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改革激活语文课堂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中学所有的课程中, 语文学科应该说是最富有人生趣味的, 也是最丰富多彩的, 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然而现在语文课竟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无味的课程, 不少学生正远离语文, 甚至讨厌语文, 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语文很重要。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 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 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和文化底蕴, 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新课程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形势下, 语文老师更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那么,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呢?

1 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丰富

语文学科说到底是包罗万象, 内容丰富的学科, 涉及面相当广。如果语文老师熟悉希腊罗马神话, 就可以把《米洛斯的维纳斯》讲得引人入胜;如果语文老师略知天文地理, 就可以解释课文中“海市蜃楼”和“神奇的极光”那些有趣的自然知识;如果语文老师多才多艺, 既会说几句英文, 又会唱几句流行歌曲, 不管是古代文人, 还是流行歌手你都能与学生交流, 那么, 学生就会佩服你, 喜欢你, 就爱听你的课。语文教师要能够保持个性的独立, 心灵的自由, 及时更新思想, 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这样, 语文课堂不就充满魅力了吗?

2 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道:“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 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 披文以入情。”确实, 激情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是治疗语文课堂枯燥病的一剂良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保持适当的激情, 配合课文的感情基调, 或豪放, 或低沉, 或明快, 或伤感, 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 从而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那么, 打造魅力语文, 就请带着激情, 走进生活的海洋;带着激情, 走进学术的课堂。

3 善于利用名篇佳作

“春夏秋冬, 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 人生百味皆成文。”文学是人类灵魂面对自然、面对家园、面对人生的真情流露, 是美最凝练、含蓄的表现。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美。用课文中的美去感染学生, 用课本内外各种各样的情来浸润心灵, 学会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 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 用惊喜去感受春天, 用沉寂来总结冬季。当知识一点点充实了头脑的时候, 让精神因为善于感悟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语文教材中有心游万仞, 情寄大鹏的庄子;有报国无门, 忧愤投江的屈原;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还有“再别康桥”的徐志摩, “面朝大海”的海子……他们无不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大作家, 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和体验也是独特新颖的, 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作者的情感来丰富我们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 尽量能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多属文质兼美, 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 那些形象生动, 富有审美情趣的经典名篇, 为语文教学的艺术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以中学课本中的古代诗词为例, 既有“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雄壮美, 又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美;既能感受到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悲伤和惆怅, 也能体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和闲适……这些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 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具有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学生就能在感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善加利用这些名篇佳作。

4 积极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理解有难度的教学内容, 要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心理学也认为:“情境在激发人们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作家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 抒发情感, 增强艺术效果。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固有的形象为主体, 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 能够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魅力无限, 从而俘虏学生的思想, 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 再现情境, 渲染感情氛围。比如采用多媒体课件, 借助诵读, 感知情境。诵读是学生感知作品意境, 与作品产生共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滕王阁序》、《赤壁赋》这类写景抒情的名家名作, 其文绘声绘色, 传情传形, 凝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它的语言犹如一杯美酒, 甜美浓烈, 耐人寻味。课堂上, 完全可以借助朗读、听录音、范读、自读,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 从而获得美感, 陶冶情操。在诗歌、散文的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无疑是最优化的教学手段。它声像结合很容易把学生引入设定的教学情境, 引入良好的教学氛围, 而且教学效果远比光凭嘴巴讲解好的多。例如我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在时急时缓的背景音乐中, 进入海子的心灵世界,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 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这堂课成了学生心目中印象深刻, 感觉良好的一堂语文课。

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 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教师只有创造了一种融洽的情感氛围, 创设了一种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一般愉悦的教学情境,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情感交流和情感互动。

语文教学不只是课文的学习,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我们语文老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养, 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语文学习才能跨进阳光大道。

在新课程温暖阳光的照耀下, 让语文课堂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 这是我最真诚的渴望!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是动人的, 优美的, 诗意的, 语文教学要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 使之重新焕发新的魅力, 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激活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9.

[2] 教育部组织.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3]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4] 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研究, 2005 (6) .

上一篇:内外超市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比较分析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