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意义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碳经济政策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方向。为了有效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制定包含多种政策工具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文章总结了低碳经济政策的最新研究,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目标和特点加以探讨:这个政策体系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碳税为核心,并结合税收返还和研究补贴。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碳税

[

一、低碳经济转型的困难

尽管从技术层面看,低碳经济是可行的,削减碳排放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人类福利保持正增长也是可能的,但从政策角度看,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政策使其变为现实。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模式和路径(庄贵阳,2005;付允等,2008;韩雪梅,2009),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尚处于方向性研究阶段。在国外,对低碳经济的经济学研究目前同样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模拟方法研究低碳经济政策工具的效力,但尚缺乏足够的实证证据。本文在总结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二、政府在低碳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创建低碳经济意味着不能仅仅发展能源生产的新技术,而应采取实际行动减少非能源行业的碳排放。由于CO2排放存在很强的外部性,政府的推动是必不可少的。

(一)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要求必要的政府干预

由于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市场外部性,有效的政策和管制是必要的。私人部门的创新需要以市场的信号为指导,这些信号表明创新的投资可以通过其技术的商业化获得利润。没有这种市场信号,私人部门不会从事创新投资。对于低碳经济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碳外部性、缺乏技术知识、化石燃料补贴、资本缺乏、激励不一致等因素都会造成市场信号的缺失,因此,没有政府的干预就没有充分的市场信号。即使存在强化这种信号的政府干预,其他的障碍仍然不利于低碳技术的发展,如非竞争市场、缺乏监管法律框架、政策执行不力、有限的技能、突变的安全风险等。这些因素阻碍商业机构对市场信号的利用,因此低碳经济转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低碳经济转型需要政府间国际合作

虽然低碳经济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低碳经济也需要付出额外的经济成本。据估计,如果要使203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比不采取任何措施可能达到的水平降低70%,即使有效地实现低碳技术,在2030年之前每年全球经济付出的成本将达到2000亿-3500亿欧元,并且每年需要增加超过50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减排。另外,还有增长代价:Mushy(2006)通过对印度减排战略的模拟表明,CO2减排会导致较低的GDP;Andrea等(2009)对美国几个能源密集行业的研究表明,如果气候政策仅仅在美同实施并且没有对低碳技术的预先投资,这些行业将在未来20年受到实质性不利影响。由于碳排放的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外部性和可转移性,加上低碳经济转型的增长代价,如果没有良好的国际协作框架,单个国家是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意愿的。因此,必须通过各国共同推动政府的国际合作,创立国际性的减排协议。

三、国外低碳经济政策研究

在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正在从侧重估计碳排放的危害和减排成本转向政策支持方面,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市场运作的政策工具,而对非市场运作的政策工具研究较少。基于市场运作的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政策、碳信用、排放权交易等。

(一)税收政策

Bovenberg(1994)认为,当存在其他的税收扭曲时,对于给定污染物排放,最优环境税率低于庇古税税率,并且普通税对经济扭曲越大需要新征的环境税率越低,以前的研究夸大了最优碳税的规模。Yusuf等(2008)利用印尼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减少燃料补贴和征收碳税两种政策工具在二氧化碳减排中的作用,发现征收碳税更为有效。Duval(2008)分析了不同的控制气候变化政策工具(碳税、总量限制和交易、标准和技术支持政策)的成本效益,发现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碳税和总量限制效果更好,它们的成本效率可以通过其他工具的有目的辅助应用而增强。Govinda(2007)研究了不同的税收工具(碳税、硫税、能源税、产出税)下税收返还计划在减少泰国CO2排放中的作用。如果税收收入被用于劳动税或间接税的削减,碳税比其他三种税收工具在减排方面更为有效;如果税收收入通过一次性转移支付返还家庭,硫税和碳税比能源税和产出税更有效;而能源可替代性决定硫税和碳税哪个更为有效。在任何情况下,产出税福利成本更高,尽管其获得的税收收入比其他工具多出2-3侪或更多。

(二)可交易排放权

Brita等(1999)表明,已经存在的扭曲性税收大幅度提高了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的成本,对挪威的模拟表明,授予可交易的排放配额较之其他的工具选择(碳税、免费配额)产生更少的福利。Mathews(2008)认为,碳信用将导致可再生能源的运用,通过商业银行授予碳减排者碳信用,市场将为减排提供私人激励。Niels(2008)分析了欧盟单边环境政策对能源密集和出口导向部门的竞争力的不利影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拟表明,排放贸易计划中的规范保护和补贴及关税不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边境税收调整制度能够降低对这些部门的不利影响,市场化的清洁发展机制效果更好。但McKibbin(2009)发现,边境税收调整的收益太小而不能补偿其管理上的复杂性和对国际贸易的损害。

(三)政策工具的分配效应

Faehn等(2005)对西班牙经济的研究表明,由于相关行业劳动密集度低,失业率几乎不受排放许可系统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将销售税收返还用于降低劳动税,失业率甚至得以降低。降低熟练劳动力的工资税最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尽管总的减排成本无法通过其产生的福利完全弥补。Ojha(2005)研究了印度征收国内碳税和参加全球可贸易碳排放制度对GDP增长和贫困降低的影响,发现把得到的碳税返还家庭将导致低增长和高贫困,但可以通过温和的排放限制目标和将碳税收益返还穷人最小化这种不利影响,同时参与碳排放的国际交易的收入也可以用于增长和减少贫困。

(四)政策工具效果比较

这些研究表明,尽管有研究表明碳税政策的优越性是有条件的,但总的来说,在大多数情形下碳税是最有效的,并且征收碳税的福利成本低于一般性理论分析显示的水平,同时其他的政策工

具还能够进一步补充碳税政策的作用。而排放权交易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管理上的成本很高,只能用于特定领域特殊排放要求的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由于这些政策产生的分配效应,应当对穷人进行补贴,并合理运用低碳政策产生的政府收益。

四、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

Karen(2003)表明,尽管市场化改革能够提高中国经济的能源效率,但是碳密集度的降低不足以弥补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使用上的增长,因此不会自动产生碳排放的降低。迄今为止,尽管有一些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政策,但还没有出台专门的低碳经济政策。在制定低碳经济政策时,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创建高效的政策体系。

(一)以市场化的政策工具为基础

低碳经济归根到底是技术问题,政策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创新。虽然从技术上来说,一些低碳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但是由于市场失灵和代理问题,众多的机会没有实现。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寻找克服市场失灵的方法,如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长期而言,许多创新技术在低碳经济中是有前途的,但是这些技术现阶段非常昂贵而不能仅通过碳价格鼓励其发展,因此需要政策制定者提供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存在减排费用,因此需要制定经济激励,如CO2价格或征收CO2税,以提高低碳技术的吸引力,为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技术提供充分的激励。

(二)建立碳税为核心的低碳政策体系

Vollebergh(1997)认为,有意识设计的结合排放权和碳税的混合系统,有利于竞争和提高效率,而单一系统因为高额的成本不能提供可行的选择并导致监管和执行问题。Foxon等(2006)指出了整合各项政策工具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可持续低碳政策体系的重要性。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可行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制定碳排放预算、实施碳排放计划、建立碳信用、征收碳税、制定标准和进行管制、为低碳技术进行补贴等。有约束力的碳预算为政府、私人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政策上的确定性。基于市场运作的碳税和排放权交易通过碳排放价格使不同的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对政策做出回应,为更好的减排技术的采用提供持续的和自发的激励。碳税的优点是覆盖面大,政策透明,不容易产生寻租机会。由于碳价格是确定的,最有利于低碳技术的提高,排放交易则确保特定领域的减排力度。但由于碳价格不确定,不利于投资,如果排放权免费授予,则会产生不公平从而有利于在位者而不是新厂商。

(三)创建高效的碳税返还机制和补贴机制

Peretto(1997)表明,在技术内生增长的经济中,动态来看碳税能够降低环境损害的结论不是确定无疑的,对于政府来说,征收碳税的时机和政策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碳排放政策的收益用于收入税和劳动税的削减,可以提供经济的活力;通过对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还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是,补贴政策也存在多种后果,由于碳排放存在于广泛的行业和领域,不能通过对一些领域(如可再生燃料)的补贴降低其他领域的碳排放,补贴可能导致总的燃料消费的增加,从而需要新的补贴来纠正产生的不利后果。因此,对低碳技术的补贴不一定带来碳排放的减少,并且成本高昂。正确的方法是对社会中的一般性研发活动进行补贴,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

五、结论

随着世界各国对地球变暖问题的关注提高,低碳经济转型已经不可避免。已有的研究表明低碳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相容的,并且将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机会。但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有效推动我国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制定创建整合多种政策工具的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碳税为核心,并结合其他政策工具,达到降低转型成本、提高社会福利、增强经济活力的政策目标。

[责任编辑:唐玉萍]

作者:张晓旭

第2篇: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与重点任务

低碳经济是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措施保障,推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模式转型。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简单说,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发展低碳经济

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从“九五”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以来,虽然单位GDP资源、能源和废弃物排放强度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粗放式发展等问题还相当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我国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央早已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但一些地方仍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卖资源或补贴低价出口换取GDP。如果我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本意背离了,也不是中央要求的科学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把提高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作为发展目标,既要重视资源的经济价值,也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通过宣传引导来改变消费习惯,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高碳的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的70%左右。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石油、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又增加了我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虽然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拿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我国要自主开发技术等,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我国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一是对新上项目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锁定”留下长久的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转型。

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应举全国之力,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当前,应当梳理并完善政策,重点应放在政策和法规的协调上,清除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如:排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作法、歧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政策、变相激励过渡开采的出口退税政策、最低价中标政策等,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壮大循环经济,提高资源效率和效益。

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在立法、政策、技术、宣传教育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企业、行业(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再生资源等)、园区、社会等领域进行了两批国家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统计和考核指标主要是资源生产率。简单说,循环经济是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

发展循环经济,应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因为每个生产环节均要消耗资源能源排放废物。从企业层面看,应施行清洁生产,开展物料、能源平衡分析和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废物的排放。在园区层面抓好产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耦合,推行企业入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生产方式。在社区层面,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充分回收利用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避免垃圾围城。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综合利用农林剩余物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秸秆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脱钩”进程。

应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以推进。通过结构优化和升级推进节能减排,避免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进一步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推广运用节能技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低于能效限定值的终端用能产品;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公共机构的节能;在抓好工业节能的同时,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对能源密集产业实施能效准入标准,对那些不能满足能效、环保、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应特别重视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质量,避免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的质量达不到正常运转的要求。控制“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引导、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利用国外资源和初级产品,促进我国贸易结构升级,逐步走出利润微笑曲线的底端。

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均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这可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降低利用成本,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研究表明,在煤炭的利用方式中,焦化的转换效率达85%,高于直接液化的55%和间接液化的60%(煤制油的两种途径)。应对煤炭多联产予以支持,对“煤制油”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技术储备。鼓励非粮食燃料的研究和开发,限制以粮食生产燃料,除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外,也不能穷其地力,因为土地还要“留给子孙耕”,为他们的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发展环境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所谓环保产业,主要是指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商品流通、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服务活动,是国内外公认的“朝阳产业”。

如果说我国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滞后效应正逐步显现的话,垃圾处理则成为一些城市近年来环境危机爆发的“火山口”。环境保护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任由市场选择,势必导致“公地悲剧”事件不断增加,2009年一些地方因垃圾填埋和焚烧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了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提高绿色发展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应大力发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垃圾填埋气回收热利用、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电厂脱硫、以及环保装备、工程设计和安装、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等环境保护业,实施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减轻经济发展生态足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环境。

建设低碳城市,塑造持续低碳未来。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各类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坚决限制不节能的“垃圾”或“花瓶”建筑;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把握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减少不必要出行。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

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规划先行,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鉴于新概念的不断推出,我国必须厘定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制定规划,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强度。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绿色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规划,向绿色转型。

在规划制定中要重视超前性、宏观性、可操作性,同时要特别重视规划的层次和衔接,做好中央和地方规划之间、各级政府规划之间、部门和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避免规划“打架”。要增强规划的权威性,重要规划应经过人大批准成为法规,不至于因为换了领导就推倒重来。那样的话,制定和实施规划就成了一句空话。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创新效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超过3 000美元,R&D投入总量已经进入世界前5位,R&D支出强度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R&D投入的产出较低,创新效率亟待提高。

应改进财政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一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那些对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建立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创新体系和实施机制。三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

应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一是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界定项目承担单位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的责任。二是加强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共享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向企业扩大开放,增建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三是建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加强服务。四是打破地区分割,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应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绿色发展。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价格的市场手段和强制性政策措施两类。前者又可以分为基于总量控制下的排放交易制度和北欧国家采用的征收碳税的办法;后者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财政补贴、研发等,主要是政府采取“有形之手”引导和干预市场与企业行为。应该说,这两类工具各有利弊。

从实际出发,我国需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形成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应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线图,近期应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用好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

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可以从生态补偿费制度、押金退还政策、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等入手,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逐步推广应用,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环境保护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如果任由市场调节,类似“公地悲剧”就会不断出现,2009年全国不少地方由于垃圾填埋和焚烧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澄清认识,加强科学、经济、工程等领域科学联合,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绿色发展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加强研究,勾画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应借鉴日本建设低碳型社会的经验,提出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2008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提出可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21项技术,用21项技术可实现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目标的60%。其中,高效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贡献约12%;先进核能发电贡献约12%;新型太阳能发电贡献约7%;产业部门(氢还原剂和新型材料)贡献约8%;民生部门节能机器(热泵、燃料电池、IT机器等)贡献约11%;新一代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贡献约10%;其他(已有技术的普及等)贡献约40%。

2008年5月,日本发布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报告,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迫切要做的十二大行动及其可实现的减排量,相对于1990年的排放水平到2050年减排70%需要的行动、技术选择、社会改革及政策措施等。该报告也认为,由于资源、资金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立即行动将增加减排成本;保持政策连续性并按一定顺序实施可以实现预期目标。2008年7月29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为日本的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这种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社会氛围。

人才是创新主体,教育对于一个国家长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至关重要。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和机制。不仅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自由发挥所长的激励机制,培育研究开发的领军人才,还要培育和保护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建立用人单位内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改进教育模式,特别是大学教育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完善企业家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要通过教育和继续教育,让受教育和培训的个人掌握有助于创新活动的技能。大力推进科研人员和教师、学生的流动,推动知识的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和教育,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开展创新体系、政策的比较研究,监测和评估创新过程、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等,使创新真正成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参与能力。

应大张旗鼓地反对消费中的浪费,做到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我国在公款消费和餐桌上的浪费问题突出,有人还以饭菜丰盛乃至过剩为有面子,以过度劝酒为热情好客。因此,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加大公务接待活动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刹住公款吃喝风。二是加强粮食和原材料采购、储存和加工管理,减少和防止腐烂变质造成浪费。三是鼓励发展快餐业,推进以中央厨房为主的集中生产、统一配送,建立健全餐饮服务标准等行规行约,鼓励剩菜打包,减少浪费。

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要付出成本,而能源消费势必排放二氧化碳;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就是将资源转化为废物的过程,就是将能源从有用变为无用的过程,就是把物质从低熵状态转化为高熵状态的过程。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是我们保护地球这个唯一家园的必然选择。

综上,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摆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关系,依靠技术进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试点示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崔小花)

作者:周宏春

第3篇: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意义及政策建议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低碳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得到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文章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意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创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随后低碳经济、低炭产业、低炭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类拥有同一个地球,共同的生存环境必然使世界各国拥有同样的责任。

从低碳经济实践情况看,英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发展最早且比较成功的一个国家,英国将低碳经济视为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2003年英国发布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明确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这是英国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出台的又一举措,也是全球首次将二氧化碳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确定“碳预算”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领域,标志着英国政府正主导经济向低碳转型。

欧盟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7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新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以达成欧盟确定的气候变化目标。2008年12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批准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六项内容。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每年经济增长率的逐年递增,化石能源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迅速增加,能源问题和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必然之举。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1995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7%,到了2008年这一比重已经攀升到71.1%。自2000年到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已经接近10%,其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又达到了90%。我国在当今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尚位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碳排放占总量的1/5,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在我国工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以往高耗能、高排放的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能耗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节能,提高能效,优化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结构高碳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导致高消耗和高排放。尤其是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高碳化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占全球的18%,受到世界的关注。2008年与2009年无论是在煤炭产量还是煤炭消费方面,我国都逐年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我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很难改变。

(二)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偏低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技术过于落后。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目前能源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三)低碳意识没有普及,缺乏发展战略

2008年起,政府就推广“碳排放交易”,但大多数企业对“碳排放交易”觉得遥远与陌生,“低碳经济”意识还没被多数企业所接受。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对于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不够。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政策推动。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有的处于空白,有的亟待完善。

(一)推进碳金融制度创新,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发挥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必须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创建低碳环保政策性银行,建立并逐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建立碳减排环保基金,发行“生态基金”产品;推广“绿色保险”产品,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试点;进行碳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和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银行业承担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保险业承担规避和转移风险的责任,机构投资者承担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碳基金承担碳市场交易主体的责任。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资金能够流入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中去,推动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二)实行排污权交易,应用市场机制促使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减排,动员私人资本和金融资源向低碳方向调配。减排市场化能够降低国家的财政负担,增强企业减排的主动性。其主要方式是国家将碳排放限额分配给一部分企业(不是全部企业,主要是排放量较大、容易计量排放的企业),建立碳交易市场,由企业根据碳配额的价格,在自主减排和购买碳配额之间进行选择。当政府给予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不足的时候,企业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低排放设备和技术,从而减少碳排放;也可以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市场上的碳排放配额来自于配额富裕的企业,在碳价格信号指导下,投入减排项目的私人资本的效率会得到保证。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碳排放额度及信用产品交易。

(三)加强低碳法律体系建设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对于我国来说,应该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相关法规修订中,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为我国低碳经济道路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四)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

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示范引导,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倡导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新型的消费模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做到节油、节能、节水等,减少碳排放。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引导公众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低碳消费。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参与国际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六)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要研究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运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提升企业的形象。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七)加大投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因素。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尽快发展低碳技术。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碳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此外,通过一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可以大大降低我国碳排放总量,促进我国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oftheEuropeanCommunities(CEC).LimitingGlobalClimateChangeto2degreesCelsius:TheWayAheadfor2020and

Beyond[M].Brussels:CEC,2007.

2、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4、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0).

5、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6、刘兆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2).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作者:翟安琪

第4篇: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低碳: 1.1.1.1. 在我国在我国在我国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列举两项低碳生活的生产、生活方式: (1)多运动,少看电视和上网;

(2)尽量吃绿色食品,不喝酒和碳酸类饮料; (3)随手关灯,关水龙头;

(4 )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5 )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处理;

(6 )循环用水,洗菜水可以浇花,冲厕所; (7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

(8 ) 多用节能电器。 3. 为发展低碳经济设计宣传标语: (1)发展低碳经济,利在当今,功在后世;

(2)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 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

(4 )节能减排,共建绿色家园。 4.青少年能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做些什么? (1)树立节约意识,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2)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3)积极宣传资源环境知识或有关法律法规;

(4 )尽可能循环利用废物; (5)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并身体力行。 创新创新创新创新::::

5.创新的重要意义。(1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 )

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3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4 )如果没有创新,经济和科技就难以发展,国家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5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6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3 )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 )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5 )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党90周年: 8.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的意义:(1 )

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 (2 )有利于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取得新的辉煌和进步; (3 )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4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5 )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6)有利于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食品安全: 9列举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1 )地沟油;(2 )三聚氰胺奶粉;(3 )化学火锅;(4 )瘦肉精;(5 )漂白蘑菇; (6)染色馒头;(7)毒豇豆。 10.为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1 )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自身权益;

(2 )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 (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4 )维护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11.为维护食品安全,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 )国家:建立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2 )企业和经营者: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3 )消费者:应增强辨别意识,敢于揭露食品安全领域的 违法行为; (4 )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揭露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和谐校园::::

12.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 (1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2 )有利于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3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每年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1 ))))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设计宣传标语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设计宣传标语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设计宣传标语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设计宣传标语。。。。 ①激励善行义举,汇聚道德力量;

②履行公民责任,铸就社会诚信; ③加强道德宣传,提升公民素质; ((((2 ))))开展公民道德宣传这一活动的意义开展公民道德宣传这一活动的意义开展公民道德宣传这一活动的意义开展公民道德宣传这一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有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③有利于增强爱国情感;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

民生民生民生民生::::

14.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重视民生的意义) (1 )是践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需要;

(2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4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6)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 15. 为解决民生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 )坚持党的领导; (3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4 )坚持依法治国;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好的主旋律。

第5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价值与意义

摘要: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如何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待解之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是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要依靠燃烧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的。低碳经济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以主要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核心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一)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减轻我国的国际政治压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20年前后,甚至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C02排放国。我国于1998年5月签署、2002年8月核准了《京都议定书》。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的具体减排量,但《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将胁迫我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减排义务。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虽然《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但参加大会的各方代表并没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共识。会议期间,我国受到了发达国家减排衡量、核查标准等多方面的公开非难。因此,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可使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据更广泛的活动空间,更具主动权。

二)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资源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2006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t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水泥消耗12.4亿t,占54%,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61%和18.1%。2003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为日本的11.5倍,单位GDP水耗是发达国家的5.1~35.8倍”。资源的超常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发展低碳经济的初衷就是要通过低碳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决定了低碳经济的建设首先要顾及的就是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实行低碳经济模式,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逐渐减少,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也将不断改变。在低碳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环境质量将不断得到改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发展低碳经

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性能源。煤炭是高碳能源,它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高得多,必然产生较高的碳排放强度,加之我国不具备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优化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相关产业的支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其发展具有合理性,不应抛弃。而发展低碳经济,则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排放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孕育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四) 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转变消费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求制造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要求转变可能破坏环境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有助于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低碳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绿色产品和低能耗产品,主动改变过度消费的现象,建立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更多地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推动生活设施节能和公共建筑节能,选择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实现消费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6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需要及意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细分来说,低碳经济有以下好处:

1、改善大气环境。

2、提升能源安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迅速上升,未来是否可以长期供应、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往往储存在世界范围内政治最不稳定的地区等问题,提高能源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很多国家议程的首位。不解决气候和能源问题将导致未来气候效应和资源匮乏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同时获取气候和能源安全则会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扩大本地能源生产的范围,并降低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大幅降低能源依赖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有利。

3、扩大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果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成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那意味着GDP的增长可能加速而不是放缓。对兴建CCS电厂、新能源、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新的投资将促进产出并创造就业。如果边际成本可以通过融资获得,那么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抵消将是很小的,因此总体GDP会提高。

4、新能源产业具备显著的低碳经济特征。新能源是与传统能源相对应的一种能源,它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有时候还常常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是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可以大大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改善环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优越性首先体现在资源丰富,大多是无限的,而传统能源都是有限的。例如世界原油平均还够开采41年,天然气还够67年,煤炭还够164年。另外传统能源大都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而新能源比较环保,是清洁能源。 另外,低碳经济对上市公司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沪深股市拥有低碳概念的上市公司众多,一般都以以下 3个标准来考察证券市场中不同低碳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1、政策制度。包括政府的扶持力度,如直接财政补贴、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节能法规与标准的制定等等。低碳经济特别是新能源,前期投资额较大,融资政策非常重要,不同的低碳技术,成熟程度不同,风险程度可能差异很大,获得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私人资本和国际资本、节能专项资金支持或介入的程度都会不同。我们认为能够获得较多政府直接财政补贴、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扶持,享受融资政策优惠的低碳细分行业和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2、研发实力、核心技术。低碳经济尤其新能源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短期内可以获得突破的领域值得密切关注。具有核心技术、自有知识产权、具有可持续性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可以获得高的估值溢价。

3、综合业绩成长性。低碳经济特别新能源公司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风险可能很大,如果非低碳的常规业务具有较好的稳定增长业绩,可以提高公司投资的安全边界,因此在对低碳上市公司评级时候,对低碳业务、非低碳的主营业务都要作详细的分析,业绩明确、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无疑更具投资价值。

低碳经济前景无限光明,孕育长期投资机会。从政策、技术、业绩增长潜力等诸方面考察,目前证券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核能、风能、太阳能、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众多子行业都有较大的投资价值。一般在低碳经济,特别是新能源发展的初期,由于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上游的资源、设备的需求剧增,常常供不应求,目前低碳上游产业更被看好。

总体说来,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第7篇:低碳经济对中国意义深远

近两年来,关于低碳,气候变化的话题已经妇孺皆知,尤其在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低碳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共同话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

何为低碳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有别于过去高消耗,高增长,追求规模的GDP中心论。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去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中提出了我国政府降低碳排放总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关于低碳的普世意义,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媒体已经给提供了足够多的分析,本文无意继续重复,堆砌太多意义不大的信息。我们更想从更深入的角度,来解析低碳经济的深层含义。

低碳经济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尤其工业革命开始,我们就步入了大量能源消耗时代。工业革命至今,人类发展的基础就是能源,特别是化石的能源的使用。经济发展和能源的消耗几乎可以划等号,甚至主流经济学家喜欢直接通过用电量来判断经济指标的状况。

近30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瞠目,但很少人注意到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同样令人瞠目。1978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是62770万吨标准煤,消耗量是57144万吨煤,总体上中国还是能源净出口国。到1992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就开始超越生产量,到了2008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达到了285000吨标准煤,远超248000吨标准煤的生产量,缺口达37000万吨标准煤,是不折不扣的能源进口国。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中国的原油生产从1990年13800万吨标准煤到2008年的18900万吨标准煤,增长不到50%,而消耗却从11486万吨标准煤狂飙到了2008年的39020万吨标准煤,缺口高达20000万吨标准煤以上,进口依存度超过了50%,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

与中国能源消耗飞速增长的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从03年起一路狂飙,原油从20多美元起步,一路飞奔到08年的147美元的高点,铜铝铅镍等金属也上涨了 5倍以上。金融危机风暴阴云尚未散尽,原油已经从暴跌后的30多美元恢复到了85美元,铜价更是达到8000美元,挑战08年高点8900美元的欲望强烈。

作为工业基础之一的铁矿石价格,也成为中国难以释怀的痛,海外的矿石商肆意抬价,从03年的30美元左右飙升到现在140美元。中国作为最大客户,基本毫无议价能力,一边承受着钢铁企业的亏损,一边看着力拓等企业大把运走中国的财富。 低碳经济是什么

低碳经济的名词现在普及率已经很高了,但能讲的清楚的人却不多。甚至有悲观的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只是概念,没有太多的意义。

在解读低碳经济之前,我们先看看高碳经济的模式,工业化的基础就是能源的应用,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基础能源通过热能电能传导给上游的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把热能电能和铁矿等基础原料加工,生产出建材,钢材等材料传递给中游的制造业,生产出千万种商品,流入下游的商业化社会,产生有形无形丰富的商业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不难看出,经济若想增长,在唯GDP论的基础下,必须提高最终的消费,那么最终的受益者就是最上游基础能源商。政府的作用则是调节不同环节的价格稳定,使经济平稳正常发展。

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需求飞速增长,最上游能源商就有了不断加价的理由。其实,能源开采与耕地类似,成本几乎很少增长,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几十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基本与经济同步的,远逊于能源价格的涨幅.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飞速发展时候,能源价格也一直在低位徘徊也是这个道理。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基础资源上涨,但应该同步,而不是现在的状况,这只是美国对中国扼杀的战略才导致现在的结果。唯一问题是这个策略很糟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高碳经济的结果就是财富不断向上游资源控制者聚集,也就有了中东国家坐地暴富,花钱如流水,坐享其成的现状,全球人民辛苦努力皆是为他们打工。也自然就有了澳洲矿石商漫天要价,让中国苦不堪言的现实。在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状况下,财富是在内部的流动,没有太多问题,但全球化的现在,这种模式导致全球财富不断向中东,俄罗斯,澳洲,巴西等资源大国聚集,这是发达国家及其不愿看到的。

清楚了高碳经济的模式,理解低碳经济则不难了。低碳经济的实质和目标,就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状况或者影响极小的状况下,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总体能源的消耗。在高碳经济模式下,能源商的暴利通过经济循环,传导到各个环节,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反之,低碳经济模式下,从最终消费者开始,减少能源消耗,或使用各种节能产品,商业,制造业减少能耗,提高效率,最终传导给能源商,将能源商暴利消减,使之回到合理利润的价格区间。对于国家,则可以减少总体能源消耗,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保证了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一言以蔽之,低碳经济瞄准的就是能源商的钱袋。

谁提出了低碳经济

中国从9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节能,但关注点始终较低,仅仅从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看待能源问题。同样,作为能源大户和全球军事经济老大的美国,也仅仅提出了节能环保,对待能源问题也仅仅想通过武力来解决,不但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还花了巨资和精力在中东,试图通过武力来取得能源控制权。

同样的时候,英国率先起来,在2003年发表了《能源白皮书》,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为什么低碳经济会从被英国这个没落的工业大国率先提出,而不是经济龙头美国,也不是新兴大国中国呢? 破解这个问题,才是本文的真正涵义所在。美国,自然理解控制能源就能控制全球经济的道理。但美国选择了另外的道路,退出京都议定书,试图动用武力控制中东能源,并炒起能源价格,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为了不让全球其它国家分享美国的战争成果,尚未取得多少能源效益的美国愚蠢的挑起了能源价格战,利用高盛等金融机构和中国因素等,把大宗商品价格拉到了令人瞠目的价格。的确,能源价格飙升重伤了中国和欧洲的很多大国,但让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迅速的壮大起来,而且完全的坐享其成,俄罗斯更是元气恢复,具备叫板美国的实力,中东的国家也更加壮大,美国苦心经营的成果损失殆尽。而且能源价格的飙升也重伤了美国经济本身,作为“车轮上的国家”,能源价格飙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

再来看看中国,中国和美国在能源方面有很多相似地方,都是有一定量的原油储备,而且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中国一直不认为能源能真正影响中国经济的基础,相反,对于节能减排,在唯GDP论的影响下,大部分领导草率认为节能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损伤GDP增速,谁也不愿迈出节能减排的第一步,这也就是现在我们被海外资源厂商扼住喉咙的根源。国航等能源消耗大户面对能源飙升,乱了方寸,胡乱投机,以至于原油暴跌后,反而造成数十亿的巨亏,东航更是亏到资不抵债,这种闹剧便是中国轻视低碳经济的恶果。

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为何会从英国提出,并在欧盟得到积极响应,发展迅速。欧盟的国家没有中美相等级别的能源储备,更不具备向美国那样超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可以横跨全球去掠夺资源。所以,面对能源消耗的增长和能源价格的飙升,只能选择从自身下手,开源无望,就着力在节流上。

为何提出低碳经济

上文所罗列的信息全部是关于能源的,通俗易懂,但很多人应该还是不能理解,能源的问题怎么会延伸出低碳经济这个名词,那我们就需要一起回顾一些历史了。

我们上文提到,目前全球的重要国家里,俄罗斯,巴西,中东等是资源储备最大的国家和地区,人均储备更是傲视群雄,是高碳模式的受益群体,其次则是中美两个能部分自给自足的国家,是高碳模式的一般受害者,最后是欧盟和日本,完全没有能源供给能力,是高碳模式最大受害群体。

众所周知,1973发生了中东战争,引发了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宣布原油价格从3美元调升到10美元,直接导致第二年美国GDP下降14%,日本下降了20%。这使得发达国家清醒认识到,工业化的命脉原来被别人所控,但无奈当时前苏联仍然存在,欧美难有动作。1990年前后,前苏联解体后,美国便逐步展开了对中东的行动。

作为欧盟,填补了解体的苏联,成为新的多级世界力量,自然需要为自己的能源问题争取解决方案。因为资源短缺,而且也难具备全球范围获取的能力,不如在节能上下功夫,而且要把全球都纳入这个节能体系当中来。如果号召节能,自然难以取得其他国家地区的响应,从排放入手,炮制出了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等理论,把能源问题包装成了环保问题,来博得全世界范围的响应。经过多年努力,在1997年,推出了《京都议定书》,并在随后几年游说各国签署这个协定。除了美国之外,基本所有工业化的国家都签署了这个协定。美国不能签署道理很简单,与其参与欧盟日本牵头的游戏,不如把精力继续放在中东上,毕竟中东石油储备占全球57%,远高于其它所有国家地区。并且,美国认为,环保治理影响经济发展。

在推广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理念效果一般的情况下,总结经验之后,英国2003年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捆绑了所有国家都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把环保问题再次包装,成了经济问题,也直接回应了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的担忧。这个版本中,温室效应等一直争议很大的理论逐渐淡出,地球变暖也被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所取代。在全球能源资源价格飙升,金融危机的状态下,由环保问题升华而来的低碳经济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低碳经济可以包罗万象,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会有碳排放(包括呼吸),比环境污染等问题都覆盖面更广泛,所以连奥巴马带领的美国都无法提出更好的拒绝理由。

由此,发源于欧盟的能源短缺问题,经过两次变革,成为了全球的低碳经济这个名词。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意义

理解了低碳经济的由来和它包含的深层含义,我们不难理解低碳经济其实是大国间能源博弈的产物。这种博弈,中国才刚刚入场,在京都议定书时期,中国还是被列入无义务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中国来说,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年,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能源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中航油,深南电的被暗算,到油价波动导致的国航,东航等企业巨亏,还是从铁矿石谈判的处处被动,到海外资源收购的屡屡失手,都让我们清晰认识到,中国,已经被所有人当成了大国,而且,我们处境更加尴尬。我们不但没有美国全球夸张夺取能源的实力,也没有欧盟日本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影响力,而且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的阶段。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我们真要感谢金融危机,不但有危,我们更有机。金融危机使得欧洲财政吃紧,也使得美国在能源问题上,不得不收紧海外扩张策略,更注重在低碳经济的模式。

中国通过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率先走出了泥潭,虽然金融危机重创了出口,但给了中国进行转型的最佳良机。2010年,中国经济的主题就是调结构,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调结构,中国经济将在量的积累之后,产生质的飞跃,中国将不在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是真正的世界经济引擎。

中国的调结构包含了两层涵义,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是区域结构调整。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业转为高技术,能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今年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不那看出,七大行业里,除了生物医药之外,其余均与低碳经济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低碳经济涵盖很广,从最上游的新能源,到中游的工业电力的节能减排,再到最下游的低碳服务,碳金融等。中国拥有成熟的制造业,也拥有最大的潜力市场,空间极其巨大。例如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60%的产量,国内市场却几乎等于0,如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潜力无限。

其次是区域结构调整,是指协调发展不平衡,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对于这一点,低碳经济则是最好的载体。中西部地区,相对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之前我们一味开发煤炭,有色等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给西部经济带来的收益却是远小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东部地区。

低碳经济模式下,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将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是中西部的清洁能源,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还可以利用广大的土地建立太阳能风能电厂,为东部输送能源的同时,对自身的环境影响却微乎其微,双赢的选择。另外,碳金融则可以为中西部输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在利用清洁能源盈利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碳排放额,转售给东部的工业企业等。

综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低碳经济对中国有深远含义,它不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关乎到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如何从量到质的飞跃,更是中国人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落后的情况下,能否顺利超越,在低碳经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第8篇:发展低炭经济对中国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发展低炭经济对中国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和国际贸易接洽起来,国际贸易法则在应对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将会有所调解。我国应适时兴小调解贸易政策,美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扩大工业制制品入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标准样式。

应对于气候变化所鞭策的低碳技术和财产的最近兴起与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竞争一定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当局应路程经过过程低碳财产计划、财政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撑持,指导企业进人低碳财产、发展低碳产品。同时,鼓励企业积极介入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患上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患上竞争上风。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底子,制度创新是保障。联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事情方针要求,借鉴和接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拟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美的低碳经济法令法例系统,鞭策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放眼全球,温室效应逐渐闪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分排放,致使过去100年地球空气温度升高0.6摄氏度,导致极地冰雪溶解海最简单的面上升了近10厘米,引发了生活习性环境的失衡和各种灾害性的气候。天下而言,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项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疑难题目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紧张,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位居世界熬头,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熬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发展低碳经济,鞭策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活习性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孕育发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从化石汽油为特性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活习性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将为慢慢迈向生活习性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加标准样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路程经过过程低碳经济标准样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在包管经济社会康健、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上限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树模,探索建立顺应我国国情、撑持低碳经济的政策系统和市场环境,追求神州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白,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是鞭策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眼。从我国的现实情况起航,可实行试试碳排放强度查核制度,在特定地区范围和行业内开展碳排放交易。国内地区范围性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需要联合地区经济和财产结构,同时思量高中低碳排放地区范围。目前,长江三角学洲和珠江山角洲打造业集中,也是高碳排放集中区,可先行建立试点碳交易系统。先从地区范围着手探索碳交易是循序逐渐进展的一个选择,而行业碳交易的阶段性探索,初期可选择能源、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等行业试点。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和贸易增加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抵牾一天比一天突出,随着世界低碳经济趋势深入发展,传统的高碳经济和贸易发展标准样式面对于严峻挑战。我国应从战略的高度正视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慢慢建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

积极调解财产结谈判能源结构。 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财产政策,严格节制能耗高、污染重的财产,推进能源节约,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增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慢慢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办事业等完美的低碳经济系统。

第9篇: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作用讲解

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随着能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加剧,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引发了人们忧患意识,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是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因此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顺乎世界潮流、合于中国国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其次,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再次,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发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

最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刻认识节能减排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正确认识经济利益与节能减排的辩证发展关系,坚定不移的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将维护中华名族的长远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上一篇:世界诗歌下一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