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学方案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课程教学方案(精选8篇)

语文课程教学方案 篇1

1、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都是以语文为基础的,而要学好语文,首要的是要学好拼音,这才会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好拼音,进而学好语文,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我们的学生在拼音学习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你会不理解他们为何出现这样那样你意想不到的错误。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宣传使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和认识上明白学好拼音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学好拼音的方法。

3、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施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拼音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很好的掌握拼音。

四、研究内容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家长、幼教教学不当,学生思维定势

出于不同原因,有的在孩子未上小学之前“补点课”。由于没有选对辅导老师或者自己对拼音的掌握也有限,导致很多刚上学的小学生还没真正上拼音课,已经有了错误的认知。在日后的学习中,由于思维定势,改正实属不易。

2、课堂枯燥、教学机械

很多教师没有将枯燥的拼音学习转变成趣味的“生活化”学习,课堂上自己讲的多,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少。学生学习形式单一,学生自然感觉无聊。

3、课后记读、练习时间不够

学校的生源较广,一半多的孩子父母多为外来打工者,这部分孩子的父母真正关注并帮助孩子学习的少之又少。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自觉地完成课后的巩固和复习。缺失了父母的监督和管理,就无法保证新授知识的落实,影响下一天的拼音学习。

4、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在一个几十人的一年级新班里,就同时存在着好几种不同层面的学生。有部分学生对拼音一点儿也不会;有部分学生读的不规范,有错误、死板。

5、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

现在儿童的入学年龄越来越小,年龄越低,抽象思维能力越差,而拼音本身就是无意的抽象标音符号。

五、研究方法

1、直观演示,揭示拼读规律

(1)、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它们的发音规律,研究发音的生理特征,制作口腔的纵剖面的发音动画。学生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动画的演示,找准发音的位置与感觉,通过练习、矫正,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发音的要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还可以利用手势辅助教学。在教学z c s zh ch sh r时,可以把老师的一个手当作口腔另一个手当作舌头,帮助学生找到发音部位,再让学生模仿、练习,从而矫正他们的方言音。

2、寻找规律,轻松学习

(1)、先教单韵母,再组合成复韵母(a o e i u ü)六个单韵母可以组合成8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发现组合规律,适时出示拼读规律的口诀“两音相连猛一碰,前音长后音短”,教学中以“教——扶——放”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先学会这八个复韵母。

(2)、容易混淆的地方先对口型再拼读。在汉语拼音中有好几对双胞胎,如:ui与iu;ei与ie;学生很容易混淆总是读错,可以让学生观察,先看到的单韵母是什么,就先把口型对好,再按拼读规律读。在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时,先教n和ng,告诉他们鼻韵母时读什么音再分别和a o ei合在一起,自己找到拼读规律。

3、家长配合,提高效率

(1)、家长与学生同堂上课,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优点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

(2)、开展例如“如何让孩子打好拼音的基础”讲座,让家长对课后的辅导有了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学好拼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提高课堂质量,注重教学实效

(1)、借助多媒体,激活拼音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2)、在语境中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3)、借助游戏,玩中轻松学,提高教学实效。

(4)、学以致用,夯实教学成效。

(5)、建立资料袋,帮助学生自信成长。

六、研究对象

我所带的60个学生

七、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xx年12月)了解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宣传学习拼音的好处及重要性。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xx.1----xx年5月)针对上一阶段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3、第三阶段:课题总结(xx年6月)总结研究的成果,形成文字,进行逐步的推广。

八、预期成果

语文课程教学方案 篇2

自2003年新课程颁布和投入使用以来已走过十一年的时间。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却只注重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对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毫不重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死板教学,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最大表现 为课堂教 学质量的 无效或低效。因此找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并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高中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惯性影响,导致只会运用机械、程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与新课程提出的“注重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不一致;其次,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最后,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了解得不够彻底,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错位。

二、新课程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交流

课程标准曾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两者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首先。师生通过交流可以拓宽彼此的知识面,丰富资源积累;其次,经过阅读交流还可以激活和寻求到更多的潜在资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门课时,由于《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抛砖”:“金陵十二钗”都有哪些人?她们为何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她们各自的地位如何?关系如何?由于《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家喻户晓,因此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能够回答出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接着教师就可以“引玉”了:林妹妹既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之冠,除了容貌,她待人处事有何过人之处?师生通过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可以认识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王夫人房中,知礼数:“挨炕的椅上坐了。”更有当贾母问黛玉是否念书识字时,她明白古代“女人无才便是德”的道理,因此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在学习之前,不盲目地进入课程授课,而是通过一系列 学生感兴趣、又大概了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有学习热情,并为了答出疑问而认真学习。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上得也就精彩了。

(二)开发课程资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围绕教 学目标,根据课文 内容的连 贯感知、意脉流动等内容特点,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和顺序,对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例 如我们知 道在选修 《现代散文 选读》中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关于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评传性质的散文,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因此在学习到选修模块《唐诗宋词选读》中辛弃疾的词时,教师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学生在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志向和经历后,必定能更加容易地把握其词的情感。而对于《雷雨》《茶馆》这类的话剧范文,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进行自主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课堂要想真正突出人文性,又想要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因素,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雷雨》或者《祝福》等已被翻拍成话剧或电影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下载放映供学生观看,这不仅可以补充必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补课文信息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优势,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营造形象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 的挑战。教育者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课程的性质,弄懂了教学目标之后,从本质上转变固有的教学传统,大胆探索,大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一直保持无穷尽的活力。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高中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学语文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语文;设计;应用

宝贵的文字,记载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和人文资源,后人该怎样续写新的篇章呢?这是每一位高职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整体设计方案,通过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生所开设的素养类公共必修基础课程。课程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核心,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汉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培养人文素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达到“知、行、能”三者统一。

这一定位,突出审美性和人文性、强化价值性和职业性、兼顾工具性和基础性。《大学语文》以文学的姿态进行教育,其寓教于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高职《大学语文》姓高名职,既不能等同于中专语文,也不能等同于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旨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起功能性作用。

这一定位,贯彻文本本位,以优秀范文进行教学,让经典成为心灵的发动机。类似《古文观止》般赏析优秀文本,类似《百家讲坛》般对优秀作品做出更丰富多姿的诠释。语文本位,以精美诗文富含思想之美、诗情之美、语言之美,滋润学生,感悟学生。

二、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承上启下,必须强化人文性、工具性,兼顾社会性、职业性,为学生职业生涯导航,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课程设计思路,以需要为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为核心、以能力为特色。

(一)能力目标

完善匹配听、说、读、写和赏、评、思、悟能力,具备在社会生活、职业活动中,正确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具有比较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

(二)知识目标

巩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基础,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理解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三)态度目标

认真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能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优化生命,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课程设计

一个优秀的高职语文教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在引导学生理解、鉴赏课文的互动过程中,把学生潜在的求真、崇善、尚美的情感诱发出来,使自己与学生都得到心灵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一)教学内容

立足专业、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淡化学科体系,注重素养和能力养成,凸显“高职性”,根据各专业对学生人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指向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维度,分为阅读鉴赏、口语交际、应用写作三个单元,其中包含17个学习任务、34项教学活动。

(二)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通过“主题+文选(能力)”,变逐篇串讲、单一训练为“以一带十”提高学习效率,努力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如阅读鉴赏单元,按照人文主题,分为诗意的栖居、道德的分量、审视的智慧、人性的探究、理想的守望、心灵的相契、乡愁的理念、自然的感悟、生活的艺术9项学习任务,从观照人类自身,了解人性根基,到观照天地自然,理解生命真谛,帮助学生精神成人。口语交际单元,按照能力主题,分为8个学习任务,既培养学生通识能力,又服务其专业岗位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引导、诵读品味、情感体验、分组讨论和课堂观摩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有字之书,悟无字之人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本位,以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成功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體现“实践性”,强调重情趣、重体验、重合作、重创新的理念,加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考核方案

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体现“多元性”,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全面检验其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

1.期末考核成绩(理论和技能考核各占50%)

(1)理论考核,强调体悟。题型以综合分析为主,采用笔试形式,在统一时间内进行,以检查学生对“必需”理论知识及文学现象的总体把握。考核内容: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史发展脉络、李白、杜甫等代表作家及作品),阅读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应用文写作(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社交文书等)。

(2)技能考核,重在应用。采用口试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以检查学生文献检索、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口语交际等能力。考核内容:有备演讲(即兴演讲),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态势语言大方得体,主题阐述正确鲜明,结构安排条理清晰,内容交流丰富有效。

2.过程考核,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强化竞争意识,使考核时间全程化

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作业、笔记、出勤率等),诗歌朗诵(充分准备,声情并茂),课文研讨(围绕主题,积极发言)。

人生的力量来自双手,更来自心灵。高职教育既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也要重视学生的“生命生涯”,给学生抹上“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亮色”。坚信仓颉灵感不灭,美丽中文不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

Learn the Language Course Study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JIANG Hong-mei

Abstract: Through to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ontent of the study, develope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verall design, as the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idea, the new strategy and the new method.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篇4

大同大学文学学院

目录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2

(一)教学内容改革..........................................................................2

(二)教学方法改革..........................................................................2

(三)考核方式改革..........................................................................4

(四)教学模式改革..........................................................................5

(五)师资队伍建设..........................................................................6

(六)教材建设..................................................................................6

(七)教学大纲..................................................................................6

四、实施计划..........................................................................................13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13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 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用母语清楚、准确、规范、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学术问题,有的甚至动笔就是错别字连篇,语病累累,更不要谈通过母语养成优秀的文化品格。

要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前,一个教学内容:文学欣赏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本的框子,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内容比较单一。

改革后,三个教学内容: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教学内容变为三个,其中增加的“文化接受”专题,凸现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意蕴与精神引领价值,增加的“实用写作”训练了大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前,在教师教学中,有两种倾向:第一,与中学语文课程区别不清。教师往往像中学语文教学一样,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疑似“高四语文”。第二,与中文系“作品导读”或“文学史”课程区别不清,疑似“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改革后, 首先,区别于中学语文。例如,文学作品欣赏不必要像中学那样集中在字、词、句的记忆和辨析上,而主要应是阐释文章人文内涵,同时,对作者思路、作品结构、写作方法做出有深度的分析。

第二,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要围绕典范作品讲文学鉴赏理论、传统文化思想及写作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打破一个教师始终讲的模式。由三名教师承担三个部分不同内容的教学,如安排写作老师讲实用写作部分,专业的老师教学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四个结合。1.课上课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是指课上文学作品鉴赏和课下扩展阅读结合。2.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是指在写作课堂上,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写作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的工具。3.教学和专业结合。教学和专业结合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做到有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础和精神基础。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数理化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文化。4.教学和活动结合。教学和活动结合是指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时,我们就 3 给学生讲科技论文的写作,学校举行“主题演讲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演讲稿的写作。

(三)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前,以客观题为主,考查语文知识,缺少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考查。

改革后,采用大题制,以主观题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分专题取平均分进行考查,考查全面的语文素养。

试题类型举例:

(一)文学欣赏:一类是文学创作。可以海阔天空任凭想象创作故事(小说),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创作诗歌、散文、剧本。另一类是文学评论。可以就自己读过的一篇或一部作品(传统文学或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二)文化接受: 一类是背诵、默写文化经典,另一类则是文化思考。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比,探讨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三)实用写作:一类是公文写作,第二类是小论文。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来写。第三类是演讲稿、活动总结、通讯、广告等。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来写。

1.考查内容

考查内容分三个模块:文学文化、实用写作、书法训练。文学文化要求针对文学作品、文化现象、社会历史热点现象等写一篇评论(不少于1000字),占总成绩50%; 实用写作要求写作应用文作品一篇,占总成绩30%;

书法训练要求临摹硬笔书法或软笔书法字贴一幅,或自已创作书法作品一幅,占总成绩20%。

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正式刊物发表文章一篇,该课程免试,成绩为优秀。

2.考查形式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随时上交自己的考查作业,优秀作业期末时要在学校专栏宣传,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

(1)评论和应用文作品要有作业封面,作业封面电子版下载地址:大同大学文学院网/wxxy资源下载栏下载。

(2)书法训练按任课教师要求写作品,作品上要体现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

(3)每个教学班课程负责人收交本班三个模块课程考查作业分别交给相应模块负责人,由模块负责人组织评阅给出成绩(分别按50分制、30分制、20分制打分),并交回课程负责人。

(4)课程负责人汇总成绩报教务处(登录教务处网报成绩——打印成绩一式两份——任课教师处签字),将打印好成绩单及本学期课程相关材料,按班级学号排序,汇总交文学院教学秘书。

(5)凡免试学生,要求上交发表作品原件、复印件,课程负责人核实后返还原件,保留复印件。

(四)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每周至少安排2课时,一个学期36学 时,有条件的话,“实用写作”最好单独开设一个学期。尽量小班化教学。根据具体内容,可安排三位老师分别讲不同的专题。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也可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配备师德高尚,有比较渊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技能的教师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同时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提供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新目标、新理念的认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材建设

由于我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三个专题: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建议使用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学语文》等适合教学需求的有相应内容的教材。同时,逐步自编适合学校情况的校本教材。

(七)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面向数、理、化、工、农、医、艺术、体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先修课程:高中语文基础上的广泛课外阅读。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实用写作、书法训练、山西简史五大板块内容的讲授与研究,提高大学生的母语综合运用素养。

2.教学目的

(1)结合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了解、熟悉中国优秀文学成就,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结合文化经典作品,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以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结合范文,训练写作公文及其他应用文,提高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4)进行书法写作技巧训练,写好钢笔字。(5)了解山西历史文化,增加学生地方认同感。3.教材教参

(1)《大学语文》,吴宝玲、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13年;

(2)《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版),2007年;

(3)《大学语文新编》,魏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6年。

(4)《大学语文》,陈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3年;

(6)《大学语文》,丁帆、朱晓进、徐兴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7)《大学新语文》,夏中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实用写作》,余国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实用写作》,张耀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中华文化》,曹顺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定区别于中学语文。例如,文学作品欣赏不必要像中学那样集中在字、词、句的记忆和辨析上,而主要应是阐释文章人文内涵,同时,对作者思路、作品结构、写作方法做出有深度的分析。第二,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要围绕典范作品讲文学鉴赏理论、传统文化思想及写作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打破一个教师始终讲的模式。由多名教师承担五个部分不同内容的教学,如安排写作老师讲实用写作部分,专业的老师教学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四个结合。1.课上课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是指课上文学作品鉴赏和课下扩展阅读结合。2.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是指在写作课堂上,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写作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的工具。3.教学和专业结合。教学和专业结合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做到有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础和精神基础。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数理化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文化。4.教学和活动结合。教学和活动结合是指 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科技论文的写作,学校举行“主题演讲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演讲稿的写作。

第五,改革考试。采用大题制,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等的综合应用能力。

5.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文科安排在第一学期、理科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第一专题 文学欣赏(10学时): 第一单元 诗歌(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精读优秀诗歌,掌握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律美;通过鉴赏,玩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感悟,咀嚼诗歌的情韵美;通过体味,获得“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重 点: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 难 点:读出个人的独特的感受 新知识点:诗歌鉴赏方法 第二单元 散文(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散文的发展历史;精读优秀散文,掌握散文的审美特征;领会散文的立意和韵致情味的营造,展开联想,捕捉散文的神韵,培养细腻的情感和审美的眼光,丰富人生的经验;品味散文的 语言;以自我的情感体验和观察为基础,进行写作实践,提高散文写作的能力。

重 点:对散文进行理性评价 难 点:自己创作散文 新知识点:散文鉴赏方法 第三单元 小说(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外小说的发展历史,理清中外小说互相影响关系;精读中外文学史上的优秀小说,掌握小说的文学特征及其审美特点;透过人物形象,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主题思想;欣赏表达技巧,获得更加细腻、丰富的艺术感觉;充分认识文学就是人学的道理,从小说文本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存智慧和人生经验;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重 点:站在审美的角度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难 点: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作品体现的思想意义 新知识点:小说鉴赏方法 第四单元 戏剧(2学时)

基本内容:从人物之间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领悟主题思想的深刻意蕴;把握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品味戏剧语言的特点。重 点:站在审美的角度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难 点:主题思想深刻意蕴的领悟 新知识点:戏剧鉴赏方法 第五单元 网络文学(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把握网络文学的特点;了解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和网络文学作品;结合网络作品,探讨网络文学的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学会在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择优秀作品进行阅读;学习利用网络进行文学创作。重 点:网络文学的特点 难 点:网络文学创作

新知识点:网络文学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 第二专题 文化接受(10学时): 第六单元 仁者爱人(4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民本仁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把握传统民本仁政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辨析中国传统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结合文化经典作品,理解作品中的仁爱思想,感受以民为本的情怀,学会关爱他人。第七单元 和而不同(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和而不同”的思想;了解“和而不同”思想对人际交往、清明政治、繁荣学术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文化经典作品,理解讲求“和而不同”,既需要辩证的思想,更需要宽阔的胸襟。第八单元 胸怀天下(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忧患意识”的思想;认识“居 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个体生命及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了解“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是我国历代仁人志士薪火相传的一个优良传统;结合文化经典作品,感受作家“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第九单元 品格修养(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品格修养”的思想;学习前辈贤达,重视个人道德品德培养;懂得提高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充实提高各种修养,才能使生命活出像样的意义;结合文化经典作品,感受前辈贤达的豁达襟怀、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第三专题 实用写作(8学时): 第十单元 行政事务(2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

第十一单元 商务财经(1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广告”“经济合同”等。第十二单元 新闻报道(2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消息”与“通信”。第十三单元 学术论文(2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学术论文” 第十四单元 机关公文表达模式(1学时)基本内容:机关公文表达模式介绍 第四专题 书法训练(4学时): 第十五单元 硬笔书法书写技巧与规范(2学时)第十六单元 毛笔字书写与书法作品欣赏(2学时)第五专题 山西简史(4学时): 第十七单元 山西地方史概况(2学时)第十八单元 山西地方史与山西文化(2学时)6.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具体考核方式见《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案》)。

四、实施计划

我校这次《大学语文》改革是在学校、教务处、学院领导的提倡和支持下进行的。本学期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并且将准备教材和配备教师。第二学期在全校文科先开设,第三学期在全校理科开设。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本方案。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按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五个专题十八个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分五组,成员选择各专业、学科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教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承担1至2个专题的教学任务,各组教师人数按教学任务的多少具体安排如下:

文学欣赏组:5人左右; 文化接受组:5人左右; 实用写作组:3人左右; 书法训练组:2人左右; 山西简史组:2人左右。

以上各组教师在文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中进行选拔。

书法专业不进行书法训练,加强古诗文欣赏的培养;历史专业不进行山西简史教学,加强文学欣赏的培养。

文学学院

2013年11月第三次修订

语文课程教学方案 篇5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程,于200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出,目前在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课程主学文字教材,经修订2005年第二版而形成的第三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内容结构已有较大调整。

新版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第二至六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七至十章)。

本课程现有文字教材1种,原有基于文字教材的网络课程已于2007年启用,学习者可以参考学习。新版网络课程将同步本网络考核方案的实施试行,原有录像教材一套10学时;IP课件5学时;直播课堂1学时,网络教学辅导资料若干仍可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特色是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学科特点是综合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论”与“课程论”的一般原理,因而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综合必修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所共用。该课程文字教材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主持专家担任主编,注意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综合、简明、实用的特点。

二、网络考核说明

(一)网络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国家开放大学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国家开放大学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

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共计为4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每次考核的分值,其中第1、2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3、4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学生每次考核成绩按上述权重折算后相加,即为该生本课程学习总成绩(百分制,60分为及格)。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三、网络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30分)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本阶段学习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二)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三)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十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三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的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30分)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30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归纳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并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要点。(4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评分:教师重点考查学习者的工作过程,判断其选题是否可行并具有实用价值,考查所使用资料是否详实、科学和来源清楚,分析学习者在实践问题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注意:防止出现抄袭,凡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四)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全部内容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五周的星期二。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八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以上考核方案,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暂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各项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活动,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学生,进入课堂,用于教学”,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人人会、人人用”的目标。

二、参加对象

合肥南小全体专任教师。

三、组织机构

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为加强对大练兵活动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成立合肥市门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校教务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硬件设备建设为主转变到以管理和应用为主;从以运用传统教育手段为主转变到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为主;从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到以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融合为主。促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新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1、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区教育局校级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负责本校教师校本培训。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形成领导带头学,教师全员学的良好氛围。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专题培训,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资源的利用。(20xx年10月全体教师班班通设备应用能力考核)

2、实践:全体专任教师要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即拟写一份教学设计、制作一个信息技术课件、上好一堂示范课、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展示:学校将教师参与电教作品评选活动及教学资源应用新星评选等活动与大练兵活动成果展示进行整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课堂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评选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三项,全体教师参加,学校8月25日遴选三项作品和教师空间评比地址汇总表上交区电教馆。10月10日上报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4、提升: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促进学校建立、健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应用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逐步建立信息技术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把资源的利用与班班通进教室的应用结合起来。建立校本资源库,在用好管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优质资源。(20xx年10月,学校将组织第一届微课比赛。40岁以下教师上交微课一节以上,40岁以上提交都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20xx年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从4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活动共分为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

──宣传动员阶段(4月份)。制定方案、落实任务。

──组织实施阶段(5-11月份)。落实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并完成“五个一”规定动作,并积极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开展相关自选动作。各单位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与研究,加强应用制度建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应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选拔优秀成果参加区级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评比和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篇7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改革

1 改革目的———加强财务报表的实际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是财会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从内容上看, 它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因此,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为评价标准。相应地, 专业教师对这门课整个授课过程的设计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目标。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财会类学生, 其中多数已开设财务分析课程, 但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授课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备课—讲课—期末考试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效果仅通过期末的试卷来反映, 无法反映整个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且, 期末试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分析能力, 仅能说明学生对老师传授的那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不能反映学生分析能力的差异。因此,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改进, 要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财务分析的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整个课程考核都需要以分析能力作为标准。

2 改革过程———体现学生真正的分析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 我们设计了教学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 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教师而言, 根据大纲设计详细的理论教案。理论课教案设计的中心就是在大纲中列明的每节课授课主题的指导下, 详细阐述如何讲授这个主题。以短期偿债能力为例。教师将安排2个课时讲授该主题, 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类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能力, 为此在内容安排上, 除了介绍短期偿债指标与分析方法外, 尽可能地安排各种各样的企业与行业分析案例, 选择的企业范围广且具有一定代表性, 比如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劳动密集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与工业制造企业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的企业短期偿债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规模、发展阶段、经营特点、业务范围、行业特点、政策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系。因此, 学习短期偿债能力时, 不能片面介绍指标与方法, 对每一个问题的介绍都要通过具体的案例, 且最好选择短期偿债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企业案例, 最大程度给学生提供分析的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 在理论课教案的基础上, 学生选择合适的案例, 对某一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 要求对比分析机械类上市公司近3年盈利能力差异并给出解释, 学生据此搜集有关信息, 利用分析工具Excel, 采用所学分析方法, 结合专业知识得出不同机械类上市公司盈利差异的原因, 提出一定的改进方法。由于机械类上市公司很多, 考虑到地区、规模等因素, 可要求学生尽可能选取可比性强的两三家对比, 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公司, 即使选取相同公司, 考虑问题也存在差异, 最后学生的实验结论基本不会出现雷同。

2.2 课堂设计

对于老师而言, 首先必须用多媒体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 时间安排要合理, 以一次课中的2小节共90分钟来计算, 首先拿出40分钟时间用于财务分析理论、财务指标、分析方法讲授 (简单介绍, 下面再结合案例) , 剩下的50分钟时间分别就不同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 为了便于分析与讨论, 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 每组6~8个成员, 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 一人负责搜集资料, 一人负责数据整理, 其他学生负责财务数据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以及辅助他人工作, 并由组长 (可以轮流担任) 代表本组发言。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发言学生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提纲作出适当点评, 并进行归纳总结。

2.3 课外作业设计

财务分析的课外作业包括:1理论课堂布置的课后案例。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授课的重点与难度, 最重要且难度较大的案例尽量课堂上分析完成, 拓宽知识面的案例留到课后。由于学生自觉性存在差异, 在下次课前交上来。为了避免小组间互相抄袭, 有雷同者成员作业分为0分。2课后思考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讲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一般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拓展, 主要是为学习能力强, 兴趣浓, 或欲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准备的, 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完成, 这对学生以后撰写专业论文有很大帮助。

3 考核方式

3.1 关于成绩结构

(1) 期末总评=期末考试 (50%) +平时成绩 (20%) +专业实训 (30%) 。

(2) 平时成绩=考勤 (30%) +课堂笔记、课堂练习、作业 (40%) +课堂提问、课堂状态 (30%) 。

(3) 专业实训=PPT质量 (50%) +小组成员表现 (20%) +阐述能力 (20%) +提问能力 (10%) 。

3.2 关于专业实训

(1) 班级小组的PPT内容丰富、态度认真者90分以上;若案例直接在网上抄袭则直接为0分。

(2) 在组长进行阐述的过程中, 其他小组成员提出合适的问题者奖励5分。

论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孩子从文字去感知世界丰富多彩、用语言去表达交流的一门课程。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注重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帮助其提高阅读、认知、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1]。语文园地教学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多次观察发现,小学生对语文园地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在此篇文章中将会对语文园地在教学中的优点进行探讨。

一、语文园地的优点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每章节最后的“语文园地”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园地这一教学板块既有对前期学习知识的回顾,又通过一系列的要求提高了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帮助小学生在相关要求下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章节要点回顾

语文园地这一模块中有对学习章节的要点回顾。要点回顾,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帮助小学生在回顾性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丰富程度。章节回顾是自身对上一章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知道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自身的学习基础。同时,章节回顾又是下一段内容学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因此,语文园地对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园地对学生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在每章的语文园地中,不仅仅要求小学生通过“看”进行对知识的学习,而必须通过“读”“写”“说”三方面帮助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展。语文园地将整体教学推向图像文化,在语文园地中,不仅包含单调的文字,还通过图片、人物图像来减轻学生对于文字教学的厌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语文园地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倾听他人想法、表达自身渴望、读出优美词句、写下真实感受。而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相得益彰。同时,语文园地对提高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还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语文园地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重要性。

二、语文园地的教学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可将单一的文字转化为色彩缤纷的图片、艺术字,满足小学生年龄段的喜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园地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无疑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语文园地本身就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此基础上使得语文园地的内容板块更趋向于丰富、活泼,帮助学生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兴趣。这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是十分受用的。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视、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影音、文字、图片相互集合来进行教学,此种立体式教学方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感官,对文章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学习,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让很多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有效地节约时间和人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早已脱离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中,更注重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3]。师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每个学生能在极大程度上被课堂氛围所感染,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还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对于有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积极提出,不要有遗留。并对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以带动学生敢讲敢说的风潮。让老师能够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讲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步。

(三)角色互换

不少学生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回答问题时较为害羞,习惯低着头。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来当老师、老师来当学生的一类教学模式。让学生来当老师,既能使其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老师来当学生,可拉近师生关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同时,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正。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性,尊重教师的工作,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园地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语文园地板块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字来对小学生的章节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图文并茂,并结合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题,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园地板块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每位教师应顺应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渐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生动化、意义化,以提高每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学华.“园地”教学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9).

[2]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1).

上一篇:青岛日照三日游作文下一篇:慢吞吞的小蜗牛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