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实施方案(推荐8篇)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正处在学生学习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学习动机、兴趣、自我修养都处在萌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培养内容
(一)课前
1.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中年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高年级要学会制定目标,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要了解教材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
1.良好的“三姿”习惯
(1)听课姿势: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
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听课记笔记的习惯。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做课堂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老师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5)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6)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建议、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课后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自查自改的习惯。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3、及时复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4、课外阅读的习惯。学校应该认真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5、爱惜和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学习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整理,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学习用品应该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要爱惜学习用品,不毁坏、浪费学习用品,不喜新厌旧。
(四)课下
1、良好行为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
根据我校学生现状,提出了从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自觉学习习惯、安全自理习惯四方面研究良好习惯养成问题。
2、.培养良好习惯目标
创优秀班集体(净、静、竞、进),做文明好少年(听、看、想、悟、记、问、用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习惯》为依据,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4、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走进教室,课桌整齐,个人卫生习惯中,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随身带手巾或者卫生纸,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剪指甲,勤理发,不随便喝生水,不吃零食和不干净的实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倒垃圾和污水。
5、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体态用语。
6、遵守公共秩序。
三、实施措施
1、抓住关键期,加强启蒙教育。从学生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抓起,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标准“三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要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言教法、身教法、名人故事启迪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形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不能只讲要求,要加强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6、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各种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不同的阶段要前后一致,绝对不能左右矛盾、前后矛盾。在学校内班级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必须一致,在班级内班主任的要求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必须一致,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要求必须一致,家庭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
7、设立行为习惯学生文明岗
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行为的反复性,多变性。他们缺乏自制力,往往此时明白,能约束自身的行为,但过一会儿便什么都忘记了。想干什么,只凭自己的一时兴趣,一股热情。所以我们通过文明岗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有了他们的监督,同学们的不良行为会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有效地锻炼培育孩子们的自制、自理、自管能力。
8、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好动、好思、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小学生突出的特点。各种行为习惯也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逐渐渗透,渐渐养成。
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中,可以开展“走出校外,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等活动;开展“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活动;开展(自理)“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活动。种种实践活动,可以使“小皇帝”,“小公主”们不再娇气,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
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开展 “每天一分钟集中注意”活动;开展“每天两句最想喊出的话”,“记录我的语言”,“一帮一,共同进步”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9、学生除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活动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接触家庭、社会。要巩固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但是学校的责任,还需社会与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0、大力表彰校级、班级行为习惯标兵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有积极情绪体验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 最可贵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兴趣能够最有效地促使其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阶段;带有趣味性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深入探究,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的安排尽可能结合实例, 深入浅出, 使内容和兴趣融为一体, 以创造“愤”“悱”的学习情境, 必将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能指望学生自己养成。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 因为缺乏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形成的, 这种习惯不仅影响他的学习成绩, 而且影响他的观念和态度。由于不好的习惯的惯性、不自觉性, 都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发生, 同时, 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形成的条件, 已经不可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重新建立。所以说, 不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指望学生自己改正, 好的学习习惯也不能指望学生自己形成, 必须在学习过程中, 在老师的严格要求、检查和耐心的指导下, 才能不断地改变和形成。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 顾此失彼、精力分散, 使听课效率下降, 因此, 重视听法指导, 使他们学会听,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用语言传递信息还要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 用眼神与学生交流, 让学生抓住重、难点, 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听课, 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 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 要关注到全体学生, 及时提醒学生记录或计算, 对做不到的学生要有意识地等待、暗示、提醒、察看、督促等, 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 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直到做好为止。
2.课堂要求三动:动口、动手、动脑。
(1) 动口, 就是上课要张开嘴。需要回答问题的, 要积极主动;需要讨论的, 要积极发言, 大胆质疑, 多思善问。对不善言辞的学生不轻易放过, 积极引导。
(2) 动手, 就是上课要手中有笔, 养成随手记笔记, 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及时进行书写、记录、计算和演练。
(3) 动脑, 就是课上认真听讲, 紧跟老师讲课思路, 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改换思路, 另辟新法。
3.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 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内容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和风格。
四、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 操作学具。例如,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充分利用学具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根据图形分析讨论,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完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后, 由于它们的性质相似, 学生容易混淆, 我同样让学生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 利用教具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得到矩形、菱形、正方形来体现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42-01
“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是一种程序化了的行为、思维和感情模式。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下的程序化了的学习、思维、和感情模式,是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
一、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积极作用。
1、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去做应该做的事,可以节省时间。规则性习惯可以帮助人节省时间,比如一个学生有事先安排好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早上一到教室就拿出书本,然后认真读书;上课之前就把该节课可能要用到的文具书本准备好;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跑回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等。他的学习一定会井井有条而富有成效。一个学生如果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或经常为了些许小事中断学习,他的学业一定是忙乱无效的。
2、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然后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
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或上网,他会感到没有意思、无聊、难受。
4、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可以获得成功。稳定而卓有成效的课堂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成功。
二、良好课课堂学习习惯构成要素及养成途径。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老师应该把讲课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我校通过探索,形成了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语文预习的习惯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的做法是:
(1)要让学生有预习的需求感。课前的检查,课堂上的抽问,对预习得好的同学的表扬等等可以使大多数同学渴望学好语文的同学都会有触动,从而产生预习的需求。
(2)要强化监督检查。大多数学生的自觉行养成都需要监督检查的制约。教师的课前抽查,小组长的检查都是有力的手段。
(3)教给预习的内容。每次预习都要事先布置,教师不能放“敞马儿”,任由学生怎样便怎样。
(4)教给预习的方法。预习时应该讲究方法的。好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科学记忆习惯的方法。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面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记多少单词,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要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的方法。
我们这里所指的“读”的习惯,主要是指学生在上早读的时候,要大声朗读。“一天之计在于晨”,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在早读的时候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具有集中注意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增强语感,便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起到练声的作用。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认真思考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得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认真思考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比较高级的修养。養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的、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5、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
每学完一节、一课或一个单元,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怎么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习惯呢?我们是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的:1、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让学生每学完一课就做一个小结。2、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总结。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心得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当然也培养了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3、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总结归纳。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自我归纳总结,小组内合作交流总结的基础上,师生间共同完成总结归纳。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形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要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事物一般规律和特征。
7、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同学之间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同学们要积极勇敢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甚至争辩,相互启迪,促进智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学习习惯,指:在学习过程中,被多次反复、练习、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心理操作方式。现今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去养成。所以,我们主要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总体要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 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 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 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首先,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在考试中既要考出知识水平,更要考出良好的人品。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要记住:我难人也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要求是对学生小习惯面上所提的要求。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必须把习惯的养成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中,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训练,达到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他律到自律,最终转变为学生自身自觉、主动的行为。为此,每个学科都要依据总体要求,细化本学科的学习习惯要求、做好教育、引导、训练工作,保存好各种过程材料,真正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 语文
1、养成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读熟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等问题,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圈、点、勾、画,以备上课时深入讨论、探究。
2、养成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重点内容,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或记录在课本响应的位置上;养成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养成规范课堂用语、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的好习惯。
3、课后,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记录疑惑、感悟;培养学生一“心”读书的习惯,做到信不“二”用;养成疑问及时探讨、感悟随时交流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普通流利、准确。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用5——10分钟,审题、构思,待“腹稿”基本成型再下笔;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6、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养成考前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的习惯;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数学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方法:看即将学习的内容,试着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在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尝试着做一、二个习题,找出困难。
2、上课的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前,准备好书本、文具等,放在指定的位置;上课时,静心听讲、聆听学生发言,同时,边听边思考。2)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首先经过思考,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谈论、询问等)
3)养成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性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3、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按照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的步骤进行;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英语
1、课前 准备好课本、习题资料(伴你学、英语周报、AB卷等)、课堂练习本;
2、课前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词汇、短语、句子、短文等);
3、上课
1)手到(及时把知识点记在课本上);2)眼到(跟着老师走);3)嘴到(重复教师的话或者跟读等);4)脑到(不断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切实做到手、脑、耳、口、心各种器官并用,提高效率。
4、课后
1)完成作业:书写规范;A组(80%)做题必须留有做题标记;B组(20%)记住黑体字单词和Gramar Focus(该组组长负责检查)2)主动复习:每天5分钟复习、每周1小时单元复习。
5、考试
1)Ⅰ卷听力结束后涂答案,并完成Ⅰ卷其他内容(涂答题卡);2)Ⅱ卷先写作文,然后是词汇、完成句子、动词填空、选词填空等。物理
1、要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总会有些陌生,如果能在听讲这些新知识之前进行一遍预习,那么上新课时,就不会出现 “断电”现象。
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学生上了一天课,当天所讲知识如果不再巩固、复习的话,很容易被遗忘。所以,学生应该养成“一天一复习”,“一天一反省”的习惯。
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新课改以来学生教材改变很多。其中很多规律知识都被删除,而老师在讲这些知识时自然会总结很多规律,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学生应该把它们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学生都可以把它们记到自己的笔记上。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题,而这些错题一定是学生知识的不完善导致的。整理错题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知识的体系。
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每次考试的批卷,卷面是否整洁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的得分。
6、养成“多问”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可能不会一样。这个同学会的知识,另一个同学却不一定会,所以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应该多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养成多问的习惯。
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好学生一定会有优点,学习“好学生”的优点,会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多与生活联系,会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兴趣。化学
1、课前环节 1)学有计划,包括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计划,乃至一学期的计划;
2)预习:至少提前一天要有预习,在疑难处标记。
2、课堂环节 1)精神饱满进课堂;
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记。要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的规范操作,重视实验课上的动手实验,胆大、心细、规范,讲求同学间的合作,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习惯。
3、看书
1)课前要先读,即预习,有疑、有问进课堂;
2)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 3)训练中遇到疑难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可将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利于知识迁移。
4、练习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特别注意解题格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答题思路的严谨;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总结。
5、注重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政治
1、课前预习:下节课学的内容,要提前浏览,将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备讲授时认真听、记,最终弄懂。
2、上课:
铃响前进教室,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课本、伴你学、AB卷、笔、本等),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备提问、默写;上课,专心听讲,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回答老师提问;对疑难问题要大胆举手发问。保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神贯注老师的提问、颠簸、指导。
3、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4、养成课后勤于复习发好习惯
5、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考试时,仔细填写密封线内的内容;然后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历史
1、首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学习态度要端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并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2、课堂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预习时遇到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学扫除文字阅读障碍,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上课前要把书、文具等准备好。
3、上课要认真记笔记,可在看书时圈点拉划,便于系统掌握,老师讲授时的学习网络也应随时在课本上列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才能提高记忆力。
4、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勤思的重要性。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
5、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更好的掌握知识,多钻研,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6、课后可有选择地看一些历史作品,以拓宽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7、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认真复习,严禁作弊,答题应规范整洁,注意技巧,先易后难。地理
1、坚持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如划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点出图的性质、事物名称、位置等。总之,可圈点、批注的内容很多,其符号可以自己创造,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2、每节课上课前,要将课堂上用的课本、地图册、练习本、笔记本等资料备齐,以备课堂上使用,避免现用现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课堂混乱。
3、课堂上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根据自己预习情况,结合老师的讲解,将重难点或记在课本上,或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使用。
4、养成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习惯,在学习地理时经常用图,便可养成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就会摸索出一套读图的方法。
5、养成课后复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的习惯。生物
1、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同历史,政治等学科相同,都属于记忆学科,学生通常会以为它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观念,端正态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会考学科其成绩直接记入升入高中成绩,真正重视这门学科。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尽可能抽时间提前预习。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4、上课:准备好课本,默写本教辅资料等。1)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2)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课堂上划出所需记住的内容,记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以便今后复习。
5、课后:
1)上完课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堂上遗留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消化掉。
2)需找老师个别辅导的主动及时地找老师。
3)多看与生物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复习与考试
1)重视考试,复习全面,复习时注意方法运用。
2)考试时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完题后认真检查,答题时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
对于上述学科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规范运作,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所有的任课教师还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范学生的书写。所有的教师都要把严学生书写关,从平时的练习、作业到考试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可采取重写、扣卷面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二是开展好“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流利使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等;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增强交往、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施评价: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今后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是孩子今后优质工作、生活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主要靠后天培养而得以形成,包括学习情感、意志、心理稳定、做事时精神的专注程度,办事的恒心、耐心、责任心等。儿童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习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干好事业创造了条件。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预习:课前主动预习,积极开展自学活动,学会质疑,学会用工具书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2、听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不东张西望;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不懂就问;认真做好笔记。
3、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善于倾听,虚心好学;善于交流心得,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4、读写: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口脑手协调一致,集中注意力;注意用眼卫生。
5、作业:保持簿本整洁,格式规范,爱惜学习用品;先做作业再整理书包最后玩;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仔细检查。
6、订正:发现错误及时订正,错误不再一犯再犯。
7、复习: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看看笔记,默默词语,读读课文,背背优美的句子。
8、课外阅读:每天读书读报半小时;爱护图书;边阅读边思考,学会做读书笔记;广泛查询、收集相关资料,积累课外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1、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3、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 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4、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中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后,可有课内发展到课外,并在学科间迁移。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布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训练,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5、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毛泽东“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 鲁迅 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 华罗庚 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6、以身示范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 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毋令则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
7、师生平等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你自己要成为不是孩子的孩子。”教师用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学生会 乐意与 老师合作,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一旦与老师有了感情基础,上课就能认真听课;课间就愿意与老师一起玩一起游戏,有事和老师讲,有心里话向老师说。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善意的提一提,这样学生既乐意接受也不厌烦。
8、自我督促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既深,效果又好。例如,高年级阅读习惯的自我督促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在阅读文章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全面考察评价,发现不良习惯自我纠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9、同伴互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习作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 受性要好得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10、家校协同
成功的习惯培养,需要家校协同。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的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学习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校学习习惯培养文化氛围。我组通过教师业务学习、集体教研、班会、板报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宣传,使师生认识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建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稳步地进行,成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领导机构。
组
长: 程前亮 副组长: 徐永学 成员:
全体班主任老师
五、检查验收
1、检查要求
从本学期开始在各年级全面展开实施。建立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德育处、大队部、教导处组成的教育、监控、反馈与评价机制。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负责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与训练。教导处、德育处:负责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查。
2、检查形式:采取学生自查合格、学生互查合格、学校考查验收的形式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界定:
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领域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本课题的提出,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何在课题研究和常规教育相结合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我园全体教师关注和探索的永恒课题,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育实践与课题研究中,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3、促进幼儿家庭素质提高的需要。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重要,而幼儿作为家庭中的个体,家长良好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而幼儿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也可以反过来教育家长,使他们顿悟和反思。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自身素质超越其家庭素质,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家长,促进其家庭教养素质的提高,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4、对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催着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我们的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也要不断的提升,我们愿意通过不断地努力,在课题研究中走出一条具有本土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使我园真正成为幼儿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 策。让更多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重点:
结合幼儿园实际以及幼儿年龄特征,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小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其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导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
2、中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
3、大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玩具用品等。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和过程:
1、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5、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开展各种理论学习的分享活动、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6、优化园内环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作好孩子们的榜样,开设“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举办“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小雷锋”等活动,让幼儿培养和巩固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7、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
8、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9、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0、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延伸课题活动,使《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不断深化,力求成为我园的又一办学特色。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把教师搜集、观察、调查到的信息,运用到她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分析、评价。
2、调查法、文献法:采用问卷和家访的方式,调查不同教养环境方式对幼儿不同个性的影响。收集国内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园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观察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已有的行为习惯,加以分析、研究、评价其发展情况,并作好观察记录与分析。
4、情境测验法:设置一个具体情境,观察幼儿在这一情境中作出的反应,从而测定幼儿的发展水平。
5、谈话法:通过循循善诱、耐心交谈,帮助幼儿明确是非,增强观念意识,从而作出积极的行为表现。
6、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定期分析总结,并通过分析来认识规律,寻找新方法。
七、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中、大班全体在园幼儿。
八、研究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申报课题。申报成功后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情境测试法和谈话法等质的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和家长开展各种行为习惯理论的学习分享活动、行为习惯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3月——2020年5月):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九、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及发展越来越重视,而在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是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有一个好的成绩。
俗话说,没有理论的高度,就没有研究的深度。为使实验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每周向实验教师推荐一篇理论学习的内容,学校出资订阅《学前教育》、《幼教导读》、《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杂志,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讲座、辅导与总结交流相结合,检查与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学习制度、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2、制订幼儿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拟制订以下几项常规制度: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文明礼仪常规等,每周上好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要收集或自编一条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同时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幼儿园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工夫,长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幼儿的习惯永久地保留下来。
3、改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环境。
许多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不一,这主要是家长比较宠爱的缘由。这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难度。因此,我们变利用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为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并利用环境布置促进对孩子的熏陶。
4、运用各种方法,家园形成合力。
(1)、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开展咨询活动,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共同教育好幼儿。
(2)、发放各类常规细则说明书,把幼儿园每次主题教育告知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办家长园地和家长信箱栏目,家长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家长信箱主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同乐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总结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多样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
2、使幼儿园形成特色氛围,班班有良好的班风,人人有良好的习惯。
十一、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行为规范、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
3、在研究过程中,做好会议记录、理论学习笔记、个案研究分析、中期鉴定实录、教师论文汇编、教案汇编、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教师观察笔记等资料,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十二、研究成员
课题主持人:段维兰
课题组核心成员:
黄铸萍 何娇 许莉 柯雪
成员:全体教师
十三、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何娇老师是我园保教主任,学前教育本专学历,认真负责的管理者能够确保我园教育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2、课题组的主要成员都是学校辅导组的教学能手,都是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多位老师曾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在教育刊物发表各类文章。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其他成员学历高、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
3、我园是郧西县优质幼儿园,幼儿园发展得到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重视幼儿园硬件设施的投入。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把手园长在教科研方面舍得投资,建立了教科研的专项奖励制度等,硬件的投入为课题的研究作了物质上的保障。
羊尾镇中心幼儿园
一.摆正角色体验的重要地位
21世纪初的少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呈提前的趋势, 但现行的道德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为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积极倡导“加强角色体验教育, 培养队员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寻找岗位, 扮演角色, 开展与其角色相匹配的实践活动, 从中了解这一角色的基本素质、基本规范和基本能力, 从而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这样有助于解决当代少年儿童自然生理发育提前, 社会心理发育相对落后的矛盾。同时通过加强角色体验,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我们放手让孩子们到实践中去锻炼, 美化孩子的道德, 提高孩子的能力, 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 长见识, 学本领, 增才干。
二.丰富角色体验的各种途径
1.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过分”问题:例如, 过分享乐, 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辛勤劳动;过分放纵, 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他人;过分保护, 父母乐于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替代和保护;过分期望,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使孩子唯“分数”为上, 对其他漠不关心。这种“关心”、“爱护”实际上会造成一种低级的生命循环, 无法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根据实际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我们积极鼓励队员以家庭生活服务为岗位, 扮演长辈, 结合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做做家务, 沟通邻里关系, 跟着上班, 体验路途的辛苦、工作的紧张,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从而体谅长辈的辛劳, 明白孝敬长辈的道理, 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会自理生活的本领。或鼓励他们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开展扶贫帮困和助残活动, 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 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培养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2.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少年儿童都是在校学生, 以校园生活为主, 学校自然也成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寻找角色, 体验角色:把为老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 把当一天小干部、辅导员、老师、校长为扮演的角色, 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工作的重要性, 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 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 从中学会和同学合作共处, 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 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在寻找、体验校园生活角色的探索中, 我们充分发挥地域特色, 就近就地开展体验教育。我们的学校位于古城临海的西北角,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回浦精神犹如荒原里的一座灯塔, 曾指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走向人生的顶峰。回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倡导学生角色体验活动中, 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引导学生当一天校长, 了解回浦的历史, 积极组织各种活动, 为校园的美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学校的发展纷纷献计献策:今天我以回浦为荣, 明天回浦以我为荣。
3.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特别是广播、电视、因特网等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学生接触面越来越广, 思维空间也越来越大。节假日增多, 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时间越来越长。面对这些现实, 我们认为让少年儿童走向社会、参加实践, 开展角色体验, 尤为重要。我们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 把当一天清洁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售货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 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 明白做一个合格公民的道理, 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几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戚继光纪念馆,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队员参加“我是古城的镇长”这一角色体验, 了解家乡历史, 感受抗倭英雄气概, 提出保护发展古城的建议。这样, 既丰富了德育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体验的兴趣;又培养了队员关注家乡, 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同时, 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加绿色军营的锻炼, 艰苦的考验, 整齐划一的训练, 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医治孩子行为懒散,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强精神的灵丹妙药。
4. 在大自然中体验
未来的生活是人与人, 人与动植物,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指导队员结合所学的自然、生物知识, 以少先队员的身份去开展大自然探秘、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 去做“自然小卫士”、“环保宣传员”, 接触自然, 了解自然, 获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 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 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和互救互助, 培养队员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三.明确角色体验的注意事项
1.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不需要书呆子。市场经济将使“学历社会”转到“能力社会”。因此, 为了孩子成才, 我们必须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国家的人事制度正在向人市制度转变, 人人都要经历人才市场检验,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然而目前不少家长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重智轻德, 重知识轻能力, 重文凭轻素质。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 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 因此我们教育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实践锻炼法就得让孩子实践, 要实践就要吃点苦, 劳动会磨破手皮、磨出老茧;参加挫折教育可能吃不上饭、睡觉挨蚊子咬;参加社会实践可能会碰钉子……如果家长舍不得, 就不敢让孩子去实践, 孩子得到不良的反馈, 再去锻炼就没有勇气。孩子的社会实践必须有家长的“狠心”作后盾, 不但要鼓励孩子吃苦, 甚至还得逼孩子吃苦, 要设置苦、创造苦、利用苦, 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中国有句俗话“不吃苦长不大”, 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摔几个跤怎能学会走路, 不喝几口水怎能学会游泳。
2.严格要求, 持之以恒。
孩子参加实践锻炼体验角色是有困难的, 刚开始也有一定难度, 需要意志努力, 需要教育者严格要求, 要适当地给一点压力, 督促孩子去实践。锻炼就要持之以恒, 一次二次实践锻炼起不了多大作用, 要形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必须持之以恒, 决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阵子, 想不起来又放松一阵子。另外, 要允许有反复, 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现象, 当出现反复时, 我们不能丧失信心, 要冷静地分析产生反复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对策, 特别是要改掉孩子在这方面已形成的习惯, 进行重塑更不能急, 欲速则不达。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 只要持之以恒, 最终孩子一定会有收益的。
3.注意特点, 尊重成果。
对孩子的实际锻炼要量力而行, 交给孩子任务要难易得当, 要注意孩子的性别特征、个性特征, 总之, 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要求过高过难, 孩子完不成任务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对于孩子劳动的成果、实践的收获,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也要倍加爱护, 使孩子受到尊重, 这是激发孩子继续实践的强大动力。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怎样让每个人从小开始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熏陶, 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扎根于心, 形成自觉的行为准则, 演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的大课题。新世纪的角色体验教育活动, 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伴随着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全过程, 其目的就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 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 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班主任之友》, 20008年第7期。
【关键词】《弟子规》 学生行为习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59-01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弟子规》是一部儒家经典,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处世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好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践行〈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将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进行“三个优化”,增强践行实效
学校在开展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活动中,通过“三个优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优化教育过程。首先,学校把《弟子规》《美文诵读》引进课堂,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老师负责。其次,通过“读—背—解—行”的方式,利用晨读、大课间活动和课前3分钟,通过歌唱、舞蹈、韵律操、游戏等形式演绎《弟子规》。最后,学校给每一位家长分发一本《弟子规》,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第二,优化评价体系。学校通过开展“诵读争星”活动,每个学期都要评选出“诵读之星”。此外,学校还给每一个学生分发一份《弟子规每日生活力行表》,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评价。第三,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展板、黑板报等载体,以《弟子规》文化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注重“四个结合”,拓宽践行渠道
(一)践行《弟子规》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学校依托常规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要求学生在管理物品方面做到“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在保持教室卫生方面要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二)践行《弟子规》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倡导家长学习《弟子规》,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和践行《弟子规》,能够做到互相监督对方的言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听话了、懂事了,看到父母身体不舒服,会主动帮父母端水、拿药,有的学生看到父母下班回家晚了,会帮忙做家务,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
(三)践行《弟子规》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践行《弟子规》的有效载体,学校除了利用晨读、课前3分钟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还利用大课间活动让学生边唱边跳弟子规韵律操。此外,学校还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举办《弟子规》朗诵比赛、“颂千古经典,做文明少年”手抄报比赛。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展现了个人风采,促进了学校文明育人理念的形成。
(四)践行《弟子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弟子规》中学到做人做事的准则,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把践行《弟子规》融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比如,学习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之后,学生能够知道在参加活动时为什么不能拥挤,为什么要注意安全,为什么要学会等待。
三、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能够熟记《弟子规》的内容,并且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生小梁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个性倔强,脾气暴躁,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在学习了《弟子规》后,小梁开始学会了与他人进行交往,暴躁的脾气也有所改善。
(二)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睦。让学生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且初见成效。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能够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刘女士在家长联系薄上写道:“我们很 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虽然重视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但自己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开展的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活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家长也是很好的教育。”
(三)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文明礼仪文化。开展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活动,促进了学校文明礼仪文化的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向好的方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群体的行为习惯,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家长文明素养的提高。
通过开展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活动,学校师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然,《弟子规》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时,不能不加思辨地照搬,而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应用,活学活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09-1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05-24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07-01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0-19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0-11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0-12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