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精选8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篇1

一、填空题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

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

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

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 和 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会写 800~1000 个左右。第二学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 B、基本掌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C、掌握 D、不要求 个,其中会写 2000 个左右。到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3000 个,其中会写 2500 个左右。

26、新课标1~2年级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9、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30、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3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_者和引导者。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五、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篇2

在21世纪的今天, 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为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因为这样, 所以要培养祖国的精英就要从“娃娃”抓起, 从小学教育开始。而作为开启国语的智慧钥匙——语文, 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深刻探讨, 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拓学习思路,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 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改变教学思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 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 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 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学知识, 那么我们收获的不可能是文学上的“巨人”, 更可能收获的是呆滞的“矮子”。为此,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明确教学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者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 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为基础去自我探索知识的奥秘, 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 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来, 由于儿童的好奇心重, 更能接受图片、动画、朗读等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优势来优化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接受理解课文内涵, 在娱乐中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当讲到《江南》这篇文章时, 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朗读授课, 因小学时期孩子的思维逻辑以及想象的能力有限, 因此, 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课文。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搜集很多关于江南的图片, 做成幻灯片, 结合课文中的内容, 让学生图文并茂, 更好地吸收理解课文内容。

二、改变教学模式, 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课堂的授课方式多样化, 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 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 缺乏认识的乐趣, 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 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 改变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模拟情景, 深化课文内容

如当学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 为学生准备课文中所用到的道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仅有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的情况下, 如何能喝到水?让学生自由讨论, 并给出自己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操作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讲解课文中小乌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故事。并说明, 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深意在于:当遇到困难时, 不要灰心丧气, 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境遇, 并通过冷静敏锐的头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人生态度。

(二) 启发教学, 诱发学生情感

如当学到《陈毅探母》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在讲过文章之后, 举办一个小型的情感交流会。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帮助, 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通过每位学生的对母爱的感悟, 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 布置一次关爱母亲的作业。可以是一杯热茶, 一个拥抱, 一次给妈妈洗脚的行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 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陈毅对母亲的深切亲情, 更能理论联系实际, 从生活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三、改变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学生则只能接受教师一味地灌输教材知识。语文这门课本来就灵活性很好, 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只会让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不利于新课改的任课要求。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 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 提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融合新课改要求下的人文精神,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自由的空间, 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真正使语文教学由古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适应新课改的任课要求。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篇3

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课堂美感

我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课堂美感,这应当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美学追求。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窗外,小叶芽正在春风中努力地吐露出自己新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大江保卫战》。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那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那时,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宁静、庄严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們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子弟兵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可以想象,我们师生在那堂课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

如果把整个课堂比作河床的话,那么师生在阅读时的情绪、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浮动在整个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灿烂、最动人的浪花。阅读是人生的各种经验的体验和师生情绪、灵气和悟性充分表现自由流动的基础,它构成了课堂阅读最坚实的河床与有生命力的潮汐。

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悟读”

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即当我们在课堂上接触课

文——文本时,首先应当认识到它的意义,像一颗多面体的宝石,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令人扼腕的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只在一个层面给学生读解。就是在一个层面读解,也拿了条“标准化”的绳索,给学生的思想来了个五花大绑。所以,我认为应当突现一个词——“悟读”。悟是悟出内涵,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永恒意义。因为解析不是终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才是良策。

为了培养学生“悟读”,我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在读中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自己向全班学生介绍并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种学习“主人”的感觉,还激发了读书的热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先设问:“把‘大自然称为‘绿色的课本,这课本里究竟有哪些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画出“绿色的课本”的内容。然后问:“在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呢?”有的学生答:“我最喜欢它里面‘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因为我认为,我们的生活都是欢乐的、温馨的。”另一位学生答:“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一句。我喜欢它是因为欢乐代表着人类最动人的心情,温馨代表着人类心灵最真切的期盼。”面对这样“悟读”的学生,我十分珍视,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自己解析领悟课文,既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材料,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质量。

三、加强阅读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深远

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

蒙教育。”

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这门人文学科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学上落实呢?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阅读教学中一篇篇课文进行的。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说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就要在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加强阅读教学,重视阅读评价

加强阅读教学,重视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此外,加强阅读教学还应注意优化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认读,为泛读,感知阶段,先扫除文字障碍,认知文本的表层结构,以期进入作者世界;(2)理解,为精研、沉思阶段,先反复诵读,待胸中豁然,然后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3)创造,为发展、生产阶段,联系时代,贯通古今,必有意义的重建。即“读、解、悟”三步走,其中“悟”最重要,是在汲取、滋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1 篇4

(一)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引导学生()和(),促进学生()和()的发展,促进学生()和()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和()。

2、()是思维的必然前提。()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3、美术课程具有(),以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径,是()阶段全体学生()的艺术课程

4、美术教学过程的()、表现活动()和评价标准的()性,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将会对学生未来的()产生积极的影响。

5、()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和()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

6、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和()的选择,对艺术作品的(),都会受到()的影响,所以()是最尊重()的课程之一。

7、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促进这一理想的(),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的因素、()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方面,其作用是()的。

8、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美术的(),理解和运用(),更多地参与(),共享(),积极参与(),并对()作出自己的贡献。

9、()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10、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与()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是学生的()得到发展,并重视()的培养,是学生具有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简答:

1、美术课程性质是什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篇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为载体、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和的能力、和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015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1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20.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二、多选

1.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2.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3.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4.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0.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三、判断

1、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7.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9.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4.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8.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10.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3.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记忆)、(训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3.(具体化)。4.(内容学习)“(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窄)、(旧)(浅)、(宽)、(新)8.(整理)、(描述)

9.(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10.(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1.(实践活动)(综合应用)12.(数据)(随机现象)

13.(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14(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15.(形状)(大小)(位置关系)16. 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17.(基础性)(态度)、(价值观)18.(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9.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0.(知识)(生活经验)

二、多选

1.(BCD);;2.(BCD);3.(ABCD);4.(ABC);5.(ABCD);

6.(AC);7.(ABC);8.(ABCD);

9.(ABD);10.(BCD);

三、判断

1.(×)2.(√)3.(×)4.(√)5.(×)

6.(×)7.(√)8.(√)9.(√)10(√)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5.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面向全体的原则。(4)知情并重原则。(5)开放性原则。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0.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答:(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3.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篇6

姓名

一、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最终把普罗米修斯从悬崖绝壁上救下的英雄是(C)A、喀戎

B、宙斯

C、赫拉克勒斯

2、宙斯送给人类的宝盒里面是什么?(C)

A、金子

B、武器

C、潘多拉

3、恶鹰啄食谁的肝脏?(C)

A、赫拉克刺斯

B、宙斯

C、普罗米修斯

4、潘多拉是谁用泥土造成的?(C)

A、厄瑞克透斯

B、宙斯

C、赫淮斯托斯

5、太阳车是谁的坐骑?(C)

A、厄洛斯

B、潘多拉

C、赫利俄斯

6、宙斯的姐姐和妻子是谁?(B)A、阿波罗

B、赫拉

C、哈得斯

7、特洛伊城是否毁灭?(A)

A、是

B、否

C、没有这座城

8、伊阿宋驾驭的是什么?(C)A、神马

B、金羊

C、神牛

9、第一任神王是谁?(C)

A、宙斯

B、该亚

C、乌拉诺斯

10、阿瑞斯是什么神?(C)

A、海神

B、星神

C、战神

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B)。A、女娲

B、盘古

C、吴刚

D、共工

2、盘古的骨头变成了(C)。

A、雷霆闪电

B、鸟兽虫鱼

C、矿产宝藏

D、风云土壤

3、(A)创造了人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A、女娲

B、盘古

C、王母娘娘

D、白娘子

4、被后人称为“水师”即水利之神的是(B)

A、女娲

B、共工

C、颛顼(zhuān xū)

D、伏羲

5、女娲为了补天炼制了(B)块五色石。

A、36500

B、36501

C、36502

D、36503

6、天地分开之后,地是由(D)负责治理的。A、雷公

B、共工

C、高比

D、颛顼

7、夸父是通过(A)追逐太阳的。

A、奔跑

B、骑马

C、飞行

D、骑驴

8、夸父在追太阳途中休息时,将三座小山摆成(A)字形。A、品

B、林

C、吕

D、朋

9、夸父死后扔下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B)林。A、枫树

B、桃树

C、松树

D、苹果树

10、(C)发明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耕种方法。A、刑天

B、高比

C、弃

D、后羿

11、看到大地丰收的情景,上天又降下了神奇的种子——(C)。A、小米

B、黑黍

C、小麦

D、粟

12、盘瓠(hù)是帝喾(kù)身边的一只(A)A、狗

B、老虎

C、豹

D、虫子

13、炎帝手下的一员猛将叫(B),后来被黄帝活捉了。A、共工

B、蚩chī尤

C、帝喾

D、刑天

14、在黄帝打不过蚩尤时,是(A)来帮助黄帝。A、九天玄女

B、七仙女

C、嫫母

D、女娲

15、(B)钻木取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A、黄帝

B、燧suì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

16、(D)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

17、瞽叟(gǔsǒu)是什么意思?(A)

A、瞎老头儿

B、腐老头儿

C、病老头儿

D、疯老头儿

18、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C)

A、贪心之人

B、心胸狭窄之人

C、德行出众之人

D、凶残之人

19、(B)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A、鲧gǔn

B、大禹

C、尧

D、舜 20、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C)。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jié

D、神农氏

21、(A)造出了酒,被后人称为酒神。

A、仪狄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

22、被称为酿酒始祖的是(C)。

A、仪狄

B、燧人氏

C、杜康

D、神农氏

23、长寿之王指的是(B)。

A、仪狄

B、彭祖

C、采女

D、青精先生

24、沉香的母亲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叫(B)。A、采女

B、三圣母

C、龙女

D、嫫母

25、三圣母被(A)逼迫,交出了宝莲灯。

A、杨戬(jiǎn)

B、孙悟空

C、岳飞

D、神农氏

26、望帝变成杜鹃鸟是(D)。

A、为了到天宫中

B、为了飞得更高

C、觉得好玩

D、为了劝丛帝改邪归正

27、精卫的前身是(B)。

A、炎帝

B、女娃

C、丛帝

D、望帝

28、精卫为什么要填海?(B)

A、痛恨大海夺去父亲的生命

B、痛恨大海夺去自己的生命

C、痛恨大海淹没了庄稼

29、天帝的十个儿子有个共同的名字,叫(A)A、太阳

B、杜鹃

C、精卫

D、月亮

30、是(B)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

31、舜帝因为消灭恶龙而死,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哭了九天九夜,最后两人的血泪洒在了一种植物上,就是(C)。

A、枫树

B、桃树

C、湘妃竹

D、杜鹃花

32、嫦娥吞下的长生不老药是从(B)讨来的。A、天帝

B、王母娘娘

C、尧

D、龙王

33、《吴刚伐桂》中吴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A)A、做事认真的人

B、勤奋好学的人

C、非常没有耐性的人

D、谦虚谨慎的人

34、泰山娘娘在(B)的帮助下消灭了皇虫精。A、蛙仙

B、玉帝

C、王母娘娘

D、天女

35、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其中负责管理天上的事,称为玉帝的是(A)。A、大儿子

B、小儿子

C、小女儿

36、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其中负责管理地上的事,称为皇帝的是(B)。A、大儿子

B、小儿子

C、小女儿

37、专门管理婚姻的神仙叫做(A)

A、月下老人

B、玉帝

C、嫦娥

D、天女

38、《三戏海龙王》中是(B)三次戏弄了海龙王。A、韦固

B、鲁大

C、善财

D、龙女

39、观音菩萨身旁的有一对金童玉女,玉女叫龙女,金童叫(C)A、韦固

B、鲁大

C、善财

D、采女 40、父亲李靖要杀哪吒时,是(D)阻止的。

A、太乙真人

B、太甲真人

C、吕洞宾

D、哪吒的母亲

41、《八仙过海》中,张果老是怎么过海的。(C)

A、把拐杖当小舟过海

B、坐着芭蕉扇过海

C、骑在驴背上过海

D、以花蓝为船过海

42、《八仙过海》中,哪个神仙被东海龙王抓去?(A)A、蓝采和

B、韩湘子

C、何仙姑

D、吕洞宾

43、白娘子最后被法海压在了(B)下。

A、大雁塔

B、雷峰塔

C、雷锋塔

D、六和塔

44、牛郎养的那头牛是(D)下凡的。

A、织女星

B、牵牛星

C、启明星

D、金牛星

45、石敢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B)

A、欺压百姓,专做坏事

B、能为百姓去妖降魔

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7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

教师授课不能用老的模式“一言堂”, 只给学生灌输知识, 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力求生动有趣。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 教师做导演, 让学生扮演主角, 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 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 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 他要像导演一样, 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 并随时诊断教学, 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所以,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让学生经历“语文化”和“再创造”, 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素材间的多维互动, 对话交流, 质疑问难, 在师生同步思维的互动中,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使学生参与语文, 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 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 才会激发动机, 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 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实际, 编拟出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出现, 应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层次性。

三、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提高和深化, 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 研究对象多是文字, 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强。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 而同学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容易导致语文学习兴趣淡化, 能力下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 激发情感,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 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营造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 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小学语文是比较抽象的学科, 学习语文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 就需要语文教师会“启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现实生活讲起, 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讲起, 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四、新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 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使用计算机, 学生能解决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 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计算机把教师解放出来, 去完成只有教师才能完成的任务, 如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猜想。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 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语文思想。利用信息技术, 可拓宽学生学习的方式, 如通过网上交流, 能使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同时也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方便, 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学习任务, 利用学习课件或现代学习工具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甚至可能取得创新成果。因此, 在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猜想论证、探索与推理、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等, 以加深对小学语文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特别关注中下游的学生:让中下游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够看到进步;在难点的突破上, 考虑中下游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上, 让中下游生能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组织教学上, 注意发现和纠正其不良学习习惯。适时、适度地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成功, 激励学生学好语文。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 必然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失去信心和兴趣, 那他就很难做好这件事情。所以每位老师要信任每一位学生, 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做题失败时, 我们作为老师, 要投以信任的目光和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学生注意到你的目光和鼓励时, 很可能他的大脑就会活跃起来, 激发他的思维, 解题的思路可能一下子就会想出来了。事实上,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差, 只要他们感兴趣, 就会克服困难, 努力提高语文水平的。

六、建立学习目标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具备远大的理想,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并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刻苦钻研, 不断进取。

1.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

无论长远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 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

学生的基础、能力各不相同, 各人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目标。对于学习基础好、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 确定较高水准的学习目标, 对他们是合适的, 能够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而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 盲目地要求他们过高的学习目标, 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 反而会有害处。因为过高的目标, 对他们来讲, 常常是难以实现的, 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旦要求有这样的目标, 结果往往是失败的打击, 反而使他们心灰意冷, 对学习成功不再抱有信心, 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 就要确立较低的学习目标, 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 篇8

【关键词】语文实践;随文练笔;有效性

朱敬本说: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由此可知:在课堂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练笔训练就显得相当重要!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在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透。课堂随文练笔的主旨是以读代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它以其“篇幅小、形式广、出手快”等特点备受教师的青睐。

随文练笔形式多样,读写结合点如果选择得好,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给学生的学习留下深刻的体验,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张田若教授也曾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那么,怎样激起学生随文练笔的欲望与热情呢?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文章的整体框架。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结合课文特点,适当地设计随文练笔,能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及一些写作方法。学生在随文练笔中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促进、锻炼并提高了多方面能力。

通过教学探索和实践,我结合具体的设计,从不同的侧面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希望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一、仿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学以致用,可先从仿形起步,学有样本,练有规格;但是,模仿不能拘泥,仿笔不可生搬硬套。

二、续写——阅读余韵,悠悠飘香

续写就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将内容继续延伸,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在课堂中,我经常运用续写这种方法让孩子进行练笔,凡是遇到那种不完整的故事就请学生把不完整的故事继续补充完整,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合理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写话水平的作用。

三、改写——成竹在胸,下笔有神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结构严谨、语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四、扩写——言语张力,光彩尽显

扩写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一般情况下,它是将一个故事梗概或一篇只有主要情节而少描绘语言、少细节描写的短文,按一定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展成一篇较长的文章。扩写可以培养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

扩写,表面上看是“死”的,刻板的,人物、事物、景物,似乎也是一成不变,其实多探究探究,多咀嚼咀嚼,就会发现变化无穷,写起来不但“灵活”,而且写“活”了,要想把扩写“写活”,就要“活写”,就要认真读懂原文,抓住扩写重点,展开合理想象,才能将扩写舒展得满篇锦绣。

五、补写——品茗问松,意在苍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强调学生自启入境,自学探究,主张学生在读中感悟。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到底“理解”了哪些?“感悟”到了什么?教师可以假设情节的延伸、发展,让学生有感而发,动心动情地写出“眼中景,心中情”,加深对课文的自悟自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些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六、创写——淡中有娱,新品合成

小学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群体,在接触文本中,他们的头脑中都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自然而然地产生独特的感受。这时老师轻轻点拨,这些感受就会越来越深,像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在这时设计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既能升华感情,又能拓展文本。故事新编就是一个好方式,它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简言之,就是旧瓶装新酒。针对小学生而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考虑,年龄小的孩子,总喜欢听故事、编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对故事中的人物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幻想,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常常能想到一些成年人无法想到的非常有趣的情节,让人大开眼界。因此,“故事新编”这种练笔形式非常适合学生在学习完故事性课文后予以适当的发挥。

总之,课堂随文练笔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所学的课文内容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特有的情境,为学生动笔做了极好的铺垫,打开了思绪的大门。这种练笔也深化了理解、升华了情感,学生有共鸣,有话可写;随文练笔更多的是想象写话,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途径;这种从读到写的转换与调节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不失为“阅读与学习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在这里我想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写的积极性,设计丰富、有效的练笔形式,使学生爱上练笔,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2.1

[2]肖川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3]叶圣陶教育与人生[M]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6

上一篇:“携手共进”中国梦演讲稿下一篇:煤矿复工复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