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推荐13篇)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在倾听别人发言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当某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往往是两手东摸西摸,或是转过头去看着别人,请他说说听到了什么,他根本就回答不上,似乎别人的回答和他没有关系,他们喜欢自己发言,而不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其实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倾听习惯,将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的绊脚石。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等。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受益。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培养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
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的习惯,是靠教师来培养的。在教学中,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采用下面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的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运用儿歌组织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儿童喜欢诵唱儿歌,教学时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课前铃声一响,学生回班就说:“上课了,快坐好,仔细听、动脑想。”为班级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做了铺垫。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年级学生渴求得到老师的表扬,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你,才喜欢你教的那一科,才会做到认真倾听你的讲课。所以在课堂上我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每节课我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听我讲呢?如果有捣乱的孩子我就利用手势暗示、目光暗示、语调暗示、接触暗示、教具暗示来代替批评和指责。有一次我在讲公开课时,用抑扬顿挫的话语,亲切舒服的体态语,会说话的眼神,集中着孩子的注意力,快下课前,有一个孩子坐不住了,我就站在他身边,看着他讲,抚摸他,孩子坚持到最后下课也没影响其他学生上课认真倾听。
3、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在第一册数学书中,教材提供了许多故事情节,如“小兔
搬家”、“参观动物园”、“美化校园”、“喂鸽子”等。上课时,我就借助这些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我还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小动物找家”、“分苹果”、“分红花”、“发小花”等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8的分解组合》时,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苹果,让学生把苹果分到2个盘子里,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分一分的游戏过程中,了解了8的分解组合。
4、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9加几》时,我编了一个小故事,说在体育课上,老师拿来一些乒乓球,奖励表现好的同学,盒里有9个乒乓球,外边有4个乒乓球,老师一共拿来几个乒乓球?就这样简单创设了一个同学喜欢,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其他同学就听的就格外专注。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几乎没有学生溜号,都在认真倾听,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5、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实践的机会,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分析问题。我在讲《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辨一辨,摆一摆,说一说,拼一拼等学习方式认识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认真倾听。
6.细化听的要求
让学生学会倾听就要让孩子明确该怎样做。我总结了“学会倾听要五心”:一要专心,上课时,不管听老师讲解,还是同学发言,都要认真倾听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许想其他的事;二要耐心,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做到不重复他人说法,鼓励自己要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上,发表自己新颖的见解;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和自己观点不同的见解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有选择的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培养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形成,来自于教师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自于教师对学生适时引导和对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在教学时,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可较好的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1、让学生当“小老师 ”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人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地棒!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讲得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了。
2、及时恰当评价学生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老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就主动了。
3、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赞赏式”等语言,使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欣赏使学生找回自信,欣赏给学生无限的动力,欣赏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最宽松的空间,激励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倾听,学会学习。
三、培养孩子的课外倾听
1、抓住时机适时引导
孩子的成长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对孩子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我经常利用学校广播通知的契机,问学生:孩子们,你听懂了什么?请你告诉其他同学。使孩子养成良好倾听的习惯。
2、给学生做示范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老师处处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学生也会慢慢受到熏陶。我在和学生课下聊天时,做到耐心倾听,做学生的忠实听众,来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说明白。
有老师经常在办公室里抱怨:这个问题我讲了好几遍, 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做错。其实,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 并且, 在我们每节课上都会反复上演:当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后, 通常就是班上积极认真的同学举手, 基本上也都能答对, 等马上叫不举手的那些同学, 他们站起来大多是一问三不知, 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老师的讲课以及同学的回答, 否则, 照着葫芦也会画瓢吧!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 也就意味着不会学习, 学生不会学习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无效的、徒劳的。
然而, “认真倾听”这一良好的习惯,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要我们花时间, 用方法培养出来的。那么,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 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 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譬如教学《水滴石穿》这一寓言故事时, 教师设计播放雨滴不停地从屋檐滴落到石阶上的声音情景导入新课, 这形象的水滴声立刻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教师相机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小小的雨滴怎么可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等等问题。学生在愉快地问答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思维也兴奋起来。
二、精心设计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最佳的场所是课堂, 所以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首先, 教学设计时注意设计要有创新性, 不论是教法还是课内涉及到的活动要有新意, 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去倾听的行为。其次, 教学设计要有趣味性, 只有学生感兴趣, 才能主动参与, 最终才能主动交流。最后,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对学生的倾听做出明确要求,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去听, 慢慢地才能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三、学会倾听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 “听”也是读, 用耳朵来读。掌握听的方法是提高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1.“听”中理解
能否全面准确的理解“听”的内容, 标志着一个人“听”的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内蕴的语言, 通过语音技巧和情感朗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在教学《耳朵上的绿星星》一课时, 引导学生读小松鼠想摘小草和玫瑰花时, 小草和玫瑰花的话“别摘我, 别摘我, 我会疼的呀!”教学时, 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反复朗读, 强调出“疼”, 学生可以从中听出“疼”, 从而理解了文本中小松鼠没摘小草和玫瑰花, 这是一只善良的好松鼠。
2.“听”中想象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让学生在听中感觉, 并把感觉形象化,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听中想象的能力。如听故事《七色花》就能引起幼儿美好的遐想: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瓣, 我会……有的学生会想到用“花瓣”来造一座动物乐园, 让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学生会想到用“花瓣”来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听故事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想象被催发了, 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听与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听的目的不只是听, 说不是给自己听。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检验他们是否听了,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重复别人的回答, 或你能比他说的更好吗?这样“听”与“说”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及时评价, 鼓励学生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 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和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 应及时鼓励, 必要时, 要把文章做足。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听”的培养中, 力求把赞扬挂在嘴边, “你听得最认真, 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 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缺点都被你找出来了, 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当然, 老师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 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去捕捉他们的进步,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 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利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任何机会, 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所以在“听”的培养中,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进行榜样塑造
榜样的力量可以深入骨髓,影响一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言语教育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让他们静坐倾听。相反,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学生塑造各种倾听的榜样,让学生在脑海里印下这种可观的形象更为有效。例如,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学生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以学会倾听,那结果可能会令人失望,而如果老师让学生轮流讲故事给大家听,自己深入学生内部,跟着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而后再以更生动的言语复述之,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曾经请班上的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而教师则坐在其他学生中全神贯注地听,并在适当时候给这位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在学生讲完故事后,笔者结合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图像为学生们复述了这个故事,不仅吸引了全班同学的关注,而且激发了很多学生都自愿想上台讲故事的欲望。因此,在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阶段,榜样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能够以正面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那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多元的倾听能力
调查表明,学生的倾听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技能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不同的倾听技能的掌握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时,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年龄小的学生要注重有意识倾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学生因其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培养学生的有意识倾听技能,教师必须在组织活动时,选取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倾听的内容让学生倾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模仿,增强其趣味性。例如,教师在选取的故事中增添模拟声音,既让学生听,又让学生模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倾听活动。其次,年龄大点的学生应侧重辨析性倾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分辨能力。如教师可以录制一些学生熟悉的声音(如小河的流水声、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等)让学生仔细听,并让其辨别出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等。最后,年龄大的学生要着重对理解性倾听技能的培养。理解性倾听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游戏法(如听指令做动作、传话给别人等)、讲评法(通过有意义的讲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求异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与他人不同的东西)和故意念错法(教师故意講错其中的某些东西,学生发现并争相纠正教师的错误)等。
三、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也是孩子身临这个世界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离不开家庭的努力,他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受到健康有为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在自由和轻松的环境中翱翔于世。首先,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保持注意力,不要敷衍孩子。基本的言语交流和眼神相对是最重要的,不仅能够传情达意,而且能够以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其次,增强交流和理解,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要保证学生良好倾听能力的养成,单靠任何一方都不足达善,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一种单向度的人格趋向,所以只有加强家校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商讨培养孩子的对策和设施,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的倾听能力,并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无比厚达的支持。最后,解除家庭“牢笼”,多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由于当代父母忙于工作,经常把孩子丢在家里,让其玩玩具或者看动画片,缺乏与外界必备的交流,不利于孩子倾听和言语能力的发展。
总之,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希望广大工作者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学生更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南谈教育 2017-11-01 19:01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苦累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他不仅是老师,又是保姆,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教了四年的书,我就教过四个一年级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天就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存在的困惑。
一、手把手的教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何等重要。一年级学生刚踏入一个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拿书、怎么读书、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 ……如:打扫卫生,教学生扫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谁扫地,谁拖地,谁倒垃圾,怎么拿扫把,从哪里开始扫,怎么摆桌子,桌子摆放在哪条线等等都得给他们讲清楚,并要一一示范一下,许多的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其次,要制定一些卫生管理条例,我是这样制定具体条例的: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苦累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他不仅是老师,又是保姆,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教了四年的书,我就教过四个一年级了,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天就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存在的困惑。
一、手把手的教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何等重要。一年级学生刚踏入一个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拿书、怎么读书、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 ……如:打扫卫生,教学生扫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谁扫地,谁拖地,谁倒垃圾,怎么拿扫把,从哪里开始扫,怎么摆桌子,桌子摆放在哪条线等等都得给他们讲清楚,并要一一示范一下,许多的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其次,要制定一些卫生管理条例,我是这样制定具体条例的:
1、值日同学一天一次晨扫,不要拖,铃声响完成任务。提前完成任务受表扬。
2、值日工作表现突出、做事认真会受到老师表扬。
3、要爱护所有的卫生工具,轻拿轻放。注意及时摆放整齐。
4、同学之间相互提醒
二、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写字歌、上课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教师一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里宁说过:“教师心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走课等,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四、多给孩子一点宽容,改变自身形象
就以前而言,老师们肯定认为我是一个十分严格的老师,十年的教书生涯改变我,现在的我可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学会了宽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小学生的心是稚弱的,如果老师说话不考虑后果,不讲求方法,就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小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是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本学期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小手举起来,不乱说,不乱动,不乱站,这样上课真正好”。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教师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三、训练要严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绝不姑息,非得请他打过招呼才罢休。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每次排队时,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如果有一位学生没做到,就重排,不管重排几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检查要勤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采用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文明习惯的培养,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如果这么多的内容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为此,平时我大胆任用小干部,并明确分工职责,每位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如卫生委员负责检查每位学生的指甲以及手帕,劳动委员负责检查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和环境卫生情况,课间侦察员负责课间纪律,体育委员负责检查眼保健操,班长、副班长负责检查听到铃声响到正式上课前的纪律,学习委员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等。这样采用教师查和小干部查相结合,既锻炼了小干部,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便于适时评价和前后对比。
五、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记得学生刚开始做值日时,地总扫不干净,桌椅总排不整齐。只要学生做了,我就表扬他们,毫不吝啬。即使是很不满意的地方,也用委婉的话语,希望的语言提出,保护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在不断的激励中学生劳动越来越积极,打扫情况也越来越如意。
六、示范要多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要求学生每天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首先要每天佩戴好;可以是身边学生的示范,就是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有的学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睛看好书本,声音响亮,我就请这些学生当小老师,当众读,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是典型人物的示范、典型人物有名人、有英雄人物、有普通人、有童话故事中的小动物等,他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便于学习,激发兴趣,常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给学生讲解示范。
七、帮助要实
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如我班有几位同学听课习惯差,上课自控能力差,丝毫坐不定,乱叫乱动,不但自己学不好,还影响别人。通过与其父母接触,知道促使其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二:一是幼儿园上的是新村幼儿园学前教育不正规,自由散漫惯了;二是父母宠爱,认为好动是天性,纵容他。为此,密切与其父母联系,要求在家注意培养其静心做事的习惯。为其设立一个独立安静的小房间;做功课时不允许做做玩玩说说;平时在家让其多进行下棋、画画、写字等安静的活动。同时,在校安排其坐在教室前面,尽量少受干扰;上课作业多督促,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并在座位周围安排好同学去经常督促他们;及时鼓励。通过多种方法的帮助,他们有了较大的进步,习惯较以前有所好转。
八、联系要密切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联系,反映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其下地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著得多。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周姝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开始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提纲]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一)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内涵;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二、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铅笔;
(二)铅笔盒、橡皮、尺子;
(三)刨笔刀;
(四)垫纸板;
(五)夹子;
三、教师对细节的指导,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书写的习惯;
(二)作业的习惯;
(三)听课的习惯;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需要坚持。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明确学习习惯的内涵的基础上,就学生学习准备学习用品的要求、教师如何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需要坚持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学习习惯、细节
[引 言] 进入小学,孩子们就正式开始了他们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涯,在这么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各种好的习惯、坏的习惯将陪伴着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们事半功倍,但坏的学习习惯也会使他们的努力事倍而功半,是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都希望孩 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在他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老师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正 文]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一)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内涵
在《辞海》中,对于习惯一词给出了这样两种解释: 1.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2.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
我们这里所说的习惯是指第一种解释。在《美国传统词典》对习惯也有一段类似的解释: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也就是说: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成为我们的习惯。学习习惯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多次重复,进入人的潜意识的一个动作或一种行为。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事半功倍。当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后,专心听讲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不再需要为克服走神而花费精力,所有精力全部集中到听课中,学习效率当然会有所提高。但是,养成坏习惯远比养成好习惯容易,而改变一个习惯却难多了。
你或许听过这样的说法:“改变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的确有几分真实性,甚至得到了某些研究数据的支持。但是,“21天”也并不是一个那么神奇的数字。不同习惯的改变花费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越早(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习惯,形成的时间越长(重复的次数越多)的习惯,越难改变。
那么,习惯为什么如此难以改变呢?就因为它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这便是我们仅用显意识几乎无法改变习惯的本质原因。显意识的活动仅在我们警觉时起作用,在我们清醒和防备时能够战胜潜意识。显意识就像是一位值勤的哨兵,夜深时哨兵开始打盹儿了,潜意识就当政了。因为,潜意识从不入睡,它永远静静地存在,静静地等待显意识哨兵开小差。
当孩子们刚刚开始进入他的学习生涯时,养成的好习惯越多,就意 味着以后的学习之路越通畅,而我们花在改变坏习惯上的时间也就会越少。
二、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得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
(一)铅笔
铅笔是孩子入学后最常用的学习用具,以木质铅笔最为合适,虽然使用起来比自动铅笔麻烦,但笔芯不易折断,便于学生掌握运笔的力度。但准备时一定要注意数量多、质量好、干扰少的原则。
1.数量多
孩子在校学习时间比较长,尽量让孩子多准备几支铅笔,用秃以后可以及时更换,保持作业的整洁。
2.质量好
指铅芯的硬度符合统一的标准。因为假冒伪劣的铅笔铅芯的粗细和软硬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2H铅笔甚至和2B铅笔颜色差不多深浅。铅笔用秃后要及时更换,这一换,本子上深深浅浅成了大花脸,也就谈不上什么整洁了。
3.干扰少
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更趋于注意具体的图画信息,而不是抽象的数字信息。现在的铅笔做得越来越漂亮,但是,越是精美的制作,越是漂亮的图案,就越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图案简单、色彩单调的铅笔最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准备符合这三点要求的铅笔,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书写整洁、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二)铅笔盒、橡皮、尺子
准备铅笔盒、橡皮和尺子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就是简单、实用。和铅笔一样,准备这三件学习用品时,都应该越简单越好、功能越少越好。样式简单、功能少的学习用品才能够尽量少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专心的好习惯。
(三)刨笔刀
市场上的刨笔刀样式和种类都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大、小两种。小刨笔刀体积小、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很多家长都爱让孩子在书包里放一个,铅笔秃了自己刨刨,多方便。但比较起来,用大刨笔刀 对孩子更有利。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两种刨笔刀的刨出的铅笔,就可以看出:小刨笔刀刨出的铅笔笔头只有一点几厘米,而大刨笔刀刨出的铅笔笔头却有一寸左右。当我们要求孩子握笔时手离笔尖一寸,小刨笔刀刨出的铅笔孩子根本找不到一寸,而大刨笔刀刨出的铅笔,孩子只要握住刨出的笔头的最末段就可以了。这样的铅笔,使孩子更容易养成正确的握笔习惯。
(四)垫纸板
低年级的孩子对笔的运用还不熟练,手指的力量控制不好,运笔时用的力量往往比较大。这时,作业本上的字经常会出现“力透纸背”的情况,甚至是力透几张纸。这一面的字是好看了,可反面、下一页上却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印子,再写作业时就不那么整洁、美观了。这就需要准备垫纸板。
垫纸板有大小之分。像数学的日字格本、语文的四线格本这样的练习本,只需要用小的垫纸板,32开也就够了,大了不行,大的垫纸板稍微移动就会把本子划开;而各种练习册则需要用大的垫纸板,16开的,小了也不行,小的垫纸板不能衬满整张纸,不小心写到边缘就会把纸戳通。
除了大小不同外,垫纸板中还分软、硬两种。纸质的、软塑料的垫纸板是比较软的,这样的垫纸板直接垫在纸的背面就行;硬塑料的垫纸板则比较硬,这种垫纸板如果直接垫在纸背,写字时会很滑,最好垫在两张纸下,这时的纸面硬度最适合书写。
垫纸板的作用相当于孩子的学步车,只是辅助品。等孩子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运笔的力量后,“学步车”也就可以不用了。但在孩子学习写字初期,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这辅助品是必不可少的。
(五)夹子
夹子是低年级孩子要准备的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品,小夹子用来夹作业本的书角,大夹子用来夹书。书本的角用夹子固定后,纸面不易被胳膊摩擦移动,书本的角也不易卷起,卷面看起来更加整洁。
选择的夹子除了简单之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孩子要能够独立开合。太紧的夹子孩子用不起来,太松则夹不紧纸张。
三、教师对细节的指导,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都在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过多过长的要求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不适用的。要求太多或是太长只会让孩子们无所适 从,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只需要提出一些形象的小要求,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书写的要求
数学上,数字要写得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饱满。“饱满”这个词该怎么对孩子解释呢?我们会对孩子说:“要让你的字吃得饱饱的,撑得满满的”(加上“撑”的动作就更好了)。孩子理解了,那操作时怎样做到呢?就是“碰格”。
在日字格和横条本中写字,都要碰格。日字格要上下左右能碰格的地方都碰格,横条本要上下碰格。因为孩子虽然知道字要饱满,但对于写到哪儿是饱满,写到哪儿是太大了,写到哪儿是太小了却把握不了。这时的格子线就是他们的“学步车”,是他们可以依赖的拐杖。教孩子们写字时就告诉他们这些线该怎么碰,以后练字时孩子们自然就知道:碰到线的字最好,超过的字太大了,没碰上的字太小了„„你提醒一句“碰格”,孩子们的小脑袋瓜里就会唤起和“碰格”相关的一系列信息。
(二)作业的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作业是孩子入学后要形成的重要习惯之一,课堂作业也要按时完成,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在开始做作业之前,先提要求,要求很简单:“大家做完你做完”。能做到吗?当然能,大家都做完了,我当然能做完。孩子们暗自想着。
下面,我们只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汇报”一下全班的大概进度,大部分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和全班小朋友比赛,调整自己的进度的。孩子都有好胜心,在这样全班的较量中,谁也不甘落后,慢慢地就形成了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
当然,只是做到“按时”是不够的,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才算好。
2.审题的习惯
在作业、考试中,很多的错误都是由于审题错误造成的,所以,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朋友们刚开始做作业时,识字很少,审题时大部分依赖老师读题。这时,我们要求孩子们手指指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老师指读。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审题容易跳字跳行。要想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监控自己的理解水平,我们 借助手指的动作帮助小朋友们集中注意力。当小朋友们被无关的图案、物品所吸引时,手指的动作可以提醒他们注意,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听课的习惯
注意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跟老师学知识时,学生必须注意老师的声音,而不要注意其他的声音;要提高阅读技能,学生必须注意文字,而不需关注页面的大小、色彩等无关的东西。
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形散而神不散”,但对于刚刚开始参与学习活动的小朋友而言,我们首先应该追求“形不散神不散”。不是要求孩子们一动不动做个木头人,这个“形不散”只要求眼睛紧紧跟着老师转。
老师通常能从学生的眼神、讲解完进行练习的情况和学生的一些身体语言中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当这些技能都变成了习惯,信息加工就不需要太多的有意注意,形成注意的自动化。
注意的自动化是指儿童在认知活动中,逐渐的削减实际去注意某事的这个过程。当注意变成自动化的时候,也就是形成良好认知习惯的时候,就减少了在信息处理的开始阶段所需的认知努力。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需要坚持
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成长“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前,又总具有某些回归的本能。因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坚持到坏习惯土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
但这个过程显然是痛苦而漫长的,因此,需要坚持。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实际是用意志战胜惰性,用坚硬的态度和理智去终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我们的习惯就好像身边的大树一样,越根基雄厚,就越难以根除。的确,参天大树是如此巨大,就像根深蒂固的习惯那样令人生畏,让人甚至惮于去尝试改变它。这一点,不仅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它们也会像参天大树那样,牢固而忠诚。在习惯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习惯被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它们也越来越像一个自动装置,越来越难以改变。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那么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悉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既能给学生一种关怀,又能给学生有效的激励和帮助,更是精神和方法的传达,老师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好习惯,为小朋友养成倾听的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教师成为孩子的“听”的忠实朋友,才能了解孩子们在课堂中遇到的一切,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从而高效完成教学。
二、营造氛围,乐于倾听
如何让学生觉得其实倾听也是一件趣事呢?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1. 抓住契机,鼓励倾听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当笔者故意把《数星星的孩子》的“数”读成四声时,突然一只小手举起来,“老师,你读错了,数星星的‘数’应该读成三声。”这时笔者马上表扬说:“你的小耳朵好灵啊!说明你在认真倾听老师读课文,其他的小朋友应该向你学习。”并将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全班小朋友都表现出了无比惊讶和羡慕的表情。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从没有停止过对学生倾听的奖励,让学生能够品尝到倾听的喜悦,获得倾听的满足感。
2. 在游戏中善于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是如果加入了游戏的成分,那么学生也会兴致盎然,爱上倾听的感觉。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更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游戏和方法。
三、学会欣赏,学会倾听
1. 优化“听”的指导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量化要求,引导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会“听”,可到底怎样才算会“听”呢?笔者在课堂中就明确提出会倾听要做到“五心”:①专心,不论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情。②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说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③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发言者,阐述别人想不到的想法,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④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要能诚恳接受,边听边思考自己的观点。⑤用心,在听取他人观点时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在倾听中生疑,在倾听中解惑,在倾听中积累,在倾听中成长。
(2)贯穿始终,用心训练。光靠说教,习惯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高效的指导还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笔者总是要求学生们等别人的发言结束后,边理解、边欣赏,再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针对学生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举小手抢着发言的现象,教师不能大声地呵斥,而是善意地提醒他们。课堂上,笔者还尽量利用肢体语言提醒孩子们注意倾听。
(3)建立机制,鼓励倾听。为巩固训练成果,应及时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评价。可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对孩子近期“听”的表现,做一个总结。通过评价,教师对那些倾听习惯特别好、倾听能力特别强的孩子进行及时、热情的表扬鼓励;同时,更应关心那些暂时不会听的孩子,去发现小朋友的闪光点,唤醒孩子们的小耳朵,促使他们学会倾听。
2. 优化教师讲课
语文课堂,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的高低。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条理性,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运用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抓住孩子的心。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要适时地组织几个活动,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学会倾听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作为幼儿教师,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有的孩子东拉西扯,有的孩子答非所问。回过头来想一想,孩子们在听我们说话吗?答案肯定是没有。那我就谈一谈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上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用榜样的作用养成幼儿倾听的习惯
我们要求幼儿倾听他人讲话,首先要以身作则,我们是否也在倾听每一个孩子讲话,是不是从没打断过孩子的讲话呢?我们是不是限制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呢?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大声斥责他们:“你再说话老师可不喜欢你了。”有的时候孩子可能正有一件新奇的事要告诉老师呢,我们说没说过:“老师这很忙没空听你说。”这句话敷衍了孩子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说的权利,老师本身也没有做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因此,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教育幼儿。让我们多留出一点时间倾听孩子的讲话,哪怕是在我们忙碌时挤出的一分钟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孩子学会倾听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倾听是否为他们树立了榜样。
二、兴趣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程度的倾听内容。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对小班幼儿选择一些通俗、简短、有趣、易记的儿歌、故事等;对中班幼儿则选择一些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内容;对大班幼儿则选择一些相对较长、情节曲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孩子们会百听不厌,从而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期的孩子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因此我们展现在幼儿眼前的必须是活灵活现的。幼儿都喜欢卡通人物和小动物,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做成教具给孩子们展示,再加上教师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会使幼儿爱听、会听。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分钟“传话游戏”让幼儿耐心倾听别人说的话,最后告诉老师,鼓励引导幼儿循序渐进的养成倾听习惯。另外,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夸张的表情说话,孩子们会更集中精神的听。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鼓励幼儿的这种良好的倾听行为,以便养成倾听习惯。
三、环境是养成倾听习惯的有利保证
面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就要扮演多种角色,既要适当的控制住那些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自己明白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要倾听老师和小朋友们讲话;又要鼓励那些不善言谈的孩子勇于发言,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对各种不同的孩子给予关心、理解、引导和鼓励。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激发孩子们倾听的欲望。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本领;倾听是事业成功的前奏。“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倾听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让幼儿乐于倾听、学会倾听,让孩子们在倾听中逐渐进步、成长。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性格、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与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加强仔细听讲、耐心思考、善于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的不断提高。
第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就是认识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观察图形图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凡是遇到有图形的地方都要提问学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图想到了什么?由图画联想到意义,由图形过渡到数字,做到图义结合,数形结合,加深印象,提高授课效果。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多是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法。比如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的形式;一副图画上下左右、局部整体的特点等。只要孩子具备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地去观察,就会更好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是搞好学习的重中之重。当然,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须不断坚持,增强信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如果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课后复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间隙;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抽查提问,强制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学生刚入学时,由于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是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当学生具备一定逻辑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表达清楚,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说话表达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表达课文内容、题目意思,表述图形、事物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容易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站起来发言就可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按照“声音响亮、大方得体、叙述完整、有条有理”的表达要求,不断锻炼提高;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也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书面表达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独立动手的习惯,上学前准备好书本学具,上下课书本学具摆放整齐,上课老师没有要求时决不乱动手,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学习时间,从小养成整齐认真,独立自主,一丝不苟的习惯,避免杂乱无序,干事马马虎虎,到处出错。此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应以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识字;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动手通过实践寻找答案,从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要随时向学生示范、要求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看书观察和老师示范的环节,每当学习一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笔画在虚宫中的位置等特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看老师的示范,观察是否与观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有时老师示范书写时难免会有不抬头、或跟不上老师的现象发生,要边书写边抽查,溜号的严格规范,使学生慢慢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定期更换班级学习园地的小作文,以促进大家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促进班级书写质量的提高。
通渭县黄家窑小学 赵玉晶 743318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到要求的,对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心、意志力都提出了考验,但只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终身享用,受益匪浅。
关键词: 学习习惯 音乐欣赏 音乐表演 音乐演唱 学习习惯是长期训练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方面的定型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很容易养成,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年级小学生缺乏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原因 1.无注意起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与表现往往是一种感性的对音乐的认知,是一种无意注意状态。缺少理性的主动认知能力与技能,即有意注意自控能力较弱,这正是音乐课上学生闻歌起舞、气氛活跃,却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
2.有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很多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没有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这与他们的观察力与集中注意能力未发育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由于知识比较缺乏,对于自己的表演也缺乏自信,在自己表演过程中也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半途而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的灌输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坚持听四十分钟的课真是不易,要想让他们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明确和了解学习的要求。因为我们的音乐教材是省里免费提供的。要循环使用,并且要求他们要爱惜书,每节课我都会评出两个表现最棒的孩子当老师的小助手,在下次音乐课上课前去我的办公室领书发书作为奖励。另外,音乐课有别于其它学科,比如上课下课的口令,我要求全部用音乐表达,如哪一组表现好,就在黑板上画五角星,看看哪组五角星多,或者将一些五颜六色的音乐符号大头贴贴在孩子们的衣服或脸上,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发地约束自己,有了好的课堂纪律,也让饱们无形中认识了一些音乐符号。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演唱习惯
学唱歌曲足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喝,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地唱歌,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使歌曲生硬,缺少旋律美,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及强弱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轻声”哼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告诉学生“唱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要像百灵鸟,轻轻唱,微笑着唱;唱歌不能扯着嗓子,乱喊乱叫,真难听。”教学中对坐姿的要求是:面带微笑,身体坐正,抬头挺胸眼平视前方。在课堂中我会时常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提醒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引导学生向姿势正确的学生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就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首先,要知道做个文明的欣赏者,是尊重人的表现之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自己,为他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再次,要学会用心,用情去聆听,去理解音乐,知道音乐在表达、描述着什么;再次,要能够走进音乐意境中,并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用思维创造音乐。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我让学生自己给歌曲创编形体表演动作,例如:在《我是一个粉刷匠》一课中,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粉刷匠是怎样工作的?然后鼓励学生上台边唱边表演粉刷匠,孩子们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动作表情非常夸张,逗得台下学生哈哈大笑,课堂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通过表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与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升华。
5、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音乐。”只有让孩子们养成倾听的习惯,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的和美丽风景,才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热情自信,模仿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的习惯和能力。(1)媒体再现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视听工具,通过优美的音质和动画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友谊花开万里香》,通过图文声结合,学生看到世界各地鲜花盛开的场景,热情高涨,感受友谊之花的温馨与快乐。(2)问题创设法,在聆听音乐前,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如《快乐的音乐会》,老师根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进行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会唱歌的小动物,请你们听一听,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最爱唱什么歌?”带着问题,孩子们认真倾听后,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3)故事诱导法,《噢,苏姗娜》,通过聆听思考,用语言将音乐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等等。聆听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感知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被动的“要我听”变成主动的“我要听”,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一、营造倾听环境
环境是决定学生听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营造安静、生动、和谐的倾听环境。
1.安静的环境利于听
让学生安静下来,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环境安静与否对于学生的思想干扰是比较严重的。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学生争抢着来回答问题,显然学生更乐于让别人听自己说话。面对这种境况,我们使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助其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使课堂安静的目的。三字一句的儿歌式对答,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当孩子们很吵闹的时候,“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黑板。”这样的对话,可以迅速控制场面,让学生处于等待或者倾听的状态。此外,还可以采用体态语言,控制学生的行为表现。当学生争抢着回答问题或者出现杂乱的自由对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迅速地停止发言,做出等待的姿态,当他们感受到这样的信息之后,也会马上安静下来。由此,教师再强调举手等一些课堂发言纪律,让学生学会遵守课堂纪律的方法,这样一来课堂环境会好很多。
2.优化设置课堂情境
儿童,更乐于在故事化或者童话情境中来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构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充满趣味性,这样儿童的心灵会融汇其中,不断地跟着情境的推进而深入。此外,也要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将单一的读记融汇在开火车、走迷宫等识字游戏和其他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新奇和变化,那么教学的进展和效果也会好很多。
二、细化倾听要求
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听。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明确细化倾听的要求,让他们从体态上来表现自己在倾听,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对于倾听做出了动作上的规定。比如,听话的时候我们的手应当在哪里,眼睛应当怎么样,嘴巴是怎样的,身子是怎样的姿态等等。在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入学教育的时候花费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倾听的动作”,这样在教学当中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可以对学生强调“老师要说话了,你做好听的准备了吗?”经过训练的学生一旦听到这个问题,首先会将身子坐正,伴随着的是一系列相关动作迅速完成。
此外,科学客观的课堂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听辨能力的有效措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更具体化的行为表现,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必须细化、具体到位。“某某同学听得真实仔细,‘景字是后鼻音这么细小的知识他都听出来了。”“某某同学,眼睛一直在跟着老师走,他真会听课。”等,赞扬的目的要肯定被赞扬者的表现,更要引发学习同伴的效仿。
三、家校合作培养听力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都很优越,电视、电脑以及更多的电子玩具应有尽有。于是,电子的东西代替了家长的陪伴,允许孩子看一部动画片,家长就可以赢得半天的安宁,殊不知,这样的教育行为与我们所从事的学校教育,乃至学生的成长教育是背道而驰的。6~8岁年龄段的儿童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呢?最重要的还是有效的交流和陪伴。我们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接送孩子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让家长正视陪伴和交流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提倡家庭阅读,让孩子关掉电视机和爸爸妈妈坐到一起感受用语言交流的乐趣。多一些声音方面的信息,少一些纷杂的画面冲击会使得孩子变得更加理性、更懂得倾听。
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将倾听能力的培养放置在更大的环境,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当中。教师要以育人的观念来培养学生养成一个个具体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教书育人者肩负的重任,是让学生走好学习和人生成长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刘光英.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四川教育,1981(05).
一、搭建家校桥梁, 争取家长支持
在孩子入学第一周的家长会上, 精心准备“给家长的一封信”发放给家长, 做好家校间的沟通、协助工作。并告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 孩子进入一年级后, 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作为家长, 做好这一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 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二、开展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进门读书的习惯
在开学的第一天, 就告诉孩子们:进门读书, 会读书的同学可带领大家大声朗读。第一周检查时教室里安安静静, 孩子们小手背后, 坐得直直的, 桌子上什么也没有。我利用学前教育课, 告知他们早上进教室后先摆放好学习用品, 就要读书。提醒他们, 明天早上我要来检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提醒、检查, 再提醒、再检查, 有一些孩子开始在读书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拼音的学习, 孩子们可以借助拼音读书上配的儿歌了。这时, 我再挑选一位胆大、识字多或是拼音学得好的孩子, 每天早上带领他们早读, 并对当天早读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奖励。慢慢地, 孩子们早上进入教室后, 会掏出书来, 坐在自己的座位, 小手指着字或是拼音, 大声朗读或是跟随领读的同学朗读了。
三、建立班级公约, 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习惯
一年级的小孩, 习惯好的, 一下课就会把自己的铅笔、橡皮装进铅笔盒, 书本整理好收进书包。可多数孩子经常是丢三落四, 不是少了铅笔就是找不到橡皮。针对这种情况, 每天下课铃响, 我先提醒他们整理好书本再下课。大约持续一周后, 我让班干部利用下课的时间检查整理情况。一周下来, 孩子们都会在铃响后, 先收拾书本, 再摆放好书本才离开教室去玩或是上厕所。
四、立足课堂教学, 渗透听课习惯教育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总喜欢别人听自己说, 而不喜欢去倾听。课堂上都争着得到发言机会, 而不会去注意听别人的发言。别人说什么, 对与错, 他们都不会听。针对以上情况, 我从细微入手, 要求学生注意三点:
1. 回答问题时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 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2. 要求把别人回答不完整的, 补充说完整。
3. 指出别人说错的地方, 并能纠正。
这样一来, 他们要想说好, 说对, 说完整, 就必须认真听, 以此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思考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听”的技巧, 养成了“听”的习惯。
五、采取激励措施, 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在开始教学生字时, 我在画好的田字格里, 一笔一画, 工工整整地书写, 要求孩子们认真地观察老师的一笔一画, 然后进行书空, 再在书上进行描写, 再临写。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要走近孩子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握笔姿势。写得非常好的孩子, 要及时表扬。批作业时, 我在他们的本上画苹果作为奖励。写得好的可得两个大苹果, 次一些的可得一个大苹果, 写得乱脏的不得苹果。一周内本上如果得到10个苹果, 可换得一颗星。督促学生规范书写,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坚持检查激励, 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从开始学拼音起, 我就根据孩子情况, 让孩子每天在家写一点点作业, 要求家长检查签字。我每天都会批阅, 并当面表扬奖励。没完成或完成不好的, 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我认为, 给孩子培养习惯的同时, 其实也是在给年轻的家长们培养习惯。让家长们意识到, 他们应该对孩子所担负的责任, 而不是送到学校, 交给老师, 就没他们的事了。
摘要:幼儿的日常生活时时处处需要倾听,倾听是幼儿接触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幼儿发展口语、理解语言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教学活动中从态度、方法、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学;倾听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4-0253-02
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自制力较差、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间较短等。但幼儿往往会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如果话题过于单调、枯燥和乏味,幼儿本身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若再加上没有外界诱因的刺激,幼儿就会不自主的游离于课堂之外。
一、对幼儿倾听态度的培养
1.寓教于乐,激发倾听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幼儿年龄小,往往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倾听内容,抓住其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语言应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富有童趣,还应配上相应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选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来作教具。另外,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经常适时的开展一些听说游戏和安静游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提高倾听的效果。如游戏“说相反”,教师说出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请幼儿说出他的相反字或相反词语,说出来才可交换角色。这样的游戏,幼儿百玩不厌,在全身心的投入游戏活动中,体验到认真倾听带来的乐趣。
2.言传身教,培养倾听意识。幼儿年龄小,缺乏自觉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插话,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老师和家长要为幼儿做良好的倾听示范。要知道,孩子是一面镜子。他们生性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典范,老师和家长的行为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要让幼儿知道,听别人说话,要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其次,当幼儿向我们诉说事情时,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名好听众。不管幼儿告诉我们的事是什么,都不可流露出敷衍或烦恼的神情,应保持微笑的面孔、专注的眼神,告诉孩子我们在认真倾听。要知道,我们此刻的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必将换来幼儿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最后,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学会耐心倾听幼儿的心语,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话语,鼓励和帮助幼儿把话说清楚,让幼儿感觉到你懂得他的.心声,你是他的知音,你是他值得信赖的朋友。久而久之,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身教影响下,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同伴的发言,幼儿自然会当好小听众。
3.利用环境,创造倾听机会。其一,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大自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那美妙的声音: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雨点落到水泥地上;房屋上的滴答声;各种小虫子的叫声;鸟儿扇动翅膀的扑扑声……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从而让幼儿萌发倾听的欲望和兴趣。其二,创造宽松的环境,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听、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有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设理解、宽容、平等、合作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这种气氛中才能爱听、乐听、会听。
4.家园合作,养成倾听习惯。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需要配班老师及保育员共同参与,即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强化训练。在做做玩玩教学活动中,请幼儿先听清老师布置的要求,再动手操作;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听清游戏规则后再开始活动。当然,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作为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对于孩子倾听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家园栏、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可行方法。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了解孩子倾听习惯发展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二、对幼儿倾听方法的培养
1.只讲一次要求。幼儿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如在游戏活动的开始教师都会向幼儿提出游戏的要求,请幼儿根据每周区角游戏相应的主题进行游戏,如根据主题有趣的圆,老师就会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回忆生活中喜欢吃的圆形点心,大胆进行制作活动;请科探区的小朋友了解曲线的不同变化,尝试用扭扭棒做出不同的圆圈造型,对圆圈状物感兴趣;对绘画区的幼儿提出尝试设计由圆形组成的甜甜圈花样。当教师要幼儿学什么或要干什么的时候,先告诉他们我只说一次。刚开始笔者还担心幼儿只听一次听不进去,可是实践证明,这样做很有效。
2.讲究表达艺术。上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表扬积极发言的幼儿,更表扬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伴发言的幼儿,教师不应吝啬自己对孩子的微笑和赞许。教师不应扯着嗓子大声的去要求,而要用很轻的声音去交代下面要做的事情。教师小声的说出要求时,离教师很近并认真在听的幼儿听着指令去做时,其他幼儿看到了,他们也会跟着去做。这时教师可以问他们,老师刚才布置的什么任务,他们一个个都能回答上来。这样一个轻声说话法,既保护了教师的嗓子又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对那些安静倾听的小朋友还可以给予代币奖励,如小红花。这时幼儿为了得到奖励都会安静倾听,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
3.注意及时提醒。一方面,课上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听,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起到效果;另一方面,让幼儿自我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问题,幼儿往往容易冲动,常常还没有听清楚或想清楚就开始争辩。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不断自我提醒“我应该听清别人的发言。”、“我再思考一下,说不定能有不同的发现。”等。以此调节幼儿的情绪,促进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深入思考。
三、对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1.有意识地倾听技能,即集中注意地倾听。要求幼儿建立主动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去听,通过主动积极地倾听去感知、接受别人谈话的信息。
2.理解性倾听技能,即掌握倾听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让儿童在大量的日常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与人交谈、文学欣赏和讲述活动,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内容,增强对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的敏感性、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等,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正是儿童具有这样的“语境依赖度”,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游戏中、认知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的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而语义、语法和儿童主体认知水平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教师要利用儿童希望尝试和直接与成人对话的动力,提供给儿童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使儿童更加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已达到相遇作用中新的平衡。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推荐阅读: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10-07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05-2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阶段性小结11-0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09-18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06-26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教学计划10-13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