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后进生转化意识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具体地说,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力, 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呢?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启发、诱导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但是, 究竟怎样的“教”才能真正达到“不需要教”呢?这样的“教”自然包含了多方面的有利因素的相互协调。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导”的方法, 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如何才能到“导”之有方, 把学生引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去,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呢?要成功地“导”好一堂课, 教师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 明确目的要求, 更要了解学生, 掌握班级情况。一句话, 教师的教学, 就是要在教学大纲的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书, 目中有人。”

除了要了解学生过去学习的课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目的和要求, 抓住重点和难点, 分清主次和详略, 循序渐进外, 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精心设计, 务必以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 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找到一条能够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贯穿起来的线索, 以其作为主干设计“导”的过程。如:在教《视死如归》一文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两条线索:1、敌人表现怎样?2、王若飞表现得怎样?然后通过对比, 进一步体会王若飞的革命精神。围绕这两条线索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总结出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 “导”的过程就可以做到“形散而神聚。”使学生对课文易于获得整体认识, 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

2 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疑, 要考虑到后进生, 让学生充分讨论

设疑组织学生讨论, 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常常用到, 许多老师也常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但老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是否就积极的去思考并参与讨论呢?这关键要看老师所设的疑是否恰当,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否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否解答出来等。若老师设的疑巧, 学生的思维就激烈。如在教学《寒号鸟》一文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看课文最后一句:“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里冻死了.”然后设疑, “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兴趣, 他们就会去看书, 从课文中去找答案。然后再问:“他是怎么被冻死的?在被冻死之前它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步一步倒推过去, 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 去找答案, 问题解决了, 课文也就学懂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得到了培养。

另外, 在设疑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后进生的接受能力, 问题应尽量直观、明白、巧妙, 让学生容易理解, 通过思考一般都能回答。若问题提难了, 学生答不上来或对问题不理解, 造成了僵局, 就有损学生的积极性, 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简单些的问题, 先让后进生回答, 一旦答对了, 应给予鼓励, 于是他便有兴趣继续学习, 若一开始便拿个较难的问题来让差生答, 他答不上来, 心头一紧张, 必然给思想上造成压力, 再加上答不上来或答错后同学们的嘲笑、议论等, 则会影响他的情绪, 造成思想负担, 情绪低落、厌学, 怕回答问题等。所以, 老师设疑要巧, 提问更要巧, 这样才能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

3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爱动其心, 以言导其行, 做好后进生转化

当前的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 并不像以前我们当学生时那样, 从一个年级升入另一个年级时要考试, 有不及格的要补考, 补考再不及格的就要留级。这样, 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 学习自然要刻苦些。但今天的学习是直升式的, 学生无压力, 尽管你苦口婆心, 或采取种种措施, 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以“混”到毕业就行, 从知识到各方面留下了大片的空白, 而影响学习的各种“娱乐”、“爱好”乘虚而入, 占据了他们头脑里的这一部分空间, 成绩一落千丈。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 离基本的合格要求也越拉越远。由于听不懂, 上课便坐不住;作业不会做, 老师逼紧了, 就找别人的一抄了事, 或者干脆就不做, 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这类人, 如果单纯地训一顿, 收效不会很大, 如果叫请家长, 学生或许就会一跑了之, 最后你还得把他找回来。

凡属健康正常的人, 都有其人格和尊严, 所以, 当你“恨铁不成钢”准备用严厉、尖刻的语言“镇服”他的时候, 不妨使语调平缓一些 (尤其是在课堂上, 当着学生的面) 语言既严肃而有分量, 又不乏带点幽默感。一句话, 批评教育的目的, 是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 而不是把他“一棍子打死”, 对差生出现问题时, 老师应尽量做到:不立即当众批评, 及时帮助其找出错误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不讲讽刺和过头话, 并有意识的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注意和发现其闪光点, 捕捉到心灵一些美的火花, 予与当众表扬、肯定, 使他感到:只要自己努力, 有决心和信心, 大写的人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 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防差转差, 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 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目的和要求, 抓住重点和难点, 分清主次和详略, 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其次, 在教学活动中,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疑, 设疑要考虑到后进生, 要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讨论,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 在教学工作中, 还应对学生充满爱心, 以爱动其心, 以言导其行, 注意和发现其闪光点, 捕捉到心灵一些美的火花, 予与当众表扬、肯定, 使其树立信心, 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启发诱导,设疑讨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上一篇: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审题立意下一篇: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当代实践探究