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去说,能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是生活的一部分。再此基础上,在写一写。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很好,每次赛课都能获得评委好评。但是课堂上我们也发现一些孩子能自己按老师的要求说英语,可是
听不懂别人的表达,或是过一会儿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这正应了一些教育专家们分析的,学生要先将听到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当然反应慢了。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听的太少,缺少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较高的听的能力。
因此,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说,还要求学生听,以听促说。要让学生听懂,教师的发音首先要准。每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听录音,纠正好自己的读音,确保发音正确,然后再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人回答其他人没事干的情况,当一位学生说时,教师还要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带者问题去听。在做听力题时,尽量不要听一句译一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师生听说能力。教师的听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听”会“说”,首先要让教师能“听”会“说”。我们邀请了常州市几所名校的老师来校指导教师上课,讲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我们区每学期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听听中学老师在口语教学方面的经验,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开展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和他们组成英语沙龙,大家在一起交流,的确受益非浅。我们也积极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借他山之石,攻本校之玉。
3、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积极落实并提高说的能力
(1)跟踪调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案例反思和经验文章,在反思中谋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得提高。每学期,由教导处和课题组安排,对每个年级的英语教学进行阶段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探讨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商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反思自己教学中该如何改进,被调研的教师要写好反思,课题组也要写好调研总结。每次集体备课就是我们课题组的一次研讨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课题组会每周一次,而且富有意义。(2)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或教研室举办的各项英语技能测试比赛和赛课等活动,师生共同进步。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我们决不放过。不仅外出学习,还积极上好课题研究课和公开课,每次赛课我们群策群力,一人上课大家谋划,力保每次赛课都能取得好成绩。在学生中,我们也积极开展活动,大大提高了学
生学英语的兴趣,通过活动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同时,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征订《时代英语报》,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课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们积极进行培优补差,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在班上摸底,列出培优补差计划,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课组织大家学习,做到让每个学生生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巩固了知识。
四、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渗透在每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这是对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考验。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研究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如在教学中我们怎样最小化地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怎样做到听、说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不仅能说出自己所想,还要能正确,快速地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怎样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做好家校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太多的问 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五线谱”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比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去翻阅音乐书籍或上网查找,形象感受它的样子,这样既理解了生词,也领悟了比喻的好处。又如《长城》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网上查找长城在建筑史上的成就,也可以查找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再如《搭石》一文中,“一行人走搭石…”中的“行”是多音字,在文中该读什么音?他们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这样既让他们熟悉了课文,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培养。
批。勾画关键词,重点句段,旁批自己的一知半解。比如在预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文中“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学生勾画后,有的写上理解有的提出了疑问。另外,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描写,感兴趣的段落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画并加批注。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边读边批,并且鼓励学生:批得越多越细,表明你们动脑越多,学得越深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探索能力会逐渐提高。
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通过多种方法培养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它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周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
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或写),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要勤思多问。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 ,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昧着没有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能提出问题,才淡得上解决问题 。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中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会用、善用字典等工具书,才能提高预习效果,保证预习质量,消化学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关键词:预习,英语课程教学,良好习惯
预习, 就是预先学习, 具体而言, 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预习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 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觉的预习习惯, 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老师认为预习并不重要, 其实不然。事实证明,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 正所谓,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预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呢?结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本人拟从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基本要求、预习的培养方法及预习的检查评定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英语预习的重要性
1. 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提高听课效率。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就可以温故而知新,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如7AUnit 1主要学习了一般现在时态,虽然小学有所涉及,但经过了一个暑假学生对这个知识印象已模糊,教师要及时布置学生认真预习,为知识的扩展作好铺垫。
2.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条件,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掌握新课的框架,找出新课的重点,及时发现疑难问题,还可以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避免了听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现在正在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规律性。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初步了解各单元结构,而且可以针对各板块中的难点去听课,接受知识的速度将加快。
3.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知识点,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判断、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教师如能从刚开始学习英语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就能更快入门,并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如预习时经常让学生查字典写音标,一旦碰到生词他的认读能力、认读速度就比一般学生强。
二、英语预习的基本要求要明确
1. 要培养坚持预习的习惯。
不少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中预习的重要性,或认为可有可无,或时断时续不能坚持。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本身要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项学习制度来抓,重视学生预习方法的引导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效果。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能否坚持预习,在知识的接受上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甚至于会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
2. 要明确预习的目的、要求。
要避免盲目的预习,必须要了解老师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预习要求要有“四性”: (1) 可接受性。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能力限度,既要使学生可以接受,更要使学生乐意接受。七年级可以定期举行个人或小组竞赛,看谁或哪个组的音标、单词、词组等读得准背得熟,学生回家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听录音,一遍又一遍朗读,乐此不疲。 (2) 趣味性。预习后学生上课感到轻松,兴趣也就增强了。如何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昵?我在布置预习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力求形式灵活多样,新颖独特。每个单元的第一板块是Comic Strip,教师往往觉得这个部分很简单,都是一些读读、听听、讲讲的东西,其实学生对这部分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体会到对话中的幽默,尝试到角色表演带来的快乐,体验到作品的成就感,真正陶醉于英语环境中。让学生在预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自学兴趣。 (3) 启发性。只有积极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地体现预习的效果。如在教学7BUnit3 Finding your way的Welcome to the unit和Vocabulary时让学生预习时也画几个signs并写上所代表的含义,学生不仅要认真预习知道每个标志的含义,而且由此受启发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这个步骤的启发性学习来带动学生的思维。 (4) 合理性。教师要针对需要,精心设计预习要求,处理好预习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不然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兴趣,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特别是到九年级,课业负担加重时间紧迫,教师更应处理好预习与学习的关系。
3. 要突出预习的重难点。
如果是预习Reading,重点是听录音,画词组找句型;如果是预习Grammar部分,重点是掌握结构;如果是预习单词,重点是拼读,让学生清晰知道每次预习从哪儿展开,到达什么程度,重点在哪儿,难点又在哪儿。
4. 要独立思考。
预习是沟通学生从已知向未知过渡的纽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化书本上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预习要从老师、家长叮嘱协助,逐步到自己独立完成,独立思考。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英语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 坚持听录音。
预习习惯培养的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坚持听录音的习惯。小学英语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课堂上模仿老师,课后模仿录音。在英语起使阶段,能不能听录音,会不会听录音,愿不愿听录音对一个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录音能教会学生纯正的发音,娴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对低起点甚至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听录音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减轻学英语的畏惧心理,减少朗读中的失误,尝试朗读的快乐。到了九年级也不要因为忙于句型、语法的学习而忽视听录音的重要性,听录音的习惯要始终伴随英语学习。
2. 学会使用字典。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预习时对于不认识的单词,要通过查字典在单词旁注上音标、含义,然后跟着录音拼读至初步掌握为止,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时就印象深刻了,同时也能尽快掌握单词或知识点。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3. 良好的朗读习惯。
同样背几个单词有些同学只要几分钟,有些同学背半天也背不熟,这是为什么呢?明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中,朗读对话、背诵词汇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手画,这样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4. 要勤思多问。
有人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能提出问题,才淡得上解决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四、加强英语预习的监督评定
1. 纠正预习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注重正确引导。
一旦预习中出现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等现象,我就引导他们认识马虎预习的危害性——因为不认真预习,一堂课下来单词还不会读或读不熟,而认真预习的同学却能熟练朗读。平时在班级中大力宣传一丝不苟、诚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树立正面典型。经过引导,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预习。
2. 要定期评定预习情况,交流预习心得。
每次的预习教师要适时小结,对学生的努力作出充分的旨定。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子表扬:对中间学生作出鼓励:对后进同学提出希望。让老师的目光温暖每一个同学,师生感情得到交流,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更有兴趣去预习,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
3. 加强家校间的联系。
很多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强,特别是一些爱贪玩的孩子很难坚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加上预习作业的完成不像书面作业那样一目了然,也给了一些孩子偷懒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教师要经常和家长保持必要的联系,共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习英语需要良好的习惯包括预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掌握外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要求,已摆在英语课程学习目的的首要位置。习惯成之久矣即为性格。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习惯决定命运。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于是将其往成功之路上引领。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一、把握好预习的要求
一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初步理清课文层次;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要充分运用好课后的思考练习。学生预习课文时,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预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要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二、要把握好预习的方法
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了,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画段儿,二画圈儿,三画需认字儿,四画前(后)鼻音儿,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这个口诀我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如下: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小学生在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教师指出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地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来,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二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符号“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画前(后)鼻音儿”,是针对我们地区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不分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前后鼻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地读书。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
“六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就要求学生用“~~~”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来。
三、循序渐进,把握好指导过程
现在,每个家庭对孩子学习都很关注,对学习之前的预习环节也很关注。但是很多小学生始终不能把预习的习惯坚持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怎样来关注和帮助孩子预习,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的预习习惯呢?
首先就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注意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而不把预习当成负担,然后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其感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其次,刚开始预习时不要贪多。要想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讲究方法,预习更是如此。刚开始预习时,要从小处人手,比如带着孩子读读明天要讲的课文,读过两遍后,再一边读一边聊聊文中的故事,在轻松的聊天中,孩子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趁热打铁带着孩子尝试归纳主要内容。经过三遍左右的文章认读后,孩子就基本上会认文中的新字。当孩子能独立灵活地进行以上步骤预习后,可以再逐步加深难度。不要刚开始就贪多,那样容易把孩子吓到了,他就不喜欢预习了。
最后,老师应按年级逐步提高预习要求。到了高年级,预习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了,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教给学生多一些的读书方法,常用的有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因为小学生读书往往有口无心。教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在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诵读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思考题;最后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存在一定误区。尽管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但这些不足以扭转落后的生活环境、单一的文化氛围及低下的家长文化水平等对学生的影响。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各种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它既是矫正学生坏习惯,又是强化巩固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让人终生受益;反之,不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纵容不良习惯的存在,往往会导致恶习的产生,贻误终生。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学习内容还是从音标、单词等最简单的英语知识开始,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没有硬性的要求,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为时未晚。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作为学生成才基础阶段至关重要的引路人,指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责无旁贷。
一、学习习惯的科学分析
我们常说习惯,但它究竟是什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习惯”就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是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一时难以更改。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到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良性循环,无疑正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希望看到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教师的心理预热
上文曾提到,习惯是长期养成而短期内难以更改的。因此对教师而言,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急于求成。例如在单词记忆方面,不少学生习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这样或许可以应对短期内的少量单词,但长远来看,这样的学生潜力不足,很容易被淘汰。一种更好的方法是发音记忆法,即从音标出发,以音节为单位去记忆。学生采用这种做法不仅记得牢,而且记得久。这种方法还有利于今后词根记忆法的渗透。可以说这一方法的推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当然这种方法推行前期,不少学生会感到难以适应,甚至抵触排斥,成绩可能一时难见拔高。但教师不可轻言放弃,更不可过分心急,应有耐心,帮助学生排解痛苦,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并适时给予鼓励,与学生共渡难关。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经验收获说服学生。总之,这是一场持久战。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石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工作的展开非常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对教师心存不满的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当我们想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仅仅是言语上的告知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例如,教师想教导学生养成重视发音的习惯,自己却操着一口中式英语,那么想必没有多少学生会信服他并按他的要求做。古语云: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提升个人魅力,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多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我们作为教师在推动师生关系良好发展上应做的努力。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自身无论是专业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十分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们喜爱和尊敬的对象。这对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具体的途径与方法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用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教师应在“课前预习、上课、课后温习”三个环节下功夫。
1.引导学生过好课前预习关
(1)养成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预习再学习,先温习后练习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他们只是一味依赖老师,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老师说什么便做什么,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他们本身就没有这种诉求。事实上通过预习,同学们可以对知识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这样他们在课堂上会有的放矢地抓住自己薄弱与疑惑的知识点,如此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学得更扎实,更有深度,而且让课堂不再枯燥难耐,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于教师而言,如果有全体学生在预习方面的配合,在课堂上,便不需花费大量时间温习英语单词、熟悉课文、介绍相关知识,顾及基础差、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最开始就逐渐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现如今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失去了自主的时间,大部分在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来自各方的作业,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自己下一步究竟需要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学生不动脑子,家长、学校、补习班……太多太多人替学生做了主。但是学习这件事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虽然会有诸如重点、易错点这种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但更多时候没办法简单地套用在每个人身上。作为教师,我当然希望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但毕竟能力有限,或者说是身为教师能做到的有限,这个工作还需学生自己完成,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清醒地认识自己,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合适的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地学习,定期反省总结,这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
2.优化课堂教学
(1)养成积极思考、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上课,自习时间只有短短的2~3个小时,因此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事实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习优秀的孩子多数拥有良好的上课习惯,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深入思考,积极与同学互动,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总结不足并改进,认真及时做好笔记的好的学习习惯,还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我的做法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直观教具、音像设备和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宽学习渠道,促进个性化学习,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养成大胆发言、合作共进的好习惯。
课堂气氛的活跃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同学们的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尤其对英语而言,听说尤为重要。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想学好它,记记单词做做题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说出来,用出来。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机会,鼓励每一个人大胆发言。我时常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例如课前小演讲、课文的话剧式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组织一些分组讨论,并让他们选出代表陈述观点。有时候,即便我们对一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仍会不断有新收获。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形式,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而且让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让学生爱上英语课,爱上学英文。
3.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1)养成按时温习,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而语言这种交流工具,本身就需要在大环境中不断被应用以加强直到扎实掌握,所以学生出现遗忘现象必不可免。但我们必须直面这个问题,并在现有条件下尽全力与之抗衡。首先,教师必须告知学生遗忘是正常和普遍的现象,并让学生了解遗忘规律,迎难而上,对症下药,积极巩固。引导要求他们进行频繁的温习、记忆、操练。对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一时难以找到应对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各年级、各环节的差异,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听、说、读、写、背的作业。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消化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战胜遗忘。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常规作业,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布置丰富的课外作业。从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导向性、启发性、开发性等方面下手,充分发扬学习内容蕴含的趣味。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应用知识的乐趣,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2)养成及时调整不良状态的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像火箭的发射,先是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一旦进入轨道,只要作好及时调整就可以。中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跟着感觉走。这就要求教师严格督促学生,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善意提醒。培养习惯,也像走路一样,发现走偏了,及时回到正确的路径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这个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复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查漏补缺、提高完善的功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基本技能;课前预习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预习复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为他们学习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现就学生如何进行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教会预习新课的方法
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我们每天结合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如:让学生课前动口读读例题,初步能看懂例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动脑想想例题中运用了什么解题方法,思考自己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动手写写,结合例题的方法自己能否做一些与例题相仿的练习。上课时结合自己的预习带着知识的重、难点认真听教师讲解或与他人讨论。
2、教会复习的方法(1)、及时复习。
复习可以分为:对于一节课的知识复习、一天的知识复习、一周的知识复习、一段时间的复习;也可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A、一节课的知识复习,我在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特别要注意哪些地方-----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并完善听课笔记。具体地说,可以先回忆上课老师讲过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最后问自己: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数学内容?它的思想方法是怎么样的?相关的例题习题的解题方法步骤怎样?例如,在复习分数乘法计算时出示问题:
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在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4、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这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这样就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已成为自已知识宝库的部分。
B、一天的知识复习,每天做作业之前要求学生先进行回忆当天学习过的内容,阅读课本再次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进行作业。刚开始学生为了应付完成作业,草草地看看课本,或敷衍了事说已经复习了,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一步先放在课堂上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课题进行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指导看书中的例题及笔记---说说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才让学生做作业。(C、一段时间或一个知识体系的复习,我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复习本,我先教给一些复习方法如:列表法、画图法:可以画知识结构网络图、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只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都即可。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结构图,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例如六年级教材《总复习——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知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五边形等知识。其中三角形的知识又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和角的特征等知识;四边形又可辐射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图形,每种图形又可辐射出图形的特征等知识;圆这一图形又能连出其特征及有关的概念。这一节内容如果能拎出这个知识网的起点,并沿着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线路进行梳理、辐射,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完善认知结构。在复习时,先出示一点,引导学生想象将这点一端、两段进行延长,会形成什么图形,引出“三线”知识;再将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不同位置引出相交、平行,并由相交引出垂线,再由相交引出角的知识,并辐射出角的分类;再由三条线段围起,引出三角形,辐射出其相关知识;再由四条线段围起,引出四边形知识,再引出各种特殊四边形,并辐射出相关特征等知识;最后由曲线引出圆的知识,辐射出相关概念。整课的教学不是零散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沿着知识结构的脉络进行梳理,将整个知识网由易到难地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本身,还有在“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中穿行的体验。
(2)、加强课后练习。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如果漫无目的得做题,其实跟没有练习的区别不大。重要的不在做题的数目多少,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5分米。(只列式不计算)
(1)在鱼缸里注入5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2)再在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2.5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如果想将2个这样的金鱼缸装在一个外包装箱里,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这样的练习,不是单个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将该单元知识点熔为一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机融合。通过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疏通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学会思考,学会听讲,学会作业,数学是能够学好的,对自己要有信心。
(3)、做好单元小结。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的知识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1)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简单地用图绘制出来。但要清晰的表示各知识点的联系;(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以典型的例题表达;(3)记录下本章中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自己在平时作业或测验中做错的题目及正确答案
(4)、看参考书
现在,学习参考书很多,应当怎么使用这些参考书呢?
首先,要选好参考书。每门课程有一本主要参考书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作为一般性参考。
其次,要在阅读教科书并对所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去看参考书。有一个优秀生在总结他的学习经验时说:“我觉得应该以课本为中心,在把课本弄懂弄通的基础上,再去看课外书,以便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这条经验是可取的。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 英语课前预习 培养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如今的七年级学生虽然大多已经有了三、四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是他们在学习英语方面并没有比以往上了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更具优势。究其原因,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比较浅显,要求较低。学生的依赖性较强,学习进程多表现为被动的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操练为主。而初中英语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有着许多明显的变化,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不能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虽然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但忽视了课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一堂课下来疲惫不堪,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好。
英语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属于交际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其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而预习就是自觉能力的最好实践。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授新课之前,预先了解学习内容,带着问题听课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听课更加具有针对性。课前预习主要是靠学生独立完成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工具书等一系列步骤在无形中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弊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课后常能听到一些教师如此抱怨学生:让他们预习,就是不预习,气死我了,课堂效果很差。其实,有些学生之所以不预习是因为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预习不重要,嫌费时费力,上课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学生是不懂得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时采取的策略不科学,导致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大,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预习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目标,可先看一下该单元的大标题和这一课的内容,明确这一堂课应该掌握哪些单词、词组或短语、交际用语、句子、语法等。
2.抓住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应该抓住重点和难点。通过所给的课文内容归纳出该节课的重难点、学过与未学过。比较未学的与所学过的内容是否有联系,如何联系;并用笔标注出来不理解的,在课堂上观察老师如何解决,这就是课堂上听课的重点。只有课前的预习分析,才能抓住课堂要听的重点,做到课堂听讲的针对性、目标性。把在课后注释中没有涉及到而自己又没有把握的问题作为疑点、难点。凡是在本单元Checkpoint中出现而自己无法解决的知识点,即为重点,也可以说是难点。
3.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困难再大,也能克服。培养兴趣至关重要。要培养兴趣应从以下入手:
(1)尽可能多地观赏一些有关英语方面的影视作品,从视觉的角度,欣赏的角度增加兴趣。
(2)要坚持不懈。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才能学好英语。
(3)多阅读一些有关英语方面的浅显易懂的有趣的故事,提高趣味性。
(4)看物思说,即看见实物,想一想用英语如何表达,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5)克服怕说错的心理。大多数学生不敢大声地说英语,害怕说错别人笑话,不愿与别的同学进行口语交流,这种心理阻碍了口语的提高。
除此之外,学生预习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多听磁带和mp3、做些英语方面的小统计、小调查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时找出疑难点,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听课,教师充分的备课和学生充分的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进行就会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也称导学案,它对于初中生,尤其是对于还没养成预習习惯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前预习辅助资料。它将对学生进一步养成完全自主预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学案的使用,慢慢了解如何进行自主预习。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前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在课堂上针对预习结果给予指导,并且鼓励预习效果比较好的学生与同学们分享心得和体会,从而激发其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很重要。教师应在紧密结合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预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他们明白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使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在我这20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留守儿童偏多, 缺乏家长的指导, 缺乏预习的习惯, 即使有预习, 也只是浮在表面上, 存在着诸多问题:1.预习缺引领:我发现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 低年级时缺乏家长的督促和引导, 没有找到预习的方法, 所以对预习真正感兴趣的同学不多, 只是迫于“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完成, 效果不明显。2.形式太单一:大多数完成作业的孩子预习时, 也是规规矩矩的完成字词的注音、组词, 查字典完成字义等, 其他的如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就省略了, 究其原因, 农村家庭里没电脑, 书也严重匮乏, 没地方查;3.思考问题浅:大多数学生去进行课前预习时, 只对个别词语进行理解, 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很少。没有习惯对于文章的内容提出疑问, 提出来的问题也是些诸如“什么词语是什么意思?”等等浅显的问题。4.效果难检查:农村学校作业缺乏家长的配合, 检查预习情况完全落到老师一人身上, 检查起来效果甚微, 交给小组长检查学生也只能根据书上仅有的字词进行检查, 对深入的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等无法进行检查, 长此以往, 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只流于形式, 没有一点实效性。因此我认为要想上好一堂高效的语文课, 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是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在预习中既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又要考虑到不加重学生负担, 于是我主要抓好以下环节:
一朗读
俗话说:“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预习一篇课文, 首要是要读, 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预习时要捧起书本放声朗读三遍。第一遍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让孩子自己对课文有个大致内容的了解。第二遍读课文, 读着读着就能解决课文中的“拦路虎”, 有些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 不能解决的, 就可以通过利用工具书或是请教别人的途径来解决。第三遍读课文, 注意课文中语气的变换,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到高年级我又将读三遍该为读五遍, 在中低年级的基础上, 读第四遍时, 让学生能说出课文的梗概,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五遍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总的来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 多读几遍学生对课文就了如指掌, 上起课来就能如鱼得水了。
二标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 就是在预习时要勤动笔。预习时, 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划划, 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低段训练标句、标段落, 划好词佳句, 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在预习过程中, 要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标记。比如:用“——”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用“▲”标出自己容易读错的词语, 用"?"标出疑难的地方, 用"~~"划出好词好句, 用“ () ”标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长期这样训练,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增强。比如在上《凡卡》一课时, 文章中的作者的叙述、信件的内容、凡卡的回忆这三部分内容穿插安排, 此时预习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就显得极其必要了, 让学生上课时能很快的根据不同的符号找到相应的段落, 上起课来就轻松自如了。
三查找
预习到这个时候, 学生对课文内容已基本掌握, 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通过查找, 解决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不理解的词语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农村孩子生活圈子窄, “见的世面少”, 一些新时代的新鲜信息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就差距很大.我努力给学生开创条件。动员家长们为孩子创设条件, 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家买了电脑, 就给他们分成学习小组。课前预习时, 让他们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上网查询, 并认真做读书笔记。如果将学习的是名篇名著片段, 就要求他们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原著, 或者到同学处借来看。比如学习的五年级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时, 我就提前一星期布置预习作业, 让他们去阅读整本书, 并做摘录和写读书笔记, 有的学生拼起来买, 有的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 学习热情都很高。通过上网去查阅资料, 对林海音其人, 对书中的小英子, 对老北京的人物、景色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让全班孩子兴起了一阵读书热。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预习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01-04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10-25
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11-30
小学生如何培养习惯06-20
学生课堂常规习惯如何培养10-31
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09-08
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07-04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06-07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