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共13篇)

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练一练的2道小题中,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3+2=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一种工具.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人教A版)第80—84页,是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的一节比较重要的课,因为引入一个新的量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类比数的运算,向量是否能够进行运算呢?向量的工具作用如何发挥呢?这是学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这一冲突正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的契机.这一节内容更是后续学习的铺垫,平面向量的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以加法运算为基础,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加法运算.这一节内容初步展现了向量所具有的优良运算通性,为后面学习向量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加法法则又是解决物理学、工程技术中有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2 教学目标设置

见表1.

3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位移的合成和力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点.

4 教学策略设计

1)本节课应充分的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互动探究、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2)在进行向量加法运算的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回忆物理中关于位移、力的合成的知识,并给以适当的操作机会,使学生形成对向量加法运算的充分感知.注意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所对应的物理模型.另外,使学生体会两种加法法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与数的运算律类比,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画图验证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指出,实数中的运算性质在向量中不一定适用,必须验证正确才可以使用.否则容易出错.

4)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效果,注重“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 教学过程设计

见表2.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参加2016年兰州市教学新秀比赛初赛所做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类比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上,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中矢量的合成向向量加法运算过程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数的加法运算律类比猜想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在教学过程中用从西北师大附中到兰化一中的公交线路中的位移合成作引例,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是非常成功的引入,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几何意义为:首尾相接首到尾,起点相同对角线.用对联的形式把几何意义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向量加法法则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合作探究,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板书问题.虽然上课之前板书设计了好多次,但是到了真正讲课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小问题.一开始先是在放PPT,没有注意到板书,直到讲完向量加法的定义后才记起写板书,这时候才把前面的课题以及加法的定义写成板书,后面就正常了.

第二,细节的设计.在备课中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好好地设计两个向量,尽量使作图比较方便.可是真正到了上课时发现:例1中已知的两个向量在PPT上,而我要示范画法,必须在黑板上完成,画出来的向量和课件上的有出入,导致例1的讲解不够严谨.

第三,时间的合理安排.本节课在讲例2的时候可用时间太短,只能简略加以说明.

总之,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学环节与教学设计中预设的教学环节是有出入的.一方面是因为本教学设计有诸多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周全;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纪实与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索万以内加法(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算理。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加法(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计数器、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1.口算。(要求:学生抢答,并汇报口算思路。)

23+34=     43+33=     34+54=     51+25=

18+24=     27+36=     57+13=     39+24=

2.笔算。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二、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我国有许多珍奇的动物。(课件出示主题图。)有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麋鹿和狐狸属于哺乳类,那么这三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书中的统计表。)

师:认真观察这份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3: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4:爬行类比鸟类动物少多少种?

三、互动新授

1.根据问题,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进位加法,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蕴含的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道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谁会列算式?

生:271+122=

师:这道题你为什么用加法呢?

生:求鸟类与爬行类动物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那你为什么选择271和122这两个数,而不选择其他的呢?

生:因为爬行类动物有122种,鸟类动物有271种。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好,解决问题信息很多时,我们要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来解答。结果是多少呢?(学生口算出271+122=393。)

师:口算的结果是393,正确吗?那到底对不对,我们不妨用列竖式的方法验证一下。完成练习纸上的这一题,写完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师: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小组合作探索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加法,借助计数器理解算理。

师:再来看这个问题 ,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呢?

自学提示:(1)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2)小组交流计算过程。

师: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计算过程?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1+1=2,在个位上写2;十位上7+3=10,在十位上写0,并向百位上进1;百位上2+1=3,在百位上写3。(随着学生汇报老师进行板演。)

2  7  1

+       3  1

3  0  2

师:31的3为什么要与7对齐?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因为3在十位上,所以要与271中的十位上的7对齐。

师:百位上的3是怎么来的?

生:十位上3+7=10,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上2加1就等于3。

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再来理解一下:十位上原来有7颗珠子,再拨3颗,就是10颗,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请看,此时十位上一个都没有,所以十位上写0。注意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并画上小1。(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上“1”,重点强调。)

师:对比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你能发现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第一题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第二题是三位数加两位数。

生2:第一题计算时不用进位,第二题是有进位的,但它们都是加法。

3.探索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加法。

师:看来这两道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想再给你们出一道更难的,敢接受挑战吗?271+903,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

师:具体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师: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了不起!虽然加数在千位上没有数字,但千位这个数位依然是存在的,结果千位上的数字要写出来。

2  7  1

+    9  0  3

1 1  7  4

师:认真观察,你能发现这一题的结果与前两个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这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示课题:万以内的加法。)

4.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算法。

师:通过上面的三道题,在笔算万以内的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自己先想一想,想好了在小组内说一说。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上课时笔算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除了数位不同以外,其他方法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对于加数是四位数的式子,你们会算吗?五位呢?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自己探索并掌握了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玩玩智力大闯关吧!

第一关:列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476+121=      543+93=       723+426=

第二关:啄木鸟治病。(书上练习八第五题。)

师:说一说哪里错了?为什么会出错?

第三关:解决问题。

养鸡场有公鸡162只,比母鸡少82只,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第四关:在( )里填数

( ) 9   6                      2 ( ) 3

+   1 ( ) 2                 +      ( ) 5

3   2   8                     3   0   8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一、利用旧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因此,本课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然后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二、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开始时我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启发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让学生展开新知的探究,在教学例2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这里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但课堂上学生能否有效进行交流和讨论,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指令明确、任务具体。课堂上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不会感到茫然。

三、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

整个课堂,我一直在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他们的好胜心。比如学生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即例2时,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说:“这么难的题你们也会啊,没遇到什么困难吗?你们可真了不起呀!老师想再给你们出一道更难的,敢接受挑战吗?”课堂上我还会在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处巧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为例1不进位,例2要进位,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什么进位,向哪里进位,学生一定要弄清楚。于是我说:“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百位上的3从哪里来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在述说的过程中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四、习题设计有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创设闯关情境,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和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让学生去进一步理解算理,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找错的过程也提醒了学生在自己的计算中也要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教学环节上的安排不够详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节节相连,节节紧扣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安排上没有充分详细的安排, 教学设计的预设不充分。对于各种问题的出现,教学设计中没有充分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因此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解决,使教学设计超出预期时间,学生没有达到充分理解和锻炼计算能力的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不断完善课堂,让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学得更扎实。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民胜小学)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篇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巩固应用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时,课堂上要求孩子把计算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一开始基础好的孩子能说出来,而有些孩子会算却不会说。于是,在练习时,我有意识地让好孩子当小老师,边算边说,说给其他孩子听,慢慢的,基本上都能把计算过程表述出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不能数学化地阐述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不能运用统计图分析客观事物等,这些现象都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再只是纯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科技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相对忽视此项教育的当今学校中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体会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首先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材呈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兔子一家”的情境图,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情境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而提出“一共有几只兔子”的问题,让学生由“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得出2+3=5或3+2=5,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提取出来的。接着教材呈现兔博士提出的“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教材这样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意义。

接着教材安排了4个练习题。第1题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呈现用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题目,并且也是第一次出现“一图两式”的题型,这样不仅直观而且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第2题,与第1题比较,教材让学生自己看图并列出完整的算式,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和巩固。第3题,教材又是第一次让学生脱离实物图口算,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也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第4题是一幅关于长颈鹿的情境图,再次给学生一个由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猜谜激趣,引出情境图。学生猜中后,让学生交流一下猜谜语时的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圆圆眼睛绒绒毛,长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一蹦一跳总在笑。请大家猜猜这是哪种小动物呢?

(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情景图,交流信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图,然后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3棵大树,5只兔子,4个兔笼,4个萝卜以及树的方位、兔子的颜色、形态、萝卜和兔笼的颜色等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有几只兔子”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师:老师提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化的算式。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提法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2+3=5

3+2=5

4+1=5

1+4=5

3、观察,讨论写出的4个算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写出两个算式。

如,1只白兔,4只灰兔,一共有5只兔,可以写成1+4=5,也可以写成4+1=5。

师:观察写出的4个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以有以下说法:

3+2=5表示3只小兔,2只大兔一共有5只兔,2+3=5也表示3只小兔和2只大兔一共有5只兔,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3只小兔加2只小兔,一共是5只小兔。

师小结: 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写作3+2=5,也可以写作2+3=5。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三、尝试应用

1、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根据图中其它数字信息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观察小兔一家的动画片,除去一共有几只小兔外,大家还发现许多其他东西,如:萝卜、大树、小兔笼等。你能根据小兔家的事提出其他问题吗?自己试着提一个,并列式解答。

学生自主思考并列式。

2、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计算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和算式的机会,鼓励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算法。

师:谁想说一说你提出的问题和列出的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

3个小笼子和2个大笼子,合起来是5个笼子。

3+2=5或2+3=5

近处的1棵和远处的2棵,合起来就是3棵。1+2=3或2+1=3

埋着的2个萝卜和土地上的2个萝卜,合起来是几个萝卜。列式:2+2=4。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教材这样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意义。)

四、课堂练习

1、第1题,第一次呈现用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形式,先让学生认识这种图表示的意思,再看图填空,交流时,重点关注能否理解写出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集合圈表示的意思,通过看图填空,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练一练第2题,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看图并列出完整的算式,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和巩固。)

3、练一练第3题。第1次脱离实物进行计算。教师可做成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并注意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脱离实物图口算,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也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由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本课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加法估算》教法及反思 篇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学习估算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头验算建立数感,为今后学习减法、乘法、除法估算打好基础。在教学口算、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在以前的练习中也散落着一些估算的习题,只是口头的练习没有书面表达。加法估算是要求学生理解求和估算的方法,并会用算式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能力目标: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二、教法和学法

计算类的课大体说来较为单调和枯燥,二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也不强,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猜价格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层层深入。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从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里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自主探索加法估算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估算意思和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分成三步来进行教学。

(一)铺垫沟通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沟通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估算求和作好准备;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猜测商品的价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老师要买一些小电器,你们能猜一猜它们的价格吗?)师出示四件商品,分别是电话208元;台灯196元;电钣煲303元;微波炉299元。四件商品是因为四个大组准备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先说商品的价格接近是几百元,再让学生猜。学生猜,教师板书并归类。

提问:我们说208接近200元,还可以怎么说?(大约,差不多)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达吗?

教学约等号的读法和写法。

(二)体验应用

猜测出各商品的价格后,接着出示问题。想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钣煲大约需要几百元?学生自主解答并与同学交流,师生共同找到如何用算式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本着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的新理念,体会发现的乐处,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老师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算式表达,师生共同寻找最好的表达方法。

(三)巩固发展

1.充分利用现有的例题资源接着出示问题,四个问题同时出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让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与实际计算的不同,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问题同时呈现是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在思考,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2.书上练习,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3.小结:全课的小结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估算是一种粗略的计算,但它需要细心的观察,理智的判断,让学生在不经意建立数感。

四、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课,计算占很重的比例,但计算课又因为学生的速度差异,很不好调控,常常是自己都难让自己满意。本课首先一切的准备都是值得的,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显得从容有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大气些,开放些,课上程度好的学生没闲着,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最基本的问题;整体来说自己基本满意。但要上好计算类的课,还有需要更多的探索。教学中,学生有加法估算的生活经验,但这些知识是片面的,应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恰当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认识科学化。如果仅仅在“≈”像什么上花功夫,学生会接触“≈”外在形式,对“≈”含义理解是不透彻的。

我感觉,培养估算意识最终表现在实际问题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时候,学生能主动选择估算。把非整百数的加法看作整百数的加法,只是教给孩子们估算的方法。我们一方面要在题材上有所扩展,不局限于计算购买物品要花的钱,在计算物品数量和人数时也应用估算。另一方面出题目还要不明确提出估算,让学生自己想到应用估算。

此外,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就不能捕捉到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老师如果能诚心、专心、耐心、用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有利于本节课的要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发言,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篇8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20页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即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连加的简便计算。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三位领导及时对我这节课进行了评价,帮我解除了困惑,给了我许多有效的建议和有力的指导。

首先,本节课存在的最大毛病就是没有抓住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新授阶段,应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的特点,发现其中两个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另外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数,然后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由于我心中没有将教学目标固定住,导致学生怎么算的都有,出现了列竖式和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的情况,没能达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目的。今后备课应先定好教学目标,再考虑怎样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力争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本节课我借用了教参后面的课件,课件中例3的解决出示了两种算法,算法1:115+132+118+85 算法2: :115+132+118+85 =247+118+85 =85+115+132+118 =365+85 =(85+115)+(132+118)=450 =200+250 =450 由于我没有将教材和课件比较着看,就误以为例3是想通过比较这两种算法,让学生发现第2种算法能够凑出整百、整十数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其实课本上只出示了第2种算法,红梅校长给我指出:教材前后联系,例

1、例2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所以在此基础上,例3是想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这也给大家一个启示,在备课时我们不能盲目的借用课件或其他资源,要深入的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

领导还给我提出了几点教学常规的细节:1.小括号的读法不能模棱两可,如(25+75)应该读成25与75的和。2.等于号必须用尺,书写时行与行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3.作业本的每个格子里严格要求学生写一道题,避免学生的字太小或者挤在一块看不清的情况。4.学生的坐姿、写字姿势每节课必须强调。5.课堂评价要及时,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6.注重课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及时解决。等等,我要牢记数学教学必须要严谨。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篇9

卢龙县卢龙镇中学 吴凤玲

1、探究前的复习做得非常必要,数轴的复习为下面的数形结合作好了铺

垫。有理数的分类为同学们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也提供了依据,再者,应该将正数的加法运算即学生在小学阶段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同学们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更易于同化为自己的知识。

2、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是从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得出的,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但有学生会想,这个法则是从特例得出的,这一例子能代表这一类型吗?为了打消学生这一顾虑,课堂教学中应多举几个例子。如小商店一周利润的盈亏,潮水的涨落,某银行一周内每一天的出纳。再通过分类、比较、抽象、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时再让学生举例验证,这样才使学生确信无疑,才能使法则活起来,不致成为无本之木,不致成为枯燥无味、窒息学生的“死”物,才能使学生乐意吸收,纳入自己知识结构之中。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95-01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于教师来说做好及时的自省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是一个长期坚守且与时俱进的过程,思想上的碰撞使得教学中的可变性因素较多。高中学习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语文这门科目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不断地进行教学反省,继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修正,最终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提高教学动力和活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一直面对着同一门学科,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面对语文这门学科,所接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和语文学科相关的,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都是青少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往往容易失去教学最初的动力与活力。而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语文这样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教师上课活力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活跃度的下降,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也会相应退化,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可以及时的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适当的刺激,从而唤醒教师的教学活力。教学反思既可以是一种定时性的、综合的状态,更可以表现为灵活性的、具体的状态。尤其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身心发展已经成熟的个体来说,对于自身情绪有着较为明确的掌控和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身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状况,通过及时性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于自身情绪做出应急性的调整。如在授课之前,教师由于个人的原因导致情绪的低落,教学积极性的下降等,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情绪转移等手段促进情绪的转换,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示范者,在学生面前必须保证一定的知识权威性。俗话说,教师本身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这门学科是以我国的汉语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一门学科,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并不是区区基本课本所能涵盖的,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远远不止课本上所提到的那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素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这门学科内容设置上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倾向于回顾具有典型性的经典知识内容。因此,学科内容的可变性较小,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重视教学经验而忽视了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定期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定期的梳理和掌握,从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文化素养的提高,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使得课外知识的拓展具有目的性。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能够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知识拓展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以往文言文教学的反思,确定这首词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讲解还要将知识点拓展到写作背景、诗人语言运用风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学过的白居易的诗词进行对比性讲解。这样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学后期文章的备课过程中国少走弯路,教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指导,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法状况的不同,会对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根据不同时期教学体制和教学理念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技能的与时俱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语文学习重难点的所在,从而进行知识的强调和补充,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工作。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分单元设置的,而每单元需要分几节课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的批改等方式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及时的了解,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素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缺陷所在,通过单元内部知识的联系性,教师可以大体猜测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备课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技能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很难一次性的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足够的教学数据作为样本。如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时间不间断的进行研究和反思,最终找出最为适合的教学和练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诗词鉴赏技能。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 篇11

执教了《加法运算律》这节课,自己感觉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有点失败,首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没有理解透彻;其次在设计课时,过于贪多,以至于学生对于两个运算律的理解都不是很清晰,出现了课堂上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让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变成了老师为主导,学生辅助的现象;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探究时出现举例子单一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及时处理,选择了一带而过,这也是我后面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在对于本节课数学交流时,孟老师告诉我们备课之前应该熟悉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与课本教材连接起来,并让我明白了,吃不透教材就会出现内容偏差的问题,而且孟老师的一句话也是我现在反思的关键,你有没有尝试先讲加法结合律,我给出的回答是没有,但是我开始是这样设计的,因为担心结合律中往往与交换律一起运用,所以放弃了这个设计;孟老师说上课不能害怕出错,这样教师本身是不能成长的,学生学起来也会很累。

数学交流后,自己深刻的认识了错误,却也演变成了后期的迷茫,甚至对自己的怀疑,在经过下午与方老师,菲菲,丽娟的分别对话中,我感觉我还需要深刻反思一下自己,找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考虑给自己设计的这节课找理由。

最后,也就是现在因为儿子的起夜让我瞬间顿悟了,原来问题出在了“逃避”这里,我只考虑到了我要先讲加法结合律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麻烦我选择了“逃避”,孟老师的那句:孩子出错很正常,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会成为很好的“活教材”,我自己也在这里捋教材,发现其实先讲加法结合律,思路也很明确了。

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2

首先,在课堂上,孩子们始终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认真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与总结,并且得出的结果还是令人惊喜的。孩子跳脱的个性并没有因是实习老师讲课而过度展现,学习态度还是十分认真的。

但是,认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完美体现在对待老师的提问上,部分孩子还是不太乐于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展现自己,整堂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基本上是固定的。当然,这除了与孩子自身性格相关外,也与老师的引导激励有关,在对孩子们们进行鼓励引导之后,举手情况还是会有所改善。

再者,通过这堂课,我发现自己对孩子们发现力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讲课时,发觉孩子们在课下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是有预习的,但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因此而被束缚,在主题引入环节根据已有条件提问题时,孩子们能够不拘泥于课本,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表达式的提出上,先不论正确与否,更是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而且,对于这种需要发散思维的问题孩子们明显兴趣更加浓厚。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并不是十分到位,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明显前松后紧,时间没有用在关键。对于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有些招架吃力。而且,自己对于教案的掌握也并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对课堂氛围的带动也明显不足。总之,虽说这堂课总体感觉不至太差但与预想还是有差距的。

数学教学反思环节意义探讨 篇13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    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有利于我们发现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可以改进我们今后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对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与进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或因重视不够,或因时间紧迫,或因教学倦怠等,反思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使得这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没有能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在中学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数学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教学反思环节的积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切磋。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教学反思环节往往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久了之后,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教了多年的书,怎样上好一节课已经了然于胸,没必要再多此一举。正因如此,很多人也就忽视了这一环节。然而,教学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哪怕是经验最丰富、教学能力超强的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总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而教学反思,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火眼金睛。因此,要想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反思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根据我的经验,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细,一个是全。概括地说就是要细致全面。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反思一堂数学课的成败得失,不仅要考量课堂的方方面面,更是要延展到课前课后甚至更广的空间,质问自己在上这一堂数学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了解,对教学内容是否熟悉,对教学方法的采用是否合理。反思自己在上课时,仪表是否端正大方,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在上课时是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在教学语言上,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流利,教学用语是否准确、规范、生动,声音是否抑扬顿挫,板书是否条理清晰,书写是否规范美观;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上,是否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统一的理念追求,目标是否明确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学习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数学教学方法上,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讲练结合,善于设立情境,以科学思考、探究为途径,是否注重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符合学科特点,并是否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了教学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是否掌握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了既讲效率,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渗透学法指导,运用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现有知识和观点发生积极地转变和发展。在数学课堂上,自己是否妥善处理了课堂突发事件,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进度适宜;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对教学内容带有好奇心,充满求知欲。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否主动、积极配合、参与探究学习,是否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自己的数学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有序,在课堂上学生是否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一节数学课下来,是否按计划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及主动性学习是否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是否初步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基本知识,能力得到培养并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等。以上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内容,我们的反思越细致全面,就越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数学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并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我们通过教学反思,发现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原因,并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积累经验。这对我们改进教学工作,并促进数学教师的自我成长和进步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记得我刚毕业走上讲台时,因为缺少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上存在着“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对学生情况不了解、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掌控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确实困惑消沉了一段时间,有时甚至不知所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我慢慢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又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一条条地列出。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放下架子,弯下身子,虚心去向老教师请教,询问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学习他们以往的成功经验。几年下来,我不仅解决了自己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当中的一系列问题,还学到了很多看似简单但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不管是在数学教学上,还是在课堂管理上,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我的教学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自参加工作走上讲台,经过多年地坚持和努力,现在的我已经完全养成了对自己教学工作开展反思的习惯。正因这种坚持和执着,使我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获得了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的肯定。生命不息,进步不止,只要我站在讲台一天,我将继续反思自己数学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争取每一次教学都不给自己和学生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 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理论[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

[2] 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于正军.经历过程“不是”一走而过——谈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2).

上一篇:EDA课程 跑马灯设计下一篇:羞涩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