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篇1

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适用年级:八年级

总课时:75课时左右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

1、积累并默写生字新词,能复述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名篇名段。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对自然,对民俗,对社会的看法。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4、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让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共11课时)

1、藤野先生(3课时)

2、我的母亲(3课时)

3、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

4、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

5、再塑生命(1课时)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2课时)

第二单元:(共12课时)

6、雪(3课时)

7、雷电颂(2课时)

8、短文两篇(2课时)

9、海燕(2课时)

10.组歌(2课时)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2课时)

第三单元:(共10课时)

11、敬畏自然(3课时)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1课时)

13、旅鼠之谜(1课时)

14、大雁归来(1课时)

15、喂——出来(2课时)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2课时)

第四单元:(共11课时)

16、云南的歌会(3课时)

17、端午的鸭蛋(2课时)

18、吆喝(2课时)

19、春酒(1课时)

20、俗世奇人(2课时)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2课时)

第五单元:(共14课时)

21与朱元思书(2课时)

22、五柳先生传(2课时)

23、马说(2课时)

24、送东阳马升序(3课时)

25、诗词曲五首(3课时)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2课时)

第六单元:(共14课时)

26、小石潭记(2课时)

27、岳阳楼记(3课时)

28、醉翁亭记(3课时)

29、满井游记(2课时)

30、诗五首(2课时)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2课时)

课程实施:

1、通过朗读、速读、默读学生能迅速抓住课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梗概。

2、开展各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进而爱上学习。

4、开展作文指导课,让学生在写作中有素材可写,有方法可循。

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6、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7、文言文单元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对于经典名篇要熟读成诵。

8、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让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可通过提问次数,背书卡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2、在学校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校信通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状况。

3、认真组织综合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

4、利用小组长进行过程评比。

(二)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检测,通过期中等阶段性抽测,以获得学生知识的储备。基础字词,诗词背诵,语段分析,写作训练等。

2、进行至少一次基本功展示,如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比赛。

3、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笔记展评。

4、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

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即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覆盖面广。

2、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篇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元旦的‎钟声已经敲响,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在紧张‎有序的进程中已接近尾‎声。走过一段路,身心‎有些疲惫。需要稍稍修‎整一下,给自己一点静‎心思索的空间。看看前‎段路程大浪淘沙后,有‎没有在沙滩上留下些许‎令人欣喜的贝壳,还是‎依然是沙子。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一贯‎坚持着。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撰写高质量且有效可行‎的教案,做到重点、难‎点、疑点心中有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探讨‎,并虚心听取各位教师‎的好建议,好方法。主‎动听取同科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等‎,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依然保持着。‎ 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他们,激励关‎爱他们。对待他们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批评、训斥。多一些细‎心、耐心,少一些冷落‎、焦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面。多一‎些实战演练,少一些理‎论灌输。总之,多从自‎身做一些改变与调整,少指责他人的弱点与不‎‎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着60多位已进入青春‎‎萌动期的初二学生。三‎.高质量、严要求、高‎标准的教学工作始终如‎一的贯彻着。

‎ 1.学习新知识,‎力求学生随学随掌握。‎随时检查督促,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及时巩固‎,不留“知识”的剩饭‎。

2.阅读指‎导,读文本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寻找文章的美‎点。不读书,不动笔。‎随时圈画文中的好词、‎妙句。并静心细细的品‎味一些耐人寻味的句子‎。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这样对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3.作文‎指导,大部分学生已做‎到了谋篇布局的合情合‎理、语言表达的自然顺‎畅、过渡的自然。本学‎期侧重训练记叙文中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做‎到有视觉的画面感的效‎果。如命题作文《我在‎阳光下成长》《生活中‎的“小插曲”》、《身‎边的美》,非常适合多‎个片段、多角度选材描写的展示。经过一次次‎‎的习作、评改、指正,‎效果还不错。另外,‎说明文文体的教学也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对‎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学生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为了‎更好的掌握说明文给人以知识的这一特点。设‎‎计了命题作文《我们的‎学校》或《我们的教室》‎。评改学生习作的《‎我们的教室》后。问题‎百出,对事物性说明文‎体的掌握不甚理想。教‎师下水作文《我们的教‎室》(以教室为例)作‎为范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第二次习作《我们‎的教室》。虽然个别学‎生还多多少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较成功。四.‎对单调有序的教学工作‎流程的一点思索。工作‎流程如下:

1‎备课。细致入微的研究‎文本,结合着《教师教‎学用书》在文本中做着‎必要的圈点批注。

‎ 2.写课。撰写出有‎效高质量的教案——课‎堂的教学流程。‎3.上课。

4‎.布置作业。作业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背诵的、抄写的、‎默写的、《配套》、《‎同步》、作文、有助教‎学所做的必要的练习题‎补充的等。

4‎.讲析习题。《配套》‎、《同步》、教师补充‎的练习题等是需要教师一一讲解的,这需要教‎‎师也要一一做一遍。遇‎到课外的文言文还需要上网查资料弄清文言文‎‎的文意。4.检查、批‎改作业。对无形作业‎的检查:

文言‎文的背诵、古诗词的背‎诵、学生谈心疏导。‎对有形作业的批改不是‎一个对号或错号所能解‎决的,需要教师的认真‎审查来决定的。(有时‎要面批,进行指导纠正‎。老师都利用课间的十‎分钟)不管是无形的‎,还是有形的,老师们‎都像一个个机器人似的‎被这种单调重复的教学‎流程所驱赶着、所控制‎着。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被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斥着。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微乎其微的。‎或许你会说:

“只要你想有,时间总‎会挤出的。‎”大脑不可‎能在8小时工作范围之‎内总是处于亢奋状态,‎有时也有几个小时的疲‎劳期。或许挤出的那一‎点点时间,正是大脑的‎疲惫期,什么也不想做‎。这自由支配的时间等‎于零。自由支配的时‎间既然不存在。要求老‎师们多学习,要有创新‎的理念,要提高教学效‎率便只是口号,喊喊而‎已。想汲取些许新鲜的‎血液,用来为自己充充‎电,不至于被时代的步‎伐落得太远。汲取新的‎知识,需要大脑处于良‎好轻松的状态。否则,‎什么也学不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篇3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

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

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 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8《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

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日》通过“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 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9《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是高尔基在19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10《组歌》中(《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 《雨之歌》

《美之歌》

《花之歌》和《幸福之歌》

《浪之歌》

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篇4

一、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

【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规词语

【篁(huáng)竹】竹林。【珮(pèi)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以为】作为。【卷(quán)】弯曲。【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ī)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ì)】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二、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

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三、迁移拓展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 情景合一,景随情迁,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篇5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g)

.B.怠慢(dài).C.凫水(fú).D.竹篙(gāo).【答案】D 2.依次在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源:学#科#网] A.可 却 由于 因为

如果

而 可

而 而

絮叨(wěn).不惮(dàn)

.旺相(xiāng).晌午(shǎng).

船橹(lǔ)

.家眷(juàn).屹立(yì)

松懈(xiè)

撺掇(chuàn).

归省(shěng).潺潺(chán).

舀水(yǎo).B.但 却 因为 C.但 却 由于 D.可 【答案】B 然而 然而 即使 即使

但 因为 由于 因此

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答案】D 4.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答案】B 5.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赵庄看社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 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顺序:FDECGBA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答案】A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答案】D 8.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答案】A 9.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的词。)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农民

他穿衣很农民。(示例2)雷锋

你比那雷锋还雷锋。(示例3)公式

他办事太公式了。

学科#网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案】“跑”与“飞”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答案】C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第一段________(A.活泼 第二段________(A.急切 第三段________(A.惘然 【答案】B A B

B.轻松)B.焦虑)B.陶醉)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答案】D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⑪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⑫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⑬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⑭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⑮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⑯小伙子的手术顺利进行。

⑰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⑱那小伙子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子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⑲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案】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2.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答案】“扑”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误以为“我”受伤后焦急、迫切的心情,表现了父亲对我深厚的关爱。

3.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答案】①听闻我“受伤”后抽烟稳定情绪,思考对策。②冷静向村支书借钱,并对母亲隐瞒消息。③为安全考虑,放弃自己开车,请老战友开车送他到医院。4.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答案】①父亲误以为儿子遭遇车祸,筹措资金赶到医院救治儿子。②父亲支援“小偷”,帮他缴纳住院押金,救治了他受伤的双腿。③父亲用自己宽容、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拯救了“小偷”的灵魂,使他迷途知返,后来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学#科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淮安过年风俗记

①在淮安,一进腊月门,就有过年的气氛。过了冬至,日子飞快。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制腊八粥用籼米、糯米各半,另加多种干果,如莲子、枣子、白果、核桃、龙眼、花生等,以及白糖、冰糖,根据各人口味,可以随嗜好加入煨煮。

②冬至,祭拜祖先。一过腊月二十,紧锣密鼓,大家忙过年。大扫除,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所有铜锡用具,皆去垢搽光,家家户户,焕然一新。之后贴春联、挂当、年画,更觉喜气洋洋。

③腊月二十四送灶,供麦芽糖、草料(稻草剪碎加黄豆),焚化送灶符。据说,麦芽糖可粘着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少说话。草料是给他赶脚程用的。

④送灶多由家庭主妇拜送,然后至除夕日,再将灶王爷接回来,名曰“接灶”,俗谓“男不送灶,女不拜月”。为何有此说法,言人人殊,无从查考。

⑤三十晚上更忙。送了灶,就忙重阳旗子,就是重阳糕的那个旗子,跟人家多要些个,各个门上都要贴。事先准备好一根青蒜、重阳旗子、一个葫芦——葫芦上还要写字。世上说的:“瘟神老爷,本姓雷,不姓葫芦,就姓韦。”门上贴,窗户上贴,房门口贴,堂屋门口贴,被要盖大红的,并把对联全部贴好。

⑥据淮安夯轮寺巷杨老太说,三十晚上,在杨家祠堂还要悬影。杨家是个做官人家,男像是补褂朝珠,女像则为凤冠霞帔,好看呢,有不少幅,多少代下来了。那个亡人牌子,能装两大箱子。除夕晚上就“请出来”悬挂起来,叫做悬影。第二天早上,各房头都来磕头,敬香烛。中间条桌上,四个豆碟早已摆下来供奉(豆碟,就是高脚杯,底下三个足,上面是个盘子,底下一个座子,官宦人家特有的)。四个豆碟摆下来,当中一个漆器盒子,常供在那里,要供多少天呢。到二月二,就落影了。家族里面,各房头来人都到影像和亡人龛子跟前磕头。如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多子巷杨仲和家等等,他们都来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祠堂磕祖迎头。

⑦除夕夜守岁,多有家族族长通宵守岁。有通宵不眠者,先辞岁,而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除夕日,还大开赌禁,男女老少均可尽兴,喧闹通宵。但天未明,即需迎接天地。爆竹声由除夕晚至初一上午,此起彼伏,连续不断。⑧正月初一早早起来,打扮得格格正正的,不然这个家也不像样子。人还要打扮好好的,堂屋内也清清亮亮的。遇见人都要都说些吉利话,弄个枣子给人家吃着,叫个早生贵子;弄个桔子,把人家吃着,叫个走局走局;弄个糕给人家吃着,叫个步步登高;弄个糖给人家吃着,叫个甜甜蜜蜜……都是吉利话。

⑨大年初五,过去淮安还有个风俗就是圆坟。如淮安夯轮寺巷杨家各房头都要到城东花庄、张家桥(在季桥)杨殿邦墓园祭祖圆坟。即日,一大早,多子巷杨家、城隍庙巷杨家、吕祖殿巷杨家、小观音寺巷杨家等杨氏家族,他们都到夯轮寺巷北街头集中,排一条街下来,伞扇轿亭、声势浩荡、车马簇簇,向城东花庄、张家桥出发,沿街挤满了人看杨家祭祖圆坟的队伍。

⑩正月初五,都要看皇历,出门向东迎财神,不是乱出行的!半夜子时开始接财神,燃放爆竹、松枝与接天地、架松门同时。沿街商店自此日开市,但所营为非日需品,其他有延至正月十六日才开市的。

⑪从初一至初七,天天要拜天灯,其中初六为人日,祭拜较为隆重。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如遇年丰,工商业繁荣,往往举行灯会。各家争奇斗艳,竞悬彩灯,并派人持灯,参加花灯大会,锣鼓喧天,爆竹连鸣。

⑫正月初五至正月底,淮安盛行吃春酒。请酒对象多以新婚夫妇为主,遍及亲朋。像淮安大户人家杨寿康与谢荣芳夫妇在新婚时,就有十六家子亲戚请他们吃春酒。杨老太说:有舅太太家、姨太太家(又是叔婆)、姑太太家、本家,共十六家子。都有厨子,都是城里有名的大户人家,少则一二桌,多至六七桌。有时时间重叠,新郎新娘一日连赴数席。

⑬元宵后,还有二月二祭拜土地公。至此,过年声息偃止。(高建平/文 有删减)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时间顺序。条理清晰了介绍了淮安过年风俗的全过程,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2.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阐述淮安过年风俗的?

【答案】①初八吃腊八粥;②冬至祭祖;③腊月二十四送灶;④三十晚贴旗子、对联;⑤初一穿新衣拜年;⑥正月初五圆坟、迎财神;⑦吃春酒;⑧闹元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文 篇7

老师,您用粉笔写下的是字母、词句、线条、符号,在我看来却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一方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知识,播种智慧,播种理想,播种祖国明天的希望……

夏天的雨

那个夏天的晚上,天气突然变凉。我关着窗户睡到了次日清晨。

第二天清晨,从一夜酣睡中醒来,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带着泥土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新鲜的空气真是一味药,一味可以提神、润肺的良药。呀!昨夜已下过雨了。

天依然是阴阴的,似乎雨孩子们又在天上呆不住了。开始,先是一声小小的雷声,随着雷声,无数小小、小小的雨滴开始向地面俯冲。它们一个个倒也挺厉害,“进攻”没多会儿,地面就又变得湿漉漉的。但它们仍是一声不响,静静的、静静的,逐渐地“占领”着地面上的一切。

忽然,一声响雷,一道闪电,几十朵更大、更黑的云团使人忘记了方才的微微细雨,相继而来的,则是落在地面上就溅出雨花瓣的中雨。雨声大了起来,嘈嘈杂杂的,地面开始喧闹起来。街上的雨伞多起来了,红的、绿的、蓝的、花的、透明的……,宛如雨后鲜艳的蘑菇、宛如春天争艳的百花。雨声也有所不同,从淅沥、淅沥变成了哗啦啦、哗啦啦,更强时则宛如千军万马,浩瀚无垠。

渐渐的,千军万马远了,雨又细起来,细起来,像牛毛似的在变明的天空中柔柔地飘着。

最后小雨也无影踪了。哇!彩虹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像条彩带斜挂在天边。太阳也笑呵呵的,像个孩子似的。就在此时,大地上春光一片,苍翠的枝叶上挂着水珠,好象要滴下水来,连小草也显得格外清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仿佛这是春天,而不是夏天。

夏天的雨,真美啊!

最难忘的一次旅行

我喜欢旅行。

我爱漫步在杨柳依依的西子湖畔;我爱攀爬在云雾缭绕的黄山山颠;我爱泛舟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面;我爱穿梭在林寒涧肃的岭南森林;我爱......让我最难以忘怀的要属桂林之行了。

早就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前年暑假,我有幸去桂林旅游。

桂林给我的印象就是八个字:山奇,水清,石怪,洞异。

早晨,我们驱车去阳朔,欣赏十里画廊漓江的壮美景色。

我们坐在竹筏在漓江上飘荡。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山环绕着水。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

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翠绿翠绿的凤尾竹,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船靠了岸,停在了一个小渔村。听说克林顿曾居住过。这个小渔村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壮族生活气息。到处是湿湿的泥土,湿湿的空气。大片大片的柚子林,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树上挂满青青的釉子,在和阳光相互挑逗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离开小渔村,我们参观了银子岩。早就听说过了银子岩的美丽,果然景致不凡,堪称蓬莱仙境。洞中四周都是几百万年形成的钟乳石,形成一个雪白的大屏障,像垂下的窗帘,又像倒挂的利剑,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芒,远远望去,像银元一样。

桂林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像奇异的骆驼山,绚丽的叠彩山,神秘的芦笛岩......每一草,每一木,都那么美好,都那么令人难忘。每一种景致,都会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桂林之行---我难忘的回忆!

介绍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毛主席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读书时一想到什么就用笔在旁边做批注、评价,写下感想、领悟,读完书还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把书读好就要动动笔。

初读时应浏览全书,把弄不清的读不来的字词逐个弄懂。了解书的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能大致复述。

第二遍要细读。赏析文章的细节和精彩之处。可以写赏析,摘抄好词好句好段,今后写文章时就可适当借鉴。仔细揣摩内容,悉心体会。

第三遍要精读。将文章精妙之处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反复诵读,有些地方最好能背诵下来。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舍去不读。所谓“提取精华,剔去糟粕。”正是如此。

最后要来个整体感悟。回顾文章或书的框架,结构,整体内容。体味思想感情和意蕴。

这样才能做到过目不忘。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书中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在今天,<<名人传>>能给我们什么呢?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候,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是尴尬.这些人的生涯像一面明镜,使我们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志。”三位名人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清醒!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也许你听过海浪拍击堤岸,也许你听过山风掠过林梢,也许你听过燕语呢喃,也许你听过雨打芭蕉......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一声狮吼......你的心也一定会被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

其实在诗词歌赋中也有各种各样大自然美丽的声音。

早春时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在耳边缭绕,清新自然,韵味无穷。

夏天的田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一种多么壮观多么恢弘的场面啊!此起彼伏的蛙声交织一片,成为一支气势磅礴的田园交响曲。那是丰收的礼赞!我们跟随着辛弃疾一起去聆听美妙动听的蛙声,去体验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江面上,飒飒的秋风掠过,枯萎的梧桐树叶在空中飘动,“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客游在外的诗人触景生情,抑制不住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耳边突然响起那阵阵萧瑟的秋风,眼前浮现出一幅令人心生凉意的画面。诗人借风——这种大自然的声音,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来到杜甫的的草堂,听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们感受到了秋风的猛烈,也体验到了杜甫当时那种处于穷困潦倒,极度窘迫的凄惨状况,更能体会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寒冬的的山中,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寂静的山谷中传来狗叫声,在人面前呈现出一幅“风雪夜归图”。

在诗词歌赋中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聆听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游览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泛舟富春江,听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的流淌声、鸟儿的鸣叫声、蝉与猿的叫声;

登上岳阳楼,听见了“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游颀水清泉寺,漫步兰溪,听见“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归啼”雨点打落的声音及鸟在婉转啼鸣。

......当我听到呼呼的风声,我想随风飞舞,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当我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我想变成一条活泼的金鱼,永远欢游在它的胸堂。

当我听到蛙鸣,我就好想能在静静的夏夜躺在凉椅上去数星星,在蛙乐中听奶奶讲神奇的故事。

当我听到马嘶,我就想骑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让那蓝天白云与我为伴,感受那“天苍苍,野茫茫”大草原的辽阔。

在诗词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获得了无限趣味。

客人

门铃一声柔和的“叮当”,唤醒了沉思中的小明。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位老者,须眉皆白,精神矍铄。

老人笑眯眯地说:“小明啊,我是王爷爷,你爸爸在吗?我找他有点事儿。”

“不好意思,我爸约好您这个时间来我家的。可是他有些急事出去了,吩咐我来招待您。快请进吧!”

小明洗净杯子,泡上一杯新茶,恭敬地端到客人面前:“王爷爷,请喝茶。我现在去拿爸爸约您鉴定的那幅字画,请您稍等。” 王爷爷笑眯眯地点点头,嘴边还不时哼着于魁智的京剧,满脸的轻松愉悦。

小明在王爷爷来之前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生命呢?在上楼拿字画的途中,他依然在思索着。

小明小心翼翼地把字画展开,平铺在桌面。王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开始鉴定字画。只见他俯侧着身子,左手拿着放大镜,专注细致地盯着画中每个细节,无论是一个落笔,还是一个纹落。他时而眉头紧皱,低头沉思;时而笑逐颜开,连连叫好。他那认真严谨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小明。

王爷爷几年前不幸患上了癌症,可是他一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同病魔作斗争,从不放弃。最终他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逐渐康复。多么顽强乐观的生命!王爷爷退休之前,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他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了教育事业,都奉献给了学生。退休后,他致力于鉴定古玩字画。他本人收藏的很多珍贵古董文物都悉数无偿捐给了博物馆。

也许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和付出吧。

“小明。”王爷爷高兴地说,“这是一幅宋朝的山水画!真是漂亮啊!”

“谢谢王爷爷,您辛苦了!”

“咳,哪里话。”王爷爷笑答。他的目光突然被桌上的一本英语书吸引过去了。“小明啊,你的那本《英语口语》能否借我用几天?”

“当然可以,您尽管用。”

“北京奥运会就要来了。作为东道主,我们应该以满腔热情,流利的英语来迎接五湖四海的宾客。我这个老头子也要尽一份地主之谊啊,呵呵!”

看着这么热情高涨的王爷爷,小明笑了。

小明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风景这边独好

长江南岸,新安江畔,耸立着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黄山市。她就是我的家乡,我朝夕相处,快乐成长的地方。

黄山市的风景名胜多得数不胜数。如:西递.宏村,棠樾牌坊群,屯溪老街,花山谜窟......但其中最著名的非黄山莫属。黄山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美丽景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黄山不仅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峨嵋之清凉,而且风貌别具一格,奇绝卓然。那湖、瀑、溪、潭相互点缀,巧夺天工;那日晔、佛光、日出、日落交相辉映,妙趣横生。黄山“四绝”更是千奇百态,誉满天下。风景这边独好!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令多少人魂牵梦萦,如醉如狂。每一处都是一个神话,每一景都是一个奇葩。

奇松是黄山的“一绝”。黄山松针叶粗短而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盘根于石,傲然挺立。黄山松与其它的松树不一样,大多不滋生于土,而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破石而生,苍劲挺拔,虬枝盘结。姿态美得奇,奇得绝。黄山松苍劲而多姿:或耸立挺拔,是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枝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于威武,如猛虎归山。最奇特的要属“迎客松”了。他笔直站定,伸展双臂,站在路口欢迎着四方的宾客。

怪石是黄山的另一绝。黄山上多的是奇形怪状的石头。“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还有很多奇石像“仙人晒靴”,“西天取经”等,无不趣味横生。

黄山的云海闻名天下。每当云海出现,波澜壮阔,一望无际,千条深谷,万道山峡,一起湮没在云涛雪浪中,正像古诗中所描写的:“处处真成银色海,青青独峰高。”如果天将破晓,云海与日出兼而有之,那云海之上便金流银,使黄山更加辉煌。

温泉是黄山的第四绝。黄山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雄伟壮丽的黄山,挺拔秀丽,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隔壑相望的莲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聚集在峰头之上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飞雪、冰挂、雾凇堪称黄山奇景。

春天的黄山绚烂;夏天的黄山苍翠;秋天的黄山斑斓,冬天的黄山壮丽。

黄山的风景真是令人如痴如醉。风景这边独好!

我的好友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写这样的作文的,太老套,太格式化。

下笔之前,我犹豫不决,该怎么写,该写哪一个,怎样描述才恰当。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突然脑子一激灵,想到了她。

她——小Y,我最要好的朋友。

在脑海中想象她的样子,不觉一笑。宽宽的脑袋,浓眉大眼,扁平的鼻子。走起路来,双手下垂,眼睛透出一股杀气,常逗得同学哈哈大笑。这时,她总瞪别人一眼,说:“看什么看,没看过帅哥走路啊?”

她个性率真。而且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从不隐瞒自己的错误。经常忘记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的她,从不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每当老师叫作业没带的同学起立是,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憨憨地对老师一笑。

记得有一次语文考试,许多成绩好的同学集体作弊。当然,小Y也在其中。老师知道后让作弊的同学站起来主动承认错误。当时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些成绩好的同学碍于面

子,不会站起来。结果是所有作弊的同学都保持沉默,除了小Y。同学们的反映不是惊愕,不是责怪,而是敬佩。佩服她的勇气。要知道,再众目睽睽之下,来承认这个事实,是需要足够勇气和胆量的。

她不仅敢做敢为,学习成绩还很不错。

小Y热爱文学,经常在政治课上写诗歌,写散文,然后揉成一团,丢到我的桌上。那些语句有些优美,有些幽默,有些富含哲理,有些令人琢磨不透。每次写完都让我发表评论,再折成纸条扔过去。结果是我俩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臭骂一顿,出来是两人脸上都呈现一幅以鼻子为对称轴,掌印对称分布的美丽图案。

她数学也很好。经常看见他拿着一本奥数书刻苦钻研,时而在草稿纸上写写算算,时而低头沉思,解出一道题后如释重负。课间,我对着一份分少得可怜的数学卷发呆,他像个幽灵一样飘过来,对我说:“美女,需要我帮忙吗?”后面的事......滔滔不绝地讲了许久,耐心地辅导我,让我听懂,看着我把错题订正正确,他又像幽灵一样飘走。

过不久,就从教室门口传来她的“河东狮吼”。然后听见她暴揍别人的拳头声,接着是男同学的惨叫声......小Y是个多变体。

她能在发试卷的一秒钟之前还在和你讨论《深情密码》的剧情,考试时却全神贯注,心无杂念,考了满分让班上同学羡艳不已;

她能晚上熬通宵看《儿童文学》,白天依然精神抖擞投入高强度学习,还乐此不疲;

她能打碎你心爱的饰品,却若无其事地说;“今天天气不错啊,是个好日子。”气得让你直呼她没心没肺,却不真想气她。

也许这都归功于她的性格率真吧。

耳边又响起了她挂在嘴边的歌,轻轻地哼唱起来。还有她的至理名言。再次发自内心地笑了。、嘿,好一个性格率真的才女!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胡锦涛主席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

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

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不仅机智而且大公无私。包拯做官以后对家里人的要求也很严。他曾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后世子孙任,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以殁之后,北吾子孙。”意思是说:谁要是做官犯了贪脏,不许回老家,死后不得葬进包家坟墓。不听者,不是我的子孙。

正因为包拯的机智勇敢和两袖清风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从古到今包拯一直被人们视为清

官的楷模。大公无私的代表人物也就不难怪了。我为我的家乡——安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感到自豪。

暑假抒怀

没有趣,没有乐,面无表情的书本 窗外金色,面前黑色

没有止,没有尽,不见彼岸的海 纵然我折纸为舟,截笔做桨 也不见终点何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 篇8

姓名--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应用。(35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chéngfá(惩罚)kuíwú(魁梧)

mèilì(魅力)kǒngbù(恐怖)

2、用“—”画出正确的读音(3分)

立即(-jíjì)惬意(xiáqiè-)趁机(-chèn chèng)

卓越(zhuō zhuó-)阻挠(-náo ráo)松散(-sǎn sàn)

3、下列几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2分)

A、不解之迷随遇而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

B、同心协力滥竽充数画蛇添足买读还珠

C、川流不息调兵遗将志气高昂汗流浃背

D、全神贯注心悦诚服神机妙算张冠李戴

4.按要求完成句子(5分)

(1)小学生要多学习,多锻炼。

【改成反问句】:小学生要多学习,不多锻炼?

(2)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改成比喻句】:我的心情像打翻了五味瓶,久久不能平静

(3)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改病句】: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时节

(4)战士们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

【改成主动句】:

(5)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改为转述句】: 蔺相如对秦王,他看秦王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他手里,秦王要是强逼他,他的脑袋和璧就就要向柱子上撞去。

5、指出下面用什么修辞手法(3分)

(1)那孩子简直是个小猴,成天爬上爬下。(比喻)

(2)爷爷在巴掌大的阳台上锻炼身体。(拟人)

(3)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拟人)

6、查字典(4分)

小云看课外书,“苫”字不认识,她应用 部首查字法,先查 草字头,再查 5化。

后来写读后感,“mén心自问”的“mén”字不会写,她应用音序查字法,先查M,再查

men。

“透”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种:①渗透、穿透; ②暗地里告诉; ③透彻; ④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⑤显露。

那么“黄中透红”的“透”应取第4种解释;“透露消息”的“透”应取第 2种;“衣服湿透”的“透”应选第 1种。

7、请把下面的成语与历史人物连线起来。(4分)

负荆请罪—廉颇

卧薪尝胆—勾践

闻鸡起舞—祖逖

草船借箭—诸葛亮

8、积累万花筒。(10分)

(1)_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2)落红不是无情物,_化作春泥给护花______________

(3)兄弟不和,人们会用《七步诗》中的诗句:“_本自同给生__________,_相煎和太急________”来劝解他们。

(4)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的感受和体会,真是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

(5)黄帅的好朋友李想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到外地读书了,黄帅在送别李想时拍拍他肩膀,说:“__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天涯诺比邻___________”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的名句。

(6)孙悟空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形象,四大名著其它三部是《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二、阅读理解(共25分)

课内阅读

(一)(3分)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9、将这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下来。(2分)

__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这个句子我们可以想到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自相矛盾_____________(1分)课内阅读

(二)(10分)

《詹天佑》片段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进法?原因是什么?(4分)

第一种是__两端同时凿进法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中部凿进法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八达岭隧道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请对要点进行概括。

(2分)

一是_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他常常和工人们一起吃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C)。(2分)

A、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隧道的情况。

B、讲施工中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情况。

C、讲施工中开凿隧道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篇9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主要的技法。授课时间: 月 日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范例1 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解答: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 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解答: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解题方法链接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2 芦花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3 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第二单元【散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主要的技法。授课时间: 月 日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 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线索 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8 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9 老 王

伛(yǔ):弯(腰)曲背。攥(zuàn):握。惶恐:惊慌害怕。荒僻(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塌陷破败。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骷髅(kū 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zhì):呆滞笨拙。愧怍(kuì zuò):惭愧。1.“常坐”、“说着闲话”(总说)2.“失群落伍”、“单干户”、“破旧三轮车”(境况)3.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也有病(外貌)4.“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环境)5.“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最老实”(老实)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却还不放心”(善良)7.“凑合”着“维持生活”、“病了”“总不见好”(生活困难)8—21.送香油、鸡蛋(详写)22.“总觉得心上不安”、“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本文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平淡中蕴含深刻,意味深长。有点琐碎的小事,闪烁着善良的性格美,即劳动人民的难能可贵的老实厚道。读杨绛的散文,就好像在看生活录像,一切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既不贬损,也不夸张。相反,如果本文写到杨绛经常到老王家去献爱心,那么老王感受到的仅仅是施舍,就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切的感激之情,而且文章也毫无韵味了。这并不是说献爱心不好,而是写散文应该追求真实,是两码事。因为“善”与“美”,如果脱离了“真”,就会大打折扣。10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第三单元【说明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主要的技法。授课时间: 月 日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 篇10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3)我国石拱桥特点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

结(4—5)介绍赵州桥修建时间 结构坚固

构结构特征 (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

地理位置 修建时间 结构特征

②从整体到局部

③从主要到次要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①芦苇丛上的石桥 疏朗开阔之美

②江南乡间的石桥 阴柔阳刚之美

桥③水天间的长桥 丰富想象之美

④山区的风雨桥 安闲自在之美

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逻辑顺序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说明方法:

(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条理清楚地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3)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通过数据准确说明门窗的图案美。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注意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5)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②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6)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生动形象地说明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7)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5、说明语言:准确严密

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明确: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明确:“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5)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明确:“一切” 、“ 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明确:“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8)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明确: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明确: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6、说明中心: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7、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分类具体说明苏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分

州园林的艺术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 太外形

和内景

前 殿位置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屏的定义

主屏的作用

体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由主到次

上一篇:校园美景作文400字初中下一篇:团圆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