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推荐9篇)
2009-8-5 15:24:14 阅读数:697 网友评论:0(顶:0,踩:0)条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要想使学生获得有成效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
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2、目前学校实际情况:
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
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
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
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学工作被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制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督促、学生的自我管理下,养成如下习惯:
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
5、学习自觉,作业不懒散,做事不拖拉;
6、善于使用工具书,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养成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方法、提倡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3--5月
①、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②、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③、制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教学环境研究”子课题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2009年6月——2010年10月
①、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②、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③、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④、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⑤、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底
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七、课题成果与形式
1、子课题研究报告
2、编撰若干与该课题相关的论文,争取发表或获奖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三项主题活动”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威海市第八中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威海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对于创造性学习习惯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序列。对于基本学习习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培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孩子们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应再只是基本习惯而已,而应该养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只有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革命。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即按照他们的个性特点去再塑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现如下的趋势:
第一,在培养内容上,除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更要对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第二,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第三,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将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呈现出它的研价值.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农村初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初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初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拥有结构合理、学识广博、治学严谨的一流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万余册,理化生实验室及普教电教仪器、音体美器材设备、教学配套软件等均达到一类标准配备。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形成了八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师队伍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学校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课题研究以保障,从财力上给予支持。教导处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为加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工作,我校还将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等。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聘任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探索课题研究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使学生走上学习科学化之路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
4、在培养内容上,要形成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5、通过研究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为初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2007、12-----2011、7)
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论与实践》专集。(2011、9------2011、12)
3、最终成果转化:①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2007、12------2011、12)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的阶段性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7、12——2008、2),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由杨秋兰负责组建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区、市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2、第二阶段(2008、3——2011、7),研究实施阶段。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2008年3月——2008年7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由王海华负责。
(2)2008年9月——2009年7月,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由各教研组长负责,刘佳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2009年9月——2010年7月,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由各教研组长负责,陈华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4)2010年9月——2011年7月,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由各教研组长负责,邱焕英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第三阶段(2011、9——2011、12),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其它成果著述结集,申请结题验收。具体总结工作由杨秋兰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教导处、教科室和后勤处的中层干部为成员,具体负责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课题主持者具体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充实各子课题组的主研人员,做好协调工作。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要走出书斋,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研究成员每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开发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9、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10、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主研人员进行奖励。
八、课题组织管理及成员具体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刘丽波
副组长:杨秋兰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工具书,质疑,背诵,实践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四种学习习惯。
一、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词典。北师大版教材自二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查字典的训练, 且每单元都有, 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3-5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 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 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并注上音。久而久之, 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习中, 一遇到不认识的字, 就去向字典请教, 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了学习当中的障碍, 树立了自信,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勤于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孩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质疑的方法多种多样:1.可以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如在教《回自己的祖国去》时, 刚板书完课题, 就有孩子提出:老师,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回自己的祖国去?他为什么要会自己的祖国去呢?此问一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他们急于从书中找出答案, 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2.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质疑。如:教学《沙漠之舟》一课, 在学完课文后, 就有同学问:老师, 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骆驼和沙漠里的小船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了更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 笔者领着学生又把课文读了一遍, 指导他们抓住关键词语, 很快就查找到有关的语句, 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还可针对文中的空白处质疑。如教学《圆圆的沙粒》一课,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此, 沙粒们议论纷纷:‘啊呀, 从今以后, 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 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它简直把自己关进了牢狱, 太可怕了!’……”在这里, 作者对于其他沙粒对于钻进蚌壳的圆圆的沙粒的议论并没有一一进行描述, 这就给孩子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 就可用这些留白处, 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质疑问难, 想想沙粒们还会说些什么?以此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就一定能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勤于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 不可错过。多读书, 多背诵一些好的文章,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对培养孩子的语感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课文, 笔者都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某些精彩片段, 如《瑞雪图》中对雪中、雪后美景的描述, 虽然课本上并不要求学生背诵,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仍然指导学生去熟读并抄写在摘抄本上。本学期笔者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背诵15首古诗, 对于每一首古诗, 笔者都要先详细向学生讲解诗的意思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再指导背诵, 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 如《小学生同步拓展阅读》中的《猫》等文章, 笔者也提倡学生背下来, 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储备, 方便将来习作、口语表达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本学期, 笔者每个星期都要安排二、三次背诵的作业, 或一段课文、或一首古诗、或几句格言、谚语, 而且有布置就有检查, 在班干部检查的基础上, 笔者还要有目标、有针对性的随机抽查。这样学生对于背诵作业都会高度重视。长期坚持下去,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益处的。
四、勤于实践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工具拿在手里, 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习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多听、多读、多说、多写, 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因此, 语文老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每星期都要安排学生写1-2篇小作文。实践证明:大量动手习作是积累作文素材, 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的有效方法, 是练习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由于生活阅历有限, 拿起笔来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 作文假、大、空现象也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每次习作前, 笔者都会结合教材内容, 提供一些习作材料或制定一个题目, 抽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指名谈谈看到题目 (或材料) 后, 你会写些什么内容、应该怎么布局谋篇。如在教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语文天地中的自主阅读课文《深山风雪路》后, 要求学生回家写一写在一个风雪天, 你在家中收到老吕送来的信时的感人情景,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 共同列出了写作提纲: (一) 要有对风雪天气的环境描述; (二) 要写一写自己在家中等信时焦急的心情; (三) 要对老吕的外貌描写; (四) 要写好自己和老吕之间的对话, 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老吕的感激之情及老吕对工作火一般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 再现人物的高大形象。这样通过讨论, 学生丰富了习作内容, 开拓了思路, 习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对于一些相当不错的习作, 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一一宣读, 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收效很好。
人類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培养一定的活动习惯,因此,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坚持听说先入为主
在入门阶段尤其要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除了仔细听懂老师(或磁带录音)的英语并认真模仿外,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课本中所学的语言材料的内容,自己编写对话并在班上表演。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要养成开口的习惯
从学习第一个字母起,就要乐于开口。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大声朗读单词,朗读句子,朗读课文。学习顺利的时候,要朗读,学习开始感到吃力时,更要坚持朗读。学习课文时,尤其要把好开口关。每天早晨或晚饭后要坚持课文的朗读训练。较短课文要在朗读基础上进行背诵。较长课文要坚持学会改写成短文,并在写好短文的基础上口头转述这类课文。要养成在课堂上大胆回答老师提问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养成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良好习惯。还要养成在课内外说英语的好习惯。每天早上用20分钟到半小时朗读课文,记句子、单词、词组。语言学家指出,为了有效地学习外语,每周平均时数不得少于10—12小时。我们每天上课一小时,就要复习一小时,复习的一小时中应包括早晨的朗读。朗读、背诵、口头转述课文,口头回答问题,课内外坚持学说英语等口头学习方式有利于脑、眼、口的高度协调,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切忌只用眼与手的哑语学习方法。不乐于开口,不勇于开口是学不好英语的。
三、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朗读背诵课文、上黑板做练习。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翻译句子时,你应当在心中默答、默译,验证一下你的句子是否正确。不要等老师叫到你,你才参与课堂活动。不要当哑巴,不应当学习哑巴英语。
四、做课堂笔记
老师讲课时,你要尽可能记下老师说的内容,使自己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转。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你一方面紧跟老师,不致走神,另一方面又练习了写的能力。
五、定时复习
每天课后要复习当天的内容。过一个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使学得的知识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痕迹。
六、认真书写,认真完成书面作业
从字母书写开始,就要按书写要求进行书写。初始阶段应该在规范的练习本上进行。要防止在白纸上胡写乱画。抄写句子与课文时,要注意单词间隔,掌握单词的移行规则,以及字母大小写的规定与要求。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和句子,这对今后整个英语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单词潦草或不规范的抄写,对学习单词的读音有很坏的影响;对句子马虎地书写对建立句子概念和识别句型也是不利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培养坚毅的学习意志与刻苦的学习精神都有极大的作用。
七、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听说练习
目前同学们学习英语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录音机的普及,英语广播和电视台播放的英语节目,这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听说的机会。课外我们可以反复听课文录音,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和标准录音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在遇到外国人时,不妨大胆地和他们谈上几句,检验一下自己英语口语学得如何。要多看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当然你不可能懂得这些节目的全部内容,只能听懂个别的词和句子,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感受到正确的语调,讲话的速度,逐渐培养语感。当然,这种练习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
八、自学习惯
赵金哲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千叮万嘱学生是会厌烦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如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双手——学会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有时用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还总结了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如,“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等。
第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段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制定出具体要求,如:
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开展一日无错题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
第四、榜样示范: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五、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比工作必须坚持下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纪律、卫生、文明行为、学习用具、三带等情况每日与家长联系,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争星”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检查评比必须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如果学生
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第六、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写姿、坐姿,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第七、科学地激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小朋友特别喜欢表扬,表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要真诚,对回答有错误的同学,应善意地指出,或再提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引导下自觉地修正自己的错误。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
张书云李赛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万以上的大数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大数。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交接处的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家长多数都在城里打工,对孩子是放任自由。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老师们都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非常的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课不能够认真听老师或其他学生的发言;做题不认真,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抄错数;不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不能主动提问和主动思考,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现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与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他精心设计学校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儿童产生有益的影响,用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观点、信念和良好的习惯。
在众多的教育学家中,乌申斯基是对习惯问题研究最为深刻的一位。他不仅探讨了习惯的定义问题,而且还论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习惯的道德和教育意义等问题。
2.国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申报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教育部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出版了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孙云晓 张梅玲主编),报告反映通过课题研究对习惯培养的内容、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习惯培养的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总结了行为习惯塑造与矫正十二种方法,给家长的十七条建议,给老师的十一条建议,四大原则即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期、一致性,整体性、差异性原则。
三、课题的界定
习惯,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经过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且经常重复的,进而需要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其他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桑代克的“联结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创。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代表学习。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构成固定的感应结。
2.班杜拉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良好的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自我强化依赖于外界的结果。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着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观察和模仿是人类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他人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生活习惯、态度作风、审美情趣、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等诸多内容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不需要特定的场合地点,不需要听课看书做作业,而是随时随地在人们的相互接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着。观察和模仿学习对于人的个性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迁移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历程和将来的社会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经经历、体验与探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中真正的学习主体。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思、做等各方面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训练培养,促使学生的习惯得到固化,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其受益终身。
2.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一整套的有效方法,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也使课堂变的高效。
3.通过课题实验转变教师观念,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六、课题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 1.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习惯状况的关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状况。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到教师的训练和培养。
3.差异性原则
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与同学交流、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审题的能力。能了解和分析题意。4.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书写规范的习惯。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该课题贴近学生实际,素材丰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会面临着有着各种各样习惯的学生。而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分析学生,为其指定适合的策略。
2.前期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收集和研究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实际,我们举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通过老师们的研讨,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培养措施。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实验教师都是一线教师,正在从事教材研究和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范海慧、上官金花老师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高金萍(市教学能手)吕凤静(区教学能手)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4.学习制度的保障: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是同年级的教师,平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经常在一起进行研讨。我们将定期举行理论学习和各种课堂展示观摩活动,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定期检查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并制定下一步的措施。5.经费保障及时: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经常参与各项研究活动,从物质上、经费上和人员安排上均优先考虑,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主要措施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4月)准备阶段:
⑴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完成课题申报,落实人员分工。明确研究思路。
⑵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制定研究目标。
⑶加强理论学习,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摘抄及个人反思,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实施阶段:
⑴排查出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制定每部分具体实施方案。
⑵按计划开展教育研究。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形成教师案例反思集、教育论文集等。
⑶每月最少活动一次,通过召开课题研讨课、研讨会,进行中期和阶段性实验汇报,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⑷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小结会。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总结评估鉴定阶段: ⑴整体研究、数据统计。
⑵撰写、汇编相关论文、总结、经验交流。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⑷成果展示、申请验收。接受专家组评估验收,找出实验设计操作等方面的缺陷和成败原因,进一步改进实验和教学。
⑸课题结题
十、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实施计划、总结报告。
: 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实验班级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相关理论文章、教学随笔、教案等。
: 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实验班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各项公开课、研讨课工作。
: 实验教师,具体负责实验班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各项公开课、研讨课工作。
十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反思法及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
1.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 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学习习惯培养的有关的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使课题更加实效,争取在现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3.调查法:对学生现有的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并针对实验班级的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4.反思法: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具体情况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亮点和不足,从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总结得失,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十二、课题成果形式 1.教师学习材料汇编;
2.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集、教学论文集; 3.学生个案研究记录;
一、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 让人受益终生, 不良的习惯, 则贻害无穷。”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呢? (1) 经常引导学生读、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收获成功的事例, 以此感染学生,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2) 借助身边的同学的事例, 再次让学生受到启发教育, 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有所认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发展的确很重要, 从而愿意自觉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名人离学生的生活远, 或许当时听后有所感动, 可过后随着时间的流逝, 渐渐会淡忘。这时借助身边的同学的事例, 对学生加以教育, 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如有位女生, 她不论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 行为习惯上等都有良好的习惯, 她的事例最具说服力。于是就请她给同学们讲她是怎样养成这些好习惯的。由于是身边的人, 接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听后触动大。在后来的日子里, 学生作业整洁的人变多了, 不交作业的人少了;自觉学习的人多了, 打闹的人少了;自觉做好事的人多了, 偷懒的人少了。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有了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后, 就开始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着手, 采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
(1) 明确自我培养目标, 加以培养。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养成好习惯, 取得一定的实效,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比如劳动卫生上:自觉养成劳动的习惯, 做到打扫时干净整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老师的目标范围制定自己的月目标范围去实践。在实践时我及时加以指导督促, 同时取得家长的帮助, 监督。这样双管齐下, 学生的良好习惯就逐渐养成。
【关键词】学习习惯 养成与培养 指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3-01
艾门斯说过一句话,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习惯好了会引你走向胜利,这个时候习惯就会受自己意志控制,才能成为最好的仆人;如果养成了坏习惯,你自己的思维将会被坏习惯吞噬,便成为了最差的主人。数学学习中同样如此,如果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将成为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由此可见,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培养
1.1课前预习
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针对不同学生应该完成的内容有所不同,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比如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关系敷衍老师,这样长久以往反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实行“减负增效”的方法,给他们制定一个简单基础的导学案,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知识框架完成对教材的预习,可以设置一些重点知识的填空,引导他们如何如阅读教材,并在知识体系后面做一些基础的练习题,加深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对于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同样也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除对新知识结构体系的引导之外,还应该准备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笔者认为,有些时候题目可以故意设置缺乏一点严密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本质理解是否透彻,不能产生“尽信书”的思想,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1.2 上课准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上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增强,中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稳定的状态,随后开始分散,有些学生上课之后还在寻找教材、草稿本等,很难快速进入听课状态,造成跟不上教师上课节奏,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课前应该指导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准备上课所需物品。
2.教师指导学生课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听课状态,观察学生表情所反馈的信息,比如大部分学生出现疑问表情,教师应该转换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讲解问题,让学生更容易了解问题,如果学生出现上课开小差,听课不积极,教师应该提问让学生转移注意力,或者暗示学生,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该注意讲课声音的起伏。教师上课也应该关注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提醒学生保持记笔记的习惯,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也要观察学生书写习惯,比如数学解答过程就应该简洁规范,教师在书写解答过程时,应该提醒学生书写的格式和数学专有名词的表达方法等,对于书写习惯好的学生予以表扬,书写习惯差的学生予以指导和鼓励。
3.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培养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意思就是说学完一节新知识及时巩固并总结,每周、每月对所学知识再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及时回顾与总结,数学学习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数学有无数类型的题,题是永远练不完的,学生应该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每次考试练习的题应该反思错因,总结自己错误原因,是运算失误还是知识掌握不到位等,避免每次都犯同样的错误,由于教师评价试卷做不到照顾每一位学生,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不了解,但又惧于问老师,造成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从而放弃对数学知识的憧憬,作为教师,应该经常与不同类型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作出教学调整。作为学生,也应该鼓起勇气,像老师及时提出自己对知识存在的误区,如果仍然不敢请教老师问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或者询问同学帮助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自身发展将带来巨大影响,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向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借鉴方法,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张云洪.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生课程辅导.2013,(15):15
[2]骆毅.浅谈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语数外学习.2012,(5):123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实践依据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深感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确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的课题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突破口。
我校是一所创办近60年的学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培养良好习惯,开启幸福人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与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进而在纪律、礼仪、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并且在近几年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原因。
2.对成功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社会等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对象
商丘市梁园区实验小学1——6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2.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广大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家庭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家长观念,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2.通过课题研究家长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3.通过课题研究让家长了解,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4.通过课题研究使家长懂得,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
(四)社会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人们观念,明白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同样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人们观念,明白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利弊兼有。
3.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人们观念,明白社会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不容小觑。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实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伟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实践操作策略。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开展。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的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升到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4.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个别班级等典型个案进行的调查和剖析。
研究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4.7——2014.8)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9——2015.5)1.开展调查研究 形成调查报告 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数据。在开展课题的试试与研究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生实际,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寓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在我心中”等。
第三、总结阶段(2015.6——2015.7)汇总课题有关资料,总结经验。
2、准备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接受课题结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责人刘魁丽,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在教育教学方面表现优秀,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参加人员有升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均具备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
2.本课题级成员每周五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深入调查,确保课题研究能深入开展,并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我们将运用“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本课题。课题组成员从各个渠道获取资料,学校有图书馆、资料室,图书、资料门类齐全,并有网络可以保证资料的查询。本课题还与兄弟学校、学生家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能性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化开展。
4.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学校近年来承接了一系列研究课题,学校人人有课题,个个稿科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有落到实处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有完整的,切合本校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科研评价奖励制度。
5.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学校有一千多名未成年人,课题组人员拥有畅通的网络。学校能保证研究中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经费。学校能保证所有课题组的领导和教师参加研究的时间。
6.人员分工
主持人:刘魁丽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论证、方案设计。组员:路冬丽 材料的整理与分析阶段总结。陈梦霞、张艳红:个案研究,经验汇编。翟亚琼、王刚强:阶段研究,论文撰写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文字材料,并以科研论文、教学随笔、案例、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报告。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推荐阅读: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07-01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05-28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10-07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实施方案07-15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0-19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